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建设专栏
    • 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关键问题研究与思考

      2024(6):1-11.

      摘要 (12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新中国首个连通江海的运河工程。平陆运河建设规模巨大、综合效益明显、工程技术复杂,存在高效省水船闸、长寿命混凝土、智慧运河等关键技术难题。建设“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及时总结平陆运河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未来建设运河工程提供借鉴。

    • >综合
    • 低浓度盐水异重流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2024(6):12-17.

      摘要 (5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船舶通过河口船闸将导致盐水潜入闸室继而侵入淡水河道造成水质恶化。既有研究集中于海船闸高浓度盐水入侵(浓度20‰~30‰),但对于河口船闸低浓度盐水(浓度2.23‰~4.17‰)入侵过程及规律尚不清楚。基于室内大尺度水槽试验,研究了低浓度盐水的运动特性,探讨低浓度盐水运动形态的演变过程、盐度分布与盐水运动形态的关系、盐水头部运动速度以及密度弗劳德数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密度梯度力驱动,低浓度盐水仍然作异重流运动并集中在底部输移;低浓度盐水异重流运动形态的转化距离相比高浓度盐水更远,其运动状态受底床阻力影响分为滑塌阶段和自相似阶段,密度弗劳德数在滑塌阶段为常数(FrH=0.32)、自相似阶段随时间线性递减(斜率为-0.01)。

    • 悬挑框架式海堤不规则波浪力特性研究

      2024(6):18-23.

      摘要 (5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浙江温州浅滩二期生态堤为例,在波浪港池中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究悬挑框架式海堤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的受力特性。测量不同入射波条件下海堤直立墙和悬挑的波压强值并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特性,得到各工况下海堤结构上波压强的分布特征,并探讨结构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结构所受波浪总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海堤直立墙在波峰作用下,水平方向不同位置受力存在相位差,且潮位以上、以下部分受力过程差异较大;极端工况下海堤直立墙与悬挑连接处所受压强最大;结构整体所受最大竖向总力为5 653.125 kN,约为最大水平总力的70%;有效波高相较于潮位与结构受力的相关性更大。在悬挑框架式海堤设计中,应保证直立墙与悬挑连接处的强度,充分考虑波浪竖向荷载以及最大波高出现情况对整体稳定的影响。

    • 鸭绿江河口潮汐及水沙输运特征研究

      2024(6):24-31.

      摘要 (5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以鸭绿江河口为核心的大范围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新边界条件下的大东水道水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所在的海湾M2分潮等潮时线总体呈南北方向,潮流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潮波自河口外侧向西水道方向,M2分潮振幅逐渐增大,在庙沟港池附近达到最大,潮波浅水变形口外与西水道变幅可达20%;大东水道深槽水流强度明显较大,庙沟港池东南侧水域含沙量最大,自一港池附近水域向外海含沙量呈降低趋势;大东水道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漂流均向海,落潮单宽潮量及单宽输沙量大于涨潮,净潮量、净输沙量均向海,大东水道泥沙输运以大潮期为主,泥沙主要来源为西水道滩涂和大东水道东侧滩涂。

    • >港口
    • 多元荷载作用下软基深水高桩码头结构承载特性研究*

      2024(6):32-40.

      摘要 (6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软基深水高桩码头结构受到恶劣外海环境荷载及复杂工作荷载等多元荷载的共同作用。研究表明,船舶撞击荷载是该结构水平向控制荷载,但波浪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会引起桩周土体软化,进而导致码头结构在其它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劣化。鉴于此,首先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深水高桩码头结构-地基土体相互作用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然后,借助USDFLD子程序实现了同时考虑土体强度弱化和刚度衰减的模拟,进而开展了未考虑土体软化、仅考虑土体强度弱化、仅考虑土体刚度衰减以及同时考虑土体强度弱化和刚度衰减对码头结构承载特性影响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土体软化时撞击荷载作用下码头结构安全系数相比,仅考虑土体强度弱化时其值降低14.72%,仅考虑土体刚度衰减时其值降低15.28%,同时考虑土体强度弱化和刚度衰减时其值降低19.44%,且考虑土体软化后桩周土体的塑性应变范围明显增大,极限状态时桩身应力值减小,结构稳定性显著降低。

    • 基于港口发展需求的重点配套锚地建设方案

      2024(6):41-44.

      摘要 (5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沿海港口不断发展,码头泊位数量不断增长,港口配套设施的锚地资源日益紧缺。基于台州港头门港区雀儿岙作业区港口开发的需求,通过假定泊位利用率的方式,估算到港船舶数量的概率分布特征及所需的锚位数量,对重点配套的小型危险品锚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结合底质、交通流、风浪流影响、水深和掩护条件等方面分析,提出2种小型危险品锚地布置方案,并从船舶靠离航程、锚泊环境、与规划衔接角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出推荐的锚地布置方案,为雀儿岙作业区港口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 低碳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和赋值研究

      2024(6):45-50.

      摘要 (5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低碳港口评价标准缺失的现状,以绿色、节能、降碳、减污为基本出发点,基于P-S-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创建低碳港口评价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碳排放指标、能源活动指标、水资源指标、绿色建筑指标、绿色用电指标、环境碳汇指标和管理体系指标7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的方式,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港口特色,可操作性强,对港口降碳减排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同时提出低碳港口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依据规范标准、行业发展规划、管理条例和港口历年统计资料,提供了指标评价的基准值。研究成果为低碳港口创建提供了完整、科学的评价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波浪与系缆方式对系泊船舶响应的影响研究

      2024(6):51-57.

      摘要 (5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泊船舶响应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十分复杂。针对影响系泊船舶响应的主要因素(波浪和系缆方式)开展研究,通过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波浪条件及系缆方式对系泊船舶响应的影响规律,其中波浪条件包括不同的波向及波浪周期,系缆方式包括不同缆绳配置(有无缆尾索)和不同系缆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45°斜向浪作用下系泊船舶的运动量和系缆力均明显小于横浪作用下的结果;试验波浪周期范围(T=3.5~6.0 s)内,系泊船舶的运动量和系缆力均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变大;从船舶系泊安全角度看,设置缆尾索是有利的;码头前后沿共同系缆布置可明显提高船舶系泊(非装卸作业时)的抗风浪流能力。

    • 基于动态系泊软件的泊位敏感性分析及不可作业时间研究

      2024(6):58-62.

      摘要 (4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非洲某港为例,将影响船舶作业的风、浪、流等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各影响因素的特点及规律,确定典型工况计算数量,使用MIKE21MA软件进行系泊分析,将计算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通过与波高、周期联合频率分布结合推算不可作业时间。结果表明:单考虑系泊条件,完全不稳定系泊时间占9.41%(37 d),瞬时不稳定系泊时间占41.4%(148 d),完全稳定系泊时间占49.19%(约180 d);本工程确定不可作业时间的方法可推广至类似的受长周期波影响的码头工程,敏感性分析可以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减少计算组次、提高计算效率。

    • 长期服役高桩码头岸坡-结构体系侧向变形实测与数值模拟*

      2024(6):63-70.

      摘要 (5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服役高桩码头的侧向变形会导致桩顶变位,进而影响桩帽与横梁之间的连接,使得码头的工程安全处于危险状态。依托天津港某长期服役码头,开展结构位移和地基深层土体水平位移长期监测,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长期服役高桩码头岸坡-结构体系在蠕变影响下土体水平位移、沉降以及桩身水平位移、沉降等相应规律,并且研究岸坡后方不同填土厚度对岸坡-结构体系侧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蠕变是长期服役高桩码头岸坡-结构体系侧向变形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土体的蠕变变形主要集中于后方堆场沉降和坡面表层淤泥质黏土的竖向位移。岸坡土体的蠕变速率随时间增大而减小。桩身的竖向位移从桩顶到桩底不断减小;码头结构的受力最不利位置处于桩顶附近,各排架桩基在水平位移方面差异明显,越靠内侧越大。随着填土厚度不断增大,岸坡-结构体系侧向变形不断增大。

    • 一体化运营的钦州自动化码头海铁联运发展

      2024(6):71-76.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多式联运建设过程中铁路与港口最后1 km迟迟不能打通的问题,以钦州港自动化码头海铁联运为实践案例,分析了海铁联运现状和推进过程中数据不通、运输规则不同等困难。基于海运与铁路2套不同的运行机制特点,采用实证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提出先实现物理区域合并、堆场资源共享,再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系统融合,最终实现统一调度、业务融合的一体化运营的分步式推进路径。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港口海铁联运建设提供借鉴。

    • 侧向支座对重件码头桥机轨道梁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024(6):77-83.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重件码头钢桁架悬臂式桥机轨道梁是否设置侧向约束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进行有无支座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侧向支座的设置虽然加大了桥机轨道梁Z方向变形,但减小了双侧轨道梁整体挠度差,降低轨道梁局部应力达17 MPa,钢材屈服强度下安全储备提高约7%,使得桥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安全作业。结论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支座的设置能够确保桥式起重机在相同位置处的安全运行,且该计算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服役状态时空分析与预测*

      2024(6):84-90.

      摘要 (5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能够优化航道基础设施有限的维护经费分配,为整治建筑物维修预算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2017—2021年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技术状况分类进行全面统计,分别通过求期望和二次回归的方式对各管辖区域未来一年需要维修的建筑物数量进行预测。得到干线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服役状态时空分布特点,并提出以辖区为单元的建筑物未来服役状态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类别占比的时间分布相对比较稳定,逐年变化不大,而空间分布受不同河段特定环境影响较大;在长江上游河段的二和三类占比突出,中、下游河段一类占比突出;求期望法的预测精度受时序样本的波动程度影响较大,而二次回归法受影响相对较小。

    • 西津二线船闸输水系统水力特性原型观测

      2024(6):91-98.

      摘要 (5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输水系统是船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津二线船闸是西江航运干线中的重要通航枢纽,为确保西津二线船闸能够安全高效运行,试通航前,通过在闸室、阀门井、检修门井、上(下)闸首人字门前后和上游引航道等部位布置水位计,各输水阀门及人字门有杆腔、无杆腔布设油压传感器,对船闸输水系统水力特性、阀门启闭特性及人字门启闭特性进行综合监测、调试与分析,提出合理的运行方式。结果表明:在推荐的运行方式下,惯性超高(降)基本控制在0.10 m之内,大幅改善人字门及活塞杆受力条件,保障船闸的安全运行和高效通航。

    • 基于防洪-通航协同的长江中游航道整治方法*

      2024(6):99-106.

      摘要 (5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中游河段面临的通航和防洪双重问题,分析了长江中游航道治理特点,基于水流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推导分析了调整型和守护型等传统航道治理措施对水深、水位的影响,提出守护型、调整型和疏浚措施相结合的航道整治方法,分析了其对通航和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仅采用传统整治措施,“守、调、疏”相结合的航道整治方法使得航槽水深明显增加、断面水位则明显降低,有利于防洪和通航双重目标的协同实现。

    •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对汉江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

      2024(6):107-113.

      摘要 (4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丹江口—黄家港断面最小通航流量减少而引起水位下降的问题,进行了汉江丹江口—黄家港河段的综合整治工程研究。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工程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可有效改善通航水流条件,解决了因最小通航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导致局部河段通航标准降低的难题,可为南水北调引江补汉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 平陆运河牛江河下底河入汇方案研究*

      2024(6):114-121.

      摘要 (5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区水流流态复杂,而人工开挖运河存在交角大、汇入流量大的特点,对航道通航影响显著,需对支流口实施河道治理工程。针对平陆运河中牛江河、下底河支流汇入运河后入汇河段的干流通航问题,进行入汇河段水流运动特性的研究。基于RNG k - ε紊流模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不同设计工况下支流入汇情况,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不满足通航条件。因此,在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调整入汇方向、扩大入汇断面的优化措施,显著改善了通航水流条件,达到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船闸反弧门设计要点

      2024(6):122-127.

      摘要 (4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弧门设计边界条件复杂、计算参数难以选定,目前缺乏相关设计指导文献,设计难度大。通过大藤峡船闸反弧门相关的模型试验研究,并总结葛洲坝、三峡和大藤峡船闸反弧门设计经验,得出可有效抑制空化现象的廊道体形;依据闭门速度快慢选取动水荷载系数;采用全包板门体结构和流线型底缘可减小水流扰动,改善流态,减小气蚀破坏;启闭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水柱力和水阻力等设计要点和合理化建议。

    • 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时空特征分析*

      2024(6):128-134.

      摘要 (6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长江干线航道基础设施体系的逐步完善,航道整治建筑物养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以长江干线航道养护数据为基础,通过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标准距离等计算分析,研究航道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建筑物数量及技术状况总体上逐年提升,2019年是泰尔指数转折发生年份;丁坝和护滩带等整治建筑物的养护需要重点关注;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分布呈现显著的集聚效应,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分布相较中、下游更集中。

    • 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省水船闸选型方案

      2024(6):135-141.

      摘要 (8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率先采用“省水船闸+升船机+辅助船闸”组合式通航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其省水船闸带两级独立梯形断面省水池,省水率可达55%。介绍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通航建筑物形式选择,阐述采用“省水船闸+升船机+辅助船闸”组合方案后,船闸下泄水流进入中间渠道后引起的升船机上游水位波动情况,以及全平衡式升船机在对接过程中对于水位变化的要求。为解决水位波动对升船机安全运行的影响问题,提出非省水船闸+泄水外排方案与省水船闸方案,并对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省水船闸方案。

    • 长江干线武安段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航运经济效益评估

      2024(6):142-147.

      摘要 (5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武安段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成后,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航运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散杂货为代表船舶,按照有无对比、实际发生原则,基于2018—2022年武安段通航统计数据,科学评估武安段航道货运量和船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航运经济效益定量计算模型,对武安段实施后航运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经测算,2022年武安段散杂货船产生的航运经济效益达4.84亿元,超过工程设计阶段的预期目标。研究不仅可用于确定工程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是否实现,为工程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还有利于指导航道工程项目的投资和管理,为推进相关项目计划和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 长江干线中下游航道枯水位变异特性研究*

      2024(6):148-153.

      摘要 (5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入认识长江中下游枯水情势发生的复杂变化,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沙市、汉口、大通等重要控制站点的枯水位进行分月变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站枯水期发生中、强的变异;沙市站发生强、巨的变异,变异程度最强;汉口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强变异;大通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中变异;各站点10—11月均发生向下的变异,与2003年相比,2021年汛后宜昌、沙市、汉口站水位(流量)分别下降了0.76 m(6 000 m3s)、2.82 m(7 000 m3s)、1.66 m(1万m3s),大通站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对航运的潜在影响需加强分析。

    • 金刚沱泵站取水口建设对航道的影响及防护方案

      2024(6):154-158.

      摘要 (5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上游河段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江金刚沱泵站取水口位于长江上游重庆段胜中坝水道左岸金刚关刀碛滩。近年来,关刀碛丁坝后方串沟受洪水影响进一步扩大,取水口修建后将造成串沟过流,导致主槽水位降低,航道出浅碍航,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取水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保证航道通航安全和取水口的取水效率,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通过抛石回填及抛筑扭王字块固滩可有效稳定河势,恢复原边滩形态,抑制后方串沟持续淘刷发展,降低取水设施建设对航道的影响,也可达到稳定取水头运行期取水条件和确保取水效率的目的。

    • 微山三线船闸工程闸室平面尺度分析*

      2024(6):159-163.

      摘要 (7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山三线船闸工程位于京杭运河干线通道和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线路上,需平衡高效通航与节约用水的目标。针对闸室平面尺度与船闸通过能力、过闸用水量计算的问题,在分析设计水平年过闸艘次比、船型尺度的基础上,根据主力船型尺度,提出不同的闸室平面尺度方案,开展船闸通过能力和用水量计算,得出船闸通过能力、用水量与闸室平面尺度的定量关系。结论是微山三线船闸的通过能力随闸室平面尺度增大而增大,但增幅不同,船舶过闸用水量不随闸室平面尺度增大而增大,因此有必要开展闸室平面尺度论证,微山三线船闸工程闸室平面尺寸宜取34 m×280 m。微山三线船闸工程闸室平面尺度确定方法对类似工程建设及规范修编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 金鸡滩二线船闸工程原型观测方法

      2024(6):164-169.

      摘要 (5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利枢纽船闸改扩建是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以右江金鸡滩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原型观测实践为例,对船闸改扩建原型观测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比降观测、表面流速流向测量、断面流量和流速流向观测、泥沙测验和底质取样等5个观测方法。通过现场实践生产,在枢纽上下游多维度同步观测和采样,并对观测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为枢纽船闸改扩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建设技术方案提供水文基础资料,为模型试验、航道整治工程提供准确的工程实施数据,值得类似项目借鉴和应用。

    • 剑潭枢纽船闸改扩建总体布置

      2024(6):170-176.

      摘要 (4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已建的船闸枢纽上进行船闸扩建受周边环境(已有船闸结构、配套设施、房屋)、边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设计工作难度加大。因此针对剑潭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综合考虑枢纽水流条件、船闸通航条件、相邻建筑物安全及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船闸错位布置、折线引航道、停泊段外放等工程措施,避让已有结构。在满足设计标准下,提出安全通航要求以及东江防洪要求的船闸布置方案,为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剑潭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布置方案和相关技术措施可为周边环境复杂的改扩建船闸建设提供借鉴。

    • 洪江枢纽船闸扩建工程改造方案研究*

      2024(6):177-183.

      摘要 (4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水头船闸利用部分原水工结构进行改建的技术难题,以沅水洪江船闸为例,采取模型试验、枢纽大坝安全综合评估、船闸总体布置优化、老船闸加固改造和输水系统改造等技术创新措施,尽量避免对枢纽发电、大坝安全及防洪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从引航道布置、通航条件、导流建筑物和原船闸结构影响等方面对3个改造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确定船闸扩建改造推荐方案,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 >信息技术
    • 基于AIS大数据耦合分析的沿海港口泊位利用率研究*

      2024(6):184-192.

      摘要 (6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沿海港口能力供给水平数据跟踪方面长期存在的时效性差、人为统计过程中易出现错漏等诸多问题,分析传统泊位通过能力统计失真的具体原因,提出将泊位利用率作为评价港口服务水平的表征指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数据耦合的空间拓扑分析,综合考虑空间关系、航速特征、经留时间等影响因素,研发基于AIS大数据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并以上海港2019年集装箱泊位利用率为例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是可信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定量分析判断港口服务水平的技术手段,可为政府部门长期动态监测港口能力与运输需求互动平衡关系,支撑政府部门决策港口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避免空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能力过剩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调度规则研究与优化

      2024(6):193-196.

      摘要 (6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堆场作业效率是体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海侧装卸船能力、陆侧收发箱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堆场调度工况不合理、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行堆场调度规则研究。通过对堆场各工况实际作业需求进行分析,确立堆场海侧、陆侧作业调度原则,优化不同工况调度顺序,增加自动化堆场作业重进重出比例,改善自动化码头堆场调度逻辑,并对比调度规则优化前后的堆场作业效率。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堆场调度规则可以显著提升自动化码头堆场作业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提高自动化码头核心竞争力。

    • 智慧航道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4(6):197-203.

      摘要 (6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新基建、数字交通等政策强力牵引下,智慧航道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目前大规模发展智慧航道工程,但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智慧航道建设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智慧航道建设,研究构建了智慧航道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建设成效得分评价模型,提出智慧航道分级定义,实现客观、量化地评估智慧航道工程建设效果,扎实推进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 >地基与基础
    • 超细颗粒悬浮状疏浚土真空预压加固特性研究

      2024(6):204-210.

      摘要 (4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浙江省乐清湾地区疏浚土具有高孔隙比、高黏粒含量、高含水率、高触变性、抗剪强度低及排水缓慢的特性,工程性质差,加固困难。依托乐清湾北港区吹填区真空预压工程,设置4个3 000 m2的真空预压试验区,研究相同真空度下不同塑料排水板间距、型号加固效果的差异,通过膜下真空度、表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以及土体含水率、十字板抗剪强度的检测结果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含水率、十字板抗剪强度等检测数据,对无结构疏浚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预压加固超细颗粒无结构疏浚土时,对于浅层加固,A与B型排水板没有明显差别,塑料排水板间距小于100 cm时加固效果提升不明显;无结构疏浚土加固后力学指标较离散而含水率指标较稳定,建议采用含水率作为验收指标;建议无结构疏浚土采用土的三相组成推算其压缩比和沉降量。

    • 斜顶板桩承台接岸结构优化设计

      2024(6):211-217.

      摘要 (5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斜顶板桩承台接岸结构造价较高的问题,结合洋山港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采用与已建结构相同的计算方法进行使用条件和结构受力特点的对比分析,得出类似结构在软土地基的大型集装箱码头中应用可以显著优化结构。采取分级实施墙后棱体、取消后排支撑桩、利用组合钢板桩优化密排钢管板桩、将承台简化为导梁等优化措施,形成一种新的半直立式接岸结构形式,即斜顶板桩结构。结果表明:斜顶板桩与下级棱体组成的独立稳定结构体系较好地适应了前期软土地基高填土的变形特点和后期上部结构的使用要求。新结构更合理地利用桩基结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了经济性,有利于在软基地区的类似工程中推广。

    • 组合围护形式在软土地区坞口基坑中的应用

      2024(6):218-223.

      摘要 (6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坞口基坑具有临江的地理特点,传统方案采用统一的钻孔灌注桩围护形式,不能很好满足后续拆除以及船舶下水的特殊使用需求。依托上海软土地区某坞口基坑工程,提出钢板桩+灌注桩组合的围护形式,临江侧采用钢板桩,发挥其易于施工和拆除的特点,其余3侧采用钻孔灌注桩,保证围护结构的整体刚度,搭配止水帷幕和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现场实施结果表明,在钢板桩和灌注桩的组合围护下,坞口基坑的变形和支撑受力均得到有效控制,验证了组合围护形式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可为船坞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 >施工
    • 在役船闸增设导航墙结构及施工方案

      2024(6):224-228.

      摘要 (4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在役船闸因采用同步移泊方式提升运行效率而需要增加或延长导航墙的问题,介绍在役船闸增设2种导航墙结构与其施工方案。以葛洲坝2#船闸和三峡船闸为例,对在役船闸增设2种导航墙结构及其施工流程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导航墙结构与施工方式,这2种导航墙结构与其施工方案能够满足运行需求,同时有效减少工期且不影响施工期船舶通航,为大多数在役船闸增设导航墙提供对自身运行影响更小的结构。

    • 耙吸挖泥船挖掘多杂物珊瑚胶结砂施工工艺

      2024(6):229-233.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耙吸船是疏浚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船型之一,适合开挖淤泥、黏土甚至碎石等土质。坦桑尼亚某港口的土质主要是珊瑚胶结砂,其标贯击数达50击,挖掘易成块;且表层存在大量轮胎、渔网及船锚等杂物,堵塞耙头严重。耙吸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杂物及珊瑚胶结砂成块堵耙的问题,两者堵耙工况完全不同,无法单一处理。通过现场多方面技术参数分析,采取制作专用清杂工具、耙吸船设备改造以及施工工艺改进等措施,达到提升耙吸船施工效率的目的,可为耙吸船疏浚多杂物、易成块土质提供参考。

    • 精轧螺纹吊底平台在大体积高桩墩台中的应用与创新

      2024(6):234-238.

      摘要 (5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对墩台施工水上作业平台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介绍精轧螺纹吊底平台的工艺特点、原理、流程及操作要点。结合全直桩基墩台结构特点,对桩基与上部结构连接方式的设计进行创新,在钢管桩外侧设置4块扇形钢板,并围焊成环形,与精轧螺纹吊底平台共同形成一种新型组合支承结构,提高吊底和底模的周转率,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大体积高桩墩台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经济和技术效益明显。可为类似墩台施工、钢管桩与上部结构连接方式设计提供参考。

    •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大体积清水混凝土饰面施工方案评估及应用

      2024(6):239-244.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混凝土体表面不平整及外观质量不够美观等问题的影响,综合考虑经济性、美观性、环保性及技术可行性等技术指标,如何选择最优的饰面方案成为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考量。为此,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方法计算主观权重,采用粗熵法计算客观权重。通过计算权重偏好系数误差得到组合权重,并结合合作博弈方法和最小偏差为目标确定组合权重进行评价。以嘉陵江梯级渠化利泽航运枢纽船闸工程为例,从基面处理、材料配合比优化及保护材料涂装等工序上对多个方案进行比选,所采用的模型计算得出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选择58.35% 的权重值为最优方案。在实际投入使用后明显改善了船闸混凝土体的外观质量,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