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S2):2-4.
摘要: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在水流的作用下有很好的防冲促淤作用,近年来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大面积使用,已逐渐成为航道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程构件。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预制件一直以来采用纯人工生产,工艺落后。通过对整体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预制使用泵送布料技术,以实现整体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机械化预制,与传统工艺相比,机械化预制能够保证质量、生产进度、降低成本。
2017(S2):5-10.
摘要:以长江中游窑监河段大马洲水道为研究对象,在水流泥沙、河道地形等实测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河床演变基本特征。探讨荆江一期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河床演变情况,同时结合物理模型成果对荆江二期整治工程实施后该河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整治工程实施后大马洲水道进口右侧丙寅洲边滩渐趋完整,大马洲进口上深槽右摆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河势得到有效控制。
2017(S2):11-13.
摘要:针对传统抛石工艺和赛克格宾及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配内衬赛克格宾和赛克格宾的装填新工艺。结合长江荆江河段七星台护滩护岸工程,得出采用配内衬赛克格宾能降低施工成本,赛克格宾装填新工艺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的结论。
2017(S2):14-17.
摘要:近年来东北水道上三号洲尾部至新坝一带崩岸严重,下三号洲左缘滩地不断冲刷后退、岸坡崩退,导致河宽明显增加,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成果,探讨东北水道整治工程效果:方案实施后,东北横水道过渡段航道尺度可达到4.5 m×200 m×1 050 m(水深×宽度×弯曲半径)的治理目标。
2017(S2):18-23.
摘要:杨林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船舶在航道内可能发生碰撞事故,引发燃油泄露,对工程河段环境带来一定风险。通过分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点和发生事故的概率,建立溢油预测模型,计算事故风险和后果,为杨林岩工程施工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
2017(S2):24-27.
摘要:针对混凝土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人工抛投存在的抛投不均、安全风险大等问题,结合长江中游荆江河道航道整治工程实例,对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投抛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设计了专用抛投吊架。施工采取群抛技术,更加有力地控制了透水框架的落水点,定位精准、抛投均匀,同时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出现的人员或甲板作业,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017(S2):28-32.
摘要:三峡蓄水后荆江河段河道普遍冲刷、航道整治护滩工程的促淤效果有待提高。采用多种网片等间距构建形式,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控式网箱透水促淤结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不同流速、不同水深以及不同布置形式下的可控式网箱结构的减速、促淤效果。该结构有效改善了工程区域水流条件,在较大的空间内降低流速,实现促淤固滩的目的。
2017(S2):33-35.
摘要:滇池草海清淤工程疏浚区域分为3个片区,疏浚面积70万m2,工程量220万m3,输送距离8~15 km。针对输泥路径上的场地限制问题,进行了长距离输送方法的分析及研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接力泵输送方法,实现了长距、高效输送疏浚土。
2017(S2):36-39.
摘要:针对湄洲湾航道三期林齿礁炸礁工程中钻孔深度大、安全要求高、工程量大、工期紧等问题,通过对现场地质条件、孔网参数、微差时间、单段用药量、地震波强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采用孔内和孔间相结合的毫秒微差爆破技术,有效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周边码头、油轮船舶和海底输油管道等的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2017(S2):40-43.
摘要:由于带式压滤机环保疏浚工程的泥浆絮凝施工这一关键技术,受到泥浆浓度、絮凝剂选型、用量、絮凝时间、搅拌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工程已选定压滤机设备类型、泥浆特性以及絮凝剂选型的条件下,依托武汉市南湖环保疏浚工程,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及改进,在泥浆絮凝环节乃至整个环保疏浚脱水固化环节起到节约絮凝剂、减少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良好效果。
2017(S2):44-46.
摘要:针对袋装砂围堤施工存在砂源紧张、砂源较远、土质情况不适合袋装砂围堤就地取砂施工问题,依托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进行绞吸船结合袋装砂围堤施工研究,采用大型绞吸船吹填提供砂源进行袋装砂围堤施工,探索袋装砂围堤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施工效率、质量、成本的控制。
2017(S2):47-50.
摘要:为确保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北护岸爆炸挤淤施工质量,爆炸挤淤施工方式由全侧爆改为堤头爆。介绍了爆炸挤淤全侧爆及堤头爆两种施工技术,在相同条件下,针对施工质量、进度、成本进行了论述。比对分析得出:在爆炸挤淤堤身着底宽度与深度要求较高、无法通过一次侧爆形成堤身断面的情况下,宜优先考虑选用堤头爆爆炸挤淤施工
2017(S2):51-54.
摘要:大连新机场工程建设采用离岸填筑人工岛方案,深水围堰采用爆破挤淤填石法施工。有效确定炸药药量以及炸药埋深等相关施工参数是深水围堰处理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深水围堰爆破参数的问题,以B27围堰中点为研究对象,进行爆破参数计算、施工工艺拟定,并进行施工效果分析。
2017(S2):55-58.
摘要:针对水运工程中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进行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施工技术的研究。论述插筋挂模施工设计思路,进行护坡修复稳定分析,综合考虑新浇筑模袋混凝土护坡修复设计,采用打设钢筋、挂模施工,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解决了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技术难题。
2017(S2):59-62.
摘要:疏浚施工作为有效解决航道问题的方法之一,只有准确地掌握疏浚工程的施工要点,提高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并选择合适的疏浚设备,疏浚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水运航道周围的环境才能得到改善,航道周围地区的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太平口水道历史水位分析、自然条件研究以及今年枯水期水位的探究,从而选择合理的疏浚船舶及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作业,保证太平口水道枯水期顺利通航。
2017(S2):63-65.
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含水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基坑,较易产生流砂、管涌等破坏现象,甚至使边坡或坑壁失稳坍塌。在基坑开挖前,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工艺,将基坑内外水位降低,从而达到开挖基坑的目的,是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施工方法。以恒大海上威尼斯排水涵闸施工工程涵闸基坑开挖为例,从方案设计到具体的施工过程叙述轻型井点降水。
2017(S2):66-69.
摘要:针对浅滩吹填工程中因吹距远、水深较浅等工况条件限制,绞吸船难以在施工效率、进度、成本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的问题,以北海铁山港的陆域吹填施工为例,通过对小型吹沙船联合施工可行性的研究及实践,得出八爪船-皮带船联合施工适合浅滩吹填的结论,并介绍联合施工的工法、工序及重难点控制。
2017(S2):70-74.
摘要:依托黑沙洲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利用BIM技术解决施工实施及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BIM应用实施方案。结果表明,BIM技术在航道整治施工组织模拟、施工进度及费用管理、协同工作、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2017(S2):75-77.
摘要:为解决自航耙吸船在航道疏浚特别是冲淤变化大、施工中无法精确测量水下土方的难题,依托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在长江南京以下 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施工中进行研究,采用自动土方计量仪进行耙吸船疏浚精确计量,探讨自动土方计量仪原理并总结应用。
2017(S2):78-82.
摘要:基于海上航道单幅图像去雾方法的研究在海上航道施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一种基于天空区域分割的单幅海面图像去雾方法,并与传统方法在时间、图像清晰度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多尺度Retinex、暗通道优先、CLAHE等传统的去雾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2017(S2):83-85.
摘要:目前由于长江沿线港口货运公司结构调整,运输货物品种的变化带来了码头不适应问题。为提高长江港口岸线利用效率,通过对码头技术改造要求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规定以及结构构件有限元计算成果,采用对局部构件进行加强或更换、增加相关配套设施的方法对码头进行了技术改造。
2017(S2):86-88.
摘要:袋装砂围堰在软土地基的滩涂上施工,如何准确预留沉降量,是决定工程的关键所在。依托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对袋装砂围堰施工期预留沉降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双曲线法分析推算袋装砂围堰预留沉降量。
2017(S2):89-92.
摘要:针对上游窄、浅、险急流河段卵石淤积,不宜采用常规抓斗挖泥船进行维护疏浚的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专用疏浚船舶。该船集抓斗、反铲、钢耙疏浚于一体,适应砂卵石航道维护。对该船的定位系统、疏浚设备和辅助疏浚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最后利用实船的施工数据对该船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估。
2017(S2):93-96.
摘要:深圳港铜鼓航道是大型货轮进出深圳各大港口的必经要道。针对抓斗船施工对通航船舶存在安全影响的问题,通过计算通航船舶的安全距离,确定抓斗船施工方案,在保证船舶通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抓斗船施工效率,通过精确定位及合理避让方案确保边施工边有序通航。
2017(S2):97-100.
摘要:填海造地施工中在现场机械设备以及外界力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很大。针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托厦门大小嶝造地工程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项目扬尘治理工作,探讨大面积吹填区堆载期防尘降尘施工方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