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潮汐河段主动式钩连体消能护滩效果现场观测分析

      2018(5):1-7.

      摘要 (7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主动式钩连体消能护滩效果问题,对结构物抛设前后内部滩面高程变化、抛投试验区及周边水域流速变化及近底紊动强度、含沙量、底质颗粒级配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分析表明,主动式钩连体的消能护滩效果较佳。得出如下结论:1)主动式钩连体减弱了抛投区内部水流强度且有整体阻水分流效果;2)抛投区域近底粗颗粒泥沙活动强度明显减弱,沉积环境向淤积方向转变;3)历经一次枯季水文过程、一次洪季水文过程后,抛投区内发生了全面淤积,平均淤高0.48 m。

    • 和畅洲汊道限流潜堤施工顺序研究*

      2018(5):8-15.

      摘要 (6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和畅洲水道拟通过在北汊修建潜堤以改善南汊航道条件。拟建潜堤横跨河道深槽,水深流急导致深水区施工难度大。针对上游单条潜堤“先深后浅”“先浅后深”以及“逐步抬高”3种不同施工顺序方案的推进过程,通过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各方案在不同阶段施工河段水流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明显提高施工区尤其是深水区施工难度的前提下,逐步抬高方案对周围尤其是近岸水动力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可作为推荐方案。成果可为施工抛石等工序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综合
    • 不同因素对潜堤波浪传播的影响*

      2018(5):16-22.

      摘要 (9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波浪穿过梯形潜堤时的波浪形态沿程变化问题,以梯形潜堤为研究对象,通过二维水槽试验,研究梯形潜堤上规则波的传播特征。以比波高为参数分析不同波浪要素(波高、周期和水深等)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入射波高越大、波浪周期越小、堤顶淹没水深越小时,波高在潜堤上方衰减越明显。在有足够水深,且波高较小时,波浪对潜堤均有良好的穿透性;波高较大时,波浪在潜堤上部发生破碎,波浪穿过潜堤后波高衰减,此时潜堤的消波作用明显;在波浪不发生破碎情况下,较长周期波浪在潜堤顶部比波高增大,且出现双峰值。

    • 深中通道工程对伶仃洋水流环境的影响

      2018(5):23-29.

      摘要 (9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伶仃洋是珠江河口东四口门入汇的喇叭状河口湾,径、潮交汇,动力复杂。利用伶仃洋河口潮流数学模型从潮位、流速、流态、动力格局方面探讨了深中通道工程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中通道工程建设对伶仃洋潮流动力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均以西人工岛附近为最大,锚碇水域次之,东人工岛及桥区附近相对较小;近岛、桥局部区域潮位及流场的变化比较明显,对伶仃洋滩槽总体格局影响不大。

    •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港内长周期波浪风险分析

      2018(5):30-34.

      摘要 (6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港内长周期波风险问题,使用MIKE 21 BW模型建立了港内波浪传播数学模型。模型的构建使用了白噪谱和天然波况作为入射波浪条件。基于白噪谱的模拟结果,使用数字滤波技术分析了港池固有共振周期,并给出了相应共振周期下的水面高程和能量密度分布;基于天然波况的模拟结果,提取了泊位处的波高时间序列,以30 s为界限,分离出了长周期波。以西非某港为例,探讨了港池的长波风险,模拟结果可作为港池布局的参考依据。

    • 长周期波浪冲击下胸墙受力试验*

      2018(5):35-39.

      摘要 (7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周期波浪冲击下斜坡式结构顶部胸墙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模试验研究其波浪荷载,并与中国规范和美国CEM手册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孤立胸墙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规范和美国CEM手册所采纳的经验公式,均未充分体现长周期波浪破碎对胸墙受力的影响;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但与物模试验结果差异较大。试验结果相当于规范结果的5倍。因此,在进行长周期波海区工程设计时,应特别注意长周期波浪对胸墙的破碎冲击作用,不能仅用规范公式进行计算,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物理模型试验。

    • 单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下港域波浪数值研究

      2018(5):40-43.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MIKE-BW模型对TEMA港内波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和验证,二者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单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下港内波浪条件,以及随入射波向和谱峰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以绕射为主的模型中,多向波扰动系数大于单向波,此时采用多向波更加安全合理,并且在模型计算中,不可忽视地形变化对港域波高分布的影响;在模型边界反射较强的模型中,单向波扰动系数可能大于多向波扰动系数,此时采用单向波会更加安全。

    • 滨海地区粉质黏土渗透特性试验*

      2018(5):44-48.

      摘要 (6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上海第⑥层粉质黏土为例,研究了固结压力、各向异性及结构性对滨海地区粉质黏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SEM)进行粉质黏土微观渗透机理的分析。研究表明,粉质黏土渗透系数随着固结压力增大而减小,粉质黏土水平方向的渗透性大于垂直方向;重塑土因受扰动渗透性反而变小。微观分析显示,固结压力增大使得土颗粒间的孔隙变小;垂直方向存在较多粒状聚体,而水平方向则以片状或板状聚体为主;重塑土受扰动后小颗粒填充了大孔隙。粉质黏土颗粒间的孔隙类型、接触方式等微观结构变化,是其宏观渗透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 海南岛西南海域泥沙特征及地形演变

      2018(5):49-53.

      摘要 (12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水文泥沙测验及遥感影像资料分析海南岛西南海域泥沙特征,采用不同沿岸输沙公式对比计算海域的波浪沿岸输沙量,采用多年实测地形数据研究岸滩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海域内含沙量大潮大于小潮,但总体上悬沙含量较低;研究海域内径流对输沙影响较为有限,但受沿岸波流输沙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海区的悬移质颗粒比较均匀,颗粒较细;沿岸段波浪沿岸输沙能力净输沙方向均为自南向北,年净输沙能力在6.72万~13.31万m3 ;岸滩演变的主要动力是波浪、波生沿岸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导致东方市所辖岸线的变化总体以自然冲淤变化为主,但冲淤强度有限,变化幅度不大。

    • 瓯江河口及温州浅滩冲淤演变分析*

      2018(5):54-59.

      摘要 (8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瓯江河口和温州浅滩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水深资料,研究其冲淤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瓯江流域径流量呈现年际、洪枯流量差别大的特点,此特性对瓯江河床冲淤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瓯江口外及温州浅滩区域由于风浪作用引起泥沙再悬浮,导致其含沙量增大;瓯江河口地形表现为“洪冲枯淤”的特点,尽管河床纵、横向冲淤变化频繁,但河床冲淤幅度和河道容积在年间与年内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温州浅滩则处于不断淤涨状态。特别是近期的人工围垦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其淤积速度,浅滩内普遍发生淤积,其中浅滩南端、北段及邻近灵霓大堤附近淤积最甚。同时,温州浅滩靠南口水道部分由于灵霓北堤建设及完成后封堵了其北侧上浅滩的潮量,从而加大了大、小霓屿岛间进入浅滩的潮量,使得其在1999—2010年间处于冲刷的状态。

    • 振华启东船厂产能升级布局规划

      2018(5):60-66.

      摘要 (7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振华启东船厂前身为成立于2007年的道达船厂,针对厂区内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能力匹配问题凸显、部分设施破损、部分设施严重制约厂区生产能力的问题,通过厂区现状平面布局、工艺流程系统梳理,根据企业发展定位和关键生产要素潜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以生产设施产能分析计算分析为理论支撑,提出一套各区域产能相匹配且适应未来规模化、精益化、规范化、安全化发展的产能升级布局规划方案,达到各功能模块布局合理、生产能力匹配、生产工艺流畅、生产设施规范的目的。针对既有港区的产能升级规划,采用以定量计算为支撑的规划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与借鉴。

    • 基于Google Earth 数据的水运工程数字地形快速构建方法

      2018(5):67-71.

      摘要 (7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地形的构建是实现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构建难度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基于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获取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二维图纸精细化数字地形数据获取方法。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建模原理与GIS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快速构建方法;结合ArcGIS与91卫图软件,根据研究区域重要性,建立了不同精度的数字地形;并以松花江干流汤原区段堤防工程为例,构建了研究区域的数字地形,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港口
    • 基于ABAQUS的斜桩-重力式结构靠泊撞击力

      2018(5):72-77.

      摘要 (6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船舶靠泊撞击作用下的斜桩-重力式结构进行动、静力响应研究,对比结构响应的异同,得到了靠泊撞击力作用下结构的位移放大效应,并探讨不同有效撞击能量下的放大效应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相同有效撞击能量作用下的复合结构撞击力动力放大系数也相同;在进行斜桩-重力式结构设计时,当船舶有效撞击能量大于1 350.4 kJ时,靠泊撞击力分项系数按规范取1.5偏小;当设计船型为30万吨级油船时,推荐靠泊撞击力分项系数取2.12。

    • 不均匀沉降影响下的方块码头胸墙内力有限元分析

      2018(5):78-83.

      摘要 (6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方块码头普遍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不均匀沉降影响下的胸墙内力数值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的静力求解模块及接触分析方法,计算得出不均匀沉降影响后在自重及使用期荷载作用下的胸墙内力。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影响后的方块码头胸墙内力将显著增加。因此,必须采取一些设计和施工的措施来减小不均匀沉降对方块码头胸墙的影响。

    • 底梁式全直桩码头结构的地震响应*

      2018(5):84-91.

      摘要 (6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底梁式全直桩码头结构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应用较多的结构形式,近年来该地区常常遭受地震灾害,有必要系统研究该新型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其抗震设计提供参考。采用经典的EI-Centro地震波,研究了底梁式全直桩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底梁布设和地震烈度对该结构的面板和桩基位移、桩身弯矩与损伤等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底梁布设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减小桩基内力,从而改善结构抗震能力;其次,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面板和桩基的响应增大、损伤加剧,底梁设置对桩基侧移的降幅也相应增大,并与桩基处泥面高度相关,桩基弯矩的最不利位置也与该泥面高度相关。

    • 游艇码头定位桩内力分析

      2018(5):92-96.

      摘要 (8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位桩是游艇码头的一种重要锚碇形式,现行规范对游艇码头风荷载、波浪荷载等规定存在不详尽之处,为完善游艇码头定位桩的计算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游艇码头在风荷载和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对游艇码头定位桩计算提出合理建议,建议游艇码头计算采用整体建模,风荷载的遮挡效应应考虑船型、受风高度、船舶间距等因素。

    • 胸墙裂缝开展机制及控制措施

      2018(5):97-104.

      摘要 (8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胸墙浇筑后产生裂缝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发现裂缝具有一再从中部开裂的特征。通过对胸墙内部温度监测以及收缩应力进行分析,寻找减少该类裂缝的途径,发现降低水化热温差和收缩温差可以减少裂缝。现场采用一系列试验,最终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裂缝控制措施,即换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并加强养护。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举措,最终有效地控制了裂缝的产生。指出了胸墙温度收缩裂缝的开展规律,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裂缝措施。

    • 三维成像声呐在重力式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2018(5):105-108.

      摘要 (9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检测的难题,开展三维成像声呐技术应用研究。分析三维成像声呐的工作原理和仪器构成,研究三维成像声呐应用于重力式码头工程时的测站布置、参数设置、数据处理等。通过点云图像,定性检测了水下障碍物、沉箱安放质量及冲刷淘空;定量检测了构件尺寸、沉箱错台和沉箱间隙;绘制了水下地形图。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水下工程检测提供借鉴参考。实现了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外形测量、前沿障碍物识别、沉箱安放质量检测和基础局部冲刷淘空检测。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上游车亭碛水道小南海滩段河床演变规律*

      2018(5):109-115.

      摘要 (9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车亭碛水道小南海滩为长江上游重点碍航河段,兼具浅险滩和急流滩的特点。选用多年实测资料研究该河段水沙特性以及岸线、深泓和典型断面等变化,分析小南海滩近几十年尤其三峡成库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小南海滩段平面形态稳定,但局部深槽位置受整治工程影响发生显著变化。三峡蓄水后,小南海滩段枯期处于回水变动区内。由于枯水小流量挟沙能力弱,且上游向家坝拦蓄大量泥沙,因而未发生明显淤积,其演变仍以整治工程措施为主要诱因。

    • 带卸荷板的整体式闸室结构受力与变形有限元分析

      2018(5):116-121.

      摘要 (7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带卸荷板的整体式闸室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工结构,应用于浍河南坪船闸工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卸荷板的高度、宽度和厚度对闸墙的水平位移、土压力和弯矩分布等的影响。在卸荷板宽度和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闸墙的水平位移随着卸荷板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对于卸荷板的宽度和厚度也有类似的规律;随着卸荷板高度增大,卸荷板上方的闸墙土压力变化不大,卸荷板下方的闸墙土压力随着卸荷板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对于卸荷板的宽度和厚度也有类似的规律。闸墙上部为正弯矩,下部出现负弯矩。原设计方案中设计的高度、宽度和厚度较为合理。

    • 平顺抛石护岸水毁模式及机理

      2018(5):122-126.

      摘要 (7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平顺抛石护岸工程在长江中下游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增强堤岸的抗洪能力,保障沿江城乡防洪安全或控制有利河势。然而,护岸块石常常发生滑落导致抛石护岸破坏。针对抛石护岸的水毁破坏问题,进行了抛石护岸实际水毁情况调研及水槽试验研究,认为平顺抛石护岸水毁主要表现为护岸块石的流失、滑落以及岸坡变形,导致坡面土体裸露,提出了抛石护岸的3种水毁破坏模式并分析了相应的破坏机理。

    • 麻石船闸改扩建工程下引航道优化布置数值模拟

      2018(5):127-131.

      摘要 (9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融江麻石船闸改扩建工程下引航道位于右岸,规划航线偏向河心,下泄洪水斜冲引航道,造成口门区通航条件十分复杂。采取规划航线向右岸侧偏移、布置隔流堤、增加导流墩和改变导流墩轴向角等措施提出3个优化布置方案。建立麻石枢纽下游河道的整体二维水流模型开展仿真模拟,分析比较各个优化方案的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得出满足通航安全指标的最优布置方案。

    • 南盘江燕子石—甲完恩滩段航道治理

      2018(5):132-137.

      摘要 (9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燕子石—甲完恩滩位于龙滩枢纽与平班枢纽的脱水段,现状条件下燕子石滩为一个枯水浅、中水急的险滩,而甲完恩滩则为枯水急滩,无法满足船舶通航要求。基于对滩险的成因和碍航特性的分析,确定了滩险治理思路。经物模和船模多方案优化研究提出推荐方案:燕子石分汊石质急、浅滩整治方案为主、支汊同时开挖,调整汊道分流,平顺航线、拓宽航槽;对于甲完恩滩,疏炸航槽内礁石,扩大卡口断面、拓宽缓流航道。该研究可为山区河流类似河流疑难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 长江口径流来沙量减小对河口含沙量的影响*

      2018(5):138-144.

      摘要 (5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下游安庆水道中汊发展影响到河势及左汊主航道条件的稳定,为此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以对安庆中汊进行控制。依据工程前后多年的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并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手段,分析中汊形成及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对支汊控制方案进行试验研究,进而提出推荐方案。工程实施以来的效果分析表明,采用护底工程进行支汊控制可以起到有效控制汊道分流、改善航道条件的目的。

    •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支汊控制方案及效果分析

      2018(5):145-149.

      摘要 (9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下游安庆水道中汊发展影响到河势及左汊主航道条件的稳定,为此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以对安庆中汊进行控制。依据工程前后多年的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并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手段,分析中汊形成及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对支汊控制方案进行试验研究,进而提出推荐方案。工程实施以来的效果分析表明,采用护底工程进行支汊控制可以起到有效控制汊道分流、改善航道条件的目的。

    • 游艇港池船闸输水系统方案优化

      2018(5):150-155.

      摘要 (7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游艇船闸对闸室内泊稳条件的要求比传统船闸更高,以保障闸室内游艇停泊的安全,故输水系统的设计对游艇船闸来说至关重要。以汇山地块滨江公共环境建设项目游艇船闸设计为依托,针对游艇船闸输水系统对闸室内泊稳条件影响的问题,建立三维非恒定流数值模型,从输水时间、顶支孔流量分布及流场特性等方面进行多种方案的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最优的输水系统设计方案,较大地改善了闸室底部顶支孔的流量分布特性和闸室流态,使灌水过程中无明显的横比降和纵比降,为游艇船闸输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 >地基与基础
    • 大直径超长PHC桩缺陷类型分析

      2018(5):156-159.

      摘要 (5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国外某大型工程中应用PDA进行超长大直径PHC桩的高应变检测工程实例,根据高应变初打和复打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结果对比,对出现在桩身、桩顶、接桩位置以及桩身下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于超长大直径PHC桩的桩身完整性判断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不能完全以桩身完整性系数作为唯一判断标准。

    • 不同方法加固吹填淤泥的对比试验

      2018(5):160-164.

      摘要 (6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沿海地区吹填淤泥工程较多,加固方法多样、效果不一的问题,结合沿海某港口工程实例,采用无砂垫层浅层真空预压法、无砂垫层先浅层后深层真空预压法(直排式二次处理)、有砂垫层真空预压法、有砂垫层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等4种加固方法对吹填淤泥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束后通过十字板试验检测分析各种方法在深度方向的加固效果,得出无砂垫层先浅层后深层真空预压法(直排式二次处理)经济性及加固效果都较优的结论。

    • 软岩地层灌注桩抗压与抗拔承载性分析

      2018(5):165-170.

      摘要 (9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纳米比亚油码头软岩地层无经验参数可取。根据1根抗压桩和1根压拔桩现场静载试验和应力测试结果,分析软岩地层中抗压桩和抗拔桩的侧阻和端阻,得出抗拔桩的上部砂土及粉土层中抗拔系数以及Q-s曲线呈缓变形的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取值。结果表明:上部砂土及粉土层中抗压桩的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所需桩土相对位移为9~15 mm,单位侧摩阻力极限值可取30.1~48.1 kPa;下部软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大于40 mm;对2根桩的抗压过程,在最大加载条件下,实测桩端阻力分别为桩顶荷载的22.3%、27.3%,表现为摩擦型桩。采用双曲线模型预测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为4 896.7 kN。

    •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数据确定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法桩基持力层

      2018(5):171-175.

      摘要 (6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准确确定DCM桩基持力层的界面及厚度,在CPTu基础数据与地基土强度的经验换算公式基础上,分析持力层的判定方法。通过分析试验曲线的特征,运用累积锥尖阻力的方法,提出了选用锥尖阻力界值进行判定的初步评估方法。该法在大面积深厚软土场地DCM桩基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 静力触探技术在吹填砂地基处理全过程中的应用

      2018(5):176-182.

      摘要 (10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静力触探技术(CPT)具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在地基处理方面应用广泛。以中东某液化天然气进口(LNGI)工程吹填砂场地地基处理为例,根据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不同阶段,分析了静力触探技术在回填场地土层分类、地基处理验收曲线确立、CPT-SPT关系建立、吹填料的质量监控、地基处理质量的检测验收中的应用。该吹填砂地基处理的监测与检测思路、方法可供类似海外高标准地基处理借鉴。

    • 东非某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特点

      2018(5):183-188.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非某工程堆场面积约为115万m2,采用港池和泊位吹填料回填至堆场,设计荷载为30 kPa及50 kPa。根据咨工要求,在不同设计荷载的区域进行地质钻孔,再通过De Beer’s method 公式计算理论沉降量,若此理论沉降量小于10 cm则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根据计算结果,部分位置的沉降量极其接近临界值10 cm,如直接判断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则在后续施工或堆场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沉降。通过区域载荷试验对该理论沉降量进行检验校核,后续计算结果和区域载荷试验显示,堆场均不用进行地基处理。

    • >施工
    • 码头胸墙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防裂措施

      2018(5):189-194.

      摘要 (7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针对其TRS码头胸墙典型施工中出现大量竖向裂缝的问题,结合施工方案及温度监测数据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分层浇筑时上层的收缩受到下层的约束造成的结论。采取在加拌冰屑控制入模温度的基础上,调整为整体一次浇筑的措施,并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加强保温保湿养护促进细小裂缝自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值得阿什杜德港项目后续Q27主码头及类似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借鉴参考。

    • 大面积淤泥质土吹填高程及平整度控制

      2018(5):195-198.

      摘要 (8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吹填不平整、严重积水等问题,结合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区吹填及软基处理二期工程Ⅰ标段A2区吹填施工实例进行研究,通过吹填高程的实时动态计算,确定吹填高程,采用进塘管技术及分层吹填、分散布置水门等有效措施保证各吹填分区的验收高程、吹填平整度、吹填区无积水,并起到缩短排距、降低成本、减轻围堰安全压力等作用,确保吹填质量。

    •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堆场轨道槽施工技术

      2018(5):199-204.

      摘要 (5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堆场新型布置形式和U型槽道砟轨道基础,提出轨道槽二次施工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轨道荷载下,轨道槽二次接高界面处竖向应力在±0.4 MPa内,可保证轨道结构安全性;轨道槽二次接高施工拓宽了施工通道,显著提高了施工机械效率,并保证施工质量;轨道槽均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179 mm,相同轨道不同测点沉降差可达100 mm。本文提出的轨道槽二次接高技术,不仅解决了自动化码头堆场施工通道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施工期轨道槽沉降问题。

    • 高桩承台底层混凝土整体式承重系统的应用

      2018(5):205-208.

      摘要 (7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桩承台基础结构中的底层混凝土施工,以钢套箱作为混凝土的施工模板,结合底板的承重特点,应用整体式承重系统工艺,形成模块化拼装、整体性安装。该工艺既能满足刚度要求,又方便安装和拆卸,缩短了施工时间。

    • 已沉放钻孔桩变形钢护筒处理施工技术

      2018(5):209-212.

      摘要 (5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钻孔桩的钢护筒,有时会因为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入土部分、特别是护筒底端部会产生变形,变形严重的会影响到钻孔桩的施工。过去常采用的处理方法虽然较多,但缺陷都比较明显,在比较现有常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围绕钢护筒变形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了振动扩孔器及校正变形钢护筒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可快速解决钢护筒变形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