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长江大保护战略下河口滩涂的保护对策研究*

      2020(8):1-7.

      摘要 (8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来沙持续减少引起河口滩涂侵蚀日益严峻的现象,提出长江口滩涂保护的重要性;并以九段沙、横沙东滩为研究典型,探讨分析不同定位滩涂宜采取的不同保护对策。结论如下:对于生态保护区滩涂,宜通过改变外围环境实施滩涂保护、促进滩面缓慢淤涨;对于非生态保护区滩涂,可采取积极主动的护滩措施,且可通过工程有目的地培育高-中-低滩有序分布的滩涂基底,在实现滩涂资源稳定的基础上提升滩涂生态品质,增强滩涂区域功能,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

    • 波浪作用下新型六角块体固沙效果试验研究*

      2020(8):8-14.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框格结构固土的生态护岸是护岸工程的新趋势,框格固土能力是生态护岸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环。介绍多宫格块体这种新型的生态护岸六角块体,并通过室内水槽试验研究块体空腔内部泥沙在波浪作用后的侵蚀深度。试验结果表明:斜坡堤上多宫格块体内部泥沙侵蚀深度符合沿堤从上到下先增后减的规律,同时泥沙侵蚀深度会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斜坡堤不同位置以及单个块体不同部位泥沙侵蚀深度不同,改变块体空腔内填充的泥沙类型会影响侵蚀深度但不影响斜坡堤上侵蚀的整体规律。相比于框格栅栏板,多宫格块体具有更好的固沙效果,可以为植物护岸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双色波激发细长港内低频振荡的物理试验研究*

      2020(8):15-22.

      摘要 (7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试验研究双色波传入细长港池并激发港池低频振荡,合理的试验布局降低了波浪二次反射对造波机的影响问题。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和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双色波在港内的幅频响应以及波浪能量的时-频分布情况,并利用小波二阶谱分析港内波浪不同成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当双色波短波频率对应港池不同共振频率时,通过波浪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二阶长波在港内响应幅值不同;短波频率对应港池较低共振频率时,波浪会在港内聚集更多的能量;二阶长波以及高次谐波与双色短波之间呈复杂的非线性能量传递过程。

    • 深中通道深层水泥搅拌法水泥土强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2020(8):23-28.

      摘要 (9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深中通道深层水泥搅拌法(DCM)地基处理项目,对工程区域海相软土层开展室内配合比试验研究,分析土层性质、水泥掺量、龄期、水泥土含水率、水泥土密度等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工程区域海相软土层水泥固化处理效果显著,56 d龄期水泥土强度达到2.0 MPa以上,DCM处理时水泥掺量宜高于260 kg/m3;水泥土的含水率、密度在水化反应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取决于原状土物理性质,并导致水泥土强度差异。根据试验结果,建立各层土的水泥土强度预测公式,并通过工程现场南侧水泥土强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对比,验证强度预测公式的有效性。

    • 亚帆中心工程环抱形防波堤掩护效果及护面块体稳定性试验研究*

      2020(8):29-35.

      摘要 (7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工程环抱形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利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手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掩护后传入港内波峰线发生了偏转和波能集中,致使码头局部泊稳条件不满足标准要求。将位轴线顺时针旋转15°,与波峰线平行优化布置后,则满足。2)根据越堤波浪是否冲击港内码头轴线标准,论证10.0、10.5、11.0 m共3个防波提高程掩护体,得出11.0 m是可行的。3)防波堤外侧质量6 t护面块体失稳,经多次优化后采用质量10 t则稳定,弧形转弯处勾连性护面块体受侧向波浪力作用比受正向波浪力偏于危险。4)将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前者均大,因此对于弧形转弯段的处理应给予关注,尽量遵循规范要求轴线夹角的相关规定。5)试验再次验证了三维港池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在防波堤稳定性、越浪量和优化设计方面的必要性。

    • 不同结构形式潜堤消浪性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2020(8):36-41.

      摘要 (7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波浪经过透水结构的传播是波波相互作用非线性的过程,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准确模拟。针对这一复杂问题,选取了矩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4种结构形式的潜堤,采用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这4种结构形式潜堤的消浪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常用的影响因子,分析4种潜堤在波浪作用下透射系数随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经验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潜堤消浪性能受入射波浪要素、潜堤相对堤顶水深、潜堤自身尺寸等因素影响较大。

    • >港口
    • 神华黄骅港内航道及港池适航水深应用可行性研究

      2020(8):42-47.

      摘要 (7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缓解神华黄骅港的疏浚压力、降低维护疏浚费用,开展神华黄骅港内航道及港池适航水深应用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内航道及港池内沉积物的密度、颗分、水力特性以及流变特性进行试验,论证应用适航水深的可行性,提出神华黄骅港内航道及港池的适航淤泥密度值,并通过对现场适航资源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应用适航水深的重点区域和前景,为指导黄骅港区适航水深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 俄罗斯规范下船舶撞击能量计算和护舷选型

      2020(8):48-52.

      摘要 (5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护舷是船舶与陆域建筑物接触的装置,它能够有效地防止船体免于在靠泊、停泊中产生损坏,也能够起到保护陆域结构物的作用。一个完整的护舷设计应包含几种护舷布置的替代方案,护舷选型的确定对泊位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码头的设计荷载。依据俄罗斯规范对码头护舷选型进行案例分析,并与国标进行比较,为港口工程工作者提供设计参考。

    • 装配式码头灌浆连接节点压弯性能试验研究*

      2020(8):53-58.

      摘要 (6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3组装配式码头灌浆连接节点试件进行压弯试验,研究不同灌浆长度和灌浆厚度下灌浆节点的压弯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灌浆节点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较高的承载力,灌浆节点受压弯荷载的破坏模式为钢管的压屈破坏;压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灌浆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浆厚度的变化对构件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灌浆厚度增大可以提高灌浆体底部的抗裂能力,建议实际应用时适当增大灌浆厚度。

    • 双层扭王字块护面在深水防波堤结构中的应用

      2020(8):59-63.

      摘要 (5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强恶劣海况下深水防波堤护面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性,根据最新规范规定和试验研究结果,对防波堤原设计方案的护面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调整。采用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利用人工块体代替超大质量规格的块石,并提出实施过程中保证深水防波堤工程护面块体质量的施工控制要点。结果表明,双层扭王字块护面既解决了大规格石料供应问题,又提高了深水防波堤护面结构的稳定性。

    • 涌浪条件下斜坡式防波堤堤脚块石稳定性

      2020(8):64-71.

      摘要 (7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外港口工程大部分位于以涌浪为主的海域,防波堤在涌浪作用下的稳定性尚未得到全面认识。对于斜坡堤,除了护面对其稳定性至关重要外,堤脚对其稳定性也很重要。以某一具体港口防波堤工程为例,通过波浪断面和局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涌浪作用下斜坡堤堤脚块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比正向和斜向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堤脚块石的稳定性结果,重点分析了斜向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堤头圆弧段堤脚块石发生破坏的原因及其随入射波浪周期和水位的变化关系,并对原方案堤脚进行了优化。

    • 越浪水体对堤后靠船墩的冲击试验研究

      2020(8):72-77.

      摘要 (7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三维的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斜坡堤掩护下的靠船墩受力特性,分析不规则波作用下越浪高度和不同波向对靠船墩波浪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当波浪传播到斜坡堤上时,一部分波浪破碎后越过堤顶直接冲击在靠船墩上,另外一部分波浪则会绕过斜坡堤在堤身后方形成绕射波对靠船墩形成冲击。2)由于波浪垂向作用的冲击特性较强,作用在靠船墩上的垂向波浪力要大于正向波浪力和横向波浪力。3)随着越浪高度增大,作用在靠船墩上的垂向波浪力和正向波浪力增大,横向波浪力则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同时更大的越浪高度也会导致垂向波浪力与横向波浪力的比值增大。4)当越浪高度较小时,波浪正向入射与斜向入射造成的波浪力相差不大;当越浪高度较大时,斜向入射的波浪会引起靠船墩上更大的波浪力,此时波浪的绕射效应也会增强,正向波浪力与横向波浪力的比值会减小。

    • 京唐港自然条件及入海航道泥沙回淤*

      2020(8):78-85.

      摘要 (5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京唐港为我国在砂质-粉砂质海岸建设的第一个深水港,自1992年竣工以来,已多次发生航道骤淤现象。为掌握泥沙骤淤机制,总结砂质-粉砂质海岸建港经验,通过分析京唐港发生泥沙骤淤的海岸动力条件和泥沙回淤特点,指出大风浪条件下存在宽阔的破波带和“广义沿岸输沙带”,而秋冬季强风浪大量扬动并输移近海区粉砂质底质是航道骤淤的主要原因;掌握大风浪条件下粉砂质岸滩泥沙运动规律,特别是底层高浓度的特点,是估算粉砂质岸滩挖槽内骤淤量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在砂质-粉砂质海岸建港选址和挡沙堤建设提供借鉴。

    • 青岛港前湾港区空轨应用探讨

      2020(8):86-90.

      摘要 (5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式联运是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其关键是不同运输方式间能力的匹配和衔接的顺畅。码头是海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的交互点,部分码头将铁路引进开展多式联运,但铁路对公路运输的割裂又造成了新的问题。港内交通混乱、集疏运车流与市政车流冲突是很多码头亟待解决的问题。空轨系统的发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空轨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青岛前湾港区的集装箱货源结构和业务需求,从实践层面研究空轨系统在码头的应用,分析了空轨系统与码头业务结合的难点和解决方案,为码头采用空轨系统提供借鉴意义。从解决多式联运的衔接问题和港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考虑,空轨亦是一种可供其他码头参考选择的技术方案。

    • 基于量子天牛群算法的高桩码头横向排架结构损伤识别

      2020(8):91-99.

      摘要 (6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桩码头损伤识别问题,引入量子行为优化天牛群(BSO)算法,利用结构模态参数(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差别构造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天牛群(QBSO)算法的损伤识别方法。采用所提方法对一高桩码头模型单直桩、单叉桩的单损伤,双直桩、双叉桩、直桩+叉桩的双损伤进行了计算,并与天牛群(BSO)算法与粒子群(PSO)算法进行对比;对振型添加噪声后单叉桩的单损伤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计算效率高、收敛速度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噪性,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出损伤位置与损伤程度。

    • 高桩码头桩基局部冲刷研究

      2020(8):100-102.

      摘要 (6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在海洋环境中的高桩码头,桩基础改变了水质点移动的路径和水流剪切力,可能产生海床土颗粒的运移或冲刷,这样的冲刷会给结构和基础的稳定性带来威胁。采用国内外5种常用公式,对高桩码头局部冲刷进行计算,并与工程的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波浪和潮流进行叠加,得到波流共同作用的流速,再运用韩海骞和J&S公式计算拟建工程区的桩柱局部冲刷深度是可行的。

    • 硫酸盐还原菌对高桩码头抗震设计的影响

      2020(8):103-108.

      摘要 (7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际上高震区高桩梁板码头抗震设计往往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且采用钢管桩结构较多,而硫酸盐还原菌(SRB)能在极短时间内对钢管桩造成严重的腐蚀,危害极大。针对SRB的腐蚀机理,提出3种主要防护措施,并对物理防护法的3种不同工程应用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合菲律宾马尼拉某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采用控制变量法,对3个方案分别进行push-over推覆分析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覆盖层保护法及钢管桩泥面处局部填充混凝土法的结构抗力较大且结构延性较好。对类似工程环境的码头结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 高桩码头纵梁维修加固方法及对比

      2020(8):109-114.

      摘要 (6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高桩码头由于长期处于氯盐侵蚀的环境中,码头浪溅区梁板钢筋容易发生锈蚀膨胀,进而引起混凝土纵向开裂、脱落。为保证码头结构安全需要对此类型的梁进行维修加固,基于实际码头维修加固工程对加大梁截面和粘贴碳纤维布两种维修加固方法进行介绍,从应用范围、施工效率、质量及成本4个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大截面法比粘贴碳纤维布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泛,但在施工效率、成本、施工难易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粘贴碳纤维布法具有明显优势。

    • 中英联锁块铺面质量控制标准对比

      2020(8):115-119.

      摘要 (6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联锁块铺面在港区大量使用,经调研发现我国各大港口联锁块铺面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一问题,对比中英联锁块铺面质量控制及检测相关的标准,得出其异同点。结果表明,中英标虽在联锁块外观质量、尺寸、强度和物理性能指标要求类似,但其抽检方法有所差别;中标缺少联锁块施工质量控制的部分参数要求,对铺面的初期维护和翻修要求也没有明确规定。对中标缺失的部分进行补遗,为新联锁块施工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分汊河段江心洲尾斜流改善的水动力数值模拟*

      2020(8):120-128.

      摘要 (8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区河流分汊河段江心洲尾因水流汇合产生斜流,从而出现碍航问题。为揭示江心洲尾斜流对航行安全的影响,在已有的沅水大洑潭航电枢纽物理和船舶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MIKE 21分析航道治理工程前后汇流区的水动力特征和工程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枯水期因右汊来流流速较大且与航线间存在夹角,导致汇流区航线横流超标;在洲尾布置平行于航线的顺坝或导流墩,虽然能有效减小横流影响,但航线横流分布范围增大,流速大小仍超标。结合调整航线、疏浚航道浅区和偏转顺坝与导流墩整体布置角度等多种工程措施,可保证洲尾后航行水流指标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 长江口北港航道治理方案评估

      2020(8):129-132.

      摘要 (7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长江口北港通航现状及河势演变分析,提出拦门沙河段水深不足是影响北港航道通航条件的主要因素。北港航道治理方案还应充分考虑与周边涉水工程、防洪防潮、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及影响,利用潮流数学模型对治理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航道流场动力方面,航道整治效果良好,辅以疏浚可实现航道规划目标。

    • 粉质航道岸坡降雨入渗条件下板桩墙防渗分析

      2020(8):133-140.

      摘要 (6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受连续降雨影响而产生渗流破坏的粉质航道岸坡,通常应采取设置反滤层、防渗墙等措施。针对苏北地区某航道护岸工程现场,提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墙作为防渗墙,并对防渗墙在不同位置时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护岸挡墙后一定距离设置一定入土深度的板桩防渗墙,可有效延长渗径,大幅降低降雨入渗导致的坡面位移,保证了岸坡稳定性。

    • 兼顾生态固滩与疏浚弃土生态化利用的生态航道建设技术*

      2020(8):141-145.

      摘要 (7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中下游航道治理中以软体排为主的护滩工程易造成滩面硬质化。为改善护滩工程区滩面生态环境,基于亲水植被的固土效应,结合新洲—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提出一种兼顾疏浚弃土利用与洲滩守护的生态航道建设技术。该技术利用疏浚弃土适当抬高洲滩滩面,并引入本土耐淹亲水植被,采用可降解、无污染的天然材料进行辅助固土防冲,确保先锋植被能够稳定发育至足够丰度,进而实现滩体稳定。

    • 三角闸门门缝输水运行工况研究

      2020(8):146-151.

      摘要 (7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门缝输水是三角闸门的一种重要特性。基于三角闸门门缝输水,低水头船闸可以不设置阀门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但具体适用工况尚难把握。依托未设置阀门的大柳巷船闸,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门缝输水时水力及启闭力。研究表明:口门越大三角闸门能承受门缝输水的水头越小;目前门缝输水有关计算公式尚需结合三角闸门的结构特点确定流量系数;三角闸门启闭力除按规范公式计算外还应考虑门体缝隙流和惯性阻力矩的影响。

    • 淮河干流临淮岗—鲁台子段航道整治*

      2020(8):152-157.

      摘要 (8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淮河干流临淮岗—鲁台子段河道,河势复杂,洪水工况组合多,航道整治难度大。为了优化本段航道整治工程方案,针对河段特点,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多场次洪水进行率定与验证,确定“以淮干为主”的洪水组合是对刘台子航道最不利的洪水组合,并模拟刘台子弯道段现状河道、弯曲半径480和550 m方案的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流流态和横向流速方面,弯曲半径480 m方案优于550 m方案。淮河干流可通航水面宽度较大,可通过增加通航水域宽度来适当降低航道弯曲半径,方案对原河道改变较小,河势相对稳定,流态更加平顺,并节约工程投资。

    • >信息技术
    • 基于数字仿真及BIM技术的港口平面设计优化

      2020(8):158-162.

      摘要 (6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内河港口平面设计中挖入式港池布置方案比选和交通布局优化等关键问题,采用泥沙和交通数字仿真及BIM技术建模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方案的回淤情况、平面交通组织情况,为港池方案比选和交通布局优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可视化的手段,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和沟通效率。

    • 基于BIM技术的测绘要素集成和模型共享方法研究

      2020(8):163-166.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航道BIM设计过程中测绘要素集成和模型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测绘要素集成,及基于专用中间文件格式和公共数据模型格式实现测量BIM模型共享的方法。通过工程案例分析,阐述BIM技术在测绘要素集成及测量BIM模型传递共享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测绘要素集成及模型共享具有优越性,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测绘BIM工作提供借鉴。

    • Autodesk Inventor软件在船闸工程平面提升闸门设计中的应用

      2020(8):167-171.

      摘要 (5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平面提升闸门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的过程复杂、费时费力、更改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曹娥江上浦船闸及航道工程中的平面提升闸门为例,对Autodesk Invertor在三维模型建立、机构传动动画生成,结构干涉检查、闸门重心位置显示、二维工程图出图等应用进行研究和阐述。表明将Autodesk Invertor软件应用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率,对其他类型的闸门设计也具有借鉴意义。

    • >地基与基础
    • 增压法和加热法真空预压新工艺的机理和加固效果探讨

      2020(8):172-177.

      摘要 (6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空预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针对增压法真空预压、加热法真空预压两种新工艺,结合现场试验及工程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增压法真空预压在地基内充入高压气体不能改变土体的饱和状态,同时高压气体会降低真空预压的真空度并可能阻碍真空度沿塑料排水板向深层传递;增压法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工程施工前应做好试施工验证其加固效果;加热法真空预压法通过升高土体温度提高渗透系数、缩短固结时间,同时增大固结沉降量,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性的软黏土或淤泥;针对加热法真空预压现场应用难题提出了新型加热型塑料排水板和闷晒式太阳能加热循环水等改进方法,分别较好地解决了加热塑料排水板的制作加工、加热成本高的难题。

    • 含水率对吹填超软土固结特性的影响

      2020(8):178-182.

      摘要 (6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吹填超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等工程特性,其工程试验是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大连某地区吹填超软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配制多组不同含水率的试验样品进行标准固结试验。对含水率变化与固结特性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对其固结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

    • 动力固结法在码头堆场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2020(8):183-188.

      摘要 (5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力固结法应用于软基加固工程的关键是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参数。开展动力固结法在高地下水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研究,进行大量的现场观测与试验检测,根据试验结果深入分析两种动力组合下的软基加固效果。研究表明,动力固结法适用于依托工程,且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4 000 kJ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 m左右,多一遍点夯更有利于提高地基浅层的土体强度,经处理后码头堆场可满足工后沉降小于300 mm、承载力达到200 kPa的设计要求。

    • >施工
    • 耙吸式挖泥船高压冲水装置的数值模拟及水力优化

      2020(8):189-194.

      摘要 (9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耙吸式挖泥船可利用耙头上的高压冲水装置有效提高疏浚作业的工作效率,现有高压冲水装置管路的设计仍不完善,一些结构亟待优化。采用数值方法对某高压冲水装置进行三维建模、模拟计算和分析,发现耙头内的高压冲水管路中存在较多漩涡流,水力损失较大,导致耙头施工时达不到理想的出口总压,影响效率;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使用渐变管、圆倒角等方式改善管内流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耙头高压冲水管路阻力损失减少,射流水速更高,冲水总流量提高约3%,出口总压增大,破土能力提升,从而提高疏浚作业的效率。

    • 素咬合止水桩土石围堰监测及变形分析*

      2020(8):195-201.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素咬合止水桩土石围堰的变形规律,对咬合桩土石围堰不同位置、不同降水阶段、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围堰在第一次抽水期间变化较大,经过回灌、坡脚抛石、围堰加宽加固后,第二次抽水期间围堰变化趋势明显减缓;围堰中部的变形最大,靠岸位置的变形稍大,岸坡位置在整个抽水期保持稳定;同一位置附近的不同监测项目,其增长趋势基本一致。经过分析,最终确定围堰降水速率为400~500 mm/d最为合理,既能保证围堰的安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降水速度从而确保工期。

    • 快速夯实工艺在重力式码头后方回填中的应用

      2020(8):202-206.

      摘要 (7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海外一些国家由于环保政策严格以及开采方式落后等情况,导致重力式码头沉箱结构后方回填所使用的海砂和河砂价格较为昂贵的问题,采用现场试验的手段深入研究快速夯实的施工工艺,提出在沉箱后方采用一定含泥量的廉价开山料作为回填料使用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工艺的可行性,并给出最佳夯击数、夯击安全距离以及相应的隔震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快速夯实工艺可用于重力式码头沉箱后方回填,能够大幅降低工程成本。

    • 某海损段斜坡式护岸修复加固方案

      2020(8):207-212.

      摘要 (7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采用扭王字块护面的斜坡式护岸结构在台风期间发生海损问题,对海损段护岸进行了全面检测评估。结合检测断面海损情况及原因,充分利用海损后地形进行了修复加固方案设计,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主要结论为:斜坡式护岸垫层块石质量是维持护面块体稳定的关键因素,2018版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对垫层块石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缓坡条件下护面块体的稳定性和越浪量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应注意缓坡条件下块体安装的相关技术要求。

    • 地连墙质量优化措施

      2020(8):213-216.

      摘要 (4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地连墙质量问题,统计分析探摸数据,明确地连墙露筋和空洞集中分布于-2.50 m以上和墙段接缝处。从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泥浆、混凝土、成槽、钢筋笼制作安装、接头管安放等方面分析导致缺陷集中分布的原因。提出在混凝土浇注期间检测泥浆指标和监测沉渣厚度、增加对接头管安放位置和垂直度检测、提高成槽垂直度要求、提高垫板的保护能力、提高上部松软土层的稳定性以及改进墙段接头形式等质量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