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斜坡堤人工护面块体特性分析

      2022(8):1-8.

      摘要 (14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系统比较分析现有各类人工护面块体的优劣,介绍代表性人工护面块体的发展,并分析了其稳定原理。归纳比较主流护面块体的稳定系数KD和稳定数Ns,用于评价块体稳定性;引入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和块体数量,用于评价其经济性。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常见的人工护面块体,定量比较其稳定性和经济性。借鉴国外规范及最新研究成果对JTS 154—2018《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简称国标)中扭王字块的计算和使用要求提出建议。最终得出结论:常用人工护面块体稳定性及经济性的定量比较结果可供设计人员在比选护面块体方案时借鉴。对国标中扭王字块的使用提出几点完善建议,可使我国设计企业更好地接轨国外客户。

    • 筑堤影响下岛礁三维波浪传播变形规律SWASH数值模拟研究*

      2022(8):9-16.

      摘要 (13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筑堤对岛礁系统内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利用非静压波浪模型SWASH对三维岛礁模型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比,继而在岛礁上方不同位置建立不同长度的防波堤进行波流模拟。结果表明:礁坪特征断面内的波高随筑堤无明显变化,增减水则随筑堤变化明显,堤长越长、堤距越大,堤前增水越大,增水范围越广;裂口特征断面内的波高和增减水随筑堤均有明显变化,堤长越长、堤距越小,断面内波高越小,增减水越稳定。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礁顶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圆桩倾斜方向对冲淤演变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2(8):17-23.

      摘要 (7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恒定水流条件下,针对向上游、下游、侧向倾斜及竖直的圆桩进行泥沙冲淤试验。采用冲刷深度-时间经验公式拟合平衡冲刷深度,研究了不同倾斜方向桩的最大冲刷深度、冲刷淤积发展及最终的冲淤形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1)倾斜桩横向冲刷范围较小。与竖直圆桩相比,向下游倾斜桩的最大冲深减少16.89%,桩后淤积长度缩短。2)侧向倾斜桩最大冲深增加6.92%,冲淤形态向倾斜侧发展,桩后淤积沙丘呈窄长型。3)向上游倾斜圆桩的最大冲深增加15.62%,冲刷坑向上游发展,桩后淤积高度最高,纵向冲刷长度最长。

    • 舟山复杂海域条件下新建码头工程水动力及泥沙冲淤变化研究*

      2022(8):24-31.

      摘要 (12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水动力条件在海岸带地区海工建设研究中的重要性,考虑到舟山群岛水道纵横、岛屿密集的特点,其水动力环境尤为复杂。为掌握区域工程建设对该海域的影响,结合实测资料对舟山群岛定海海域潮流场演化过程展开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定海盘峙岛某码头区域进行涨潮、落潮时潮流场与冲淤分布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工程后周边海域潮流流态没有较大改变,仅在码头周边1 500 m范围之内主要受码头和附近船厂方向的反向潮流影响,流向发生反方向流动;码头的阻流作用对工程较小范围内的流速变化较为明显,码头南北两侧和西蟹村岛北侧的流速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受局部工程影响,整体冲淤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码头周边海域,其中淤积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造船厂东西两侧区域,冲刷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盘峙岛和西蟹村岛拐角处的挑流区域。

    • 福建沿海台风浪模拟及其对台风路径平移的响应*

      2022(8):32-39.

      摘要 (10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福建沿海台风频发对港航工程建设的影响,以ECMWF背景风场和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作为驱动风场建立SWAN数值模型,对201808号台风“玛莉亚”引起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玛莉亚”的路径进行平移,选择漳州、泉州、宁德作为福建沿海3个典型的台风登陆点,派生出3条理想台风路径。结果表明:1)随着台风中心由太平洋靠近福建省沿海,各特征点附近海域产生的有效波高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2)在各台风路径下,路径左侧海域波向由SSW转为NNE,而路径右侧海域波向由SSW转向WNW。3)台风中心距离福建省越近,各特征点波向变化的速率越快。4)台风路径平移响应对优化港航工程防台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低碳地聚合物固化处理疏浚淤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022(8):40-44.

      摘要 (8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道疏浚产生的大量废弃疏浚淤泥须有效处置,而传统水泥固化剂为高能耗、高碳排放材料,与当今生态理念不符。以矿粉为主要原料、硅酸钠为碱激发剂制备新型低碳地聚合物胶凝材料固化淤泥作为工程填料,进行地聚合物固化土力学性能、压缩特性等性能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与10%水泥掺量的固化土相比,10%矿粉掺量的地聚合物固化土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406.1%,破坏形式由塑性破坏转变为弹性破坏,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应力峰,能更好地满足作为普通填方土材料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疏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 >港口
    • 隔震与非隔震高桩码头结构的Pushover对比分析*

      2022(8):45-51.

      摘要 (14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桩码头叉桩刚度大,在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脆性破坏而引起码头结构的破坏,隔震技术作为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的成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结构中。为此,在叉桩桩顶处增加橡胶隔震支座提高码头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以顺岸无梁板式码头为研究对象,通过SAP2000软件建立全直桩码头结构、非隔震叉桩码头结构、隔震叉桩码头结构3种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而对3种结构进行二维Pushover对比分析,对比结构的自振周期、静力Pushover曲线、塑性铰、桩身弯矩以及位移能力5个方面。结果表明,隔震叉桩码头结构具有较大的水平承载能力和位移变形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叉桩脆性破坏的问题。

    • 某大型石化码头兼靠小型船舶安全隐患及整改维护方案

      2022(8):52-57.

      摘要 (13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大型石化码头往往靠泊和兼靠船型范围较大,即码头服务船舶种类多且船舶吨级和船型尺度差异大,而当靠泊附属设施布置不当时,可能导致小型船舶卡船或在强风大浪作用下摇荡、倾斜甚至侧翻,极易引发靠泊风险事故,严重影响码头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基于实际案例,阐述某大型石化码头兼靠小型船舶的安全隐患和整改维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在保证码头靠泊附属设施完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水平向靠泊点和竖向护舷布置范围或限定靠泊船型尺度等措施可达到消除小型船舶靠泊安全隐患的目的。

    • LNG码头后方库区防浪墙与陆域形成高程优化设计

      2022(8):58-63.

      摘要 (4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护岸防浪墙与陆域形成高程合理的确定是LNG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问题,直接影响LNG码头后方库区防护效果及工程量,进而影响项目投资和决策。以阳江LNG码头项目为例,采用直接掩护罐区和非直接掩护罐区功能的护岸分区设计标准,有效减少了防护工程量。在满足LNG库区防潮、防浪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总费用最优并兼顾景观通廊的防浪墙与陆域形成高程联动优化设计方法。开展了4组规则波作用下不同高程水槽断面物模试验,验证了高程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不同结构形式挡浪墙越浪量对照试验表明:反曲面防浪墙较直立防浪墙越浪量相对较小,可作为优选结构形式。

    • 内河港口取水泵房工艺设计

      2022(8):64-68.

      摘要 (12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某内河港口工程,对取水泵房工艺设计中的若干难点进行研究。为减少进水管泥沙淤积,在进水管流速取值问题上引入了泥沙不淤流速计算公式;针对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标准》对位于码头前沿取水泵房设计高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相关规范,给出确定原则。结果表明,在进水管较短、水利损失较小的前提下可参照泥沙不淤流速计算公式适当提高进水管流速;入口地坪处设计高水位可在不低于港口防洪水位的基础上,结合泵站分级综合确定;浪高可参照基本不越浪的直立堤堤顶高程确定。

    • 黄骅港煤炭港区港航系统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措施

      2022(8):69-73.

      摘要 (17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骅港煤炭港区煤炭装船设计能力1.78亿t,近年码头通过能力一直维持在2.0亿t左右,港航系统能力非常紧张,急需对影响和制约港航系统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提高港航系统能力的措施。为了合理确定港航系统能力,对煤炭港区码头和航道的实际运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对船舶进出港规则进行研究,采用理论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方法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煤炭港区港航系统能力主要受码头、航道及其耦合匹配关系影响;煤炭港区在现状码头和航道条件下,通过提高泊位装船效率、增加待泊泊位及优化船舶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港区能力,但提升程度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港区能力不足的问题;煤炭港区增加装船泊位是提升港区能力的根本途径。

    • 轮胎式场桥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选择

      2022(8):74-79.

      摘要 (3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轮胎式场桥(RTG)因其自身优势,应用广泛,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重要的堆场设备选择方案。系统研究RTG方案下的堆场自动化,以及未来与无人集卡等配合的全自动化方案十分必要,自动化系统方案的配置和选择是其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工程实例,对RTG以及相关附属功能的自动化系统方案进行梳理和研究,采用理论设计联合实际建设的方法对实施方案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最终得出的实施方案既满足自动化能力和效率需求,并兼顾近远期自动化水平。

    • 飞轮储能柴油发电机组在集装箱港口中的应用

      2022(8):80-84.

      摘要 (3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巴基斯坦工业电力供应不足,大型集装箱港口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要的动力能源。然而,常规中速柴油发电机组承接较大突加负载的能力不足,发电机组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专门研究和设计了飞轮储能柴油发电机组,并通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飞轮储能柴油发电机组自身能够承接较大的突加负载,在与常规发电机组并网运行时,能够提高常规柴油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承担较多的突加负载,并非理论上的完全按比例分配。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反弧门顶止水窄缝射流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022(8):85-91.

      摘要 (12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水头船闸反弧门顶止水频繁损坏已成为影响船闸运行可靠度的主要问题,开展顶止水工作状态下水动力特性研究十分必要。采用顶止水1:1切片试验装置,开展反弧门小开度运行时顶止水窄缝射流水动力学试验研究,揭示顶止水窄缝射流空化发生发展过程、止水表面动水时均压力分布规律和脉动压力能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窄缝射流空化在顶止水下表面产生20~80 Hz的高频压力脉动,易引起柔性止水大变形失稳,是阀门开启初期发生冲击性振动的原因。

    • 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的模糊度量方法研究*

      2022(8):92-99.

      摘要 (8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度量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针对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的耦联性与运行风险的模糊性,融合决策实验室方法(DEMATEL)和模糊理论,构建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模糊度量模型。从垂直升船机不同运行工况的角度出发,分析垂直升船机运行风险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联性;构建基于DEMATEL的指标赋权模型,开发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的模糊度量方法,并以三峡垂直升船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等级为Ⅳ级低风险,但仍须关注船厢与闸首间隙漏水、船厢门无法正常启闭、防撞装置无法正常升降、间隙水无法正常充泄和闸首门无法正常启闭等导致垂直升船机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应重点关注船厢水面波动对垂直升船机运行安全的影响。

    • 数值模拟技术在桥梁桥墩布置及跨度选择中的应用

      2022(8):100-106.

      摘要 (12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桥区河段水沙条件复杂,桥梁桥墩布置和桥梁跨度的选择会对主航槽演变、通航条件以及项目总投资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深入分析建桥前后桥区河段水流条件,找出经济、合理的桥墩布置和桥梁跨度。分析表明:1)桥墩布置时应尽可能满足河床与航道变迁,不形成碍航和通航控制河段。2)桥梁跨度净宽应满足通航净宽和船舶通过能力等的要求。

    • 长江中游界牌河段丁坝周围水流特性试验研究

      2022(8):107-113.

      摘要 (18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求界牌河段丁坝周围水流特性,明晰丁坝周围水流特性与坝头损毁之间的关系,采用清水定床、正态模型试验方法研究长江界牌河段丁坝周围水流结构特点,详细分析流量条件对界牌7#丁坝周围断面测点的流速最大区域及紊动强度最大区域分布的影响,重点分析坝头周围测点三维流速数据。结果表明,从x、z向流速和紊动强度的角度考虑,坝体中部及下游侧是易损区域;随着坝头流速的增大,下潜水流、坝头涡旋系、单宽流量分别成为影响坝头损毁的主因。

    • 渠江丹溪口航道整治方案优化数值模拟*

      2022(8):114-120.

      摘要 (9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丹溪口滩险治理是渠江航道整治的关键性工程。草街电站成库后水位上升及洪水冲刷导致江心洲左支汊发展和岸坡崩塌,严重危及右岸航槽稳定以及左岸居民财产安全。拟采取护岸、封汊、挑流和固滩的措施加以整治,提出了4个整治布置方案。采用二维水流数模和极限冲深公式对各个整治布置方案开展了多级流量计算,通过流速、流向和冲刷深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优选推荐整治方案:顺直斜坡式护岸阻止丹溪口左岸持续崩塌,锁坝防止左汊进一步变深变宽,江心洲头设置鱼嘴形护坝减小冲刷。研究成果可为渠江丹溪口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长江上游九龙滩航道整治方案及效果分析*

      2022(8):121-128.

      摘要 (14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船舶吨位提高、大型港口作业区发展需要提升长江上游九龙坡—朝天门河段航道等级。为满足这一需求,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九龙滩航道整治方案,使该河段航道尺度由Ⅲ级(2.7 m×50 m×560 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提升为Ⅰ级(3.5 m×150 m×1 000 m)。分析工程实施后的效果得出:1)九龙滩滩段整治后航道尺度满足设计要求,航道条件趋近一般航道,航宽足以正常会让船舶。2)彻底解决了九龙滩滩段弯曲、狭窄、水流急的状况,水流由以前的泡漩状态改善为现在的稳流状态。3)船舶明显更易控制,通过弯道更加安全。

    • 水流动力条件下滑坡涌浪初始波浪特征研究*

      2022(8):129-134.

      摘要 (10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水流动力条件下弯道浅水区三维散体岩质滑坡涌浪模型试验系统,研究水流动力条件下滑坡涌浪的初始涌浪基本特征和首浪高度的确定方法。根据物理模型试验观测资料,统计计算得到初始涌浪的最大波高、最大周期、有效波高、有效周期及波陡特征值;分析滑坡倾角、滑坡方量、河道水深、水流流速对首浪高度的影响;采用无量纲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给出首浪高度的计算公式。采用长江新滩滑坡涌浪实测资料,将本文给出的首浪高度计算公式与Noda公式、Slingerland公式、潘家铮公式、殷坤龙公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式进行对比,表明本文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最小。

    • 潟湖港区通航运河岸坡护底结构设计计算

      2022(8):135-140.

      摘要 (11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型潟湖港区往往通过狭长的运河航道与外海相连,运河内面临外海波浪、涨落潮流和船舶航行的多重影响,显著的波流耦合作用以及船舶螺旋桨射流冲刷给运河岸坡的护底防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种复杂水力环境下护底保护问题,通过对国际通用规范中相关计算理论的研究,总结提出了一套适宜的计算方法,便于工程人员更好地运用国际规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可为国内规范的修编提供参考、助力中国规范与国际接轨。

    • 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2022(8):141-147.

      摘要 (11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水土保持度中各项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水土保持度指标中各因子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补充生态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明确对应的赋分等级,提出开展评价的时间节点,形成一套可用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评价体系。以南通五山段长江岸线为例,开展该体系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2018—2020年,使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的生态指数逐年增大,最大增长率为90.09%。2)生态效果由修复工程建设初期的较差逐步提升为优秀。3)在已实施生态修复的岸线,应用该评价体系得到的生态效果评价与该岸线实际工程进度、生态变化情况相符,验证了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可推广应用于江苏其他岸线生态修复评价。

    • 三峡库尾乌江河口—涪陵白涛段航道大型船舶适航条件分析

      2022(8):148-154.

      摘要 (15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成库后乌江河口—涪陵白涛河段成为三峡库尾常年库区,通航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超航道标准的大型船舶进入乌江日趋增多,通航安全隐患凸显。针对船长130 m的大型船舶在清溪场水位160 m以上时研究河段的适航条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溪场水位160~175 m且乌江武隆来流量小于2 000 m3/s时,研究河段的航深、航宽和弯曲半径满足大型船舶通航尺度,但三门子、龙船沱、小溪口和新崩子4处为受限河段,渝怀铁路桥和三门子为禁止会船河段,跨临河建筑物满足大型船舶通航净空尺度要求。提出研究河段调整航标、桥梁设置防撞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等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 2020年张家洲水道上浅区航道条件变化及维护对策

      2022(8):155-160.

      摘要 (12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0年水情极为特殊,高水位、高流量持续时间远超往年,汛期泥沙淤积造成航道出浅,给航道保畅带来影响。在分析2020年水情的基础上,以张家洲水道南港上浅区为例,研究特大洪水年对南港上浅区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浅区航道条件恶化的原因,并给出相应航道维护对策,提出应急疏浚的必要性和疏浚方案。成果表明:南港上浅区年内遵循洪淤枯冲的规律,航道条件取决于洪季淤积与汛后退水冲刷的对比情况。2020年洪水持续时间长,汛后退水时间相对不足,上浅区得不到充分冲刷,导致浅区碍航,因此须应急疏浚以维护航道条件。鉴于河床变形的滞后性,建议未来几年内继续关注南港上浅区航道变化和当年水情,制定相应的航道维护对策。

    • >地基与基础
    • 桩基支撑轨道梁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2022(8):161-166.

      摘要 (1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桩基支撑轨道梁是具有弹性支座的连续梁结构,计算发现并非轨道梁尺寸越大,结构就越安全。设计参数相近时不同项目采用的轨道梁尺寸及桩基布置有较大差异。对此,从桩基竖向抗压刚度、桩距、轨道梁刚度3个方面进行轨道梁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当荷载和桩基布置确定时,存在一个最优梁高,使得轨道梁钢筋用量最小。进一步分析可知,当荷载和梁长度一定时,轨道梁的内力分布与桩和梁的相对刚度有关。在设计桩基支撑轨道梁时需试算出最优相对刚度,可使内力分布更合理且节省工程造价。同时,基于工程实例给出不同桩距下的最优相对刚度区间,可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 集装箱堆场设备-轨道-基础的协同设计

      2022(8):167-171.

      摘要 (7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行集装箱堆场轨道基础设计方法在软土地区易造成不均匀沉降大、建设费用高、工期长的问题,引入协同设计理念,将装卸设备、轨道、基础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通过提升设备对轨道公差的适应性和增加沉降调节设施以扩大系统对沉降的适应范围,进而达到取消桩基础的目的。以某集装箱码头堆场工程为例,对该理念下的堆场沉降预测、装卸设备对公差的适应性、轨道变形调整技术、结构的沉降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协同设计方法能适应更大的工后沉降,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某LNG码头工程桩基岩溶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

      2022(8):172-178.

      摘要 (17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深覆盖岩溶桩基稳定性时,由于规范推荐的理论计算方法结果差异较大,设计人员难以取舍。根据场地岩溶埋藏深的特征,采用Madis GTS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溶洞顶板的变形,分析桩基荷载对溶洞顶板的影响。对比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理论计算公式相关参数取值标准和深覆盖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理论,为桩基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 综合技术在北运河杨洼船闸勘察中的应用*

      2022(8):179-185.

      摘要 (3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北运河杨洼船闸渗透变形破坏、地震液化、地下水控制及天然建筑材料平衡、水环境亲水安全等问题,采用综合地质测绘、综合工程物探、地质钻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室内试验、水环境质量调查、BIM等技术对建设场地进行勘察,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综合确定了场地地震液化下限,原状砂土的室内试验确定基础持力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渗透变形等参数;现场抽水试验提出船闸基坑地下水控制的水文地质参数;BIM对开挖弃土工程量进行精细计算;水质的全分析确定水体对人体不会造成健康风险,勘察效果良好。

    • >施工
    • 水下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2022(8):186-191.

      摘要 (3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预测及控制西江龙圩水道整治工程水下爆破振动对临近建筑的影响,安装爆破振动检测仪对水下爆破所产生的质点振动峰值速度进行检测。对比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回归分析所得到的2种不同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模型的精度,得出该水下爆破工程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并对比不同技术方案的减振效果。结果显示:在水下爆破工程中,采用不考虑高程的传统爆破振动预测数学模型适用性较弱,考虑高程影响因子的新预测模型适用性较强,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非线性回归所得到的数学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该工程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应用逐孔爆破技术可极大程度地控制爆破振动有害效应,保护周围建筑物。

    • 海岛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船坞扩建围堰施工技术*

      2022(8):192-196.

      摘要 (1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海岛船坞扩建施工中,围堰为船坞施工提供干作业环境。围堰施工是船坞扩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决定船坞扩建施工的成败。结合工程实践,因地制宜优化设计海岛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船坞扩建临时围堰结构形式。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围堰结构,通过有限元法建模验算,确保了围堰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要求,为船坞扩建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干作业环境。实践证明,该船坞扩建围堰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 疏浚排泥管在不同管道组合下的输送摩阻分析

      2022(8):197-200.

      摘要 (14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疏浚排泥管是疏浚工程介质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输送阻力是吹填排距和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细粉砂土质的三夹沙南航道工程为依托,针对疏浚排泥管开展2 m长橡胶管和12 m长钢制管在不同连接组合方式下的输送阻力现场试验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压力损失随着输送流速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纯钢管组合下的输送摩阻最小,“4钢管+1橡胶管”组合的输送摩阻次之,“1钢管+1橡胶管”组合的输送摩阻最大,其相比于纯钢管组合的输送摩阻增大约6%。研究结果可为工程现场的排泥管布设与施工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