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新型空心块体促淤堤断面波浪特性试验研究*

      2015(11):1-7.

      摘要 (957) HTML (0) PDF 2.00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长江口南汇边滩促淤工程的波浪条件及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新型空心块体促淤堤的断面波浪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单质量3 t的空心四面块体促淤堤堤身孔隙率约为66%;2)波能消减率随着堤身高度的增加线性增加,波高消减率随堤身高度增加的变大速率较波长消减率平均快4倍以上;3)与传统抛石加护面块体促淤堤相比,空心四面块体促淤堤具有“堤身对地基压载显著减小”、“施工简便”、“强风浪作用下生存力强且修复简便”以及“有利于重复利用”等优点;4)提出了一种特定条件下的空心四面块体促淤堤的临界稳定断面形态,在该临界断面条件下,每100 m促淤堤块体数量约为3 210,水位较低时其消浪效果较传统抛石加护面块体促淤堤略差,但水位较高时其消浪效果接近甚至显著超过传统促淤堤。

    • BW模型在掩护水域内波浪计算中的应用

      2015(11):8-13.

      摘要 (905) HTML (0) PDF 2.20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MIKE21-BW模型分别对平底地形下单突堤的波浪绕射以及实际地形下某港港内波浪场进行模拟及验证,将模拟结果与规范中的计算图解及物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吻合良好。同时研究发现,由于该模型数值格式的限制,在波浪斜向入射的情况下,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误差,而经过地形逆向旋转处理,将波浪入射方向调整为正向入射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改善模型的计算结果。另外,在某港实际地形下的波浪模拟中,还探讨了谱峰因子γ的变化对该港港内波浪场的影响。

    • 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比较

      2015(11):14-19.

      摘要 (742) HTML (0) PDF 1.07 M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凝土构件裂缝开展宽度计算是水工结构重要的验算内容之一。对现行国际常用规范的裂缝计算方法进行介绍,比较分析各国规范的异同点,通过实例分析各国规范的计算规律,结合近年来对于裂缝宽度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现行港工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提出改进建议,为涉外工程提供参考。

    • 基于stokes波浪理论的近海风电基础波浪荷载变化规律*

      2015(11):20-24.

      摘要 (834) HTML (0) PDF 1.62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近海风电基础所处的环境特点,参考实测资料,选取Stokes波浪理论,对作用在风电基础上的非线性波浪荷载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出了波浪特征参数确定时波浪的速度势函数、速度场函数和加速度场函数,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计算出作用于基础的总波浪荷载的变化特征;在利用BP神经网络对波浪特征参数变量和周期内波浪荷载极值变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获得了波浪荷载极值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 风浪流作用下单船艏艉锚泊允许波高的试验研究*

      2015(11):25-29.

      摘要 (1116) HTML (0) PDF 1.32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风浪、浪流和风浪流联合作用对275HP拖网渔船单船艏艉双锚锚泊时锚泊力和运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浪作用下的锚泊力和横摇角度均大于纯浪作用的情况;流速小于1.0 m/s时浪流作用下的锚泊力大于纯浪作用的情况,而横摇角度则略小于纯浪作用的结果;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艏艉拉力均大于风浪或浪流作用下的拉力值。由于渔船艏艉受风和受流面积的区别,导致艏拉力时流的影响较大,而艉拉力时则风的影响较大。由于流作用时渔船具有的初始横摇角度对其运动具有抑制,从而风浪流联合作用时的横摇角度要略低于风浪作用下的角度值。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当港内同时有10级左右风和小于1.0 m/s流速的流共同作用时,建议允许有效波高取0.6 m比较合适。

    • 地质雷达在海堤围堰爆破挤淤施工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2015(11):30-32.

      摘要 (823) HTML (0) PDF 1.58 M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连云港连云新城金海三期东围堰工程,探讨采用地质雷达方法评估围堰爆破挤淤的效果。通过对雷达图像的解释和分析,获得围堰抛石的具体范围及深度,为爆破挤淤的效果提供评价依据,表明地质雷达对爆破挤淤的探测是行之有效的,提出的介电常数选取范围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 >港口
    • 大圆筒防波堤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承载力数值模拟*

      2015(11):33-37.

      摘要 (1207) HTML (0) PDF 1.87 M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圆筒防波堤服役过程中受到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复合作用,并且不同的大圆筒结构因为直径及入土深度的不同,对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复合作用的承载力也不同。采用Swipe加载模式,基于位移加载控制模式数值模拟了不同入土深度与直径比的薄壁大圆筒结构的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入土深度的增加,水平方向承载力线性增大,竖向承载力先期增速较大,后趋于稳定;当入土深度较小时,大圆筒薄壁结构两侧地基出现塑性贯通区,当入土深度较大时,两侧的塑性贯通区变为一侧出现;地基破坏时的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承载力包络线呈外凸的椭圆形,随着大圆筒结构入土深度的增加,椭圆的半径增大;归一化的极限承载力变化趋势相同,得到偏于安全的承载力破坏包络线方程。

    • 高桩码头浮托力计算

      2015(11):38-41.

      摘要 (984) HTML (0) PDF 814.54 K (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波浪浮托力是高桩码头、墩台结构设计的重要荷载之一,通过对浮托力公式进行分析,找到浮托力与水位、板底高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最大浮托力出现的位置,以便进行快捷计算。通过对现有不同的浮托力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对总浮托力是否考虑静水压强下的影响进行探讨。

    • 不同质量级配堤心石对波浪传播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5(11):42-46.

      摘要 (702) HTML (0) PDF 1.41 M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采用规则波研究了深水斜坡堤堤心石物理特性的变化对于波浪传播的影响。在无越浪的前提下,主要讨论了斜坡堤透浪系数与入射波周期、入射波高、质量级配等因素的关系。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拟合得到了考虑无因次参数Hi/d、gT2/d及堤心石结构B/D50等因素的透浪系数计算经验公式,为今后防波堤工程建设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码头平面布置和码头等级确定中的应用

      2015(11):47-51.

      摘要 (631) HTML (0) PDF 2.10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证国家宝贵的岸线资源能得以充分利用,确定合理的码头平面布置方案和码头等级是码头工程设计的重点。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拟建码头的不同前沿线位置和码头等级进行多方案计算,模拟得出各方案实施后的流速流向、疏浚区域冲淤变化情况,以及码头水域和航道的泥沙回淤量,通过计算分析并结合经济效益、港口发展、周边影响等因素提出推荐方案。

    • 港口工程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极限状态分析*

      2015(11):52-58.

      摘要 (1033) HTML (0) PDF 2.45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配置HRBF50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剪试验,并依据《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规定,研究该高强钢筋在港口工程混凝土受剪构件中的应用。试验观测构件斜裂缝开展规律及破坏形态,采集构件不同状态时的荷载数据。依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条文规定,并引入荷载长期影响系数,分析构件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斜裂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斜向开裂规律与普通梁基本相同,其钢筋强度可以被充分利用,基于水运规范所得极限承载力和考虑荷载长期影响的正常使用阶段斜裂缝宽度满足要求,且有较好的安全储备。

    • 多层挡板透空堤消浪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2015(11):59-66.

      摘要 (1125) HTML (0) PDF 2.22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挡板式透空防波堤适用于水深较大、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双侧挡板透空堤结构参数与波要素对消浪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相对板宽在[0.25,1.5]范围内透浪系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得到多层挡板消浪效果明显优于单层挡板的结论,给出工程最优设计组合。通过对透浪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考虑水深变化与波能反射影响,对Wiegel公式与Kriebel公式进行修正得到新的结构形式并通过拟合得到双侧挡板透空式防波堤的透浪系数计算公式,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供实际参考。

    • 内河港口岸线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2015(11):67-71.

      摘要 (1232) HTML (0) PDF 1.64 M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合适的岸线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岸线利用强度,对现有挖入式布置形式与顺岸式布置形式进行评价、比较,并引入该评价指标的相关制约因素:陆域纵深和陆域配套面积,实现对于挖入式布置形式岸线利用效率的定量分析,并将评价指标及制约因素结合到具体工程实例,最终得出挖入式布置常用形式的岸线利用强度合理范围。

    • 中英码头船舶靠泊撞击能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2015(11):72-74.

      摘要 (838) HTML (0) PDF 777.15 K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比分析了中、英规范关于码头船舶靠泊撞击能设计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运行业规范对影响船舶靠泊撞击能的因素考虑不全,计算结果偏小,动能系数取值不尽合理。建议修订计算公式中系数的种类和取值。同时,为海外项目船舶靠泊撞击能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开孔双挡板式高桩码头透浪系数试验研究

      2015(11):75-80.

      摘要 (1477) HTML (0) PDF 1.12 M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不规则波作用下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开孔双挡板式高桩码头透浪特性开展研究。将试验结果与各家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规范公式并不适用于开孔双挡板式高桩码头透浪系数的计算。Kriebel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Kriebel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一定波浪条件下开孔双挡板式高桩码头透浪系数的半经验公式,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计算透浪系数的依据。

    • 高桩梁板码头起重机械水平力作用效应计算方法

      2015(11):81-84.

      摘要 (1263) HTML (0) PDF 1.01 M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码头规模及装卸机械大型化的趋势,起重机械水平力对码头横向排架的影响愈发明显。介绍高桩梁板式码头基于平面计算前提下横向排架及轨道梁在起重机械水平力作用下效应计算方法,并对作用在横向排架上的装卸机械水平力简化取值提出建议。

    • 商品汽车滚装及杂货码头前沿顶高程设计

      2015(11):85-88.

      摘要 (1092) HTML (0) PDF 546.52 K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滚装及杂货码头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区域的自然条件、普通杂货码头和商品汽车滚装码头装卸作业要求、码头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施工可行性、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码头前沿顶高程,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 EPC模式下高桩码头桩基优化

      2015(11):89-93.

      摘要 (1313) HTML (0) PDF 2.38 M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采用EPC模式进行码头建设的优势,并结合苏州港某散货码头,提出在EPC模式下,通过增加桩帽布置纵向直桩、增加叉桩斜度减少斜桩数量,灵活布置纵向叉桩角度及位置等方案,对高桩码头桩基布置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桩基方案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打桩效率,节省了工程投资。

    • 宁波光明通用泊位工程整体改造工艺设计

      2015(11):94-97.

      摘要 (907) HTML (0) PDF 2.00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宁波光明通用泊位升级改造工程工艺系统改造的思路和方案。在不影响现有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和更新装卸设备,使泊位等级和装卸设备配置与实际到港船型匹配,工艺流程更加合理。改造后码头通过能力显著提高,码头卸船能力与堆场能力相适应。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九龙滩河段浅滩航道整治*

      2015(11):98-104.

      摘要 (1398) HTML (0) PDF 2.51 M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九龙滩浅滩河段有鼓鼓碛、蕉芭滩和三角碛3处碍航。在碍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道整治目标原则,提出了整治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探讨方案整治效果,经水流条件和典型年泥沙冲淤特性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与优化,形成了推荐方案。选用2002—2011年水沙序列资料,研究方案实施后长时期内的航槽泥沙冲淤规律,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航道尺度满足要求,航槽可长期保持稳定,整治效果较为理想,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

    • 有限元法在船闸闸首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015(11):105-109.

      摘要 (781) HTML (0) PDF 1.75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规范算法在应用于船闸闸首的结构分析中,因未考虑地基材料非线性及三维结构的整体性对结构计算的影响,不能较真实地模拟闸首地基整体受力变形情况,进而影响到船闸结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某大型船闸下闸首为例,建立闸首-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地基的材料非线性,地基模型采用邓肯-张的E-B模型,使用ABAQUS软件分析运行工况下闸首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特点。结果表明,规范算法在船闸设计中总体安全富余度较大,但在闸门附近的边墩截面和边墩与底板交角处是偏不安全的。

    • 大丰港15万吨级深水航道试挖工程回淤监测

      2015(11):110-114.

      摘要 (1090) HTML (0) PDF 1.61 M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丰港进港航道地处苏北辐射沙洲北缘的西洋水道,目前为自然水深航道。由于苏北辐射沙洲地区缺少航道开挖的工程实践,为了科学审慎地推进大丰港区1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于2012—2013年在工程海域开展了航道试挖工程。试挖槽挖泥厚度约3.1 m,监测期12个半月内累计淤积厚度1.72 m,稳定期月平均回淤强度为0.12 m,在正常年份大风作用下未出现明显淤积。试挖工程监测研究成果为大丰深水航道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辐射沙洲海域航道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 基于高性能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计算效率研究

      2015(11):115-120.

      摘要 (694) HTML (0) PDF 1.75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性能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别开展了基于单机多核处理器(CPU)和显卡(GPU)的并行化研究,旨在提高模型计算效率。以长江下游福姜沙水道为例,对并行后模型的可靠性和计算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两种并行模式后,模型计算结果与串行结果一致,可靠性好,且计算效率有所提高,特别是采用GPU并行模式后,模型计算效率提高6.7倍以上,大大缩短了模型计算周期。

    • 卡西姆港外拦门沙对进港外航道轴线的影响

      2015(11):121-124.

      摘要 (1153) HTML (0) PDF 1.48 M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卡西姆港Ahsan航道拦门沙地区1972—2007年的海图及水文资料,探讨该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及其对航道轴线的影响。结果表明:Ahsan航道形态与拦门沙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稳定,但90年代随着人为因素的增加和自然演变,东侧边滩不断向西淤涨,Ahsan航道轴线走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近期航道周围的海床冲刷速率增大,航道周围的水深变浅,淤积较严重,给航道维护增加了工作量。

    • 航电枢纽调节山区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

      2015(11):125-129.

      摘要 (1288) HTML (0) PDF 1.05 M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电枢纽人工调节将引发下游航道水位和流速的变化,对船舶通航条件带来较大影响。针对航电枢纽调节下典型山区航道——兰江航道,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计算航道上游规划姚家枢纽和灵马枢纽建成后,不同重现期洪水下的水位、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最终得到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10 a和5 a重现期下航道特征水位超过警戒水位较多,不利于河道防洪和航行安全;3 a重现期洪水对应水位的局部分航段流速较大,影响航道运行安全和航道运输的综合效益;结合航道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效益、航道以及行船安全,认为以2 m/s适航流速作为参考条件、经试算获得的90%洪水频率对应的特征水位作为兰江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较为合理。

    • 长江下游典型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2015(11):130-134.

      摘要 (857) HTML (0) PDF 1.15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多年实测资料为基础,从河段水流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分析着手,结合三峡工程的影响,对安庆河段的河势进行研究。该河段河道演变特点为:洪水河势基本稳定;新河口边滩生成后以小幅冲淤变化为主;鹅眉洲与潜洲此消彼长;新中汊的演变与新河口边滩、鹅眉洲和潜洲的变化密切相关。结合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安庆河段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预测。

    • 新万福河复航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2015(11):135-139.

      摘要 (525) HTML (0) PDF 2.21 M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起点和终点比选、梯级建设方案、沿线水利设施建设方案、水资源方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新万福河复航工程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对山东内河支线航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地基与基础
    • 双排桩结构在滩海软基中的受力特性研究

      2015(11):140-147.

      摘要 (757) HTML (0) PDF 1.95 M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双排桩在滩海陆岸平台中的应用。根据弹性抗力杆件有限元法,采用数值计算软件ANSYS,分析了双排桩结构在不同的工况下的受力特性及双排桩的刚度、入土深度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排桩在滩海软土地基上有很好的适用性,双排桩入土深度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桩身刚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双排桩的水平位移,但桩基直径增加到临界极限后,双排桩出现近似刚体的运动,这种情况对软土地基受力状态是不利的。

    • 新近吹填淤泥现行真空预压技术加固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2015(11):148-154.

      摘要 (1037) HTML (0) PDF 1.5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现行真空预压技术加固新近吹填淤泥地基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首先分析新近吹填淤泥的工程特性,然后开展不同含水率下新近吹填淤泥的室内真空固结足尺单井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新近吹填淤泥主要由较细颗粒物质和极细颗粒物质组成,其中黏粒含量(黏粒+胶粒)和强亲水矿物含量(伊利石+蒙脱石)均较高;孔隙特征主要以孤立孔隙和粒间孔隙为主;含水率基本在100%以上、均大于1.5倍的液限,孔隙比均大于2.5,塑性指数基本在20以上,液性指数基本大于2.0。2)新近吹填淤泥采用现行真空预压技术加固时,膜下真空度损失程度可高达20%以上;真空度从排水板向周围土体中传递时的径向损失程度严重,真空压力的径向作用范围仅局限于直径约为40 cm的土柱范围内;土柱范围内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不超过35 kPa;土体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强度增长幅度均较小。这两方面是新近吹填淤泥采用现行真空预压技术进行处理时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结合新近吹填淤泥的工程特性研发出一种新型加固技术或对现行真空预压技术加以改进。

    • 真空预压法处理高液限黏土适用性模型试验研究

      2015(11):155-159.

      摘要 (857) HTML (0) PDF 1.08 M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真空预压法处理高、低液限黏土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研究真空预压法对某工程高液限黏土的适用性及其对高、低液限黏土两种土样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后各土样的含水率、孔隙比明显减小;密实性、强度明显提高;高液限土样的体积压缩率为47.4%,低液限土样的体积压缩率为22.9%。真空预压法适用处理本工程高液限黏土,处理效果明显。

    • 强夯加固粉煤灰及下伏的淤泥质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2015(11):160-165.

      摘要 (1040) HTML (0) PDF 1.41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南京扬子石化储油罐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对粉煤灰及下伏的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了强夯试验研究。试验中首先对夯坑周围地表沉降以及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检测,然后通过室内土工、载荷、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检验。试验表明:强夯采用初始低能量夯击,逐步增加夯击能量和夯击遍数的施工工艺,辅以设置碎石垫层和竖向塑料排水板以及夯点采用梅花形布置的方法,效果明显,使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变形性能显著提高,消除了上部粉煤灰层的液化问题,整体加固效果很好,夯后各项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预期值;同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获得强夯法加固该类地基土的最佳强夯参数和施工工艺。

    • 小间距大直径PHC管桩在排桩式结构码头中的应用

      2015(11):166-169.

      摘要 (754) HTML (0) PDF 1.54 M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潍坊渔港码头工程为实例,分析小间距、大直径桩基结构施工的难点,总结其在排桩式结构码头中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阐述该类结构形式的防渗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施工
    • 钢混复合桩吊运工艺分析

      2015(11):170-174.

      摘要 (857) HTML (0) PDF 1.46 M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钢混复合桩结合了混凝土管桩造价低和钢管桩抗弯性能好的优点,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又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对钢混复合桩6点吊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并结合现场试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吊桩参数的敏感性,同时依托工程试验分析了钢混复合桩4点吊与6点吊之间的异同,为钢混复合桩的吊运工艺提供参考。

    • 大管桩沉桩过程中桩头破损原因及对策

      2015(11):175-178.

      摘要 (862) HTML (0) PDF 657.47 K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具有强度大、承载力强等性能,常应用于海洋与海岸工程的桩基结构。但是在沉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桩头破损的情况。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大管桩沉桩过程中出现桩头破损的原因及对策。

    •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维护性疏浚施工组织

      2015(11):179-183.

      摘要 (1010) HTML (0) PDF 914.65 K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变动回水区河段滩险泥沙冲淤规律发生了变化。为保障库尾航道和重庆港区安全畅通,每年均需要进行维护性疏浚。本文总结近年来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维护性疏浚开展情况,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对施工时机的选取和施工顺序的选择提出建议,为后续整治工程提供借鉴。

    • 在建海堤工程抛砂施工安全控制方法

      2015(11):184-188.

      摘要 (484) HTML (0) PDF 1.14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海造陆工程涉及大量在海堤上进行抛砂施工的情况,施工控制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在建海堤的安全稳定性,但目前尚未有针对该种工况条件下安全控制方法的研究,更多情况下仍以工程经验为主,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由于施工不当所引起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本文结合汕头东海岸新城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从海堤稳定性验算、施工安全监控技术、施工组织措施等几方面提出一套较完整的在建海堤抛砂施工安全控制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有效保障了海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