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3-15.
摘要:由于远离大陆,远海岛礁往往缺乏测绘基础资料,跨海高程传递是远海岛礁的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工程建设中远海岛礁高程传递的问题,结合国外某工程案例,论述了经纬仪倾角法、GPS水准法、同步期平均海面法,分析不同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在潮汐性质相同的海域采用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进行远海岛礁高程传递,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类似项目的首选方法。
2019(9):16-19.
摘要:为促进液化天然气在内河船舶动力燃料上的应用,需加快对内河航道LNG加注站进行布局规划。针对内河LNG加注站布局规划的方法进行研究,借鉴港口布局规划和LNG加注站设计相关经验,提出内河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布局规划的思路及方法,包括加注站规模需求确定、空间布局规划等,并以广东省内河为例进行布局规划。提出的方法可为我国内河LNG加注站的布局规划提供借鉴,得到的布局规划成果能够为内河LNG加注站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2019(9):20-26.
摘要:风荷载是船舶系泊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对作用于船舶上风荷载计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现行水运行业规范中关于作用于船舶上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与参数取值问题,基于风荷载的基本表达式,采用理论推演的方法,结合自然条件的更新调整,对空气密度、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船舶受风面积等参数进行分析,得出船舶风荷载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参数取值建议,为规范中部分参数的修订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19(9):27-31.
摘要:港口活动和城市活动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陆域交通系统同时承载这两种活动,对港城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国内外港城发展实例,对港城空间拓展模式进行研究,发现交通系统制约的问题在港城规模上升阶段普遍存在,得出关键影响要素:1)港城交通体系需求层次与交通分流系统的匹配;2)交通系统与港城用地布局的协调;3)港口规模与港城集疏运道路系统的匹配。本文结合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019(9):32-36.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企业加快了全球码头投资步伐,为全球港口行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但国际码头投资是高度市场化和相对充分竞争的领域,海外码头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风险不容低估。以“把控风险、价值投资”为导向,总结我国企业海外码头投资的经验教训,按照系统性、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原则,从营商环境、市场潜力、竞争形势、国别价值和投资主体优势5个维度,构建海外码头投资布局决策指标体系,分3个层级共23个核心指标,建立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海外码头投资布局决策模型,以期为我国企业投资布局海外码头提供决策参考。
2019(9):37-41.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近年来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港口及园区概念设计项目。在这类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缺乏水深、地形、自然水文和人口经济数据等问题,给设计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针对以上问题,归纳分析、搜集整理公开渠道可获取的水深地形数据、自然水文数据以及人口经济数据,给出数据的性质、来源和用途。建议建立专用数据库,采购专业的软件,建立完善的设计咨询流程,以更好地完成海外工程项目前期概念设计工作。
2019(9):42-50.
摘要:全球海运的发展催生出以转运货物形式服务于周边区域和远洋运输的中转港,它们在全球贸易及运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明显的特征格局。在中转港形成因素及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全球范围中转港发展格局和发展特征,探讨不同区域中转港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前全球航运格局重心在亚太地区,国际中转港主要分布在远东-西欧-北美主航线,而扼守关键区位则容易催生出中转大港。同时,未来各区域的中转港发展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而变动,并受船舶大型化、服务软环境等显著影响。
2019(9):51-55.
摘要:针对顶推法施工的桥梁在施工阶段与运营阶段的受力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结合高强度大直径钢绞线应用于波形钢腹板顶推桥梁的工程实例,系统总结该类钢绞线的优点及在顶推桥梁中的配束方法、钢束锚固计算、锚具构造设计和预应力多次放张工艺等。结果表明,在一些较特殊桥梁结构中采用高强度大直径钢绞线可有效解决各种工况下的结构安全与施工便利等问题,且节省材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9(9):56-60.
摘要:城市综合开发承载了大量城市生活、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功能,良好的内、外部交通条件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体服务水平。在顺德高新区西部启动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中,通过分析园区内、外部交通现状和原有路网规划,针对园区与佛江高速连接不畅、主干道对居住用地干扰大、主入口节点规划高程较高影响周边土地开发等交通问题,在项目策划阶段提出优化方案,使内、外部交通更便捷,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开发双赢,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同类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提供参考。
2019(9):66-72.
摘要:反弧角对降低平均越浪量有良好效果,但不同的文献和规范给出的相关计算方法存在差异。根据国内外学者基于三维波浪模型的试验成果以及相关的规范、文献,并结合实际工程的物模试验,对带反弧角直立式堤平均越浪量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EurOtop法适用性广且结果贴近试验值,CEM法公式简单且结果保守,可为类似的港口工程提供参考。
2019(9):73-77.
摘要:海上工程跨越航道,施工时需要占用航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船舶通航的影响,需要设置临时航道,但是目前尚无针对临时航道的设计规范。针对临时航道的设计船型、宽度、选线、底高程、助航标志、施工区警示标志等问题进行探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龙鼓西水道临时航路经历4次转换,通过专题论证和专家研讨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临时水道关键技术参数和航标布置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证明是可行的。表明不能完全按正常航道的通航要求来设计临时航道,需要与施工计划、船舶调度、现场管理相结合。
2019(9):78-82.
摘要:采用基于第三代海浪模式的水动力分析程序包MIKE21对2014—2016年福建省外海的波浪时间与空间分布进行计算评估。结果表明,福建外海波能功率密度平均值介于1.8~8 kWm;由于受到台湾岛的掩护,台湾海峡中部海域波高和波周期较小,其波能密度也较小,为4.2~4.8 kWm;台湾海峡北部位于开阔水域波能密度增大到7 kWm;海峡南部波能密度平均值接近8 kWm。因此,建议波能电站的选址首先锁定台湾海峡北部波高及波能较大的平潭海域,该区域的波能相对较大,水深条件较为理想,时空分布也相对稳定。
2019(9):83-88.
摘要:随着极端灾害天气的增多,建港条件恶化,已建斜坡式护岸不能对后续建设的危险品管廊形成安全掩护。论证掩护危险品管廊斜坡式护岸的防潮、防浪和越浪量标准,采用规范公式计算掩护危险品管廊的斜坡式护岸堤顶高程,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越浪量、越浪水面线、越浪落水点位置和波浪力,分析越浪对斜坡式护岸后方危险品管廊的影响,提出堤顶高程无法满足越浪量控制标准的管廊建设方案。
2019(9):89-94.
摘要:针对斯里兰卡汉班托塔(Hanbantota)港二期工程西人工岛建设可能造成的岸滩侵蚀或堆积变化,以及可能对防波堤口门区波浪和泥沙淤积产生的影响等关键问题,采用多次现场岸滩调查和断面测量获取基础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资料、沿岸输沙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西人工岛对岸滩的影响只发生在西侧拦沙堤附近范围,会使防波堤口门区的波高增大5%~10%,但不会影响船舶安全进出港;其建设能适当减小防波堤口门区及口门外进港航道的泥沙淤积。研究成果可供在较大规模砂质海岸上设计和建造人工岛等港工建筑物参考。
2019(9):95-98.
摘要:工程项目的建设离不开大量岩土试验数据的支撑,在常规的室内岩土试验方法中,三轴剪切试验是测试岩土体抗剪强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试验方法。压力源微机伺服系统是一种可受计算机控制、由步进电机驱动的精密水压力发生器,主要应用于三轴剪切试验中围压、反压与体积变化的精确控制与量测,还可作为独立恒压源以取代常规的室内试验压力源,如砝码、空压机及渗透水头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源微机伺服系统性能稳定,提高了三轴剪切试验中压力与体积变化的量测精度,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2019(9):99-103.
摘要:为解决传统有限差分法在求解固结方程时关于时间步长选取对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影响问题,针对固结系数不为常数的一维非线性双曲线固结方程求解,提出一种采用精细积分法进行时间离散的数值解法。详细推导该方法的具体求解过程,并结合工程实例,将精细积分解法与传统有限差分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精细积分解法不受时间步长取值大小的限制,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数值稳定性。
2019(9):104-107.
摘要:港珠澳大桥桥隧转换人工岛的机电管线类型众多、管线数量巨大、净空要求严苛、项目工期紧张。运用Revit软件对机电管线进行深化设计,建立各专业BIM模型,通过模型链接、碰撞检查和管线调整等设计工序,绘制出具有BIM特色的节点平面图、剖面图和三维图。通过深化设计,满足了空间净高的要求,提高机电管线布置的美观性,减少设计变更的次数,促进了港珠澳大桥项目按期保质的顺利完工。
2019(9):108-112.
摘要:针对港池内船舶装卸作业的安全与稳定问题,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面元法分析程序AQWA,分析得到船舶与码头结构耦合作用下的14 000 TEU集装箱船动力响应幅值算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码头泊位前的真实波浪条件,得到14 000 TEU集装箱船在设计系缆方式下的船舶运动量响应和缆绳受力响应。结果表明,14 000 TEU集装箱船横摇周期较大,与港池内存在的中长期波(12~18 s)不相匹配,不易引起船舶较大幅度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结果与系泊物理模型试验所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说明所采用的计算原理与分析模型较为可靠,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2019(9):113-118.
摘要:越来越多的老码头使用年限到期或者因为业务发展,需要升级改造,而可用于升级的空间却有限,因此对于限定空间的老码头结构改造,研究窄长码头的结构形式是有必要的。基于实例,分析地质变化以及原设计方案的局限性,结合试打桩情况,将原设计高桩梁板方案调整优化为高桩墩台方案。理论计算和施工结果均表明,该设计优化可以适应窄长结构段的复杂地质,对于类似的改造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2019(9):119-124.
摘要:针对具有驳船小港池的海港集装箱码头的特点,结合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发展的需要,突破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垂直于码头前沿线布置的局限性,创新提出堆场箱区平行于码头前沿线布置的总体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方案。引入智能驾驶与卫星导航等技术,采用智能驾驶运输车替代传统集装箱卡车,从而使平面工艺总体方案适用于江海联运吞吐量占比高的运输模式,同时实现港区自动化,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为我国传统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2019(9):125-128.
摘要: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巴经济走廊西部唯一出海口,承担着未来走廊区域货物运输的重要任务。在对瓜达尔港现状及发展优势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港口腹地的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趋势等的研究,提出瓜达尔港为中巴经济走廊出海口之一、巴基斯坦西部经济发展的支点、巴基斯坦重要港口、中亚五国出海口、南亚及毗邻中东的贸易中心的定位,同时结合城市布局做出“西湾发展旅游休闲功能,东湾发展城市服务及工业相关功能”的港口布局,并就今后港口开发提出建议。
2019(9):129-134.
摘要:梳理和分析非洲港口发展格局和趋势能够为我国企业参与非洲港口投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对非洲港口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非洲港口在全球海运贸易总规模中的份额较低,港口发展以装卸仓储等基础、传统服务为主,港城矛盾、堆场不足、集疏运通道不畅、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和经贸形势总体长驱稳定,非洲经济产业长期将维持稳定增长,未来非洲港口投资建设需求依旧旺盛,区域港口发展格局将不断演变,港产城一体化、陆上物流通道等建设将加快。
2019(9):135-139.
摘要:对于设置多泊位的油品码头,采用背靠背及共用工作平台的布置形式,可以减少系缆墩、靠船墩与工作平台的重复建设,实现平面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及工程造价的大幅减少。以肯尼亚蒙巴萨KOT油品码头为工程实例,对多泊位码头的选址、布置形式比选、共用工作平台的平面布置、系缆布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成果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2019(9):140-144.
摘要:针对中国与印尼抗震设计规范的差异,将设计地震、场地类别、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等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震区印尼规范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水平段比中国规范的长,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峰值比中国规范最大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峰值大。基于某高桩码头工程,利用ANSYS软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同一场地土采用不同规范的地震效应的差异,为类似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2019(9):145-149.
摘要:针对海港锚地与建构筑物和海底电缆管线等的安全距离问题,对沿海各锚地使用管理单位进行调研,将国内外规范中对于锚地布置安全距离的规定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已有的船舶走锚事故报告并结合实时船舶操纵模拟试验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海港锚地与建筑物、构筑物和海底电缆管线等的安全距离建议值,为海港锚地设计提供依据。
2019(9):150-154.
摘要:依托在建的阿尔及利亚Bethioua矿石码头项目,介绍了地中海地区常用的斜坡式防波堤护面块体Antifer块的设计方法。针对项目在三维物理模型试验过程中直立堤与斜坡堤连接处Antifer护面块体局部失稳问题,通过观察模型试验现象并分析类似防波堤损坏特点,得出波浪在连接处波能集中波高变大、部分波浪破碎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连接处块体摩擦作用降低是导致连接处护面块体失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合理布置防波堤方向、加大护面块体质量、降低坡度和布置潜堤等保证连接处护面块体稳定性的方法,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19(9):155-159.
摘要:依托汉班托塔港二期项目的干地施工条件,提出一种新型的箱肋式结构。针对结构各组件功能、计算模式、受力特性及计算结果进行研究。采用ANSYS软件计算得出各构件内力,并就此结构内力特性与常规沉箱结构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箱肋式结构既有沉箱结构整体性好的优点,又有扶壁结构低成本优势,同时后续施工速度更快。
2019(9):160-163.
摘要:在强震区高桩码头设计中,基于位移的设计准则允许码头岸坡震后出现一定的位移,验算码头岸坡地震位移是高桩码头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某强震区高桩码头,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NEWMARK刚性滑块位移理论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如Makdisi & Seed公式、Martin & Qiu公式、Jibson公式、Saygili & Rathje公式、Jonathan公式等;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2D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经验公式的位移估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符合Jonathan提出的概率分布模型,动力时程分析法在位移评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019(9):164-167.
摘要:码头工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是码头电气设计的重要内容,合理设计配电系统的接地,对码头电气工程的安全性(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接地系统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和把握、设计文件中经常存在安全隐患。根据10 kV电网不同的接地方式(不接地及低电阻接地),对码头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进行分析,加深对接地系统的理解,为码头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提供帮助。
2019(9):168-170.
摘要:针对LNG码头消防系统设计中消防水炮是否要兼顾船舶的冷却消防,以及逃生通道冷却水喷雾系统和集液池如何设置等问题,结合相关的规范、文献和工程项目经验,分析码头的消防水炮要兼顾船舶冷却消防的必要性,并给出码头逃生通道冷却水雾设计范围的依据,明确水雾喷水强度的单位和取值,也列出集液池容积的计算方法,为更加合理地设计相应的消防系统提供参考,真正起到保护码头人员和财产安全的作用。
2019(9):171-175.
摘要:针对尿素在空气湿度较高时容易吸湿潮解的特点,运用尿素吸湿临界曲线和原料仓库温、湿度控制安全线,结合莫龙石化码头项目原料仓库暖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尿素类原料储存时可以采取的夏季冷冻除湿+冬季加热、转轮除湿、蒸汽干加热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干加热空气方案,通过对新风的处理可以使仓库内的温、湿度保持在尿素干燥区,能够满足尿素储存要求;且蒸汽加热机组设备简单易控,投资较低。因项目厂区设置有供热锅炉房,蒸汽供应充足。所以,最终采用蒸汽干加热空气的方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9(9):176-180.
摘要:为提升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降低码头运营成本,以国内某已建集装箱码头为研究对象,利用FlexTerm软件,建立码头的仿真模型,实现了码头船舶调度、堆场分配、集卡进出闸口控制的仿真逻辑,并完成码头泊位计划、堆场计划、闸口计划的合理衔接。通过仿真数据统计与分析,对码头的通过能力、设备配置、道路交通状况进行评价,验证了码头设计的合理性。
2019(9):181-185.
摘要:为研究深圳港铜鼓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港航系统作业流程,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构建了深圳港铜鼓航道仿真模型。基于不同水平年分航段、分吨级、分货类的通航船舶艘次预测结果,通过仿真试验,对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可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缩短船舶等待航道时间、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2019(9):186-190.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协同性、可视化、可出图性等优点在水运行业逐渐被接受和推广。Civil 3D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地形处理功能,可实现地形曲面的三维动态设计,同时支持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的出图功能。结合Civil 3D软件功能及特点,以西非某集装箱码头为例,探究运用Civil 3D对港口陆域进行高程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对比传统高程设计方法,总结使用Civil 3D进行港口陆域高程设计的工作流程,为BIM技术在港口陆域高程设计方面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新思路。
2019(9):196-200.
摘要:为了提高港口工程地基计算的效率和精度,结合国内外流行的岩土分析和计算软件的优点,在港口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勘察设计集成系统(HIDAS)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了港口工程地基计算CAD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工程经验和一线设计人员的计算经验及操作习惯,集成地基计算断面的绘制功能,可进行有开挖、分级加载情况下的沉降、固结、边坡稳定、地基应力、考虑复合地基对边坡稳定作用的计算,为完整考虑固结静孔压、渗流动孔压的有效应力法边坡稳定计算奠定基础,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19(9):201-205.
摘要:斜坡式护岸是水运工程常见的结构类型,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传统二维设计方法对设计方案的表达精细度不高。BIM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三维协同设计手段,可以有效解决护岸的精细化设计问题。结合深圳LNG项目,探索Civil 3D软件在护岸设计中的应用路线和方法,总结软件的应用特点和技术优势。实践表明,在护岸工程BIM设计中,Civil 3D软件可以提供一套高效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护岸结构的三维精细化建模、断面批量出图、工程量精确统计,以及对方案变更的快速响应等,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工作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护岸工程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2019(9):206-210.
摘要:作为滨海核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工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值得研究和探讨。根据核电安全法规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对滨海核电厂海工建筑物的结构功能进行分析,将各海工建筑物的安全等级进行系统划分,明确核电厂海工建筑物设计标准需要考虑的内容,并总结海工建筑物设计标准的确定原则。结合国内在建的陆丰核电厂,确定该项目设计参数的标准值,对合理降低核电厂海工建筑物设计标准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9(9):211-217.
摘要:基于滨海核电厂取排水工程设计实践,分析了工艺要求、阐述了设计逻辑并明确关键技术。取排水工程关键技术包括温排水扩散试验研究、波浪对构筑物的作用、泥沙冲淤试验研究、结构形式与地基的适应性、海洋生物或异物防治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明渠、管涵、明渠管涵组合等3种取水形式和明渠、管涵两种排水形式的应用,介绍核电厂关于泥沙淤积和取水口堵塞的运营反馈,分析核电厂取排水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展望设计优化创新的方向。
2019(9):218-221.
摘要:针对英国土工试验标准(BS 1377)与中国标准的差异,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涉及的试验,对在执行英国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分析试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英标的方法和原理与国标并无本质差别,但在一些具体处理上两者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会导致试验结果存在细微差异;在结果表示和计算上,两者经常在形式上差异较大,但实质相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9(9):222-226.
摘要:针对强台风地区大跨度仓储结构压型金属板屋面系统易被台风破坏的问题,对网架、门式刚架、混凝土框架及其相应的屋面设计方案在强台风地区集装箱码头拆装箱仓库设计中的优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网架板做屋面系统的网架结构设计方案同时具有抗台风能力强、适用跨度大、造价较低且施工质量易得到保证等优点,是强台风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大跨度仓储结构设计方案。
2019(9):227-231.
摘要:惠州荃湾煤炭码头建设2座大型条形封闭煤仓,单座长500 m、跨度118 m,上部展开约7.45万m2的网架+檩条+高强压型钢板结构。网架采用正放四角锥双层三心圆柱面弧形网壳结构,主次檩条双层先后布置。结合项目特点及现场条件,为加快安装效率、提高安装精度,网架采用整体顶升工艺、分条分块顶吊工艺和高空散装工艺相结合进行安装。檩条采用地面预拼成榀、高空榀装工艺。通过对网壳上部结构进行全面、系统、全过程应力自动监测,同步进行网壳施工测量,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可为水运工程类似项目提供范例和经验借鉴。
2019(9):232-237.
摘要:港口转运站投入使用后出现振动的现象比较多。采用现场测试和有限元分析两种方法,分析湛江港某钢结构转换站(TH10)产生振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振动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符合人体的舒适度范围。为以后类似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针对跨度较大的楼面,设计时应考虑增加跨中部位的水平和竖直刚度,避免振动时发生较大变形;在楼层机械设备位置,应增加结构抗干扰能力,保证外部能量在结构内部有效传递。
2019(9):242-248.
摘要: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例,对西人工岛上段沉管隧道基础设计进行介绍。针对特殊条件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问题,基于荷载试验和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提高系数进行修正,提出复杂工况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并与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相关文献和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9(9):249-252.
摘要:针对插入式钢圆筒筒内土压力计算理论多样性、计算结果差别大的问题,分析筒内土压力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X37#钢圆筒,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和多种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筒内土压力。结果表明:筒内土压力不是随深度增加一直增大,库拉依宁法计算筒内土压力结果与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比较吻合,在工程设计中可以采用库拉依宁法计算筒内土压力。分析成果可以为钢圆筒筒壁水平张力计算提供依据,从而合理确定钢圆筒筒壁厚度。
2019(9):253-258.
摘要:珊瑚礁灰岩作为一种特殊的岩土类型,研究其工程力学性质对促进沿海珊瑚礁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珊瑚礁灰岩与砂性土在工程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得出港口工程规范中沉降的计算方法在珊瑚礁地基应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采用Schmertmann经验(半经验)公式法和欧标SPT法对苏丹一个已建的重力式码头进行设计复核。结果表明,采用基于SPT指标的经验(半经验)公式对珊瑚礁灰岩地基沉降计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9(9):259-264.
摘要:某港区护岸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较差,软土层较厚,岸坡整体稳定性不满足要求,采用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基于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边坡不打抗滑桩情况下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确定抗滑桩桩长,分析不同桩型、桩径、桩距、平面位置下的桩内力、整体稳定系数及工程费用,选择最优的抗滑桩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桩距在3.5D范围内,桩弯矩随着间距增大而增加,桩距达到3.5D后,桩弯矩不再显著增加;桩距在3.5D范围内,岸坡整体稳定系数随桩距增大无显著变化,超过3.5D后会逐渐降低;抗滑桩能有效改变岸坡的塑性区分布,整体稳定性提高了近30%。
2019(9):265-272.
摘要:针对沿海吹填超软土特性,通过广东惠州荃湾港区现场试验,采用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包括新型超软土浅层预处理技术、新型高效节能抽真空技术、新型防淤堵塑料排水板技术等。试验区分别通过浅层预处理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深层处理试验评价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的效果。根据加固前后现场监测与检测结果,从真空度、沉降量、孔隙水压力、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等指标分析吹填超软土加固效果,证实真空预压新技术在沿海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及经济性。
2019(9):273-278.
摘要: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在外海、深水、厚软基地质条件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及差异沉降控制技术问题,对传统桩基与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对比,提出港珠澳沉管隧道采用PHC刚性桩、高喷柔性桩、挤密砂桩散体桩复合地基逐步过渡到天然地基的地基及抛石+碎石垄的组合基床方案。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及观测数据证明提出的新型复合地基及组合基床方案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效果显著。提出沉管隧道基础沉降主要组成及复合地基建议的沉降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9(9):279-281.
摘要:依山傍河的沿河道路受到河流因素及山体地形、地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何选择半填半挖的路基防护和支挡结构方案,是沿河道路设计的难点。湘西某城市道路项目,路基采用了超70 m高边坡及桩板式挡土墙组合结构,解决了特殊地段路基的技术难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2019(9):282-288.
摘要:碎石桩排水抗液化目前缺少简便且实用化的计算办法。在等应变砂井固结理论基础上,假定起始超静孔压按线性分布,给出了地震情况下碎石桩排水抗液化作用下的孔压比解答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个简便可行的算法,采用径向平均孔压比计算即可满足工程需要。在与Onoue(1987)碎石桩排水原位试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偏差。对碎石桩排水抗液化设计参数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9(9):289-293.
摘要:利用孔压静力触探(CPTU)数据可解译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而采用不同试验方法测定的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并非固定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出CPTU数据与不同试验方法(包括直剪试验、固快试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等方法)得出的细粒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得出的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CPTU数据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对于不同试验得出来的抗剪强度需要采用不同的系数Nkt进行换算。
2019(9):294-299.
摘要: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工程实例,基于 PLAXIS 3D 有限元软件计算平台,利用可同时考虑剪切硬化和压缩硬化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 Hardening-soil model,对深插式大直径钢圆筒岛壁结构三维数值计算展开研究,分析施工全过程中各控制工况下钢圆筒的变位情况,并与二维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位移相验证,探讨深厚软黏土地基上大圆筒结构的变形与稳定特性。结果表明,三维数值模拟钢圆筒位移和实测位移相近,两者均大于二维平面等效计算位移值;当钢圆筒有足够的直径和埋深时,即使其插入深厚软黏土地基,水平和竖向变位均较大,但是其结构稳定性也较好。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以及大直径钢圆筒结构在软土地基上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9(9):300-304.
摘要:针对桩土之间的复杂受力问题,采用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Planning,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Working Stress Design(API RP 2A-WSD)的桩基设计方法(用P-Y曲线弹簧模拟桩侧土体法向抗力,用T-Z曲线弹簧模拟桩侧土体轴向抗力,用Q-Z曲线弹簧模拟桩端土体轴向抗力)对高桩墩台码头进行桩基内力分析,并把计算结果同弹性嵌固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摩擦桩中,桩身轴力随着入土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桩身弯矩有两处反弯点,其最值发生在桩头或是入土端4d~6d处;API法计算所得的桩基最大弯矩较弹性嵌固法小。
2019(9):305-308.
摘要:非洲某集装箱堆场已使用数十年,目前堆4层集装箱,采用正面吊作业,铺面结构无面层和基层,集装箱直接堆在地基上,地基为4 m的人工回填密实贝壳砂层,下面为原状黏土质砂。现堆场改造要求堆5层集装箱,并采用正面吊作业。按英标重型铺面设计手册规定,铺面结构厚度较厚,原因是高强度的贝壳砂层地基不能充分利用。通过铺面结构加铺层设计理论,利用已有的密实贝壳砂层来减少铺面结构设计厚度,同时采用有限元计算对优化后铺面结构基层底拉应力进行复核,优化后铺面结构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2019(9):309-315.
摘要:针对澳门某深基坑支护,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深基坑不对称开挖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分析基坑局部挖深对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深基坑局部挖深对基坑整体稳定影响较大,可影响内撑系统轴力分布,但对支护桩最大弯矩影响较小。研究可对深基坑局部挖深工况下支护结构的选型设计,基坑坑中坑支护安全性、实用经济性的平衡提供指导。
2019(9):316-320.
摘要:沉管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滨海电厂排水工程,随着新工程的不断建设,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依托国内外已建及在建沉管工程,针对排水沉管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处理方法、接头处理方式及浮运安装工艺等相关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排水沉管安装、回填、使用及检修过程中的受力工况,针对电厂排水沉管结构内力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计算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元软件ANSYS实现了沉管全生命周期受力分析。通过对电厂排水沉管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方法研究,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19(9):330-334.
摘要:扭王块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吸收ACCROPODE发展而来,在国内已有大量成熟的工程案例,但其设计和施工理念仍停留在初始阶段,这给扭王块的海外应用和推广造成一定困难,也给防护质量埋下了隐患。通过调研国外人工块体的相关经验,对扭王块设计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预制验收进行补充和丰富,对安装技术细则和安装系统、设备进行了规定,研发了扭王块点位计算程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基于英标要求的扭王块设计、预制和安装成套技术,在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2019(9):335-338.
摘要:嵌岩桩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桩基础形式,其施工工艺控制要求对嵌岩桩设计至关重要。结合工程实例经验,针对预制型芯柱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关于选取预制桩斜率、控制终锤贯入度、规定孔内沉渣厚度要求、确定泥浆指标等问题,通过列举分析工程实例、试算轴向承载力及分析规范计算公式,得出了预制型嵌岩桩设计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取值注意要点及建议值,此外还给出了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2019(9):339-342.
摘要:针对重力式码头基床抛石中传统的重锤夯实及爆破夯实工艺效率较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进行振动夯实的试验和研究。通过典型试验确定振夯基床厚度、夯锤转速、单点振夯时间等施工参数,并分析和检验振夯效果,验证了抛石基床振夯施工工艺的可行性。该工艺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夯实质量,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