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含水率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疏浚土性能的影响*

      2021(7):1-6.

      摘要 (7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钢渣固化疏浚土水化速率慢、早期强度低的问题,将水泥与钢渣复合,以提高固化土早期强度。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研究了含水率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疏浚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水泥-钢渣复合固化机理。研究发现:复合固化土强度随疏浚土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1.25倍液限固化土性能更接近1.5倍液限固化土性质。以疏浚土强度100 kPa为标准,试验研究了满足该强度标准的不同含水率水泥-钢渣复合配合比,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剂的实际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微观分析表明,水泥钢渣复合作用机理主要是水泥水化和钢渣火山灰反应产生的水化硅酸钙和斜方钙沸石,能填充孔隙、黏结土颗粒、增强土骨架的承载能力。

    • 三门湾海域悬沙输运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2021(7):7-13.

      摘要 (8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3年洪枯季三门湾海域12个测站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研究三门湾枯季和洪季悬沙输移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无论是洪季还是枯季,三门湾的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余流从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大。欧拉余流方向基本向海,斯托克斯余流绝大部分向陆。单宽输水量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由欧拉余流决定。2)枯季时三门湾海域“平流输沙(T1+T2)”对单宽输沙量绝对值的贡献率最大,其中T1项最大贡献率可达83%;“潮泵输沙项(T3+T4+T5)”的贡献率在湾中区域最大。洪季时,三门湾的平流输沙项的贡献率降低,而潮泵输沙项贡献率增大。3)无论是洪季和枯季时,三门湾泥沙净输运个别站位(SM08和SM11)输沙方向相反,其他站位的规律基本一致。

    • 基于修正Morris筛选的软刚臂单点系泊装置主尺度参数局部敏感性研究*

      2021(7):14-18.

      摘要 (5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软刚臂单点系泊装置作为典型的大型多体运动结构,设计中考虑的变量众多,其主尺度的确定是设计中的难题。通过Morris筛选法的敏感性分析,采用扰动分析的方式(固定步长5%,扰动范围±25%),以设计中着重关注的最大水平系泊力和水平系泊位移为考察对象,考虑系泊浮体的定常力、高频力和二阶波漂力,建立软刚臂单点系泊理想力学模型,并进行参数局部敏感性分析,以更好地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为系统主尺度的设计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对于具有13个自由度、8个主要设计变量的软刚臂型单点系泊装置,模型参数中与最大水平系泊力和系泊位移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系泊刚臂长度、系泊腿长度和压载力,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确定上述参数值。

    • 岸线变化和海平面抬升对珠江河口水体交换的影响*

      2021(7):19-26.

      摘要 (4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体交换能力是评价河口水域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为研究岸线变化下珠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海平面抬升对其的影响,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动力-保守物质运输模型,并将模型模拟的水位、流速、流向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运用欧拉法,分别计算洪枯季、高低潮位下不同年代岸线变化和海平面抬升不同高度时珠江河口水体滞留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岸线围垦对珠江河口各水域水体交换的影响不尽相同,如从20世纪70年代—2010年,伶仃洋水域的平均水体滞留时间先保持几乎不变后略微减小,而黄茅海和磨刀门水域则因状况而异;海平面抬升不利于水体交换,珠江各水域平均水体滞留时间随海平面抬升而增长,且枯季增加的时间大于洪季。

    • 宝钢滚筒渣替代近海水工混凝土骨料的试验研究

      2021(7):27-31.

      摘要 (5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钢渣的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钢渣替代近海水工混凝土骨料的可行性研究。以宝钢滚筒渣部分替代天然粗、细骨料进行钢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钢渣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并进行试点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入量的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降低,抗压强度、抗渗等级、耐磨度逐步提高,电通量和扩散系数略有增大,抗氯盐侵蚀性能略有下降,能够满足近海水工结构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试点工程结构表观质量与普通混凝土无异,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沿海地区钢渣的消纳与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经。

    • >港口
    • 某四角锥护面斜坡堤损坏原因分析

      2021(7):32-38.

      摘要 (4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防波堤损毁原因的分析对其修复或重建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地中海某防波堤在过去45 a施工和运营期间多次遭受大浪作用导致较严重的破损,虽历经多次修复,但仍然发生局部破坏。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理论公式计算和防波堤断面物模试验,对可能导致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地中海地区波浪强烈,波高大、周期长,大浪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2)防波堤四角锥护面块体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护面坡度过陡。3)四角锥护面块体的安放质量对其稳定性也有明显影响,随机抛放时四角锥护面块体的稳定性明显低于规则摆放时的情况。4)对于地中海区域的大型四角锥护面块体深水防波堤项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护面块体适宜坡度、块体安装质量及安装密度等诸多因素对块体稳定性的影响。

    • 大水位变幅水库回水变动区码头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2021(7):39-45.

      摘要 (6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水位变幅影响下的水库变动回水区码头前沿通航水流条件问题,以在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坝址下游白石滩翻坝码头为例,通过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大水位变幅水位进行分级,开展白石滩翻坝码头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研究,得出码头最高通航流量与分级水位呈线性的关系:码头前沿水位越高通航水流条件越好,当码头河段水位≥585 m时,在各级流量下码头前沿通航水域水流条件均满足船舶安全停靠和通航的要求,说明码头按照建成后在较高水位期间运行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 大连港太平湾港区生态港口建设总体规划

      2021(7):46-52.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连港太平湾港区生态港口建设措施进行研究,采用定性、定量分析和数模试验进行论证。提出在港区周边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对农渔业区及旅游休闲区、斑海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采取港界和航道规划优化措施并进行边界论证;在港区内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提出采取港区内水体保护、潮汐通道与水闸布置、生态护岸及绿化率控制、退养还湿、透水构筑物建设等措施。为总体规划的优化与实施提供支撑,为同类规划中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借鉴。

    • 工程建设资料缺失的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检测评估

      2021(7):53-59.

      摘要 (4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工程建设资料缺失的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检测评估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常规检测项目和基桩完整性检测与结构荷载试验等非常规检测项目相结合的方法,查明码头结构现状性能和评定码头结构安全等级,从而达到检测评估的目的。结果表明,常规检测项目和非常规检测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在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检测评估中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建议在高桩码头交工检测、竣工检测和定期检测中增加结构静力荷载试验,并对在役高桩码头进行基桩完整性核查。

    • 煤炭港口粉尘排放问题的测算

      2021(7):60-64.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各煤炭港口粉尘排放量和上缴排污税没有统一计算标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影响煤炭起尘的关键因素,对国内外主要的起尘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推荐公式的基础上明确公式量纲、修正风速参数、引入一次起尘事件源强概念、将翻车机作业纳入无组织排放的核算,最终构建了符合煤炭港口作业现状的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对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粉尘排放进行测算,得出黄骅港清洁生产洒水作业与粉尘排放的对应关系。公式对政府部门核算各港口粉尘排放量、收取合理的排污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外海长周期波浪作用下的斜坡堤结构设计

      2021(7):65-71.

      摘要 (4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周期涌浪和风浪的混合浪具有周期长、波能大的特点,该种环境下的斜坡堤结构设计不能简单地参照现行规范执行。依托某已建工程,采用计算及理论分析对其设计过程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用于外海长周期混合浪作用下的斜坡堤结构设计要点。结果表明,外坡护面块体的选用和防浪墙顶高程确定等设计需要额外考虑经验系数;墙后堤顶和堤后斜坡需要格外加强,堤顶尽量选用合适的防浪墙结构形式;现行规范的护底块石计算公式在浅水条件下并不适用。

    •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AGV在悬臂箱区交互作业设计

      2021(7):72-75.

      摘要 (4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自动化综合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的设计吞吐量初期阶段为400万TEU,最终阶段为630万TEU。洋山四期码头水-水中转比例高达50%,为了满足堆场海侧的装卸船作业效率,同时保障陆侧的集卡运输,在初期布局设计上采用了无悬臂、单悬臂和双悬臂式轨道吊的混合装卸方式。AGV不仅在海侧交互区与轨道吊进行交互作业,还可以深入到箱区边侧与单悬臂式轨道吊进行交互作业,大大提高了堆场海侧的装卸船作业效率。基于这种作业工况,开展相关的设计方案研究。结合悬臂箱区的布局设计、AGV路径规则以及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对该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

    • 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总体布置调整

      2021(7):76-79.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总体布置调整问题,根据宏观环境改变和新时期发展要求,采用定性、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法对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得出总面积、用海面积、占用自然岸线、泊位数减少,能力、绿化率提高、码头岸线增加的港区总体布置方案,使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减低,码头专业化程度得到提高。

    • 空心方块斜坡堤块体稳定质量计算方法*

      2021(7):80-83.

      摘要 (5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心方块斜坡堤与传统斜坡堤在断面和块体形状上具有较大差异,使用规范中公式难以进行块体稳定质量计算。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空心六面块体在不同水位、不同波高、不同波周期条件下的稳定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无量纲稳定质量Wr随着Irribbarren数增大呈现出线性增大的趋势。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拟合了规则和不规则波作用下,综合考虑波陡影响的块体稳定质量计算公式,并建议稳定系数取为9.1,为空心方块斜坡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以色列海法港集装箱码头消防设计

      2021(7):84-88.

      摘要 (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色列海法港集装箱码头是当地的重点项目,设计要求极为严格,其消防设计以以色列规范为基准,同时参数取值和计算方法借鉴了NFPA相关标准。针对以色列重视海水利用的设计风格,消防给水设计中采用海水消防和淡水消防两个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用国际通用的情景分析方法对各个火灾情景用水量进行分析,确定了港区消防用水量,此外还对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喷淋系统类型和隔断水幕的设计特别之处进行说明。

    • 日照港石臼港区通用码头自动化集装箱改造

      2021(7):89-93.

      摘要 (5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港城矛盾等问题的日趋显著,日照港石臼港区大力推进大宗散货作业区南移,东、北、西作业区装卸洁净货种,集装箱码头岸线进一步加长的发展步伐。以日照港石臼港区通用码头自动化集装箱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堆场平行岸线和堆场垂直岸线两种总体布局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考虑自动化水平、建设投资、生产作业效率等因素,确定采用堆场平行岸线的总体布局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堆场作业能力、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为远期无人集卡技术的应用预留发展空间。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三峡工程运用后水沙变化对世业洲汊道河床演变的影响*

      2021(7):94-99.

      摘要 (6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河段以分汊河型为主,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复杂。以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重点碍航浅滩之一的仪征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近期实测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仪征水道演变特性,探讨三峡枢纽运行后水沙变化对河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仪征水道河床冲淤与蓄水前有所不同。蓄水前世业洲左汊冲刷、右汊微淤,蓄水后左右汊均表现为冲刷下切;蓄水前大洪水对水道滩槽格局影响较大,蓄水后受水库调蓄影响,洪峰流量减小,水沙对滩槽格局的影响有所减弱。

    • 垫层质量对扭王护面斜坡堤稳定性的影响

      2021(7):100-105.

      摘要 (5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垫层质量对于斜坡堤稳定性的影响。垫层质量选取扭王字块体稳定质量的1/20~1/10、1/40~1/30、1/60~1/50、1/100~1/90,在相同试验条件进行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斜坡堤(含出水堤和淹没堤)稳定性影响研究,通过录像和拍摄手段记录试验过程。结果表明,淹没堤和出水堤在1/20~1/10和1/40~1/30这两种垫层质量时斜坡堤的稳定情况相近,均可在计算所得的稳定波高下保持斜坡堤的稳定性,只在极端波浪条件下发生失稳;而其余两种垫层情况下,堤身结构稳定性较差,出现堤身变形、堤顶高程下降、垫层跑出、扭王字块体失稳等形式的破坏。对比两种高程的斜坡堤,采用同样质量的垫层块石,淹没堤的稳定性比出水堤更好。

    • 德国内河航运绿色发展对我国航运发展的启示

      2021(7):106-110.

      摘要 (6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水平,探索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融入内河航运建设管理之中的新方法,从基础设施、船舶运力、信息化建设、集疏运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德国内河航运的发展特点和方向,总结了德国在推动绿色航运和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在综合考虑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应借鉴德国在干支流通达、水系间沟通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打造畅通互联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协同应用水平;高度重视推进铁水联运,提高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推广绿色生态理念,加大绿色航运技术的研究应用力度等若干启示。

    • 一种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2021(7):111-116.

      摘要 (7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堤防工程在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原有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镂空驼峰型生态护坡是一种响应生态堤防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型护面结构,具有良好的消浪性能及生态效应。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针对镂空驼峰型生态护坡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得到结论:1)规则波与不规则波作用下护坡满足自身稳定所需的厚度D均与入射波浪的破碎参数ξp有关。2)D/H的值随ξ0.5p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趋势,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镂空驼峰型生态护坡稳定厚度计算公式。该结构已在引江济淮工程巢湖口门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应用。

    • 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失稳滑塌预测预警系统研究*

      2021(7):117-121.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失稳滑塌的监测一直缺乏有效的方法。为了预测预警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失稳滑塌,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4个特征值作为识别特征,并利用距离相似性进行声纹特征匹配,设计完成一个用于航道边坡失稳滑塌检测的声纹识别系统。将待检测航道边坡浅地层剖面图像输入系统后,可快速定位显示出航道边坡失稳滑塌预测预警位置。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有助于航道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检测航道边坡稳定性。

    • 船闸输水系统单明沟与消力槛联合布置的消能特性*

      2021(7):122-129.

      摘要 (5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船闸闸底长廊道单明沟消能问题,结合广西左江山秀二线船闸工程,建立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闸室充水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原设计方案以及3个优化方案的闸室内部流场分布、流速分布均匀度、剩余比能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明沟内增设一道消力槛可显著提高消能效果。优化方案的剩余比能和流速分布均匀度的量值在消力槛高度达到1.2 m后仍存在下降,但整体上降幅减缓,说明消力槛高度达到1.2 m后消能效果的改善空间不大。

    • 航道扩建工程水下炸礁爆破振动安全性判据研究

      2021(7):130-134.

      摘要 (4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下炸礁爆破作为航道建设、扩建和疏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整个工程效率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分析爆破影响因素对安全性判别的影响,进行现场监测研究,采用考虑振速-频率双重影响因素和考虑振速-频率-爆破持续时间三重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对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拟合公式及相应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三重影响因素公式的拟合精度更高;水下爆破引发振动时应考虑爆破持续时间这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式(5)为适用于水下爆破工程安全性的最优判据法。

    • 变坡潜堤周围水流结构对软体排破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7):135-141.

      摘要 (3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变坡潜堤周围水流结构复杂多变的问题,依托和畅洲潜堤工程,分析潜堤地形冲刷、软体排破坏原因。采用资料搜集和模型分析的方法,归纳冲刷部位堤顶高程与水位、汛期的相关性,分析水动力特性。得出以下影响因素:越堤流和绕堤流组合水流强劲,长江大流量及快速退水,二元土层结构河床稳定性差。采用抛填砂袋和抛填块石加固措施,可抑制冲刷发展。

    • 山区航道跨河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研究

      2021(7):142-148.

      摘要 (7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普遍存在大量现有桥梁通航净空不足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分步改造标准,是高等级航道建设中亟待破解的普遍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广东省北江、东江航道为例,对现有跨河桥梁净空尺度进行复核计算,结合代表船型预测提出船舶航行对桥梁的净空尺度要求,并对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洪水标准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北江、东江千吨级航道建设中,桥梁净空尺度满足净高不小于8.3 m(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2 a)、双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86 m或单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44 m的跨河桥梁可暂缓改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航道建设经验,提出适应国内千吨级山区航道桥梁改建标准的建议,研究结论可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 湘江近尾洲枢纽扩建工程一线船闸船模通航试验研究

      2021(7):149-156.

      摘要 (5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设计出更为合理的船闸布置方案,对湘江近尾洲枢纽扩建工程一线船闸的原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的通航安全性进行试验研究。在水工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小尺度船模技术观察分析船舶在不同流量下的舵角、航速等通航参数。结果表明,修改方案布置比原设计方案布置更加合理,通航水流条件有所优化。在流量Q≤5 210 m3/s时,一线船闸上、下游航道的航行参数均没有超过相应限值,总体可满足1 000 t自航货船(静水航速18 km/h)的通航要求。综合试验结果分析,建议一线船闸的最高限制通航流量为5 210 m3/s。

    • 长江口北槽12.5 m深水航道边坡自然水深利用标准研究

      2021(7):157-162.

      摘要 (4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大型船舶交会需求的增加所带来的通航需求与深水航道宽度资源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开展深水航道边坡自然水深利用标准研究,基于尽可能减少对航道维护的影响和利用自然现状水深的原则,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与理论计算的方法,提出边坡自然水深利用宽度、深度和区段,为相关部门开展实船试验及保障措施研究提供依据,并在边坡自然水深利用总体方案中得到充分应用。

    • 自浮升降式航标平台吃水状态分析

      2021(7):163-170.

      摘要 (5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浮升降式航标平台是一种新型水上航标平台装置,可以通过浮体在导向柱上的滑动适应大幅度水位变化。浮体平台的吃水深度是影响浮体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公式推导得出浮体吃水深度与浮体质心、浮心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观察分析吃水深度变化导致浮体稳定性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浮体运动状态;最后得出航标平台的吃水深度与浮体运行稳定性之间的响应规律。

    • >信息技术
    • 基于Civil 3D的水运工程三维地质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

      2021(7):171-176.

      摘要 (5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水运工程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效率低下、精度不高、模型难以在工程设计阶段得到有效应用的弊端,结合地质插值计算方法,通过Civil 3D二次开发实现地质层面模型和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创建技术,并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任意剖切、地质剖面图的生成以及地质模型在桩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等。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法切实可行,可为类似的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 Dynamo可视化编程平台在水运工程设计建模中的应用

      2021(7):177-180.

      摘要 (4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BIM技术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工程设计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跃迁,但存在建模工作量大、二次开发门坎高等问题。针对水运工程设计建模中手动建模工作复杂、重复构件多的问题,引入Dynamo可视化编程平台。通过可视化编程和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码头前沿线、陆域地形等边界条件计算出模型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利用Dynamo节点调用Revit族库建立码头前沿框架模型并修改模型参数,解决了三维手动建模重复劳动且不易修改的问题,提高建模速度和精度,为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三维建模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2021(7):181-184.

      摘要 (6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验证北斗卫星定位系统(BDS)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在梳理工程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BDS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包括在港区作业人员安全监管、港区运输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监管、海上桩基施工精准定位等应用场景,总结应用平台及方法的特点,并对未来北斗系统的应用改进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应用实践表明:北斗定位系统具备安全可靠、覆盖范围大、精度与GPS相当等优点,但在应用领域尚有提升空间:如改进设备受遮挡时定位不稳定问题、在远海使用短报文通讯的设备需综合解决成本问题、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完善等。

    • >地基与基础
    • 工程弃土的陆域回填再利用技术

      2021(7):185-191.

      摘要 (7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中粗砂等优质填料的价格也快速上涨,致使许多陆域回填工程的成本大幅增加。针对回填中粗砂紧缺、价格高的问题,进行工程弃土的陆域回填再利用技术研究,采用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的方法,分析工程弃土的工程性质、环保特性及工程弃土环保填埋后的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工程弃土代替中粗砂进行回填技术可行,满足环保要求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 双排地连墙深基坑对邻近船闸的多因素影响分析*

      2021(7):192-198.

      摘要 (5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船闸扩容常需在已建船闸附近开挖深基坑,可能引起已建船闸产生过大附加位移,进而影响船闸的安全及正常工作。为研究新建基坑对邻近已建船闸的多因素敏感性影响程度,选取支撑道数、地连墙厚度、地连墙排距和开挖基坑与已建船闸间距4个主要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分别建立对应的数值模型。以船闸水平位移和沉降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极差分析法对上述4个因素进行分析、排序。结果表明,4个因素中基坑与已建船闸的距离影响最显著,支撑道数次之,地连墙厚度和地连墙排距的影响均相对较弱。地连墙排距对船闸位移的影响规律与其他因素不同,并非呈单调变化趋势,而是存在一个最优值。在当前所取因素水平范围内,最优设计参数为支撑道数、地连墙厚度和基坑间距均取最大值,地连墙排距取中间值15 m。

    • 存在软弱夹层的高桩码头接岸结构地基稳定验算

      2021(7):199-204.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基稳定验算是保证高桩码头接岸结构安全的重要步骤,而选用什么样的地基稳定验算方法至关重要。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工程案例,选用简单条分法和复合滑动面法进行抗力分项系数计算比较,并提出了软弱夹层处理方案。同时在原设计方案基础上,结合两种方法对软弱夹层关键参数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厚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抗力分项系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软弱夹层的高桩码头接岸结构应同时采用简单条分法和复合滑动面法进行地基稳定验算;在同样变化率下,内摩擦角对抗力分项系数的影响明显高于黏聚力的影响;两种方法计算的抗力分项系数最小值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高桩码头接岸结构地基稳定验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 遗传算法在高桩墩台桩位优化上的应用

      2021(7):205-210.

      摘要 (4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良好的高桩墩台桩位设计可使结构更加经济、合理,然而桩位的设计过程通常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劳动。通过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的APDL命令流将优化算法整合到模型计算与后处理之中,实现程序化自动优化特定荷载条件下的桩位布置。以一个遗传算法优化桩位布置的算例,介绍了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以及优化参数对优化过程的影响,实现在极少的用时里优化出内力值较小的桩位。

    • >施工
    • 基于标准化的耙吸挖泥船疏浚设备生产效率分析

      2021(7):211-215.

      摘要 (4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耙吸挖泥船疏浚设备参数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的问题,基于疏浚设备特性与工程经验,采用对比归纳与标准化分析的方法,建立耙吸挖泥船疏浚设备参数标准,并结合实际施工案例,进行实测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疏浚设备参数的标准化建立对疏浚设备特性的把控与疏浚效率的提升十分重要,须结合工程应用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从而为耙吸挖泥船疏浚作业提供参考。

    • 护岸工程中浅水拖排受力分析与计算

      2021(7):216-220.

      摘要 (4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低水位下岸滩裸露高程较高,从岸上牵引施工软体排时受力机理尚不明确的问题,采用分段的方法,将软体排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接触状态分为贴合、悬空和缠绕3种。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贴合状态下静力学模型计算式、悬空状态下悬链线模型计算式和缠绕状态下弧面摩擦模型计算式。分析计算了牵引软体排的最大牵引力,得出计算软体排受力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供类似工况下计算软体排受力时参考分析,用于牵引软体排以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和设备选择。

    • ERT成像算法在管道泥浆浓度测量中的应用

      2021(7):221-225.

      摘要 (6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的非侵入性和可视化特点在管道泥浆浓度检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ERT技术的核心,成像算法的选择对于检测水平有很大影响。采用LBP算法、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和Landweber迭代算法对3种管道泥浆流型进行反演成像,并从成像精度、成像速度和抗噪声能力3个指标定量评价了3种算法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LBP算法具有最快的成像速度和最强的抗噪声能力;Newton-Raphson算法具有最高的成像精度。根据成像实时性的要求确定选用何种算法。

    • 绞吸挖泥船挖掘黏土混粗砂的绞刀齿磨损试验*

      2021(7):226-230.

      摘要 (4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绞吸挖泥船在疏浚工程中刀齿磨损严重的问题,对绞刀齿的硬质合金材料进行热处理,并在日照港“天凤”绞吸挖泥船上进行了刀齿磨损试验。试验土质为黏土混粗砂,布置方式为3在用刀齿+3新刀齿。利用磨损长度和磨损质量两个指标判定刀齿的耐磨性能,提出了考虑价格因素的刀齿耐磨综合性价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土质下,新型刀齿的耐磨性能约为原齿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