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6.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是提升长江通航能力的一项重大水运工程,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作用,研究其建成对江苏沿江经济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长江深水航道对沿江经济影响模型,依照“港航船货信金六位一体发展理论”,该模型由沿江经济、港口、航道与岸线、金融投资、社会人口等子系统组成。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单向传导和熵增加原理引用到经济发展模型预测中,对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模型验证,改进后的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可用于分析内河航运工程对沿江经济发展的预测工作。
2017(5):7-11.
摘要: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及二期工程,调研分析国内外多种型号的工程用锚,通过现场试验得出锚的关键技术参数抓重比系数及操作性能,选取适用于该工程中深水抛填船与铺排船的锚证。
2017(5):12-18.
摘要:波浪作用形成的沙纹在近海区域普遍存在,准确预测沙纹床面形态并计算对应的底摩阻系数是研究近岸波浪变形、泥沙输运及岸滩演变的基础。利用国外公开发表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数据对已有计算沙纹形态的典型公式进行分析评价。考虑床面形态与水流条件的互相适应,提出新的平衡状态下沙纹长度、高度及波陡计算公式;引入临界Shields参数判别函数来考虑底床泥沙运动状态对沙纹形态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波浪摩阻系数计算公式,并利用沙纹形态计算公式改进粗糙高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沙纹形态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底沙运动状态下沙纹床面几何特征,临界Shields参数对于沙纹形态的计算具有重要影响;新得到的沙纹长度和高度公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波浪摩阻系数计算。
2017(5):19-26.
摘要:根据钢筋混凝土(RC)梁静力学分析的虚功原理,导出了考虑钢筋和混凝土非线性材料特性及梁身剪切变形的RC梁静力分析控制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将得到的控制方程转化为由6个一阶常微分方程构成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从而采用非线性打靶法研究RC梁的静力学行为,得到了RC梁的位移与弯矩响应。对比RC梁Timoshenko模型与Euler-Bernoulli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展开分析的正确性、参数研究了RC梁的剪切效应,以及通过RC梁的弯矩分析,得到非线性RC梁弯矩调幅系数;通过RC梁的正应力分析,得到了RC梁的裂纹分布区域。
2017(5):27-30.
摘要:概述近岸海域波浪观测有关规定和常用观测技术,阐述远海岛礁近岸海区地形特点和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适用于远海岛礁近岸海域的波浪观测技术进行比选,并开展现场观测工作,为岛礁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可靠基础数据。
2017(5):31-35.
摘要:随着岛礁工程建设的发展,长周期波浪在岛礁地形上变形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马尔代夫机场岛近岸礁盘地形为研究背景,通过格林法则、椭圆余弦波等理论方法对波浪浅水变形进行计算,利用断面物理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开展岛礁地形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长周期波浪在岛礁地形上的变形,分析岛礁地形上的波高增大系数。
2017(5):36-41.
摘要:为研究高桩码头完建后整体温差对基桩内力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上部平台温变规律进行分析,认为斜桩、直桩对上部平台温变约束作用均可忽略不计,平台处于自由温变状态,存在水平位移为零的温变发散中心。基于刚性平台自由温变规律,提出了考虑斜桩码头平动扭转的三维算法,三维算法的桩顶位移、内力与有限元结果接近。对于全直桩或近似对称的斜桩码头,还可简化为平动的二维算法。并给出了直桩、斜桩内力的估算简式,由估算式可知,位于发散同心圆上的直桩内力大于斜桩内力,桩顶轴力、弯矩与桩径2次、4次方成正比,桩径对温差内力的影响显著。
2017(5):42-48.
摘要:比较中英港口水工建筑物规范的荷载组合规则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中国各设计规范中荷载组合规则存在局部不一致,而英国标准BS 6349与欧洲统一设计标准保持较好的一致性。结合某码头工程实例,按中国标准荷载组合规则设计比按英国标准设计的灌注桩的主筋用钢量高约20%。
2017(5):49-55.
摘要:将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应用于潍坊港总体规划方案比选研究。采用MIKE21软件建立潍坊港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总体规划的各项方案进行水流、地形冲淤、航道回淤等方面的数值计算,并进行方案间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方案工程实施后流场无明显差别,周边地形冲淤变化不大且差别较小;航道回淤是该区域规划方案选择的关键因素,整体发展方案明显优于分离式方案;经多方面考虑离岸岛堤式方案尚不可行。
2017(5):62-68.
摘要:采用文氏谱模拟芦潮港渔港的随机波浪,确定透空堤上部结构水平波浪力、桩基水平波浪力及上托力,推导计算出100 a一遇极端水位下的力谱值。继而利用有限元和动力响应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透空堤进行数值模拟,从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功率谱密度分析角度出发,对比挡浪板双侧受力和单侧受力的结果,得出双侧挡浪板桩基透空堤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分析各部位的安全隐患,结合静力计算结果与动力计算结果差异,为设计提供参考。
2017(5):73-77.
摘要:采用竹结构替代传统的抛石与袋装砂堤,作为围区吹填分区隔堤是一个新的设计思路。为了解该新型隔堤挡土结构在土压作用下的整体安全稳定性与合理的结构尺度,基于浙江省台州东部新区涂面整理工程环湖护岸竹结构外部建设条件,分析影响其整体安全稳定性的因素,采用湖内蓄水平衡土压力的方法,进而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计算竹隔堤两侧不同水位差与竹隔堤结构不同跨数组合方案时竹隔堤整体稳定性。
2017(5):78-82.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煤炭港口生产作业过程中扬尘严重、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对北方煤炭港区装卸生产设备进行研究,从煤炭在物料转接过程中的撒漏和扬尘的形成机理入手,对各作业点存在的清洁生产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进而开展对物料运输的各个工作点的改进研究,找出生产工艺流程中控制撒漏和扬尘的方法。
2017(5):83-86.
摘要:由于港口护岸衬砌工作条件特殊性以及材料使用单一性,常常因外部荷载的作用导致其破坏。在新型材料研究基础上,结合柔性水泥混凝土(FCC)材料自身的优越的自适应性能以及护岸结构受力特点,将柔性水泥混凝土引入港口护岸工程中,提出一种新型的护岸衬砌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应用实例,对比上面层FCC厚度一定、下面层普通混凝土(PCC)厚度变化时,上面层与下面层中心点处应力-应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柔性水泥混凝土(FCC-PCC)符合衬砌护岸满足护岸堤防设计的要求,而且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应力-应变变化均较小,是一种实用的护岸衬砌手段。
2017(5):87-91.
摘要:通过对荆江长河段航道整治护坡工程的结构形式及其中常用的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进行调研,针对反滤层中无纺布潜在的淤堵问题及其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制了模拟现场工况条件的土工合成材料淤堵试验仪,分别将水力梯度、垫层砂厚度、砂的粗细、土质类别及无纺布孔径单一因子对无纺布淤堵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探讨各因子对无纺布淤堵的影响规律。
2017(5):98-102.
摘要:依托长兴一期造船基地某大型干船坞工程,针对船坞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特点,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影响因素,对船坞基坑开挖变形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模型选用接触效应、考虑船坞廊道底部桩基和船坞底板桩基的必要性,并阐述预加拉杆拉力对控制船坞变形的有利作用。
2017(5):103-108.
摘要:内河粮食运输存在着效率低、耗损大、品质难以保证的问题,而长江黄金水道是粮食内河运输的重要通道,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江航道运能大、能耗小、成本低的优势就显得尤为紧迫。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年货运量超过10亿t,美国一半左右的谷物出口要通过密西西比河运输。高效的密西西比河驳船运输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出口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航道、运输船舶和船型技术参数这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粮食运输提供借鉴。
2017(5):109-112.
摘要:推进船型标准化是提高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定量研究船型标准化程度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效果,在研究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三峡库区船舶过闸仿真模型,模拟不同船型标准化率下三峡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情况;船型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时,标准船型对提升船闸运行效率的优势凸显。相比于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船型标准化率的提高对船舶过闸服务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2017(5):113-117.
摘要:中高水头船闸改造扩建工程中坝下消能区水流流态复杂,对枢纽发电泄洪时土石围堰附近水流脉动压力、冲击压力等与围堰安全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参数有较大影响。重点分析围堰布置形式及其附近水流流态对其抗滑、抗倾覆性能的影响,提出脉动压力及力偶水力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在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围堰安全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沉箱组合过水围堰的脉动压力、冲击压力的变化特性,明确围堰抗滑、抗倾覆性能。
2017(5):118-124.
摘要:为了研究新夏港双线船闸闸室在非均质成层地基、多道板桩的条件下的横向渗流特性,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渗流模型,验算运行期和检修期的渗透稳定性,提出合理的防渗减压方案。结果表明,渗流等势线在土层交界处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程度与渗透系数的相对比值有关,在边墙后粉细砂层内,有明显的水平向层流。最危险的检修工况时,闸室出口段将会发生流土破坏。只在边墙后、中间墙设置防渗墙时,闸室处于流土破坏的临界状态,增加出口段的减压竖向管可有效提高渗透稳定性。边桩侧沿程渗流方向可能改变,沿程水头出现递减后又递增的现象。中间墙内有局部绕流,大部分为静水区,设置防渗墙后两侧会产生较大水位差。
2017(5):125-129.
摘要:长江上游河段分布众多卵石浅滩,大多数属于碍航浅滩,通过对卵石浅滩形成条件的分析,深入了解浅滩的碍航成因,为航道整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基于对卵石浅滩成因与演变的分析,从泥沙起动机理和卵石浅滩形成的基础出发,导出了顺直过渡段卵石浅滩形成可能性的比降和河道宽深比的范围区间。利用大量的野外实测资料和试验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卵石浅滩形成是在一定的比降或河宽范围内的,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上下限表达式。
2017(5):130-137.
摘要:针对航电枢纽全视景可视化仿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参数化实体建模原理,运用GIS三维可视化技术,提出航电枢纽三维模型构建方法、数字地形系统搭建方法和多坐标系统模型耦合方法。基于ArcGIS Engine 二次开发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库连接及应用技术,完成全视景动态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利用本方法搭建依兰航电枢纽全视景动态虚拟现实系统,实现航电枢纽全视景动态管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2017(5):138-142.
摘要:以国内某传统集装箱码头为例,提出2种向自动化码头改造升级的码头布局及装卸工艺,并通过仿真软件WITNESS进行仿真建模,输出仿真数据。根据仿真数据,对码头水平运输设备的数量配比进行仿真分析,并从堆场年通过能力、堆场作业能力、码头管理以及能耗成本4个方面对提出的两种工艺进行评估,选出一种较优工艺。
2017(5):143-149.
摘要:通过建立两相饱和地基下桩-土耦合系统的动力分析有限元数值模型,对饱和自由场地基以及桩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超孔隙水压沿深度方向呈现出指数衰减趋势,在地表处更易导致地基液化从而散失承载能力。随着超孔隙水压的上升土体强度降低后,饱和地基土层对地震波的高频成分有明显的选择性滤波作用。在桩柱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受桩土间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桩侧土体比远场地基土更易液化。随着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导致桩柱动力以及弯矩响应上升。研究结果与已有桩基础震害经验相符,其方法和结论可对饱和可液化地基抗震工程提供参考。
2017(5):150-156.
摘要:对于含水率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的超软黏土地基,常规的真空电渗联合动力挤密加固技术(低能量强夯+电渗降水)容易产生“橡皮土”现象,以振动碾压代替强夯开展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并同步开展单独真空电渗降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碾压在挤密土体的同时增大渗流路径的压差,提高真空电渗排水速率;闭合电渗产生的裂缝,从而增强土体中的电流,并维持土体内的真空度;加快固结速度,减小单位排水量的电渗能耗。有必要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
2017(5):157-162.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基桩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验证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计算不同荷载等级下桩身的内力分布情况和位移变化,分析桩身稳定性;对桩周土体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水平荷载对桩周土体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长期性的横向荷载作用时,桩身会受到持续的剪切作用,应定期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基桩周围的土体会受到剪切和张拉作用。
2017(5):163-167.
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透水土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易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地下水控制是确保基坑安全施工的关键。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临海巨厚砂质含水层深基坑开挖深井降水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达到预期降水效果,满足干施工要求,该类深基坑采用深井降水是可行的。
2017(5):168-172.
摘要:为了提升泥浆输送效率、避免泥沙淤积,采用CFD手段对耙吸挖泥船耙头的内流场进行分析优化。通过对耙头内泥浆流动特点的分析,确定了CFD分析所用多相流模型、进出口边界等条件。根据内流场分析结果提出按流线对耙头修型的优化方案。与原方案计算对比,优化后的耙头内流场实现降低流动阻力、减少涡流的目的。
2017(5):173-177.
摘要:绞吸船串联接力泵施工为目前长排距施工的主要方案,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如何能够使泥泵间的输送能力相匹配、达到稳定运行并发挥合理的生产能力的问题,以华能曹妃甸5000万ta煤码头项目围海造陆吹填工程为例,通过对施工中各种典型工况的分类与计算,探索施工的变化趋势,分析接力泵船的船位合理布置范围。
2017(5):178-181.
摘要:长江口地区主要利用航道疏浚土进行吹填造地,吹填工程工期、疏浚土土质、成陆质量要求均较高。综合分析吹填区施工现状、疏浚土供应量、吹填成型质量要求,提出利用疏浚土吹填的同时,利用电吹船吹填工艺进行有效补充的吹填施工方法。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外来砂和疏浚土,可实现吹填进度与成陆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2017(5):185-190.
摘要:针对传统的桩基施工设备(打桩船、浮吊船、自升式平台等)均不能满足强浪条件下桩基施工的精度和进度要求的难题,依托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Q28码头的钢管桩施工,参考桥梁施工中成熟的步履式顶推箱梁施工工艺,提出借助已施工完成的钢管桩作为基础,采用步履式液压顶推平台搭载履带吊进行钢管桩施工的解决方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