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5.
摘要:针对宽平台生态景观海堤结构稳定计算突破规范适用范围的问题,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验证。首先根据使用需求确定海堤设计的主要功能;其次通过理论计算挡浪墙、护面块体稳定及波压力值,初步确定海堤设计断面;最后根据波浪模型试验验证设计断面,对比分析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宽平台生态景观海堤堤顶挡浪墙与堤脚距离宜大于1.5倍波长,堤顶越浪量较小,背海面可种植绿化,挡墙稳定验算基本可忽略波浪力作用。距离堤脚1倍波长位置,护面块体应选择稳定可靠的形式,消浪作用显著。研究成果为宽平台生态海堤设计提供试验验证及合理建议。
2021(5):6-11.
摘要:为了研究陆域回填对近岸段桩基的影响,结合鱼山大桥工程,分析鱼山围垦对鱼山大桥桩基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采用三维固结有限元法进行固液耦合分析,考虑土体渗流以及地基和桥墩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堤后回填加载过程对鱼山大桥工程、地基和桥梁桩基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得出软基海堤与桥梁的相互作用情况下陆域回填对鱼山大桥的影响。结果表明,陆域回填会增加鱼山大桥的沉降和位移。
2021(5):12-15.
摘要:对于大型围填海工程,陆域边界海堤的闭气结构是确保堤身渗透稳定、隔绝内外水系从而满足较高环保要求的重要设计内容。而通过抓取滩涂泥再分层回填的传统闭气土方案,存在施工效率低、回填泥强度差、闭气土区域土地难以利用等特点,往往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问题。结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围填海工程南堤闭气土结构的设计、施工,通过首次将固化土技术运用于海堤闭气结构中,实现了大规模闭气土方的快速回填、快速硬化。同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固化土作为闭气土时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存在的问题。
2021(5):16-21.
摘要:针对传统可靠度设计方法在地基可靠度分析中算得的可靠度指标过小、失效概率过大的问题,将随机场理论应用于地基可靠度分析。结合鱼山地区围垦促淤过程中获得的大量地勘资料,基于随机场理论讨论采用改进的递推空间法确定土层相关距离的合理性,统计出该地区典型土层土性指标的相关距离及方差折减函数值,并将其应用于岸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随机场理论应用于地基土的可靠度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采用改进的递推空间法更易确定土性指标的相关距离值,地基土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经方差折减后得到的岸坡可靠性指标更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程度。
2021(5):22-25.
摘要:针对爆破挤淤与塑料排水板衔接堤段条件复杂的特点,对其衔接位置选址及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堤基范围内地质条件特征,结合海堤建设时序、整体稳定性、差异沉降及工程投资等因素,选择软土层薄、砂层厚及轴线拐角的堤段作为衔接位置。基于爆破振动影响,减少衔接位置的爆破挤淤进尺,预留排水板安全距离,先进行爆破挤淤再施工排水板。采用简化肖普法对衔接段海堤进行稳定复核,增加反压平台,与相邻海堤平顺过渡,并经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衔接位置可有效减少工程投资,确保海堤安全可靠、平面平顺衔接。
2021(5):26-30.
摘要:针对外海岛礁大型围填海工程规模大、风浪大、地质条件复杂、用地需求紧迫的特点,开展了围填海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围填海工程,在分析工程规模、水文特征、地质条件及工期需求等基础上,归纳总结围堤、防渗、开山、围垦及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爆破挤淤、防渗、快速成陆、沉降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并结合已实施工程,验证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效果。研究成果为外海岛礁大型围填海设计提供指导。
2021(5):31-34.
摘要:针对大小鱼山北堤堤基范围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特征,开展了围堤加固方案的研究。1)分析堤基具有软土深厚、局部发展有深槽的特点,概括地质特征。2)采用圆弧滑动法对不同地质特征的典型断面,尤其是深槽段进行稳定分析。3)提出结构方案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爆破挤淤地基加固方案处理含砂层的深厚软基是合理可行的,镇压棱体的范围和高程对结构优化有重要影响。优化方案可有效减少抛石量、降低工程造价。
2021(5):35-40.
摘要:以鱼山大桥接线成陆工程为依托,根据基础设计资料确定采用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永久堤。采用Slide及理正计算软件对堤身稳定及沉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检测要求。将试桩检测数据与理论计算进行复核,提供类似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时有关参数的建议取值。
2021(5):41-47.
摘要:为维护海域海岛自然生态环境,常需要在围堤上建设连海构筑物。连海构筑物的建设往往受到地质、周边复杂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导致结构选型困难、防渗止水不易等技术难题。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用海用岛整治工程为例,针对抛石地基和用海环境受限的复杂条件,开展构筑物结构选型、止水防渗、结构计算、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冲孔塑性混凝土桩防渗的现浇空箱结构方案和抛石堤上高压旋喷桩止水临时围堰施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1(5):48-52.
摘要:针对抛石地基中成孔难、漏浆严重的问题,通过对石化基地抛石地基的地质调查,分析抛石地基条件下其他工程防渗的成功案例,对比石化基地抛石地基中地质特征与成功案例的异同,结合气动潜孔锤成孔工艺,提出在深厚抛石地基中采用气动潜孔锤联合塑性混凝土咬合桩的防渗措施。气动潜孔锤钻进过程中采用加套管护壁工艺,可有效解决成孔过程中的塌孔问题及成桩过程中的漏浆问题,保障防渗体施工质量;塑性混凝土咬合桩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掺和材料,提高咬合桩抗渗能力及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气动潜孔锤联合塑性混凝土咬合桩是深厚抛石地基中有效、可靠的防渗措施。
2021(5):53-55.
摘要:大面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如何预测塑料排水板未打穿部分的沉降量是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依托鱼山围垦工程地基处理过程,结合施工开始至交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沉降观测资料,对典型区域的沉降及沉降历程进行详细分析,将实测沉降数据推算出的最终沉降量与理论计算出的最终沉降量进行对比,并对深层塑料排水板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深度以下的塑料排水板的排水效率迅速衰减,导致固结速率落后于理论计算的速率;用双曲线法结合实测资料反算最终沉降量时,应对板下区的沉降进行修正。
2021(5):56-60.
摘要:为解决超大规模土石方工程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强度高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进度以及造价控制进行统筹管理。依托大小鱼山围填海工程,分析超大规模土石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各方面的重难点,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提前策划,重视细节,强化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过程管控,在质量、进度、安全、合同造价、计量等管理中创新管理方法,最终实现石料供需平衡。
2021(5):61-64.
摘要:针对深厚软基中爆破挤淤堤头隆起大量淤泥包影响龙口处海堤落底效果的问题,展开龙口合龙方案的分析研究。依托鱼山南堤工程,首先分析爆破挤淤的装药工艺,测量淤泥包隆起厚度,再结合龙口流速确定合理的口门宽度,最后通过设置子堤向堤身两侧多次侧爆形成龙口处的堤身结构。经钻孔检测,龙口处爆破挤淤落底质量良好,合龙方案可满足设计断面要求。
2021(5):65-70.
摘要: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围垦满足绿色石化基地整体开发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针对具有高含沙量、大流速特点的大小鱼山海域围垦平面布置问题,在充分掌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潮流泥沙模型研究成果,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近、中、远期围垦不同平面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结合用地需求充分利用岛屿流影区浅滩水域,平面形态宜顺应海区涨落潮主流向,秉持生态优先理念的围垦平面布置要求,可为外海岛礁地区围垦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2021(5):71-74.
摘要:基于环保、安全、岸线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型石化项目将可能选址在离岸海岛位置,海岛岸线的利用正成为此类项目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典型离岸海岛大型石化项目,没有陆路通道与大陆相连。综合离岸海岛和石化项目的特点,通过对自然条件、公用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运营需求的研究,对港口岸线进行归类、布局,提出离岸海岛大型石化基地港口岸线利用方案,并得出类似项目岸线利用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可为类似项目港口规划及建设提供借鉴。
2021(5):75-80.
摘要:采用MIKE21-HD软件建立了大小鱼山海域潮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在模型基础上,针对大小鱼山海域岛间的复杂潮流条件,利用潮流数值模拟分析大小鱼山围垦工程对周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围垦工程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围垦区附近,未对大范围海域水动力条件造成影响,潮平均流速变化基本在0.5 m/s以内。2)在围垦区东西两侧弱流区产生1.5~2 m/a的淤积,其余水域海床冲淤幅度基本在1 m/a以下。因此,该围垦工程实施是可行的。
2021(5):81-85.
摘要:鱼山已建围垦工程产生的水动力变化引起岛区附近海床的调整重塑。对工程前、后实测水下地形资料进行对比,并对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岛区南北两侧深槽进一步增深发展,近岸局部发生淤积。海床冲淤发展趋势有利于深漕区码头水域的水深维护,并提升了岸线前沿水深条件,有利于后续高等级泊位的开发建设,但同时也增大了近岸码头区水深维护和西侧后续围堤建设的难度。
2021(5):86-90.
摘要:台风暴雨是浙江海岛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海岛围填区石化基地对场地格局、排涝控制水位、场地排水水质等有特殊限制要求和特点。以舟山石化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海岛地区台风暴雨特性、石化基地场地布局要求和排水条件,建立了研究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以不超过河道目标水位为控制要求。通过不同工况的模拟分析,确定了较优的排涝体系和工程规模,保障石化基地排涝安全。
2021(5):91-96.
摘要:针对离岸岛礁复杂水域条件下大型散货码头的水域平面布置,结合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一期干散货)前期研究和设计工作,分析了离岸岛礁岸线利用平面布置需考虑的关键因素。针对性开展水文测验及潮流泥沙数模研究工作,提出一线、二线码头统筹的F型布置的综合利用方案。项目运营以来,码头水域各项设计参数适应复杂水流条件,能够满足船舶通航及靠离泊要求,码头平面布置合理。
2021(5):97-101.
摘要:针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最新的产业规划和总体布局,开展了鱼山作业区规划调整的工作。通过分析鱼山作业区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运输需求分析和设计船型预测,提出规划调整的范围和重点,并总结出规划调整的原则,包括根据液体化工船小型化特点合理布置泊位;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可以有效提供码头装卸效率,节省岸线资源;根据泊位等级合理布置码头形式。结果表明,调整后的规划方案能够节省工程投资,提高装卸效率,节约港口岸线资源。
2021(5):102-107.
摘要:为研究不同建设方案对于管道登陆栈桥的影响,结合4000万t/a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工程案例,对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与大跨钢管系杆拱桥+预制小箱梁结构两种方案,从经济性、工程量以及结构耐久性和后期维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推荐方案及施工技术要点。结果表明:通常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施工方便、桩基数量多、安全性较高,且此结构自防腐效果好,后期维护量较少。综合考虑,当产品管道需要登陆栈桥时,对于栈桥方案上部结构设计宜优先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实际工程,合理控制预应力张拉时间,准确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采取适宜的预应力技术能够保证施工作业与实际环境相匹配。
2021(5):108-115.
摘要:鱼山绿色石化基地通过大范围围填海形成陆域,相比于原有的天然岛礁地形,围填后港区波浪、潮流、水下地形等边界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为合理进行码头结构设计,满足码头建成后正常使用,重点分析船型、货种、使用荷载、波浪、潮流、海床冲淤、建港现状、海洋环境腐蚀性等设计条件,据此合理解决鱼山一期各码头前沿线位置和方位角的选取、水工结构的选型、结构耐久性的保证等重点问题。结果表明,设计的码头结构自2019年全面建成投产以来,结构安全可靠,使用情况良好,各项结构设计参数得到很好的验证,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1(5):116-122.
摘要:高桩码头横向排架内力通常简化为平面结构进行计算,但码头端部的排架作为艏艉缆绳的受力排架或受制于相邻结构的影响,其桩基布置往往不同于其他排架,平面计算并不能准确反映端部排架的受力和变形。结合鱼山出灰码头桩基布置设计实例,采用平面计算法和空间计算法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码头结构分段端部排架不同桩基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计算方法及不同桩基布置下各排架桩基内力和变形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对称性水平荷载,平面计算的桩基轴力结果与码头结构分段端部自由的端部排架桩基轴力结果基本相当;对于非对称性水平荷载,平面计算的桩基轴力结果普遍大于空间计算的结果;端部排架布置双排桩加强后,码头结构的位移会有一定程度减小。
2021(5):123-126.
摘要:针对浙石化液体散货码头一期改造工程和二期工程的消防设计问题,比较码头现有消防设施与JTS 158—2019《油气化工码头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得出浙石化一期工程消防设计与现行消防规范存在的矛盾并指出需要完善之处。今后一期码头改造工程和二期工程消防设计时可以加以改进。
2021(5):127-132.
摘要:为了节约油品码头的工程投资,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建设工期,针对工程所在区域岩面起伏大且覆盖层薄厚不一的典型海岛近岸地质条件特点,综合比选传统的嵌岩桩结构、锚岩桩结构以及钢管桩桩芯灌注混凝土的新型组合桩结构等桩基结构方案,推荐采用钢管桩芯灌注混凝土的组合桩方案。介绍该方案的施工工艺、技术创新性和经济效果,可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桩码头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2021(5):133-139.
摘要:鱼山码头既有集装箱出运功能,又要提供后方绿色石化基地建设期间的砂石料、钢材及大件等运输服务功能。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将多用途泊位和大件码头一体化建设。通过合理的平面布置以及桅杆吊分段采取纵向梁板与墩式结合的码头结构,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实施效果良好。
2021(5):140-145.
摘要:针对多货种、大流量、排放标准严格的大型液体散货码头装船油气的回收处理问题,结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 000万t/a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配套油品及液体化工码头工程相关设计,从油气处理工艺的原理出发,综合分析研究各油气处理工艺流程的特点及适用处理介质,总结出多货种大型油品化工码头油气回收处理组合工艺流程,并得出如下结论:在排放标准严格的条件下,码头油气回收处理工艺流程末端只有增加催化氧化工艺,才能确保尾气达标排放;多货种码头油气回收工艺应根据熔点、蒸汽分压、聚合、处理量等多种因素对回收油气进行分别预处理。
2021(5):146-150.
摘要:为评价鱼山岛海域软土发育特性,进行软弱黏性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空间分布发育特征研究。通过分析其附近海域大量的钻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土工试验等资料,得知鱼山海域软土主要为夹较多粉砂薄层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其厚度及埋深均由山前冲洪积地带向滨海地带逐渐变大。同时,提出鱼山地区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2021(5):151-154.
摘要:结合鱼山海域工程勘察成果,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鱼山海域浅表部广泛发育的厚层软土层的纵向、横向工程地质特点进行分段分析、比对,探讨厚层软土层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性,并揭示其随埋深的变化规律,为判别厚层软土的工程地质特点和确定地基处理的范围、深度及地基加固工艺提供技术参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埋深条件的变化,厚层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存在一定的变化,且底部比顶部的工程地质性质更好。
2021(5):155-157.
摘要:鱼山填海造地工程所处海域海况复杂,软土极为发育,而饱和软黏性土原位不排水抗剪强度是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重要岩土指标。因此,采用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平台和自主研发的船载“静”平台关键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海上十字板剪切试验的精度,解决了常规海上十字板试验指标离散性大、数据失真的问题,其技术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1(5):158-161.
摘要:针对鱼山海域软土十分发育、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该海域软土土工试验成果分析研究,包括③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等影响因素;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主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层土工程性质差,常规物理试验指标离散性较小;天然含水率与孔隙比、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具有明显线性相关特性;抗剪强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呈现十字板原位测试(原状)>直剪快剪>固结快剪规律。
2021(5):162-166.
摘要:GPS RTK(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测量受卫星信号和RTK电台传输影响,流动站无法获得固定解。针对这一问题,研究GPS PPK(载波相位动态后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外业操作及数据处理方法。在鱼山海域测量中,采用已知点检核、RTK检查线与PPK主测线高程对比的方法对其测量精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RTK应用受限时,PPK测量精度与RTK基本一致。联合应用PPK和RTK技术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数据可靠性,既节约了成本,又缩短了工期,在海洋测绘中值得推广。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