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中下游强冲刷河段航道整治技术
    • 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2018(9):1-8.

      摘要 (4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水下沉排工程中软体排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建立悬链线模型,分析排体的受力特点,计算排体的抗倾、抗滑和抗漂浮稳定性,并对比分析排体对地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明显提高了水下沉排的安全性和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为复杂条件下的水下沉排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 荆江河段不同植被生态护坡的水流试验及应用*

      2018(9):9-14.

      摘要 (6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现场勘查、跟踪,分析了荆江河段河漫滩植物群落及植物种类分布,结合实际调查情况选取试验模型植物,开展不同植被对水流结构的影响水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存在对岸坡附近水流流速影响明显,增加了水流的阻力,对减轻水流冲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不同植被高度、不同种植密度对植被根部冲刷具有不同的影响。最后选取周天河段张家榨护岸工程段进行了不同植被生态护坡现场试验,生态效果明显。

    • 基于CityMaker的航道整治工程信息模型集成技术*

      2018(9):15-20.

      摘要 (7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航道整治工程信息模型的集成技术,对三维GIS软件CityMaker以及Surfer、Autodesk Civil3D、Mike21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高效方便地实现了GIS数据、整治建筑物BIM模型数据、河床冲淤演变数据、水动力模拟数据以及项目不同阶段参建各方的管理数据在CityMaker平台的集成与管理。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切实可行,能够为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 BIM技术在新九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018(9):21-24.

      摘要 (8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航道整治工程二维设计准确度不够、方案研究时间仓促支撑不足、工程量统计繁琐易出错等问题,以长江中游新洲—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设计为例,引入BIM技术,详细阐述航道工程BIM三维建模技术,进行全河段的三维协同设计,总结BIM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实现了航道工程三维可视化、参数化、协同化、智能化设计,优化了设计流程,提高了设计精度,为类似工程提供可鉴经验。

    • 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沿程河道水位的预测方法*

      2018(9):25-32.

      摘要 (7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中游沿程江湖联通、水系复杂,且受三峡蓄水影响,坝下河道水沙条件发生剧变,导致航道水位预测较为困难。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实测资料为基础,充分考虑支流入汇和三峡蓄水后新水沙条件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法,建立航道水位预测方法,并提出上、下荆江,城陵矶—汉口和汉口—湖口河段沿程水位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方法。经实测资料检验,绝对误差均在0.4 m以内,能较好地提高长江中游沿程河道水位预测精度。

    • >综合
    • 波浪作用下斜坡式护岸反射系数试验

      2018(9):33-37.

      摘要 (5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不规则波作用下,斜坡坡度、波陡、扭王字块体的摆放方式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并将实测的反射系数与Seeling公式、Sutherland公式和Van der Meer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斜坡坡度与反射系数成正比,波陡与反射系数成反比,扭王字块体的摆放方式对反射系数的影响不大,试验值普遍比3种公式的计算值要大,其中试验值与Seeling公式的计算值相差较小。

    • 低桩承台直立结构波浪爬高与越浪量

      2018(9):38-41.

      摘要 (11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国内规范缺乏直立式海堤波浪爬高和越浪量计算方法的问题,以深圳机场三跑道海堤设计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规则波作用下低桩承台直立堤波浪爬高与越浪量,分析了波浪周期、堤顶超高、防浪墙挑檐宽度等影响因素与波浪爬高和越浪量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拟合,得出直立式海堤波浪爬高计算方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出直立式海堤越浪量计算方法。将越浪量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 系泊浮箱运动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018(9):42-48.

      摘要 (5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水上系泊系统,系泊方式对于整个系泊系统的系泊力和运动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分析不同系泊方式对系泊系统运动性能和系泊缆动力性能的影响,揭示系泊方式对系泊系统的作用和影响机理。基于势流理论,结合大型水动力学软件AQWA,以一种简单的矩形浮箱式结构物为典型示例,根据浮箱基本参数及相关技术要求,考虑系泊半径、预张力、张开角度等影响系泊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系泊系统动力分析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缆绳系泊半径的增加,系泊半径对最大系泊力的影响逐渐减少;增加系泊缆的预张力能够有效减少浮体纵荡偏移,提高系泊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增加系泊缆张开角度能够更好地抵抗横向环境载荷,提高平台定位能力。

    •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形式研究*

      2018(9):49-53.

      摘要 (7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排水枢纽受用地条件限制常距江较近,口门区水流受主河道涨落潮牵制作用明显,水流流态复杂,极易造成口门区泥沙淤积、岸坡冲刷及引航道横流超标等工程问题。为此,设计出可以改善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流态的梯级堤头结构形式。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涨潮引水情形下,主河道水流折冲转向入引河的夹角减小,水流更为平顺地进入河道,减小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同时减小了引航道口门横流流速;在落潮排水情形下,堤头上下两级平台间可供水流通过,减弱水流顶冲主河道的强度,使得堤头下游回流范围减小,有利于河势稳定。

    • 疏浚吹填粉土固化室内试验

      2018(9):54-58.

      摘要 (8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北方港口疏浚吹填粉土振动液化和土体稳定性差的特性,开展室内固化试验。研究吹填粉土固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及规律,分析固化粉土作为围埝、人工岛和路基填筑材料可行性,为疏浚吹填粉土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3%~12%时,吹填粉土固化后塑性指数为10.4~15.5,黏性和密实程度增大,抵抗变形能力增强,渗透性减小,转变为典型的黏性土;水泥掺量相同工况下,随着龄期的增加,吹填粉土固化强度不断增加,龄期14 d时平均强度可增加到28 d龄期的76%;疏浚吹填粉土的水泥掺量为3%~12%固化后,28 d龄期后再经水浸泡48 h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96~624 kPa,强度值相对变化≤16.5%,水稳性能好,可作为水下围埝和人工岛等的填筑材料,具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

    • >港口
    • 离岸深水码头波浪力作用下顶高程对码头损伤的影响*

      2018(9):59-65.

      摘要 (7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剪胀性海洋地基,建立了地基-桩-上部结构和波浪动荷载作用的三维动力响应数值模型。将损伤本构模型应用于码头结构,分析了不同码头顶高程下码头结构和地基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高桩码头受到波浪冲击,相对净空ΔhH为0.33左右时内力最大,损伤最严重;相对净空为0.5时损伤和内力明显减小;相对净空大于0.42时桩基内最大等效应力随顶高程增加明显减小。虽然桩基周围土层的影响范围变化不是很大,但上部结构具有较大的动力放大效应,即使是小量的地基变形量变化也可能引起上部结构内较大的破坏,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地基-桩-上部结构-波浪的相互协同作用效应。针对海洋性地基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建议建立整体模型进行分析,使设计更加科学可靠。

    • 深水防波堤扭王块护面压脚设计方案

      2018(9):66-68.

      摘要 (9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斯里兰卡港口城的深水防波堤为例,探讨扭王块护面的3种不同形式的压脚设计。施工图阶段采用带V形槽的抛石棱体设计,施工中发现防波堤推进严重受制于海侧压脚:1)依托现有施工设备和工艺,放置第1排扭王块的V形槽的施工工效较低;2)2~5 t压脚块石受制于当地石场而供应不足。于是,针对性拟定2种压脚设计的替代方案:1)水平摆放一排扭王块体,并在前面用压脚块石进行加强;2)水平放置3排扭王块,采用扭王块替代2~5 t压脚块石的功能。采用2D物模试验验证了替代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 斜向长周期涌浪作用下斜坡式防波堤结构稳定性优化

      2018(9):69-75.

      摘要 (10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外港口工程大部分位于以长周期涌浪影响为主的海域,长周期涌浪对防波堤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认识和研究,尤其是斜向入射的情况。以某一具体港口防波堤工程为例,通过波浪局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斜向长周期涌浪作用下斜坡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原方案进行优化,提出了稳定的斜坡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波浪作用时,相同水深、波向以及波高情况下,入射波浪周期越长则护面块石失稳率越大;相同水深、波高以及波浪周期情况下,波浪15°角斜向入射时沿堤形成的沿堤流对护面的冲蚀破坏作用比波浪基本顺向入射时的情况更为强烈,护面块石失稳率相比较大。

    • 低桩承台直立结构在海堤工程中的应用

      2018(9):76-80.

      摘要 (4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深圳机场三跑道海堤工程场地软弱土层深厚,海堤建设需要满足对广深沿江高速的位移限制要求,且海堤堤顶高程不能超过15 m安全限高线等系列问题,提出低桩承台直立式海堤结构,并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基础加固处理。采用经验公式并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确定合理的堤顶高程,且采用国际通用软件Plaxis 3D进行结构受力分析,证明该海堤方案能有效控制土体侧向变形。针对海堤需满足使用100 a的防腐问题,钢结构采用重防腐蚀涂层、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混凝土包覆联合防腐措施,确保海堤满足设计保护年限。

    • 基于BHCORS的港口工程控制点平面精度分析

      2018(9):81-84.

      摘要 (4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量控制点精度关系工程建设质量。港口工程因地基稳定性差、地面变形大,造成控制点平面位移问题突出。结合港口工程案例,探讨基于BHCORS的工程控制点平面精度检核分析。采用坐标转换四参数法及实测基线比较法进行控制点内符合精度检核,采用BHCORS进行控制点外符合精度检核。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HCORS成果精度高、现势性强,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

    • 某汊道交汇海域港口平面布置

      2018(9):85-90.

      摘要 (5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汊道交汇海域港口工程位置特殊,受两股涨潮流汇合与落潮流分流交汇、周边工程及工程自身填海等影响,工程区水域水流复杂,港口平面布置存在其特殊性。分析汊道交汇海域港口平面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码头前沿线走向、工程陆域填海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并通过工程潮流整体数学模型试验及泥沙回淤分析研究验证方案的合理性,最终提出与汊道交汇海域建港条件相适应的港口平面布置方案。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高水头船闸阀后突扩体升坎形式优化

      2018(9):91-95.

      摘要 (9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船闸输水阀门后突扩廊道的水力学问题,以银盘船闸为依托,建立比尺为1:10的泄水阀门段物理模型,对突扩体升坎形式进行优化。通过非恒定流物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6种突扩廊道升坎形式的动水压力特性,探讨升坎形式对突扩廊道水动力荷载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优升坎形式。研究成果对高水头船闸阀门段廊道体形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小溪滩枢纽下游导流堤布置及形式优化*

      2018(9):96-100.

      摘要 (6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小溪滩电站建成后枢纽调度、人工采砂等因素引起枢纽下游河道水沙特征、河道水位和流量发生改变的问题,结合引航道导流堤工程布置,进行变化地形条件下的枢纽下游通航水流条件分析与复核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枢纽下游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对导流堤布置形式、尺寸参数等进行优化,通过多方案数值计算和成果对比分析,提出枢纽下游引航道导流堤建议布置方案,既满足变化地形条件下的通航水流条件要求,又降低了原设计方案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

    • 长江上游东溪口新开卵石航槽挖槽尺寸探讨

      2018(9):101-105.

      摘要 (6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基于卵石河流河相关系与最大输沙率确定挖槽宽度的方法。以长江上游东溪口水道整治为例,选用Einstein修正式、Ackers输沙率公式计算整治水位时最大输沙率所对应的挖槽宽度范围,运用河相关系法计算其稳定河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确定的稳定挖槽宽度范围基本一致。通过数学模型优化挖槽断面设计,确定出东溪口水道的最佳挖槽尺寸,满足卵砾石航槽稳定和船舶航行的要求。

    • 双线船闸对拉钢板桩结构受力特性

      2018(9):106-111.

      摘要 (7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夏港双线船闸工程为例,利用ABAQUS建立船闸闸室和周围土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并根据施工期原型观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基于观测数据和数值分析,探讨在施工过程中单锚板桩和对拉板桩的受力特性。研究了两种不同板桩结构随着闸室土体开挖的内力与变形规律以及板桩墙两侧土压力分布等问题。结果表明:施工期内,两侧单锚板桩变形基本一致,中间对拉钢板桩变形基本一致,整体性良好;闸室单侧开挖时,开挖侧对拉板桩的工作状态与单锚板桩相同;后排板桩发挥锚碇作用,其水平位移、土压力均随着土体深度逐渐增大。

    • 内河航道桥梁船撞时船体最大变形量研究

      2018(9):112-118.

      摘要 (5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在桥梁船撞防护的专项设计或船撞力专题研究中,对船舶撞击力的研究和桥梁在船舶撞击作用下的响应关注较多,而对船体最大变形量的研究较少。基于ANSYSLS-DYNA软件,对4种不同载质量的内河代表船舶在3种航速、2种碰撞角度下撞击4种墩型的船撞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提取船体最大变形量,并分析船体最大变形量与船舶载质量、撞击速度、桥墩类型及撞击角度的关联性,同时与经验公式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撞击速度及撞击角度是船体最大变形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桥墩类型与之关系不明显。

    • 基于船模的枢纽通航及码头靠离泊试验研究

      2018(9):119-123.

      摘要 (6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通航条件影响研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航道水流条件和边界条件对船舶航行的综合影响以及船舶与航道水流条件的相互作用。利用小比尺船模测控技术,对大渡河沫水航电枢纽上、下游航道通航水流及上游码头靠离泊进行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研究成果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枢纽上下游航道最高通航流量为4 500 m3/s,为枢纽工程方案的设计优化及上游码头靠离泊方案的选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基础。

    • 宽浅河道低水头水电枢纽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2018(9):124-127.

      摘要 (8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比尺为1:100的整体模型,进行某宽浅河道低水头水电枢纽口门区的通航安全性研究。采用ADV三维流速测量系统进行流速测量;采用标准矩形量水堰控制模型流量;采用差动式尾门调节模型水位。由于河道地形及枢纽布置的原因,上游口门区流速过大,下游口门区形成大范围回流。通过扩大河道过流面积,移除下游河道中心连续小岛,增加闸孔等措施,减小下泄水流流速,改善河道整体水流状态;通过加长导航墙,改变导航墙透水面积,优化口门区域地形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确保过闸船舶的安全。

    • 顺坝坝头偏角及坝长布置对汊道分流比的影响

      2018(9):128-132.

      摘要 (6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黑沙洲水道弯曲、分汊、多汊等特点,结合初拟的顺坝平面布置方案,利用二维数模分别计算在不同顺坝坝长及坝头偏角布置条件下黑沙洲水道各汊道分流比,通过分析不同布置条件下各汊道分流比的计算结果,总结汊道分流比变化的规律并得到平面优化布置方案。黑沙洲水道由南、中、北3个水道组成,其中南水道右槽为通航主航道,南水道右槽分流比的提高作为本工程航道整治成功的关键点之一,通过计算分析提出的坝长及坝头偏角布置可为整治平面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拟建明月峡长江大桥桥区炸礁工程整治效果分析

      2018(9):133-138.

      摘要 (7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明月峡长江大桥建成后,桥下左岸洪庙角礁石将影响该滩段航道尺度的进一步提高。为避免这一情况,针对其河势及滩情,考虑长江航运远期发展的需求,在原3.7 m炸礁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深炸除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此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并用实测水面线和流速分布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验证较好、可正确模拟该滩段实际水流运动。方案实施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断面平均流速及沿程流速变化均小于0.01 m/s;沿程比降没有明显变化,仅在炸礁区域上游水面略有下降,最大约0.01 m;炸礁区流场改善明显,流向与航槽夹角显著减小,改善了船舶的航行条件。

    • 设置基坑支护结构的船闸坞式闸室底板有限元分析

      2018(9):139-144.

      摘要 (7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闸室外部因没有足够的放坡空间,需设置支护减小开挖。目前国内外关于设有支护的复杂闸室结构计算甚少。因此,基于实际工程,分别使用弹性地基梁法和有限元法对2种闸室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研究支护对闸室底板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船闸闸室底板最大正、负弯矩分别发生在高水位期和检修期,支护的设置可减小闸室底板受力,提高结构安全性,达到优化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方法;不同材料的支护对闸室底板内力影响效果不同,地连墙支护对闸室底板内力影响效果高于钢板桩支护。

    • 保滩护岸工程及生态措施应用*

      2018(9):145-150.

      摘要 (6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国内海岸侵蚀现状严峻的问题,对保滩护岸的主要内容及现有的保滩护岸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常用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现有保滩护岸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总结。通过多方面对比,发现生态措施能够弥补传统工程措施的不足,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形成保滩护岸的柔性屏障,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生态措施在保滩护岸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航道开挖对下方已建地铁工程的影响性分析

      2018(9):151-155.

      摘要 (6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预测并控制航道大面积开挖对下方已建地铁结构变形的影响,以京杭运河浙江段Ⅲ级航道整治杭州段(新开挖航道)跨地铁1号线节点工程为例,分别研究正常开挖和采用一定措施时地铁盾构隆起位移的理论值。结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地铁安全运营要求,提出分块挖土条、坑内满堂加固和抗拔门架结构等多种抗隆起措施,并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河道开挖全过程进行施工阶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措施对控制地铁位移是有效的,能够满足地铁安全运行的要求。

    • 非恒定流对长江叙渝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坝面维修的影响

      2018(9):156-160.

      摘要 (6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叙渝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坝面维修受上游金沙江、岷江枢纽电站的非恒定流影响明显。基于近年李庄、朱沱两站逐时水位资料,分析了两站水位变化特征。根据低水位集中、日变幅最小的原则提出了宜宾—合江、合江—重庆河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坝面维修的最佳施工时间,为保证坝面的质量,可适当减小坝面厚度或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

    • >信息技术
    • 强夯施工质量实时导航技术*

      2018(9):161-167.

      摘要 (5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强夯是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有效地控制强夯施工质量是保证地基稳定与安全的关键。目前,我国强夯施工质量的信息化控制水平较低,主要依靠监理和施工人员人为控制,难以实现对强夯施工质量的精准控制。从强夯施工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示和导航入手,提出一种具有实时、自动、高精度等特点的强夯施工质量实时导航技术,对强夯施工实现实时监测和可视化导航。工程应用表明,本技术满足强夯地基竣工验收一般检测项目的检查要求,对强夯施工过程实现精细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航标监管控制技术

      2018(9):168-172.

      摘要 (3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已有航标监管手段实时性差、效率低、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航标监管有效控制的探索,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建立航标设备运行信息数据库并搭建可视化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航标监视监测系统。经测试应用效果良好,对提高航标监管有重要意义。

    • >地基与基础
    • 潮汐对软基处理排水固结的影响

      2018(9):173-176.

      摘要 (4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海地区的地下水位会随着潮汐波动。通过对位于软基处理有效加固区和水位变动区的土体进行实地监测,研究水位变动对土体表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处理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水位变动区的土体孔隙水压力消散不完全,退潮引起水位下降,土体排出水分时会形成暗涌,掏走土体中的小颗粒,削弱土体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在相关工程中应考虑场地水位变化,可以在场地红线处推填形成围堰并布设黏土密封墙、打设钢板桩或在场地边缘和中间均匀布设降水井等,避免地下水位变动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海相软基的环境效应研究

      2018(9):177-180.

      摘要 (4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加固海相软土地基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的问题,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海相软土路基过程的地表沉降、环境效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能加快地基沉降的速率,缩短施工工期;抽真空时,土体内向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表下2 m范围内;堆载时,加固土体更易向加固区外软土区域产生侧向挤出变形,水平土体环境影响范围超过8 m。

    • 增压式真空预压法加固新近吹填土现场试验研究

      2018(9):181-185.

      摘要 (5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常规真空预压法表层容易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下部土体加固效果较差等问题,依托具体工程项目,进行相关现场试验研究。采用增压式真空预压法,并与常规真空预压法试验对比,进一步分析该工艺的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压式真空预压法不仅满足常规真空预压法的加固要求,而且土体含水率更低、孔压消散快、沉降量大、地基承载力高、土体强度增长快,在提高土体加固效果的同时可以缩短工期,是一种有效加固新近吹填土的可行方案。

    • >施工
    • 影响疏浚船舶施工效率的因素

      2018(9):186-190.

      摘要 (5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一艘万立方米疏浚船远海疏浚工程中挖取泥砂效率低的问题,对影响施工效率的因素进行全方位论证,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现场3种泥泵的尺寸并分析不同类型泥泵对施工的影响,将施工中所测得的参数与流体力学原理相结合,并分析泥泵叶轮叶墙厚度和耙头格栅大小对挖取石块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设备中泥泵叶轮最小通流面积为施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该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超大型扭王字块取消配筋的可行性

      2018(9):191-197.

      摘要 (6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港口建设不断向深水区域发展,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海域建造防波堤时,护面块体的质量不断加大,通常采用配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为解决超大型扭王字块因配筋引起的预制施工困难,通过添加抗裂纤维替代配筋的方法予以解决。采用模型试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扭王字块预制、吊运过程中的开裂风险,论证了超大型扭王字块取消配筋的可行性。

    • 声呐三维成像技术在新型护面块体ACCROPODETMⅡ安装中的应用

      2018(9):198-204.

      摘要 (5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护面块体安装方法在海况恶劣、安装标准高时容易造成块体安装精度不足、勾连嵌套不理想、安装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结合某海外防波堤工程,介绍声呐三维成像技术-Echoscope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新型护面块体ACCROPODETMⅡ的安装要求。运用声呐三维成像技术以及GPS-RTK定位技术,解决了波浪条件恶劣的工况下新型护面块体ACCROPODETMⅡ水下安装精度控制问题,同时大幅提高了护面块体水下安装的施工效率。

    • 大型耙吸船高效挖掘黏土专用耙头的研发

      2018(9):205-209.

      摘要 (6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挖掘硬质黏土时,遇到耙齿难以入土、堵耙和闷耙等问题,通过对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原始耙头模型进行研究,采用为耙头配置特殊高压(最大压力为38 MPa)冲水系统的方法,增加了三道高压冲水辅助装置及设计合适喷嘴,成功开发了高效黏土型耙头,有效解决了耙头堵耙、闷耙等问题,提高了船舶施工效率,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 快速脱缆应用技术

      2018(9):210-213.

      摘要 (3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快速脱缆钩存在的钩体使用角度超范围和单钩承受拉力超安全工作负荷的设计问题,对快速脱缆钩如何保证船舶系泊安全进行研究。从船舶系缆方式、码头靠泊船舶吨级、新旧码头依据规范内容3个方面分析快速脱缆钩使用角度超范围的原因,从风力和涌浪作用及船舶装卸和涨落潮作用2个方面分析快速脱缆钩单钩拉力超负荷的原因,提出加强快速脱缆钩使用管理、升级更新快速脱缆钩、定期检测和设置码头导缆孔的解决问题方法。

    • 基于能量修正的SPT在疏浚吹填中的应用

      2018(9):214-219.

      摘要 (6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保证项目工期和控制吹填砂细颗粒含量小于20%,在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海上标准贯入实验SPT,并通过N值和室内筛分试验结果,对地层的土质类别及细颗粒含量等情况进行研究。同时,通过现场挖泥船实际吹填效率分析,得到实际疏浚吹填中SPT标准贯击数与不同类型挖泥船的挖掘能力的关系:当N值大于30时,现场7025型绞吸船较难开挖,需引入大型绞吸船或耙吸船开挖。相同土质耙吸船吹填料的细颗粒含量远远低于绞吸船。因此,根据SPT钻孔资料合理安排施工船舶和施工工艺,对项目顺利实施、节约成本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