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水流中由双色波群在潜堤上激发的低频长波研究

      2015(12):1-9.

      摘要 (926) HTML (0) PDF 3.62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色波群经过试验水槽内的曲线潜堤生成低频波浪,比较纯波作用和逆流作用时波群生成低频波浪的特性差异。造波系统采用二阶造波理论,二阶伪自由长波得到有效抑制。试验重点观察了谐波的生成、短波的阻隔、特别观测了长波在波浪阻隔点处的穿透问题。详细阐述了低频波浪在阻隔点前后的衍生过程。

    • 波浪对有梁面板结构冲击作用数值模拟*

      2015(12):10-15.

      摘要 (993) HTML (0) PDF 2.23 M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FLUENT软件计算平台上建立了二维规则波数值波浪水槽,对透空有梁面板结构底面受到的波浪冲击作用进行研究。数学模型采用RA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以VOF方法处理自由表面。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造消波性能和应用的有效性。通过计算,得到了波浪冲击过程中波陡、超高和板宽各因素对冲击压强的影响。最后在已有冲击压强计算公式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公式,以更准确地预报波浪的冲击荷载,深入认识波浪冲击机理。

    •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对近岸波浪场的影响*

      2015(12):16-22.

      摘要 (788) HTML (0) PDF 2.27 M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当前较先进的第3代海浪模式SWAN,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10—2020年),分别模拟了围垦前后夏季、冬季及台风期间的波浪场,并结合Jason-1卫星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数据进行验证,分析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对江苏近岸波浪场的影响。江苏沿海滩涂围垦规划工程实施后,江苏北部沿海规划围垦区波高及周期变化较小,而南部规划围垦区海域波高及周期变化较大,但影响幅度有限,数量级较小。

    • 波浪作用下30万吨级油轮撞击能量研究

      2015(12):23-27.

      摘要 (909) HTML (0) PDF 1.07 M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规则波作用下30万吨级油轮撞击能量,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H/T、L/B、T/T0、D对撞击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撞击速度与H/T成正比;与L/B成幂次关系;与T/T0也成正比,但T/T0=1时船舶撞击码头与波浪产生共振,撞击速度出现极大值;压载时的撞击速度大于满载时的撞击速度,撞击速度与吃水成负相关。提出了30万吨级油轮撞击能量的计算公式,与青岛港原油码头三期工程和青岛益佳集团燃油码头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 CT扫描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2015(12):28-31.

      摘要 (899) HTML (0) PDF 1.28 M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CT扫描技术在工程检测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特别选取预制典型裂缝、疲劳加载、锈胀裂缝及现场混凝土构件,对其进行CT扫描室内试验,获得构件典型病害CT图像。试验分析表明:CT扫描成像能直观体现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和破损情况,并能对缺陷和破损进行定量分析,可见该检测技术应用效果良好。随着CT扫描仪器的发展,便携式CT将成为可能,CT扫描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必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 潜堤掩护水域波浪计算方法

      2015(12):32-35.

      摘要 (975) HTML (0) PDF 947.51 K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耦合的方法,研究了抛石潜堤后方掩护水域的波浪计算方法。潜堤后方掩护水域波高由潜堤越浪后的再生波、潜堤间口门绕射波和小风区浪组成,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潜堤结构形式、入射波浪要素、风区长度等。采用耦合模型,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验证数模计算成果,考虑了越浪波高传递的沿程衰减,波浪相互作用时的能量损耗等因素,通过调整波浪破碎指标和波浪能量耗散参数,直接计算堤前设计波浪要素,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江苏沿海实测波浪谱在SWAN中的应用

      2015(12):36-40.

      摘要 (1144) HTML (0) PDF 993.99 K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CMP提供的寒潮大风天气风场数据,分别运用实测波浪谱和JONSWAP谱的SWAN模型对江苏沿海北部波浪场进行模拟,发现采用实测谱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更接近,模拟出的波高随时间变化过程更吻合。应用实测谱对工程区域进行波浪场推算,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 >港口
    • 深埋式薄壁圆筒结构在滩海地基中的受力特性数值模拟

      2015(12):41-46.

      摘要 (771) HTML (0) PDF 2.77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深埋式薄壁圆筒结构在施工工况和使用工况下的结构变形位移、内力分布、基底应力分布、结构-土体间土压力分布,并对比分析了有限元计算结果及规范法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计算出来的土压力中下段分布呈现“凸肚子”形状,与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更加接近,有限元计算边界点沉降小于中心点沉降,与分层总和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 基于正交试验的弧形胸墙波浪载荷对波要素的敏感性分析

      2015(12):47-51.

      摘要 (1026) HTML (0) PDF 1.17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复合式海堤弧形胸墙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因素——水深、波高、波周期,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按照正交表L16(43)设计相关试验组次研究上述因素对复合式海堤弧形胸墙波浪载荷的影响显著性。同时研究弧形胸墙波压力分布规律和波浪载荷时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弧形胸墙压力即时分布,点位与点位之间没有固定的大小关系,但整体上来说,胸墙迎浪面下半部分的波压力普遍大于上部分;在单个波浪周期作用过程中,水平波浪力存在2个峰值,垂向波浪力存在1个峰值2个谷值,垂向波浪力峰值与水平波浪力第1个峰值几乎同时达到,此时对胸墙的稳定性最为不利;水深对波浪载荷的影响最为显著,波高其次,波周期的影响相对最小。

    • 应变能法在框架码头传力途径中的应用*

      2015(12):52-58.

      摘要 (991) HTML (0) PDF 2.61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应变能的基本原理,建立框架码头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在弹性工作状态下对应5种撞击力工况的应变能。结果表明:水平力沿码头横向的主要传力途径为直接受力构件→相邻横向构件→前排或后排桩基,沿码头纵向的主要传力途径为直接受力构件→离作用位置最近的纵向构件;撞击力作用在高水位时结构储存的应变能最大,因此建议在高水位工况下进行结构稳定性验算;码头结构外围的构件应变能较大,特别是前、后排桩基、靠江侧横向构件以及与后排桩基相连纵向构件,即力主要通过码头结构的外围构件进行传递,设计中应将上述构件作为控制构件进行设计。

    • 面向双侧靠船全回转作业的新型煤炭码头通过能力仿真研究

      2015(12):59-63.

      摘要 (727) HTML (0) PDF 1002.53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骅港煤炭港区三、四期工程实例,系统分析了“双侧靠船、装船机全回转作业”的煤炭码头新型装船作业模式,建立了相应计算机仿真模型,基于港口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对煤炭码头合理通过能力进行研究,为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依据。

    • 趸船-锚链体系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2015(12):64-67.

      摘要 (788) HTML (0) PDF 1.05 M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便于工程设计应用的趸船-锚链体系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方法,可考虑锚链的几何大变形特征以及锚链-泥面接触行为。根据拟静态分析方法,给出具体计算流程,可对水位变动、外荷载作用情况下趸船-锚链体系的受力和位移进行求解。通过对某海事局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 风浪谱模型在滇池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2015(12):68-73.

      摘要 (967) HTML (0) PDF 2.72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滇池的波浪特性,选用基于波能平衡方程与波作用守恒方程的风浪谱模型建立滇池波浪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相比较,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计算了设计风场下滇池拟建码头工程区域工程前后的风浪场情况,为滇池古渡码头工程设计方案的优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受偏N方向风浪影响较大,而受常浪向WSW影响较小;浮桥为“L”型双梳式栈桥平面布置形式的风浪挡浪效果较好,优于“T”字型双梳式栈桥平布置形式。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口横沙东滩建港水动力泥沙环境三维数值模拟

      2015(12):74-79.

      摘要 (985) HTML (0) PDF 2.52 M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横沙东滩是横沙岛东侧的大型水下浅滩,与崇明东滩、九段沙同为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区的3大浅滩之一;长期以来位置和海床均十分稳定,是建设挖入式港池的理想区域。利用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从水动力、泥沙输运角度对长江口横沙浅滩建设挖入式港池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工程前后潮流泥沙变化,为横沙东滩建港及影响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 长江徐六泾河段白茆小沙近期演变特征分析*

      2015(12):80-85.

      摘要 (1056) HTML (0) PDF 1.95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河床冲淤、断面变化等方面,对白茆小沙近年来的演变、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涨落潮水流流路分离影响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白茆小沙的演变特征为上沙体滩面高程降低、尾部冲刷上提、下沙体冲失;预计白茆小沙将处于自然变化状态,但其变化将逐渐趋缓。白茆小沙的整治作为规划治理中的一部分,在下沙体的冲失后,已经失去治理的最佳时机。建议加强观测,以便分析其演变对河势及周边涉水工程的影响。

    • 苏北辐射沙洲小庙洪水道人工深水航道建设条件分析

      2015(12):86-91.

      摘要 (1173) HTML (0) PDF 2.68 M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在苏北辐射沙洲海域是否具备建设深水航道条件有待深入研究的现状,围绕该海域即将建设的首条人工深水航道——吕四1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在归纳工程海区水沙运动特性和岸滩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试挖槽回淤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对辐射沙洲南缘小庙洪水道深水航道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小庙洪南水道水流沿深槽、潮动力较强,含沙量总体不大,近期深槽格局相对稳定,为吕四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常天气情况下航道回淤强度不大,即使在5 a一遇大风作用下,航道回淤也并不太严重;小庙洪南水道基本具备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条件。

    • 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软基上船闸闸室设计

      2015(12):92-97.

      摘要 (733) HTML (0) PDF 1.83 M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化,以某软基上的船闸闸室为基本计算结构,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弹塑性模型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可为设计人员配筋设计提供参考。

    • 长江口北港重大工程对河势演变的影响*

      2015(12):98-103.

      摘要 (1136) HTML (0) PDF 2.19 M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港是长江口的二级入海汊道。近年来,北港修建了诸多水利工程,如南北港分流口固沙工程、青草沙围水工程和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等,它们对北港河势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在流域来沙锐减的背景下,也带来一些新的潜在问题。分流口固沙工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桥通道南侧沙体的稳定性,但与此同时,由于扁担沙尾部继续向新桥通道挤压推移,导致北港分流比减小。青草沙水库建设后,北港上段继续冲刷,由于横沙通道的不断发展,致使北港主槽曲率进一步增大。北港拦门沙河段的淤积和横沙东滩的促淤圈围工程促使了北港北汊的发展,但该汊道中增强的涨潮流对青草沙水库“蓄淡避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具备长期开通闸条件的船闸设计方案

      2015(12):104-107.

      摘要 (889) HTML (0) PDF 968.72 K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航道整治项目中,对承受双向水头的船闸或为满足水利部门特定时段防洪需要,有时需配套建设具备开通闸条件的船闸挡水。船闸通过能力一般小于航道通过能力,容易成为通航瓶颈,船闸的通过能力成为航道整治项目的关键。以丹金船闸为研究对象,对门机电系统、输水系统、平面布置方案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和经济比选,保证航道通过能力的发挥和整治工程的整体效益,对于国内平原水网地区类似项目的建设及船闸标准规范的完善均有借鉴意义。

    • 江西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平面布置

      2015(12):108-112.

      摘要 (804) HTML (0) PDF 1.95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西新干航电枢纽工程是赣江赣州以下河段的第5个梯级,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2)型航电枢纽。枢纽主要建筑物由船闸、泄水闸、电站、鱼道以及两岸土坝等组成。工程布置区域,河道基本顺直,左、右岸布置船闸或电站均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形地质、通航条件、预留二线与征地拆迁、工程量与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通过研究船闸上、下游口门区以及电站上、下游水流条件,最终确定“左船闸、右厂房”的平面布置方案。

    • 石浦港区主航道一期工程航道尺度设计

      2015(12):113-117.

      摘要 (726) HTML (0) PDF 865.98 K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主航道一期工程设计为例,分析了复杂自然条件下的航道设计不利因素。针对航道水深、通航宽度以及转弯半径等主要航道设计尺度,在按现行国内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参考了以《进港航道设计导则》为代表的国外主要航道设计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比较了国内外规范在相关参数取值上的异同点,最终推荐航道设计尺度。通过操船模拟试验论证,相关结论可供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 运东船闸下游引航道非恒定流模型试验

      2015(12):118-122.

      摘要 (688) HTML (0) PDF 1.10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运东船闸扩容工程,通过1:40正态物理模型,研究船闸泄水过程及泄水结束后,引航道内泄水波运动特征、水面比降、流速分布、回流强度等。结果显示:在引航道设计方案下,上下游水头差7.13 m、阀门开启时间5 min时,人字门处反向水头为0.39 m,系船停泊区水面纵向流速为0.62 m/s,超过规范要求,会对引航道内船舶、人字门以及引航道护岸产生不利影响,下一步应研究合理、可行、有效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以改善通航水流条件。

    • >信息技术
    • 基于BIM+理论的船闸工程建设新模式*

      2015(12):123-127.

      摘要 (815) HTML (0) PDF 1.93 M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BIM技术运用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理念,首次提出BIM+理论进行船闸工程的建设。通过BIM技术与3D打印、三维水流数值模拟、互联网等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船闸工程的规划分析、设计优化、施工组织及运维管理等工作,实现了基于BIM+理论的船闸工程建设新模式。工程实践表明,该模式简单高效,破解了船闸工程复杂结构建设的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借鉴。

    • 煤炭码头三维可视化管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2015(12):128-132.

      摘要 (895) HTML (0) PDF 2.43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构建煤炭码头三维可视化管控系统。通过与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运营数据的对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煤炭码头生产运营状态的实时展示和实时信息查询,以及生产运营过程中设备的快速定位及紧急报警。该系统可为煤炭码头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可交互的辅助港口运营分析、决策的平台。通过在黄骅港煤炭码头的工程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 虚拟仿真技术在洋浦港管理中的应用

      2015(12):133-137.

      摘要 (729) HTML (0) PDF 1.17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虚拟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开发是当今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为实现港口视景仿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基于Open Flight层次结构和Vega Prime 视景仿真,分析了系统架构设计和场景数据库优化管理,构建港口视景,并利用Vega API 在Visual C++环境下实现港口实时漫游的过程。代入改进的泊位分配算法,为港口建设和交通管理及今后的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真实的视景仿真,开辟港口工作的新途径。

    • >地基与基础
    •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真空预压加固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138-143.

      摘要 (1039) HTML (0) PDF 1.81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经浅表层快速加固技术(属于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处理后效果不理想,因此,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新近吹填淤泥的物理性质及其渗透系数是客观影响因素,致使真空固结排水难度大,真空预压过程中各排水板(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相关排水性能指标)周围出现严重的“壁垒”现象,进而导致地基加固效果不理想。2)竖向排水系统和水平排水系统的排水性能是主观影响因素。现行规范中规定的塑料排水板滤膜的等效孔径过小(O95<0.075 mm),排水板弯曲变形较大,水平排水系统中负压损失程度大,也导致地基加固效果不理想。3)直排式水平排水系统埋入素土/细/中细/中粗砂水平排水垫层中,可以提高其三维透水效果。

    • 连云港抛石围堤下软基固结度计算

      2015(12):144-147.

      摘要 (935) HTML (0) PDF 1.35 M (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连云港徐圩港区某抛石围堤工程项目,需进行围堤下软基沉降观测及固结度计算。砂被和排水板施工后围堤尚未出水,抛石后围堤在最低潮位出水时安放沉降板所得的累计沉降量有缺失,所得固结度偏小,因此提出采用工前工后钻孔探摸法确定软基实际沉降量可得到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固结度。同时,采用钢筋笼骨架+袋装碎石的围护方法在抛石施工前安放沉降板,可得到相对正确的累计沉降量和固结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 真空预压地基土体沉降及强度增长特征

      2015(12):148-152.

      摘要 (684) HTML (0) PDF 1.25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目前对真空预压的理论认识和工程实践,对某工程真空预压地基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物性参数、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负压消散量受土体扰动及沉降导致的排水板弯折和淤堵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其不简单地随深度增大而减小;计算吹填土的沉降量时,经验系数可取大些,下部原位土体的沉降经验系数可适当取小些;加固后的土体物性参数及强度参数明显变好,且在排水板底深度以下仍有强度增长。结合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真空预压的有效深度和加固效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体的有效加固深度受真空负压和土体排水阻力的综合影响;在排水板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加固效果明显,而该深度以下的加固效果则随深度增大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无。

    • 嵌岩桩的碰桩验算及调整优化

      2015(12):153-156.

      摘要 (842) HTML (0) PDF 1.40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降低水运工程嵌岩桩设计和施工风险,降低工程造价,基于绘图验算法可以有效确定桩长,结合基于编程的公式验算法可以有效考虑桩顶允许偏差、纵轴线倾斜度偏差和扭角偏差,并求出最短净距及相应的点坐标,从而满足嵌岩桩碰桩验算及调整优化的设计和施工需求,为同类工程计算提供了依据。

    • 不同土质下预制方桩沉桩承载力特性分析*

      2015(12):157-160.

      摘要 (890) HTML (0) PDF 1.13 M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沿海地区某码头预制方桩沉桩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打桩时由于桩周土扰动剧烈,桩的贯入阻力大幅减小,粉质土贯入阻力降低比例高于粉砂。复打测试表明:粉质土的恢复系数较粉砂高;桩侧摩阻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在沉桩时可根据土层情况选用合适的打桩锤击力,以减小或避免对桩的不利影响。

    • >施工
    • 板桩码头地下结构施工工序分析

      2015(12):161-165.

      摘要 (837) HTML (0) PDF 1.00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板桩码头地下结构施工工艺和成本的透明化,板桩码头在港口建设市场中的竞争力已经有所下降。结合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和以往工程的实践经验,提出板桩码头地下结构施工工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通过分析环境、工艺条件和地下空间干扰3方面因素对施工工序的影响,得到:板桩码头施工工序的总体部署为“由简至繁,双线并行”;推导出渗流作用下槽壁稳定的计算公式,并提出“双线并行”施工的安全距离。

    • 双层套管塑料排水板在洋山深水港四期东围堤工程中的应用

      2015(12):166-169.

      摘要 (952) HTML (0) PDF 1.39 M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洋山深水港四期东围堤工程东海大桥下C型塑料排水板的打设施工,通过改造传统的履带式塑排机和革新塑排施打工艺,实现了在桥下有限净空条件下的双层套管塑排施工,达到设计要求的施打深度,保证了施工质量。

    • 跨水道海底管道隐患整治工程沉管施工风险分析

      2015(12):170-173.

      摘要 (727) HTML (0) PDF 1.16 M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跨水道海底管道隐患整治工程后挖沟、悬空位置连锁排及砂袋清除施工技术,对跨水道施工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探讨作业锚位对水道的影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和应急措施。

    • 华能曹妃甸煤码头项目龙口潮流数值模拟

      2015(12):174-177.

      摘要 (698) HTML (0) PDF 1.00 M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曹妃甸建设以来,抛石堤因施工简单、施工速度较快、适应能力强、施工方法成熟、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然抛石堤施工,不可避免要形成龙口,尤其在外海,四周无掩护的情况下,受海域自然条件影响,龙口合龙的施工一直是施工的难点。在华能曹妃甸煤码头项目抛石堤施工中,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水流变换过程,为龙口合龙时间的选择、施工方案的设置提供依据,以确保龙口施工过程中抛石的稳定。

    • 海上底部出料振冲碎石桩应用

      2015(12):178-180.

      摘要 (1238) HTML (0) PDF 985.36 K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振冲碎石桩与周围的土体形成复合地基,同时碎石桩作为垂直排水通道,能够加快周围软土的排水固结,是一种快速加固地基、节能环保的地基处理技术。但是由于施工工艺的制约,该方法在软土地基(十字板剪切强度小于20 kPa的土体)以及限高条件下的应用受到制约。本文以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项目碎石桩的工程应用为例,介绍一种新型底部出料碎石桩施工工艺,该方法有效地保证了碎石桩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成桩质量,同时由于该设备伸缩管等技术的应用,成功减少了设备高度,打破了在机场限高条件下应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