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长江口工程群对上游水动力影响及累加效应研究

      2022(2):1-7.

      摘要 (7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江口大型工程群为研究对象,采用CJK3D-WEM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工程群对水动力的影响及累加效应。结果表明,长江口1998—2016年间实施的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北港分流工程及南汇边滩和横沙东滩促淤圈围等大型工程群后,徐六泾河段涨潮量降低约10%,潮差降低约6%,涨急流速降低约9%,落急流速降低约4%,北槽分流比由60%减小至40%左右。工程群的逐步实施对上游河段水动力变化有较明显的累加效应,其中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上游影响程度最大,约占50%,其一期工程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南汇边滩圈围工程;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影响程度最小。

    • 垂直淹没射流对黏性底床冲刷挖掘体积的试验研究*

      2022(2):8-15.

      摘要 (6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射流冲刷作为一种高效挖掘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深海工程领域。针对黏性底床条件下垂直淹没射流冲刷挖掘体积进行研究,利用注浆成型法制备冲刷坑的胚体并利用3 d扫描技术获取冲刷挖掘体积。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探索了射流流速、射流靶距、冲刷时间以及泥样含水率与冲刷挖掘体积的关系:1)冲击射流挖掘体积随着射流靶距的增加而减小;2)冲击射流挖掘体积随着射流流速的增加而增加;3)冲击射流挖掘体积随着冲刷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逐渐趋于平衡;4)随着泥样含水率的增加,冲击射流挖掘体积也显著增加。最后,利用54组试验数据和无量纲分析得到了冲击射流挖掘体积的经验公式,可为射流挖沟以及射流沉桩等海洋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 规则波作用下方形排柱附近水流特性数值模拟*

      2022(2):16-22.

      摘要 (5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规则波作用下方形排柱附近流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OW-3D,运用质量源造波方法,离散RNG k-ε方程控制下的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建立无反射三维数值波浪水槽。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建立的数值模型性能良好。运用数值计算结果,分析排柱周围自由表面三维运动特征和方形排柱周围速度场与涡量场分布特性,采用无量纲方法分析方形排柱后方波浪透射系数Kt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规则波作用下方形排柱周围流场呈周期性变化规律,最大涡量值在方形排柱单柱的上下游角隅区交替出现。在数值模拟试验范围内,透射系数Kt随波陡H/L的变化略有波动,但不显著;透射系数Kt随相对水深d/L的增大逐步减小。

    • 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2022(2):23-29.

      摘要 (7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黏性流体力学理论构建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利用高阶差分方法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结构动力学方程,采用虚拟单元浸入边界法实现流体和固体求解器的高精度耦合求解。通过流体体积方法实现界面重构,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规则波与不同充盈水囊潜堤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寻找合适的充盈度、探求其消波机制。结果表明:1)开发的数值模型可有效模拟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波浪变形和结构响应;2)非充盈柔性水囊潜堤的大幅度振动更易促使结构附近涡旋的演化与脱落,并伴随着能量的耗散。

    • 氯离子侵蚀下混合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损伤规律

      2022(2):30-36.

      摘要 (11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合纤维增韧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针对PVA和UPE混合纤维混凝土,采用高浓度氯离子溶液进行120 d侵蚀试验,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预测分析氯离子侵蚀前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损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纤维混凝土和纤维体积含量为0.2%(其中0.1%PVA和0.1%UPE)的混凝土受海水侵蚀后脆性增加,峰值应力和对应的应变减小;但掺加纤维能降低混凝土梁遭受氯离子侵蚀的抗弯曲承载能力的损失率和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损失率,同时增加梁的韧性;加载位移为20 mm时,海水侵蚀后有纤维的梁最终拉伸损伤比无纤维的梁最终拉伸损伤减小4.9%,最终压缩损伤比无纤维的梁最终压缩损伤减小16.2%。

    • >港口
    • “零翻箱”自动化立体堆场设计与码头总体布局*

      2022(2):37-45.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装箱码头是内外贸集装箱货物的集疏运中心,码头的吞吐能力受堆场容量和作业效率的影响。针对集装箱码头堆场的翻箱倒箱问题,基于整个立体库场内每层堆场仅堆放一层重箱的理念,通过AI设计、情景假设、公式推算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设计出一项自动化立体堆场方案,并介绍各核心设备和功能区以及作业流程。结果表明,本方案可实现真正意义上“零翻箱”,同时能减少机械设备的配置、使用成本和碳排放量,有利于提升码头作业效率、吞吐能力和经济效益,有助于增强码头和港口企业竞争力。

    • 环渤海地区LNG码头布局关键问题和选址研究*

      2022(2):46-50.

      摘要 (10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系统分析环渤海地区天然气运输及储备体系发展和建设特点,提出该区域LNG码头布局关键问题。首次提出环渤海地区LNG码头布局应将冬季4个月需求指标作为码头能力供给的主要依据,并提出区域LNG泊位布局规模等指标。在此基础上,围绕“十四五”期环渤海地区天然气供应迫切需要,提出区域LNG码头布局和选址思路,结合港址条件推荐重点发展的港址。

    • 客货滚装码头减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2022(2):51-57.

      摘要 (13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客货滚装码头减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在综合考虑成本属性、环境属性、社会属性构建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和加权TOPSIS法对客货滚装码头减排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某拟建客货滚装码头为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算例中各方案在评价模型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方案从优到劣为岸电、低硫柴油和陆基洗涤器。该减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可为客货滚装码头减排设计方案优选提供决策支持。

    • 基于参数化模型的架空直立式码头损伤诱因反演*

      2022(2):58-63.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架空直立式码头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码头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构件数量多、外部损伤因素复杂,又缺乏有效的损伤获知手段,导致很多码头处于“亚健康”服役状态。桩基作为整个码头结构的关键构件,是“窥视”码头结构受力状态及外界损伤诱因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构建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对采集的有限元计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ython-MANSYS建立了简化计算模型,通过与实体单元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简化计算模型的适用性。通过抽样的方式获取参数化分析的数据样本空间,并通过降维提取反演模型所需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主要损伤诱因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并对反演结果和模型性能进行分析。

    • 营口港仙人岛港区LNG码头选址规划方案*

      2022(2):64-69.

      摘要 (16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仙人岛港区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属于双堤环抱空间格局,规划大型泊位多,船舶流量密集。LNG码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排他性。针对在环抱式港池内LNG码头选址和规划存在的问题,以仙人岛港区为例,集成利用多项模型技术研究通航安全、通航影响、陆域安全、泊位布置和空间利用等,提出LNG码头选址、码头泊位及水域布置方案,对仙人岛港区建设LNG码头起到了关键技术支撑。

    • 港产城融合发展关键问题研究

      2022(2):70-75.

      摘要 (7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及水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港产城融合发展被提到新的高度,成为港口及所依托城市发展的重点。针对如何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这一难题,研究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内涵及机理,分析促进融合发展的3个关键问题,给出解决思路,并结合规划实践,对不同类型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研究思路及结论对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落地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 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回淤对策

      2022(2):76-82.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辐射沙洲南缘腰沙高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问题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时通过研究工程海域潮流、波浪、泥沙、底质等自然特征,分析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从挡沙堤平面布置、备淤深度确定、维护疏浚、船舶吃水控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研究认为: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粉砂质浅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必会出现回淤,但一港池坐北朝南,受掩护情况较好,产生骤淤的几率较小。先期可通过港池航道试挖、预留足够备淤水深、配备高效率的挖泥船、控制船舶吃水来应对回淤问题,将来可结合回淤观测成果、维护难易程度、船舶进出港影响,综合考虑是否建设挡沙堤。

    • 煤炭堆场智能水幕系统洒水设计与应用*

      2022(2):83-86.

      摘要 (14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露天煤炭堆场粉尘治理存在的问题,论述开放性堆场洒水抑尘的重要性。研制出一种移动式的堆场智能水幕系统,可以实现大范围行走、大容量储水、自动寻源补水、煤堆表面的定量精准洒水。该系统采用与堆场大型移动单机集成式设计、利用移动单机悬臂建立臂架喷淋系统实现煤垛表面的全覆盖均匀洒水,结合堆场喷枪洒水管网实现上水单元在多个固定取水点自动寻源补水。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移动洒水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堆场的清洁生产水平,有效抑制堆场粉尘的排放,实现了堆场煤垛表层全季节高效洒补水,为大型露天堆场的煤尘污染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可靠技术方案。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新型生态护坡结构物理模型动床试验研究*

      2022(2):87-94.

      摘要 (4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护坡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基于保护长江中下游岸坡稳定性及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目标,提出新型生态护坡结构。通过物理模型动床试验观察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对不同类型岸坡的保护效果,分析不同类型岸坡冲淤变化机理。观察不同水流入射角度对弯曲河道岸坡稳定性影响,针对不同类型岸坡提出合理的岸坡防护措施。结果表明:1)同等条件下弯曲河道岸坡防护效果较顺直河道差;2)弯曲河道岸坡冲刷范围和水流入射角度正相关;3)针对不同类型岸坡提出不同的护坡优化方案,效果明显。

    • 新时期长江口航道建设深化研究方向的探讨

      2022(2):95-99.

      摘要 (17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口航道的建设与管理面临着河势背景深刻变化的新情况和生态优先等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航道的综合通过能力,分析近几十年来长江口河势的主要变化,归纳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设计)思路。基于对长江口在盐、淡水交汇和潮汐环境中的黏性细颗粒泥沙运动物理过程和航道回淤机理的认识,包括盐度和含沙量的层化、紊动抑制、悬沙斜压效应以及纵向及横流输沙、悬沙近底高浓度层的类推移输运、浮泥的重力流输运以及非黏性沙的层移输运等,提出长江口航道建设、维护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及开展河口开敞边界泥沙收支、生物对河床稳定性影响等研究的建议。分析结论和工作建议可作为深化长江口航道治理的参考。

    • 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对典型污染排放的影响*

      2022(2):100-105.

      摘要 (16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评估其对典型污染排放的影响对航道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收集计算长江上游船舶吨位、船舶交通流、船舶燃油消耗及典型污染物排放等数据,分析了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对典型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长江上游三省一市船舶平均吨位从249 t增加到874 t,船舶流量显著减小,货运量显著增加。2)上游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至Ⅲ级,理想状态下船舶单位周转量典型大气污染排放减少31.2%。3)水路货运周转量增加导致船舶污染总排放增加,但基于船舶平均吨位大型化计算,2008—2019年水路运输替代陆路运输的污染物减排量约190万t,较船舶平均吨位不变状态下的污染减排量增长约7.7%。4)建议提升长江上游航道等级至Ⅱ级,进一步推动船舶大型化发展,相对于Ⅲ级航道船舶单位周转量典型大气污染排放可减少36.4%,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 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2(2):106-111.

      摘要 (13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航道绿色施工评价问题,对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基于长江干线航道整治特点及整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流程,结合航道整治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目标及评价原则,得到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节约利用、生境保护、生物防护、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等7个方面共40个评价指标,可为指导内河航道绿色施工行为、提升航道绿色施工水平提供参考。

    • 新沂河险工险段成因和治理措施*

      2022(2):112-118.

      摘要 (4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控制洪水建筑物,堤防因所处环境恶劣,极易产生险工、险段。针对新沂河堤防的险工、险段问题,收集了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调查,系统分析新沂河险工成因,提出了不同险工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1)汛期水位骤升骤降是新沂河形成险工、险段的重要外因,堤基透水性较强、土质不均是形成险工险段的重要内因;2)按照险工成因,新沂河的险工可以分为3种类型;3)根据不同的险工类型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并以沙湾险工段为例论证了治理方案的正确性。

    • 长江上游红灯碛滩采砂活动对航道维护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022(2):119-124.

      摘要 (14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在部分河道内曾进行过较大强度的挖砂采石活动。目前随着生态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无序开采活动基本绝迹,但已造成的影响短期内却不会消除。长江上游红灯碛滩挖砂采石影响凸显以后航道整治建筑物功能减弱,航道条件恶化,威胁通航安全。在航道维护中通过工程措施恢复原有航道整治建筑物功能,防止河段航道出浅碍航,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为后续进一步航道治理奠定了基础。

    • 基于数值仿真的拖轮拖带沉管浮运航道宽度设计

      2022(2):125-128.

      摘要 (19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拖轮拖带沉管浮运航道宽度的既有设计方法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基于数值仿真进行了浮运航道宽度设计的研究。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结果计算的深中通道沉管浮运航道宽度随拖轮就位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纠偏力增大而变小,较参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计算数值小约17 m。基于数值仿真的浮运航道宽度设计方法考虑了拖轮协同操纵因素,丰富了拖轮拖带沉管浮运航道宽度设计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五台梁清礁工程整治效果分析

      2022(2):129-134.

      摘要 (17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三峡水库消落期和汛期河道恢复至天然状态时,五台梁礁石突出碍航,制约航道发展,亟需实施清礁整治。考虑近期航道建设和远期扩能提升需求,拟定了一次性整体切除清礁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方案整治效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工程实施后,清礁区水深增大,过流能力增加。2)局部水流流态明显改善,水流趋于平顺,航道侧横流减至0.25 m/s以下。3)4.5 m水深航道宽度在300 m以上,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证明方案合理、整治效果符合预期。

    • 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失稳程度评估与预测*

      2022(2):135-140.

      摘要 (15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对于航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由于航道边坡失稳滑塌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对其失稳程度进行预测评估,严重影响过往船只安全和航道管理维护。基于工程试验模拟的方式获取航道边坡失稳滑塌全周期声纹图像,通过分析声纹图像能量变化将其失稳过程划分为:非常稳定、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滑塌5个阶段。基于Gabor变换提取各阶段声纹图像特征,利用离散余弦变换进行特征降维,将降维后的声纹图像特征输入Fisher函数中构建失稳程度评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将待评估声纹图像样本特征输入到预测模型中,识别正确率达到90%。因此,基于Gabor特征构建Fisher模型进行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失稳程度评估预测是可行的,对研究航道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 长江中游牧鹅洲关联演变河段航道整治方案

      2022(2):141-146.

      摘要 (5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中游河段河床多为沙质,河床演变剧烈,受两岸石山、矶头和人工护岸工程等节点控制,上下游河段演变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特征。以牧鹅洲水道为例,对其演变特征及其与下游湖广水道的关联特性进行分析,基于目前航道的不利变化趋势,结合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对本河段整治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在牧鹅洲水道实施护滩工程,同时解决牧鹅洲边滩中低滩冲刷和湖广水道汪家铺出浅的问题。采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并基于2020年汛后观测资料对方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牧鹅洲边滩冲刷受到有效控制,滩槽格局稳定,6 m水深航宽尺度基本满足规划要求。

    • 西江长洲枢纽库尾段采砂工程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2022(2):147-152.

      摘要 (5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江航道桂平航运枢纽—长洲水利枢纽之间存在约34 km的水位未衔接段,而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选取的江口料场位于长洲枢纽库区回水末端和上游附近滩段。为研究库尾段采砂工程对上游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须同步考虑上游来水和下游库区回水的变化,建立桂平三江口上游黔江河段16 km和桂平枢纽—长洲枢纽约156 km的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采砂工程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砂工程实施后上游桂平航运枢纽引航道水位降落0.09 m,布岭沙弯道凸岸侧边滩挖除引起主流一定左偏。整体上,除设计流量外,库尾段采砂工程对航道水流条件影响较小。

    • >信息技术
    • 基于BIM+GIS的航道三维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2(2):153-157.

      摘要 (14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航道工程空间分布特性,将广域航道工程划分成若干区域,利用分区域的三维场景数据组织技术进行动态调度,通过插件工具对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减面处理,减少人工减面工作量,并提出Unity加载GIS多源数据技术方法,解决了航道工程大体量BIM+GIS三维数据在Unity引擎中无法加载、渲染卡顿、人工轻量化模型工作量大等项目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利用Unity引擎开发漫游系统,使得超长航道BIM+GIS三维数据加载与高质量的漫游可视化效果兼得成为可能,对BIM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 基于长江北斗CORS系统的PPK定位技术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2022(2):158-161.

      摘要 (4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成,其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有待研究和认证。基于长江干线北斗CORS系统的PPK技术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精度统计,论述该技术在长江航道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其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利用长江CORS系统基准站进行PPK定位数据解算,定位平面精度可以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而高程精度则不稳定。

    • 某重件码头固定式桅杆吊墩台的三维协同设计

      2022(2):162-167.

      摘要 (12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固定式桅杆吊墩台在二维设计过程中专业间协同不充分、图纸表达准确性不够、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依托某重件码头工程,采用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开展桅杆吊墩台基础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通过部署协同工作环境、参数化驱动设计,从多专业协同设计、桩基优化布置、结构计算、预埋件参数化布置、工程量统计及标准出图6个应用点进行阐述。实践应用表明:并行工作模式的三维协同设计提升了专业间的协同,缩短了设计周期,参数化设计使方案优化比选更加便捷高效,族库的积累提升了设计成果输出的标准化水平。

    • 倾斜摄影测量在港口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2022(2):168-171.

      摘要 (6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如何在大范围水域覆盖地区(尤其包括如防波堤或LNG码头等三面环水的条带状区域)生成高精细程度、高位置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并以港口的具体工程为例进行研究,系统梳理该技术的应用流程,并对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精度统计,取得了平面精度及高程精度均优于2个像元大小的高精度效果。验证了该技术流程应用于港口的可行性,表明所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精度的可靠性,可为相关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 BIM+GIS+倾斜摄影融合技术在双桥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2022(2):172-178.

      摘要 (10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BIM、GIS、倾斜摄影作为独立技术在工程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缺乏融合应用的实践经验。BIM技术聚焦于工程尺度上的建筑信息,GIS技术关注城市、流域尺度上的资源信息,倾斜摄影旨在高精度反映特定区域的真实景象。技术融合将有效拓展工程建设信息的辐射范围,辅助工程决策,优化建设方案,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对BIM、GIS、倾斜摄影的融合技术进行研究,并以双桥枢纽工程为例,在GIS平台下实现了BIM模型、实景模型与空间数据匹配、模型可视化展示与交互、工程漫游,为BIM+GIS+倾斜摄影在水运工程的应用提供示范经验,为构建更大场景的信息模型奠定基础,为实现城市级、流域级数字化工程管理提供支撑。

    • >地基与基础
    • 不同围压条件下淤泥质黏土蠕变力学特性试验及模拟*

      2022(2):179-185.

      摘要 (15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淤泥质黏土是码头工程常见地基土,其蠕变特性与码头地基稳定性紧密关联。为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淤泥质黏土蠕变力学特性,对其开展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基于蠕变试验结果,引入Mesri和Log-Modified模型模拟淤泥质黏土的蠕变力学行为,得到蠕变经验模型,并对比两个模型的辨识效果。结果表明,同一围压下,随着轴压的提升,轴向应变逐渐递增,初始和稳态蠕变速率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同一加载等级下,围压和轴压的升高促进轴向应变的增长,较高轴压和围压条件下初始、稳态蠕变速率均始终大于较低轴压和围压条件;淤泥质黏土等时轴压-轴向应变曲线近似双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Mesri蠕变经验模型辨识效果优于Log-Modified蠕变经验模型。

    • 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CPT)在非均质土勘察中的应用

      2022(2):186-190.

      摘要 (3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获得非均质土的力学指标,进行了非均质土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CPT)研究。通过引入钻机引孔配合施工工艺与采用多重护管的施工手段,解决了在非均质土层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无法满足设计深度的问题,从而实测得非均质土的锥尖阻力(qc、侧壁阻力(fs)、探头倾角(l)及动孔隙水压力(u2)。通过对上述指标分层统计分析与计算,获得非均质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与内摩擦角指标,为建设工程提供地基基础设计重要的岩土参数。

    • >施工
    • 袋装沙枕水下抛投漂移距现场试验研究*

      2022(2):191-196.

      摘要 (5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长江水沙变化导致堤岸冲刷加剧,水下抛投护岸成为整治工程的重要环节,新型防护材料袋装沙枕应运而生,其抛投漂距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以长江中下游南京八卦洲河段整治工程为例,分析水深、流速、沙枕质量等对漂移距的作用机理,基于动力学进行漂移距计算公式理论推导,通过在不同流速、水深条件下开展的现场抛投试验确定公式系数。结果表明,采用推导的经验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相对误差在20%以内。

    • 绞吸挖泥船短排距工况下泥泵节能技术

      2022(2):197-201.

      摘要 (4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3 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13.4%,施工180 h节约30 t燃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 耙头高压冲水喷嘴流场数值模拟及分析

      2022(2):202-208.

      摘要 (16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耙吸挖泥船耙头高压冲水喷嘴流场,采用CFD技术进行喷嘴淹没射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喷嘴直径、不同出口射流速度、不同靶距及不同射流喷射角度条件下的射流压力。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泥面所受到的压力随射流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喷嘴直径增大而略微增加、随靶距增大而减小。喷射角度为90°、60°和45°时,同等射流速度下喷射角度为90°时泥面受到的压力值最大,但从破土量角度来看,60°为最佳喷射角度。

    • 坦桑尼亚珊瑚土回填料试验的中英标准对比

      2022(2):209-213.

      摘要 (9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坦桑尼亚某码头工程后方堆场采用吹填成陆,主要用于暂存轻型小汽车,采用珊瑚土作为基层回填料。通过对珊瑚土、珊瑚石以及珊瑚石添加水泥等3种回填料的室内泡水加州承载比(CBR)试验、现场CBR及压实度试验以及中英标准对比分析,并总结其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英标设计的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堆场,可以采用掺黏土的珊瑚土作为基层;珊瑚土在掺一定量的黏土后方可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下的室内泡水CBR值;珊瑚土回填料因其孔隙率大、强度偏低、对于轻型集装箱堆场能满足要求,重箱堆场则须另做调研。

    • 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应用

      2022(2):214-218.

      摘要 (14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频繁产生温度裂缝这一普遍现象,结合具体工程对混凝土温控措施、温控标准进行研究和总结,温控标准和要求主要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构内部温度场和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温控措施主要是控制原材温度、设置冷却水管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得出入模温度、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降温速率、冷却水与混凝土之间的温差、通水时间和停水标准等主要指标建议值。结果表明,控制原材料温度、布设冷却水管降温能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性能,较好地控制了结构温度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重型绞吸挖泥船1 m直径排泥管线输送微风化岩特性

      2022(2):219-223.

      摘要 (16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国外某疏浚工程为例,对自航式重型绞吸挖泥船“天鲲号”采用1 m管径的排泥管线输送坚硬微风化岩的施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所给工况下的泥泵扬程和泥泵效率,得出密度、流速与摩阻系数的关系,给出土质换算系数、实验系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该技术充分发挥重型绞吸船可直接开挖并吹填微风化岩的特点,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 港口工程防渗墙墙下堵漏处理

      2022(2):224-228.

      摘要 (4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港口工程监测资料揭示防渗墙墙下存在渗透通道,采用墙下灌浆措施成功治理了渗漏通道。对本工程防渗墙墙下堵漏处理的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囊括防渗标准、堵漏范围确定、灌浆孔平面布置、灌浆深度、灌浆分段、灌浆压力、灌浆工艺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渗墙墙下堵漏处理技术。采用水位观测确定堵漏范围的方法突破了旧有技术,可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