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十四五”水运发展规划与政策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港口水域规划思路与方法

      2022(11):1-6.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其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以解决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等问题。根据《港口法》《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文件,港口水域规划方案是港口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空间利用方案。针对目前港口水域规划方案制定缺少明晰编制思路和技术方法的问题,以北部湾港为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开展船舶通航密度分析,提出一种以航路+航道为骨架、因地制宜地选划锚地、合理协调解决各类涉海规划间矛盾冲突的港口水域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安全、港口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海上通道及港口支点布局建设现状特征及展望*

      2022(11):7-12.

      摘要 (3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及港口支点建设推进中存在现状不清、问题不明的情况,对海上运输通道及港口支点的发展现状特征、贡献作用、当前及未来发展中面临的要求及短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南西北四大海运通道中,西向通道的地位最为突出,海外港口支点呈现分布日趋广泛、功能不断丰富、参与模式更加多元的发展特点,海上运输通道及港口支点建设在提升我国对外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的发展重点应围绕增强重点区域海运通道保障能力、完善陆上互联互通网络、优化海外港口支点布局等方面展开。

    • 新时代水运五年发展规划编制的理念与方法*

      2022(11):13-20.

      摘要 (3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运五年发展规划是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指导和组织水运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中国水运发展规划编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五年规划性质、重心、视角等方面的转变,研判新发展理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等对水运行业的影响和要求,指出新时代水运发展规划制定的理念与方法,并应用于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制定行业五年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 >综合
    • 港珠澳大桥岛桥结合部结构的波浪力试验研究*

      2022(11):21-28.

      摘要 (4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港珠澳大桥岛桥结合部桥面高程较低,设计水位和波浪条件下波浪对岛桥结合部的桥面、人工岛等结构作用复杂且较强。通过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对岛桥结合部结构的波浪力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设计水位和波浪条件下,岛桥结合部单跨箱梁结构的无量纲波浪水平力最大为0.7F/(ρgA2H1%),无量纲波浪上托力最大为0.2F/(ρgA1H1%)。2)在S(正向0°)和SSW(22.5°)方向波浪作用下,波浪力大于其他方向的结果。3)随着水位抬高、超高变小,岛桥结合部桥面箱梁结构受到的波浪上托力和水平力均变大。4)无量纲上托压强最大为2.0p/(ρgH1%),无量纲水平压强最大为1.9p/(ρgH1%)。

    • 基于OpenFOAM的弧形防浪墙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2022(11):29-36.

      摘要 (4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弧形防浪墙具有优良的返浪效果,工程应用较多。本文以弧形防浪墙为例,基于OpenFOAM开源程序,应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描述流体运动,建立了波浪与结构物作用的二维数值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所建立的数值模型,探讨不同形式弧形防浪墙所受波浪压强分布特点的异同、弧形防浪墙圆弧半径对所受波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波浪要素条件下,弧形防浪墙迎浪面所受波浪压强随测点高程的增大而减小,同一测点上所受波浪压强随弧形防浪墙圆弧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防浪墙迎浪面受到的波浪力随着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波长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且在波长最大时波浪力达到最大值。在相同波长下,波浪力随圆弧半径增大而减小。

    • 不同护面形式下复式海堤的波浪爬高试验研究*

      2022(11):37-42.

      摘要 (4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复式海堤作为重要的护岸基础设施,能够保护海岸免受潮流和波浪侵蚀。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块体护面复式海堤对波浪爬坡高度的影响,发现:1)三向孔块体护面下的爬坡高度最小,单向孔块体护面下次之,光滑护面下最大。2)对于同一块体护面,随着入射波波高或周期的增大,爬坡高度总体上逐渐增大。3)采用Wave Overtopping of Sea Defences Structures and Related Structure Assessment Manual(简称EurOtop)规范中波浪爬高经验公式推算不同块体护面的糙渗系数,评估不同块体护面消减波浪爬高的性能,三向孔块体结构在实际海岸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缆绳材质及直径对系泊船舶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2022(11):43-49.

      摘要 (3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缆绳属性是影响系泊船运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MIKE 21 Mooring Analysis数值模拟软件,对一艘17.7万m3 LNG船进行不规则波横浪作用下的数值系泊试验,通过变化缆绳直径及材质,分析其对系泊船舶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系泊船运动量会受到缆绳材质及直径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缆绳刚度的变化。2)系泊船的横移、纵移和回转受缆绳变化的影响较大,均随缆绳刚度的增大而减小。3)升沉主要与入射波浪周期和波高有关,受缆绳刚度影响较小。4)纵摇因为本身运动量较小,变化不明显。5)横摇相对于缆绳刚度改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 >港口
    • 一种港口自动系泊系统方案设计与试验研究*

      2022(11):50-55.

      摘要 (3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港口自动系泊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船舶运动学、结构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和信息化技术等多门学科,是跨专业融合发展的产物。码头系泊作业自动化主要通过改变系泊方式、实时监控船舶姿态与运动量、合理调节船岸间作用力予以实现。基于并联平台机器人在6自由度运动模拟方面的优势,设计提出一种港口船舶自动系泊系统方案,可通过平台各分支的被动阻尼充当恢复力以调节系泊船舶的运动量的方式实现主动控制系泊作业期间的船岸协同,并针对该方案开展功能样机的水池试验以验证方案可行性与使用效果。

    • 吸力桶与圆沉箱整体预制式新型离岸深水码头*

      2022(11):56-61.

      摘要 (4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开发能够更好地适应软土地基和恶劣波浪条件的离岸深水码头,结合吸力桶和圆沉箱的优点,提出了吸力桶与圆沉箱整体预制式新型离岸深水码头。阐述其结构组成、平面布置和施工工艺,分析了其承载特性。该结构靠岸侧可布置泊位、靠海侧可兼做防波堤,抗浪能力强,具有承载性能好、结构刚度大、耐久性好、费用省和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应用前景广泛。相比无隔舱的吸力桶,此新型结构通过设置内圆桶和内隔板,抗滑和抗倾覆能力大幅提高。贯入损伤对基础安装就位时的承载力有比较明显的降低作用,建议在设计中考虑。

    •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镇江港扬中港区主江作业区规划

      2022(11):62-66.

      摘要 (3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镇江港扬中港区主江作业区规划方案为例,探讨了绿色发展理念在港口总体规划编制中落地的思路和方法:即在规划编制之初,从绿色发展角度提出避让环境敏感目标、港城协调发展、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等规划空间布局的引导建议;在规划方案初步制定后,结合作业区主要运输货种和环境质量本底分析,提出规划阶段应重点关注港区干散货运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拟定规划水平年不同吞吐量的发展情景,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基于预测结果,提出了规划水平年作业区干散货吞吐量规模控制建议。研究思路可为港口空间规划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供借鉴。

    • 考虑约束及初始方案的高桩墩台桩位遗传进化*

      2022(11):67-73.

      摘要 (4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桩墩台在港口工程中常用于承受船舶撞击力和系缆力等各方向作用力,合理的桩位布置是设计的重难点,通常需要兼顾拔桩力、压桩力、桩身强度、变形、现场可实施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在上述限制下,传统的设计手段通常需要多次迭代,耗时长且不一定得到满意的优化效果。针对桩位优化问题,将有限元建模计算融入到遗传算法中,以每根桩的扭角、仰角、桩顶坐标为决策变量,以经验得出的若干布置形式为初始方案,并设置内力限值、几何不干涉等约束条件,实现高桩墩台桩位布置的遗传进化,并据此编制计算软件,通过实际案例计算展示桩位优化过程。

    • 恶劣海况下防波堤超大型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研究

      2022(11):74-79.

      摘要 (3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程区域海况恶劣,水深浪大、强台风频繁、可施工窗口期少,施工难度极大。针对恶劣海况下的防波堤结构方案,基于实际海况特点及施工需求分析,提出采用超大型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并从垫层的形式及规格对护面稳定性影响、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的安全性、护面块体安装密度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表明:双层扭王字块结构安全可靠,能较好地满足施工期防台需求;上下两层块体质量差应尽量加大,上层扭王字块质量宜达到下层的3倍左右或以上;对超大型双层扭王字块护面,表层块体的安装密度具备适当降低空间。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 高桩码头梁体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与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对比试验

      2022(11):80-85.

      摘要 (3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老旧码头结构维修加固中加固方法的选择对于加固效果、施工难度、经济成本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方法与增大截面加固方法的特点,比较两种加固方法的可行性与加固效果,进行室内梁体抗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法相对于其他方式的加固效果更好;预应力的提升对于提升构件的承载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设置初载对于构件的开裂荷载也有一定的提升。

    • 基于探地雷达法的圆筒重力式码头回填区病害探测

      2022(11):86-92.

      摘要 (2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圆筒重力式码头后方回填区漏砂引起的空洞对码头的安全运营有着重大影响,探地雷达法用于病害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圆筒重力式码头工程特点,基于探地雷达工作原理,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对工程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水泥板、吹填砂2种介质漏砂异常区以及水泥板、吹填砂、碎石3种介质漏砂异常区进行探测,通过分析电磁波响应特征并对病害异常区域进行圈定,并采用钻孔及钻孔电视成像、地震映像法验证了探地雷达探测效果。实际应用表明探地雷达法可有效用于圆筒重力式码头后方回填区漏砂引起的病害异常区域圈定,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项目的病害探测及处治提供借鉴。

    • 船舶所受水流力国内外规范对比分析

      2022(11):93-98.

      摘要 (5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码头结构设计和系船柱选型以船舶系缆力为重要条件,而各国规范中的船舶系缆力计算方法不尽相同。针对船舶所受水流力的计算方法差异,选取中国JTS、西班牙ROM、OCIMF指南、英国BS 6349共4种常用码头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并以30万t油船为例进行水流力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各国规范对于船舶所受水流力的计算公式、相对水深比、设计流速、适应范围等均存在一定差异;2)对于30万t油船,ROM计算所得的船舶所受水流力最大,BS 6349最小。结论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 重力式码头基槽抛石体沉降量计算方法*

      2022(11):99-103.

      摘要 (2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重力式码头基槽抛石体的沉降量计算问题,进行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基槽抛石体原尺度块石的压缩试验,得出多次加卸载情况下块石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此建立重力式码头基槽抛石体的沉降量计算模型。结合重力式码头的建造过程,提出基槽抛石体的沉降量计算方法,并利用实际工程现场观测数据回归出模型中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

    • 混凝土铺面联锁块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建议*

      2022(11):104-109.

      摘要 (4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铺面联锁块已在我国水运工程道路堆场得到广泛应用。联锁块形状是异形的,具有双向联锁作用,其抗压强度是JTS 257—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中要求的必检指标。GB/T 28635—2012《混凝土路面砖》及 GB 32987—2016《混凝土路面砖性能试验方法》中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没有规定异形块体承压面积的测定方法,不能满足联锁块抗压强度试验检测的需要。为此,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及检测经验,提出了具有水运工程特点的联锁块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方法,以正确评价联锁块抗压强度,保证联锁块铺面工程的安全性,促进水运工程道路堆场的高质量发展。

    • 衡重式板桩结构在码头中的应用

      2022(11):110-115.

      摘要 (3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建立无锚式、单锚式和衡重式板桩码头有限元概化模型,并以某10万吨级板桩码头为原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衡重式板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分别为无锚式板桩的1/13和单锚式板桩的1/2;无锚式板桩入土段土压力分布突变明显,单锚式板桩入土面以上墙后土压力分布突变明显,衡重式板桩墙后和墙前土压力分布均较平顺;无锚式和单锚式板桩弯矩、剪力分布均出现多次反转,尤以无锚式板桩最明显,衡重式板桩除在衡重台位置出现弯矩突变外,其他位置弯矩、剪力分布均较平顺;工程案例分析中衡重式板桩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属于正常范围,同时衡重式结构不需设置锚碇系统、后排灌注桩等组合结构,具有场地适应性强、施工简单和建设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在板桩码头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下游湖口—南京分汊河段最大稳定航深研究*

      2022(11):116-121.

      摘要 (3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对长江下游航道尺度提出更高要求,探明该段航道自然禀赋条件下的最大稳定航深对航道规划和开发潜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长江下游湖口—南京河段多为分汊河道的河势特征,基于稳定航深估算法提出汊道稳定航深计算方法。计算了典型碍航汊道最大稳定航深,得到了各河段汊道稳定航深与分流比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典型碍航汊道自然禀赋条件下的最大稳定航深分别为11.2 m(马当南水道右槽)、9.6 m(东流西港)、12.0 m(贵池中港)、15.7 m(江心洲主汊)。

    • 《内河通航标准》中相邻桥梁间距规定要求的探讨*

      2022(11):122-127.

      摘要 (3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桥梁选址与《内河通航标准》5.1.2条关于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间距要求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该问题,以襄阳—荆门高速铁路宜城汉江大桥为例,在分析桥位河段河道变化、航道维护、水流条件、船舶通航密度等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船舶通航仿真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船舶航行和桥梁安全前提下,可根据桥址河段建设条件和通航孔布置情况适当调整相邻桥梁间距要求。论证了《内河通航标准》中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间距规定要求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对其修订的建议。

    • 艳洲枢纽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论证

      2022(11):128-132.

      摘要 (3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澧水尾闾航道项目的逐步实施,澧水下游河道水位及流量有较大变化。其枯水流量因三峡枢纽及上游两大水库的调蓄济枯作用呈增加趋势,但枯水水位呈略微下降趋势,津市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也出现了下降。为确定澧水末端梯级艳洲枢纽船闸下游最低通航水位,采用计算枯水期水面比降等方法,结合航道整治及采砂活动等情况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变化趋势。提出一种确定艳洲枢纽下游近期及远期最低通航水位的方法,论证其预留远期水位下降值的合理性。

    • 潜没式导流护滩带的导流效果分析*

      2022(11):133-137.

      摘要 (2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潜没式导流护滩带,采用理论分析与概化水槽试验相结合,开展潜没式导流护滩带的导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导流护滩带对水流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其调整作用表现为受导流护滩带阻挡的水流向主流侧偏移以及主流侧过流量增大,调整作用的大小受护滩带阻水程度和淹没程度的影响。主流偏移相对距离和导流率能较好地评价护滩带的导流效果。

    • 潮汐河口生态航道评价研究——以长江口南槽航道为例*

      2022(11):138-144.

      摘要 (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检验潮汐河口生态航道建设水平,开展潮汐河口生态航道评价研究。根据潮汐河口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航道属性等特征,分析潮汐河口生态航道内涵特征,提出生态航道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口南槽航道为例选取适宜指标进行航道健康水平评价。结果表明,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南槽航道健康指数0.884 6,为良好状态;工程后南槽河势条件、航道条件明显改善,通航条件和涉水功能的状态良好,生境与生物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与河口整体生态环境背景状态一致;南槽生态航道建设成效显著。

    • 阶梯形丁坝区明槽紊流脉动流速的空间相关结构*

      2022(11):145-151.

      摘要 (2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阶梯形丁坝在航道整治中应用广泛,脉动流速的空间相关结构是紊流相干结构的重要组成,可有效反映阶梯形丁坝区的流场特性。基于阶梯形丁坝区明槽紊流PIV流场测试资料,分析阶梯形丁坝区脉动流速空间自相关结构与互相关结构的分布特性,研究脉动流速空间相关结构沿主流、水深及槽宽方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纵向脉动流速自相关系数Cuu与垂向脉动流速自相关系数Cvv均为正值;自相关系数在0.3~0.9区间内的等值线,其分布范围随着水深增加而减小,随着与丁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近坝区纵、垂向脉动流速互相关系数Cuv与垂、纵向脉动流速互相关系数Cvu云图在丁坝下游约一级丁坝坝长范围内出现基本对称的正负分区现象;一级丁坝附近Cuv及Cvu云图中相关性较强的等值线分布范围在近坝区较大而水槽中心较小;水槽中心附近,脉动流速空间互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的等值线基本分布在二级丁坝上方,Cuv为正,Cvu为负。

    • 富池复线船闸与长江连接段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2022(11):152-159.

      摘要 (2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富池复线船闸与长江连接段的通航条件问题,采用平面数值模拟试验和船舶操纵模拟试验方法对多种工况下的水流条件、船舶操纵和航行轨迹进行研究。结合设计方案在通航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拓宽口门南岸尺度以及下行进闸在小流量下及早下线进闸、大流量下在下游适当位置掉头后顶流进闸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改善了连接段的通航条件、降低了船舶操纵风险,船舶最大通航流量从5.41万m3/s提高至6.82万m3/s,为工程设计确定了合理的流量参数。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北江航道沿线水上物外观测量中的应用

      2022(11):160-164.

      摘要 (5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北江航道沿线水利枢纽、桥梁和丁坝等建筑物结构复杂、常规测量施测困难和测量精度偏低的问题,对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依托北江某段航道项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航道沿线水上物外观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为航道扩能升级设计提供精细地形图,并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为依托项目BIM设计提供了精细、丰富的测绘成果数据。研究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为航道设计提供丰富的测绘成果,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

    • 先张法预应力U形板桩在大湾区内河航道堤岸挡墙中的应用*

      2022(11):165-171.

      摘要 (4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湾区东莞内河航道万江堤岸挡墙工程为例,介绍了先张法预应力U形板桩作为堤岸挡墙的工程应用。首先,通过方案比选得出,U形板桩方案具有施工速度快、对河道影响小且工程造价低的优点。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得出了U形板桩作为悬臂支挡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最后,对水平位移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设位移、事先进行墙后地基加固的措施减少水平位移。现场实测数据表明,水平变形主要产生在前45 d,后期变形较小。挡墙工程运营数据显示适用情况良好,可为类似内河航道工程提供参考。

    • 澜沧江景洪以下贺宽下滩整治方案

      2022(11):172-177.

      摘要 (3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澜沧江Ⅳ级航道建设工程,以贺宽下滩整治方案为依托,阐述了滩险特性、水文特征和历史整治情况。针对峡谷段滩险航道尺度不足,滩段内流速大、比降陡、流态坏,船舶不能自航上滩的问题,从滩险流速、比降、上滩水力指标等方面对滩险的碍航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清礁结合筑坝的思路扩大过水断面、壅高断面水位,减缓流速和比降,解决了滩险航道尺度不足和船舶不能自航上滩的问题。得出在峡谷急流滩险航道整治中采用“上疏下抬”的治理措施,能够解决航道尺度不足和船舶自航上滩困难的碍航问题,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借鉴。

    • 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方式与发展方向

      2022(11):178-183.

      摘要 (7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近年来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土利用现状,从疏浚土的处理模式、实施过程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3方面:分期实施,适应不同工程阶段的航道疏浚土特点;权责明晰,创建疏浚土利用的沟通协调模式;合作共赢,探索疏浚土利用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一段时期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及建议,针对“十四五”及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提出实施横沙浅滩(N23潜堤以东)滩涂整治、横沙六期至八期加高整治工程,以及在深水航道南北坝田区修建大泥库等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上海市滩涂资源整治与保护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我国海洋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 >信息技术
    • 航道整治工程BIM+GIS三维交互汇报系统设计与应用*

      2022(11):184-190.

      摘要 (2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航道整治工程各参建方基于BIM沟通汇报时无法准确反映工程实际情况、不能清晰表达汇报思路的问题,开发了航道整治工程BIM+GIS三维交互汇报系统。系统利用SuperMap GIS平台实现航道BIM+GIS数据集成和性能优化,通过Unity插件对处理后的BIM+GIS数据进行快速加载,实现了BIM+GIS数据与传统文档的灵活操作与高效融合。在武安段航道整治工程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BIM+GIS数据与PPT文档融合的交互式沟通汇报,提高了参建单位之间协作与沟通效率,进一步促进BIM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推广与应用。

    • 多泊位少线程内河煤炭码头通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191-196.

      摘要 (3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新工艺下的煤炭码头合理通过能力评估问题,结合内河煤炭码头规划建设工程,深入分析多泊位少线程煤炭码头的生产作业过程及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应用系统仿真技术建立该装卸工艺的煤炭码头物流系统模型,对顺岸式布置的煤炭码头通过能力与装船效率、船舶辅助作业时间、船舶移泊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泊位少线程装船作业模式能够满足码头1 400万t吞吐量需求,船舶到达密度与年吞吐量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到港辅助作业时间和移泊时间对港口服务水平和装船机利用率有较大影响。

    •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船闸工程BIM模型钢筋算量技术

      2022(11):197-201.

      摘要 (3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三维BIM软件Revit的船闸工程钢筋算量的针对性不强、操作复杂等问题,基于Revit软件二次开发实现了钢筋工程的自动快速算量,进行二次开发插件算量与Revit的钢筋算量的对比分析,并依托某船闸工程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钢筋算量插件,解决了Revit的船闸工程钢筋算量针对性不强、操作复杂等问题,同时保证了钢筋算量的准确度,并且该插件在船闸工程中的适用性也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船闸工程钢筋算量的难点。

    • 基于声学相机的水下潜坝三维信息重建试验研究*

      2022(11):202-207.

      摘要 (4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潜坝在水下毁坏情况难以实时监测的问题,引入声学相机对水下潜坝外形进行实时监测。基于声学相机的映射原理,提出采用多视角声学图像,建立多视点高度弧,并依据视点间约束关系,确定潜坝外形特征点三维信息的方法。结合该方法,开展室内潜坝模型外形特征点三维信息重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4个视点的声学图像重建的水下潜坝模型外形尺寸误差在0.8%~8.6%范围内,将该设备及方法应用于潜坝外形水毁情况实时监测具备实际可行性,可为航道部门进行整治建筑物维护提供可行的参考及思路。

    • >地基与基础
    • 软土下卧倾斜硬层基坑变形规律及抗隆起稳定性*

      2022(11):208-214.

      摘要 (2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地质构造及地层沉积影响,实际地层分布并非完全水平。以软土下卧倾斜硬层基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基坑土体非对称有限元模型,开展倾斜硬层斜面倾角、斜面与支挡结构距离对基坑变形及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斜面倾角、斜面与支挡结构距离对基坑变形规律及安全系数存在显著影响。2)倾斜硬层造成基坑两侧软土不对称分布。土层厚度越小支挡结构受到的约束作用越大,该侧坑底隆起量、支挡结构变形、坑外地面沉降都小于土层厚度大的一侧。

    • 土壤稳定剂改良航道岸坡膨胀土试验研究*

      2022(11):215-221.

      摘要 (5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航道岸坡膨胀土的水稳性及干湿条件下的抗裂隙能力,选用浓缩型MB-148 CA型土壤稳定剂对膨胀土进行土性改良。开展土的水稳性、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扫描电镜试验,从宏、细、微观多角度研究MB-148 CA型土壤稳定剂的改良效果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改良后土体水稳性较好,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优于素膨胀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土体强度衰减速率及裂隙扩展速率得到有效抑制。2)土壤稳定剂改良膨胀土的稀释浓度不应低于为1:300(体积比)。

    • 膨润土泥浆改变砂性土振动密实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2022(11):222-226.

      摘要 (4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钢圆筒结构具有施工工期短、经济、耐久性好、施工便捷等特点,目前已在粤港澳大湾区某工程和国内某跨江通道工程中应用。当地基中存在较硬的夹砂层时,钢圆筒在打设过程中会使砂层发生振密效应,造成砂层板结,给钢圆筒振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强行打设会导致钢圆筒结构产生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夹砂层和砂层地基进行改性,改变砂层土体振动密实特性,使钢圆筒顺利振沉。通过室内膨润土改性砂样的试验研究发现:1)膨润土可以很好地降低砂土的抗剪强度,改性后的黏聚力c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内摩擦角φ降低较为明显。2)水土比对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小,膨润土掺量对泥浆改性砂土的抗剪强度有很大的影响。3)膨润土改性砂土选用的泥浆配合比,建议膨润土掺量为5%、水土比选择在8~20。

    • >施工
    • 小口径排泥管输送加气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2022(11):227-231.

      摘要 (2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型疏浚工程通常采用小型绞吸船进行施工,小型绞吸船由于泥泵功率较小,导致输送排距无法满足需求,本文探讨小口径排泥管加气技术对管道排距的影响。现场试验依托石门澳蓄滞浚清淤吹填工程,在吹填管上相距300 m的2个位置进行试验,分别使用空压机直接加气和射流器混合加气两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管道加气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输送排距。空压机直接加气效果比射流器混合加气效果更好,加气点靠近船端位置效果最好,平均增加排距22.2%,射流器混合加气平均增加排距12%。现场试验验证了疏浚排泥管加气技术的可行性,为疏浚工程排距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 船闸廊道混凝土分层施工工艺优化及防裂分析

      2022(11):232-239.

      摘要 (3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船闸廊道混凝土采用分层工艺易开裂问题,在给定的混凝土热学参数和边界条件基础上,采用仿真软件Midas FEA模拟廊道混凝土在不同分层工艺以及通水冷却工况下内部温度场分布。结合廊道尺寸和外部约束,评估不同分层工艺以及不同冷却水管间距下混凝土开裂风险。结果表明:廊道底板、侧墙以及顶板单独浇筑开裂风险较大,而将底板和上部侧墙、顶板和下部侧墙整体浇筑,可以大幅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通冷却水没有显著降低混凝土外约束应力作用下的开裂风险,在混凝土温度场满足温控要求前提下,建议取消通水冷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