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S1):1-4.
摘要:无锚钢板桩与深层水泥搅拌桩(deep cement mixing pile,简称“DCM”)块体组合的结构用于小型码头的建设,充分利用了钢板桩抗剪强度高和DCM块体自质量大的特点,达到了减少施工开挖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小对周围干扰、在淤泥地质条件下快速形成码头的目的。在国家重点工程“港珠澳大桥”CB03标段桥墩预制场出运码头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成功使用该组合结构,证明了该结构的可应用性及其优势。组合结构为软土乃至淤泥地质情况下的小型码头建设和支护结构的设计选型提供了技术参考,同时,其土体计算指标的换算、结构的整体及局部验算等设计计算方式也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9(S1):5-8.
摘要:海水环境下高桩码头钢管桩基础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腐设计和施工决定结构的使用寿命和造价,使用不当将造成结构提前破坏。通过牺牲阳极法的阴极保护系统在沙特延布工业港69#泊位的应用,分析高桩码头从钢管桩基础到钢筋混凝土面层全方位的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对比了铝基防腐块、锌网和锌块防腐3种防腐方式的适用性、性能参数和施工方法。实施过程中通过研究论证与多方案比选,将阴极保护系统进行优化,使其更安全可靠、施工便捷、后期维护方便、费用成本可控,取得良好效果。
2019(S1):9-11.
摘要:以某高桩码头为例,针对在恶劣海况条件下海上梁板安装施工效率低、海上搅拌船浇筑混凝土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工艺创新,采用架桥机安装预制梁板、泵车上船浇筑混凝土、预制梁采用大理石底胎等新工艺及方法,很好地避免了恶劣海况对预制梁板安装的影响并控制了施工成本。
2019(S1):12-15.
摘要:港口系统设备一般外型尺寸和质量较大,多采用截面积较大的起重机钢轨作为行走轨道。根据港口系统设备使用特点和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结合码头和堆场结构,借鉴轻轨和重轨的无缝连接技术,对各种焊接工艺进行比较,分析钢轨的材料组成和焊接过程内部组织变化,推荐一种保证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人员舒适度、连接质量稳定、便于维护、操作简便、满足港口系统设备钢轨安装现场要求的连接方法和工艺,有助于实现工期目标,可推广应用于矿山、港口、电厂、码头及堆场等大质量机车或起重设备的钢轨连接。
2019(S1):16-20.
摘要:波浪是影响沿海防波堤最重要的水动力因素之一,长周期波能够穿透可透浪防波堤,对防波堤防护内的水动力环境产生极大影响,给防波堤等水工建筑拆除及新建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西非某运河口门处防波堤工程,根据其处于长周期波影响环境下、水上施工困难等问题,分析防波堤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难点,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顺利完成防波堤的改建施工。
2019(S1):21-25.
摘要:高桩梁板式码头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一般由桩基、横梁(现浇)、纵向梁系(现浇或预制后安装)、面板(现浇或预制后安装)、面层(现浇)等组成。码头上部荷载全部由横梁传递给桩基,因此对横梁的质量要求很高。而现浇横梁一般位于水位变动区,受潮汐影响严重,现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不可控。印尼神华国华爪哇7电厂工程采用悬吊底模法施工高桩码头现浇下横梁,降低了潮汐对横梁施工的影响,现场施工便利,同时确保了横梁的施工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9(S1):26-29.
摘要:针对绥中电厂二期工程配套码头项目引桥T型梁安装施工遇到的梁体质量大、跨度大、海况条件差等问题,提出了T梁运输与安装过程中船机驻位、临时加固及精确定位方法。T型梁采用专用吊装架起吊,保证T梁两端垂直受力;安装过程中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在运输与安装过程中采用了临时加固与精确定位手段。T型梁安装过程较为顺利,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得到验证。
2019(S1):30-34.
摘要:针对吊浮出运沉箱的浮游稳定性计算还没有统一规范的问题,通过力矩平衡分析及浮心移动计算,详细分析了吊浮状态沉箱受力情况,对吊浮状态的沉箱浮游稳定性计算进行理论推导。得出在小倾角情况下的等效定倾高度的计算公式,设计了沉箱吊浮计算表,绘制了吊力与吃水深度和定倾高度的关系图。应用图表并结合浮运距离和航道水深限制,给出经济合理的压载和吊力分配方式,可为吊浮沉箱浮运施工工程提供参考。
2019(S1):35-38.
摘要:传统沉箱重力式码头施工中,护舷位置在胸墙上,安装方便,施工简单;后轨道梁座于沉箱上,前后轨道梁不存在沉降差异;轨道连接以闪光对焊为主,施工效率低、质量受焊工的焊接水平影响较大;面层裂缝是码头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通病,直接影响码头表观质量。以锦州港第二港池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为例,对低高程重力式码头护舷口、沉箱背后回填棱体(后轨道梁基础)夯实、钢轨连接及胸墙面层防裂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调整,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9(S1):39-43.
摘要:戴河口渔港西岸线修复及改造工程的现浇混凝土有一部分在水面以下,采取安装水下模板、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提出一种悬臂刚架式水下模板,从设计思路、现场安装的流程和方法等方面分析其特点。结果表明,悬臂刚架式水下模板可将水下问题转化到陆上解决,能满足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并且保证水下模板安装精度要求和经济性,应用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2019(S1):44-47.
摘要:传统水运工程中,吹填区域地基处理以真空预压或堆载预压工艺为主,非吹填区域地基处理以强夯工艺为主。以锦州港第二港池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为例,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将场区进行分区,通过选用不同工艺进行综合处理。根据堆载预压、强夯(强夯置换)、振冲3种处理工艺的处理结果,进一步验证3种软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条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9(S1):48-51.
摘要:建造在风化岩地基上的高桩码头,当地质变化较大、岩层起浮波动且存在较多裂隙或地质与设计不符时,若岩石强度高,钢管桩在打设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嵌岩桩冲孔过程中发生卡锤,无法正常成孔,影响桩基施工。以柬埔寨优联码头工程为例,阐述如何避免嵌岩桩施工时钢管桩的变形,介绍钢管桩变形后采用水下切割并对切割处进行堵漏等方法,保证了嵌岩桩后续的正常施工。施工完成的嵌岩桩经检测均为I类桩,证明此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019(S1):52-56.
摘要: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差异是港口建设的难题。前轨道梁作用在沉箱上,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考虑到沉箱的安全,一般不采取夯实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导致在使用期沉降量明显大于前轨,影响设备运行。若采取灌注桩基础,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块石或开山石的棱体,给灌注桩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为例,采用棱体陆上、水下多层强夯工艺,有效缓解了前后轨道梁沉降差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019(S1):57-61.
摘要:为克服远海岛礁恶劣的自然条件、加快岛礁建设,需要找到一种岛礁快速成陆的新方法。以减少现场操作、快速施工为目标,从沉箱结构、功能性需求、快速成陆实施方法等方面研究浅吃水沉箱结构岛礁快速成陆技术的可行性及适应性。通过优化沉箱结构并分析现场条件,得到了能够满足拖运吃水要求及使用功能要求的轻型沉箱,研发了基床免整平安装沉箱的方法。通过轻质混凝土沉箱预制及反顶升调平试验,验证了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为该技术的后期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019(S1):62-66.
摘要: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钢圆筒及副格围护结构振沉完成后,为确保其整体稳定性,采用定点、接力、分层抛填的方案对钢圆筒及副格内回填砂施工,有效控制了钢圆筒围护结构在回填砂施工期间的结构稳定性,防止了不利工况的出现。人工岛围闭前,采取设置龙口直接抛填以及泵送等方式进行水下回填;人工岛围闭后,采取水上抛填加陆上倒运的方案快速实现了人工岛陆域形成,为外海人工岛快速成岛积累了经验。
2019(S1):67-70.
摘要:针对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外海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因预埋孔隙水压力监测仪器穿透承压水层形成的基坑管涌,采取高压旋喷桩加固、重晶石粉注浆、双液注浆及模袋注浆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管涌点进行封堵处理,解决了管涌点初期渗水止漏以及管涌形成显著涌水路径时期的封堵难题。特别是采用模袋注浆方案,在管涌点无塌孔风险的前提下,沿管涌路径伸入承压水层底部注浆膨胀,实现快速止水的封堵技术,巧妙地解决了高水头差情况下管涌封堵难题。
2019(S1):77-81.
摘要: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采用C50高流态、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针对混凝土的配制采用不同水胶比、不同胶凝材料用量和不同的膨胀剂掺量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试验,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限制膨胀率和耐久性进行检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采用530 kgm3的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掺量20%、矿渣粉掺量15%并掺入8%~12%的膨胀剂,水胶控制在0.31~0.35,砂率控制在48%~50%,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抗离析性,强度和耐久性均满足设计要求。
2019(S1):82-86.
摘要:结合黄骅港泰地液体化工码头工程的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方桩施工,从混凝土原材料进场质量、混凝土含气量、拌合站计量偏差控制等环节,分析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自身质量的控制要点。针对先张法预应力预制方桩混凝土施工过程出现的坍落度损失大、浮浆厚、钢筋保护层偏大、桩表面出现裂纹等一系列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后续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实体质量。
2019(S1):87-93.
摘要:聚羧酸系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理均不同。将聚羧酸系和萘系减水剂分别与松香热聚物引气剂掺入到抗冻混凝土中,进行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试验,并观测硬化混凝土内部孔隙特征和微观结构,分析比较聚羧酸系和萘系减水剂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羧酸系减水剂较萘系减水剂存在很多优势,在掺量少的情况下可配制低水胶比的混凝土,可应用到抗冻混凝土中。
2019(S1):94-99.
摘要:绥中电厂二期工程配套码头项目海域工程处于渤海湾近海无掩护水域,常年受风浪冲击,冬季气温低,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极高,引桥混凝土T形梁为后张法预应力结构。针对其综合性能要求,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掺加不同掺合料、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绝对体积法对预应力高性能抗冻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工程验证,最终得到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2019(S1):100-104.
摘要: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岸壁的主体结构由57个大直径(28 m)钢圆筒及副格形成止水围堰。钢圆筒的造价较高,而且在海水环境下,钢圆筒的耐腐蚀性较差、后期维护费用较高。设计一种钢材与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圆筒方案,取代钢结构圆筒,并对此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与钢圆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结构圆筒方案总体可行、可靠性高、成本较低,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9(S1):105-110.
摘要:在广西钦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D标段排水口围堰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临时围堰进行止水、降水,以获得干施工作业条件。经过方案比选及优化、科学计算及合理论证,采用了充填砂袋、旋喷桩、钢板桩、灌注桩、砖砌止水墙、止水圈梁、止水黏土墙等结构相结合的组合形式。利用不同止水结构的特点,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域、陆域围堰结构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和设计,有效解决了局部空间狭小、水头差过大等施工难题,获得了良好的工程实效。该方法在类似工程的方案设计优化及选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9(S1):111-114.
摘要:水工工程基槽开挖后容易出现回淤,影响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附近原泥面表层存在流淤,沉管基槽两侧需考虑设置临时挡泥结构。通过分析比较圆筒+挡泥板+软插板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与钢板桩挡泥结构方案的优、缺点,认为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在施工难易、工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介绍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情况。装配式挡泥结构稳定性好、工艺简单、装配化程度高,满足沉管基槽挡泥功能要求,可为深水基槽挡泥施工方案提供借鉴。
2019(S1):115-119.
摘要:在超长复杂的翻车机房地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分层分区施工设置后浇带会遇到带内钢筋过于密集、进入作业困难和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问题。将部分后浇带替换成膨胀加强带,并与原有各施工分区同时浇筑施工,整体上采用膨胀加强带与后浇带组合的技术,带外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加强带与后浇带带内混凝土均采用填充性补偿收缩混凝土,较好地解决了混凝土的抗裂防渗问题,同时缩短工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019(S1):120-124.
摘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因过大的侧向土压力而发生基坑支护变形,从而导致支护体系失稳,因此选择合理的方式降低侧向土压力是提高基坑支护稳定的有效途径。针对珠海横琴地区固结度低、含水率高的土体,采用LXK工法桩对基坑进行支护,土体的固结度明显提高,土体的侧向土压力降低,同时基坑侧壁与后方土体形成稳定的整体,不易受外界变化而扰动,有效解决了软弱土质中基坑支护难的问题。
2019(S1):125-128.
摘要:强透水性地层深基坑施工止水效果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止水工艺对工程的安全、进度、成本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锦州港煤炭码头一期工程SG-03标段含煤污水处理场水池基坑止水施工实践,在强透水性地层条件下,对钻孔咬合桩、高压旋喷止水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黏土芯墙等基坑止水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钻孔咬合桩在工期、质量、成本等方面更有优越性。对钻孔咬合桩的适应性及控制要点进行探讨,指出钻孔咬合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表明,钻孔咬合桩工艺在强透水性地层深基坑止水施工中效果良好。
2019(S1):129-132.
摘要:用爆破挤淤法进行软基处理时,影响实施效果的外部因素较多,且不同施工区域外部环境差异较大,以往施工经验难以直接应用。为达到最佳爆破挤淤效果,结合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就作业环境、石料抛填、布药方式等外部因素对爆破挤淤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潮位时采用级配较好、粒径较小的石料进行爆破施工,挤淤效果较好,同时压入式布药方式比振动式更容易保证布药质量,爆破挤淤效果更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顺利完成爆破挤淤施工,围堰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