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复杂水流条件下抛石漂移距离的试验研究*

      2017(6):1-8.

      摘要 (11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抛石漂移是河道治理、护岸、潜丁坝、桥墩防冲等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口岸直水道整治工程,针对抛石漂移距离在试验室水槽内开展了一系列物理模型试验,对水深、流速、抛高、块石质量及块石形状的不规则等因素对抛石漂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在考虑水流流速垂向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块石在动水中的受力分析推导出水上抛石漂移距离计算公式,利用模型试验结果拟合出公式中各系数的值,并将其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和现场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

    •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施工区域通航与生产安全信息平台设计*

      2017(6):9-15.

      摘要 (10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面临的作业环境复杂、船舶交通流量密度大的情形,设计并开发出专用于保证通航与生产安全的信息平台。该平台是基于B/S模式的Web网站服务系统,利用功能部件结构进行系统设计,采用海量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最终实现施工期通航与生产一体化安全信息的所有检查记录、安全应急保障、通航环境监测以及视频监控等功能,并能够及时更新各种信息。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达到预期效果

    • >综合
    • 土工合成材料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进展*

      2017(6):16-22.

      摘要 (9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及主要功能,总结土工合成材料在水运工程防冲刷、生态护滩以及防波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护底软体排、主动式钩连体、生态护岸、袋装砂等相关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指出土工合成材料在水运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和发展的研究方向。

    • 基于实测数据的最大波高公式探究*

      2017(6):23-27.

      摘要 (7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海岸及海洋防灾减灾以及设计波浪的推算中,最大波高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基于瑞利分布的最大波高公式,不能体现谱宽因素的影响,由该公式得出的理论最大波高要高于实际值。通过分析挪威海10年实测波浪定点观测数据,发现随着谱宽的增加,Hmax/Hs逐渐减小,并拟合出包含谱宽参数的最大波高公式,简单易用,实用性强。

    • 直立堤单波越浪量概率分布形状参数研究*

      2017(6):28-33.

      摘要 (9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模试验系统考察直立堤单波越浪量概率分布形状参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试验条件涵盖由完全不破碎到充分破碎完整的堤前波浪状态和具有代表性的2种堤前坡度、3种波陡、3种相对顶高。结果表明:形状参数对波陡缺乏明显的依赖关系;相对顶高的增大使形状参数减小,且变化趋势与相对水深和坡度有关;随着相对水深增大,形状参数与坡度的关系由同向逐渐过渡为反向;相对水深在脱离非破碎波区域向充分破碎区域变化的过程中,形状参数会经历先持续增大、在近破波特征最显著区域达到峰值、然后逐渐衰减的变化过程;本次试验在破碎和非破碎波条件区域所得到的形状参数综合平均值与现有成果均相符。

    • 疏浚工程中珊瑚礁碎块管道输送临界流速数值研究*

      2017(6):34-38.

      摘要 (10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疏浚过程中珊瑚礁碎块在管道内固液两相流的运动规律为背景,通过建立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珊瑚礁碎块密度、粒径以及浆体浓度对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固体颗粒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珊瑚礁碎块密度与粒径越小、浆体浓度越大,碎块颗粒的临界流速越小;珊瑚礁碎块密度与粒径越大、浆体浓度越小,碎块颗粒需要的临界流速就越大。基于数值计算结果,拟合珊瑚礁碎块临界流速计算公式,并利用数值计算结果对该公式进行验证,其平均误差在15%以内。

    • 飓风极值波浪数值模拟

      2017(6):39-44.

      摘要 (6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飓风浪对于船舶航行、海洋和海岸结构物的安全意义重大,分析工程区设计波要素需要考虑飓风引起的大浪。采用Young & Sobey风场模型建立飓风风场,以飓风风场作为第三代波浪模型MIKE 21 SW的驱动场,对发生在大西洋的飓风IRENE引起的飓风浪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浮标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MIKE 21 SW可以很好地模拟飓风引起的极值波浪要素。

    • 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胀数值模拟

      2017(6):45-50.

      摘要 (10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混凝土梁在钢筋锈蚀膨胀作用下的开裂全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混凝土梁在钢筋均匀锈蚀膨胀和非均匀锈蚀膨胀情况下的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情况,分析了保护层胀裂时的钢筋膨胀率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直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过比较试验数据与前人研究成果,结果都体现了相同的钢筋锈胀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并指导结构耐久性设计。

    • 大型并列船坞岸壁结构变形时空效应分析及控制

      2017(6):51-56.

      摘要 (7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长兴一期造船基地某大型干船坞工程,基于船坞基坑工程的设计特点和施工经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整体模型,对超大面积船坞工程时空效应和变形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出施工中预留部分土体和坞墩对坞墙钢板桩形成约束后开挖预留土体的两项措施,可对坞室基坑开挖时的变形加以控制。

    • 闽江河口三维潮流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

      2017(6):57-64.

      摘要 (10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型,建立了闽江河口区域精细化的三维潮流数值模型。对模型的海底摩阻系数的选取进行讨论,得出Koutitas公式更为合理的结论。采用该模型对闽江口的潮汐、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闽江外海潮波自东南至西北向近岸区域传播,水道内潮流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熨斗岛北部和东部区域,潮流多以旋转流为主;闽江北支水道以落潮流为主,河口区域三维流场在侧向支流影响区域分层不明显。

    • >港口
    • 一种新型管桩组合结构用于港口工程的概念设计

      2017(6):65-70.

      摘要 (9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重力式沉箱工程应用的技术不足,研究设计了一种镂空式管桩组合结构。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工程案例设计,阐述新结构关键指标的优越性:结构所受极端状态波浪力仅为传统圆筒沉箱的13.5%;基底应力最大值不超过300 kPa;结构吊装吨位可控制在1000吨级左右;工程材料为传统沉箱用料质量的10%~25%;主受力构件为工厂预制件。

    • 板桩码头计算模式对比分析

      2017(6):71-76.

      摘要 (8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板桩码头计算主要依据现行板桩码头设计规范。为提高计算精度,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采用其他两种改进的计算方法对板桩码头结构进行计算,对比各方法在计算模式上的异同点,分析各方法的计算结果。弹性地基梁法计算最重要的参数是水平地基反力系数随深度增大的比例系数m,建议按照土层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确定m值

    • 艉直式跳板滚装船丁靠直立式码头装卸载保障

      2017(6):77-80.

      摘要 (9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斜坡式码头通用性差、难以满足部队全域机动需要的问题,基于艉直式跳板滚装船丁靠直立式码头的装卸载模式,建立了装卸载作业时水位和时间的计算模型。水位模型根据船艉跳板与码头搭接的上下两个极限位置来推导出作业水位的取值范围。时间模型根据潮汐涨落规律,近似为简谐运动曲线,相继求得潮高修正数、相位角、潮面与低潮(高潮)的时间间隔等参数,最终得到相应潮时。通过实例验证了两种模型的正确性,并计算出装卸载作业的水位和时间范围。

    • 大连港国际邮轮码头水域平面尺度优化

      2017(6):81-86.

      摘要 (8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连港老港区已建成百年,口门、港池等港口设施早已形成。为适应日益大型化的国际邮轮靠泊需要,深入分析国内外规范,并结合船舶航行模拟试验的研究结论,优化水域平面尺度,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港口设施,以满足更大吨级的国际邮轮靠泊需要。

    • 区域定量分析方法在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2017(6):87-91.

      摘要 (6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并在某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安全评估中实际应用。首先对某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重大危险源等级进行判定,并运用CASST-QRA软件对危险品堆场事故后果进行模拟,并绘制该堆场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分布图和社会风险图,最后根据判定标准确定该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风险为可接受。结果表明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法为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安全评估提供评价依据,为全面了解港区风险和港区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 港口干煤棚优化设计

      2017(6):92-97.

      摘要 (8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港口大跨度干煤棚项目实施过程中工艺需求、环境保护、建筑消防和结构方案等专业间的矛盾,进行干煤棚优化设计与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工艺、建筑和结构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得出如下结论:柱面网壳落地排架柱半封闭方案工程总投资费用最低,排架柱高4 m全封闭方案储煤量最大、使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效果好。

    • 科伦坡港口城一期工程设计方案优化

      2017(6):98-103.

      摘要 (10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科伦坡港口城一期工程量大、施工工序多、工期要求紧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数值模拟、物理模型、相关工程案例支撑等方法进行平面及结构的设计优化,并分析优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从源头上缩短工期及节约工程造价。优化成果已获得批准并应用于工程实施,为港口城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上海横沙新港建设对长江口滩槽水动力的影响*

      2017(6):104-112.

      摘要 (9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CJK3D-WEM模型,建立长江口横沙港区数学模型,研究横沙港区形成后周边水域的水动力变化。结果表明:横沙港区方案实施后,各汊道断面分流比变化较小;南港河段、北槽中上段涨落急流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北槽下段涨、落急流速略有减小,南港—北槽航道的落潮优势流略有变化,仍表现为明显的落潮优势;北港沿程落急流速变化较小,涨急流速北港口外段增加,其余区段减小。方案的实施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总体河势格局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 高水头船闸平底廊道反弧形阀门净动水启门力非恒定流试验*

      2017(6):113-117.

      摘要 (8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非恒定流试验对平底廊道反弧形阀门净动水启门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阀门净动水启门力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廊道水流作用产生,另一部分由门井水流作用产生;2)各开度下由廊道水流运动引起的阀门净动水启门力与孔口水流弗劳德数的平方成线性变化关系;3)各开度下由门井水流运动引起的阀门净动水启门力与门井水流弗劳德数成线性变化关系;4)首次提出了高水头船闸平底廊道反弧形阀门净动水启门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原型观测结果吻合好,计算精度高。

    •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方案展望

      2017(6):118-125.

      摘要 (10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长江口船舶及运量发展预测,为满足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需要,应尽快实施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工程。分析了近年来长江口南槽及相邻水域河势变化情况、演变趋势和碍航特性等;提出了南槽航道治理应有利于长江口的综合治理、航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共赢发展等治理原则,以及“限流、护滩、稳槽”和“导流、增深、减淤”等治理思路;研究提出了南槽航道治理工程方案,经初步分析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

    • 滨州港外航道骤淤研究及可挖性分析*

      2017(6):126-131.

      摘要 (10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滨州港区水深、水文泥沙等现场观测资料,分析港区水动力变化规律和工程海域海床冲淤态势,论述外航道骤淤及可挖性。结果显示:大风淤积将成为滨州港建港后的重点和难点;在航道尺度和走向与黄骅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滨州港建成后外航道淤积严重程度将超过黄骅港;滨州港外航道挖泥具有一定难度,且恶劣天气情况出现后,-6 m等深线外一定范围出现“铁板砂”现象的可能性极大。根据预判,滨州港回淤物粒径粗于黄骅港,且黏土含量小于黄骅港,可预计外航道的开挖(或清淤)难度较黄骅港大

    • 基于三维数模礁石航道水流结构分析*

      2017(6):132-138.

      摘要 (8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航道的升级,往来船只航行在具有突嘴、较大礁石碍航河段航行时,往往由于横向宽度不足导致船舶航行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进行概化礁石斜流水流结构以及船舶受力特点研究。采用CFD软件模拟礁石航道时船舶的水流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得知:流速、礁石占据比越大对水流结构的影响距离越大,且横向流速的影响距离较突出;流速与船舶所受横向力成正比;概化礁石对船舶的纵向影响距离在上下游1倍船长范围之间,最大值约在上游0.5倍船长处。

    • 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在桥梁通航孔布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7(6):139-143.

      摘要 (9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布设于通航水域中的桥墩可能会对桥区河段通航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桥位河段的通航情况及通航净空尺度展开分析研究十分必要。目前,桥梁的通航论证研究主要包括水流流速、流向、通航净空高度和和通航净空宽度,而对代表船舶通过设计通航孔时的船舶航行姿态研究甚少。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基础上,开发建立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代表船舶通过桥区的航行姿态和航行参数,包括艏向角、舵角、漂角及航速等,结果表明可较好模拟在不同水文组合条件和不同通航孔条件下,船舶通过桥区水域的操控及航行条件。

    • 三峡成库前后长江嘉陵江交汇口水位特征分析*

      2017(6):144-149.

      摘要 (9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嘉陵江交汇口水位特征在三峡成库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支流入汇和库区回水双重影响下,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该河段成库前后的水位特征。研究表明:三峡成库前,两江交汇口受支流入汇的影响呈河口特性;三峡成库后,该河段在消落期和蓄水期受三峡库区回水的影响呈库区特性,而在汛期呈河口特性。

    • 长江上游丁坝坝根水毁过程的试验研究*

      2017(6):150-155.

      摘要 (7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概化模型试验对不同来流量、不同水深及不同坝长条件下丁坝坝根的水毁过程及现象进行观测,并对不同工况下坝根的水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长江上游丁坝坝根水毁的原因。结果表明:来流量的大小对丁坝坝根的水毁影响最为直接,其次是丁坝坝长,通过影响坝体周围的水流结构间接影响坝根的水毁,而水深对其影响仅限于刚淹没状态,当水深高于坝上3 cm时,坝根处水毁已不明显。

    • 上川江航道发展思路

      2017(6):156-161.

      摘要 (7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上川江航道呈现缓慢发展的态势,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处于不对称发展的地位。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逐渐走向高潮,长江航运的发展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针对目前上川江航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上川江航道发展思路。

    • >信息技术
    • 山区河流码头船舶靠离泊模拟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7(6):162-167.

      摘要 (6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山区河流码头船舶靠离泊为低速、大回旋运动过程的特点,采用尺度效应修正的方法对小比尺船模进行操纵相似性率定,并在金沙江中嘴码头水工模型上进行仿真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小比尺船模模拟技术用于山区河流码头船舶靠离泊仿真是实用有效的,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控制河段船舶违规航行检测方法

      2017(6):168-173.

      摘要 (8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上游控制河段狭窄、弯曲,为确保航道畅通和行轮安全,行轮必须根据信号台的通行指挥信号,单向、有序通过。一旦行轮未遵守通行指挥信号违规航行,极易发生船舶碰撞甚至搁浅等海事事故。基于AIS、视频监控和通行指挥信号提出一种控制河段船舶违规航行的检测方法,通过消除船舶倒影和拖尾水纹等噪声干扰,对船舶目标进行检测,通过多个摄像头轮流采集图像,实现多视场下跟踪船舶航迹;最后结合控制河段的通行规则,对违规航行行为进行判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控制河段中违规航行船舶进行准确判别。

    • >地基与基础
    • 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2017(6):174-180.

      摘要 (11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振冲碎石桩主要加固浅层地基,与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少,并可消除砂土层的液化;CFG桩布置在4根碎石桩的形心,桩端置于相对硬层,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起控制作用。对某工程试验区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加固前后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桩型复合地基中的碎石桩较大程度地提高了CFG 桩的单桩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桩距越小,加固效果越好。

    •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土超孔隙水压力计算

      2017(6):181-185.

      摘要 (15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工建筑物地震分析中,超孔隙水压比是判断土体是否液化与计算地震动土压力时的基本参数。针对美国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中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问题,介绍场地循环应力比、等效循环应力比、液化触发系数等概念,并考虑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一个重力式码头设计实例说明其计算步骤。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解决土体超孔隙水压比的估算问题。

    • TSC管桩抗弯强度计算方法

      2017(6):186-190.

      摘要 (8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TSC管桩的抗弯性能是进行桩基设计的重要指标。现行JG/T 272—2010中抗弯强度计算依据DL/T 5030—1996标准规定,而DL/T 5030—1996中对混凝土壁厚有严格规定,对TSC管桩的适用性有待商榷。针对TSC管桩抗弯承载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管桩抗弯强度理论计算方法,同时与JG/T 272—2010规范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抗弯强度理论公式与规范值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适用性更广。

    • >施工
    • 耙吸船各类防石格栅在多石区域的应用

      2017(6):191-196.

      摘要 (9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疏浚工程施工区存在大量石块时,常导致耙吸船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堵耙、堵泵。为此,对不同类型的防石格栅进行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钢丝绳格栅最适合多石区域的施工,能大幅减小堵耙几率,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 粉土筑堤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2017(6):197-202.

      摘要 (8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现场试验,利用黄河三角洲某滩涂丰富的粉土资源,采用袋装粉土棱体+中间吹填粉土堤心斜坡堤结构在潮间带滩涂筑堤,对吹填粉土堤心进行地基处理,之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3 km长的疏港一级公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直接采用粉土充填土工织物袋,将常规的袋装砂筑堤技术升级为袋装粉土的筑堤技术,在粉土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爆破挤淤堤未爆穿软基中砂夹层的补救措施

      2017(6):203-207.

      摘要 (9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小鱼山南防波堤工程爆破挤淤地基处理时未能爆穿深厚软基中砂夹层的问题,进行了补救措施的研究。结合施工工艺,分析未爆穿砂夹层的原因,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复核未爆穿段海堤的稳定性,提出补救措施进行稳定计算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对海堤内侧增加侧爆、外侧加厚加宽反压平台的措施,可有效提高海堤整体稳定。为含砂夹层复杂软基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基于Hypack 2014的GNSS PPK三维水深测量

      2017(6):208-212.

      摘要 (10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GNSS PPK(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技术属动态后处理技术,不受电台无线电传播距离的限制,有效作用距离可达80 km。为解决沿海长航道水深测量需在海上设置定点验潮站的难题,提出基于Hypack 2014的GNSS PPK三维水深测量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水位提取与水位拟合,提高了水深测量精度;且采用现有商业软件TBC和Hypack,避免了繁琐的二次开发。介绍GNSS PPK定位原理及GNSS PPK三维水深测量工作原理,阐述基于Hypack 2014的GNSS PPK三维水深测量的实施方法,在沿海长航道水深测量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 高韧聚丙烯土工管袋在深水围堰工程中的应用

      2017(6):213-216.

      摘要 (7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北部湾某沿海码头临时围堰工程的西段水深较深(4.0~7.6 m)且距渔民习惯性航道边缘较近的问题,进行多方案研究比选,推荐采用土工管袋充砂+普通大型编织袋装砂堤心结构方案,顺利解决上述工程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