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平弧板与双平板式透空堤消浪性能比较*

      2022(4):1-7.

      摘要 (5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分析平弧板与双平板式透空堤结构在不同入射波浪条件下的消浪性能,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开展波浪与其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弧板和双平板式透空堤的透射系数均随相对板宽的增大而波动减小,能耗系数则相反。在不同潜深条件下,平弧板式透空堤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均小于双平板式透空堤,透射系数最高可减少22%,当相对板宽W/L=0.103时反射系数减小幅度最大为82%。平弧板式透空堤能耗系数均大于双平板式透空堤,相对板宽W/L在0.103~0.212范围内,能耗系数平均增幅约为22%。研究结果可为2种透空堤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平弧板式透空堤。

    • 探地雷达探测围堰抛石层厚的正演模拟与工程应用*

      2022(4):8-13.

      摘要 (17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有限时域差分法,对空气-抛石-土层3层介质进行探地雷达正演模拟,分析雷达波传播过程和典型接收图谱。结果表明,雷达波在介质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能量随传播距离逐渐分散,遇到电学属性不同的界面将产生反射和透射;根据雷达波反射和同相轴连续特征可推测抛石层与土层交界面,根据波形反射异常、波形反向、波速变慢可圈定疑似夹泥等软弱异常区,但多次回波使接收图谱畸变,易引起误判。将探地雷达应用于实际抛石围堰工程探测并结合钻孔勘测,探明了抛石层厚分布和抛石体内异常。

    • 基于Savonius桨叶的浮式防波堤捕能消波性研究

      2022(4):14-20.

      摘要 (14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海浪运动产生的巨大波浪能,设计一种Savonius桨叶与双浮筒式防波堤组合的波浪能转换模型。为了研究该新型防波堤的捕能性能和消波性能,对模型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基于试验数据进行插值拟合获得模型的最佳入水深度,再对模型在不同入射波波高和不同波浪周期条件下进行组合测试,对测得的捕获功率、透射系数等数据进行分析。基于黏性流体理论,利用STAR-CC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物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捕能性能处于最佳区间时,消波性能最佳,说明该模型成功地进行了波浪能的捕获和转化,模拟值与试验值的差异较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聚氨酯碎石护坡波浪作用特性

      2022(4):21-24.

      摘要 (19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风浪较大的河口地区,堤坝采用聚氨酯碎石护坡。通过理论研究、现场监测和物理模型试验等方式,分析聚氨酯碎石护坡的结构稳定性、波浪力分布和消浪效果。结果表明:1)在有效波高为2.0~3.0 m的波浪作用下,边坡1:2、厚20~30 cm的聚氨酯碎石护坡是稳定的;2)聚氨酯碎石护坡能有效降低波浪爬高,设计中糙渗系数取0.80~0.85;3)最大波压强不小于0.5ρgH(海水密度、重力加速度与波高的乘积)。

    • 巢湖淤泥土工管袋脱水效果试验研究

      2022(4):25-29.

      摘要 (9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巢湖疏浚淤泥处理的土地占用、环境污染及工程建设对湖区环境的影响,应用土工管袋技术对巢湖淤泥进行脱水固化处置及管袋充填研究。以絮体的体积、密实度和上清液清澈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絮凝剂试验方案设计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主的絮凝剂适用于巢湖淤泥脱水效果处理,最优投加比例为0.5%浓度的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 mL巢湖泥浆;固化剂投加量为巢湖淤泥干方量的10%;巢湖淤泥填充速率为0.8~1.0 m3/h,絮凝剂充填速率为1.0~1.2 m3/h,固化剂充填速率为0.08~0.10 m3/h。检测结果表明管袋滤出水中总磷(TP)明显降低,管袋脱水固化处理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土工管袋进行淤泥脱水从环保角度是安全的。

    • 利用粉煤灰-矿渣地聚合物的软基淤泥改良*

      2022(4):30-36.

      摘要 (4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航道工程软基淤泥深度搅拌处理,研究了粉煤灰(FA)-矿渣(S)地聚合物对淤泥土性质的影响。对现场淤泥加入了10%、20%和30%的地聚合物改良剂和传统改良剂,配置不同的含水率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弯拉模量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测试,分析改良土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尝试获取合理的改良剂掺量。结果表明:1)采用FA+S结合碱激发液进行地聚合物改良可使土的微观结构更加密实,并显著提高淤泥的强度和刚度。2)考虑到经济成本,20%的地聚合物改良剂掺量(5%FA+15%S)较为理想,而且适用的含水率范围较广,即0.75WL~1.25WL。

    • >港口
    • “十四五”期广西北部湾港口发展思路与重点导向

      2022(4):37-43.

      摘要 (16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十四五”期是广西北部湾港口助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服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战略机遇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钦防一体化融合发展等国家及区域战略都对广西北部湾港口“十四五”期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着眼更好地融入国家立体交通网、更好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更好地服务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型临港产业,观大势、立长远、览全局、抓机遇,总结广西北部湾港口发展现状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期广西北部湾港口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导向。

    • 带卸荷板的大圆筒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2022(4):44-48.

      摘要 (17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带卸荷板的大圆筒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受力特性复杂,难以用规范进行计算。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带卸荷板的大圆筒结构模型,研究其分别在岸桥荷载、波浪力和堆载土压力作用下的竖向拉力、环向拉力、竖向弯矩和环向弯矩,以及荷载的分布位置,了解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岸桥荷载对大圆筒整体结构应力分布影响较小,但对圆筒顶部弯矩影响显著;圆筒顶部受竖向弯矩影响较大,圆筒下部受环向弯矩影响较大;3种荷载作用下,最大竖向及环向弯矩均出现在圆筒与圆筒的相接处,圆筒下部呈波浪侧受拉、土侧受压的现象。

    • 盘锦某应急泊位工程码头结构设计要点

      2022(4):49-53.

      摘要 (6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盘锦某小型应急泊位工程码头结构设计问题,考虑工程所在区域自然条件及码头设计船型的特点,根据国内规范和以往工程经验,确定适合本工程的码头结构形式和桩基形式,并总结在潮差较大、船型多样、地震惯性力大、冰情严重区域的小型码头结构设计要点。结果表明,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对水深较浅的砂质地质有更好的适应性,设置多处叉桩的钢管桩桩基结构能够满足码头承载力和抗震抗冰的要求,双层系缆平台能够兼顾水位差较大情况下不同船型的安全系泊,下层系缆平台预制走道板迎冰面采用棱角形结构可有效抵抗冰荷载。

    • 新时期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若干思考

      2022(4):54-57.

      摘要 (17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评价了近年来北部湾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实施,围绕国家赋予广西自治区的“三大定位”,总结了新时期北部湾港建设国际枢纽海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的重大战略意义。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北部湾港未来发展需求,采用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港口运输需求规模。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提出了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强枢纽、畅通道、降成本、优服务、聚要素”的发展思路,构建了“1枢纽、2网、3区”功能体系。围绕设施建设、集疏运通道完善、物流服务提升、临港产业集聚等方面梳理了近期港口建设的重点任务及相关建议,对未来国际门户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综合交通解决方案

      2022(4):58-64.

      摘要 (13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卡拉奇港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海港,位于卡拉奇市西南侧,为中巴经济走廊东端出海口,目前港口发展面临港城矛盾突出、集疏运通道繁忙等问题,在分析卡拉奇港集疏运通道现状的基础上,对穿越卡拉奇城区的集疏运量进行预测,提出建设疏港道路、沿海铁路、沿海公路、ML-1铁路及港区铁路改造多种通道方案,并结合卡拉奇港和卡拉奇市发展需要提出疏港道路+ ML-1铁路及港区铁路改造、疏港道路+沿海公路、沿海公路+ML-1铁路及港区铁路改造、沿海铁路、沿海铁路+沿海公路的不同组合解决方案,在对各组合方案进行比选后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 涌浪控制海域典型海港工程总平面布置*

      2022(4):65-70.

      摘要 (11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涌浪控制海域,国内外规范中尚未有成熟、详细的海港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法。结合几内亚湾海港工程,以业主对年不可作业率小于1%的要求为出发点,遵循国际通用规范标准中平面布置原则,以连续23年的风、浪、潮、流后报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浪数学模型,针对主力船型的操纵及系泊分析、龙骨下水深研究等多种手段对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具有便于使用、工期短、工程量省等优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中东某港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的污废水收集设计

      2022(4):71-75.

      摘要 (5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因货物特殊性,其污废水收集倍受各方关注。以中东某港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为背景,给出了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不同标准体系下的初期雨水量、消防事故污水量和污水池有效容积的确定标准,并对比了国内外设计思路。该污水池采用溢流堰的截留模式,设置了pH计、温度计、VOC和HAL浓度检测仪,实现了自动报警截留模式。同时对项目不足之处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 巴基斯坦卡拉奇渔港搬迁选址比选及平面布置

      2022(4):76-80.

      摘要 (15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卡拉奇渔港搬迁选址问题,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比选方法,对4个备选港址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推荐港址。基于渔港的特点,在进行渔港选址分析时,应考虑渔港与渔业从业人员集中居住区之间的交通便利性以及渔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考虑渔港选址与规划的协调性时,不仅要考虑与规划土地的利用关系,还要考虑对规划区的环境影响。最后给出各比选因素量化的方法以供参考。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白鹤滩蓄水期向家坝控泄对下游航道影响分析*

      2022(4):81-87.

      摘要 (5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最新河道断面资料,建立向家坝—泸州的一维非恒定流模型,定量分析白鹤滩水库蓄水期间,在保证正常通航情况下向家坝水电站的最小通航流量和对应日调节出库流量方案。按横江70 m3/s、岷江700 m3/s恒定侧向入流,向家坝水电站按不同量级出库情况模拟,计算沿程各断面水位,求出向家坝下游最低通航水位265.8 m对应流量约为1 520 m3/s。根据电站日调峰运行规律,通过白天加大下泄流量按1 700 m3/s恒定出库,夜间减少至1 520 m3/s,得出最大水位变幅为0.31 m,对下游船舶影响较小,按1 700 m3/s下泄时可较1 520 m3/s时扩宽对应2.5 m水深宽度约20 m,该方式能适当缓解翻坝转运船舶的减载压力。

    • 内河航运需求与腹地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2022(4):88-93.

      摘要 (9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流航运需求预测是航运规划建设的关键核心问题。引入产业结构系数及货运强度概念,分析长江、莱茵河、密西西比河3条黄金航道货运量与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货运量和弹性系数与GDP的相关性随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而减弱。弹性系数和货运量增长率随产业结构系数增加有下降趋势,但相关性较差;产业结构系数较小时货运强度较大,货运强度随产业结构系数的增加而下降,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货运强度与产业结构系数的指数函数关系式。因此,可利用货运强度与产业结构系数相关关系进行河流航运需求预测工作,并且在经济指标选取时也可考虑产业结构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等内河航运需求增长预测提供支撑。

    • 齿型构件混合堤翻坝水流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2022(4):94-99.

      摘要 (5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齿型构件混合堤是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采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构件混合堤,该新型结构尚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为了解其受力特性、推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CFX软件,对齿型构件混合堤翻坝水流力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齿型构件混合堤翻坝水流力由动水压力及堤身前后静水压力差组成,随着入射流速、入射角度及相对堤高的增大,翻坝水流力越大;当入射流速比较小时,翻坝水流力与入射流速近似成平方关系,当入射流速超过某个限值,水流力与入射流速近似成正比关系;相对堤高对翻坝水流力的影响有个敏感值,相对堤高在敏感值附近变化时,对翻坝水流力的影响最大。

    • 自浮升降式航标的运动特性分析*

      2022(4):100-105.

      摘要 (3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适应三峡库区大水位变幅,解决岸标布置和高度调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浮升降式航标。针对结构设计和环境荷载等因素对该新型航标运动特性的影响问题,采用MOSES(multi-oper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imulator)建立了三维水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吃水、不同水深下结构在波浪和风浪流荷载作用下的垂荡运动响应。结果表明:1)吃水增加对改善结构的运动响应是有限的,该结构在吃水1.0 m时运动特性最优;2)水深越大,结构的运动响应特性越佳;3)风浪流作用下的运动特性优于波浪作用下的运动特性。

    • 天津南港工业区东港池支航道回淤模拟*

      2022(4):106-110.

      摘要 (16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津南港工业区位于渤海湾典型的淤泥质海岸,其东港池拟建设连接大港航道的支航道。为准确预测航道的泥沙回淤状况,通过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数学模型,选取现场实测大潮作为代表潮、以工程海域附近测波资料的能量加权平均结果作为代表波,对邻近的天津港15万吨级航道年均回淤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南港工业区海域的泥沙运动,预测南港工业区东港池支航道的年均泥沙回淤分布。结果表明,航道回淤主要发生在大港港区口门段与支航道前半段。

    • 某枢纽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

      2022(4):111-115.

      摘要 (12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枢纽船闸为所处河段通航工程的主要控制性工程,船闸工程的修建将对河道渠化起到重要作用。其闸室规模大、工作水头高、输水能量高,解决输水过程水力学问题是船闸设计的关键环节。为使输水过程船舶与船闸自身安全满足相关要求,通过比尺为1:30的物理模型试验,对船闸输水过程水力特性、船舶停泊条件及引航道水流条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的输水系统布置和阀门开启方式下,各项水力指标均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 湘江湘祁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影响及对策

      2022(4):116-121.

      摘要 (13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湘江湘祁枢纽二线船闸是在已有建筑物岸侧增建的二线船闸,造成二线船闸引航道与主航道曲线连接。因一线船闸引航道的限制,且一线船闸与二线船闸轴距较短,使得拟建二线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较为复杂。因此,依托湘祁枢纽二线船闸扩建工程,采用1:100定床水流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对泄水闸开启方式优化、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隔水堤优化、电站下游右岸大堤优化、电站出流口下游河道局部疏浚等系列措施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优化措施。

    • 台州港龙门港区待泊、候潮锚位数量分析

      2022(4):122-125.

      摘要 (10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台州港龙门港区是台州港“一港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港区进港航道规模和等级限制,大部分进出港船舶需要候潮。因此在设置龙门港区配套锚地时需统筹考虑待泊、候潮锚位数量。目前行业内尚无推荐性的候潮锚地锚位数量计算方法。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规范标准进行了龙门港区有关锚位的研究。采用排队论的理论分析方法,对龙门港区锚地锚位数量进行综合测算,得出了候潮为主(纯候潮或候潮+待泊)锚地锚位数量的设置方案。即在保证率一致的情况下,锚位数量可以取待泊锚位数与候潮锚位数中的较大值。

    • 青山枢纽改造工程整体布置方案

      2022(4):126-132.

      摘要 (3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澧水青山枢纽改造工程主要是在左汊拆除原有建筑物后新建船闸和挡泄水建筑物。针对青山枢纽改造工程整体布置方案中涉及的枢纽泄洪能力、通航问题,研究了枢纽整体布置、泄洪能力和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枢纽现状及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口门区水流通航条件,优化了原设计方案。得出结果:枢纽泄流能力与现状接近,将左汊主流偏向中右部位,改善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推荐方案是:拆除原左汊建筑物并将轴线下移300 m,新建11孔泄水闸,减少1孔泄水闸孔改为连接坝段、左侧2孔泄水闸改为2孔溢流坝。该方案可行,口门区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 大藤峡枢纽运行方式调整对来桂航道方案的影响

      2022(4):133-137.

      摘要 (15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因在项目建议书和工可阶段运行方式发生变化而导致枢纽上游航道需整治滩险数量大幅增加的问题,对2种运行方式下的最低通航水位和一期蓄水前后施工水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低通航水位和开挖引起的下降值对航道设计方案及投资的影响,以及大藤峡一期蓄水前后施工水位成果。结论为库区航道整治方案受枢纽调度运行方式影响大,在设计时应重点分析调度运行方式对设计水位和设计方案的影响,结合枢纽蓄水计划,在蓄水前适当开展水上炸礁作业以控制投资。

    • 曹娥江清风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2022(4):138-145.

      摘要 (11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风枢纽位于曹娥江干流中游段,为满足上游水运需求,需改建现状枢纽,并新建船闸一座。枢纽泄洪闸泄水方向斜交新建船闸下游引航道,使船闸下游水流条件较复杂,通航条件相对较差。为保证船闸下游引航道正常通航,建立曹娥江中游段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并开展计算,通过布设不同导流墙研究其对通航水流条件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1)平行于引航道的导流墙可以更好地改善航道内水流条件,改善效果70%~90%。2)延长导流墙长度可进一步改善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效果可达100%。3)导流墩对纵向流速的改善效果优于横向流速,纵向流速的改善效果为100%,而横向流速的改善效果小于2%。

    • 基于船舶安全通航的厢廊急弯段航道整治研究*

      2022(4):146-150.

      摘要 (8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厢廊急弯段河道河面较窄,弯顶航道转向角较大,入弯和出弯段主流流速较大,因此,针对船舶在上、下行无法通过厢廊急弯段的问题,进行急弯段航道整治的研究。采用正态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并结合船模试验,通过分析沿程水位、航中线流速、航道横向流速及船模航行参数等指标,得出疏浚和调整航线相结合的较优整治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凹岸和凸岸同时开挖的整治方案,在最大通航流量2 010 m3/s内可航水域范围,航线纵向及横向流速等通航水流条件均有所改善,船舶过弯航迹带减小,双向通航船舶可顺利通过厢廊急弯段。本研究可为类似急弯段航道整治研究提供借鉴。

    • >信息技术
    • 基于数据集成技术的航道工程BIM预警平台研究与应用

      2022(4):151-156.

      摘要 (15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航道工程中数据信息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低和遇险反映慢的问题,进行多源时变异构数据的集成技术研究,基于统一JSON建立公共数据模型,优化传统数据处理方式冗余度较高的问题,提升航道工程数据集成的效率;搭建基于数据集成技术的航道工程BIM预警平台,将实时数据刻画的航道工程现况以直观的形式在BIM平台展示,依托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6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Ⅰ标段)进行数据集成、BIM预警等功能的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数据集成技术的航道工程BIM预警平台可为相关人员对险情做出预判并及时预警提供坚实保障,使航道工程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2022(4):157-160.

      摘要 (15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具有穿透植被、灵活性强、高精度以及作业安全等优点,结合无人机技术无需专门起降场、作业灵活、转场方便和成本较低的特点,能够快速获取地表三维点云数据,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中,对重点局部区域在不同阶段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进行多次测绘,得到高精度地表丰富信息,结合多波束水深测量得到的水下地形数据,对整治前、整治中和整治后的抛填、淤积、崩塌和冲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指导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技术范例。

    • >地基与基础
    • 变阻抗桩非自由端竖向瞬态激振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及应用*

      2022(4):161-165.

      摘要 (6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变阻抗桩非自由端竖向瞬态激振时反射波曲线复杂的问题,基于一维黏弹性杆件纵向振动理论和土体平面应变模型,建立简化的桩-土竖向振动数学模型。采用升余弦函数模拟瞬态激振力,通过矩阵运算和积分变换求解得到桩身任意位置动力响应的半解析解,并结合海上带长钢护筒灌注桩的低应变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混凝土顶面以上钢护筒端部反射信号特征,进一步结合设计、施工参数对类似工况进行模拟,有助于分析变阻抗桩非自由端激振形成的复杂反射波曲线及识别桩身缺陷。

    • 饱水对红层地区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2(4):166-171.

      摘要 (6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层地区港口岩石地基在饱水作用下抗变形及承载能力衰减,影响港口地基稳定性。为探究饱水对红层地区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砂岩、泥质砂岩和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吸水率测定、巴西劈裂、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试验发现:泥岩吸水性能最强,平均吸水率达到0.505%,泥质砂岩和砂岩的平均吸水率分别为0.435%和0.414%;3种岩石饱水后泊松比均有一定增大,饱水后环向变形相比轴向更为敏感,体积扩容更为显著;岩石饱水后,抗拉强度、单轴和三轴抗压强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减。研究成果可为红层地区岩石饱水力学特性及港口地基承载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原位试验的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对比分析

      2022(4):172-179.

      摘要 (15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国外判别地震液化公式主要是基于Seed和Idriss提出的简化方法,比较循环应力比(CSR)与循环抗力比(CRR)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是否液化。CRR的计算多是利用历史上基于原位试验地震液化数据进行拟合,因此不同学者的拟合公式有较大区别。针对上述区别,选取国外某港口项目的原位试验数据,采用美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EER)推荐的液化判别方法与Boulanger和Idriss判别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SPT试验,上述两种方法安全系数差别不大;基于CPT试验,Boulanger和Idriss方法较为保守。2)NCEER方法对预测地震液化可靠性较高,而Boulanger和Idriss方法对工程适应性较强。3)在进行国外相关工程设计时,宜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计算并相互验证。

    • >施工
    • 透空格栅鱼巢排水下抛投控制

      2022(4):180-185.

      摘要 (4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透空格栅鱼巢排作为一种应用于生态环境改良中的新型薄壁预制构件,可以在保砂的基础上保持水体与河床间的连通,对水下微生物环境进行局部改善,进而起到保护长江的重要作用。结合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生态涵养试验区鱼巢排施工的精准控制,对水流作用下鱼巢排安放过程中的漂移进行现场观测。基于Morison方程的数值模型和漂移距经验公式对其进行对比估计,最终对鱼巢排的抛投施工进行数值修正。

    • 应用有限元法的环保柱式清淤绞刀设计

      2022(4):186-190.

      摘要 (9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保疏浚底泥中会混杂有害的污染物,传统清淤绞刀产生的扰动效应会导致污染源扩散、清淤效果变差,因此国内环保清淤工程迫切需要适合施工要求的环保型清淤机具。采用理论研究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款环保型清淤绞刀。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工况下机具的结构变形和应力情况,对机具进行轻量化优化。研究表明:1)新型环保清淤绞刀的翼闸板、绞刀组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需要加强其强度和刚度。2)支撑件受力情况较好,可以进行轻量化设计。3)基座件受力情况较恶劣,需强化。

    • 绞吸船串联接力泵船超长排距施工优化

      2022(4):191-196.

      摘要 (13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南通港小庙洪上延航道工程一阶段施工项目的超长排距工况条件,通过对船舶和管线的泥浆扬程、输送阻力损失等水力特性进行分析,验证“新海鲛”与“航绞接1号”采用“2泵+2泵”串联施工工艺能保证此次超长排距施工需求,并推导“航绞接1号”的最佳施工位置,解决绞吸船多级泥泵串联后局部排出压力过高的问题,并将工艺测算结果和优化措施应用于工程实际。结果表明,优化后提高了船组的时间利用率和生产率,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 大直径植入式钢管嵌岩桩施工技术

      2022(4):197-202.

      摘要 (10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浮式液化天然气接收和再气化终端平台(FRU)采用嵌固于海底的钢管桩加抱箍系泊方式,用以制约FRU的水平位移并承受波浪引起的作用力。该桩型主要特点是采用超厚钢管,嵌岩深度大,桩径大,施工难度高。经过专项方案的比选和研究,提出采用搭设水上施工平台、扩大孔径冲击成孔、整体植入钢管桩、在钢管下部预留孔洞、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嵌岩桩钢管内、外壁混凝土整体性问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 3种用于绞吸船杂物集中区施工的防杂装置

      2022(4):203-206.

      摘要 (18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绞吸船施工杂物集中区的防杂装置选择问题,从防杂装置的结构设计、适用条件及施工工艺参数方面进行研究,根据杂物的种类、分布区域特点、尺寸对防杂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并通过对3种防杂装置施工参数、生产效能的统计,得出其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绞吸船在施工杂物集中区时,选择合理的防杂装置能减小杂物对船舶施工的影响,提高工程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