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创新
    •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规划设计

      2019(8):1-5.

      摘要 (6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规划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堆场的总体规划,使自动化码头堆场作业能力、作业效率满足自动化码头整体作业能力、作业效率的要求;通过堆场的设计,实现自动化堆场的各种功能,满足堆场安全高效作业的要求。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能力、功能区域、场区数量、场区长度、场区宽度、堆码层高等规划设计要素进行研究,并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堆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的规划设计方法。

    •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自动堆垛机(ASC)大车定位技术

      2019(8):6-9.

      摘要 (7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自动集装箱堆垛机(ASC)大车定位的精度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堆场作业的效率及安全。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SC大车自动定位问题,分析比较磁钉定位、格雷母线定位、激光测距定位、BPS定位、DGPS定位5种定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结合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例,综合考虑堆场布置、资金成本、大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提出了定位精确、反应迅速、可靠性高的磁钉+旋转编码器定位方法。

    • 自动化码头可举升自动导引车(L-AGV)箱型检测方案

      2019(8):10-14.

      摘要 (5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L-AGV开始应用到新建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可靠的箱型检测系统是L-AGV安全高效作业的必要保障。针对当前自动化码头L-AGV箱型检测方案误动作频率高、对装卸效率影响大的问题,结合国内主流集装箱底面结构进行研究,对当前L-AGV箱型检测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套全新的箱位检测思路用以替代传统箱型检测方案。结果表明,当前检测逻辑无法适应L-AGV所遇到的全部工况,且检测效率较低;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案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箱型检测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满足码头对安全和装卸效率日益严格的要求。

    •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供配电方案

      2019(8):15-19.

      摘要 (4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供电模式经济性、效率及安全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的特点,对比传统码头供配电的模式,提出供配电的多种模式和方案,并进行运行效率和可行性的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最终选择采用后方辅建区新建无人值守变电所,一座变电所对一个泊位独立供电;冷藏箱、AGV充电站环网式箱变就近供电的综合供配电的方案模式,达到供电效率与安全兼顾的目的。该方案成功运用于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工程中,可为未来新建自动化码头提供参考。

    • >综合
    • 规则波作用下淤泥质泥沙起动试验研究*

      2019(8):20-26.

      摘要 (5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浙江舟山近岸淤泥质泥沙为研究对象,采用规则波对淤泥质泥沙的起动进行水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淤泥质泥沙具有薄层轻微悬扬、表层个体剥离、泥团卷起悬扬3种典型的起动状态,同一水深下的泥沙起动波高随波周期的增大而递减。以泥团卷起悬扬状态作为判断淤泥质泥沙起动的标准,佐藤公式、窦国仁公式计算的起动波高均与本文试验值总体上接近,可将两家公式计算结果的平均值用于淤泥质泥沙起动波高的估算。泥团卷起悬扬状态下过程最大含沙量往往在0.8~2.0 kgm3,过程最大含沙量随临界切应力增大而呈现明显的指数递增关系。研究成果便于深入了解淤泥质海岸地区泥沙在波浪环境下的水力特性,同时可为海岸泥沙数模计算及工程分析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 坡度对波浪统计特征的影响*

      2019(8):27-33.

      摘要 (5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明确坡度对不同波浪统计特征的影响,利用数值模型对波浪在不同坡度斜坡上的传播进行模拟,分析波浪的非线性参数和波高分布等,比较不同坡度下波浪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波浪在斜坡地形上传播,波高会随着水深的变浅逐渐增大;坡度对于波浪的波高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当坡度较大时,波浪传播至斜坡较浅水深时的波高分布接近瑞利分布,当坡度逐渐减小时,相同波高的发生概率逐渐减小;而Ursell参数则不会随着坡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

    • 国内外斜坡式防波堤越浪量计算方法比较

      2019(8):34-40.

      摘要 (6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外斜坡式防波堤越浪量计算方法不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准确计算与评估斜坡式防波堤越浪量非常必要。依托某海外集装箱码头扩建项目防波堤工程,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防波堤越浪量计算方法,并结合2D防波堤越浪量物理模型试验,就各个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欧标中EurOtop(2016)在计算斜坡堤越浪量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平均值方法较试验值偏小、设计评估方法较试验值偏大;而美国CEM方法和日本OCDI方法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斜坡式防波堤设计与施工期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 不规则波作用下双潜堤透射系数的试验研究

      2019(8):41-46.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潜堤是一种消浪效果较好的建筑物,但在实际工程中,部分单潜堤不能满足堤后波高要求。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双潜堤结构对消浪的影响,分析入射波高、相对淹没深度和波陡等影响潜堤透浪系数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潜堤淹没深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消浪效果越好。随着波陡的增加,潜堤的透射系数会减小。将试验结果与多个透浪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杨正己公式的适用性,可分别计算双潜堤的堤后波高。

    • 澳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总承包商务管理

      2019(8):47-51.

      摘要 (3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商务管理的特点是专业复杂、技术性强、设备更新快。针对澳门氹仔新客运码头工程机电安装中商务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商务管理中“背靠背”的原则、设计变更和资金管理的要点、商务争议的处理和如何更换专业分包商等诸多方面,得出“工程施工技术和商务不可分割、技术要服从商务”等观点,并着重阐述如何在工程实施中做好机电安装总承包的商务管理,进一步确认以商务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的结论,只有将这两大管理要素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

    • 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的蠕变特性与本构模型

      2019(8):52-57.

      摘要 (5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越来越多地被选作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但目前关于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短期的强度和变形阶段。为探讨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对潮州市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进行蠕变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但变形速率不断减小,直至变形稳定;随着剪应力及固结压力的增加,蠕变特性更加显著。引入邓肯-张模型对整数阶Poynting-Thomson流变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P-T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蠕变特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的蠕变特性,为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 成球黏性土水力输送阻力特性计算方法

      2019(8):58-62.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密实黏性土在管路水力输送过程中会形成球块状,成球黏性土水力输送计算是国内外疏浚界的难题。立足浆体输送理论,以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数据为基础,对成球黏性土的管路输送阻力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已有各种土质浆体输送理论用于成球黏性土管路阻力特性计算可能产生的偏差,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成球黏性土输送计算公式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可用于成球黏性土输送的计算公式,供工程界与理论界参考。

    • 粉煤灰和矿粉低热硅酸盐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特征*

      2019(8):63-69.

      摘要 (7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掺量粉煤灰和矿粉取代低热硅酸盐水泥,制备水泥砂浆和净浆。测试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发展,用XRD分析水泥净浆物相组成,用恒温量热仪测试水泥净浆的放热速率和放热量。结果表明:掺入粉煤灰使低热硅酸盐水泥强度下降,强度发展速度变慢,掺入矿粉对低热硅酸盐水泥强度发展影响较小;与纯水泥体系相比,掺粉煤灰胶材体系的水化物相种类没有变化,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下降,掺矿粉对氢氧化钙的降低作用更明显,且会促进AFm的形成;粉煤灰和矿粉可降低低热硅酸盐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粉煤灰对水化进程影响不明显,矿粉对水化进程有促进作用。

    • >港口
    • 复杂礁盘地形对防波堤堤脚稳定性影响试验研究*

      2019(8):70-73.

      摘要 (4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礁盘地形上波浪运动形态的复杂性及相关防波堤工程设计中的结构稳定性问题,对礁盘地形附近某工程及相关海域的海床地形进行模拟,并通过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验证工程区防波堤堤脚的稳定性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礁盘地形上堤脚块石稳定重力若按规范计算偏危险。研究结合试验现象及结果对堤脚进行优化,提出礁盘地形上防波堤堤脚开槽的优化方案。

    • 波浪作用下高桩墩式结构时程动力分析

      2019(8):74-77.

      摘要 (3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海桩柱结构受波浪作用强烈且动力性质明显。以国内某LNG码头的高桩系缆墩台作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进行了波浪作用下的结构时程动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波要素下,模拟的不规则波浪产生的结构位移和应力响应峰值大于规则波10%~20%;在结构时程动力分析中初期波动剧烈的结果可以舍弃。

    • 高桩墩台结构冰力试验研究

      2019(8):78-83.

      摘要 (4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某工程冰力物理模型试验,对高桩墩台结构群桩冰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之间的冰力折减、前桩对后桩冰力的掩蔽、冰在各桩前非同时破坏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计算结构冰力时应考虑折减。边缘两侧桩冰力折减较小,中间桩冰力折减较大;随着桩间距减小,冰力呈下降趋势;随冰功角的增加,首迎冰桩的冰力折减水平开始下降,后排桩的掩蔽效应逐渐削弱,本次试验冰的非同时破坏系数为0.5左右。群桩冰力的折减需要考虑因素较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建议在设计时进行模型试验。

    • 港区铺面设计中的集装箱角荷载*

      2019(8):84-88.

      摘要 (6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港区铺面中现行的集装箱角荷载设计方法的合理性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当前我国7个港口的集装箱质量分布规律,指出现行《港口工程荷载规范》与《港口道路与堆场设计规范》中关于集装箱角设计荷载规定的不合理之处:前者采用基于英国港口集装箱质量分布数据的折减系数法不符合我国情况,严重偏小;后者不能体现不同重要程度港口的设计需求差异性。进而,提出铺面结构设计时确定集装箱角荷载的建议。成果完善和改进了我国集装箱角荷载的设计方法,对港区铺面的建设和使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高桩梁板码头排水方式探讨

      2019(8):89-91.

      摘要 (5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普通货种的高桩梁板码头,通常在码头纵梁顶部设置盖板明沟进行雨水收集和排放。采用该排水方式时需要在梁板顶部开凿排水沟,而在老码头的排水系统改造工程中,该方式会破坏现有码头结构,增加工程投资。以江苏省某老码头排水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一种暗管排水方式,并对关键节点进行标准化设计。结果表明,暗管排水方式投资较低、对码头结构影响较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某海堤后方地面塌陷原因分析

      2019(8):92-96.

      摘要 (5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现场调研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某海堤后方地面塌陷的原因。首先结合现场调研结果,初步判断地面塌陷原因;其次通过建立饱和渗流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陆域回填料与海堤接触面各点渗透比降,与允许比降对比进行渗透破坏判别,明确地面塌陷原因;最后根据塌陷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地面塌陷是由回填料渗透破坏造成的,是海堤内坡倒滤结构破损和强降雨天气降水下渗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修补倒滤结构和进行地面防渗处理,可有效防止地面塌陷的进一步发展。研究结果为成陆工程防渗设计和地面塌陷修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重力式码头墙后减压棱体材料选型

      2019(8):97-100.

      摘要 (7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力式码头设计中,抛填块石作为墙后减压棱体会消耗大量的石料。针对近年来北方平原河网区石料匮乏的问题,提出采用废弃混凝土块作为减压棱体填料的设计方案。结合某内河通用泊位工程的设计变更,从工程技术和经济角度综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试运营期沉降位移观测验证码头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块作为减压棱体填料可行,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高桩+低宽承台结构方案设计

      2019(8):101-105.

      摘要 (7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桩+低宽承台结构为非常规码头结构,兼有板桩的挡土护岸和高桩的桩基特性,对此,现有规范未给出成熟、系统的计算标准,较难实现结构设计。基于实际工程,探讨计算泥面线等设计条件和结构设计内容,基于弹性地基梁法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各构件的受力特点,得出“低桩承台卸荷效果优于高桩承台、前板桩的内力与承台的宽度和高程直接相关,而受承台刚度、承台桩基结构和布置的影响不大”等结论。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基于国际航运协会(PIANC)规范的港池及航道平面尺度探讨

      2019(8):106-110.

      摘要 (5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港池和航道平面尺度的分析和计算,PIANC规范提出在概念设计阶段根据自然条件、船舶的基本参数、周边泊位的影响,利用公式对水域尺度进行快速计算,在详细设计阶段应采用仿真试验模拟实际工况,准确地确定航道布置及尺度。以东南亚某LNG码头工程为例,将采用PIANC规范公式与仿真试验计算的港口水域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公式计算相比,仿真试验能更准确、真实地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船舶航行轨迹。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细颗粒泥沙运动及滩槽交换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2019(8):111-116.

      摘要 (5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潮汐河口细颗粒泥沙为主的泥沙运动方式呈现出复杂的形态,其不同的运动形态对河口演变和航道回淤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讨论在潮汐、波浪条件下,非黏性沙的层移运动和黏性细颗粒泥沙近底高浓度悬沙层的类推移运动,以及浮泥层的推移运动等泥沙运动形态的特点、发生条件和运移规律。针对长江口南槽水动力条件,利用前人水槽试验成果,估算了主槽水体含盐度高于浅滩时,航道两侧浅滩近底高浓度悬沙横向输移进槽的输沙量,得到与实际基本相符的结果。

    • 闸次顺序对三峡船闸过闸效率的影响

      2019(8):117-121.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船闸为五级连续船闸,相邻闸次运行相互制约,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出现相邻闸次“等闸”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船闸的通行能力,基于大量运行数据,建立了五级上行船舶过闸仿真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分析相邻闸次船舶数量与“等闸”的关系,研究闸次顺序对过闸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前一闸次船舶数量大于后一闸次时,船舶数量差越小,“等闸”现象时间越短。通过优化闸次顺序,可有效缩短“等闸”现象时长,减小闸次间隔时间,从而提高日运行闸次。

    • 小清河航道航运水资源分析

      2019(8):122-126.

      摘要 (5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清河是山东省地区性重要航道,是山东省“一纵三横”内河航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清河复航工程制约因素在于航运水资源能否得到保证。针对小清河航运水资源问题,通过对小清河水资源现状分析得出了多年历时保证率95%~98%设计流量,然后对比沿线船闸耗水量得出小清河现有水资源条件基本满足沿线配套船闸耗水要求的结论。考虑小清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匀,为提高小清河航道通航保证率并满足农田灌溉、生态景观等多重要求,提出了以引黄补水为主、东平湖补水为辅的补水方案,为小清河复航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 东江中游长河段浅滩群航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

      2019(8):127-133.

      摘要 (7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促进沿岸经济发展,东江中游开展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拟从Ⅴ级航道提升至Ⅲ级。但该段浅滩密布,槽窄水浅,整治应考虑多滩联动效应,整治方式与单滩不同,整治难度较大。根据水文、地形资料,在分析各碍航沙质浅滩滩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疏浚为主、整疏结合的整治原则和措施。通过模型试验,针对长河段开挖航槽导致的水流归槽、流速增大、流态恶化等问题提出开挖复式断面河槽的方案,并基于动床试验得到的挖槽回淤量分布,提出保持航道稳定的建议。试验结果表明整治效果良好,方案实施后全河段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为同类航道整治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 冲刷条件下熊城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及趋势*

      2019(8):134-140.

      摘要 (7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运用及其上游向家坝、溪洛渡水库的陆续运用,水库下游河段来沙量大幅减少,清水冲刷严重,河道演变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对防洪、航运、岸线利用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原型资料,研究冲刷条件下长江荆江熊城(即熊家洲—城陵矶)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体模型试验预测三峡水库运用30年后熊城河段的冲淤量、冲淤分布及河势变化。结果表明,熊城河段将持续保持冲刷态势,深槽不断刷深、展宽,不利于航道稳定。

    • 上虞闭合式港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及淤积预测

      2019(8):141-146.

      摘要 (3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闭合式港是处于强潮多沙河口港口建设的新思路,其关键技术问题是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及泥沙淤积。以钱塘江河口上虞闭合式港为例,采用经验公式及数模计算等方法,分析其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和淤积强度。结果表明,上虞闭合式港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可基本满足船舶进出港需求,引航道淤积分布从闸室至口门淤积强度沿程逐渐增加,至口门附近达到最大,从口门向引航道外淤积强度逐渐减小,平均淤积强度约0.06 md,可通过“射流掀沙,引流输沙”的技术进行清淤。

    • 株洲二线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

      2019(8):147-150.

      摘要 (10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船闸通过能力、建设工期和投资。针对株洲二线船闸工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根据株洲枢纽处洪水暴涨暴落、峰值历时短的水文特点,进行枢纽设计挡水位和不同重现期洪水历时分析,对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航道通航条件及不同特征水位时二线船闸工程投资情况进行论述,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测算投资比较的方法,得出“株洲二线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宜采用10 a一遇洪水标准”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对山区、丘陵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 >信息技术
    • 面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集装箱港口环境经济效益仿真*

      2019(8):151-155.

      摘要 (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可再生能源具有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等优点,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绿色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系统仿真的方法量化港口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结合环境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环境经济效益。以某港区采用风力发电为例,对比分析集卡、岸桥和场桥能源替代后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 面向航道管理约束下的液化天然气码头通过能力仿真分析

      2019(8):156-160.

      摘要 (4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LNG接卸码头通过能力距国际先进水平尚存一定差距的情况,通过分析某LNG码头统计数据,确定国内LNG码头接卸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航道水深限制(乘潮)和夜间靠泊限制等航道管理约束条件,并据此确定4种模拟工况。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各工况下船舶进港到离港各环节,得到各工况不同泊位利用率下的通过能力和等待时间。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指出了影响国内LNG码头通过能力的最大因素、合理的LNG泊位利用率、Q-Flex型及以上LNG码头通过能力,为LNG码头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 基于大数据的航标配布优化效果评估方法*

      2019(8):161-164.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航标配布优化调整效果,评估在特定水域不同水情条件下航标调整对不同船型船舶的引导作用,提出基于MongoDB非关系型数据库,根据范围、时段和船型等参数,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指定船舶轨迹的方法,并基于WebGL在前端可视化展示;开发船舶轨迹大数据分析系统,并选取南京长江大桥作为试验河段,分析2017年航标优化调整前后两季的航行轨迹大数据。系统显示航标优化调整后,洪水期下水通过大桥六孔的船舶航迹与桥轴线法线夹角减小,达到了预期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快速自动提取并展示船舶大数据,可用于辅助优化航标配布。

    • 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

      2019(8):165-170.

      摘要 (7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BIM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应用,工程界对岩土勘察的信息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比较突出的是可视化表达和勘察信息的传递。基于此,采用国际领先的图形开发组件HOOPS,结合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开发了基于CS架构的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该系统针对水运工程岩土勘察的特点和作业流程,提供勘察数据整合及处理、三维地质建模、勘察成果统计分析、数据检查和校审等功能,以及与常用软件的数据接口,能提高勘察资料整理的效率,提升勘察成果的质量,为下游专业提供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原来的二维图表辅助模式转变为在三维场景下的辅助模式,并产生勘察三维成果,为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参考。

    • >地基与基础
    • 低桩承台驳岸在堆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变形规律

      2019(8):171-176.

      摘要 (11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桩承台驳岸结构是由挡土墙、承台、桩基3种结构组合而成,且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下的一种驳岸结构形式。分别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与有限元计算方法对该结构进行建模计算,验证两种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从堆载参数(堆载距离、堆载宽度、堆载大小)和桩基参数(桩长、桩径、桩间距)两个方面,研究在复杂堆载作用下,低桩承台驳岸结构水平位移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堆载距离驳岸前沿线4倍挡土高度内,其对驳岸结构水平位移有影响,而桩长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小。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大圆筒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水平变位三维数值模拟

      2019(8):177-182.

      摘要 (5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圆筒结构作为水运工程新型结构形式,受力机理复杂,行业内对其认识较为有限。为研究大圆筒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水平变位的影响因素,采用PLAXIS 3D软件模拟大圆筒结构在不同地基土密度、强度、刚度,不同筒内回填料密度、强度以及不同埋深工况下整体稳定性和水平变位。结果表明,大圆筒结构整体稳定性随地基土密度、摩擦角和埋深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料密度增大而降低,与回填料摩擦角和地基土弹性模量无关;大圆筒结构水平变位随地基土密度、摩擦角、弹性模量和埋深的增大而减小,随回填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与回填料摩擦角无关。该成果可为大圆筒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侧限固结时应力比对粗粒土变形的影响

      2019(8):183-188.

      摘要 (6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粗粒土侧限变形特性是量化港口填料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沉降的重要依据。基于12组不同应力比侧限固结试验,得出侧限条件下加卸荷次数及应力比对粗粒土应变增量的变化趋势,建立粗粒土应变及塑性应变计算模型,并在二维及三维空间下验证了所建模型合理性。结果表明,堆载应力在土体中存在最大影响深度;当应力比相同时,侧限条件下应变增量及塑性应变增量与增量荷载数值无关。粗粒土受荷载循环作用时应变及塑性应变随应力比增大均呈指数函数变化,且其界限应力比处于2.124~2.461。建议在港口施工填筑时对地基上部进行多次强夯加固处理,营运阶段应控制最大堆载量并均匀平铺堆场,以降低填筑区的不均匀沉降量。

    • >施工
    • 塑料排水板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2019(8):189-193.

      摘要 (6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塑料排水板施工是软土地基处理质量控制难度最大的环节,实际施工中经常只根据感官判断是否合格。结合连云港某真空预压工程实例,总结排水板施工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策略,并从技术角度对现场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及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塑料排水板施打深度的计算公式,以及板位偏差、垂直度、回带等问题在实际施工管理时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肯尼亚拉姆港疏浚工程施工工艺优化

      2019(8):194-198.

      摘要 (6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肯尼亚拉姆港疏浚及吹填工程土质以珊瑚质石灰岩混黏土为主。针对绞吸船在施工时易堵口堵泵、硬质珊瑚岩易造成绞刀损坏并严重影响船舶正常施工等问题,对绞刀的型号、防石装置及挖掘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绞刀和刀齿进行强度改造,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安装拨石碎石装置,防石效果较好;时间利用率达到75%以上,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缩短了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