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中下游强冲刷河段航道整治技术
    • 长江下游连续分汊段汊道演变的关联性研究

      2019(1):1-5.

      摘要 (9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下游安庆河段由安庆水道、太子矶水道、贵池水道3个连续多分汊河道组成,近期3个汊道段河床演变复杂。依据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3个连续汊道段在水流动力、流速分布、水位及分流比变化方面的关联性,并提出在河道治理及航道整治中应注重保有汊道间过渡段及维持关键洲滩岸线稳定的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长江中下游航道工程建设及整治效果评价

      2019(1):6-11.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统计航道现状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航道整治工程概况,从滩槽演变、高滩岸线、汊道分流、航道尺度对工程建设整治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后续航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工程实施前后的航道条件,已建工程对影响航道条件的洲滩、岸线实施系统守护,稳定了河势及滩槽格局,全面提升航道水深及稳定性,工程河段航道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后续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 三峡水库蓄水后尺八口水道弯道段演变特性

      2019(1):12-18.

      摘要 (5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三峡水库下游尺八口弯道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新水沙条件下,出现凸冲凹淤(撇弯切滩)的现象,采用原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对其演变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下游尺八口河段发生凸冲凹淤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并预测凸冲凹淤的现象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较大。

    • 基于ANSYS/LS-DYNA软件的水下钻孔爆破数值模拟

      2019(1):19-24.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ANSYS/LS-DYNA对水下钻孔爆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水介质轴向不耦合和空气轴向不耦合单孔钻孔爆破模型,对岩石爆破破碎机理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水介质不耦合装药结构较空气不耦合装药结构爆破的优越性,能量利用率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得到了在水介质不耦合状态下的最佳水下钻孔爆破装药结构形式。对于航道整治、港口码头建设中涉及水下炸礁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塑料轻质砂的颗粒分析方法

      2019(1):25-28.

      摘要 (4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塑料轻质砂尚无标准的颗粒分析方法。为提高塑料轻质砂颗粒分析的准确性,对长江航道动床模型试验中常用的颗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各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结果和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激光法最适合开展塑料轻质砂颗粒分析;音波筛分法较为适合开展塑料轻质砂颗粒分析,但其对小粒径的塑料轻质砂有一定的分析误差;标准振筛法、尺量法、粒径计法、消光分析法等常规颗粒分析方法不适用于塑料轻质砂的颗粒分析。推荐以激光法分析结果作为高要求或争议仲裁的数据。

    • >综合
    • 波浪与潮汐耦合模拟技术研究*

      2019(1):29-34.

      摘要 (9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波浪与潮汐耦合模拟技术相关研究,可为沿海防灾体系建设、灾害评估、预警及应对等提供技术支撑,对预防和减轻沿海台风暴潮和台风浪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风暴潮和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分析波浪与潮汐耦合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通过将连续的风暴潮水位变化过程与加密离散后的波浪过程进行叠加,用造波机和生潮设备连续生潮造波的方法,在水槽中实现了潮位和波浪的同步变化,从而在实验室中实现波浪与潮汐的耦合模拟,并将之应用于模拟实例。

    • 人工沙滩在堤后次生波作用下的稳定性试验*

      2019(1):35-41.

      摘要 (5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考虑不同水位条件、不同重现期的波浪作用以及复坡和单坡2种不同坡度的沙滩坡面,对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人工沙滩的冲淤情况及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次生波作用下,沙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冲刷,沙滩剖面出现冲刷的主要部位一般位于水面线以下的波浪破碎带内,但当波浪条件增大时,人工沙滩剖面在水面线以上也呈普遍冲刷状态。在试验工况范围内,外海水位越高,波高、周期越大,防波堤堤后的次生波越大,所造成的沙滩剖面变形越大,冲刷深度越大。复坡和单坡2种不同坡度方案滩面泥沙在次生波作用下的冲淤部位基本相似,剖面稳定性相当。

    • 水下浮式结构优化设计及力学特性试验

      2019(1):42-47.

      摘要 (4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长细比浮式结构水下工作时存在涡激振动、结构稳定性差、动态特性明显等问题,分析计算水下浮式结构力学特征、动力学特性,寻找解决减小水下浮式结构涡激振动效应的方法。同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验证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导流板结构形式,可有效降低水下浮式结构涡激振动效应。该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水下浮式结构优化设计。

    • 台风路径对长江口各汊道波高的影响*

      2019(1):48-54.

      摘要 (7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SWAN,将Holland梯度风场和CCMP背景风场叠加作为输入风场驱动模型,模拟0515号“卡努”台风的波浪传播过程,通过Jason-1卫星数据对模拟的风速和波高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将“卡努”路径向东平移构造出8条不同的台风路径,对不同台风路径下长江口各汊道的波高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台风路径范围覆盖整个长江口时,长江口各汊道产生的波高值较大,从长江口西侧和东侧经过时影响较小。当台风靠近长江口口门处穿过时,口门附近的北支、北槽和北港河段波高值较大;当台风靠近长江口南支附近穿过时,南支和南港河段波高值较大。当台风横穿长江口时,台风对长江口波高的影响口门外大于口门内,口门外波高最大值达到2~3 m,口门内波高最大值为1~2 m。

    • 养护龄期和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

      2019(1):55-59.

      摘要 (8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养护龄期和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通过比较不同氯离子浓度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确定自动电位滴定法为最佳检测方法。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对不同养护龄期和掺入不同矿物掺合料的砂浆试样进行水溶性氯离子和酸溶性氯离子研究。结果表明,砂浆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随龄期延长而逐渐降低,而酸溶性氯离子含量与龄期无关;矿物掺合料中活性SiO2和活性Al2O3含量,决定着固化氯离子能力;在中长龄期(180d)下,粉煤灰对氯离子的固化能力要大于矿粉的。

    • >港口
    • 集装箱港区土地集约利用*

      2019(1):60-66.

      摘要 (5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集装箱港区陆域土地集约化利用问题,结合行业规范、相关规划布置理论,采用数值计算、估算、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港区陆域面积估算的公式。选取国内部分港区进行验证,基于假设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用地面积相比偏差在-19.63%~24.08%,其中总偏差在15%、10%、5%以内的数量分别占样本总数量的80%、71%和43%,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基于公式参数讨论和典型港区共性因素分析,认为港区陆域土地集约利用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设备覆盖率,提高水-水中转比例,布置自动化堆场,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货物周转速度,布置集约化辅助生产设施,优化道路系统减少道路面积占比等。

    • 山东省沿海大型原油泊位布局

      2019(1):67-72.

      摘要 (7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国家原油进口政策的较大调整和山东省原油运输条件的充分改善将对沿海大型原油泊位布局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对新形势下的山东省沿海大型原油泊位的合理布局进行研究。结合全省炼化产业和原油运输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提出新的大型原油泊位布局规划方案。研究表明,山东省地方性炼油企业进口原油将快速增长,原油一程接卸港的管道疏运能力大大增强,现行大型原油泊位布局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建泊位应重点考虑地方性炼油企业需求,建议增加东营港为原油一程接卸港。

    • 基于PIANC的码头前沿波浪富裕深度分析

      2019(1):73-77.

      摘要 (7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PIANC提出了从船舶等级、船舶装载度、水深、波高、浪向和航速共6个影响因素分析计算港池和航道的水域波浪富裕深度。针对码头前沿波浪富裕深度,引入了PIANC关于波浪富裕深度的计算方法。并详细分析了PIANC关于码头前沿波浪富裕深度的计算方法的适应性,简要探讨了长周期波浪引起的船舶垂直运动量。重点对PIANC计算方法进行简化,并与中国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对PIANC计算方法简化后的码头前沿波浪富裕系数K0取值提供了建议,为工程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 基于循环波浪荷载下的码头结构损伤过程*

      2019(1):78-83.

      摘要 (6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深水码头多处在自然条件复杂的外海,在海洋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许多码头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便已产生严重损伤而无法使用。针对海洋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整体结构的特殊损伤情况,根据工程实际,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高桩码头的地基-桩-上部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损伤本构关系,建立海洋土软化系数经验公式,模拟分析了不同运行年限后码头损伤破坏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裂纹最早从面板开始,并且裂纹逐渐向横梁底部发展;但由于地基土的软化与混凝土的软化不同步,10 a后增加的裂纹先从横梁的底部开始。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循环波浪荷载对码头桩基-上部结构的整体影响,根据实际桩基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机理采用相应的措施,使设计更加科学可靠。

    • 涌浪作用下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设计

      2019(1):84-88.

      摘要 (5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岛式防波相对于常规的接岸式防波堤结构,其功能更为简单明确,即为单个码头提供掩护。在考虑到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满足其特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设计标准可适当降低。基于实际工程项目,采用欧标计算防波堤堤顶越浪量及防波堤堤后有效传递波高。根据越浪量及有效传递波高的控制要求,确定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岛式防波堤堤顶设计高程进行验证。

    • 波浪作用下灌砌块石海堤的护面稳定性

      2019(1):89-94.

      摘要 (6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一种新型的海堤护面结构形式——灌砌块石护面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总结了波浪作用下灌砌块石护面失稳破坏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灌砌块石稳定性随破波参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开孔率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镇压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灌砌块石的稳定性。结合前人关于砌石护面稳定性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不同开孔率下灌砌块石护面稳定厚度计算公式。

    • 基于法国规范的重力式码头基础换填砂垫层振冲标准

      2019(1):95-100.

      摘要 (7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换填砂垫层的振冲验收标准,国内项目的常规要求是标准贯入击数N≥15击,但缺少理论计算。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法国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总结出基于法国规范的换填砂垫层振冲验收标准的计算方法。结合国外某大型重力式码头项目实例,计算得出适合的标准贯入击数N为22击。标准贯入击数与内摩擦角或极限应力的关系是计算的核心。对于大型重力式码头,船舶大型化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适当提高砂垫层振冲标准,有利于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沉降。

    • 一种低桩宽承台卸荷板式海堤在限制环境下的应用

      2019(1):101-106.

      摘要 (6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滨城市建设海堤经常受相邻桥隧的影响,建设条件受到各种限制,传统的大型土石方海堤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提出一种低桩宽承台卸荷板式海堤,该结构能适应打桩设备小、施工作业面狭窄、地质条件差且不能换填、地面荷载大及防腐要求高等不利条件。采用MIDAS/GTS NX软件对结构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并现场监测收集变形数据,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桩基弯矩小、水平位移小、整体稳定性好等优点。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考虑船舶影响的升船机结构动力特性*

      2019(1):107-112.

      摘要 (8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塔柱、承船厢、水体、船舶、提升系统等构件的大型垂直升船机整体模型,计算分析了升船机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横荡、扭转、纵荡是承船厢结构低阶主要振型。厢内有船会降低承船厢系统的自振频率,其有船与无船工况下横荡自振频率分别为0.130 9 Hz和0.280 5 Hz;升船机整体结构低阶特征振型主要包括整体系统的横向摆动、绕竖向的扭转、纵向摆动。承船厢内有无船舶计算得到的同种振型下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差很小,表明船舶对升船机整体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不大;承船厢位置的升高会使得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降低;承船厢位置的变化对升船机低阶振型影响较大,对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 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对区域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

      2019(1):113-118.

      摘要 (6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定量评估交通运输方式转换对区域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内河航道能力提升为重点,运用Logit模型计算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后对铁路和公路货运量的分担率。根据能耗和排放相关参数分别确定运输方式转换前后所需能耗和所产生的CO2排放量,对比分析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对区域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为例,采用所构建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的节能和CO2减排量达32.10%,表明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对区域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 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2019(1):119-125.

      摘要 (7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和船模通航试验,对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步设计方案停泊段及口门区横向流速超标,不满足安全通航要求。采用加长隔流墙并设置透水段等措施对方案进行优化,并提出推荐方案。推荐方案下,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且船模通航试验显示船舶操纵参数未超出规范限值,可满足安全通航要求。

    • 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总体布置

      2019(1):126-130.

      摘要 (9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特点,提出船闸电站同岸布置和异岸布置两种集中布置方案。为寻求最佳工程方案,重点从施工组织、通航条件、泄流能力和工程投资等方面对两种总体方案进行分析比选,论证了同岸布置方案具有投资省、施工组织方便等明显优势,确定枢纽布置采用同岸布置方案。

    • 人字闸门固定式底枢改进设计

      2019(1):131-135.

      摘要 (6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水运行业的发展,人字门底枢磨损维护的问题逐渐暴露,因此,合理布置和设计底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传统人字闸门固定式底枢的使用局限性,从结构改进、润滑系统设计、摩擦副材料选用3方面提出改进设计。与传统固定式底枢相比,改进后的底枢便于检修时拆装更换,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结构可靠性,值得船闸工程推广应用。

    • 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护岸加固设计

      2019(1):136-140.

      摘要 (7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整治其水道对畅通长江中游航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研究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针对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中原护岸加固工程的平面布置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岸加固工程平面布置优化方案将护岸加固长度减少200 m,将加固抛石量减少至7.3万m3,平顺式护岸岸坡满足整体设计稳定要求,可为顺利实施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和保障通航安全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船闸闸门检测与评估技术

      2019(1):141-145.

      摘要 (7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船闸闸门检测与评估工作尚无规范可依的问题,对其工作流程、检测内容及方法、评估内容及方法、技术状态等级评定进行研究,通过总结相关工程经验并借鉴水闸相关规范,得到一套较为完整的船闸闸门检测与评估体系。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加以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信息技术
    • VR、仿真与BIM技术在水运工程设计中的融合应用

      2019(1):146-149.

      摘要 (9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水运工程复杂性高、涉及专业众多、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进行VR(virtual reality)、仿真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水运工程设计中的融合应用,通过VR强大的交互功能、仿真的科学管控能力和BIM技术为实际工程提供的完整、精确的数据环境,实现工程设计中各专业的协同、信息模型的可视化和优化,为水运工程设计及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手段。

    • 基于Autodesk的堤坝BIM模型构建与信息化框架开发与应用

      2019(1):150-155.

      摘要 (8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堤坝BIM三维线框模型缺陷,根据堤坝工程的特点及其模型构建需求,建立了堤坝BIM模型构建与信息化框架。该框架包含堤坝工程的编码标准、命名体系、断面提取功能与三维实体生成功能等内容,可将几何模型与属性信息自动融合为实体BIM模型。该框架能在不同BIM软件平台下实施,选取Autodesk平台的Civil 3D与Revit进行.Net二次开发,在相关工程中进行了实践,成功构建了BIM模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堤坝工程的BIM全流程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 >地基与基础
    • 半刚性水泥搅拌桩软基加固三维数值模拟

      2019(1):156-162.

      摘要 (10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半刚性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的海堤软基沉降计算等问题基本以复合地基法为主。为对比分析复合指标与实体桩计算结果的差异,结合某斜坡式海堤工程实例,以岩土有限元软件 PLAXIS 3D 作为分析平台,分别采用实体桩及复合指标建立水泥搅拌桩海堤软基加固稳定性分析的空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实体桩模型能够较清晰地模拟出桩间土体的“土拱”效应、桩头平面处桩土间的沉降差,以及水泥搅拌桩对于桩间土体的“约束”作用,更为真实地反映软土地基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以及半刚性桩加固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港区超软吹填土层快速加固方案设计与优化

      2019(1):163-166.

      摘要 (6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港区超软弱吹填土层快速加固技术是针对围海造陆工程中的超软吹填土层直接进行快速加固而无需晾晒硬化的一种技术处理措施,该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施加荷载而不会引起地基失稳,较传统真空预压法具有极大的工程优势。结合惠州荃湾港软基处理项目,根据经验设计初步确定设计参数,并对表层地基承载力进行预测,对设计参数进一步优化,对比分析3种排水板间距下软基加固的效果,结合工程造价、加固效果及设计安全储备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了最优设计参数。

    • 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试验研究

      2019(1):167-172.

      摘要 (6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钢护筒与内部钢筋混凝土(RCFST)联合受力的机理和破坏模式,以果园港二期工程桩基为原型,开展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协同受力机理及其设计优化技术的研究。以钢护筒厚度、配筋率、配箍率为变量,进行RCFST结构短柱轴压试验。根据不同参数构件的试验结果,分析RCFST结构的破坏模式及受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RCFST短柱结构中,钢护筒与箍筋对核心混凝土均有约束作用,且双重约束效应明显,钢护筒与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裂缝开展,使得钢护筒较传统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以及更好的塑性和韧性;在钢护筒具有足够的约束效应时,钢护筒、混凝土及纵筋均在试件破坏时达到屈服,材料性能得以充分利用。

    • 格型钢板桩与复合地基组合式岛壁稳定性研究

      2019(1):173-178.

      摘要 (8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某海上人工岛工程实例,以有限元软件 PLAXIS 3D 作为分析平台,建立格型钢板桩岛壁结构稳定性分析的空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软土地基上格型钢板桩结构的变形与稳定特性,分析当格型体与多种复合地基相组合时对岛壁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格型钢板桩内外土体进行地基加固后,结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岛内即格型体陆侧进行一定宽度高压旋喷桩的处理后,岛壁结构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并能有效控制使用期人工岛的沉降量。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以及格型钢板桩结构在软土地基上的推广应用有参考意义。

    • 静力触探CPT在水力吹填砂土地基承载力评估中的应用

      2019(1):179-184.

      摘要 (7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控制科威特LNGI工程水力吹填砂土地基质量,合理评估水力吹填砂土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选取基于CPT的3种经验公式,计算满足设计承载力200 kPa作用下所需的最小锥尖阻力qc值。结果显示,Bowles(1996)法和BS EN 1997-1:2004 Annex D推荐法计算的最小qc值与水力吹填质量等级有关,但两者结果较接近,而Eslaamizaad & Robertson(1996)法计算的结果较小,仅为3.8 MPa。基于保守考虑,最终结果取前两种方法平均值中的最大值7.5 MPa。同时基于现场实际,在地基处理后预先进行CPT检测,得到平均锥尖阻力远大于计算验收值,并由大型载荷板ZLT试验验证了满足长期沉降的设计承载力。可见,在地基处理后可预先采用CPT对处理后地基处理承载力进行评估并辅助少量大型ZLT试验进行验证,可有效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验收。

    • 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在真空预压工程中的长期工作性能

      2019(1):185-190.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空预压是一种在大面积深厚软黏土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排水固结方法。为获得地基加固过程中土体的固结度增长和变形情况,需要对真空预压过程进行监测。孔隙水压力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观测项目,能够直接反映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孔隙水压力计主要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大类,对两种类型孔隙水压力计的测量原理进行分析,并通过现场试验对真空预压中常用的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测头工作性能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长期稳定性及准确性的措施,包括采用饱和的致密的透水石和Ridley-type可冲刷的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

    • 预压软土地基对超长群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2019(1):191-198.

      摘要 (9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超长桩和土体共同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研究软土地基预压后超长桩的承载特性,分析地基土固结沉降、桩身侧摩阻力、桩顶位移-荷载曲线和桩身轴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对预压时间和预压荷载以及不同土质的预压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单桩与群桩对预压效果的敏感度,并分析固结度对超长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压能较好地改善地基、提高超长群桩的承载能力。增大预压荷载,可增大土体的固结沉降和桩身侧摩阻力;延长预压时间,可提高桩身侧摩阻力,减小桩顶沉降和桩身轴力;预压对群桩的影响好于单桩;固结度越大,超长群桩承载性能越好;对于粉质黏土、黏土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当预压时间分别达到90 d及180 d时,地基固结基本完成,预压不再改变土的力学指标。

    • 极密实粉细砂层大直径钢管桩桩基参数分析

      2019(1):199-202.

      摘要 (7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行桩基规范缺少极密实粉细砂层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规定。结合某海港工程钢管桩基静载及高应变检测,探讨大直径钢管桩在极密实粉细砂层中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高应变检测结果显示,极密实粉细砂层单位面积桩侧阻力范围为93~120.01 kPa,平均值为106.6 kPa,1 500 mm钢管桩桩端阻力范围6.742~6.845 MN,平均值6.780 MN。针对国内外规范对桩基承载力的估算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建议极密实粉细砂层桩侧阻力值取90~120 kPa,桩端阻力值取8~12 MPa。

    • >施工
    • 一种环保的水下封闭扩散式铺砂装置的水力方案设计

      2019(1):203-207.

      摘要 (6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填海造地工程中需要通过吹填完成水下铺砂,以往的施工工艺在进行水下铺砂时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同时吹填区铺砂浓度与砂土粒径分布很不均匀。介绍一种环保的水下封闭扩散式铺砂装置,该装置根据水动力学原理设计,采用封闭的扩散式加内部导流板的结构形式,实现水下大面积高效率环保铺砂作业。该水下封闭扩散式水力铺砂装置由进口段、扩散段和内部导流板组成。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以清水为介质对铺砂装置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导流板设置对铺砂装置流动特性、铺砂均匀度的影响。最终设计的水下铺砂装置具有施工环保、结构简单、单程铺砂面积大、铺砂效率高、铺砂均匀等优势。

    • 疏浚吹填施工中绞吸船清淤施工工艺

      2019(1):208-212.

      摘要 (7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水力吹填过程细颗粒材料积聚产生淤积难以满足地基处理要求的情况,以科威特某疏浚吹填项目为例对淤积范围及厚度判断进行研究,提出利用疏浚设备在吹填过程中进行同步清淤的方法,着重介绍绞吸船清淤施工工艺。疏浚设备清淤具有高效、及时的优势,能够适应疏浚吹填工程持续作业的需要。

    • 三维声呐成像系统在防波堤水下安装块石中的运用

      2019(1):213-217.

      摘要 (8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防波堤工程水下块石安装的效率及安全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传统的安装方法和检测手段存在严重不足。三维实时声呐成像系统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具有实时、高效、清晰、保证人员安全的优势。并且能够在水下能见度极低、海况条件差等复杂条件下正常工作。以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防波堤工程为例,总结利用水下三维声呐成像系统安装人工护坡块石所采取的技术与控制措施,具有较高的适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