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多向不规则波浪与大尺度双墩结构作用的研究*

      2015(10):1-8.

      摘要 (1303) HTML (0) PDF 1.86 M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群墩结构是海洋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而实际海洋中的波浪是多向不规则波浪。研究波浪的方向分布对于大尺度群墩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Linton和Evans提出的规则波与群墩作用理论,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对大尺度群墩作用的计算方法。通过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计算了多向不规则波浪与两个串列和并列墩柱布置的群墩作用时,墩柱所受的波浪力及群墩系数。结果表面波浪的方向分布对波浪力和群墩系数都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横向力,实际工程应用时应考虑波浪的方向分布特性。

    • 基于回归分析的锚泊半径*

      2015(10):9-12.

      摘要 (1170) HTML (0) PDF 905.70 K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锚泊半径对于船舶锚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判断船舶是否走锚的数据保障,也是GPS接收机值锚更警(ANC)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锚泊半径的相关规范,总结前人对锚泊半径的计算公式,利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比较实测数据的曲线与利用算法所得数值曲线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各类算法的适用条件,并得到新的锚泊半径计算公式,为航海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船舶锚泊安全。

    • SWAN模型与BW模型在舟山泗礁换流站设计波浪计算中的联合应用*

      2015(10):13-19.

      摘要 (1114) HTML (0) PDF 2.87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浙江北部嵊泗海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小网格嵌套的SWAN模型在龙口前沿的波要素计算结果作为BW模型的边界条件,在两个模型的联合应用下模拟了舟山泗礁换流站掩护区外和掩护区内的波浪场分布。结果表明,外海E、ESE、SE向来波传至马关围堤前沿海域时波向已偏转成SSE向,其中ESE向来波下龙口前沿的波高最大,进入掩护区后绕射波的衰减较为明显,将绕射波与局地风浪叠加,得到了泗礁换流站100 a一遇、50 a一遇的设计波要素,其有效波高分别为1.08 、0.98 m。SWAN模型与BW模型的联合应用,使得掩护区内外大跨度地形下的波浪折射、绕射、反射等现象均得到了高精度的模拟,在舟山泗礁换流站设计波浪计算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温度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

      2015(10):20-26.

      摘要 (943) HTML (0) PDF 1.92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过程与外部环境条件、混凝土自身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开展2~40 ℃ 5个不同环境温度和28、56及90 d 3个养护龄期的室内盐水浸泡试验,研究环境温度和养护龄期对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并且环境温度对氯离子扩散速度的影响程度及混凝土活化能Ea与混凝土性能、养护龄期相关;在对南北不同地区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差异性及养护时间对活化能Ea取值的影响。

    • ABAQUS在混凝土中氯离子时变扩散中的应用*

      2015(10):27-33.

      摘要 (1182) HTML (0) PDF 1.58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验证ABAQUS有限元软件在混凝土中氯离子时变扩散分析的可行性,对已有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并通过编写USDFLD子程序考虑扩散系数、表面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对有限元分析中的单元尺寸、模型尺寸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ABAQUS有限元分析能很好地拟合试验数据;ABAQUS内置的Mass Diffusion(MD)模块可以较好地模拟不考虑时变效应时的氯离子扩散情况,而利用USDFLD子程序可以进一步地考虑扩散系数及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时变影响。研究的有限元模型中,单元尺寸小于扩散方向长度的5%时,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水平;不同厚度的模型之间的氯离子扩散存在着差异。

    • 抛石防波堤波浪作用CFD仿真

      2015(10):34-38.

      摘要 (908) HTML (0) PDF 2.03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气液混合耦合计算方程出发,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随机布置块石形成的断面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抛石防波堤波浪作用仿真模型,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设定边界条件,精确完成气液混合相的耦合计算。对抛石防波堤压强和流速分布及块石受力的仿真计算表明,水深会影响抛石堤水流入射区域、压强和流线分布;堤前后侧压强差的改变是堤内发生渗流的必要条件,而局部较大的孔隙率和孔隙连接程度,会导致该区域渗流程度加大;处于流线位置上的块石因受到快速水流的冲击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作用力。

    • >港口
    • 美国重力式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2015(10):39-45.

      摘要 (855) HTML (0) PDF 2.24 M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了美国重力式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比较了与我国重力式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重力式结构抗震设计与我国抗震设计在地震系数的确定、动土压力计算及其土压力作用点的确定、土中水影响的考虑等方面存在差别。

    • 多层靠船结构梁板式码头水平力简化分析

      2015(10):46-49.

      摘要 (905) HTML (0) PDF 843.69 K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详细分析多层靠船结构梁板式码头在撞击力情况下码头排架的内力,采用有限元建立3D及2D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采用《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简化水平力方法计算的2D模型与3D模型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提出采用弹性支座简化水平力的方法,该方法能与3D模型计算结构较好吻合。

    • 随机波浪作用下的防波堤三维稳定性及越浪量试验研究*

      2015(10):50-56.

      摘要 (1103) HTML (0) PDF 3.21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防波堤和护岸工程设计,三维随机波试验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防波堤研究中,因为相对于传统的二维随机波试验,三维随机波试验对于波浪绕射、越堤水量、三维稳定性、透浪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均可以给出更好的解释。本研究在不同波向及重现期波浪作用下,对包含堤头、堤身与堤根的全尺寸防波堤进行三维稳定性与越浪量测试,试验中各段护面块体(12、18、24 t双联块体)均可保持稳定,而各水位重现期50 a最大越浪量为10 L(m?s)。与二维波浪水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稳定性结论一致,但越浪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设计高水位时,二维断面试验的越浪量比三维试验中的要大10%~30%不等,与日本PARI相关研究得到的三维不规则波的越浪量约要比二维不规则波时低20%~30%结论较为接近,而在极端高水位时其差距变得更大,甚至达到了50%~60%。由于二维断面试验中采用正向浪作用,且无法模拟波能沿堤传输扩散等实际现象,加之易出现堤前壅水情况,因此其越浪结果有所偏大,而采用三维稳定性试验更接近真实情况。

    • 高桩码头桩基动力损伤识别方法

      2015(10):57-62.

      摘要 (1011) HTML (0) PDF 1.01 M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构的损伤对其动力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的变化来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结构在完整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很难得到,损伤程度更是难以确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损伤状态下的拟合曲率模态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损伤后的位移模态拟合出无损伤位移模态,然后根据拟合出的位移模态得到拟合曲率模态,基于损伤后的真实曲率模态相对于拟合曲率模态的突变来判别损伤位置;引入曲率相对改变量、损伤位置参数和模态阶数作为损伤样本的特征向量,通过支持向量机判断结构损伤程度。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对高桩码头排架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

    • T型地下连续墙结构在深水码头中的应用

      2015(10):63-66.

      摘要 (572) HTML (0) PDF 1.44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理论计算与技术经济比较,推出T型地连墙结构,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深水码头工程中。T型结构较常规矩形地连墙具有刚度大、位移小、抗弯能力强、造价较低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 港口生态位及其竞合关系*

      2015(10):67-71.

      摘要 (674) HTML (0) PDF 633.08 K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港口竞合关系,以往研究思路主要采取理论方法架构或博弈策略,未能深入探讨港口竞合状况。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有效地研究了生态系统中物种成长、种间关系和群落演变等问题。根据生态位理论,分析港口生态位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提出了港口生态位维度指标体系,仿生化研究港口竞合关系。借助生态位态势、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宽度理论模型,计算港口群内各港口生态位大小和生态位重叠度,并按照生态位扩充、协同发展以及错位分离等策略为各港口选择恰当的竞合方式提供参考,以调整港口竞合关系,促进港口间协调共生。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口北港航道开发治理思路*

      2015(10):72-78.

      摘要 (977) HTML (0) PDF 1.80 M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长江口主航道通航压力的不断加大,北港航道治理工程已被列入《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等规划之中。在总体把握北港河势现状和碍航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长江口航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全面分析北港航道开发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约束因素,探讨其治理思路。分析表明,北港航道已基本具备可开发性,但同时面临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青草沙水源地等约束限制。从分期推进的战略角度出发,初步形成的北港航道治理思路是先期开通6 m航道,再结合横沙深水新港建设等周边需求协同开发。

    • 长江上游小米滩丁坝坝根水毁成因及其防治*

      2015(10):79-82.

      摘要 (1052) HTML (0) PDF 1.19 M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米滩丁坝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该坝周围的水流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探求水毁原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丁坝坝根出现水毁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河道地形对水流产生挑流作用从而影响坝根处流速,并提出丁坝选址时尽量避免水流冲刷区,采取坝根加固、将坝根嵌入岸坡等相应的坝根保护措施。

    • 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设计

      2015(10):83-87.

      摘要 (1146) HTML (0) PDF 2.86 M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藕池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通过对近期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分析,结合工程建设目标和标准,提出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尝试了新结构的应用,提出护滩带和护岸结构形式,为类似航道整治设计提供参考。

    • 勾头长度对非淹没丁坝周围水流特性的影响*

      2015(10):88-95.

      摘要 (857) HTML (0) PDF 3.95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丁坝周围水流的三维流动过程,分析不同长度勾头对丁坝周围水流结构和流速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勾头的影响下,勾头段出现横轴漩涡,远离坝头区域纵向流速减小,大流速向坝头集中,坝轴后方横流减弱,上下游最大水位差减小,影响效果随勾头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为深入探讨利用勾头改善丁坝周围通航水流条件奠定了基础。

    • 长江口南北槽鱼嘴护底结构物水毁原因分析

      2015(10):96-100.

      摘要 (615) HTML (0) PDF 2.26 M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走航测量及坐底观测等方法,对长江口南北槽分流鱼嘴工程护底结构物水毁区域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导堤南侧水毁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底垂向紊动水流造成排体间隙淘刷和护肩块石失稳,修复工程应兼顾护底结构物的稳定性及护底作用。

    • 长江中游杨林岩水道护滩软体排结构改进措施

      2015(10):101-107.

      摘要 (1167) HTML (0) PDF 3.05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目前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系结混凝土块软体排护滩带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杨林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对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的守护,对护滩软体排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分区加固的设计原则,采用X型排、单元排、钢丝石笼护垫的不同组合结构,有效解决了滩面抗冲性要求不一致的结构选型问题。工程实践表明,该结构适应水流冲刷特点,结合透水框架的使用,整治建筑物稳定性大幅提高。

    • 贵港二线船闸下闸首出口及下游引航道停泊条件研究

      2015(10):108-111.

      摘要 (809) HTML (0) PDF 1.50 M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贵港二线船闸为依托,通过建立130比尺的物理模型,分别对下闸首出口非对称式消能格栅和对称式消能格栅方案下的水流条件和船舶停泊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式消能格栅内增设消力槛方案,不仅下引航道水流条件及船舶的停泊条件满足规范要求,而且施工工艺较非对称式消能格栅方案简单,施工难度小,也为以后研究同一类型的船闸下闸首出口水动力学问题奠定了基础。

    • 戴家洲河段戴家洲右缘守护工程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2015(10):112-117.

      摘要 (883) HTML (0) PDF 2.39 M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戴家洲河段属于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河段之一。一期工程实施后,航道条件有所改善。但戴家洲右缘下段受冲崩退,影响一期工程效果和后续工程的实施,使已出现的有利趋势向不利方向变化。结合戴家洲右缘地质组成,提出了守护工程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结构稳定性验算,有助于提升对类似工程的比较认识。

    • 船闸人字闸门水动力特性研究进展*

      2015(10):118-124.

      摘要 (961) HTML (0) PDF 878.65 K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比分析国内外传统船闸门类型及其水动力特性,从物理模型、原型观测、数值模拟3方面总结国内外人字闸门水动力特性研究进展,指出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闸门动水阻力矩的变化规律,建议进一步关注闸门启闭过程中水流流态及流场变化、动水压力变化规律,整合并综合分析不同闸门阻力矩原型观测成果,改善闸门启闭数值模拟过程中边界条件处理方式及自由水面捕捉精度,尝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水阻力矩产生机理有定量的认识。

    • 灌河口水动力条件对口门整治工程响应分析*

      2015(10):125-131.

      摘要 (1035) HTML (0) PDF 2.81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灌河口各整治工程实施后对河口纳潮量、潮位、流速的影响并提出最优的灌河口整治方案,首先分析了灌河口的自然条件;然后构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各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水力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口门整治工程实施后结果表明:仅导堤工程的实施对河口纳潮量影响较大,应配合航道疏浚工程来缓解其带来的影响;导堤工程和航道工程同时实施后,双导堤内水流进一步归顺,流速有所增大,对维持航道水深较有利。

    • 非对称工况下双线船闸不同施工工艺对结构的影响

      2015(10):132-137.

      摘要 (1019) HTML (0) PDF 3.53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水运事业的发展,双线船闸已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内河航道中,不同的施工过程对船闸应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合理确定船闸结构应力是保证船闸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关键。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托于海安船闸建立了非对称工况下双线船闸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施工顺序下闸首和闸室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顺序闸首和闸室应力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表现为靠近船闸中心线差异明显,向两侧逐渐消弱。

    • 珠江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研究

      2015(10):138-143.

      摘要 (1070) HTML (0) PDF 3.44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MIKE3 FW模式,建立覆盖整个珠江8大口门区的三维高精度水流盐度数学模型,研究珠江口的咸潮上溯问题。模型主要采用三角形无结构网格,航道较为顺直,采用四边形网格进行加密。模型验证良好,能够较好地反映珠江口地区三维水动力格局与盐度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磨刀门口门区三维水动力、盐度特征,并且基于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日益增多的航道整治工程,研究计算了磨刀门航道整治工程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研究表明航道整治工程使得近海地区的盐度值有所增大,咸潮上溯距离有所增加,但工程对咸潮上溯的影响不大,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咸潮上溯的主要原因。

    • 坞式闸室预应力筋布置形式优化

      2015(10):144-147.

      摘要 (802) HTML (0) PDF 1.00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预应力坞式闸室预应力筋可以采用多种布置形式。为使闸室达到较优的受力状态,结合一具体工程实例,依据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原则和等效荷载原理,提出了两种坞式闸室预应力筋的合理布置形式。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两种布筋方案可知,不同的布筋形式下闸室结构的受力是有差异的,而合理的布置形式能有效减小闸室拉应力和变形。

    •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方案研究

      2015(10):148-153.

      摘要 (1051) HTML (0) PDF 1.38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戴家洲河段为长江中游著名的浅险水道之一,航道走右汊,经过前期不断治理,航道条件逐步改善,但航道尺度仍难达到规划标准。针对戴家洲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建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在计算分析河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对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方案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推荐方案。数值模拟成果表明,整治方案的实施将有效增加直水道上浅区的流速,有利于汛后冲槽,从而改善该浅区的航道条件。

    • 小清河航道通航水位确定

      2015(10):154-157.

      摘要 (1057) HTML (0) PDF 1.37 M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道通航水位是工程中主要技术参数,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内河通航标准》中明确规定对综合利用渠道以及设闸运河应综合分析确定航道通航水位。本文通过分析小清河航道水文状况,并结合其行洪、排涝的主要功能和河道、滩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航道通航特征水位,为类似航道提供了一些建议。

    • >地基与基础
    • 强震作用下动孔隙水压力对砂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

      2015(10):158-167.

      摘要 (953) HTML (0) PDF 4.96 M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砂质边坡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和室内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动孔隙水压力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脚位置的动孔隙水压力增大趋势明显,为滑坡最易剪切滑出的位置,在实际工程中应作为重点防护位置;动孔隙水压力随着平均有效应力的增加呈现总体减小的趋势;动孔压的存在使边坡在受较大动应力作用时破坏加速;由平均主应力增量引起的孔压与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无关。无地下水时,砂质边坡的坡顶首先发生拉裂破坏,表现出明显的鞭梢效应;有地下水时边坡的破坏首先出现在坡脚。地震作用下室内试验测得的动孔隙水压力整体上小于数值模拟值,但最大误差均控制在15%以内,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 组合式预应力TSC桩的抗弯性能研究

      2015(10):168-172.

      摘要 (1059) HTML (0) PDF 2.04 M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合式预应力预制高强混凝土薄壁钢管桩(组合式预应力TSC桩)是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为基础形式、桩顶一定范围内混凝土外套钢管并保持全桩等截面的新桩型。该桩型在继承TSC桩优点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造价,工程应用前景良好。在目前该桩型市场投入较小、结构性能有待深入验证的背景下,通过对普通预应力TSC桩和组合式预应力TSC桩分别进行抗弯试验,得到相应的极限弯矩、挠度分布等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组合式预应力TSC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泡沫轻质土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5(10):173-176.

      摘要 (830) HTML (0) PDF 848.10 K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泡沫轻质土对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案,并根据地下水腐蚀强度进行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超挖换填软弱地基,不增加附加应力,工后沉降为0,考虑地下水腐蚀影响时,通过素填土层厚度控制超挖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为表层素填土下卧软弱淤泥层场地地基处理的方法应用提供了借鉴。

    • 大直径PHC桩沉桩过程中常见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

      2015(10):177-181.

      摘要 (520) HTML (0) PDF 1.13 M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PHC桩在沉桩过程中经常发生桩顶击碎、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等工程质量问题。对沉桩过程中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已经发生质量问题的PHC桩提出修复建议。

    • 超大面积港池深基坑截渗与降水分析

      2015(10):182-187.

      摘要 (678) HTML (0) PDF 2.44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挖入式港池基坑往往具有面积大、开挖深度大、紧邻河海等特点, 因此港池基坑的止降水难度大、风险高。卡塔尔多哈新港港池基坑为石灰岩上覆沉积砂层的双层强透水地层中的超大深基坑。本工程地下水控制设计采用嵌岩地下连续墙和深井降水的组合方法。通过对地下连续墙内外水位实测资料的分析可知,其隔渗效果较差。地下连续墙在该工程中的功能仅体现在改变了其周边局部区域的渗流场。利用地下水模拟系统软件包GMS中的MODFLOW模块进行港池基坑局部片区的基坑降水计算,通过改变深井降水的各参数(包括抽水井数量、抽水量和井距)对深井降水进行优化设计,为类似工程的深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借鉴。

    • >施工
    • 洋山深水港区塑料排水板施工回带问题研究

      2015(10):188-192.

      摘要 (686) HTML (0) PDF 883.46 K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二阶段)工程排水板的施工情况,对塑料排水板施工中的回带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副管对排水板底端进行固定的施工方法解决回带问题,其中对排水板打设过程中钢丝绳卡口位置进行深入研究,在不使用卷扬机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能做到滞后上拔副管与上拔导管同步结束,在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增加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避免回带现象发生。

    • 疏浚吹填工程“经济流速”的研究与应用

      2015(10):193-195.

      摘要 (577) HTML (0) PDF 571.62 K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速变化影响排泥设备成本,会引起经济效益变化;流速变化又会带来产量变化,给整个工程经济效益带来影响。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施工时必须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施工中不断摸索,在排泥设备磨损与完成产量之间,寻求一个能为工程施工带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流速,称之为“经济流速”。

    • 重力式码头胸墙面层混凝土裂缝形态及控制措施

      2015(10):196-200.

      摘要 (1015) HTML (0) PDF 1.72 M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重力式码头胸墙,通过不同阶段的观察统计,研究面层混凝土的开裂情况。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主要裂缝、伴生裂缝以及次要裂缝3种类型,并结合各种裂缝的长度、深度以及宽度等特征,分析各种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裂缝控制措施。

    • 日照港区风化花岗岩力学指标和疏浚参数相关性分析

      2015(10):201-203.

      摘要 (1507) HTML (0) PDF 917.91 K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山东日照港区重型绞吸船开挖风化花岗岩为例,依据疏浚区域岩石性质进行疏浚区域划分,进行风化花岗岩力学指标和疏浚参数相关性分析,建立疏浚区域风化花岗岩力学指标标准贯入击数和疏浚参数经验性公式。基于疏浚工程施工中疏浚生产率、风化花岗岩的分布和力学性质的相互关系,将重型绞吸船开挖日照港风化花岗岩的难易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为重型绞吸船开挖风化花岗岩提供施工技术支持。

    • 长江上游天然河段养护疏浚施工方式分析

      2015(10):204-208.

      摘要 (1194) HTML (0) PDF 807.14 K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重庆江津至宜宾河段以滩多、流急、流态紊乱著称,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该段不受回水影响呈现山区天然河流特征,因浅滩众多,每年均需要进行养护疏浚才能保障航道畅通。对于兼具“弯、窄、险、急”特征的滩险,在枯水期进行疏浚时,施工难度较大,过往船舶航行困难,施工船舶自身安全隐患大,施工与通航矛盾突出,因此在实施养护工作中采用提前疏浚、着重缓解施工与通航矛盾等手段进行施工。对近年航道养护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为今后长江上游航道养护疏浚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