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总论
    • 蓄势扬帆再远航——写在四航院成立60周年之际

      2024(8):1-2.

      摘要 (490) HTML (0) PDF 1.04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固基修道六十载履方致远绘新篇——写在中交四航院成立60周年之际

      2024(8):3-5.

      摘要 (356) HTML (0) PDF 1.08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合
    • 三维数值波浪水槽及其数值模拟验证

      2024(8):6-9.

      摘要 (448) HTML (0) PDF 2.48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波浪水槽能够模拟波浪的产生、传播以及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提供直观、可靠的数据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快速发展,三维数值波浪水槽逐渐成为港口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生成三维数值波浪水槽,并结合ANSYS-FSI模块建立三维有限元与有限体积元耦合模型,可以精确模拟波浪作用于斜坡堤等结构上的整个过程。为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以在波浪作用下斜坡堤顶胸墙的稳定性为例,比较数值模型与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数值模型与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此三维数值波浪水槽模型可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利用此数值波浪水槽进行方案比选,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共同为港口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力支持。

    • 东澳岛海域防波堤工程波浪分布特性数学模型研究

      2024(8):10-16.

      摘要 (451) HTML (0) PDF 5.88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定量论证规划防波堤建设方案对珠海港万山港区东澳岛客货运码头工程的掩护效果,基于SWAN波浪数学模型和中国南海历史台风浪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对近岸波浪的传播变形进行计算。采用Boussinesq方程数学模型分析正常大浪条件下和极端大浪条件下不同防波堤规划方案所产生的港内特征点处波浪要素。结果表明:1)万山列岛对SE向外海波浪具有掩护效应。因此E向外海波浪是影响整个港域波浪条件的控制工况。2)在2 a一遇波浪作用下,防波堤方案1可使北岸各点H4%减小约40%,南岸各点H4%减小约50%,N6点可作业天数由无掩护条件下的29.9 d减小至2.6 d;防波堤方案2由于加强湾口北侧的掩护,因此北岸波高降低超过50%,南岸波高降低达65%,N6点可作业天数进一步降低至0.7 d。3)在50 a一遇波浪作用下,防波堤方案1可使北岸各点H13%减小30%,南岸各点H13%减小40%;防波堤方案2可使北岸各点H13%减小40%,南岸各点H13%减小60%。因此规划方案2对港域的掩护效果优于方案1。

    • 广东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4(8):17-20.

      摘要 (451) HTML (0) PDF 1.22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梳理了广东内河水运发展特征及取得的成就,针对广东内河水运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制约突出、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继续推进广东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优化内河港口总体规划,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内河港口专业化水平,提升内河水运智慧、绿色发展水平的发展策略,推动广东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 平陆运河背景下钦州港江海联运布局优化

      2024(8):21-25.

      摘要 (794) HTML (0) PDF 2.79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平陆运河将在2026年底建设完成,由于区位优势,钦州港将成为平陆运河江海联运的主力港。钦州港建设时并未考虑江海联运功能,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提出2027年前需重点开发勒沟、果子山和大榄坪作业区,2027—2035年重点建设大榄坪南和大环作业区。近期可通过对勒沟、果子山以及大榄坪作业区的升级改造以及调整,满足江海联运的需求;远期需增加大榄坪南及大环作业区5 000吨级驳船岸线,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以及矿石等10万吨级以上到港船舶的江海联运功能。结合钦州港的现状及未来江海联运的需求,对钦州港相关的作业区提出增加江海联运功能的布局规划建议,可供有类似需求的港口参考。

    • 开孔式削角沉箱防波堤水动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2024(8):26-32.

      摘要 (378) HTML (0) PDF 5.36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开孔式削角沉箱防波堤在设计条件下水动力响应稳定性评估问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在试验水槽中建立开孔式削角沉箱防波堤的缩尺模型,开展不同水位对应波浪条件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越浪量以及波压力分布模型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结构设计进行改进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原始方案在极端高水位和设计高水位对应的波浪条件下护底块体发生明显移动且结构越浪量过大,在设计低水位对应波浪条件下沉箱结构发生显著累积位移,需要有针对性开展结构设计优化;提高胸墙的堤顶高程可以有效降低防波堤越浪量,当堤顶高程提升至15 m时,可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防波堤迎浪面波压力分布中的最大值位置与水位呈正相关性,最大浮托压力出现在沉箱外侧底部,随后向尾部逐渐减小。模型试验充分论证了防波堤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高架式排水方案设计

      2024(8):33-36.

      摘要 (339) HTML (0) PDF 1.66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海水排水通常采用的海管暗埋方式会破坏现有自然海岸线的问题,提出新型高架式排水方案。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高架式排水过程中产生的泡沫问题、排水过程中对排水头内部结构的冲击问题和排水头内部的壅水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分析了高架式排水方案中的平面及竖向高程布置和排水管道应力补偿方式。结果表明,采用高架式排水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可避免对现有海岸和海床的开挖,较大程度保护海岸线,减少对海域的影响,在某些对海岸线保护要求高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中可考虑采用。

    • >港口
    • 地中海某油气码头总平面设计

      2024(8):37-43.

      摘要 (364) HTML (0) PDF 8.42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地中海某油气码头现汇竞标工程为例,针对波浪大、泊位多、环境条件复杂、可布置水域空间小、泊稳条件要求高、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特点,重点围绕狭小空间下防波堤和多泊位布置、口门外单点系泊停运不确定下航道布置等核心问题,采用波浪潮流数值模拟、船舶操纵和系泊试验等方法,通过多方案的研究论证形成科学、经济、合理的总平面布置方案,提出和总结境外限额设计工程总平面布置的思路和设计经验,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 中国企业海外重化工投资项目配套码头选址原则

      2024(8):44-49.

      摘要 (422) HTML (0) PDF 1.34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企业的大型海外重化工投资项目通常需要自建码头以完成物料运输,因此项目的选址很大程度取决于码头的建设位置。分析归纳此类项目码头选址具有空间跨度大、明确约束少、研究深度深等特征,筛选影响该类项目码头选址的主要因素有波浪条件、水深条件、泥沙条件、地质地震情况、陆域场地条件、港口依托条件、运输里程等,提出以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总和最低为评判标准的选址准则目标,总结从初选的宏观研究到终选的方案微观研究的选址思路和流程,并以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某投资项目为例,演绎整个选址的过程,可供类似项目选址参考。

    • 广州内河港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2024(8):50-54.

      摘要 (377) HTML (0) PDF 2.68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十年来,广州内河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但码头设施建设规模、等级并未相应提升,特别是集约化公共货运码头建设相对滞后。通过对比十余年广州内河码头设施建设、港口运营及规划港口岸线利用等情况,分析广州内河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港产城协调发展新趋势,分析广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内河港的新需求,并针对内河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岸线利用率、创新公共货运码头建设运营模式等广州内河港规划发展建议。

    • 过驳锚地作业环境条件分析

      2024(8):55-58.

      摘要 (456) HTML (0) PDF 1.1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过驳锚地作业环境条件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过驳锚地作业环境条件的调研分析,对比国内外规范,研究采用Real-time的数学模型试验,分析风、浪、流作用下过驳锚船舶的走锚情况。试验将调研成果和国内外规范规定的过驳锚地作业环境条件作为输入参数,得出过驳锚地作业环境条件标准,相关研究方法和结论旨在为过驳锚地项目提供参考。

    • 广东省海上风电母港发展现状及规划布局建议

      2024(8):59-70.

      摘要 (407) HTML (0) PDF 9.31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10年,海上风电方兴未艾,广东省从近海逐步到深远海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规划打造粤东、粤西1 00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阳江、汕尾、揭阳、汕头先后启动海上风电相关物料码头、重大件设备码头以及运营维护码头建设,海上风电母港初见雏形。调研广东省海上风电母港建设和运营情况,对比分析国内外海上风电母港的发展现状,总结固定式风电机组和漂浮式风电机组发展对港口资源的使用需求,并结合广东省海上风电规划容量和沿海港口规划布局情况,基于集约、高效利用岸线和土地资源以及促进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角度,提出海上风电母港规划布局建议,供海上风电母港选址建设和港口规划调整参考。

    • 沿海港口LNG码头选址要素分析

      2024(8):71-75.

      摘要 (518) HTML (0) PDF 1.21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沿海港口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的选址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由于筛选要素过多,且存在相互关联,评价过程中难免存在主观偏差的问题。针对沿海港口的LNG码头选址复杂以及其具独特性的问题,进行LNG码头选址要素分析研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提出的5大影响因素共计11项评价指标,构建沿海港口LNG码头选址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多专家对指标因子进行赋值和评分,可以更客观且直观地评价LNG码头选址,为沿海地区LNG码头的选址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参考。

    • 邮轮码头工艺设计特点

      2024(8):76-80.

      摘要 (392) HTML (0) PDF 3.13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邮轮码头的工艺设计既要满足邮轮安全靠泊的要求,又要保证访客及行李能够便捷的上下船,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对于邮轮码头安全、高效的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邮轮码头工艺设计的特点,对比分析国内已建的邮轮码头,对邮轮码头的工艺布置及工艺设备选型进行研究,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论证。结论表明:邮轮码头工艺方案的选择需要结合工艺设备特点、接驳邮轮的特殊要求、码头平面布置、航站楼布置、码头使用要求及景观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结合智慧邮轮港的发展需求,提出邮轮码头工艺设备的技术发展展望,旨在为邮轮码头的设计建设提供借鉴。

    •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总平面布置

      2024(8):81-86.

      摘要 (480) HTML (0) PDF 5.95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是国内首座公共科考码头,也是公共科考母港码头,需满足多种科考船舶和保障船舶靠泊、中转换装、物资补给、科考实验及维修保养功能,同时兼顾货物装卸等功能,码头总平面布置是工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针对公共科考码头的特点,进行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工程总平面布置思路及布置方案论述,得出科考码头岸线利用与布置、水域平面布置、陆域平面布置及滑道与船台布置要点,充分体现先进、高效、节能、环保、经济且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广西防城港赤沙1号泊位港池水域通航安全分析

      2024(8):87-91.

      摘要 (427) HTML (0) PDF 4.71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工程远期为30万吨级专业散货码头,采用开敞式布置。码头回旋水域紧邻主航道(为主潮汐通道),船舶操纵难度大,30万吨级散货船靠离泊与单向航道相互影响较大,为使大型散货船进出港及靠离泊时满足安全、高效的前提,通过船舶操纵仿真模拟,合理优化连接水域切入回旋圆角度,减小炸礁工程量,对总平面布置方案提出科学的意见,并从拖轮配置、靠离泊限制条件、进出港操作方案、进出港通航保障措施及注意事项等给出全过程指导。结果表明设计长轴为847.5 m、短轴为678.0 m的椭圆,可满足6级大风、涨落潮最大流速下的安全靠离泊的要求。

    • LNG码头系缆墩平面布置

      2024(8):92-96.

      摘要 (354) HTML (0) PDF 4.47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球罐型LNG船在全球LNG船舶中占比达到22%。其中,5个球罐的LNG船因其管汇位置与OCIMF规定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船舶不得不偏心靠泊,因此在对称码头布置情况下的系缆效果较差。通过实例分析对比,研究代表船型在对称和不对称码头布置情况下的系缆情况,得出非对称的平面布置能更好地适应球罐型LNG船的系缆;非对称布置码头在兼顾非球罐型LNG船系缆的前提下,提高了球罐型LNG船的系缆效果,提升了整个码头的靠泊兼容性。

    • 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复式航道设计

      2024(8):97-103.

      摘要 (407) HTML (0) PDF 3.25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钦州港东航道不满足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船不乘潮通航、制约钦州港发展远洋集装箱运输问题,经多方案对比分析论证,提出在原批复的10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乘潮通航的基础上,对其东半部按照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通航、兼顾15万~20万吨级集装箱船乘潮通航的标准进行局部浚深,形成一种特殊的新型复式航道,结合虚拟航标的应用和港口调度,可用较经济的方式同时兼顾超大型集装箱船对航道通航水深的需求和主力船型双向通航对航道宽度的需求。介绍了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复式航道及其配套航标布置的设计要点,对航道建成后的航行规则和管理措施提出建议,并总结各类复式航道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形,可供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 海外石化码头项目装卸设施多层布置方案

      2024(8):104-109.

      摘要 (421) HTML (0) PDF 10.75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国外石化码头平台相对于国内码头占地面积较大、设施拥挤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卸工艺设施布置方案,即码头结构采用双层设计,上层为日常操作平台,下层为靠泊系缆平台。在此基础上,装卸工艺设施分3层布置,其中需要日常操作的工艺设施布置在上层平台,辅助管道设施及电仪桥架悬挂在首层平台下,残液罐及废水收集池布置在下层平台。以东南亚某化工码头项目为例,介绍该布置方案的运用,并采用BIM技术创建码头装船工艺设施模型,进行装卸臂、登船梯的兼容性分析及相互间操作干涉分析,以提高码头操作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方案可显著优化装船平台布置,平台占用率降低40%,为运营操作、检修及改扩建提升了空间。同时,BIM技术用于船岸兼容性分析可避免装卸操作潜在的风险。

    • 防城港市游艇码头岸线适宜性量化分析评价及布局规划

      2024(8):110-116.

      摘要 (500) HTML (0) PDF 2.84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防城港市拥有“三岛三湾”的生态海湾资源,具有发展游艇休闲、规划建设游艇码头的良好前景。目前,游艇码头的布局规划研究主要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评价体系与定量分析的支撑。因此,构建了游艇码头岸线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缓冲区分析、插值分析、核密度分析、网络分析、遥感解译等空间分析方法对防城港市游艇码头岸线适宜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据此提出防城港市游艇码头的布局规划建议,可为其他城市游艇码头规划提供研究思路及参考。

    • 码头升级改造中土压力计算模式分析

      2024(8):117-121.

      摘要 (317) HTML (0) PDF 3.4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方块码头升级改造对原方块前新增回填土压力计算提出新的挑战。以尼日利亚某港口方块码头升级改造工程为例,探究将原方块码头前方回填砂土压力作为贮仓压力的计算模式,并对比分析国标、欧标和OCDI规范在贮仓压力计算模式及国标土压力计算模式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贮仓压力计算模式的结果大于土压力计算模式,国标和欧标的贮仓压力模式类似,结果基本一致,OCDI规范计算模式虽简单,但计算结果较大;基于Plaxis 2D有限元计算软件的结果介于OCDI规范与国标、欧标之间,但与国标、欧标差异更小,因此认为国标、欧标计算模式更加合理。

    • 坦桑尼亚坦噶港老码头改造关键技术

      2024(8):122-126.

      摘要 (321) HTML (0) PDF 4.49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坦桑尼亚坦噶港老码头改造工程面临深厚泥炭质土软基、改造空间受限以及老码头严重破损等不利条件。采用适用于深厚泥炭质土软基的后板桩接岸式高桩码头结构,采用高压旋喷桩对码头岸坡进行加固,确保码头结构的安全性;采用Plaxis 3D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水泥土桩的内部和外部稳定性进行复核;针对高有机质土中的高压旋喷桩的成桩质量难控的问题,采用降低浆液压力、采用复喷工艺、降低浆液水灰比、外掺石膏等措施提升了旋喷桩的成桩质量。

    • 组合式密排桩基防波堤透浪特性研究

      2024(8):127-133.

      摘要 (394) HTML (0) PDF 2.32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新型组合式密排桩基防波堤的透浪特性问题,基于现有密排桩基防波堤研究成果,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开展此新型结构透浪特性的多因素分析研究,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拟合出组合式密排桩基防波堤透浪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增设桩间肋板和桩后插板等组合式措施对减少透浪系数均有影响,其中增设桩间肋板对于相对桩间距小的密排桩基结构效果甚为明显。

    • 自平衡法和高应变检测在码头灌注桩中的应用

      2024(8):134-138.

      摘要 (397) HTML (0) PDF 1.52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南某高桩码头工程地质条件特殊,表面覆盖硬岩层,下部为黏土层,码头基础采用灌注桩结构,以硬黏土层为持力层。施工后分别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检测桩基承载力,将检测结果与规范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自平衡检测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判断,桩端依旧处于弹性阶段,并根据在加载过程中桩身轴力沿桩身轴向的分布情况,可分别判断各桩侧摩阻力、端承载力的发挥值,从而判断桩阻力并没有全部发挥,桩基的实际极限承载力大于试验值。高应变检测法检测桩侧摩阻力结果大于理论计算结果,桩端承载力小于理论计算结果,总桩基承载力二者比较接近,因此可以作为静载试桩的辅助验证。在港口码头工程中采用自平衡静载测试法,并用高应变检测法进行验证,可以解决水域条件下大质量桩基承载力的检测问题。

    • 双侧靠泊油码头靠船墩结构的设计优化

      2024(8):139-143.

      摘要 (365) HTML (0) PDF 3.25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双侧靠泊平面布置形式的离岸式油码头的靠船墩设计,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对3个不同设计方案的靠船墩结构受力进行分析,得到每个方案的桩顶轴力、弯矩和墩台位移等计算结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船舶撞击力为靠船墩设计的控制性荷载,双侧泊位的船舶撞击力一般不同时发生且作用方向相反,共用靠船墩的设计方案能部分分担甚至抵消一侧船舶撞击力,从而显著改善结构受力,减小桩基内力和墩台位移,并节约建设成本。

    • 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取水口设计

      2024(8):144-151.

      摘要 (527) HTML (0) PDF 9.99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取水口平面布置,结合其使用功能特点和施工过程,取水口结构采用与护岸同步施工。针对取水口结构尺寸大、质量过大、浮运安装比较困难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结构设计,采取“预制浮坞式+现场二次浇筑”方案,并对不同工况下结构内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满足设计要求,较好地克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达到了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 某格形钢板桩码头升级改造方案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2024(8):152-159.

      摘要 (295) HTML (0) PDF 5.6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格形钢板桩码头升级改造工程,前沿港池疏浚后改变了格形墙体前板桩埋入深度,影响码头结构稳定性。为了探究改造后格形钢板桩稳定性和破坏形态,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构建适用于格形钢板桩结构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对最不利工况下格形钢板桩改造前后的变形、受力、整体稳定性对比分析,提出复合地基和抗滑桩加固相结合的格形钢板桩码头改造方案。结果表明,码头加固前后的格形钢板桩整体变形、土压力分布、结构内力和地基反力分布基本一致。

    • 长栈桥码头增压系统设计及应用

      2024(8):160-163.

      摘要 (356) HTML (0) PDF 2.37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码头设置增压系统是解决卸船泵自身扬程不足导致输送距离较短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长栈桥码头增压系统设计问题进行工艺输送方案、增压泵选型及控制技术研究,采用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组流量-扬程曲线耦合等研究方法,结论是在码头平台设置增压泵,船泵与增压泵之间缺少有效缓冲,上下游泵流量难以匹配,极易造成增压泵抽空现象,在条件允许时不应作为首选方案,应按最大卸船流量及最大黏度确定增压泵的流量和扬程,且不宜再取设计余量,否则将严重偏离泵的额定工作点,影响泵的正常运行。绘制不同卸船流量及黏度介质的管路特性曲线和泵组合运行流量-扬程曲线耦合图,有效解决最优泵组合运行及控制方案难以确定的问题。

    • 中外规范重力式码头结构计算方法对比

      2024(8):164-169.

      摘要 (425) HTML (0) PDF 1.51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采用国内外不同标准计算,进行各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某新建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进行计算,重点对比中外规范对不同荷载分项系数以及工况组合差异,分析不同规范工况组合下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抗倾抗滑稳定性的差异。得出在进行抗滑稳定验算时,美标和欧标组合M2的设计偏安全,中标介于欧标组合M2和M1之间,日标的安全系数偏小;在抗倾稳定验算时,欧标对比中标相对偏安全,美标和日标的综合安全系数高于欧标和中标。本文对比研究可以为国内外沉箱重力式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照明系统设计

      2024(8):170-174.

      摘要 (481) HTML (0) PDF 2.6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布置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照明布置形式已无法适应自动化码头的照明需求。根据自动化码头工艺路线及功能划分不同,分析其照明需求,提出针对不同工艺路线、不同区域的照度需求。引入DIALux照明软件建立模型,对钦州U形自动化码头低杆路灯照明方案和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高杆灯照明方案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不同工艺路线和不同照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针对不同装卸作业工况下的照明需求,提出优化的灯具分组控制逻辑和灯控系统设计。

    • 沉箱式靠船防波堤结构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2024(8):175-180.

      摘要 (368) HTML (0) PDF 4.2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沉箱式靠船防波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评估问题,基于有限单元法,采用考虑砂土液化模式的广义弹塑性本构算法建立沉箱式靠船防波堤二维断面计算力学模型,开展地震波作用下结构时间历程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峰值0.1g的多遇地震作用下,沉箱式靠船防波堤结构的最大水平和竖直加速度放大倍数约为1.6,符合地震波在分层土体中传播的一般规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防波堤的整体抗滑安全系数和主要沉箱构件的最不利抗倾和抗滑稳定性系数均大于设计标准;在峰值0.2g的罕遇地震作用下,广义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地震过程中,地基粉细砂层的孔隙水压力上升和抗液化安全系数降低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计算模型可以准确评估沉箱式靠船防波堤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变形量,从而充分论证防波堤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可靠性。

    • 海上重力式基础结构LNG接收站设计方法及应用

      2024(8):181-186.

      摘要 (559) HTML (0) PDF 2.67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国内外调研资料,归纳整理海上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重力式基础结构(GBS,gravity based structure)的概况、结构设计方法及难点解决方案,并提出海上重力式基础结构LNG接收站在国内的应用展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亚得里亚海LNG接收站的结构设计为GBS的典型结构,基于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获得从建造到应用的各阶段结构受力状态。结构设计的主要难点包括LNG储罐要求的混凝土温度梯度控制、绝缘材料湿度梯度控制,以及结构整体的抗震可靠性。通过预埋发热电缆和安装柔性钢衬垫隔绝水汽,可以解决温度和梯度的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地震作用下的地基-结构相互作用,以论证结构抗震试验。由于资料有限,需要对GBS的详细设计及施工等开展进一步研究,其在我国未来的能源进口、海上天然气开采等方面具备应用潜力。

    • 新型钢结构泊位的设计与实施

      2024(8):187-191.

      摘要 (554) HTML (0) PDF 3.13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香港地区某项目为工程背景,基于施工现场特点,设计一种新型悬臂式钢结构靠船设施,更好地适应项目临时性建设的需要,实现材料循环利用和成本节约。对比分析新型悬臂钢结构泊位与传统码头泊位的区别与优势;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内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钢结构泊位的抗剪、抗弯、抗拉、抗压、屈曲稳定以及变形等均可满足安全要求,且具有安装工期短、投资小、可环保回收的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借鉴。

    • 复杂条件下防波堤结构设计方案比选

      2024(8):192-197.

      摘要 (370) HTML (0) PDF 3.66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某防波堤项目,针对工程区域波浪大、地质条件差、工期紧等复杂条件下防波堤结构设计选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方法,从结构受力特点、耐久性使用、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及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对地基处理和结构进行对比,最终推荐较短时间内可对港区形成有效掩护的沉箱直立堤结构方案(地基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结构选型提供参考。

    • 双层扭王字块护面在某防波堤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2024(8):198-201.

      摘要 (413) HTML (0) PDF 2.67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粤东某抛石结构斜坡堤自建成后频繁遭受强台风袭击,护面结构多次受损,为确保防波堤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需对防波堤薄弱位置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整体防护能力。在分析防波堤受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规范要求及新的设计波浪要素,加强堤身结构断面设计,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优化比选验证,最终确定在既有定点随机安放的扭王字块护面结构上,增设1层大型扭王字块的加固方案。经工程实践验证,采用双层扭王字块进行护面加固后的防波堤结构整体稳定性好,抗风浪能力显著提升。该方案施工简便、可操作性强,适用于斜坡式结构防波堤的修复与加固,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 新型桩基-重力式复合码头结构的可靠度分析

      2024(8):202-207.

      摘要 (330) HTML (0) PDF 2.5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外海深水条件下码头结构面临的浪大流急的恶劣环境挑战,结合常规桩基与重力式码头结构的优点,采用重力式沉箱与桩基相结合的新型复合结构,可有效节约施工工期,减少工程费用。通过与试算工程传统结构的比较,确定和优化了复合结构断面设计和参数。借鉴重力式结构计算模式,考虑复合结构的材料性能、几何参数和设计荷载等随机变量,用JC法计算新型复合结构的抗滑、抗倾可靠指标,结果表明该复合结构是合理的。

    •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RMG轨道基础设计

      2024(8):208-212.

      摘要 (398) HTML (0) PDF 1.78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常采用ARMG进行集装箱自动化装卸作业,ARMG轨道基础的合理设计是保证ARMG自动化作业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天然地基轨道基础、复合地基轨道基础、桩基轨道基础3种常用ARMG轨道基础设计方案的特点,并针对3种方案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费用分析,提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RMG轨道基础的推荐方案以及轨道基础过路段差异沉降的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RMG轨道基础设计提供借鉴。

    • 海南炼化100万t/a乙烯项目配套码头设计要点

      2024(8):213-218.

      摘要 (373) HTML (0) PDF 3.43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总结和推广乙烯项目配套码头设计经验,以海南炼化100万t/a乙烯项目配套码头设计为例,提出该工程设计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装卸货种多、船型种类多且跨度较大、建设期重大件运输保障、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水工结构设计、深厚抛石堤上工艺管架基础设计等问题。通过分析船型和地质条件,优化装卸工艺和总平面布置以及创新结构设计,有效解决了设计难点。

    • >信息技术
    • 基于InfoWorks ICM软件的新堆场形式集装箱港区排水模型测试

      2024(8):219-223.

      摘要 (312) HTML (0) PDF 3.02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分析论证港区的排涝能力,以广州某大型集装箱港区为例,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港区排水模型,通过模拟不同重现期的降雨过程,分析不同堆场形式下港区溢流节点数、出现最深积水时间、最大积水深度等指标,论证普通集装箱堆场与新型下凹式集装箱堆场的抗洪涝风险能力。结果表明,采用新型下凹式集装箱堆场后,港区的抗洪涝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下凹式堆场表现出明显的调蓄作用。

    • 新形势下我国智慧港口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4(8):224-228.

      摘要 (489) HTML (0) PDF 1.23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港口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先行领域,对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和响应国际贸易挑战至关重要。为推动港口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港口运营能力、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从码头类型、技术应用、场景应用3个方面分析我国现阶段智慧港口的建设情况,总结出智慧港口建设面临发展不够均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数据应用不够充分等问题,提出未来我国智慧港口将向智慧化转型、融合化协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绿色低碳和数据开放共享发展。研究成果可为智慧港口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 港口大型封闭煤场智能化管控系统设计

      2024(8):229-234.

      摘要 (300) HTML (0) PDF 5.33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港口大型封闭煤场内部环境恶劣、毒害气体多、安全生产风险高等问题,结合设计规范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并建设封闭煤场智能化管控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激光扫描技术、红外测温技术及现代自动化检测技术等,主要包括激光盘煤系统、无人值守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及图像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等部分。通过应用该系统,实时全面监测封闭煤场内的温度、湿度、粉尘浓度、毒害气体浓度及明火等参数,自动控制抑尘及消防等设备工作,能提高大型封闭煤场无人化管理水平,实现大型封闭煤场安全、高效、智能化运行。

    • 数字化设计在某大型原油码头品质工程创建中的应用

      2024(8):235-240.

      摘要 (393) HTML (0) PDF 5.9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江苏省级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创建和示范,针对评价细则中的数字化设计要求开展研究。依托某大型原油码头设计项目,开展高桩梁板式码头水工结构、装卸工艺管道设备、给排水与消防等全专业的信息模型协同设计,并基于模型成果研究了三维地质、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可视化方案比选、船舶靠泊模拟分析、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用,形成了数字化设计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江苏省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评价细则中的数字化设计要求,相关成果可为类似水运工程创建中的数字化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 我国智慧港口标准体系建设现状评价及建议

      2024(8):241-244.

      摘要 (404) HTML (0) PDF 1.34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标准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以引导行业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对我国智慧港口领域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等不同层次智慧港口标准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从建设指南、监督评价、生产作业、运营管理、综合服务等方面提出完善智慧港口标准体系的方向建议。研究成果对完善智慧港口标准、强化标准引领、规范引导我国智慧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 智慧系统在液体散货码头装卸工艺中的应用

      2024(8):245-249.

      摘要 (580) HTML (0) PDF 3.81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智慧港口应用热点和当前行业发展现状,以某液体散货码头为例,针对码头装卸工艺中智慧系统的应用,从智能装卸臂、在线腐蚀监测、在线自动取样、管道无人巡检等系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可在当前液体散货码头装卸工艺中落实的智慧系统模块的应用方案。该方案可减少现场工人的工作量,通过数据赋能提升码头运营、管理等作业效率,提高港口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复杂通航环境下海港航道扩建规模仿真研究

      2024(8):250-255.

      摘要 (366) HTML (0) PDF 2.83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沿海成熟港区周边的航道网及港区通航条件复杂,其航道改扩建的规模论证重点关注航道与港口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而传统静态估算或排队论计算方法难以解决改扩建航道建设规模的适应性问题。考虑到港航系统的随机性、动态性和复杂性,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手段,基于Flexsim平台,结合通航环境特征,建立港航系统仿真模型,模拟船舶进出港作业全过程。以华南沿海某主要港口公共航道为研究对象,选取航道服务水平、船舶进出港延误艘次比例、船舶交通延误时间等指标对航道扩建规模进行综合对比,在未来航道通航效率不低于现状航道通航效率的前提下,提出推荐的航道扩建规模。研究成果可为沿海港口公共航道扩建规模设计提供借鉴。

    • >地基与基础
    • 软土地基上的港口陆域回填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2024(8):256-262.

      摘要 (383) HTML (0) PDF 4.28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软土地基上通过回填砂形成的港口后方陆域,其场地为在密实砂层下卧软弱土层的特殊场地。利用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软件DEEPSOIL的时域非线性分析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选择10组地震加速度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分析该类特殊场地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软弱土层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大的剪切变形,使滞回阻尼充分发挥从而耗散地震能量;地震在通过软弱土层向上传递过程中迅速减小,软弱土层具有明显的减震和隔震效果。

    • 一种适用于板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p-y曲线折减方法

      2024(8):263-269.

      摘要 (385) HTML (0) PDF 4.05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p-y曲线法可充分考虑土体的塑性变形及抗力极限值,但该方法是基于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提出的一种桩土弹簧计算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板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p-y曲线折减系数,提出一种适用于板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p-y曲线折减方法,将其结果与Plaxis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及现场位移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土弹簧的非线性及土体地基反力极限值,弥补了m法和p-y曲线方法的不足。

    • 后注浆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及桩基承载力研究

      2024(8):270-275.

      摘要 (336) HTML (0) PDF 2.08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后注浆技术在国内土建领域应用广泛,但在港口工程尤其是海外港口工程中少有应用先例,对后注浆的适应条件和技术参数也缺乏经验参考。结合西非某码头工程,介绍泻湖水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探讨后注浆的适应条件和加固效果。结合静载试验,对注浆前后的桩侧、桩端承载力进行研究,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后注浆技术可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但具有一定的适应条件,可为类似港口工程的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 斜撑钢管板桩直立式海堤结构受力分析

      2024(8):276-281.

      摘要 (347) HTML (0) PDF 3.58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填海工程的实施可能影响邻近桥梁的安全性,拟采用斜撑钢管板桩直立式海堤结构,通过Plaxis 3D 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该海堤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位,以及其对邻近桥梁桩基变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直立式海堤结构受力特性较好、变位较小,且对邻近桥梁桩基变位的影响较小。

    • 岩溶地区某码头工程的勘察与桩基设计优化策略

      2024(8):282-287.

      摘要 (298) HTML (0) PDF 3.0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韶关岩溶地区某码头工程,对其桩基设计与溶洞处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目标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提高桩基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结合钻探和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管波探测法和弹性波CT法),对岩溶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全面勘察,并提出在溶洞物理力学性质较弱的区域实施“先逐层冲填片石后注浆”的处理方案。结果表明,溶洞分布不规则,大小和深度变化大;静载试验结果验证了处理方案的有效性。

    • 大面积堆载对临近桩基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4(8):288-294.

      摘要 (415) HTML (0) PDF 2.89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码头堆场的地基通常较为软弱,当在堆场附近有重要的建(构)筑物时,为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须评估大面积堆载对临近基桩力学性能的影响,包含基桩位移和桩身内力,但现行规范对此未作规定。本文利用经典Boussinesq应力位移解为基础,推导出计算任意荷载作用下土体位移和应力的方法,自编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利用土体的位移和应力间接计算桩身的变形和内力。以某煤棚项目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煤堆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和桩身内力,结果表明基桩的最大侧移满足规范要求,桩身轴力和弯矩较大,桩身强度验算需考虑上述荷载产生的桩身内力。采用本计算方法可以方便计算任何荷载下基桩的位移和内力,计算较准确,可为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 利用水下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探测坝址岩溶溶洞

      2024(8):295-300.

      摘要 (331) HTML (0) PDF 11.64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河航运和水电开发工程在推进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部分河底岩溶溶洞广泛发育,严重影响工程选址及建设。提出水下电阻率层析成像探测方案,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东东江下矶角航电枢纽工程,共布设6条700 m长横跨江面的测线,单个水底电缆排列包含40个电极,极距5 m,相邻排列重复观测长度为100 m。反演得到的三维电性结构刻画了高阻砾石层、低阻砂岩和高阻灰岩等关键地质单元,结合已有钻孔资料划分出多个隐伏溶洞靶区。水下电阻率层析成像施工难度大,正反演计算复杂,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电阻率层析成像和水下灾害地质异常体探测提供参考。

    • 基于孟加拉国规范砖渣混合料在港区重载铺面结构中的应用

      2024(8):301-306.

      摘要 (332) HTML (0) PDF 1.74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孟家拉国由于缺乏天然石材,部分构筑物普遍采用砖渣混合料代替石料,为降低港区铺面结构中碎石的用量,基于孟家拉国规范进行港区铺面结构设计,以破碎率为控制指标通过泰勒n法对规范级配进行优化;根据加州承载比(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检测对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砖渣混合料在压实过程中易发生二次破碎,影响级配组成,需对砖渣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优化;砖渣混合料抗压强度及CBR值与水泥掺量呈正相关性,建议港区重载铺面结构中水泥掺量不宜低于6%;砖渣混合料的干燥收缩较大,可通过二次搅拌降低拌和用水以减小材料收缩应变。基于孟家拉规范砖渣混合料的应用使造价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性。

    • 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在直立式防波堤深厚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2024(8):307-311.

      摘要 (424) HTML (0) PDF 1.45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直立式防波堤下深厚软土地基可能产生的沉降较大和失稳问题,依托某场地软土深厚的直立式防波堤工程,结合自然条件、结构安全使用要求及造价和工期限制,对地基处理方式选取、水泥搅拌桩的布置形式、桩径、置换率、处理深度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论述。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经验结合的方法,得出在合理控制各关键参数和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直立式防波堤下深厚软土地基采用支撑型格栅状小直径水泥搅拌桩结合柔性垫层的处理方式是可行且相对经济、合理的。

    • 北海港铁山港区疏浚膨胀土的处治和利用

      2024(8):312-316.

      摘要 (322) HTML (0) PDF 1.21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山港区7#~10#泊位建设中产生大量以白泥为主的疏浚物。利用白泥作为回填料可以节省弃土处理费用和后方陆域回填费用。但白泥具有膨胀土特性,使用不当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根据室内试验和典型施工的结果,对白泥的回填高程及改良方法、改良土的填筑性能和强夯适用性等提出建议,对铁山港区合理使用白泥作为回填料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广州港南沙港区深厚层软土原位测试方法

      2024(8):317-322.

      摘要 (424) HTML (0) PDF 3.26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州南沙港区作为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深水港,其港区内广泛分布深厚软土层,局部软土深度超过30 m。港区内软土层特征主要受两次大规模海侵、海退及珠江水系的影响。上层软土主要由淤泥组成,厚度约10~20 m,夹粉细砂薄层或条带状砂层;下层软土主要由淤泥质土组成,含有机质及腐木碎,厚度约4~8 m。软土参数是影响南沙港区工程建设的重要指标,采用原位测试不易受到影响,可准确呈现软土的力学性质。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提出适用于南沙港区深厚软土层的原位测试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原位测试方法获取工程参数,尤其采用不同规格的十字板板头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旨在为区域内同类软土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 >施工
    • 整体式闸首底板施工宽缝位置及合缝时间对底板的受力影响

      2024(8):323-328.

      摘要 (333) HTML (0) PDF 8.42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船闸规范中未对闸首底板设置施工宽缝的相关理论进行规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某船闸工程的案例进行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设置施工宽缝和未设置施工宽缝两种结构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施工宽缝的位置及合缝时间对底板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板的负弯矩随宽缝位置由底板两侧向中间变化而减小,底板的负弯矩随合缝时间的推迟而减小,在设计中应在考虑施工便利等相关因素前提下,尽量使宽缝靠近底板中间轴线,并选择在边墩完成总沉降的60%~80%时进行合缝,以降低弯矩,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为施工宽缝的底板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规范设计和施工实践。

    • 重力式码头沉箱水下修复技术

      2024(8):329-332.

      摘要 (505) HTML (0) PDF 2.5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已建码头的加固改造,实现码头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可推动基础设施的集约利用。本文以海南某已服役多年的3.5万吨级散货码头项目为例,对主体沉箱结构破损的加固实践研究,提出水下修复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水下摄像及探摸,可准确判断沉箱损坏情况;2)对于沉箱壁碎裂、钢筋裸露锈蚀严重或断裂的现象,可先采用高压水冲洗或凿槽切除处理,然后支立模板与浇筑高强灌浆料,并采用水下包覆层材料对沉箱壁进行修补;3)对于沉箱内填料部分掉落的现象,可在沉箱仓格内整体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经现场试验检测,该施工修复技术满足设计要求,且归纳总结了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及水下作业安全管理要求,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潜孔锤引孔在水上厚抛石层PHC沉桩中的应用

      2024(8):333-337.

      摘要 (413) HTML (0) PDF 1.79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斜坡式抛石结构引堤上PHC管桩在沉桩过程中难以穿透厚抛石层的问题,以某综合管架工程为例,进行施工工艺实践研究。在对常规引孔工艺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潜孔锤先引孔再施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解决方案,并简要介绍了潜孔锤引孔设备及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流程、引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潜孔锤引孔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能高效贯穿抛石结构层,沉桩后桩身结构完整性好,单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该工艺切实可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基沉桩施工提供参考。

    • 双口门布置的岛式防波堤建设

      2024(8):338-342.

      摘要 (336) HTML (0) PDF 1.5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峡湾湾口防波堤建设面临的水上作业空间狭窄和通航保障难度大的问题,以某防波堤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双口门平面布置方案及结构特点,采用水下平升法分层向上、水上端进法全面推进的水陆结合抛填成堤施工工艺,以及合理的通航管控措施。经工程实践,解决了施工难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研究结果表明:与突堤式设计相比,双口门布置的岛式防波堤在提升通航效率和保持湾内水体自净方面更具优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大尺寸沉井与长距离顶管在取排海水工程中的应用

      2024(8):343-347.

      摘要 (349) HTML (0) PDF 4.02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程项目实施中,需要重点关注工程费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水运项目中的取水泵房、排水井、取排水管道主要采用大开挖+现浇的传统干施工法,以及大开挖+沉管的水下施工方式。相较于传统方法,采用沉井+暗挖顶管的新工艺,介绍沉井与暗挖顶管的应用现状、重点和难点。以广东省某LNG(液化天然气)工程为背景,对不同工法的工序工期、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费用、环境保护、施工安全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沉井及顶管方案在工程费用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实践证明,大尺寸沉井与长距离顶管方案在取排海水工程中应用良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