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非均匀非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在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中的运用

      2013(5):1-10.

      摘要 (2176) HTML (0) PDF 4.62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两个重点碍航浅滩,工程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建立三沙河段非均匀非平衡输沙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挟沙力公式、底沙与悬沙交换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整治工程的效果及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整治物模试验效果*

      2013(5):11-18.

      摘要 (1787) HTML (0) PDF 4.30 M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太仓至南通河段两个重点碍航河段——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的碍航特点,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目标是使12.5 m深水航道从目前的太仓港上延至南通港。通过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该一期工程平面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能起到较明显的沙体守护效果,通州沙顺堤和齿坝能遏制通州沙及狼山沙沙体左缘的冲刷后退,并能遏制狼山沙窜沟的冲刷发展,且狼山沙东水道碍航浅段水深条件有所改善。一期工程亦能起到较明显的白茆沙沙体守护效果,能遏制沙头冲刷后退的趋势,该工程对白茆沙头部南侧的小沙包有较明显冲刷作用,白茆沙南水道进口段有一定程度冲刷,航行条件改善。因此预计一期工程可以达到工程建设目标。

    • >综合
    • 大连海域波浪特征研究

      2013(5):19-25.

      摘要 (1496) HTML (0) PDF 2.00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大连及其附近海域11个站的波浪实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大连海域不同岸线段的波浪基本特征,包括常浪向、强浪向及其频率等,绘制了波浪玫瑰图;根据有关文献,对大连海域不同岸线外海深水波浪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50 a一遇强浪向的波高和周期。结果表明:大连海域在渤海侧强浪向主要为偏北向,黄海侧海域的强浪向主要是偏南向。

    • 推移质泥沙输移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3(5):26-34.

      摘要 (1665) HTML (0) PDF 1.49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推移质运动的特点,讨论推移质运动在河床变形、沙波、弯道演变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工程的影响。此外,分别从3个时期论述国内外推移质输移研究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河流原型观测两方面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并对不同理论的依据、研究方法及试验观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建议;认为研究视角的拓宽、研究方法及观测仪器的改进是深化推移质输移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

    • 重力式码头抗滑抗倾稳定性验算的抗力变异系数及对分项系数的修订建议*

      2013(5):35-40.

      摘要 (1613) HTML (0) PDF 1.28 M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按JC法对重力式码头抗滑、抗倾稳定性进行的可靠指标β校准计算统计分析结果以及典型的蒙特卡罗分析,探讨了综合作用和综合抗力的变异系数及其概率分布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力式码头抗滑、抗倾稳定性验算中,综合作用和综合抗力接近对数正态分布或正态分布,并可据此得出综合抗力分项系数。这一结论可用于规范修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分项系数和结构调整系数的修订建议。

    • 规则波作用下矩形浮式防波堤的消浪性能试验研究

      2013(5):41-44.

      摘要 (1780) HTML (0) PDF 1.78 M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正向入射的规则波与矩形浮式防波堤的相互作用关系,矩形浮式防波堤采用4条锚链与地基连接。通过试验研究了结构相对堤宽(W/L)、相对波高(H/d)、以及相对水深(s/d)等对波浪透射系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给出了(W/L)0.5的计算公式。

    • 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界面糙率试验模拟

      2013(5):45-48.

      摘要 (1129) HTML (0) PDF 2.59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对港口工程中影响混凝土结构抗滑稳定性的界面糙率模拟问题进行讨论,阐述波浪模型试验中对结构物界面糙率进行准确模拟的必要性,并提供了对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结构底部糙率的试验室模拟技术,为相关工程设计和模型试验提供参考。

    • 超定量系列波浪重现期值研究

      2013(5):49-54.

      摘要 (1653) HTML (0) PDF 1.70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建立波浪超定量概率模型,提出超定量抽样分组原则以保证数据独立性,通过检验可知该原则下波浪超定量系列能较好地拟合GP分布;提出根据年平均出现频次、是否服从Possion分布和拟合GP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寻找合理阈值的方法;分别用GP分布和相应的复合极值分布分析超定量系列,并比较传统的P-III分布,分析可知,采用GP分布和P-GP(Poisson-GP)复合分布计算超定量系列所得的重现期值基本一致,且P-III曲线所得结果接近。

    •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多因素模型的试验研究及统计分析*

      2013(5):55-62.

      摘要 (1655) HTML (0) PDF 1.76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准确评估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和耐久性,开展了不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制备和电通量测试,根据试验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了水胶比(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硅灰掺量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建立了混凝土电通量的多因素计算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和文献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广泛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分析了混凝土水胶比、掺合料组合及其掺量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或提高掺合料掺量均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使用矿物掺合料的高性能混凝土,其耐久性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矿渣对混凝土耐久性的改善优于粉煤灰;复合掺加粉煤灰和矿渣对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效果更加明显。

    • >港口
    • 架空直立式码头船舶撞击力横向分配系数数值模拟*

      2013(5):63-67.

      摘要 (2048) HTML (0) PDF 1.48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5种不同码头承台宽度、5种不同桩直径进行数值分析,探讨承台宽度、桩直径对架空直立式码头水平撞击力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台宽度和桩直径对排架分配系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承台宽度的增大有利于排架的均匀分配,桩直径的增大不利于排架的均匀分配。为使结构受力均匀,可适当加大承台宽度、减小桩直径。同时对这两个因素对水平撞击力分配系数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

    • L型框架码头扭转耦联振型反应谱分析

      2013(5):68-71.

      摘要 (1226) HTML (0) PDF 2.50 M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L型框架码头平面布置不规则,质量、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水平地震作用下应考虑扭转影响。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沿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及与主轴斜交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对内河某L型布置的框架码头进行扭转耦联的振型反应谱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求得L布置码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反应和位移变形,对码头结构的动力承载性状做出了评价,找出结构薄弱位置,为该类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广州珠江电厂煤码头改造技术创新

      2013(5):72-78.

      摘要 (1085) HTML (0) PDF 1.71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项目历史资料,为满足系统升级改造及不影响电厂正常运行的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根据旧码头升级改造场地受限、新旧结构衔接等特点,带式输送机大胆采用非标准带速,在适应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达到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平稳安全的目的;码头加长段采用大直径斜嵌岩管桩梁板结构,加固段创新采用斜嵌岩管桩后支撑墩结构,达到减少沉降、减少对原码头结构和码头正常使用的影响的目的。该加固改造技术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 水平荷载作用下高桩码头叉桩扭角布置研究

      2013(5):79-83.

      摘要 (2407) HTML (0) PDF 1.65 M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湛江某高桩码头标准结构段桩基布置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4种水平荷载作用控制工况,对不同叉桩扭角布置方案码头桩基内力进行计算分析,讨论水平地震荷载及船舶荷载对叉桩扭角布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横向水平位移与桩弯矩随扭角的增大而增大,结构纵向水平位移和桩弯矩随扭角的增大而减小;在纵向水平地震荷载组合工况下,码头结构位移及桩弯矩最大;综合考虑纵横向刚度的影响,本码头结构段叉桩扭角选用20°较为合理。

    • 长引桥码头加压泵设置及管道水击分析

      2013(5):84-87.

      摘要 (1230) HTML (0) PDF 1.77 M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营某新建油品码头距后方库区约20 km,船泵扬程不足以克服沿程摩阻将物料直接输送至库区。通过分析与计算,提出码头上设置加压泵站的方案,充分利用码头平台空间。在此基础上,对管道进行水击分析,检验瞬时水击压力是否超过管道设计压力,并对超压工况提出调整方案。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设计水位变化研究*

      2013(5):88-93.

      摘要 (2171) HTML (0) PDF 1.55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时间尚短,河床处于不断冲淤调整中,现有航行基准面与航道条件以及现有资料与设计水位确定方法的矛盾日益明显。通过对蓄水前1981—2002年资料进行时段划分的方法,确定出设计水位修正值,对蓄水后河床处于调整期的在实测资料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设计水位进行修订,确定出蓄水后长江中游河段各站的设计水位,并对比分析蓄水前后设计水位值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 江西省新干航电枢纽船闸输水系统研究

      2013(5):94-99.

      摘要 (1476) HTML (0) PDF 1.46 M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缩短新干船闸的输水时间,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该船闸的特点,确定输水系统形式;通过水力学计算,确定新干船闸输水系统的关键尺寸及输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并通过输水效率、通过能力、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比选,合理确定输水系统。

    • 温州港大小门岛港区30万吨级航道试挖槽回淤分析

      2013(5):100-105.

      摘要 (1889) HTML (0) PDF 2.35 M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淤往往是航道开挖后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温州港大小门岛港区30万吨级航道试挖槽后历次水下断面地形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到航槽开挖后不同时期的回淤规律以及寒潮、台风对航槽回淤的影响程度,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 淹没式丁坝三维绕流的数值模拟*

      2013(5):106-109.

      摘要 (1938) HTML (0) PDF 2.23 M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FLUENT中的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对淹没式丁坝周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由于丁坝的束水作用,主流区的流速增大,丁坝下游出现了较大的回流区,回流区的流速较小。同时,水流在丁坝处发生了壅水现象,靠近丁坝上游的水位增高,经过丁坝后的水位迅速下降,并在丁坝下游沿程逐渐恢复。计算结果和试验观察与丁坝绕流客观规律相符合,流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可用于航道整治中有关丁坝的工程计算中。

    • 扎瓦尔港外航道泥沙回淤分析

      2013(5):110-115.

      摘要 (2228) HTML (0) PDF 3.48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海航道在使用过程中因潮汐、波浪、水流等因素对泥沙运动的影响会造成航道回淤,从而需要定期维护。而合理的航道布置和边坡设计将减少运营期内维护成本。根据沙特扎瓦尔港港区自然条件、水深测图等资料,分析航道淤积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模研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航道浚后边坡,以期降低航道在运营期内维护费用。结合理论数据和一段时间内航道运营后复测数据分析,扎瓦尔港外航道走向和边坡设计是合理的且是被认可的。

    • 河床变化对赣江下游河段航道整治参数的影响分析

      2013(5):116-119.

      摘要 (1871) HTML (0) PDF 1.74 M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赣江下游河道近年来受河床采砂、航道整治等影响,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河床形态发生变化,该段航道整治参数也发生变化。在对赣江樟树至外洲河段河床变化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床下切对河道水文特性影响的分析,依据最低通航水位及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及原理,分析了赣江樟树、丰城、市汊、外洲水文(位)站的最低通航水位、樟树至外洲段的整治线宽度变化,并与Ⅲ级航道整治中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河床变化对赣江下游的航道整治参数的影响。

    • 闸墙碰撞分析及其混凝土性能指标研究*

      2013(5):120-123.

      摘要 (1668) HTML (0) PDF 1.57 M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Ⅲ级船闸,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闸室墙面遭受设计最大吨级船舶以最大碰撞角度和规范规定的最大航速碰撞闸墙时的内部应力分布情况,发现闸室混凝土结构采用常规的C25强度等级不足以保证闸墙表面承受碰撞时引起的压应力和拉应力。同时,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闸墙混凝土需要满足的各项强度指标,并且通过实际工程的现场试验研究验证了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指标的可靠性,为船闸工程设计和结构修复提供可靠依据。

    • 有切角三角门船闸闸首结构优化设计*

      2013(5):124-129.

      摘要 (1582) HTML (0) PDF 2.50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船闸闸首结构建模复杂、工作量大的特点,通过Vb语言和Fortran语言实现了船闸的参数化建模和自动剖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开发了有切角三角门船闸闸首结构优化系统。在工程实例中,以混凝土使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验证了该优化系统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计算结果可为船闸的设计提供参考。

    • >信息技术
    • 港口物流枢纽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

      2013(5):130-135.

      摘要 (1761) HTML (0) PDF 1.86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港口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无线传感、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的成熟应用,结合港口物流枢纽危险品作业特点,构建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已经具有可行性。在分析港口物流枢纽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五层框架,即:信息采集层、信息传输层、信息管理层、支撑平台层和信息应用层,同时分析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 长江航道基本要素信息采集与服务数据交换技术*

      2013(5):136-142.

      摘要 (1642) HTML (0) PDF 2.06 M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据交换规范是长江航道基本要素信息采集与服务的基础。根据长江数字航道建设规划顶层设计要求,提出航道基本要素信息采集与服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分析当前现有航道要素信息采集与服务终端数据交换的技术需求,制定适应于长江航道基本要素自动采集与服务数据交换规范化方案,并建立信息采集与服务终端测试平台,为下一步数字航道与智能航道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地基与基础
    • 基于修正荷载传递法的嵌岩灌注桩轴向承载有限元模拟方法

      2013(5):143-149.

      摘要 (1187) HTML (0) PDF 2.63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并分析了嵌岩灌注桩轴向承载有限元模拟中常用的4种桩岩接触界面模型,基于其中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双曲线型荷载传递模型,根据厚壁圆筒的弹性理论解和Patton(1966)关于规则粗糙起伏无填充物的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理论研究,对传统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进行修正,以解决其参数难选取的问题。并对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基于修正荷载传递法的FRIC子程序二次开发,提出嵌岩灌注桩“荷载传递-有限元”联合模型。运用联合模型对比分析了嵌岩灌注桩原位轴向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模型反映的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与现场实测吻合良好。

    • 某大型填海造地工程人工岛护岸结构固结沉降及蠕变数值分析*

      2013(5):150-156.

      摘要 (1415) HTML (0) PDF 2.53 M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填海造地工程中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运用岩土工程专业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借鉴日本关西机场工程经验数据,采用软土蠕变模型,进行整个场区的固结沉降及其孔压消散数值模拟,绘制出不同基准期沉降及孔压分布图,对比分析不同深度地基土层孔压消散趋势,得出相应成果。此外,针对软土蠕变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开展敏感性分析,总结其对沉降结果的影响规律,相应成果可为填海造地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提出,蠕变指标的经验取值法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地基渗流对板桩码头剩余水压力的影响

      2013(5):157-161.

      摘要 (1220) HTML (0) PDF 2.21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剩余水压力是影响板桩码头结构内力和位移的重要荷载,影响剩余水压力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板桩两侧的水位变化、地基土层分布、地基土层的渗透性以及桩底土层的渗透性等。通过实例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板桩剩余水压力分布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板桩码头设计提供参考。

    • 高强度超载预压联合强夯软基处理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2013(5):162-167.

      摘要 (1785) HTML (0) PDF 1.95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苏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建于连云港市沿海的深层软土上。“8 m高强度超载预压联合强夯”方案被首次采用对B型集装箱堆场进行软基处理,并获得成功,大大突破了本地区以往的超载预压高度。该工程案例不仅为连云港市的高强度软基处理提供了成熟经验,而且证明了高强度软基处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在沿海软土上修建港区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施工
    • 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施工技术*

      2013(5):176-180.

      摘要 (1441) HTML (0) PDF 1.56 M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国内外已建沉管隧道相关施工技术为依托,对常用管节沉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常用管节沉放方法如浮吊法、浮箱沉吊法、升降平台法和抬吊法的施工流程及技术措施,并对4种管节沉放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比较,给出每种管节沉放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方法的选择、工艺优化以及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无泥舱自航挖泥船艕带装驳疏浚工艺应用实践

      2013(5):181-183.

      摘要 (1650) HTML (0) PDF 1.63 M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无泥舱自航挖泥船、自航满底泥驳与双侧吹泥船及其组合作业所采用的艕带装驳疏浚工艺与艕带转吹吹填工艺及其在天津港水深维护疏浚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认为根据具体疏浚工程量身定做出疏浚吹填组合船组是未来疏浚业前沿装备的研究方向。

    •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疏浚工程水下排泥管线铺设和控制

      2013(5):184-188.

      摘要 (1609) HTML (0) PDF 1.97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疏浚工程H1.1标段工程特点,论述水下排泥管线铺设方法以及铺设过程中管路破损或堵管后的处理措施,对绞吸船水下排泥管铺设具有指导意义,可减少因管线问题造成的绞吸船停产,加快工程进度。

    • 定向滑移爆炸挤淤处理悬浮式防波堤地基施工技术

      2013(5):189-193.

      摘要 (1694) HTML (0) PDF 1.63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海域深厚层淤泥(>28 m)条件下,对定向滑移爆炸挤淤悬浮式防波堤施工技术,从堤头抛石加载、爆炸挤淤爆破参数选择、循环进尺控制、两侧爆夯等方面进行阐述。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体积平衡法,沉降观测,钻孔勘探”等检测手段进行监控,保证爆炸挤淤悬浮式防波堤地基质量,工期短、费用低、沉降小,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 基床爆夯技术在软基边界条件下的应用

      2013(5):194-198.

      摘要 (1048) HTML (0) PDF 1.40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烟台港三期工程在砂质软基上的基床爆夯应用实例,介绍基床爆夯的参数设计、爆夯施工工艺、爆夯环境监测、实施效果、施工经验等内容,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 爆炸挤淤堤身合龙段施工方法探讨

      2013(5):199-204.

      摘要 (1327) HTML (0) PDF 2.25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采用爆炸挤淤处理软基的堤身合龙段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针对不同堤身断面类型及场区施工环境条件提出全断面推进法、两侧推进法和单侧推进法3种施工方法,从合龙段位置的选取、长度的确定、抛填方法、抛填材料规格要求、爆炸参数等方面阐述合龙段施工的技术要点,并且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上述施工方法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