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基于风暴骤淤的通州湾港区冷家沙浅滩匡围方案研究*

      2021(11):1-7.

      摘要 (6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ADCIRC+SWAN和Delft3D+SWAN模式建立双层嵌套的水沙地貌数学模型。根据路径特征将影响通州湾的所有台风分为5类,选取每类的代表性台风驱动模型,计算分析通州湾北部规划港区及周边海域的泥沙骤淤和地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前港区建设状况下,台风引起的海域冲淤变化幅度在±0.18 m以内,平均冲淤厚度0.05~0.10 m;在匡围方案影响下,研究海域水道沙洲系统受风暴潮影响也不大,风暴冲淤量级较小;一场风暴潮过后3个匡围方案下港区及口门外航道处淤积量均不大,最大局部淤积厚度0.1~0.6 m,且最大淤积厚度主要受台风类型控制;从风暴骤淤的角度,港区匡围方案2略优,但总体差异不大。建议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对匡围方案进行比选。

    • 基于潮汐影响的人工岛内河常水位确定

      2021(11):8-12.

      摘要 (7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人工岛四周砂质堤透水性强、内河水位受外海潮位影响显著的问题,为避免人工引排须选定合理的人工岛内河常水位。通过建立非稳定渗流模型,研究渗流场与渗流量随潮位变化的关系。选取近海典型潮位,采用分段求和法计算在一个潮汐周期内各种拟定的内河水位的净渗流量。对应净渗流量为零的内河水位即为最佳河道常水位,该水位为确定内河河道规模及岛内吹填地面高程提供了基础。

    • 花岗岩机制砂石粉对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2021(11):13-20.

      摘要 (6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推动海工机制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系统研究花岗岩石粉对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等性能的影响,分析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石粉含量为4.5%~6.5%时,制备的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石粉含量对新拌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塑性黏度等流变性能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抗氯离子渗透性、干燥收缩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但当石粉含量不超过6.5%时,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干燥收缩影响幅度不明显;机制砂中适量的石粉降低了混凝土浆体孔隙率、优化了孔结构分布,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但石粉含量超过6.5%时,石粉对混凝土砂浆的孔结构、胶凝材料水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机制砂石粉的含量宜控制在4.5%~6.5%。

    • 水下基础防冲刷袋装混凝土配制技术

      2021(11):21-25.

      摘要 (6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水下基础防冲刷技术,开展袋装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对试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当水灰比≤0.83时,混凝土抗压强度>13.0 MPa;当水灰比≤0.66时,混凝土抗压强度>15.0 MPa,当水灰比≤0.54时,混凝土抗压强度>20.0 MPa;砂率对试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产生一定影响,砂率宜为41%~43%;试模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袋装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袋装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和设计方法,可为水下基础袋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 >港口
    • 基于AQWA的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系泊响应分析*

      2021(11):26-31.

      摘要 (6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集装箱船装卸作业系泊安全问题,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利用AQWA软件对系泊集装箱船进行频域水动力分析和时域耦合分析。计算不同装载状态下六自由度响应幅值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时域运动及各风浪流载荷下系缆最大张力;分析不同装载状态对集装箱船六自由度RAO和运动量的影响,评估装卸作业下码头系泊安全。结果表明:1)不同装载状态对横摇运动影响最大;2)满载时集装箱船运动量大于压载工况,系泊缆负载更大。试验结果为评估船舶装卸作业时的系泊安全提供仿真分析依据,对优化码头系泊方案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基于集约绿色发展的襄阳港总体规划

      2021(11):32-37.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港口发展环境,从岸线利用、功能布局、生态保护、保障系统等方面对集约绿色发展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在港口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以汉江襄阳港总体规划为实例,总结分析襄阳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集约绿色发展理念,对襄阳港总体规划的港口定位、港区划分、功能布局、集疏运体系、支持保障系统等内容,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调整,实现港口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的目标,为开展类似港口总体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 基于首位度和位序-规模法则的长三角港口群发展演化分析

      2021(11):38-43.

      摘要 (5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深入剖析长三角港口群的等级规模分布及演化规律,以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为衡量港口规模的指标,运用港口首位度和位序-规模法则对长三角地区港口规模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港口间差距不断缩小,港口等级规模分布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演变;江苏省港口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高位序港口集聚效应不明显,浙江省港口吞吐量分布则过于集中;长三角港口群规模分布总体上呈分散化发展趋势,未来需要加快推动内河港等小型港口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港口体系结构;长三角港口群的货物运输已形成比较稳定且分散的系统,而新兴集装箱港口不断涌现,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其等级体系仍在不断变化,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的规模分布集聚程度更高。

    • 复杂地质条件下岸壁码头结构衔接设计要点

      2021(11):44-49.

      摘要 (4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岸壁式码头不同结构的衔接设计,依托实际工程,研究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岸壁式码头的结构选型和泊位等级相差较大的两相邻结构之间的衔接处理关键技术。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岸壁式码头不同结构衔接处的差异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开裂、结构缝漏砂等问题。归纳了泊位等级相差较大的岸壁式码头转角相接处组合钢板桩结构的稳桩与嵌岩技术,对类似码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板桩防波堤在海外浅海区域工程中的应用

      2021(11):50-54.

      摘要 (5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浅海区域波浪、水流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采用常规实体斜坡式防波堤投资较高,可考虑采用直立式板桩防波堤结构进行替换,节约工程投资。基于实际工程项目,采用美标计算板桩防波堤前波浪力,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波浪力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板桩防波堤各构件内力及整体位移。分析结果表明:1)板桩防波堤各构件内力较小,可采用相应型号的预制构件作为板桩防波堤主体结构;2)板桩防波堤整体位移可控;3)在浅海区域,采用板桩防波堤结构合理可行。

    • 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在港口堆场工程中的应用

      2021(11):55-58.

      摘要 (6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已被较多地应用于路面基层,但在港口工程中鲜有应用。结合某港口码头堆场基层施工,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分别从目标配合比确认、集料生产级配调试、水泥含量-EDTA关系曲线、延迟曲线和强度-含水率曲线等几个方面阐述港口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确认了施工阶段集料级配、水泥剂量、含水量、碾压延迟时间等生产参数,为该堆场的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大水位变幅下省水船闸水位分级研究*

      2021(11):59-65.

      摘要 (4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省水船闸通过把总水头进行分级,减小每级工作水头,除节省船闸用水量外,还有利于解决高水头船闸的水力学问题,对我国西部山区河流船闸建设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分析省水船闸运行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理论省水率的计算方法及其随省水池级数、面积的变化规律,总结分析了影响省水船闸水位分级的主要因素。以广西右江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船闸为依托工程,针对船闸上游水位变幅大、设计水头高、工程布置条件及运行方式复杂等特点,计算省水运行时剩余水头的变化规律。从运行水位、省水池级数和面积等方面,提出了省水池布置参数及大水位变幅下的省水船闸水位分级方式,进一步模拟计算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船闸输水水力指标,论证了水位分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左江山秀船闸改扩建工程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2021(11):66-73.

      摘要 (5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通航水流条件而言,在急弯河段上修建船闸改扩建工程面临诸多难题。依托广西左江山秀船闸改扩建工程,建立该河段整体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对比各方案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凸岸开挖、凹岸潜坝和分水隔墙布置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改善通航水流条件。

    •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法的双层扭王字块体护面结构稳定性研究

      2021(11):74-80.

      摘要 (5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天津港某港区防波堤潜堤段工程设计变更项目,采用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双层扭王字块体护面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对断面进行优化,提出提高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建议措施。结果表明:对于堤身部位,上层单个块体稳定质量采用《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第4.3.7条的推荐公式及扭王字块体单层安放时的稳定系数KD值所得的计算结果可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对于堤顶部位,当堤顶高程不超过设计高水位以上0.2倍设计波高时,上层单个块体质量至少应达到外坡上层护面块体质量的2倍方可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块体规则摆放,保持块体间紧密、勾连,可加强结构的防浪能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 长江上游日调节非恒定流对拴疆碛浅滩航道要素的影响*

      2021(11):81-86.

      摘要 (3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向家坝水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流与岷江日调节非恒定流在宜宾合江门汇合形成新的非恒定流过程,波长超过200 km,对宜宾—泸州河段(叙泸段)航道滩险的通航要素产生明显影响。采用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代表工况下日调节非恒定流传播规律及其对叙泸段拴疆碛航道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调节非恒定流自合江门传递到拴疆碛约1.5 h,拴疆碛水位日变幅最大约1.053 m,相较于合江门衰减约30%,且波峰时期水面比降小于波谷时期,拴疆碛卵石滩采砂对非恒定流运动产生明显影响;2)代表性日调节非恒定流过程中,拴疆碛河段满足航道维护标准2.9 m水深的河宽在204~585 m,现有航标设置存在航道边界不满足最小维护水深情况,须对现有航标设置方案进行优化。

    • 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生态变化的影响*

      2021(11):87-92.

      摘要 (5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生态变化的影响,于2017、2019、2020年对九段沙湿地附近水域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进行调查。通过对比施工前后九段沙湿地区域水动力条件、水质、沉积物的监测数据,研究工程对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多样性分析、遥感解译等手段分析工程对生物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水动力条件、水质和沉积物因子在施工前后存在一定波动,但无显著变化;浮游、底栖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植被面积呈逐年扩增趋势,说明南槽航道一期工程的实施不会对九段沙湿地生态现状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且对湿地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大连港某公共航道平面布置

      2021(11):93-97.

      摘要 (4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道平面布置受地形、地质、潮流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以某公共航道工程为实例,采用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和船舶操纵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工程与环境保护区的关系以及港口中远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对航道平面布置进行分析论证,确定最优轴线方案。并论述航道尺度确定时的设计创新内容,为综合制约因素较多的类似长里程航道项目平面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 透水性碎石丁坝绕流及块体受力的数值模拟

      2021(11):98-104.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碎石丁坝常用于河道的水流调控,其水动力学特征是评估工程效应的重要依据。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可有效地用于模拟相关的水动力学过程,描述其力学特征。建立了带自由表面多孔介质水流模型和离散单元法相耦合的CFD-DEM数值模型,并依据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有效性及模拟精度的验证。利用该数值模型开展碎石丁坝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构透水性对局部流动和碎石体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丁坝透水性的增强,尾流区沿流向延长。2)不同坝体透水性条件下的主流区及尾流区的速度分布有明显的差异,但尾流区内的剪切流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丁坝结构受力分析显示,随着坝体透水性的增强,块体受力区域由坝头向坝身蔓延、受力区面积逐渐增大。

    • 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复线船闸建设规模

      2021(11):105-110.

      摘要 (5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复线船闸的建设规模问题,根据工程建设区域船型特点,运用随机过闸排挡仿真方法计算不同闸室尺度方案的船闸通过能力指标。结合闸室尺度对船舶组合的适应性因素,初步筛选闸室尺度方案。进而从船闸建设场地条件、通过能力需求、过闸船型适应性以及运营调度策略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对船闸建设规模进行综合论证。

    • 黄河上游典型崩岸碍航河段航道整治

      2021(11):111-115.

      摘要 (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河上游河段堤防或护岸崩塌、后退导致河道放宽、航槽淤积问题,进行了崩岸碍航河段航道整治方案研究。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黄河黑峡滩河段崩岸前后航槽内水动力条件变化,并对不同航道整治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良河段因崩岸或采砂等因素导致河床形态突变前航槽内水流条件(流速、流态等)改变,可为航道整治方案实施后航槽内通航水流条件提供重要参考。2)根据工程实施后效果观测,利用整治工程适当调整中、枯水的河宽,使挖槽内流速大小接近崩岸前流速,对维持挖槽稳定十分有效。

    • 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6 m水深航道治理思路*

      2021(11):116-122.

      摘要 (7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戴家洲河段是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最复杂的滩段之一,是实现6 m水深通达武汉的重难点河段。针对戴家洲河段6 m水深不足的问题,分析新水沙条件下戴家洲河段航道条件及变化趋势,提出治理思路、原则与工程方案。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实施后,戴家洲水道可以实现6.0 m×110 m×1 050 m的建设目标,在不利水文年需实施少量维护性疏浚,为后续达到200 m航宽奠定基础。

    • 浮标锚系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2021(11):123-126.

      摘要 (4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锚泊系统合理性、稳定性是保障浮标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悬链线方程,推导出浮标锚链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处于自悬链状态的临界值,通过锚系状态的判断以及锚驻力的计算分析锚泊稳定性。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某水域航标设置情况为例,按此法对锚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变系泊方式、合理配置系链长度、增加锚驻力等措施增加浮标锚泊稳定性,为航标设计提供参考。

    • 湘江大花滩航道整治方案优化及效果数值研究*

      2021(11):127-133.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湘江渠化河段大花滩连续弯道滩险航道整治措施进行研究。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建立工程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验证原型实测水位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后,计算得到了不同流量情况下工程河段的航道水深、流场以及船模操纵的舵角、漂角、最小航速等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工程河段内不实施切嘴及整治建筑物也可通过优化航线、拓宽航宽并结合适当的疏浚、护岸工程措施满足通航标准要求。

    • 多线船闸下游极低通航水位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2021(11):134-141.

      摘要 (6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花多线船闸下游通航水位较低时,受河道地形影响,口门区出现大范围斜流和横流,严重威胁航运安全。采用1100整体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试验,根据低通航水位水流特点,提出并论证大区域疏深挖槽导流、降低碍航段沙洲高程、延长隔流堤长度与洼地回填制造隔流带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了口门区纵、横向流速和回流流速。经验证,优化措施不仅可满足下游低水位的通航要求,还可以提高船闸的最大通航流量,提高船闸通航效率。船模试验结果表明,船舶操纵参数均在要求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供相关枢纽工程参考。

    •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淮安东船闸布置方案

      2021(11):142-147.

      摘要 (6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淮安东船闸受周边已建和拟建建筑物制约、平面布置条件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闸位方案、双线船闸错位布置和并列布置方案、上游引航道涉管理区是否全部征用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南侧闸位,并选择双线船闸错位布置、上游引航道全部征用为最优方案。提出船闸平面布置应结合周边制约条件、通航条件、通航安全、防洪、船闸运营管理、征地拆迁和投资等进行比选,并指出下阶段需要研究的方向,对周边环境复杂的船闸布置有借鉴意义。

    • 预应力土层锚杆加固前倾闸室墙优化设计

      2021(11):148-152.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重力式闸室墙前倾问题,以某船闸工程为例,对多个加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推荐方案的设计参数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土层锚杆加固方案造价经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其锚索张拉力对重力式闸室结构影响的敏感性较小,张拉高程在约2/3墙高处墙身应力较小,当锚索间距较大时,锚索间土体会出现一定的拉应力。合理设计预应力土层锚杆参数,可有效控制墙身及土体应力,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该方法不仅可应用于船闸大修工程,也可为水闸、箱涵等其他类似水工结构的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 长江中游鲤鱼山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2021(11):153-158.

      摘要 (4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鲤鱼山水道位于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是长江上、中、下游水上物资运输的必经干道,其航道通过能力是长江流域物流畅通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鲤鱼南槽冲深发展引起北槽过流能力减小、水流分散,黄莲洲心滩极不稳定,北槽航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为遏制该水道的不利发展,于2015年在该水道进行了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通过定期观测分析,结合设计施工阶段相关数模、物模成果,对整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黄莲洲心滩和南槽的冲刷总体上得到控制,遏制了不利变化趋势,北槽航道条件得到改善;整治建筑物结构稳定,实现了航道整治目标。

    • 万安枢纽二线船闸平面布置方案

      2021(11):159-164.

      摘要 (6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万安枢纽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综合考虑了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稳定、通航水流条件、施工条件、征拆及土石方开挖等影响因素,比选出布置在一线船闸右岸且在坝顶公路桥中心线处一、二线船闸轴线间距为230 m的方案。通过数模与物模试验对上、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分析与优化,提出延长二线船闸上游引航道停泊段、一、二线船闸共用部分停泊段,并在转弯处加宽上引航道底宽、加深疏浚,延长一线船闸与泄水闸之间的隔流堤,采用全旁侧泄水形式等措施,改善了上、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可为类似高水头库区船闸平面布置提供借鉴。

    • >信息技术
    • AIS虚拟航标的合理设置*

      2021(11):165-170.

      摘要 (5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如何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问题,以长江流域和上海港为例,对AIS系统的信道容量及系统阻塞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占用部分通信时隙使信道容量减小;2)系统内船舶数量越多,系统阻塞率增加趋势越明显,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对系统通信影响就越大。基于此结论对不同水域条件下可设置AIS虚拟航标数量的阈值进行分析,给出了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建议,可作为不同水域设置虚拟航标的参考。在确保对船舶通信影响较小的条件下,对AIS虚拟航标进行合理设置,能更好地发挥其助航预警功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 BIM技术在鸡冠滩航道整治设计中的应用

      2021(11):171-177.

      摘要 (5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BIM技术引入鸡冠滩航道治理方案研究中,以传统分析工作BIM化作为切入点,首先阐述河道地形模型建模思路;其次基于修正后的河道地形曲面分析滩段的演变规律和碍航特性、建立整治方案BIM模型,并通过模型整合形成便于传递的DWG设计成果和航道工程三维可视化沙盘。本套技术体系可以较好地运用于一般航道整治工程的河演分析、碍航及水流分析、整治工程方案建模等,相应的模型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地基与基础
    • 基于ABAQUS的港工结构计算模型自动地应力平衡方法研究*

      2021(11):178-185.

      摘要 (4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初始地应力场是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下有限元分析重要的初始条件,其平衡结果的精度将直接影响结构数值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虽然自动地应力平衡法操作步骤最为简单、所得结果最优,但受地基或结构形式、地基土层参数及接触等复杂条件的严重制约,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受限。利用ABAQUS软件,在严格遵守实际地应力平衡时间节点的基础上,采用设置生死单元的方式实现初始地应力平衡前、后地基-结构所在空间单元的置换,建立通用自动地应力平衡方法及步骤,并通过多个典型港工结构模型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自动地应力平衡方法及步骤简单、易行,且能够方便有效地实现各种复杂情况下港工结构计算模型的初始地应力平衡。

    • 循环荷载作用下重塑素土和根系加筋土动力试验研究*

      2021(11):186-191.

      摘要 (4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船行波引发的循环荷载是造成内河航道岸坡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失稳和破坏机理对航道岸坡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护岸技术是通过根系与土体紧密结合,从而改变土体强度。基于那吉库区重塑素土和重塑根系加筋土,利用三轴循环荷载试验,模拟船行波荷载长期作用,研究重塑素土和重塑根系加筋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循环荷载振次、强度、围压强度与土体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围压稳定时,试样残余应变随着循环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但相同围压条件下,重塑根系加筋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高于重塑素土,说明植物根系的存在提高了土体对于船行波的抵抗效应,提高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强度。

    • 泥岩颗粒含量对砂泥岩混合料剪切特性的影响

      2021(11):192-197.

      摘要 (6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砂泥岩混合料抗剪特性是影响山区港口工程地基处理的因素。采用直剪仪对不同泥岩颗粒含量、法向应力和含水状态的48组试样进行固结排水慢剪试验,分析泥岩颗粒含量对剪应力-位移曲线形态的影响,揭示其与变形、强度间的关系,并建立抗剪强度的经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颗粒间接触分为同质颗粒接触和异质颗粒接触两类,在应力集中效应下泥岩颗粒破碎是影响砂泥岩混合料强度及变形的重要因素。砂泥岩混合料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其抗剪强度随泥岩颗粒含量增大而减小。

    • 砂性土碳酸盐含量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2021(11):198-202.

      摘要 (4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含碳酸盐砂性土有孔隙多、颗粒形状不规则、易胶结、易破碎等特点,其成因、结构机理及工程力学性质与一般石英砂有较大差异,碳酸盐含量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尤为显著。总结了碳酸盐含量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机理,介绍国际公认的美国石油行业学会(API)桩基设计规范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ICP)推荐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沙特某人工岛项目工程实例计算碳酸盐含量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大小。

    • >施工
    • 基于欧标体系的打入桩停锤标准的确定方法*

      2021(11):203-207.

      摘要 (4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确定合理可靠的打入桩停锤标准问题,研究基于欧标体系的打入桩停锤标准的确定方法。依托某码头工程,采用高应变打桩监控和静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极限承载力与贯入度的对应关系,并最终确定用于指导该工程打入桩施工的停锤标准。结果表明:基于欧标体系确定的打入桩停锤标准以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准则,标准可靠性高。

    • “新海马”轮高效泥泵性能及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208-211.

      摘要 (4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新海马”轮实际施工中存在效率偏低、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比选同类型船舶泥泵性能参数,优化泥泵叶轮设计。采用叶轮直径更小、转速更高的泥泵方案,其具有叶墙宽度大、球形通道截面为宽口等特点,并对泥泵的工程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泥泵可拓展船舶的适用性,在提高挖泥及艏吹效率的同时降低船舶能耗,为耙吸式挖泥船泥泵选型提供参考。

    • 轨道式陆上打桩平台施工技术

      2021(11):212-217.

      摘要 (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老旧码头改造过程中常用的桩基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水上施工法和陆上施工法,针对水上施工存在成本高、工效低以及陆上施工中对码头自身结构强度要求高等问题,依托以色列阿什杜德港Q21码头改造工程,提出基于轨道行走的陆上打桩平台施工技术,实现钢管桩及板桩的高质量施工,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打桩平台施工全过程关键参数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式打桩平台在不同工况组合条件下结构强度和刚度均能满足使用要求,该技术可为码头桩基的陆上施工提供参考。

    • “新海牛”轮挖掘硬质黏土高压冲水耙头系统研制

      2021(11):218-222.

      摘要 (5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挖掘硬黏土时耙头堵塞、破土能力弱等问题,对比硬质黏土与长江口土质性能,得知硬质黏土具有凝聚力大、颗粒细、抗剪强度大等特点。结合数值模拟技术,采用超高压射流技术,研制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挖掘硬质黏土耙头系统(最大压力为38 MPa)。该系统采用“高压头、低排量”的模式,减少挖掘阻力,缓解堵耙问题,增加破土能力,为航道疏浚工程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