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宏观政论
    • 长江航道局“十三五”科技发展展望*

      2016(1):1-6.

      摘要 (789) HTML (0) PDF 701.51 K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梳理长江航道“十三五”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制定长江航道“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思想与原则,预测科技发展方向与任务,提出长江航道科技组织管理与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为长江航道“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提供基础。

    • 长江航道现代化概念*

      2016(1):7-11.

      摘要 (775) HTML (0) PDF 751.25 K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交通现代化的发展为框架,通过分析长江航道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化需求,提出现代化航道概念:综合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通过现代化的航道规划、建设、养护与管理,建设具有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等指标特性的航道。同时,对长江航道现代化的下一阶段建设进行了展望。

    • 长江数字航道建设成果及展望*

      2016(1):12-14.

      摘要 (774) HTML (0) PDF 626.80 K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数字航道建设,提出由平台层、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和保障层组成的数字航道总体构架,分析数字航道建设规划内容、工程建设进展以及工程建设取得的效果,并提出今后数字航道建设工作发展的重点要求,以推动长江航道建设与管理向信息化服务方向转变。

    • 长江航道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2016(1):15-20.

      摘要 (1091) HTML (0) PDF 831.15 K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长江航道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既可以顺应世界内河航道发展的趋势,又可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长江水运发展的实际需求。分析长江航道现代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其指标,构建了基于畅通、高效、安全、生态、科技、法治、人文、社会满意度等8个一级指标的航运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对长江航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 >数字航道
    • 内河数字航道的成效机理与指标评估*

      2016(1):21-26.

      摘要 (901) HTML (0) PDF 951.20 K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内河航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缺乏成效机理、成效评估指标等基础问题,首先明确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概念及发展定位,指出了本阶段的成效目标,从技术进步、机制完善、体制发展、模式变革等方面剖析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成效机理,概述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成效评估的一般方法,从航道条件动态监控能力、航道数据资源组织能力、航道业务数字化应用能力、航道信息服务能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内河数字航道成效的评估指标,并以长江干线数字航道的建设与运行为例构建了成效评估实例,为内河航道信息化的深化和优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

    • 长江航道要素数据资源元数据研究*

      2016(1):27-31.

      摘要 (775) HTML (0) PDF 1004.61 K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国内外相关行业元数据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长江航道监测与测量数据采集的实际情况、航道维护管理业务决策和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的需要,将长江航道要素数据资源划分为7大类、38小类。针对长江航道要素数据的查询、检索、定位、服务的需求,确立了长江航道要素数据资源元数据的内容框架,包括标识信息、限制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数据维护信息、空间表示信息、参照系信息、内容信息、覆盖范围信息、分发信息等9个方面,并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表达,给出了核心元数据,为推进长江航道要素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和高效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 河工物理模型断面制作数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6(1):32-35.

      摘要 (677) HTML (0) PDF 1.60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河工物理模型断面人工制作存在的效率低、耗时长、精度无法保障等问题,设计断面制作数字化系统,实现断面原始提取数据到雕刻文件数据的自动生成。经实际测试,系统数据自动化处理过程准确、高效,大幅减少了断面制作的中间操作过程,满足模型试验要求。

    • 长江航道典型航道要素高精度定位技术*

      2016(1):36-42.

      摘要 (871) HTML (0) PDF 1.24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航标、航道地形、碍航物等典型航道要素的高精度定位应用技术,并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推广应用,综合SPP、RTK、DGNSS、PPP等高精度定位技术手段,首次系统研究了长江航道典型航道要素的定位精度指标以及适用于长江航道的导航定位集成技术方案,并兼顾相关定位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可操作性、适应性等在长江航道开展试验研究,制定应用方案,解决助航设施、移动信息采集设施、船舶等定位应用技术问题,提高航道要素信息感知的可靠性,避免定位精度不够导致的决策失误或不满足应用需求的情况发生,全面提升航道维护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

    • 长江航道数据交换模式与通信协议设计及测试*

      2016(1):43-47.

      摘要 (840) HTML (0) PDF 1.19 M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长江数字航道建设的不断深入,覆盖长江干线航道的电子航道图已正式对外推广应用,对长江航道数据交换标准及通信协议提出了新的要求。制订了长江航道数据资源的规划策略,分析了长江航道信息网络的实际需求,设计了相应的长江航道数据交换模式与通信协议。开发了数据交换及通信协议测试平台,实现实时数据监测和终端协议分析等重要功能。

    • 长江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

      2016(1):48-51.

      摘要 (789) HTML (0) PDF 824.20 K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航道要素感知系统是“智能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布设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对船舶安全航行、航道资源有效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长江航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航环境对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技术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完成了布设评判数学模型。总结归纳了长江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选址规则,可为更加高效地使用航道要素感知设备、提升航道利用率提供指导性建议,从而优化航道要素感知设备的布设方案,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 长江山区航道能见度监测系统的开发*

      2016(1):52-57.

      摘要 (529) HTML (0) PDF 1.30 M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套基于图像的长江山区航道能见度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与学习模块、能见度计算单元以及报警与通信模块。实现了信息采集、基于图像的能见度估计算法,并结合D-S证据理论实现了基于多传感器的能见度估计融合算法。能见度计算模块中报警模块可以监测能见度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依据规则发出预警信息,该系统已实现并得到验证。

    • 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6(1):58-63.

      摘要 (906) HTML (0) PDF 1.73 M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与数据管理的效率,开发基于.NET框架技术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测量成果文件及产品文件管理、数据生产流程管理等功能的软件。在有效管理生产数据的同时,实现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的流程化管理,可为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提供有效的辅助。

    • 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2016(1):64-66.

      摘要 (989) HTML (0) PDF 727.82 K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ArcGIS平台搭建、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系统是整个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相关标准规范、定制开发多种辅助工具及质检功能模块,实现数据模型扩展、多源数据入库、物标自动编辑、多版本产品定制等功能,从而保障电子航道图的快速生产和更新,为电子航道图应用服务提供数据保障。

    • 长江电子航道图航道要素动态更新方法*

      2016(1):67-71.

      摘要 (1247) HTML (0) PDF 1.62 M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电子航道图在内河航运中的广泛运用,航道要素数据更新的时效性问题日显突出。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海图数据更新技术的基础上,研究长江电子航道图水深要素、航标要素和其他要素的更新方法,以及更新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处理算法,构建各类航道要素的更新模型,最后形成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编辑系统平台的动态更新方案。

    • 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快速更新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2016(1):72-77.

      摘要 (1249) HTML (0) PDF 2.16 M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证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的时效性,在分析数据预处理更新流程的基础上,研究电子航道图快速更新工具的开发方法。利用本工具自动处理电子航道图数据的更新,简化了人工操作的繁重步骤,提高了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预处理的效率。

    • 基于Web Service的长江电子航道图应用服务技术*

      2016(1):78-82.

      摘要 (819) HTML (0) PDF 1.34 M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沿江经济和长江水运快速发展,港航管理部门、通航船舶、航运企业等对长江电子航道图应用服务需求十分迫切,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系统重点研究了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信息集成应用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底层数据资源扩展、Web服务接口设计发布、前端应用研发集成,将所有功能充分融合Web服务,实现了长江航道各类数据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服务体系。通过示范应用,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及时、丰富的信息服务。

    • 长江电子航道图可航水域动态计算模型研究*

      2016(1):83-88.

      摘要 (1111) HTML (0) PDF 1.74 M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研究可航水域动态计算的数学模型及算法,使其能够根据用户指定的船舶吃水需求,结合实时或预测水位,计算并更新可航水深范围,以辅助船舶驾驶员确定可航水域并选择合理航线。该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基于航道水深数据特征选取合适的水深数据动态插值算法、TIN模型生成算法、等深线追踪算法、等深线光滑算法等。最后,依托ArcGIS的二次开发功能和空间分析工具,完成电子航道图可航水域动态计算工具集的研制。

    • 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2016(1):89-92.

      摘要 (872) HTML (0) PDF 952.44 K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电子航道图有效性检验标准(CJ-58)是在IHO S-58基础上、根据长江流域特点编制的技术规范,它对长江电子航道图中新增的要素和属性的检验规则进行了规定,然而,这部分内容仍是不完整的,同时也未经验证。通过对现有S-58检验规则、长江航道新增物标和属性的分析,详细设计了长江电子航道图检验规则,并利用ArcGIS中的Data Reviewer模块进行实现。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规定的质检规则和检验方法符合长江电子航道图质量控制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的生产效率。

    • 利用长江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

      2016(1):93-98.

      摘要 (1161) HTML (0) PDF 1.43 M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道水深是表征航道条件、开展航道维护决策、指导船舶航行最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针对日益增长的航道条件动态监测、航道信息服务需求,在现有航道水深测量、航道水位改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系统的功能,探讨在航营运船舶采集的水深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处理、可视化与运用等技术问题。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提出了利用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并就技术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建议。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航道水深的监测能力、拓展航道水深信息来源、降低航道水深信息采集成本、提高航道水深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 长江智能航道关键技术分析*

      2016(1):99-105.

      摘要 (899) HTML (0) PDF 2.68 M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航道智能化的发展需求,结合长江航道线长且点多、航道要素种类众多且变化频繁复杂的特点,首先通过智能航道概念、物理框架、逻辑框架的提出,完成其顶层设计,并构建其数据资源规范体系以及航道业务模型;其次,通过航道水位预测预报、智能导助航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制约智能航道发展的技术瓶颈;最后,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完成研究成果的转化,并总结提炼出智能航道建设评估技术体系。

    • ArcGIS API for Flex技术在数字航道维护管理平台中的应用

      2016(1):106-110.

      摘要 (832) HTML (0) PDF 2.07 M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长江数字航道维护管理平台建设中,应用ArcGIS API for Flex技术实现了维护管理平台航道底图的及时更新、快速发布与显示,让用户仅使用浏览器就能方便地浏览与查询辖区内的航道信息,对航道基本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提高航道维护管理效率。

    • 《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制定的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2016(1):111-113.

      摘要 (910) HTML (0) PDF 389.47 K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子航道图是各类航道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核心内容和数据基础,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是实现内河航道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的前提。介绍《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主要内容,讨论规范制定过程中物标、属性的选取与扩展、要素编码与物标及属性对应关系建立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 >航道整治
    • 长江干线航道治理生态措施及技术展望

      2016(1):114-118.

      摘要 (714) HTML (0) PDF 686.02 K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长江航道治理对生态的响应,分析航道扩能与生态环境如何协调发展, 并对今后生态航道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结合长江航道建设的实际情况,给出对策和建议。

    • 长江航道整治护滩结构分析

      2016(1):119-124.

      摘要 (929) HTML (0) PDF 1.85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已实施了大量的护滩工程,采用的护滩结构有鱼骨坝(梳齿坝)、软体排、网垫(网格)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等。在总结护滩结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结构的变形机理。通过对护滩结构在安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运用效果的分析,总结了护滩结构的适应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长江上游卵石滩群平面形态及碍航特性*

      2016(1):125-129.

      摘要 (1419) HTML (0) PDF 1.99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川江以滩多、流急、水乱而闻名于世,部分滩险之间距离较近,滩险之间相互制约,整治存在相互联动效应,形成滩群,其中卵石滩群碍航特性最为复杂,整治难度非常大。通过对长江上游8个卵石滩群平面形态及以斗笠子—东溪口、神背嘴—叉鱼碛卵石滩群为代表的滩段之间关联特性的分析得到以下认识:卵石滩群一般位于连续弯道(急弯),深槽连接段短、宽度变化大的“藕节状”分汊型河段;下游滩险整治易引起上滩险水位降低,比降增加,恶化上滩险的航道条件;上游滩险整治易改变来水来沙条件,影响下游滩险河床演变。对卵石滩群的整治应整体规划、设计,一次建成。

    • 川江干支流汇合口航道特征及治理思路*

      2016(1):130-133.

      摘要 (1095) HTML (0) PDF 876.94 K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上游宜宾至宜昌河段山区航道干支流汇合口部位航道条件复杂。选取川江控制流域规模较大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支流与长江汇合部位为研究对象,对干支流汇合口的航道特征、航道现状、碍航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分析成果提出初步治理思路。

    •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胡家滩滩段阶梯状整治建筑物设计方案*

      2016(1):134-138.

      摘要 (1303) HTML (0) PDF 1.65 M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工程175 m蓄水运行后,重庆主城区胡家滩河段成为变动回水区上段。受枢纽调蓄影响,该河段走沙期从枯水期调整为汛后蓄水前和三峡水库消落期,冲刷历时缩短,冲刷能力减弱。在本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研究过程中,为充分利用消落期不同流量冲刷能力,论证整治建筑物头部2.5 m和3 m两级高程,最终以2.5 m和3 m的两级阶梯式坝体为推荐方案。物理模型系列年试验成果表明,方案实施后可保持胡家滩新挖航槽的稳定和合理的上滩指标。

    • 重庆三角碛复杂滩群碍航特性及治理方案

      2016(1):139-145.

      摘要 (798) HTML (0) PDF 3.15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庆三角碛滩群外部环境复杂,存在山区河道及水库的双重特性,滩性复杂,碍航严重。通过分析重庆主城区三角碛复杂滩群的演变规律、碍航特性,提出滩群治理思路,并结合模型试验,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方案优化,采用方案1鱼骨坝的长顺坝作为最终治理方案,布局合理,工程投资少。

    • >航道测量
    • 基于ICP算法的内河岸线点云数据配准方法*

      2016(1):146-151.

      摘要 (1112) HTML (0) PDF 1.50 M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扫描精度高、数据信息丰富的新型测绘装备,目前正逐步应用于内河岸线监测领域。由于内河岸线的跨度远大于激光雷达的量程,因此需要让激光雷达在不同地点多次扫描以获取完整的岸线轮廓数据。为了解决这种多站点扫描所带来的多站点云数据配准问题,在传统的ICP(最近迭代点)配准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KD-Tree数据结构的ICP配准算法。该算法不仅能够将多站点云数据配准至某个统一的坐标系内,而且有效减少了ICP配准算法的数据搜索范围,提高了配准的准确率。经过多次实地测试可以发现,本算法能够有效减少配准时间,并达到相应的配准精度要求。总体来说,算法具有良好的点云配准效果。

    • 基于多波束仰扫的内河船舶吃水检测技术*

      2016(1):152-157.

      摘要 (905) HTML (0) PDF 1.44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防止内河船舶超吃水航行,需对船舶吃水主动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的内河船舶吃水检测系统。以声纳测距技术为基础,设计内河船舶吃水检测系统方案,完成检测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通信协议,采用多波束声纳测深数据滤波去噪算法滤除异常数据,系统实现了船舶吃水轮廓的清晰准确成像,并能数字化、实时显示船舶吃水深度,对于内河船舶吃水监管控制有一定可行性。

    • 山区航道定位数据特性分析及航迹融合纠偏*

      2016(1):158-161.

      摘要 (861) HTML (0) PDF 1.15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现船舶精确定位及航行状态远程实时监控,不仅对船舶的安全生产和任务执行情况做到实时跟踪、监管,还可通过航行轨迹回放协助事故追责及为船舶本身提供安全导航与避碰服务。通过采集大量山区航道中船舶接收北斗、GPS定位信息,分析数据特征,提取了速度、航向特征;综合两种定位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信息融合方案,实现北斗、GPS定位信息的航迹融合纠偏。为内河山区航道船舶安全航行和监管通过了可靠的定位数据源。

    • 内河无人航道测量船系统设计*

      2016(1):162-168.

      摘要 (1110) HTML (0) PDF 2.04 M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内河传统测量船受人力、物力、时间、吃水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的航道信息时效性受限以及浅水区域无法测量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基于无人船的内河航道信息测量系统。该系统搭载数字测深仪、RTK 、GPS、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等设备,利用船舶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航道水深、流速的自动测量,并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测量数据实时传送至测量中心,无人航道测量船的应用是未来内河航道测量智能化的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