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5.
摘要: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于斜坡堤的平均越浪量、堤上越浪流厚度以及堤后次生波的波高、周期的变化情况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堤上越浪流的厚度、堤后次生波的波浪透射系数、周期变化系数与无因次平均越浪量的关系。该成果可为工程实际及斜坡堤堤顶越浪情况数学模型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
2011(12):6-10.
摘要:箱筒型基础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基础结构在工程中逐渐推广应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结构在工程中应用的检测规范。针对箱筒型基础结构的特点和作用机理,结合其在工程中应用的实际,提出箱筒型基础结构建造及应用的检测程序、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原材料、焊接质量、结构外形尺寸、除锈、涂装、气密性、抽气系统、浮运系统、就位位置等检测内容,按照相应的检测技术要求和方法进行。箱筒型基础结构检测程序和方法的提出对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2011(12):11-18.
摘要:从Boussinesq方程的导出出发,总结了方程的特点,对方程的频散性和非线性、考虑复杂地形、波浪破碎、与水流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改进工作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对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对本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12):19-24.
摘要:介绍了“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专利技术及其在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海堤的施工控制及检测情况,通过工程实践说明,对软基深厚的工程,采用悬浮式堤身结构是经济可行的,应用爆炸挤淤置换法技术施工可保证工程质量并控制工程造价,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及经验参数可作为以后工程的重要参考。
2011(12):25-29.
摘要:基于边坡可靠性及优化原理,以工程总期望造价为目标函数,建立高边坡系统设计及开挖的优化模型。结合依托工程,对云南省富宁港区通用泊位某一陆域高边坡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边坡安全系数及可靠度与设计坡角之间关系,同时提出该边坡基于期望造价时不同损失系数下合理的开挖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基于期望造价的高边坡优化设计理论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2011(12):30-35.
摘要:数值衰减是构建船舶耐波性数值波浪水池中的常见问题,对于短波的数值模拟显得尤为突出。基于已有的数值波浪水池研究成果,分析了波浪数值模拟衰减问题的成因,得到了影响波浪数值衰减的主要因素为网格尺寸、网格长宽 比、时间步长、离散格式及自由面重构方法。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波浪数值衰减指数,采用边界造波法进行波浪生成,采用VOF法模拟自由面,通过系列仿真对比试验,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与波浪数值衰减的量化关系,得到了波浪数值仿真的优化模式。采用此模式对3种短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良好。
2011(12):36-39.
摘要:分析中小型航运企业信息化现状,介绍SaaS(即软件及服务)技术,说明了其高实时性、高适用性以及低成本性等特点,进而提出“基于SaaS模式的物流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在物流平台中应用SaaS技术,能够实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物流应用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和按需提供服务的匹配性,通过同构实例的应用搭建了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中小型航运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2011(12):40-44.
摘要:圆沉箱是我国北方地区外海开敞式码头应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之一,经多个工程实例计算得出沉箱底板和侧壁的内力主要受内隔墙设置的影响。设定沉箱直径和外荷载大小,通过变换内隔墙布置形式对沉箱底板和侧壁内力分析出:内隔墙设置数量多对底板受力较好,而内隔墙数量少对侧壁和隔墙受力较好,隔墙设置成直径均分形式比其他形式受力好,最后提出沉箱上中下不同部位内隔墙建议的布置形式。
2011(12):45-49.
摘要:通过对现行主要格型钢板桩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计算方法,即“修正分离法”。假设格内填料的自重不直接参与抗倾,而是通过它对格壁产生侧向土压力和摩擦力来体现其参与抗倾工作的机制和程度,从而对传统的TVA分离法进行修正,给出了更为优化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与现行5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011(12):50-53.
摘要: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实践中,导墙的一些重要功能通常被忽略,因此过去导墙的经验设计是缺乏科学性的。通过对导墙功能的全面分析,提出超深矩形地连墙导墙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导墙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导墙的深度、幅 度、抗滑移稳定性及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公式,为今后的地连墙导墙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某地连墙码头工程超深矩形桩导墙施工中进行设计实践。
2011(12):54-56.
摘要:渔港泊稳条件一般应包括码头泊稳条件和锚地泊稳条件,从港内锚地泊稳条件入手,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港内锚地允许波高规定,针对我国习惯采用有效波高作为锚地泊稳条件的做法和弊端,以VQY811型渔船(298.4 kW)为代表船型行进验证,提出港内锚地允许波高采用不大于1 m最大波高是符合实际的。
2011(12):57-59.
摘要:结合新加坡海事博物馆工程,介绍一种结构性能稳定、防渗止水能力强、节约占地空间的新型组合桩墙防渗护岸结构;其适用于建(构)筑物需要建造在紧邻护岸结构的填海陆地上的工程,并具有技术、经济、施工可行性的综合优势。此种护岸结构形式尚未纳入国内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中,随着国内外大量工程的应用,此项技术将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1(12):60-64.
摘要: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港口集疏运道路系统的网络模型,依据路网结构的拓扑关系图,分析网络节点的度分布等结构参数,结合实际案例对综合港区的集疏运系统路网结构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港口的规划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2011(12):65-68.
摘要: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马鞭洲港区码头是典型的孤岛式码头,没有陆路通道与陆地相连。码头为桩基墩式结构、蝶形布置的开敞式码头,用于石化厂的原料接卸。该码头设计需要解决平面布局、码头供电、供水、交通、消防、通信、海底管线登陆等一系列问题,该码头成功的设计、建造及营运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1(12):69-72.
摘要:为了解决国内游艇码头在泊位尺度方面的空缺,参考国外游艇码头尺度标准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游艇这一特殊船舶,提出了适合于游艇停泊水域的关于泊位长度、宽度、水深的尺度计算方法,并对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这些计算方法对国内游艇码头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1(12):73-77.
摘要:为了研究码头结构在上部刚架行车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针对某钢-混凝土混合刚架式高桩码头结构,建立桩基、周围土层、码头平台结构和上部刚架整体三维数值模型,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码头结构最危险工况为南、北两侧行车同时移动到刚架水侧悬臂端并考虑大车刹车荷载;结构位移、应力及内力对南、北两侧大车同步同向运动工况敏感性较强;桩基轴力均为受压状态,岸侧E排桩体不存在上拔情况。这些认识可为同类高桩码头移动荷载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2011(12):78-82.
摘要:基于全国沿海地区煤炭消耗需求发展趋势,剖析宁波-舟山港煤炭运输服务对象——浙江省的煤炭需求发展情况,在分析浙江省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现状及运输结构的基础上,预测2015年和2020年浙江省能源消耗及煤炭需求,并判断煤炭运输方式和结构,从而得出宁波-舟山港煤炭吞吐量发展趋势。结合已建和在建煤炭泊位情况,分析港口吞吐量与码头能力之间的适应性。
2011(12):83-86.
摘要:老旧高桩码头经多年运营后常存在一系列外观劣化问题,影响码头的安全运营与结构物的耐久性能。对一已建成10多年的水工码头,在外观劣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码头结构构件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碳化深度等性能指标的检测,综合分析了码头所处技术状况,为码头的加固维修和升级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2011(12):87-90.
摘要: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双层平台使用条件和分类,分析管道设置在工作平台下层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归纳上层操作平台的功能分类和结构形式,说明其在特定物料和自然条件下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2011(12):91-94.
摘要:针对纳溪沟墩柱梁板式码头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该码头的特点探讨墩柱梁板式码头在三峡库区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墩柱梁板式码头能够较好地适应三峡蓄水后出现的历时长、水深大现象。该结构形式的码头一方面有利于抬高施工水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排架间距,从而实现码头全天候建设,同时增加了码头结构安全性,其将可能作为库区变动回水段码头的一种新型结构得到推广。
2011(12):95-98.
摘要:分析高桩码头的工作原理、损伤机理以及监测指标。以某运河码头工程监测项目为例,介绍测斜仪在码头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连续跟踪观测的动态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掌握结构土体实时位移状态,做出各个监测点的位移-深度变化曲线,并分析各测点产生位移的原因;还探讨监测点水平位移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测斜仪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
2011(12):99-105.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航道自然条件优越,随着水利、水运工程的不断建设,总体具备大型海轮进江的基本条件,但有部分浅区制约着航运效益的整体发挥。20世纪90年代启动南京以下深水航道系统治理研究,基于对河道演变与航道格局的长期研究认识,逐步形成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建设思路和“把握有利时机、控制关键部位;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治理原则,为尽快实现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提供了技术可行方案。
2011(12):106-111.
摘要:根据1977—2006年间长江口澄通河段实测水下地形资料,从纵向变化、横向变化以及冲淤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澄通河段近期河势演变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对-12.5 m深槽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澄通河段内众多沙洲变化较为频繁,其中福姜沙、如皋沙群以及通州沙平面位置的摆动以及狼山沙沙体的不断向西移动对部分河段-12.5 m深槽的稳定和贯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另外,受上游来沙量减少的影响,整个河段的河槽容积有增大的趋势,这需要在以后的河势演变分析中加以深入研究。
2011(12):112-116.
摘要:采用结构化和对比方法,基于三峡船闸运行统计数据,测算了今后5年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对提高通过能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继续通过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闸通过能力的潜力有限,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将逐渐饱和,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过坝运输需求。建议优化标准船型系列,同时尽快开展新建通航设施的研究论证。
2011(12):117-122.
摘要:利用三峡水库运用后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道水沙、河道冲淤、宽深比、断面形态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断面形态变化对荆江航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不同类型河道断面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存在共同特点,即上游水沙条件变化引起边滩冲刷,河宽增加,束水能力下降,同流量下河道水流弯曲度有所减小;受长期清水下泄的影响,以上变化将会进一步持续和发展,边滩冲刷、河宽增加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荆江特别是下荆江河道变化的主要形式和特征,这些变化将对荆江的航道条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011(12):123-126.
摘要:各支流入江口门是沟通各支流和长江的关键部位,其河床稳定性对保持航道畅通具有重大作用。选择南京河段梅子洲汊道段秦淮新河口和城南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入江口门岸滩演变特征,并结合入江口门历年疏浚资料,分析岸滩演变对入江口门航道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岸滩演变不仅形成了入江口门的河道局部条件,并且制约口门的水沙条件,因此,对入江口门的水流、泥沙运动和航道产生重大影响。
2011(12):127-130.
摘要:引江济汉通航工程龙州垸船闸三角闸门规模和承受水头为国内外现役和在建船闸三角门之最。由于三角闸门空间结构复杂,结构尺寸大、计算工况多、受力复杂,在设计计算时无成熟的计算公式。为了掌握该闸门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情况,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大型三角闸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三角闸门结构的应力、位移以及稳定性等,并校核了该闸门的强度和刚度,评估闸门的安全性。计算结果为完善闸门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对闸门安装、运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011(12):131-134.
摘要:PHC管桩在沿海地区应用广泛,然而氯离子的渗透会影响PHC管桩的耐久性。PHC管桩受损后难以发现和修复,影响结构物抗震能力,因此应考虑对PHC桩采取防腐蚀措施。针对PHC管桩构造和施工特点,介绍多种工况下,适合于PHC管桩各个部位的防腐蚀措施,为有防腐要求的PHC管桩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2011(12):135-137.
摘要:20世纪80年代薄壁取土器采样技术普遍应用以后,从具有结构强度软黏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可知,结构强度破坏前多具有似弹性体特征,结构破坏后则呈现弹塑性体特征。大量土工试验资料证明软黏性土压缩指标和强度指标具有阶段性特征。弥补了早期由于取土工具、取土工艺的局限导致传统土力学对相关理论认识的不足。
2011(12):138-143.
摘要:结合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护岸结构高压旋喷桩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三重管法高压旋喷桩在护岸结构加固中的应用。通过对高压旋喷桩加固中桩位布置、施工参数确定、施工工艺、成桩质量控制以及成桩检测结果的阐述,充分验证了高压旋喷桩在护岸结构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说明在护岸结构防护中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为推广旋喷桩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2011(12):144-147.
摘要:为了得到船坞双排钢板桩围堰真实的受力特性,使用PLAXIS软件对其进行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各个施工状态下的围堰的位移、钢板桩和拉杆的内力以及整体的安全系数,同时还考虑了施工过程的不排水情况和使用状态的排水情况。该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全面,反映出常规设计方法偏于不安全,需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该计算方法比较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为相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11(12):148-151.
摘要:船坞出现渗漏现象后,不但影响观感质量,而且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能。根据施工经验,总结了船坞渗漏问题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对丝杆孔、蜂窝或狗洞、施工缝、变形缝及裂缝等进行渗漏水防治,分别采用截、导、堵综合处理方案,达到治渗漏与防水的目的。
2011(12):152-155.
摘要:为解决传统的起重船高基床安装半圆体遇到的角度问题,在目前半圆体安装施工经验不多、施工设备还不具备专门性的情况下,对起重船安装半圆体工艺进行了技术创新。提出采用传统的起重船经过双钩转换单钩装置的改造来适应半圆体的安装,采用缝板控制半圆体的安装间距,相邻半圆体之间以偏差a/4控制纵轴线纠偏等措施,保证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1(12):156-159.
摘要:结合参与福建石狮鸿山热电厂煤码头及引堤工程EPC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的体会,从设计文件的管理、设计质量的管理、设计变更的管理和设计现场服务管理4个方面对EPC承包模式下施工阶段设计管理的工作进行探索,并指出设计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2011(12):160-162.
摘要:介绍洋山三期码头伸缩缝的构造及改进型伸缩缝橡胶条应用取得的较好效果。分析洋山深水港三期码头伸缩缝的优缺点;根据实测资料研究,对高桩码头伸缩缝宽度、凹凸齿坎宽度、齿坎结构加强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可供高桩码头设计和规范修订参考。
2011(12):163-166.
摘要:在码头桩基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软基条件下的沉桩施工,出现溜桩是一种常见现象。对溜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溜桩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若对溜桩处理不当,会造成桩身裂缝、断桩等缺陷,严重时可能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了溜桩事前和事后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并进一步对解决措施进行检验,经检验,解决措施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2011(12):167-170.
摘要:对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码头C段)HZ/AZ组合钢板桩沉桩施工工艺进行介绍。该工程对导向架和替打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改造,采用的是振动锤插桩、利用柴油锤复打的沉桩工艺。结果表明,全部HZ型和AZ型钢板桩都达到了设计高程,沉桩效果良好,该施工工艺可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