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
摘要:在2011新年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水运工程>2008-2009优秀论文评选"揭晓和优秀论文特辑出版.编委会和杂志社邀请我们三位老同志给活动谈点感受,提点建议,我们非常高兴.
2011(1).
摘要:马耳他共和国马尔萨什洛克港防波堤工程为当年我国水运工程实践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工程.最大水深-28 m,设计最大波高10m,最大沉箱7000t,最重块体20t.文章由十余万字的工程总结缩编而成,内容以施工为主,主要介绍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如何千方百计完成艰巨的施工任务.
2011(1).
摘要: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承担集装箱远洋运输的核心港区,工程依托外海岛礁地形,在高含沙、强潮流的开敞海域通过封堵汉道、填海造陆建设的超大型集装箱港区.工程自然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技术难度高,外海施工依托条件差,设计从选址、规划到设计、现场实施,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供开发建设外海深水码头时参考.
2011(1).
摘要:基于三维波浪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结果,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波浪斜向性和多向性对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堤上波浪荷载的影响,表明波浪是否在堤前破碎其影响波浪荷载的规律是不同的.建议了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堤上波浪荷栽的实用计算方法.
2011(1).
摘要:针对2005年以来北槽深水航道回淤量增大且主要集中于中段的特征,系统分析泥沙条件和水动力条件等各类因素变化的影响,指出导致中段回淤量增大的主要因为,提出制定减淤措施方案的思路.
2011(1).
摘要:介绍国内外结构尤其是英国海工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概况.
2011(1).
摘要: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其运输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安全性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介绍上海港开展的"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及其在中美集装箱航线上的应用示范.这一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为增强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透明性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实时采集、实时追踪和实时管理.
2011(1).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完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时期,将进一步拉动对港口建设的需求,对水运工程建设发展理念与建设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1(1).
摘要:利用水流泥沙输移方程和淤积公式建立了淤泥质海岸上外航道淤积计算公式,通过水槽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公式中的参数作了修订,公式计算结果与物模、数模、现场的资料及规范推荐的公式结果一致.
2011(1).
摘要:长江港口建设迅猛发展,其岸坡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几个典型港口岸坡失稳工程实例,分析和总结其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2011(1).
摘要:天津港座落在典型的淤泥质海岸上,曾经是一个世界闻名的严重淤积港口,泥沙问题一度制约了港口的发展.通过长期的测验研究,掌握了水动力和泥沙的基本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和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在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天津港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一个国际化、轻淤积、深水大港.
2011(1).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造船工业的迅猛发展,常规的结构型式已较难适应船坞工程大型化的发展要求.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理念创新等系列创新活动,在大型、超大型船坞工程结构设计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结果表明,应用创新的结构型式,提高了船坞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缩短了建设周期,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1).
摘要:在矩形箱格的矩形沉箱和扇形箱格之圆形沉箱的浮游稳定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对两种类型椭圆沉箱两端半圆段内不同几何形状的箱格之自身对称轴的惯性矩,经图形转轴公式和平行移动公式转换,并经数学推导得到对椭圆形沉箱纵向形心轴平行的箱格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i及其之和∑i的计算式,从而解决了椭圆形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的问题.
2011(1).
摘要:江苏洋口离岸13km外海辐射沙洲上建设大型人工岛,具有浅海、无遮掩、风浪大、潮差大、工程量大、工期急迫、施工依托条件差等特点.通过对建设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实施情况、效果评价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分析,探讨和总结外海辐射沙洲上建设人工岛的关键技术,为人工岛后续建设和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1(1).
摘要:通过对我国港口现状的分析,对高桩码头上部结构改革状况的研究,提出了适应深水大跨要求的悬链线拱式纵梁码头结构型式.该结构能充分利用拱结构的跨越能力和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大幅度增加码头的排架间距,减少水下工程量,进而降低工程造价.与上海港洋山港区三期工程的普通纵梁结构相比,该结构排架间距可增大到28m,基桩数量和水下施工工程量明显减少,工程造价降低23%.
2011(1).
摘要:以长江口南北港分汉口护滩限流工程为例,分析了在河口整治工程中科学安排施工程序的必要性;介绍了该工程施工程序的研究成果、具体做法和初步效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对贯彻整治意图、确保河势稳定、实现整治效果和控制工程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2011(1).
摘要:对交通部新近颁布的<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中关于已建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的前提条件、检测与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检测评估内容及评估分级标准等主要规定作技术说明,重点介绍和说明港口水工建筑物耐久性检测与评估的相关技术规定.
2011(1).
摘要:介绍一种适应于外海开敞水域的新型码头结构型式--嵌岩导管架码头结构的特性、设计要点以及工程实践情况.
2011(1).
摘要:混凝土实际应力水平是反映混凝土结构受力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从而也是反映混凝土结构功能可靠性的主要指标.利用应力释放的力学原理,进行了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存应力测试研究,同时对应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应力测试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准确评估现有结构承载力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方法.
2011(1).
摘要:通过二维规则波波压力试验,在规则波作用下无顶板开孔沉箱波浪力研究的基础上,对规则波作用下有顶板开孔沉箱所受到的垂直波浪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顶板开孔沉箱所受垂直波浪力的计算方法,为开孔沉箱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果.
2011(1).
摘要: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影响方块、扶壁和重力沉箱式码头抗滑、抗倾稳定性可靠指标计算中作用效应与抗力变异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重力式码头抗滑、抗倾稳定性可靠指标计算中作用效应与抗力变异系数与这些变量的关系,最后利用JC法计算的可靠指标进行校正,提出了方块、扶壁和沉箱式重力码头抗滑、抗倾稳定性可靠指标的简化计算公式.与分项系数法相比,在计算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利用简化公式可求得重力式码头的抗滑、抗倾稳定性可靠指标.
2011(1).
摘要:针对内河高水位差架空直立式码头的结构形式,对多种荷载下的结构静力非线性响应做了数值分析,通过与室内模型试验测试数据对比,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随后对该类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计算,得到了码头结构和桩基在不同荷载下的力学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结构受力响应的过程,同时还能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在结构分析中计算各类截面塑性铰的性能,很容易判断构件是否屈服或破坏;对于该类结构,在结构优化设计时,宜分成桩1和其它桩两类,通过优化两类桩之间的联系方式使结构受力更合理.
2011(1).
摘要:分析国外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技术特点,针对当今自动化码头存在的作业效率和稳定性不够理想的状况,就大幅提高自动化码头作业系统的效率、工作可靠性和营运经济性的技术路线,介绍国内自主研发的全轨道式新型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装卸工艺方案.
2011(1).
摘要:洋山港海域多岛屿、多汊道,是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潮汐水道以落潮流为主、高含沙量、强潮流,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在1.0 m/s,最大流速都在2.0 m/s以上,含沙量在1.0 kg/m~3以上.根据其海域边界特点,利用任意三角形网格建立了能较好拟合洋山港海域边界的二维潮流泥沙及地形冲淤变化数学模型.应用2006年4月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冲淤资料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海域潮位及定点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洋山港海域通道内地形冲淤变化情况和实测值接近,较好地复演了洋山港一、二期工程建设后海域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
2011(1).
摘要:介绍SPHC桩课题的研发情况及该桩型在恒信二期码头工程的应用情况和前景展望.
2011(1).
摘要:通过对长江下游进江大型船舶停泊系缆特点的分析,提出沿江老桩基码头结构局部改造思路,研究新建系缆墩、靠船墩结构,满足超过原泊位设计船型的大型船舶系靠泊的要求.
2011(1).
摘要:建桥后由于桥墩扰流,改变了原有的水流条件与河床冲淤条件,从而影响到原有的通航条件.在总结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水槽定、动床试验成果,对桥墩扰流宽度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用量纲分析法得出其计算公式.
2011(1).
摘要:鱼骨坝工程是鱼嘴工程中较为典型的布置形式.通过结合水槽概化实验和二维水流数值计算成果,研究了鱼骨坝的水位、流速、流场和动水压强等水力特性,并对水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鱼骨坝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2011(1).
摘要: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促进上海港健康持续发展,上港集团积极开展港口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上海港近年来所进行的RTG油改电、混合动力RTG、门机变频改造及高杆节能灯等节能降耗技术进行总结,供港口同行参考.
2011(1).
摘要:研究了大型深水港高桩码头多级围堤接岸结构新型式--堤下淤泥土较大范围换砂及清淤与多级围堤接岸,以及传统的淤泥土小范围换砂及砂桩处理与板桩档土接岸型式.2种方案的弹塑性有限元计算表明,前者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最小、单元应力水平低、施工期安全度高,方案优于后者.与传统的板桩接岸结构型式相比,多级围堤接岸型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边坡稳定性好等特点,但筑堤引起码头桩基的负摩擦力较高.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