• 2020年第S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绞吸挖泥船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研制

      2020(S1):1-6.

      摘要 (10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绞吸挖泥船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流体力学、土力学、疏浚工艺、信号处理等多个学科,国内鲜见绞吸挖泥船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研制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依托“天鲲号”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的研制过程,对设计方案、控制功能、自动挖泥控制模式、挖泥系统模型、自动挖泥控制器等关键环节进行论述。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测试“天鲲号”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可以实现稳产、高产的目的,与人工操控相比生产率提高15%以上。该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提升了绞吸挖泥船自动化技术水平,开启了我国疏浚行业智能化新时代。

    • 特细砂对素混凝土龄期强度的影响

      2020(S1):7-9.

      摘要 (8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孟加拉吉大港工程采用特细砂配制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砂率、砂的细度模数、减水剂掺量等因素对素混凝土的龄期强度影响。结果表明,特细砂配制的素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呈现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的趋势,3 d强度达到28 d强度的55%以上,7 d强度达到28 d强度的70%以上;小幅度提高砂率对龄期强度影响不大;中砂较特细砂配制的素混凝土28 d强度有小幅提高;减水剂掺量超过1%时,28 d强度有大幅提高。

    • 河道水流冲刷对推移质运动形态影响试验研究

      2020(S1):10-15.

      摘要 (4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流冲刷下的床面是推移质运动的场所,研究微观床面形态对推移质运动的影响,有利于探究床面上推移质运动的规律,对河道治理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经过系列水槽试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视频,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视频中运动的物体进行标记,分析推移质在床面运动的规律,探究水流冲刷对推移质运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颗粒在床面上的运动方向与水流方向形成一个小于30°的、路径较直的夹角;小颗粒在床面的运动受近底流速的影响,聚集体会对河床表面水流进行树枝型分流,导致小颗粒的运动方向时刻变化,与水流方向夹角范围在0°~90°,在2个聚集体之间加速较为明显;不同形态的聚集体的稳定性不同,且聚集体之间可相互转化。

    • 疏浚清淤脱水工艺及工程应用进展

      2020(S1):16-20.

      摘要 (5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针对疏浚底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成果颇多,工程应用却依然存在较多技术难题。针对疏浚技术成果工程化应用难的问题,对目前疏浚清淤工程常用的疏浚方法、底泥脱水工艺、絮凝药剂的选配以及后期的余水深度处理技术工程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研究成果工程化应用的难点,并对今后疏浚工程管理与研究提出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内河湖库底泥污染基础调查及治理规划,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强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研发,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成果转化。

    • 白洋淀疏浚底泥絮凝脱水试验及应用*

      2020(S1):21-24.

      摘要 (9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白洋淀生态清淤底泥土工管袋脱水絮凝的问题,开展土工管袋脱水试验研究及工程验证。进行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的复配小试和中试试验,提出适用于白洋淀土工管袋脱水的絮凝方案,并通过工程化实施,验证了絮凝方案的土工管袋脱水性能。研究采用分组试验的方法,以底泥絮凝后絮体大小、絮体强度和上清液清澈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复配絮凝剂投加量1.5%时,底泥絮凝效果最优,且余水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改善明显,COD和TP分别削减83.92%和91.18%,土工管袋充填结束第30 d降低底泥含水率至低于55%。

    • 一种基于旁压试验进行疏浚软岩岩体分级的方法

      2020(S1):25-29.

      摘要 (3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有规范划分疏浚工程岩体时没有考虑岩体完整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须寻找适合疏浚岩体分级的方法。阐述旁压试验的机理、方法及海洋勘察的适用性,分析旁压试验压力与岩体强度和完整性的关系,得出旁压试验能综合反映疏浚软岩岩体特性的结论。结合岩石基本分级,构建适合疏浚工程软岩岩体的分级体系。将此体系应用到摩洛哥萨菲新港软岩勘察中,为船舶选型和预估生产率等提供数据支撑。

    • 多波束倾斜安装技术在水下检测工程中的应用

      2020(S1):30-34.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常规多波束系统垂直安装,无法精确测量临岸水域、码头、防波堤、丁坝、海岛礁等特殊水下地形地貌。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了多波束倾斜安装和校准的技术研究。采用多波束倾斜安装的方法,增加相关侧的波束数量,测量能够达到吃水线位置。水深成果精度满足规范及工程需求,实现了水下特殊地形地貌的全覆盖测量,为水上水下一体化模型提供技术支撑,可以广泛应用在水下检测工程中。

    • 基于高压旋喷桩试桩的滨海滩涂淤泥层软基处理*

      2020(S1):35-39.

      摘要 (6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升高压旋喷桩施工在滨海滩涂淤泥层的成桩质量,在深圳某陆域形成工程围堰区的插排水板区和非插排水板区进行高压旋喷桩试桩施工。通过对双重管和三重管2种工艺下的水灰比、泥浆泵压力进行调控,分析滨海滩涂淤泥层软基处理中影响高压旋喷桩成桩的主要因素,总结高压旋喷桩在淤泥层成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施工建议。主要结论为:针对滨海滩涂淤泥层的高压旋喷桩软基处理宜采用双重管法施工,施工前应在施工区打设排水板,施工过程中采用较小的水灰比,采用复喷工艺可有效提升成桩质量。

    • 用于吊装扭王字块的便携式吊装装置研发

      2020(S1):40-42.

      摘要 (6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扭王字块作为护面结构广泛应用于沿海及近海防波堤工程中,块体预制须在临时或专业预制场地进行,预制数量往往很大,提高块体预制效率和节约成本成为关键的问题。结合东营港广利港区南、北防波堤工程实例,针对扭王块预制过程中场地内块体倒运环节研发出一种装载机吊装扭王字块的便携式吊装装置。此装置具有投入配合机械数量少、倒运效率高、场地占用面积小、操作灵活等诸多优点,大大提高了块体场地内转运效率,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施工成本。

    • >疏浚装备
    • 启东吕四港区疏浚工程“浚泽”船挖泥设备改进

      2020(S1):43-46.

      摘要 (4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启东吕四港区疏浚工程土的标贯击数范围为6~18击,属于9级砂土类,通过对比,选择分层施工工艺,但疏浚土标贯击数较大,严重影响施工船舶的生产效率。对“浚泽”船的挖泥设备进行研究,通过阶段性生产数据统计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与改进前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移除15°绞刀头变向弯头能提高船舶生产率和时间利用率,降低船舶油耗;更换绞刀齿型为长齿后,单齿每日完成工程量显著提升,切实提高船舶施工产能,同时延长耐磨损时间。

    • “浚江”船泥泵与短排距管路匹配分析

      2020(S1):47-50.

      摘要 (5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浚江”小型绞吸挖泥船施工中,输泥管路较短、泥泵柴油机在额定转速工作时转速高和负荷高的问题,分析泥泵与标准管路输送清水时的匹配特性、泥泵与短排泥管路输送泥浆时的匹配特性。采用改进泥泵、管路工况条件的措施,达到泥泵与管路匹配的工况点,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泥泵转速、使用小直径叶轮可充分发挥柴油机和泥泵的性能,保证工程的总体经济效益。

    • 绞吸挖泥船泥泵组合及转速匹配

      2020(S1):51-56.

      摘要 (3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相同的输送工况,泥泵的数量及各泵之间不同转速组合可能对泥泵效率、燃油成本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对于转速调节范围更大的变频电机驱动泥泵尤为明显。针对此问题,分析泥泵的相关特性以及泥泵组合和转速匹配原理,并以燃油消耗率为参考基准,对特定工况条件下泥泵组合和转速匹配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某特定工况条件下,必然存在一种最佳的泥泵数量和泥泵转速组合方案,可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 泥泵驱动方式、齿轮箱配置及负荷控制对泥泵特性的影响

      2020(S1):57-61.

      摘要 (5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柴油机和变频电机工作特性不同,造成实际泥泵特性曲线存在差别。分析柴油机和变频电机的设备特性,并研究变频电机驱动、柴油机单速比齿轮箱及多速比齿轮箱驱动、柴油机功率受限驱动等对泥泵性能的影响,从传动效率、调速范围、经济性及对各输送工况的适应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驱动的传动效率比变频电机驱动更高,变频电机驱动的调速范围比柴油机驱动更宽,中等排距工况时柴油机能提供更大的功率,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复杂程度、初始投资、能量利用率、安全性均较高。

    • 绞吸船横移绞车改造安装技术方案

      2020(S1):62-66.

      摘要 (4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横移绞车故障频发,扭矩过小,咬绳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船舶生产率下降和钢丝绳维护成本上升。根据相关规范和船舶设计图纸,对横移钢丝绳咬绳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结合新横移绞车主要技术参数和图纸,制定绞车改造安装的技术方案1和2,从避免钢丝绳咬绳现象发生的角度详细论证两种方案中绞车卷筒中心相对桥架中心是否须偏转一定角度的必要性。结果表明,采用技术方案2现场安装新横移绞车后,船舶施工时绞车钢丝绳规则排布,无咬绳现象发生,提升船舶性能。

    • 绞吸挖泥船横移锚位对横摆速度及横移拉力的影响

      2020(S1):67-71.

      摘要 (4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绞吸挖泥船横移锚位对横摆速度、横移拉力的影响,推导出横摆速度关系式、横移拉力关系式,建立关于锚位坐标的分析计算模型。结合国内重型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的主要尺寸及角度参数,分别计算在不同摆宽和下开锚工况条件下,绞刀横摆的线速度与横移绞车收缆速度比值关系、横摆阻力与钢丝缆拉力比值关系,分析不同摆宽锚位对横摆速度及横移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尽可能下开锚施工;在摆宽较大时,适当提高倒锚频率;根据工况条件适当减小摆宽。

    • 绞吸挖泥船环保清淤功能的研发*

      2020(S1):72-76.

      摘要 (7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绞吸挖泥船在清淤过程中挖深不足的问题和环保施工的要求,对绞吸挖泥船进行适应性改造,具体为将绞吸挖泥船前端绞刀挖掘设备更换为环保清淤设备,实现了绞吸挖泥船的环保清淤功能。为了增加清淤设备的灵活操作性能,开发了一种新型清淤设备,位于桥架和清淤吸头之间。针对水平悬挂、36 m挖深和40 m挖深3种工况,对清淤设备关键部件进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关键部件最大应力为84.2 MPa、最大变形为2.5 mm,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优化后关键部件符合施工要求。

    • 绞吸式挖泥船加装砂水混合装置改装与应用

      2020(S1):77-80.

      摘要 (3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吹填料受限、需要用机制砂进行环保施工的要求,对“海洋英豪”绞吸式挖泥船进行适应性改造,在桥架前端加装砂水混合装置,将机制砂与海水在装置内混合,再通过绞吸船的吸砂管输送到泥泵进行远距离吹填,实现环保疏浚。该砂水混合装置可以推广到对吹填转运有高环保要求的施工项目,同时对国内外的环保接力输送具有指导意义。

    • 进口直径800 mm泥泵小叶轮开发与应用

      2020(S1):81-84.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绞吸挖泥船的输送距离较短时会引起驱动机(柴油机或电机)超负荷,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虽然可以通过降低转速、加装缩口缓解,但是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采用理论分析设计了一款小叶轮初始形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其性能并且反复迭代优化完成了小叶轮的最终设计,对比了优化设计后的小叶轮和直接采用切割外径小叶轮的差别。实船测试小叶轮的清水运行特性,验证了水力设计的结果可靠,最后对比绞吸船采用原叶轮和小叶轮施工短排距疏浚工程的施工参数。经现场测试和挖泥应用,发现小叶轮在短排距工况时施工效率明显高于原叶轮,开发的小叶轮达到了设计目的。

    • 单耙齿切削黏土机理试验研究

      2020(S1):85-90.

      摘要 (5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黏土是疏浚工程中分布广泛且较为难挖的土质。为了分析黏土切削过程中的土体破坏机理,对2种不同含水率的黏土进行二维与三维切削试验研究。试验考虑不同切削角度(30°、45°和60°)和不同切削深度(50、100和150 mm)对黏土切削力的影响。通过切削力传感器测得切削过程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切削力;并在切削刀具表面不同位置布置压力传感器,测得切削过程中刀具不同位置受到的土体压力;布置摩擦力传感器,测得切削过程产生的摩擦力;在切削过程中观察土体的变形和破坏形态。通过黏土的切削试验,讨论不同的切削参数对黏土切削力的影响,分析黏土切削的土体破坏机理。

    • 模糊-PID控制在绞吸船水下泥泵自动调速中的应用

      2020(S1):91-94.

      摘要 (6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绞吸挖泥船装驳施工中,操作人员频繁调节水下泥泵电机转速以稳定管路内泥浆流速。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模糊-PID技术设计水下泥泵电机自动调速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以流速作为自变量,以泥泵转速作为因变量,并将吸入真空、泥泵机功率及泥浆浓度作为安保条件,可以保证在装驳施工过程中泥浆流速持续维持在设定区间内。实际应用表明,模糊-PID控制在水下泥泵调速过程中具有反应快速、控制精准、鲁棒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绞吸挖泥船泥浆浓度的无放射源环保测量技术

      2020(S1):95-99.

      摘要 (3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泥浆浓度是绞吸挖泥船施工产量的关键参数,传统的测量技术因使用放射源而产生核辐射风险和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电学层析技术中的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进行泥浆管道的浓度分布成像,利用电导率测算泥浆浓度,研制了一套泥浆浓度的新型无放射源测量装置,并进行了绞吸挖泥船实船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泥浆浓度测量装置与取样结果误差在3%以内;相对于传统放射源测量装置可靠性提高,环保性能更加突出。

    • >疏浚工程
    • 重型绞吸挖泥船挖岩施工工艺优化

      2020(S1):100-104.

      摘要 (6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风化岩具有强度高、裂隙少的特点,绞吸挖泥船在挖掘时产能较低。为提高绞吸船施工产能、降低施工成本,以大连大窑湾航道疏浚工程为例,对新建出厂的自航式重型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开挖坚硬微风化岩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绞刀姿态、刀齿损耗以及横移摆动对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施工工艺。结果表明,“天鲲号”在挖掘硬微风化岩时的产能得到有效提高。

    • 泥驳船水下高精度抛填施工工艺

      2020(S1):105-109.

      摘要 (5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施工区域水深较浅等因素限制,部分工程抛泥区禁止超抛,否则应对超过约定高程的抛填土进行二次处理,这对泥驳船的水下抛填高精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乌克兰南方港航道疏浚工程,采用数学模型对不同工况下不同颗粒的漂移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定位、抛填及抛填土的后续处理方式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施工工艺可有效控制抛泥区抛填施工的质量。

    • 疏浚施工悬浮物防扩散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2020(S1):110-113.

      摘要 (4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疏浚吹填施工中的悬浮物扩散问题,研发一种表层纤网、中央基布及底层纤网的3层复合结构过滤材料,制备防扩散的防污屏装置,并在实际工程中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过滤材料对悬浮物的拦截率可达95%,在水流冲刷作用下,能有效防止堵塞,恢复过滤效果,可提高防污屏的使用寿命。采用开发的过滤材料为幕帘制备的防污屏,应用后悬浮物含量由拦截前的408 mgL下降至56 mgL,满足《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三类水质要求,有效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

    • 粉细质泥沙淤积前后强度分析

      2020(S1):114-118.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潍坊港区底泥表层粉细沙硬壳层成型的强度规律进行水槽原位土工试验,明晰不同波况和流速情况下,土的剪切强度、贯入强度的变化情况,寻找粉状土的板结状态和波流状况间的内在关联,并对形成铁板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波的历程突变越大,海底土的强度增加越多;波高越大,海底土的强度增加越多;波流作用时间越长,海底土的强度增加越多。

    • 耙吸挖泥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

      2020(S1):119-122.

      摘要 (3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体积大、吃水深、不适宜浅窄水域施工的问题,进行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潮汐、水深条件、耙吸船特性、施工工艺等要素,得出结论:确保选定的船舶上线位置不仅要满足上线时刻的船舶航行挖泥水深需要,还要保证在施工航速下各个时段的船舶富余水深要求。该施工技术以船底富余水深为关键控制量,尽量延伸上线位置,保证可施工区段长度,逐渐拓展工作面,突破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水域施工的技术瓶颈。

    • 基于神经网络和最大产量估算的挖泥船横移控制

      2020(S1):123-127.

      摘要 (7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依靠人工手动操作无法保持较高产量的问题,研究了影响绞吸挖泥船产量的控制参数。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和最大产量估算方法,得出在不同条件下挖泥船横移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参数,同时对此控制参数进行了对比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一个不含边界减速的有效横移周期内,仿真产量高于实船操作产量。该方法可为绞吸挖泥船疏浚施工中横移系统的自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使绞吸挖泥船可以兼顾不同的控制要求和性能限制条件,在一个横移周期内稳定输出最大产量。

    • 环保疏浚项目工程计量方法探讨

      2020(S1):128-132.

      摘要 (5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疏浚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疏浚作业已延伸到生态环保领域。但是因为缺乏环保疏浚类规范标准,在设计阶段对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时,大多引用当前的普通疏浚类规范和经验,与环保疏浚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确认直接影响项目的审计和支付,将对项目实施单位利益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多个环保疏浚工程案例,结合滇池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实际情况,根据环保疏浚工艺及特点,探讨适用于环保疏浚项目的工程计量方法,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 >港航工程
    • 护坡结构在Mirsarai海岸防护工程中的应用

      2020(S1):133-136.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混凝土或生态型护坡结构均不能兼顾海岸防护对结构防浪消能、耐久性、生态性的需求。针对孟加拉Mirsarai海岸防护工程特点,并经方案比选,采用混凝土块体与生态组合型护坡结构,对其技术质量重难点、典型施工问题、基槽镇脚棱体和坡面块体的防浪稳定性、生态护坡与结构排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槽与坡面块体稳定质量满足防浪要求,能够有效抵御汛期海浪冲击;植被生态型护坡利用根系加固土层,控制土粒及下部材料冲刷流失,并兼具生态与景观作用。

    • 水下铺排检测技术

      2020(S1):137-140.

      摘要 (5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下铺排工程不同检测技术的效果及优缺点,评判采取相应技术手段的检测效果,从而得出符合施工特点的快速检测方法,确保施工质量,为水下铺排施工检测及验收提供技术方法及验收依据。

    • 潍坊港潮流分析及航道回淤预测

      2020(S1):141-146.

      摘要 (7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潍坊港处于莱州湾的中部,岸滩水深较浅且变化平缓,泥沙运动较为活跃,泥沙淤积对航道的运营维护影响较大。通过建立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现有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再进一步模拟航道的冲淤情况,预测航道回淤分布规律以及航道沿程的淤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均较高,预测航道年淤积量约为391.3万m3。

    • 排水板水下施工过程减少回带的措施

      2020(S1):147-149.

      摘要 (3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进行水运工程地基处理时,对淤泥、软土等地质环境常采用打设塑料排水板进行排水固化。排水板的打设质量直接影响地基固化效果,对工程安全和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排水板打设施工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排水板施工过程控制要点有扭结、接板、垂直度、板带滤膜破损以及回带等。本文从自重和摩擦两方面入手,着重分析回带原因,提出回带控制措施,并对现场施工工艺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 郁江贵港城区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2020(S1):150-153.

      摘要 (8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郁江的河道演变对河流的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影响重大。以郁江贵港市区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河段的历史演变,对24个典型断面的断面特征和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近30 a河槽变化不大,河势相对较为稳定,河道各个断面有冲有淤且变化幅度较小;在现有水沙条件下,未来河段将呈缓慢淤积的趋势,贵港和桂平航运枢纽对河势及冲淤变化影响不大。

    • 透空式防波堤下挡浪板无支撑安装施工技术

      2020(S1):154-158.

      摘要 (4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防波堤下挡浪板安装过程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赶潮水作业时间短、定位难度大、构件加固效果不佳等。介绍某游艇会工程防波堤下挡浪板安装施工的改进工艺:在防波堤墩台预埋工字钢固定点,并在挡浪板顶部预制钢挂件,施工过程中将工字钢固定点与挡浪板钢挂件连接,实现挡浪板的无支撑安装。同时,对主要施工工序进行阐述,并对下挡浪板的安装施工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吊装方式的工字钢受力强度、剪应力强度、刚度以及墩台抗压情况均满足安装要求。该施工工艺可为今后防波堤无支撑构件的安装提供参考。

    • 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法在Mirsarai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2020(S1):159-163.

      摘要 (4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孟加拉Mirsarai护岸工程的沿海软土地基,采用排水板软基固结沉降法进行处理,对塑料排水板材料特性、堆载方案、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排水板打设后堆载过程及满荷后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监测数据,利用双曲线、Asaoka、指数函数法等固结沉降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地基沉降趋势,得出最终沉降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拟合度均较高,预测出3个里程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161.04、381.68、369.80 mm。

    • 河道生态石笼施工工艺改进及效率分析

      2020(S1):164-169.

      摘要 (3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水利水运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典型事件,如施工方法或技术的创新、难点问题的攻克、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等,为了使施工组织经验在企业内沉淀及流转,需要进行案例分析,提炼一种通用高效的管理方法。以河道生态石笼施工工艺改进为例,通过对背景信息、问题挑战、方案选择、结果影响、应用评估等方面的梳理与分析,形成一个解决工程问题的通用方式。

    • >信息技术
    • BIM技术在环保疏浚施工中的应用

      2020(S1):170-173.

      摘要 (5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环保疏浚施工中存在的地质地形复杂、精度要求高、水下作业难度大、工序繁多不易管理等问题,对施工阶段进度模拟、船舶疏浚施工管理、疏浚绞刀作业精细化管理、底泥脱水管理等进行研究。采用模型切分、进度数据构建、开发应用平台等方法,解决该类工程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工程。结果表明,BIM技术在环保疏浚施工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加强和改善管理方式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BIM技术在马鞍山河段护岸整治中的应用

      2020(S1):174-180.

      摘要 (6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护岸工程具有岸线距离长、工程分区多、护坡类型复杂、岸坡变幅大等特点,并存在工程量计算不精确、施工交底繁冗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BIM理念,以马鞍山河段护岸整治工程为例,采用Civil 3D、部件编辑器和InfraWorks等软件,协同完成地形曲面创建和编辑、护坡三维模型、工程量计算、土石方量计算和BIM+GIS的应用,形成BIM技术在护岸整治过程中的一套应用流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 “天麒”船自动三缆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0(S1):181-185.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满足绞吸式挖泥船在风浪条件下的施工需求,针对三缆定位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绞吸式挖泥船的自动三缆定位系统,并将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天麒”船。该系统采用双PID控制思想,对变频器速度环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使得船舶在步进过程中既能保证按施工线方向行走,又可减少风浪流对定位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船舶快速定位,提高施工效率。

    • 环保型绞吸挖泥船集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0(S1):186-190.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满足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在河湖流域治理中的施工需求、提高环保疏浚质量,依托白洋淀内源治理项目中浚湖船,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环保型绞吸挖泥船的疏浚集成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测量、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对船舶疏浚作业过程关键施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又集成施工方案设计、浚后工艺分析以及远程数据共享功能等,有效提高了船舶的环保疏浚精度和施工效率。

    • BIM技术在港航疏浚设计中的应用

      2020(S1):191-194.

      摘要 (7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在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中勘测数据信息整合度不佳、图纸更新繁琐、二维图纸可视化程度低、工程量计算复杂等问题,采用BIM技术创建参数化三维模型,整合施工信息,利用BIM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可视化预演。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方案具有完整、快捷、精确等特点。2)可视化表达更加直观,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精度,降低返工风险。3)为施工方降低了沟通成本,可辅助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为工程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 基于南方CASS软件的土方量计算方法

      2020(S1):195-198.

      摘要 (4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威海内海吹填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是采用吹砂挤淤方式进行吹填,吹填区吹填完成后采用机械压实。在施工过程中须多次对吹填区进行进度测量,涉及土方量的计算频率较高。为保证工程土方量的计算准确,将南方CASS软件的不同土方量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计算土方量,还能形象地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