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高坝通航水力学研究
    • 三峡船闸紧急关阀工况输水阀门工作条件原型观测*

      2021(1):1-5.

      摘要 (10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输水阀门是船闸输水系统的关键部位,运行过程中受水动力荷载显著,极易诱发空化、振动,威胁阀门的安全运行。阀门在开启过程中遇紧急情况需动水关闭时,廊道水流呈现负水击波特性,门前压力迅速上升,而门后压力陡降,阀门工作条件恶化。通过现场原型观测,监测了三峡船闸北4闸首输水阀门在紧急关闭时的工作特性,包括流量和门井水位变化,阀门空化、流激振动及启闭力特性,分析了阀门在动水关阀时所承受的最大作用水头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三峡船闸输水阀门在紧急关闭工况下,工作条件安全可靠。

    • 景洪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观测研究*

      2021(1):6-11.

      摘要 (6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复杂流场的现场观测难题,发明了高精度的水流流速、流场测试方法,准确获得不同流量工况下景洪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横向、纵向及回流流速,揭示带透水导墙的引航道口门区流场结构特征,为升船机船舶通航安全评价、航路航法优化等通航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并将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及船舶通航安全评估提出建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大跨度船闸三角闸门的静动力优化设计

      2021(1):12-16.

      摘要 (6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拟改扩建的裕溪一线船闸下闸首三角闸门的方案设计,对国内船闸最大口门34 m的三角闸门进行静、动力优化设计研究。在对三角闸门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和验算的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对三角闸门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二次优化,以闸门质量最轻为目标进行静力优化设计和动态特性优化。结果表明,通过静力优化,三角门结构质量比初步设计方案下降了12.5%~14.2%;通过动态优化,闸门的一阶自振频率有所提高,满足不小于5 Hz的约束条件。

    • 三角闸门双重耗能防撞系统设计

      2021(1):17-20.

      摘要 (5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裕溪一线改扩建船闸三角闸门的方案设计,提出一种泡沫铝夹芯板-弹簧支撑杆件的新型三角闸门双重耗能防撞系统。通过对三角闸门新型防撞系统进行船舶撞击的数值模拟,得知防撞系统受撞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和能量转化规律。对泡沫铝厚度和弹簧支撑杆件刚度进行参数分析并与传统防撞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泡沫铝夹芯板和弹簧支撑杆件的联合使用可以减轻防撞系统自重力,减小船舶撞击力。

    • >综合
    • 多向不规则波在三维透镜地形上的破碎指标研究*

      2021(1):21-26.

      摘要 (7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地形不均匀性对波浪破碎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正向、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在三维透镜地形上的破碎指标进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二维地形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从而研究两种地形上破碎指标的区别。结果表明:受透镜地形的波浪聚焦作用,三维透镜地形的破碎指标大于现有公式的计算值。进一步基于现有破碎指标的通用形式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给出了适用于三维透镜地形上破碎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参数。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 波浪在抛石潜堤上传播变形的MPS法模拟研究*

      2021(1):27-36.

      摘要 (7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波浪在抛石潜堤上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波浪反射、透射、越浪和破碎等复杂的流体运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强非线性紊流渗流问题。采用改进的MPS法,基于Drew的多孔介质内二相流运动控制方程,推导出适合粒子法的渗流水体压力泊松方程的混合源项方程,并通过在模型中引入SPS紊流模型来模拟多孔介质内外的紊流效应,构建垂向二维MPS法紊流渗流数值计算模型,模拟波浪在抛石潜堤上传播变形问题,对抛石潜堤内外的流速场、压力场、紊流能量的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抛石潜堤内外复杂的流场和压力分布,而且显著缓解流-固界面处的压力振荡与粒子分布不均匀问题,实现较高的模拟精度。

    • 类均匀碎石密铺糙率试验研究

      2021(1):37-41.

      摘要 (4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往河工模型多采用卵石加糙,结合目前江河卵石禁采的生态环境保护前提和碎石加糙具有获取方便和糙率较大的特点,进行碎石阻力研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类均匀碎石颗粒的样本单元质量和多类碎石的平均等容粒径,进行床面密铺碎石、水泥砂浆壁面的明槽均匀流试验,采用河床、河岸阻力的水力半径分割法,分割出床面碎石糙率,从而得出类均匀碎石密铺糙率ns与平均等容粒径的关系。结果表明,提出的四级类均匀碎石颗粒的样本单元质量为1~2 kg,可根据颗粒大小取值;ns=0.013 9d1/6V

    • 国内外标准中砂性土内摩擦角确定方法对比

      2021(1):42-47.

      摘要 (6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摩擦角是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之一,反映了土体的摩擦特性,是岩土(尤其砂性土)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在大量的室内和原位试验、分析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国内外标准提供了较多针对砂性土内摩擦角的经验取值和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国内相关标准、国外常用的美国标准API和Engineer Manual、欧洲标准Eurocode和BS 6349以及一系列研究中关于砂性土内摩擦角的确定方法,系统总结各方法的差异性。分析认为在无室内试验情况下通过原位试验确定砂性土内摩擦角的方法技术合理、操作可行,为国内和海外工程设计中砂性土内摩擦角的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 >港口
    • 离岸码头结构无基准动态位移测试技术*

      2021(1):48-55.

      摘要 (7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结构位移测试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无基准测试码头动态位移的思路并建立相应测试及分析系统。选定无源伺服位移传感器采集动态信号,通过仿真试验系统研究传感器对不同形式荷载作用的振动响应规律,针对准静态位移工况,提出基于传感器采集信号与测试系统仿真模型反演结构位移真实值的修正方法,形成可变荷载作用下码头结构的动态位移无基准测试技术。开展现场动态位移测试试验,结合基于舒适度的码头位移限值研究及有限元建模分析计算,验证技术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技术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受环境影响小,可实现远程自动监测。

    • 直立码头前沿波高模型及数值模拟

      2021(1):56-59.

      摘要 (6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立足港区平面规划布置实际需求,对防波堤掩护下的港域进行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并基于MIKE21-BW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不规则波以一定角度入射直立式码头后泊位的波高情况。数值模拟及物理模型试验均可考虑波浪由外海传向近岸的绕射、反射及折射等过程。通过上述两种手段对比码头前沿提取的波高数据,结果吻合良好,说明MIKE21-BW模型能够应用于近岸波浪的传播变形及港区波浪条件研究中,为港区的平面布置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 大连港太平湾港区选址研究

      2021(1):60-65.

      摘要 (9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连港太平湾港区选址问题,为弥补大连港腹地运距劣势、解决港产城矛盾、顺应辽宁省港口整合导向、助推东北振兴、优化运输布局、承接产业转移,迫切需要对太平湾港区进行规划。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比选分析、数模试验等方法,分析得知拟选址区域岸线开发弱,风、浪、潮汐条件优越,流场简单,水清沙少,海床稳定,基岩承载力高,水深条件好等特点,据此得出在太平角—太平角南岸线处,选定对应的水、陆域组成太平湾港区的规划建设范围的结果。太平湾港区将成为大连港的重要港区,是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以及辽港整合、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 海岸港老码头钢管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的更换与维护

      2021(1):66-72.

      摘要 (6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即将达到设计保护年限的防腐系统实施更换与维护是保证结构可靠性和良好技术状态的必要途径。针对海岸港老码头钢管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的更换与维护,参考类似项目经验和相关规范标准,探讨分析更换维护设计流程以及海水电阻率的影响、确定与修正,保护面积和保护电流密度计算,牺牲阳极布置与安装等重点难点。并提出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确保钢管桩防腐系统持续有效,切实保障港口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 美国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ASCE/COPRI 61-14解读

      2021(1):73-80.

      摘要 (7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美国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没有统一行业准则难以统一管理的现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授权下,以各已建港口的抗震设计准则为基础编制了ASCECOPRI 61-14《顺岸式和突堤式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该规范从地震设防标准、性能要求、设计方法及构件抗震设计和构造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定,涵盖近年来国际上最新的抗震研究成果,对推动高桩码头抗震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国内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该规范,介绍规范的编制背景以及设计理念,并结合工程经验对其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同时,与国内码头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简要对比,为设计理念和方法都相对落后的国内规范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 大连港太平湾港区公路集疏运规划研究

      2021(1):81-86.

      摘要 (7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连港太平湾港区公路集疏运规划问题,按照客货分离理念、集约发展角度,构建以3条疏港路为主的“三横三纵”集疏运格局,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法、四阶段预测法、OD矩阵法进行分析未来港区货运需求,得出集疏运规划建设方案。结果表明,未来港区货运将分为沿海经济区需求和内陆腹地需求以及永宁大街近期向远期过渡为完全承担客运量的阶段发展模式;规划建设方案为3条疏港路至少按照双向六车道控制、永宁大街也可按照八车道控制,永宁大街与第一疏港路间规划公路港。

    • 水电站上游配套码头总体方案设计

      2021(1):87-91.

      摘要 (7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电站配套码头的设计常面临地形和地质复杂、布置空间受限、装卸作业水位落差较大等限制条件。针对复杂条件下水电站配套码头设计面临的问题,以西部地区某水电站上游配套码头为例,研究码头总体方案布置的关键问题。基于库区码头的功能定位,提出多方案选址、基于功能的码头分区、控制开挖量、合理的对外交通等有关解决措施,讨论基于趸船的集运鱼和清污船装卸工艺方案。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地中海南岸开敞式码头设计要点

      2021(1):92-96.

      摘要 (4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地中海南岸开敞式码头的轴线方向和结构形式的设计要点。针对轴线方向,综合考虑风、波浪和水流条件,分析得出主要控制因素,并兼顾航道、接岸结构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从而确定最优的轴线方向。针对结构形式,给出重力式和桩基式的常规优劣对比。结合实际项目,阐述结构选取是如何考虑地质条件、运营维护和新技术因素的。更重要的是,介绍了非常规的双圆筒断面方案及其优点,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 悬链浮筒式多点系泊锚链受力计算

      2021(1):97-103.

      摘要 (7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悬链浮筒式多点系泊(MBM)是大型油船外海停泊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离岸系泊方式,但国内尚无实际应用。针对MBM系统中的主要结构部件锚链进行受力分析,通过采用悬链线方程,对自由或约束状况下单条锚链和复合锚链的受力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总结出一套锚链受力的系统分析方法,并对中东某MBM工程进行案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公式和设计方法可为MBM的锚链设计提供借鉴。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效果对比分析

      2021(1):104-110.

      摘要 (7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达成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目标,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在福姜沙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福姜沙左缘丁坝、双涧沙头部潜堤、潜堤北侧丁坝及南侧丁坝。根据福姜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实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数物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工程前后在河势变化、流场变化、航道维护量等方面的实现情况。结果表明:1)工程实施以后,双涧沙沙头冲刷趋势得到较好的控制,上游侧沙头及潜堤北侧丁坝附近淤积明显,沙体体积明显增大。2)福姜沙左缘中上段冲淤相对稳定且总体呈现淤积态势,下段局部存在冲刷。福姜沙左缘沙体体积及面积总体有所增大,整治工程护滩固沙效果较好。3)福姜沙水道整体分流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仅整治建筑物周边水域流场存在调整。4)航道维护量有所增加。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航道整治目标,工程治理方案合理,航道整治效果符合预期,可为长江中下游潮汐分汊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 巴拿马运河船闸省水技术综述*

      2021(1):111-116.

      摘要 (7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船闸设计中的水资源利用问题,从省水技术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发展趋势。重点围绕巴拿马运河船闸中运用到的省水技术展开概念性分类论述,并结合船闸多目标优化设计理念研究各省水技术的应用特点。巴拿马运河船闸省水技术依靠重力实现,且省水效益与省水技术及运行方式直接相关,本质上是水的空间存储的优化设计。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相应船闸运行方式下不同省水技术的耗水率公式,从而计算出省水率。对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运节能减排及今后船闸省水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基于修正Housner模型的承船厢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2021(1):117-122.

      摘要 (6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地震作用下承船厢结构受力问题,进行厢-水-船耦合动力响应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承船厢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修正Housner理论模拟水-船耦合体作用,对比分析承船厢处于底部、中部和顶部3种工况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同一地震作用下,承船厢位置从底部至顶部变化,承船厢结构主纵梁中部位置的横河向、顺河向最大加速度、最大等效应力都随之增大;当承船厢位于顶部时,横河向、顺河向的最大位移分别为263.31、0.174 mm,最大加速度分别为3 371.97、1.47 mm/s2,最大等效应力为52.76 MPa;在进行承船厢设计时,可将承船厢位于顶部的工况作为设计依据。

    • 水沙条件对护岸工程损毁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1(1):123-128.

      摘要 (5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新水沙条件下航道整治建筑物损毁问题,以护岸工程为例,采用概化水槽试验,模拟研究不同水动力强度以及不同挟沙饱和度下护岸工程的冲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断面平均流速与泥沙起动流速比值(U/Uc)的增大,护岸工程前沿冲刷呈指数形式增大;随着水流含沙量与水流挟沙力比值(S/S*)的增大,护岸工程前沿冲刷呈对数形式减小。当U/Uc>3或S/S*<40%时,护岸前沿冲刷范围及冲刷深度均快速增大。因此,当U/Uc>3或S/S*<40%时,应加强对整治建筑物周边水流流速年际和年内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及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长江中下游钢丝网石笼护坡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2021(1):129-135.

      摘要 (7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实施一系列钢丝网石笼生态护坡工程,但是缺少对这些护坡建成后生态恢复效果的跟踪调查评价。基于2019年汛前和汛后对6个钢丝网石笼护坡植被和基质的调查,开展植被年内以及年际演替分析,并结合水文数据、基质特征及现场观测情况,筛选4个植被特征因子以及17个环境影响因子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恢复,护坡区由完工时播种的较为单一的植被演替为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多物种群落,护坡区现场生态恢复效果良好;护坡建成时间、基质中黏土、粉砂、砂石含量以及淹没历时是影响护坡区植被演替的主要影响因子。

    • 长江下游江阴水道下段开通上行副航道可行性研究

      2021(1):136-141.

      摘要 (6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江阴水道的航道自然条件,分析江阴水道的河床演变、航道条件及经济效益等,研究江阴水道下段开通上行副航道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开通方案。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自然条件并考虑利用一定的水位,江阴水道下段具备开通一定等级上行副航道的条件。考虑到江阴水道航道条件虽然近年来良好,但航道关系情况复杂,建议开通副航道等级为I-4,按照通航3 000吨级海船及7 000吨级内河船要求确定航道尺度,航标配布采用虚拟航标。

    • 多目标协同下航道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

      2021(1):142-149.

      摘要 (5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河流兼具发电、供水、防洪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时,航道承载力如何兼顾多目标协同发展及量化问题成为当前航道建设研究的重要问题。运用改良变异法,并结合航道承载力对生态、经济、河流多功能利用等目标的承载水平评价值,对航道承载力进行协同互适的调控,计算出多目标协同下的最大航道尺度,并通过AE航道作为算例对评价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出的最大航道尺度可缓解当前航道建设与经济、生态和河流多功能利用发展中的矛盾;计算模型合理、可行。

    •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落成洲河段整治效果

      2021(1):150-155.

      摘要 (9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 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在落成洲河段采用潜堤、丁坝和护底带等航道整治工程,以防止右汊进一步冲刷发展,增强左汊浅段动力,改善航道条件。为论证落成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落成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落成洲洲头及丁坝掩护区淤积明显,洲头冲刷后退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左汊分流比增加约4%,丁坝挑流区流速增加0.2 m/s左右,航道水深由10.5 m提升至12.5 m,整治建筑物总体实现整治意图,但须关注三益桥边滩淤长对深水航道的影响。

    • 风光枢纽扩建船闸上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2021(1):156-161.

      摘要 (6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航运的安全。针对风光枢纽扩建船闸上游口门区及连接段横向流速大、水流条件差等问题,开展风光枢纽段模型试验,将上游口门区导航墙长度缩短40 m,将导流墩间距调整至5 m,数量由4个增加到7个,最下游导流墩末端与导航墙的间距为7 m。试验表明:导航墙缩短使得口门区距离上游河道弯断的距离增加,导流墩间距缩小使墩间透水量减少,水流条件明显改善,满足规范要求。船模航行试验表明最大通航流量Q10%=6 077 m3/s,船模可以安全平稳地通过船闸,操纵参数满足规范要求。

    • 基于随机排挡的船闸通过能力研究

      2021(1):162-167.

      摘要 (5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船闸过闸简化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方法与二维装箱启发式算法相结合的随机仿真方法,对不同尺度船闸设计方案的通过能力进行计算,结合船闸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定量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论证和优选合理的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船舶先到先服务策略时,同等宽度船闸的闸室利用率大致相同,一次过闸吨位指标随闸室长度扩大而增加;采用船舶优选服务策略时,一次过闸吨位指标较先到先服务策略计算指标略高,而平均待闸次数指标在船闸达到繁忙状态后呈单增趋势;L4船闸方案在船型适应能力、通过保证能力、服务质量水平等指标上均显示出优势;在随机排挡一次过闸吨位的基础上计算通过能力时,须结合船闸实际运营情况,合理确定规范公式参数。

    • 浙赣运河常山江至省界段线路初选

      2021(1):168-173.

      摘要 (8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浙赣运河是沟通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连通工程,为江西省开辟东向出海通道。针对浙赣运河越岭段线路走向问题,进行运河线路和分水岭段局部线路的比选。从线路布置、区域影响、水源供给、连接段、建筑物、项目实施、移民占地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综合路线长度、越岭高程和航运水量等条件,给出运河线路推荐方案——龙绕溪方案,即通过建设大麦淤枢纽、彤弓山枢纽、九都枢纽、红旗岗船闸、东山坞船闸等工程梯级,控制最低水位,开挖运河。在分水岭段进行3个方案的比选,推荐路线长度、移民占地等条件较优的水库方案。

    • 嘉陵江亭子口枢纽变动回水区通航流量及保证率分析

      2021(1):174-177.

      摘要 (4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四川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嘉陵江川境内规划14个梯级,2030年实现广元—昭化段达到Ⅳ级航道标准的目标,但是由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取消了嘉陵江水东坝枢纽,造成亭子口与上石盘枢纽之间水位不能衔接。亭子口电站设计水位变幅高达20 m,导致库尾存在长约28 km的变动回水区,而该段航道天然来流量很小,仅通过航道整治不能达到规划的Ⅳ级航道标准。因此采用优良河段河相关系法,将整治后的滩险河床断面形态与优良河段建立特征流量下的河相关系,推求不同流量下整治滩险可能达到的稳定航深,从而找到工程河段满足Ⅳ级航道水深标准的最小流量。再根据水文站资料分析此流量出现的时间,结合亭子口电站特征水位回水里程,分航段研究通航保证率,提出亭子口库尾变动回水区达到规划的Ⅳ级航道的流量和保证率。

    • 长江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对江阴港发展的影响

      2021(1):178-182.

      摘要 (7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调研江阴港腹地经济、港口发展、沿江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对江阴港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1)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实施,有力提升了长江南京—南通段航道通航条件,为开普敦型船舶进江阴港创造了有利条件。2)船舶大型化大幅提升了实载率,不仅让江阴港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而且给江阴港口企业减少了大量的物流成本,促进了船舶运输组织方式的优化调整,还减少了船舶污染和碳排放,推动港口的绿色发展。

    • 沙颍河三八村切滩段航槽稳定性分析

      2021(1):183-188.

      摘要 (5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沙颍河阜阳闸站1972—2016年水沙原型资料为基础,利用SPSS、Matlab等工具,采用R/S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三八村河段来水来沙特性及变化趋势;基于2017年及2019年工程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分析近期河势变化情况及河床冲淤特性,揭示该河段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和规律。结果显示:在径流量未发生系统增加或减少的前提下,河道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呈明显降低趋势;预测工程河段输沙量与含沙量未来一段时间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自然演变条件下,整治工程段河道滩地基本稳定,主槽微冲,冲刷幅度较小,河道相对比较稳定;工程不会根本上改变河段的冲淤特性,从长远来看,工程后弯道主流会逐渐趋向于新开河槽,河床仍将保持冲刷下切的趋势。

    • >信息技术
    • 基于AIS大数据的南京长江大桥水域规律航迹研究

      2021(1):189-195.

      摘要 (5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京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掌握船舶航行规律,对桥区水运安全监管及航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大数据,采用自动化并行航迹密度计算方法,识别出不同大小的船舶在不同水期的规律航迹分布,并结合多源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大桥水域船舶航行总体符合航行规则;相比小型船舶,大型船舶航行更加规范,通过桥孔时位置更居中,和桥轴法向夹角更小,主航迹带与航道重叠度更高;洪季受水流作用影响,船舶航迹较枯季整体偏北,随水位降低呈逐步向南演变的趋势。

    • 基于机器学习的排泥管线压降预测

      2021(1):196-201.

      摘要 (4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福建沿海地区的吹填工程中,主要的土质颗粒为中粗砂。该类型土质在输送过程中阻力大较易发生堵管,导致施工进程延缓。在输送环境下施工,掌握管路内输送阻力的实时信息至关重要。粗颗粒条件下,常用的经验方法如Durand公式法的计算精度较差。基于已有的管路输送研究,以及福建沿海工程的测试数据,使用高斯过程回归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管路压降预测模型。两种回归模型均能在训练期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模型R2指标达到0.80以上。在模型的预测期,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R2指标为0.78,高斯过程回归预测模型的R2指标达到0.95。结果表明: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中粗砂吹填工程的疏浚参数。

    • 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排水规划中Civil 3D的运用

      2021(1):202-206.

      摘要 (5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大量建设港口、公路和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随着项目的推进,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排水情况需要不断变更,排水规划尤为重要。结合Civil 3D软件的地形分析、汇流分析和汇流区域边界分析模块,给出一套分析大区域排水以及进行大区域排水规划的设计方法。结合喀麦隆克里比港区二期周边的排水规划设计,介绍该方法的运用,为其他大型项目的整体区域排水规划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设计方法参考。

    • >地基与基础
    • 深井降水条件下的高边坡土石围堰稳定性分析

      2021(1):207-214.

      摘要 (4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深厚透水层地区,可采用无止水帷幕土石围堰结合深井降水技术在临海环境中创造干地施工条件。为研究深井降水对围堰稳定性的影响,依托埃及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工程,运用GeoStudio软件,分析降水井正常运行时的高边坡土石围堰的渗流分布规律及边坡稳定性。建立不同目标降水位与整体边坡最小安全系数的关系曲线,并与集水明排工况下的围堰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渗流在向陆侧发展的过程中受降水井控制作用明显,围堰坡脚不产生渗流逸出点,稳定性可以满足要求。2)当目标降水位升高时,围堰稳定性呈降低趋势。3)当目标降水位降至一定深度后,浸润线达到一定埋深,围堰稳定性几乎不受渗流影响,稳定系数不再增加。4)分析结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合理的围堰设计思路。

    • 东非珊瑚砾砂岩地区PHC桩工程性状分析

      2021(1):215-220.

      摘要 (5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非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码头项目地处珊瑚礁砾砂岩地区,采用PHC桩作为桩基础,桩径分别为800 mm和1 000 mm。通过珊瑚礁砾砂岩的土工试验和不同桩径PHC桩沉桩规律研究,得到珊瑚礁砾砂岩碎屑的PHC桩-土界面峰值摩擦角和残余摩擦角值。通过总结2种桩径各200根基桩的沉桩规律,得到桩靴长度为1.5 m的φ800 mm和φ1 000 mm PHC桩进入强风化珊瑚礁砾砂岩深度及沉桩规律;珊瑚礁砾砂岩地区φ1 000 mm PHC桩比φ800 mm PHC桩穿透能力强,φ1 000 mm PHC桩宜采用高程控制为主、贯入度为辅的终锤标准,而φ800 mm PHC桩可采用高程和贯入度双控进行沉桩施工。研究结果可为该地质条件下PHC沉桩施工及理论研究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