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6.
摘要:针对潮汐河口长航道乘潮计算的潮位资料代表性问题,提出了潮汐河口乘潮水位的多站联合计算法。该方法利用多站同步潮位资料,综合考虑船舶通航方式与潮波传播速度等因素,可合理计算潮汐河口乘潮水位。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有关计算表明,相同乘潮历时和累积频率对应的乘潮水位,进河口大于沿程单站的乘潮水位,且明显大于出河口。潮汐河口长航道设计,应根据当地河口的潮汐性质、强度及其与径流的对比,以及船舶航行的特点包括航速、进出港载货情况和航道沿程水深,确定合理的乘潮方式,即选择合适的航道乘潮长度。
2011(05):7-12.
摘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量化分析了长江水运物流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在节能、节地、环保、安全、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吸引产业聚集、与区域和城市的联动作用;在计算长江水运物流直接、间接经济和就业贡献等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部门和各项指标间的经济关系。
2011(05):13-17.
摘要:工程位于缅甸西部的马德岛东北侧水域。在现场实测水文、泥沙、地貌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码头和航道设计方案,利用整体潮流物理模型、ADCP 走航式测试方法及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等手段,对工程海域的水沙环境、码头前沿水域的流态及航道开挖抛泥区的选择等工程建设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码头前水域涨、落潮水流都较为平顺,在该处修建码头是可行的;在选划的抛泥区A、B、C 三区内抛泥,对航道基本没有影响,是安全经济合理的。
2011(05):18-22.
摘要:针对海港工程氯盐腐蚀导致的腐蚀问题,在室内电化学脱盐研究的基础上,在湛江港进行了实体工程试验。主要研究了室内电化学脱盐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选取,以及实体工程试验中电化学脱盐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进行了电脱盐后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的降低程度及钢筋腐蚀电位的变化情况的测量,最终探讨了电化学脱盐的通电量与排除氯离子量之间的关系,供电脱盐工程应用参考。
2011(05):23-26.
摘要:港口决策支持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港口规划建设效率和港口管理水平。为此,基于成熟的Java 开源框架,采用Web GIS、Ajax、数据持久化等技术,给出基于多种开源框架的港口信息服务系统的4 层体系结构图,来解决数据库管理、地理信息查询,用户体验增强等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而提高港口信息服务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2011(05):27-33.
摘要:由于受到成山角外M2 分潮无潮点及渤海湾中部K1 分潮无潮点的影响,威海湾潮流场非常复杂,在强风影响下,威海湾内的潮流场会发生明显变化。采用数值模型研究了E 向风和W 向风对威海湾潮流场的影响,给出了流速及流向在强风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对威海湾内的航船、养殖及污染物排放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1(05):34-39.
摘要:对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旋转点的确定,一直以来都没有精确的理论方法。提出垂直平分线法求大圆筒旋转点,通过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圆筒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倾覆,由转动前后的模型定位寻找其倾覆旋转点。分析其倾覆转动点随不同控制参数如圆筒直径、圆筒埋深及作用荷载的变化规律,并同工程上使用的汉森转动极值法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垂直平分线法能够体现多种不同参数控制下的旋转点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比汉森极值法更为实用的方法。
2011(05):40-44.
摘要:基于双层模式分析了长芯劲性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预应力管桩同心植入大直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时形成" 水泥土塞", 利用圆孔扩张理论模拟了管桩沉桩对桩侧地基土的扰动,给出水泥土塞完全闭塞前后桩土接触面处径向应力,针对下部芯桩,以桩土接触面处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计算桩侧摩阻力。结合实体工程,分别按该方法和规范公式分段落计算了桩侧摩阻力,并与由实测桩身轴力换算得到的桩侧摩阻力对比分析,得出的公式在淤泥质土中与规范比较吻合,在粉质黏土中相对偏小,受上覆荷载及数据采集方式的影响,实测值明显小于计算值。
2011(05):45-49.
摘要:依据秦皇岛海洋站34 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出的不同重现期的波浪要素,针对某拟建修造船厂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利用TK-2D 波浪数学模型及MIKE21 的BW 方程波浪数学模型,对工程建成前后的波浪场进行模拟。确定了工程区域 各等深线处的设计波要素,论证了船厂码头和不同的防波堤、进港航道平面方案布置对港内的泊稳条件、拟建码头前的波浪变形情况以及波浪变化对码头作业天数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波浪的折射、绕射、反射、底部损耗等因素,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011(05):50-53.
摘要:设计了4 组C30 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开展了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强度、抗裂性能、抗冻融性能、氯离子含量、电通量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矿物掺合料对低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矿物掺合料总掺量为40%-50%时,低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最好。
2011(05):54-58.
摘要:利用压力板仪,进行不同干密度条件下非饱和膨胀土的土水特性试验,分析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基本特征,探讨干密度对膨胀土持水能力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得到的土水特征曲线推出其两个基本特征值。结果表明,不同吸力阶段干密度对持水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基质吸力低于进气值的边界效应阶段影响不大,基质吸力超过进气值进入转化阶段后,干密度增大明显增强了膨胀土的持水能力;膨胀土的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都比较大,并且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均增大。应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干密度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分析了干密度对数学模型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干密度、基质吸力和饱和度的函数表达式。
2011(05):59-62.
摘要:在长江电子航道图全线贯通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更新异动后的航标数据,成了电子航道图发挥功能的关键。文章论述长江电子航道图航标数据更新的方案,探讨实现航标数据更新的实现方法,为航标数据更新软件研究提供参考。
2011(05):63-66.
摘要:通过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均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掺量由0 增加到1.2 kg/m3 时,纤维混凝土7 d 抗压、抗拉强度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分别降低了11.4%和8.7%,28 d 强度则分别降低了12.1%和3.6%,而混凝土抗冲击能力则提高了4.76 倍;同时由于聚丙烯纤维的加入使得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韧性,对防止普通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裂缝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1(05):67-69.
摘要:在沿海港口工程中,确定设计潮位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新建港区,往往只有短期验潮资料,需要借助附近主港的长期验潮资料,采用短期同步差比法和相关分析法计算设计高、低水位,采用相关分析法和K 值法计算极端高、低水位。研究判断潮汐性质相似性的定量指标以及基于多个计算结果的设计潮位确定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皮口港区总体规划中,为新建港区设计潮位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2011(05):70-74.
摘要:日本濑户内海地区港口和城市发展对日本经济发展作用巨大,是港城协调发展的典型,值得关注和研究。为探究该地区港口与产业发展间的关系,以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表示地区港口发展状况,以从业人数和产业总产值表示地区产业发展状况,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县港口与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发展对策,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港口与产业发展提供借鉴。然后,建立兼顾均衡性与功能性的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影响濑户内海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港口指标为港口吞吐量。最后,将其与其它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与现实更吻合,能够更准确地对整个濑户内海地区的港口与产业发展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2011(05):75-79.
摘要:高桩码头前后沿同时系靠泊会增加后沿船舶撞击力,使码头结构的横向位移及桩基内力发生变化,针对其受力特点,采用ROBOT 对两侧系靠泊的高桩码头受力特性和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ROBOT 对实际工程计算的适用性。通过较为完整的荷载组合计算分析,指出:对于两侧系靠泊的高桩码头后沿撞击力的增加使码头的横向位移变大,且对直桩的弯矩和剪力影响很大,在设计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1(05):80-84.
摘要:随着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港口陆域建筑越来越多地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于港口陆域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经验,结合港口陆域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自身特点、沉桩机理等分析,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构造、沉桩工艺及成桩后的质量检测等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2011(05):85-90.
摘要:为分析港口集疏运系统的行为特征和发展趋势,首先依据协同论等相关理论,对港口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以广西北部湾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及仿真方法,在系统分析和因果反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港口集疏运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港口吞吐需求、吞吐能力、集疏运结构及货源结构4 个子模块。模型结构与行为等检验方式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基本模拟和政策模拟结果分析为港口集疏运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011(05):91-94.
摘要:以上海外高桥港区集装箱码头为背景,构建超能力运行下同一港区内不同集装箱码头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分析求解均衡收费和联盟利润,研究发现:与竞争博弈相比,集装箱码头联盟方都能收取相同并且较高的码头费用,其中部分联盟时联盟方的市场份额均为下降,而非联盟方的均衡收费、市场份额和利润均呈增加趋势。与完全联盟相比,部分联盟时联盟方收取的码头费用、市场份额和联盟利润皆为下降;非联盟方的均衡收费和利润也大幅降低,但市场份额却大幅增加,即同一港区集装箱码头博弈中真正的赢家是非联盟集装箱码头。
2011(05):95-98.
摘要:结合上海港外高桥港区六期汽车滚装码头设计,就汽车滚装码头面高程确定、装卸工艺布置模式、堆场排水设计及港区照明防雷设计的相关特点进行论述,说明汽车滚装码头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设计要求与其他货种码头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各个港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2011(05):99-102.
摘要:阐述国际邮轮接驳旅客的特点及对码头工艺布局的要求,分析邮轮码头旅客登离邮轮的工艺方式。邮轮旅客登船桥是邮轮与旅客联检大楼实现无缝连接的关键设备,在邮轮码头采用现代化的旅客登船桥,旅客上下船服务能够充分体现人性化,有效保障旅客舒适、安全、高效和便捷上下船,满足综合物流化及“一关三检”的要求。通过介绍国内已经投产的两种典型邮轮旅客登船桥的技术特点和邮轮码头平面工艺布局,为未来需要规划建设的邮轮码头提供借鉴。
2011(05):103-106.
摘要:根据三峡成库前后实测地形、水位、流速流向资料,并结合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成果,分析了常年库区急弯分汊型河道皇华城河段三峡蓄水后水流结构及水流要素等特征值的变化及淤积对航道的影响,总结了皇华城河段的淤积规律,提出常年库区河段都将面临河型转化。
2011(05):107-110.
摘要:舟山市普陀区小干大桥连接舟山本岛与小干岛,跨越沈家门西港区。沈家门港是我国著名的渔港,为渔船避风、补给、水产集散,客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口。沈家门西港区航道由小干岛、马峙岛与舟山本岛所围成,两岸码头众多,航行船舶的组成较为复杂。在分析舟山小干大桥所在的沈家门西港区海道条件、航道条件、港口情况的基础上,从通航的角度,对拟建的舟山小干大桥选址进行分析、对通航净宽进行计算,并结合桥区航道条件,论证通航净空尺度。
2011(05):111-115.
摘要: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和成本低等优势,是典型的低碳运输方式。为更科学地评价内河航运的绿色性能,采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 方法对内河航运各阶段的输入、输出清单进行分析,建立内河航运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阶梯层次结构模型;运用模糊层次法,量化分析所建指标,并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绿色度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内河航运具有一定的绿色性,但与我国低碳社会建设的要求尚有距离,进一步从其基本属性和环境属性提出改进措施。
2011(05):116-118.
摘要:深软土基上闸室工程施工,不仅影响工程的工期、造价,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与后期维护。结合裕溪船闸复线工程深软地基闸室施工经验,对闸室基础处理、闸室墙底节模板及支护、垂直度控制等施工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指出合理组织、严格执行以及及时监测、科学分析与决策是复杂地基闸室施工前提条件。
2011(05):119-123.
摘要:对双层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软黏土上覆硬土层厚度变化和水灰比变化对上覆硬土层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水灰比的增加对增大其极限承载力效果显著,而厚度的增加对提高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效果不显著。对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极限承载力的修正公式,并把计算值与试验值做了对比分析。
2011(05):124-126.
摘要:由于工期限制,罗泾港区矿石堆场堆取料机基础建在使用期持续沉降变形(3 m 左右) 的软弱地基上。针对使用期地基沉降变形,设计了使用期可调整的堆取料机基础结构,并给出了堆取料机基础使用期验评标准。设计认为传递到深层土体的堆场矿石荷载是平衡的,皮带机系统轴线水平位移是由于传递到上层土体的堆场矿石荷载不平衡导致上层土体变形而产生的,提出加筋垫层可以消除皮带机系统轴线横向变形。
2011(05):127-131.
摘要:分析吹填疏浚淤泥在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处理中排水及荷载变化的过程,根据土的卸载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有砂垫层真空预压、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后再设置砂垫层3 种情况在地基处理后沿深度方向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发现砂垫层在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1(05):132-135.
摘要:针对文克尔地基上的两种不同断面(矩形和倒梯形) 的弹性地基梁,分析了地基反力系数、外加荷载、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梁的长高比、宽高比等因素对弯矩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矩系数随着地基反力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梁长高比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外加荷载和梁的宽高比的增加不变;同等条件下,倒梯形断面形式的地基梁在受力方面优于矩形断面形式梁。
2011(05):136-140.
摘要:基于Gibson 大变形固结方程,结合吹填淤泥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对简化该方程的3 个假定条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级荷载下双层软基沉降预测的大变形固结简化方法,将其应用于围海造陆工程吹填淤泥与原状淤泥双层软基沉降过程预测,结果表明:1) 常规预压荷载(臆200 kPa) 下,固结压力0耀25 kPa 与25耀200 kPa 范围内,吹填淤泥的孔隙比e 与有效应力及渗透系数与(1+e) 分别满足线性关系,大变形固结系数近似为常数;2) 大变形固结简化方法预测的双层软基沉降曲线相比于经典固结理论,更接近于实测曲线,为软基沉降预测提供了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
2011(05):141-146.
摘要:PHC 桩在沉桩过程中经常出现纵向裂缝,桩直径越大、锤型越重产生纵向裂缝的几率越大。通过对沉桩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外加钢抱箍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纵向裂缝的产生。
2011(05):147-150.
摘要:在港口工程中,重力式码头少筋混凝土胸墙裂缝问题相当普遍。裂缝影响工程表观质量,海水渗入深度大的裂缝腐蚀内部钢筋,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但由于施工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复杂,控制裂缝尚无统一标准。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分析重力式码头胸墙裂缝形成的各种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良好。
2011(05):151-155.
摘要:铝热焊接技术作为钢轨无缝连接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速高效等特点,目前在铁路上已被广泛采用。然而在港口工程的钢轨焊接中,应用铝热焊接技术的工程实例并不多。结合曹妃甸通用码头二期工程中的钢轨焊接施工,介绍铝热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和效果,说明该工艺的先进性及可操作性,供类似施工参考。
2011(05):156-162.
摘要:采用FBG 传感技术对某港区30 万吨级原油泊位工程主体结构圆式沉箱靠船墩进行应变测试;利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 作为开发平台,建立结构实时健康监测系统。对码头主体工程结构的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识别结构的累积损伤并评估其使用性能,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提前预警并建立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提高码头主体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监测得出的钢筋应变结果,可以加深对圆沉箱结构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动力响应的了解,对类似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