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新开沙—裤子港沙河段近期河床演变及对深水航道工程的影响*

      2019(5):1-6.

      摘要 (9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的实施稳定了通州沙东水道下段至狼山沙东水道12.5 m深水航道右边界,但深水航道左侧边界(新开沙—裤子港沙河段)因未采取整治措施而仍处于自然演变状态。经对该区域自一期工程实施以来的地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开沙右侧沙尾向窄长型发展,沙尾淤积下延;裤子港沙滩面冲刷,沙尾淤长南压并进入航道内;新开沙—裤子港沙之间串沟持续发展,并于2015年12月10 m等深线贯通。这些变化都将对深水航道水深维护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尽快开展深水航道后续完善工程的相关研究。

    • 水下基床自动化整平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2019(5):7-12.

      摘要 (6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仪征水道整治工程基床整平具有水深、流速大、能见度低、工程量小的特点,现有的整平方法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自主研发水下基床自动化整平装备,通过总体结构设计、自动化整平控制系统研发、自动化整平施工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实现复杂水文环境下水下基床自动化整平施工。该装备整平精度高、施工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综合
    • 孤立波与直立透空防波堤相互作用的解析研究*

      2019(5):13-20.

      摘要 (7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一定条件下浅水波可能以孤立波形态与近岸防波堤发生相互作用。针对这一现象,应用特征函数展开法,推导了斜入射孤立波作用下有限厚度直立透空防波堤的反射与透射波浪场的解析积分解,并据此计算了作用于防波堤的孤立波波浪力以及孤立波反射与透射波面,相关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计算结果表明:孤立波入射角、海况条件、防波堤表面透空系数以及孤立波特征参数等因素变化对波浪作用均有一定影响。与相同浅水条件下的Airy微幅波理论结果相比,孤立波理论对波浪载荷与最大波面的预测值明显更大,反映了浅水波的非线性效应,同时说明在一定的浅水条件下采用孤立波模型将更为合理可靠。

    • 长周期波浪对船舶系泊稳定性的影响

      2019(5):21-26.

      摘要 (7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国际通用的OPTIMOOR船舶系泊分析软件,系统分析长周期波浪作用下周期、波高、入射角度对船舶系泊稳定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波高和入射角度对船舶升沉量的影响极为明显,周期对船舶纵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最大缆绳张力与长周期波浪3个因素(周期、波高、入射角度)在一定取值区间内成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波浪因素增大,缆绳张力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此外,最大护舷反力与长周期波浪3个因素也在一定取值区间内成正相关关系,周期和入射角度这两个波浪因素取值越大,4组护舷的反力越均衡。

    • 复式海堤结构越浪量计算方法比较

      2019(5):27-31.

      摘要 (4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复式海堤斜坡堤结构下的越浪量计算,国内尚无规范可循。在实际海堤工程建设中,迎浪侧设置平台的海堤结构的选用较为普遍,因此为该海堤结构形式设计提供依据十分必要。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常见的复式海堤结构的越浪量计算方法,得出各家公式计算越浪值随堤顶超高、平台上水深、平台宽度以及挡浪墙高度变化的关系,并通过比较不同结构形式下的复式海堤物理模型试验数据,推荐采用EurOtopII和陈国平公式计算复式海堤结构的越浪量,再进行比选和验算。

    • 水泥土室内制样方法与配合比试验*

      2019(5):32-36.

      摘要 (5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是深层水泥搅拌法工程应用中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基于大量室内试验,总结提出干土制样法与湿土制样法两种不同的水泥土制样方法及其试验流程,并对其优缺点与适用性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当以试验土样目标含水率为变量,或试验土样初始含水率大于目标含水率时,应采用干土制样法;2)当研究在土样初始含水率下其他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时,采用湿土制样法更为合适、高效。以香港冲积层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干土制样法分析土样含水率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率40%~80%范围内,不同龄期的水泥土强度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且在高含水率(大于70%)下水泥土强度随龄期增长不明显。

    • 土工管袋充填过程模拟与固结试验

      2019(5):37-41.

      摘要 (4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工管袋技术在滩涂围垦、河海岸保护及港口建设等领域应用广泛,并在模袋承载力、袋体张力、填料、渗透排水研究等方面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其填土固结全过程分析及固结规律远未得到充分认识。为此,开展管袋模型试验,全方位监测充填过程中孔压与土压力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袋内孔压、土压在充填与消散交替进行中表现为交替的变化过程。袋内水平土压力系数上部与下部不同,上部接近主动土压力系数,底部接近静止土压力系数。2)充填初期,袋底孔压最大,距离透水的土工布边界越近,其消散越快。此外,中部孔压一直最大,上部次之,底部最小。3)充填期管袋的高度与中部孔压呈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涨落潮历时差的影响*

      2019(5):42-47.

      摘要 (7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近年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河口地区水文特性的问题,对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涨落潮历时差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的方法,模拟在长江口上游大通的洪枯季及年平均径流量条件下,海平面上升100 cm对涨落潮历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减小了长江口北支上半段、南支和南北港等中上游区域的涨落潮历时差,对靠近外海的北支末段和南北槽的涨落潮历时差影响很小。海平面上升加大了河口地区的涨潮动力,使长江口的涨落潮历时差有所减小,由此对长江口地区的盐水入侵和泥沙输运带来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 >港口
    • 高桩码头结构安全评价指标及其敏感性分析*

      2019(5):48-53.

      摘要 (6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桩码头结构损伤引起的安全性评价问题,提出将宏观层面的横向位移、桩顶转角和微观层面的桩身应变作为高桩码头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基于工程实际建立了高桩码头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现场实测动力特性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合有限元模型和概率方法研究了高桩码头结构安全性能性能评估指标及其敏感性规律;得出宏观安全指标与桩的结构参数、强度参数以及土体参数有较大的相关性,微观安全指标只对桩的有效截面积及局部强度敏感。研究成果可为高桩码头结构损伤预警和状态评估提供依据。

    • 低碳型集装箱港区港内道路规划方案优选*

      2019(5):54-59.

      摘要 (5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合理的港内道路路网结构及交通组织是集装箱港口作业效率提升以及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提出利用集装箱港区生产作业智能体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模拟集装箱生产作业流程,并以集装箱港口服务水平和集卡日均碳排放成本作为指标,优选低碳型集装箱港区港内道路规划方案。应用实例表明,集装箱港区生产作业智能体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可有效模拟港内作业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道路规划方案下的评价指标,得到最优的港内道路规划方案,为港区道路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 海平面变化对码头面高程确定的影响

      2019(5):60-66.

      摘要 (3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外港口工程计算码头面高程时,仅考虑海平面上升趋势,且多采用全球海平面数据。对海平面变化机制和时空特征进行探讨,指出海平面变化包括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以及长期趋势等,码头面高程确定不应忽视海平面局地特性和时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码头面高程确定除考虑海平面长期趋势外,还应根据水位数据的时间尺度,进行必要的季节性修正、年际修正、年代际修正。

    • 日本LNG码头与接收站建设特征研究

      2019(5):67-72.

      摘要 (5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日本LNG码头的建设情况,研究日本LNG码头的布置形式、泊位数量和集疏运方式,以及LNG接收站的总体布局、平面布置形式、储罐容量等特征。日本大部分LNG码头采用突堤式布置形式,泊位数量不超过2个,接收站储罐容量分别与所在地区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呈线性正相关性。在天然气消费需求方面,2017年日本人均拥有储罐罐容0.093 m3人,总罐容与全国GDP之比为3.42 m3亿日元。研究成果对分析我国天然气消费趋势、规划建设LNG码头与接收站具有参考意义。

    • 全直桩码头转动刚度对水平力分配的影响

      2019(5):73-77.

      摘要 (5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全直桩码头在水平力作用下相对于叉桩码头易产生转动的特点,分析全直桩码头在水平方向转动刚度的计算方法,推导得出考虑转动刚度影响的全直桩码头水平力分配的计算公式。结合工程算例,分别计算了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3种宽长比的全直桩码头的转动刚度及各横向排架的水平力分配系数,并与有限元法、规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直桩码头宽长比越大,码头转动刚度越大,各排架的水平力分配系数越均匀;本文公式的计算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随着码头转动刚度增大,本文公式计算值与规范值相差增大,最大水平力分配系数最多相差22%。

    • 高水水中转比例下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装卸工艺方案比较

      2019(5):78-83.

      摘要 (6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基本形成了典型的堆场装卸工艺方案,即堆场整体垂直码头布置,每个箱区配备2台自动化轨道式场桥(ARMG),分别负责装卸船和陆路外集卡装卸相关作业。但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的码头,由于船侧装卸箱量高于陆路进出港箱量,该方案存在海陆侧ARMG作业不均衡而影响装卸船效率的缺点。通过分析该方案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码头的不适应性,梳理国内外现有的解决方案,提出新的针对性方案。通过各方案的综合比较,提出解决思路,为类似自动化码头的设计提供参考。

    • 高桩码头大跨度非完全排架结构承载特性

      2019(5):84-90.

      摘要 (7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桩码头大跨度非完全排架结构承载特性问题,采用ANSYS建立三维模型,研究不同工况对其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门机荷载对该新型结构的桩基内力影响较大,均布荷载主要影响中纵梁和横梁内力,而门机荷载则主要影响轨道梁内力;此外,中纵梁下方的桩基轴力明显较轨道梁下方桩基轴力大,而桩身弯矩则由码头前沿向陆侧逐渐增加;相邻排架间轨道梁下的双直桩对轨道梁的内力起到应力重分配的作用,使各轨道梁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各跨轨道梁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承载作用。

    • 超高卸荷衡重式挡土墙在某沿海码头中的应用

      2019(5):91-97.

      摘要 (3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西北部湾某修造船基地10万吨级舾装兼顾大件运输泊位建设采用海港常规湿法施工方法,工程投资大、水下炸礁量大且运距远并对海洋环境影响大。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码头布置方式和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了干法施工方案和超高卸荷衡重式挡土墙码头水工结构方案。依据现行规范和类似结构土压力计算方法,提出了超高卸荷衡重式挡土墙结构土压力和结构内力的简化计算方法。经验算,挡墙各项稳定性和结构截面尺寸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针对地质和结构的特殊性,提出相关细部构造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阿布扎比哈里发港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自动化堆场布置

      2019(5):98-101.

      摘要 (8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阿布扎比哈里发港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自动化堆场布置受较小的陆域纵深限制的问题,对两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布置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在码头前沿布置相同的前提下,自动化堆场平行布置方案比自动化堆场垂直方案有更多堆场能力。综合考虑堆场能力、自动化程度、人员投入、系统调试周期及装卸设备投资等各方面因素,确定本项目采用自动化堆场平行布置方案。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闸墙长廊道输水系统侧支孔均匀布置的水力特性

      2019(5):102-108.

      摘要 (7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闸墙长廊道输水系统侧支孔出流不均匀是造成闸室水体流动和闸室水面波浪运动的主要原因。为研究侧支孔均匀布置的水力特性分布规律,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输水方式、水头差和阀门开启时间对侧支孔出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闸室输水过程中,各支孔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支孔流量分配的相对差异也先扩大后减小;闸室灌水时,各支孔流量分配呈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然后再稍有减小的趋势,支孔最大流量大致分布在侧支孔出水段的后13区域;闸室泄水时,各支孔流量分配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闸室输水时间与水头差和阀门开启时间成正比,闸室灌水比泄水的输水时间稍短。

    • 黄浦江航道维护中的长航道乘潮水位计算*

      2019(5):109-113.

      摘要 (7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浦江为感潮河段长航道,与其他类似航道相比,黄浦江还存在港区集中、船舶进口时间不一且并非在最优乘潮时间之后即靠泊码头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对进港时间与乘潮历时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多站水位联合计算的方式,提出以进口时间作为限制条件,根据具体进口时间(潮时)推算航行到各航段所对应时间(潮时),并结合单站涨落潮时间与船舶过站时间的数学关系,进而计算需乘潮历时和可能乘到的潮位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计算,在进口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可得到船舶靠泊各个港区所需的最佳乘潮时间和对应的乘潮水位,并以此分别确定航道各段的维护高程,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工程投资。

    • 长江干支流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

      2019(5):114-117.

      摘要 (7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干支流跨区域大型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缺乏的问题,采用分大区段、选主要指标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将长江干支流航道网分成7个区段,并将成网当量等级航道密度和成网等级航道联通度作为评价主指标,对长江干支流航道网的联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客观、合理反映出大型航道网的技术特点,且兼具部分经济评价的功能,实现了对长江干支流航道网联通性的快速评价,有效解决了大型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 桃源枢纽坝下汇流区推移质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2019(5):118-124.

      摘要 (7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桃源枢纽坝下汇流区推移质运动特性,采用整体定床物理模型开展了定床水流和定床输沙试验,观测各级流量下水流要素和输沙带分布。对比分析发现,随来流汇流比的不同,汇流区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但汇流区泥沙淤积体范围总是与主流带分布密切相关。推移质泥沙沿主流带输移,泥沙淤积体多见于输沙带边线处、流线转折较大处以及河床局部背水面下凹处。中枯水期因下泄水流流速较大,且沿程流速迅速降低,坝下推移质泥沙为短距离泥沙输移;洪水期因河段流速整体较大,为长距离泥沙输移。

    • 长江中游大马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2019(5):125-128.

      摘要 (6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马洲水道河床演变主要受到河道入流条件、关键洲滩岸线变化的影响,近期出现了不利的航道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实施的已建航道整治工程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整治效果,但也存在治理时机滞后、关键部位工程缺失、动态设计调整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后续的航道治理和维护工作中,应建立跟踪观测分析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河道最新动态,利用数模和物模技术手段,预测后续变化并适时实施和动态调整航道治理工程措施。

    • 某河道工程驳岸结构方案分析

      2019(5):129-134.

      摘要 (4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某河道治理项目,针对局部较窄河段两岸存在居民房屋及地下管线时岸坡开挖稳定问题,进行U形混凝土沟渠+单侧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分析及河槽开挖岸坡稳定性研究,采用整体计算模式及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分别计算U形混凝土结构及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及位移。结果表明,U形混凝土沟渠+单侧排桩支护结构安全、可靠,最大位移为29.03 mm,满足规范中水平位移≤30 mm的要求,且施工方便、经济合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京杭运河万年闸复线船闸平面布置方案*

      2019(5):135-140.

      摘要 (9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一线船闸、桥梁、泄水闸、调水泵站和防洪大堤等已建建筑物的制约,京杭运河万年闸复线船闸的平面布置条件较为复杂。船闸平面布置时结合既有建筑物的限制条件、船闸通航条件、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船闸运行管理、工程协调美观性、施工条件以及工程投资等方面对闸位进行比选,确定最优的船闸闸位方案,在引航道布置时结合设计船型的实际情况和一线船闸引航道的现状条件采用弹性停泊段和共用靠船墩等创新方案,对在工程集中区域布置多线船闸具有借鉴意义。

    •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重点淤积水道黄花城河床演变及航道变化*

      2019(5):141-146.

      摘要 (7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常年回水区重点淤积水道黄花城出现泥沙累积性淤积的问题,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原型观测资料,分析黄花城水道蓄水以来水位变化、泥沙冲淤特性、典型断面冲淤变化和等深线变化,对该河道的航道条件变化和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黄花城水道存在细沙累积性淤积,主要淤积部位较为固定,2012年以前淤积速度、厚度和范围均较大,2012年以后随着上游来沙量减少的趋势渐缓,黄花城水道泥沙淤积速度逐渐减小。

    • 三峡库区锚地浮箱岸电设施的设计

      2019(5):147-151.

      摘要 (8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三峡库区大水位差下的船舶供电需求,基于浮箱能够随水位同步变化的原理,设计了一套浮箱岸电设施。该设施利用浮箱在导向架内的上下浮动以适应不同的水位,通过上下两层的结构适应不同干舷高度下船舶的供电;利用雷达式水位计获取水位信息,将其传递给电缆卷筒的变频控制器,通过控制系统的逻辑编辑,从而实现电缆在水位发生变化时的准确收放。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论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工程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 >信息技术
    • 内河AIS服务性能指标研究与平台设计*

      2019(5):152-158.

      摘要 (7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单一且实船测试过程复杂等问题,从单船、单个基站和航段区域3个角度,提出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的AIS服务性能分析平台,通过多条件数据查询、数据处理,实现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历史AIS数据的显示。以长江岳阳航段为例,开展AIS服务性能分析平台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单船丢包率差异较大(\[6.73%,62.43%\]);基站间存在覆盖区域相互重叠的现象,导致单个基站的丢包率约为45%;航段区域整体丢包率和错误率分别为16.63%和1.57%。分析结果表明平台可有效实现AIS服务性能分析与数据可视化,从而保障内河AIS数据的可靠性,提高海事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 新型航道联通成网编码系统开发

      2019(5):159-164.

      摘要 (3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常规的航道联通成网编码系统主要以描述航道网拓扑关系的数字型编码为主,而航道本身的基本信息含量偏少。这种方法便于计算机存储,但不够直观。针对该问题,采用分类法对不同类型的航道网编码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文数混合型编码系统。该系统通过文字与数字相结合的方式对航道网进行编码,具有辨识度高、方便、高效、适用性强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航道网编码过程中平面位置关系和航道基本信息之间不能融合的问题。

    • >地基与基础
    • 中子土壤水分仪在真空预压含水率测试中的应用

      2019(5):165-169.

      摘要 (8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空预压加固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与地基的加固效果密切相关。传统的地基土体含水率测试方法是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本文将智能中子土壤水分仪引入真空预压过程中含水率的现场测试中,通过现场钻孔取土试验进行仪器标定,进而研究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中的含水率。基于地基加固前后钻孔取土烘干法室内试验数据与中子土壤水分仪测试数据,研究中子土壤水分仪的测试精度;得到不同深度土体含水率随真空预压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真空荷载对土体含水率变化的影响机制。测试方法简便,结果精度可靠。

    • 格形钢板桩结构振动沉桩锤型选择与应用

      2019(5):170-176.

      摘要 (7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格形钢板桩结构振动沉桩选锤问题,分析了格形钢板桩结构特点及振动下沉阻力,总结了现有钢板桩振沉动侧阻力计算方法,编制锤型选择计算程序。港珠澳大桥香港人工岛工程格形钢板桩分项工程的案例表明,国外格形钢板桩振沉经验方法可以满足工程要求。格形钢板桩结构振沉时不可避免会发生挠曲变形,造成钢板桩锁口之间产生摩阻力,锁口阻力会大幅提高沉桩难度以至于决定钢板桩振沉不到设计高程。因此选锤时除要保证一定的富裕系数以外,需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控制钢板桩的倾斜变形,尽可能降低锁口之间的摩阻力,从而保证钢板桩能顺利振沉至设计高程。

    • 基于剥离分析的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轴压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

      2019(5):177-183.

      摘要 (5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RCFST)结构轴压受力性能、分布规律及设计方法的问题,以重庆果园港二期桩基为原型,钢护筒厚度、配筋率、配箍率为变量,取长细比41进行RCFST结构短柱轴压试验。考虑钢护筒和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采用剥离分析方法研究RCFST结构的受力机理、应力应变规律及内力分配规律,推导并验证RCFST短柱的轴压承载力公式。该公式基于模型试验分析结果,结合相关规范给出RCFST结构合理径厚比的选择设计方法。结论是:RCFST结构在轴压荷载作用下,处于纵向压力双应力状态,其峰值应力小于钢护筒的屈服应力;基于“统一理论”的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更接近RCFST结构短柱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值。

    • >施工
    • 无掩护海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施工

      2019(5):184-188.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桩基础的施工是高桩墩台结构施工的关键,尤其是在无掩护海域、无覆盖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施工,影响因素多、技术难度高。结合巴基斯坦某电厂码头引桥灌注桩施工的实际情况,从施工条件、关键施工工艺等环节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无覆盖层地质下的钻孔灌注桩施工,钢护筒施工建议采用打钻结合、复打二次跟进的施工工艺;为保证桩基垂直度,施工中需针对具体桩基情况设计相应的打桩导向架;水下钻孔灌注施工过程中如遇异常问题,应立即暂停施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

    • 袋装砂围堤施工变形控制标准

      2019(5):189-193.

      摘要 (6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堤工程通常坐落于淤泥软土地基上,面临潮汐、恶劣天气等复杂的环境条件,确定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是一个难题。基于某圈围工程袋装砂围堤的实测资料,从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3个指标对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堤堆载期间边界效应明显,将沉降速率作为袋装砂围堤稳定性的主要判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随着加载过程和位置的差异变化调整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受挤淤效应的影响,浅表层的水平位移速率有可能大幅超越规范值,不宜用于控制围堤初期施工。分析基于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提出的临界状态线指标对袋装砂围堤进行变形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建议。

    • 厚强风化地质条件下的嵌岩灌注桩桩基设计和施工

      2019(5):194-198.

      摘要 (7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薄覆盖层、厚强风化层地质条件下高桩码头的桩基选型,通过计算分析,比选斜灌注桩方案和直灌注桩方案。相对直灌注桩,斜灌注桩码头结构水平承载能力较高、桩身弯矩小,且工程造价低。针对斜灌注桩施工容易出现轴向偏位和塌孔的问题,根据工程实例归纳导向孔、加设导向器、预埋导管、沉设二级钢护筒等防治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 海上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沉放工艺

      2019(5):199-204.

      摘要 (7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HDPE管段的沉放工艺直接影响管段水下对接的效率以及成功率,是HDPE管段水下安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的灌水沉放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首次提出采用气囊配合“牺牲绳”控制管段灌水沉放的方法,并得出确定气囊数量的方法与原则,进而提出满足变水深条件下的大直径超长HDPE管的灌水沉放工艺。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沙特吉赞JIGCC取排水工程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安装工程中,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 水下混凝土灌注中的质量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9(5):205-208.

      摘要 (6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常常因吊车起拔导管精度控制不足而引起露筋事故,进而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减少灌注过程中缩颈事故的产生,提出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槽壁稳定理论。依托京唐港区某多用途泊位工程,研发出一种新型水下混凝土灌注设备,并总结该设备的设计理念、结构构造及操作流程。实际工程表明,应用该设备灌注水下混凝土,开挖后地连墙墙面效果较好,相关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大型沉箱气囊顶升及出运施工技术

      2019(5):209-212.

      摘要 (7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矿石码头大型沉箱体积大、超重、既有沉箱预制台座限制、无法采用传统方法用气囊一次性顶升的问题,采用不同时顶升的新方法——通过调整沉箱底部气囊充气压强,可以实现沉箱的前后交替顶升。该方法中气囊不用全部处于超高压状态,可以较快速达到气囊充压要求,对充气设备要求不苛刻,施工更易操作、更安全,可为大型沉箱施工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