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口岸直水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2016(4):1-6.

      摘要 (1101) HTML (0) PDF 2.83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碍航特性及河床演变趋势预测分析,提出该水道航道整治思路,并在模型试验基础上提出航道整治工程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对改善落成洲左汊浅区段及鳗鱼沙河段左右两槽的航道条件效果较好,但经系列年试验后,三益桥边滩及高港边滩设计航道左边线附近航宽略有不足,需要配合一定的疏浚来达到设计航道尺度。

    •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疏浚施工中的难点与对策

      2016(4):7-12.

      摘要 (1171) HTML (0) PDF 1.56 M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疏浚工程作为国内首个长江内河疏浚吹填工程,在施工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基于对长江内河、细粉砂和亚黏土土质等复杂工况条件的分析,改进耙头和耙齿,优化挖泥施工工艺参数和艏吹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为今后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长江内河疏浚和艏吹施工提供借鉴。

    • >综合
    • 波浪能量在浅化过程中的参数化研究

      2016(4):13-16.

      摘要 (717) HTML (0) PDF 1.22 M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对近岸随机波浪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谐波能量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了讨论岸底坡度对波浪能量传递的影响,进行了3组不同底坡(β=1/15、1/30、1/45)的试验,对一组基于JONSWAP谱的入射波浪传播过程进行采集分析,获取试验结果。重点考虑了波浪在变浅过程中的主频部分以及高频部分能量的变化特征,并且使用参数化手段对这些能量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得到一组关于这些能量参数与当地水深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对不同底坡下得到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波浪主频以及高频部分能量的变化受底坡坡度影响明显,因此,在最终的经验公式中考虑了坡度的影响。

    • 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及防波堤工程前后水体交换能力研究*

      2016(4):17-24.

      摘要 (1195) HTML (0) PDF 5.42 M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旗台作业区及南北防波堤工程的建成,连云港港主港区已经变成为南北短、纵深长的半封闭的狭窄港域,口门的缩窄以及口门至港池末端纵深进一步增加,势必对港内水体的交换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三维数学模型对工程前后的水体交换能力进行模拟,分析水体交换能力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港内水质点的Lagrange运动轨迹进一步认识港内水体的交换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港区内受水流动力及港口形态的影响,旗台作业及防波堤工程建设后主港区的半交换周期从约5 d增加至22 d。为了保障港内水域的水质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港内水体污染排放。

    • 孙东坡弯道环流公式改进*

      2016(4):25-28.

      摘要 (858) HTML (0) PDF 656.46 K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孙东坡弯道环流流速公式结构简明、形式合理、不受卡门常数影响,且与实验室资料有良好的拟合性。但在横比降的计算和普朗特紊流切应力的构架方面存在着缺陷,使得公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粗糙床面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引入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罗索夫斯基横比降公式,重新构架了普朗特紊流切应力方程。改进公式不仅改善了原公式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非常好,可应用到实际的弯道流速计算中去。

    • 规则波下码头面板底部冲击压强分布数值模拟*

      2016(4):29-34.

      摘要 (614) HTML (0) PDF 2.44 M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FLUENT软件计算平台上建立了二维规则波数值波浪水槽,对透空平板、有梁面板结构底面受到的波浪冲击压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数学模型采用RA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以VOF方法处理自由表面。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造消波性能和应用的有效性。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了波浪冲击过程中面板底部冲击压强的分布规律,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提出了面板底面冲击压强分布宽度的拟合公式,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

    • 潜堤掩护港域波浪传播数值模拟

      2016(4):35-39.

      摘要 (1221) HTML (0) PDF 1.38 M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平面二维波浪数学模型,将潜堤作为动边界处理,对潜堤掩护港域的波浪传播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采用Ohyama等的潜堤试验数据,就数学模型对人工潜堤上波浪传播变形问题的适用性进行验证探讨;其次,针对某渔港外部潜堤防护工程,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波浪场推算,分析潜堤的消浪过程,同时将模拟得出的波浪透射系数与国内外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是有效的。

    • >港口
    • 沉入式新型桶式防波堤抗倾滑移定性计算

      2016(4):40-44.

      摘要 (1079) HTML (0) PDF 1.36 M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轻型直壁式防波堤结构,在波浪荷载作用下,新型桶式防波堤抗滑移稳定性是这种桶式基础结构稳定性计算的重要部分,由于这种桶体结构的复杂性,规范中尚未提出针对这种新型结构的抗滑稳定性计算方法。假设沉入较深土层的桶式防波堤极限状态下的抗滑稳定性主要由桶壁土压力、桶底土剪力、桶土自重维持,桶与土体看作一个整体,其工作原理与重力式挡土墙类似,在波浪荷载作用下桶体绕转动中心转动,陆侧桶壁为被动区域,海侧桶壁为主动区域。假定极限状态下桶体两端顶部分别达到被动土压力状态、主动土压力状态,同时在桶体底部土体剪力也达到极限状态。基于上述假设,通过解析的方式,建立了考虑桶体转动影响的三维桶式防波堤抗滑稳定性计算方法。

    • 考虑船舶随机到港影响的集装箱港区实时交通仿真模型*

      2016(4):45-49.

      摘要 (1045) HTML (0) PDF 1.05 M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船舶随机到港的驱动,集装箱港区实时交通量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如何合理预测对于港区集疏运系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集疏运交通量的预测多根据统计资料利用“不平衡系数法”进行推算,而新建港区往往不具备历史资料,在港区规划初期此方法的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本研究构建了考虑船舶随机到港影响的港区作业系统仿真模型,模拟从船舶到港到集装箱离港的整个作业过程,预测出港区的实时交通量,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以北方某新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区为例,分析该港区船舶到港规律,应用仿真模型预测其在不同规模时的集疏运交通量,为分阶段建设该港区集疏运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 渗透型涂层在高桩码头上部结构中的应用

      2016(4):50-54.

      摘要 (1528) HTML (0) PDF 1.87 M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某高桩码头工程,采用毛细吸水率、氯离子电通量、氯离子扩散深度3个指标,对码头上部结构实施渗透型涂层的效果进行取样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涂刷渗透型硅烷后,芯样的毛细吸水率降低90%以上;氯离子电通量处于极低甚至可忽略水平;氯离子扩散深度降低60%以上。因此,采用渗透性涂层后码头上部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 船舶撞击力作用下高桩码头的安全评估

      2016(4):55-59.

      摘要 (1064) HTML (0) PDF 1016.78 K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桩码头水平承载力,应用极限概率理论分析了荷载效应的统计参数;根据构件破坏准则,确定了码头破坏模式和功能函数;依托某码头实例,建立响应模型,计算其失效概率及可靠指标。分析的结果认为,船舶撞击能和船舶撞击力符合极值I型分布;高桩码头的主要破坏为桩基础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和水平位移过大;结合某码头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结构响应模型和PDS模块,采用蒙特卡罗的方法进行可靠性分析,共进行了10万次抽样,抽样的结果显示,码头受船撞作用失效的概率为2.073 05×10-3,可靠指标为3.76,安全结构等级为2级。

    • 某顺岸式栈桥码头泥沙淤积成因分析

      2016(4):60-67.

      摘要 (805) HTML (0) PDF 3.56 M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顺岸式栈桥码头泊位改造后呈现淤积速度加快的状态,通过MIKE21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模型,模拟了泊位的潮流、泥沙淤积情况。潮流、悬沙量的模拟结果与实地测量结果验证良好。金塘水道所在海域潮流主要以往复流为主,金塘水道淤积的泥沙主要为“过路沙”。码头淤积的原因有地理位置和地形、泊位布置和走向、船舶停靠、临近电厂排水、码头桩基、后期的疏浚等,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船舶停靠与否、临近电厂排水与否、码头桩基存在与否以及临近电厂取水区域地形深浅对于泊位淤积的影响。得出结论:码头设计和建设的不合理是淤积的主因。

    •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超大型基坑排水设计及优化

      2016(4):68-71.

      摘要 (819) HTML (0) PDF 1.66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多哈新港大型内挖式码头项目,将传统的基坑排水设计方法与现代的有限元分析技术结合,针对超大型基坑开挖的工程特点,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因素——降排水设计进行分析。对原有规范中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经验进行取值的深井井深与井间距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从而给出优化建议,提高了设计的可靠度。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节约设计成本、优化设计方案的重要作用,这种传统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设计模式对于类似的项目实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 基于Fluent的双侧挡浪板透空堤透浪特性的计算

      2016(4):72-77.

      摘要 (914) HTML (0) PDF 1.70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Fluent软件平台,采用两相流与VOF模型,通过Fluent的UDF二次开发功能建立数值水槽模型,且对双侧挡浪板透空式防波堤透浪特性进行数值计算,经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展开多组次计算试验,探究d/H>5条件下双侧挡浪板透空式防波堤透浪特性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拟合双侧挡浪板透空式防波堤透浪系数公式,可计算相应范围条件下双侧挡浪板透空式防波堤透浪系数。

    • 涌浪对防波堤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6(4):78-82.

      摘要 (1067) HTML (0) PDF 2.27 M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外工程施工中常遇主浪向周期10 s以上的涌浪施工环境。以色列Ashdod港防波堤工程直面地中海开敞海域长周期涌浪作用,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合长周期、大波高浪及水流作用下防波堤断面中堤心石、1~3 t及3~6 t护面块石的流失率,分析涌浪在施工过程中对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深入研究了堤心石、1~3 t及3~6 t护面块石临界失稳波高以寻求最佳的施工时机,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 海上风机安装综合基地码头特殊桩型的设计应用

      2016(4):83-87.

      摘要 (824) HTML (0) PDF 1.12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码头优良岸线资源的减少,新建码头面临着更多的不利条件,典型不利因素如地质条件、风浪掩护条件等,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码头基础桩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桩的受力性能、桩的长度等。某工程吊机墩上采用的钢混复合桩,为不同于传统钢管桩、大管桩及PHC桩的新型桩基,性能优异且成本相对较低,可作为将来的候选桩型;工程区域地质条件较差,淤泥层及软弱层较厚,部分桩型长径比大,为保证超长桩安全施工,从桩基吊运、沉桩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空心四面块体促淤堤近底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016(4):88-93.

      摘要 (796) HTML (0) PDF 2.66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长江口某促淤工程的设计条件及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空心四面块体促淤堤近底水动力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近底紊动强度最大值所在位置、近底水平时均流速最小值所在位置以及近底水平时均流动方向的转变位置基本重合;2)对于某种具体堤型而言,在相同单宽流量条件下,随着相对水深的变化(至少在本文试验范围内),其紊动强度最大值所在位置比较稳定;3)与抛石加护面块体促淤堤相比,透水性较好的堤身结构近底紊动强度最大值所在位置会更加远离堤轴线,可使局部冲刷坑更加远离堤轴线,对堤身结构稳定有益。

    • 不同侧支孔布置形式下的船舶系缆力数值模拟*

      2016(4):94-99.

      摘要 (805) HTML (0) PDF 2.07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的水动力学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方法,均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方便快捷且不受试验条件及尺度效应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通过闸室船舶系缆力数值模拟对不同侧支孔布置形式下输水系统水动力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总结分析其布置原则,可为船闸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 潜堤下游软体排与透水框架联合护底效果分析*

      2016(4):100-104.

      摘要 (769) HTML (0) PDF 1.52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软体排和透水框架护底作用机理及应用条件各异。为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出联合护底的结构形式。通过水槽试验研究潜堤下游联合护底的防护效果,并分析联合护底的经济性。结果表明,采用联合护底能够有效减弱护底边缘的局部冲刷强度,要达到相近的护底守护效果,联合护底相对单纯软体排护底可节省工程投资5%以上。

    • 北江濛里枢纽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2016(4):105-112.

      摘要 (1305) HTML (0) PDF 2.57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濛里枢纽原有航道等级偏低,不满足目前货运增长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有船闸进行扩建来提高航运能力,将在一线船闸右岸新建二线船闸。为保证一、二线船闸口门区有利于通航的良好水流条件,建立了整体定床物理模型,研究引航道导墙长度及布置形式对口门区及引航道内水流条件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修改方案中,修改方案Ⅱ(一、二线船闸分开布置,二线船闸外导墙375 m,堤头段开孔)较好,其一线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条件基本不变,二线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较好,较好地改善了上游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斜流、回流等不利流态。

    • 邻近船闸基坑开挖安全影响因素*

      2016(4):113-117.

      摘要 (837) HTML (0) PDF 1.86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邻近船闸基坑开挖工程会对已建船闸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影响,为了解该影响,保证邻近已建船闸的安全和正常运营,结合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和D-P屈服准则建立邻近船闸基坑放坡开挖平面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距船闸的距离、基坑的坡度等因素对邻近已建船闸的影响,提出了邻近船闸基坑开挖安全间距及基坑坡度的建议值。

    • 黄骅港外航道骤淤量重现值的区间估计*

      2016(4):118-122.

      摘要 (942) HTML (0) PDF 897.99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骅港外航道经常遭受大风骤淤的影响,对骤淤量重现值的研究有助于泥沙淤积整治标准的确定。重现值的点估计往往因方法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区间估计方法可以给出一定置信水平下设计重现值的参考区间,从而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基于黄骅港年最大骤淤量的预测值序列,分别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和最大熵分布函数对其进行拟合,并利用极大似然法对骤淤量重现值进行区间估计。骤淤量重现值的置信区间长度随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大,最大熵分布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可为泥沙淤积的整治提供参考。

    • 复杂心滩通航河段不同角度碛首坝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2016(4):123-128.

      摘要 (1258) HTML (0) PDF 1.44 M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上游河段多为基岩和卵砾石河床,常见心滩、浅滩及边滩等复杂边界碍航河段。由于工程实际需要及航道整治要求,经常存在采砂坑、开挖航槽、修筑碛坝等改变局部河道边界的情况。以长江上游占碛子河段为例,建立向右偏转0°、5°、10°碛首导流坝数学模型,分析表明:0°碛坝引起的水位壅高流速增幅和分流比变化均较小 ,对占碛子浅滩影响较小;5°碛坝对主槽分流比和航道通航水深及流速的优化更加明显,通航效果更优;10°碛坝对主槽通航条件的改善明显,对流场改变较大,引起了明显的河势演变。为长江上游复杂通航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 丁坝周围水流紊动特性与地形冲刷的关系*

      2016(4):129-135.

      摘要 (995) HTML (0) PDF 2.65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动床冲刷试验对不同形式丁坝的水流紊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河床冲刷地形等值线图,找出水流紊动特性与河床冲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形式丁坝对水流紊动特性的影响,优选出新型坝体结构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丁坝周围地形的冲刷与水流紊动的强烈程度有关,冲刷坑的深度随水流紊动特性的变化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沙垄主要由粗砂组成,且断面形状呈“流线型”,回流区出现细砂覆盖层;圆弧断面和勾头形式丁坝在减弱水流紊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山区桥群河段桥梁间距与净跨关系研究*

      2016(4):136-140.

      摘要 (1191) HTML (0) PDF 1.44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桥群的形成增加了碍航程度,给船舶的正常航行及通航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基于概化弯道桥群河道条件,采用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方法,拟定出了概化弯道桥群河段上的桥间距与桥梁净跨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考虑实际的河道条件,给出了桥群河段桥间距与桥梁净跨耦合关系的一般形式。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分别以四川沱江邓家坝和重庆长江菜园坝桥群河段为例,分析研究了拟建邓家坝大桥桥址与桥跨布设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了菜园坝桥群河段的通航环境

    • 三峡常年库区黄花城航道治理*

      2016(4):141-147.

      摘要 (997) HTML (0) PDF 2.89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后,常年回水区黄花城水道左汊泥沙淤积严重,淤积物多为中值粒径在0.01 mm左右的细颗粒泥沙,只有其处于输沙流速带时才能够不发生淤积,单一依靠传统疏浚方法难以持久维护左汊航道条件。本文提出在黄花城江心洲洲头处修建一条导流坝以改善航道分流比从而增大左汊流量的整治思路。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导流坝分流措施后,黄花城河段左汊流速达到输沙流速带,从而保证该区域保持不冲不淤的状态。得出该河段将航道疏浚工程与修建导流坝改善分流比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 >地基与基础
    •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海底边坡三维稳定性分析*

      2016(4):148-153.

      摘要 (1243) HTML (0) PDF 2.62 M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波浪荷载作用下海底边坡的稳定性,通过Visual C#语言平台开发数值接口程序,实现了地质三维建模程序Gocad和有限元分析程序Abaqus的数据转换,即有限元程序在海底复杂的地貌和地形条件下三维建模。同时开发了Abaqus力学场数据处理程序,可以实现Abaqus在强度折减法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波浪作用下舟山朱家尖岛海域海底边坡稳定性,评判该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波浪荷载对海底边坡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朱家尖岛附近海域海底边坡有滑坡的风险。

    • 高坡缕石含量灰岩回填料工程适宜性

      2016(4):154-159.

      摘要 (856) HTML (0) PDF 1.40 M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室内试验表明,多哈新港码头灰岩回填料存在较高含量的坡缕石矿物,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和分散性,且不能同时满足细粒含量小于15%、液限和塑性指数分别低于65%和35的设计要求,在技术规格书中属于不合格回填料。为合理利用这部分港池开挖料、减少弃土含量,重新提出回填料碾压处理后孔隙率应小于10%、且浸水饱和后体积变化量不应超过回填厚度1%的要求。通过对回填料试样进行颗分和液塑限试验、土的颗粒密度试验、室内击实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膨胀率室内试验,建立了高坡缕石灰岩回填料膨胀性与细粒含量关系式,得出细粒含量小于45%的回填料能够满足工程使用的结论,并由室外大型浸水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但当细颗粒含量在20%~40%回填料使用时,还应考虑黏土矿物分散性影响。

    • 高真空击密法加固吹填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2016(4):160-165.

      摘要 (729) HTML (0) PDF 2.49 M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真空击密法是一种快速加固软土地基的新技术,它是通过数遍的高真空压差排水,并结合数遍合适的变能量击密,达到降低土层的含水率、提高密实度和承载力、减少地基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量的目的。为验证该工法在本工程吹填土质中的适用性,在汽车堆场区进行了典型试验。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沉降、地基回弹模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处理效果明显。对大连大窑湾港区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 >施工
    • 软土地基围堤外侧桩基础施工时机*

      2016(4):166-172.

      摘要 (871) HTML (0) PDF 2.37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软土地基上修筑港口工程时,外侧栈桥桩基础的施工时机和工程安全直接受到围堤填筑加载过程的制约和影响。依托某一级渔港工程,通过围堤加载过程中软土地基侧向变形分析及深层水平位移跟踪监测数据的多元回归拟合,分析预测了地基水平位移随围堤加载过程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ANSYS三维建模分析围堤加载过程中灌注桩的内力及变形,最终确定了外侧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时机。研究表明:该软土地基在加载过程中的侧向变形符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围堤加载而导致软土地基产生的侧向变形对外侧灌注桩位移的影响作用比对其自身内力影响要大;当地基土体上部产生最大水平位移150 mm时,灌注桩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安全度仍较大,据此可提出外侧栈桥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时机,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借鉴。

    • 水下浇注混凝土膜效应机理

      2016(4):173-179.

      摘要 (1036) HTML (0) PDF 1.38 M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现代地连墙工程的广泛应用,水下浇注混凝土埋管深度控制不精确和基坑开挖后地连墙大面积露筋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加强地连墙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地连墙墙体质量,以水下浇注混凝土为考察对象,首次提出水下浇注混凝土膜效应及其形成阶段和性质的概念,同时提出膜效应以膜厚度作为衡量标准和以膜阻力作为表征方法的理念,根据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膜效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埋管深度的主要措施。根据膜效应和地连墙大面积露筋的特点,首次提出水下浇注混凝土边膜滞留效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对地连墙大面积露筋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地连墙大面积露筋的主要措施。

    • 长江口维护疏浚工程施工特点与控制

      2016(4):180-185.

      摘要 (1050) HTML (0) PDF 1.44 M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历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工程特点,针对疏浚施工与航道安全运营之间矛盾大、质量要求高、外部环境复杂、实际回淤量远远超过合同工程量等特点,提出了掌握航道回淤规律、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外部协调等控制要点,满足工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