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基于GIS的航道辅助设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7(11):1-6.

      摘要 (11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航道地理空间特性和航道设计相关规范及工作流程,选用ArcGIS作为基本框架,经多项关键技术开发构建而成航道辅助设计平台。平台具有自然条件分析、河床演变分析、航道尺度计算及选线布置等设计功能,并配置水深数据识别、地形坐标转换等通用工具,可对航道基础数据和设计成果进行综合管理,初步实现专业间设计协同,基本达成航道设计工作的标准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 长江口智慧航道的初步构想

      2017(11):7-11.

      摘要 (9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趋于饱和的问题,进行长江口智慧航道构架的初步研究。采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调控技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部分传感设施以及时空信息数据体系和信息云平台等建设,构筑长江口智慧航道,对提高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行效率、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负指数网络配流模型在长三角集装箱运输分流预测中的应用

      2017(11):12-16.

      摘要 (6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更好地分析长三角区域内主要港口对腹地外贸集装箱箱源的竞争情况,对于港口腹地存在重合的情况,以负指数网络配流模型为基础,引入港口导向因数修正负指数网络配流模型,得出更适应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特征的集装箱配流模式,为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 组合型前板桩高桩承台结构研究与应用

      2017(11):17-21.

      摘要 (10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传统前板桩高桩承台结构的优缺点,针对混凝土板桩、钢板桩的耐久性、经济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型方案即组合型前板桩高桩承台结构。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建立组合型结构的计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混凝土桩身受力的优化方法进行解释。以上海某码头为例,验证组合型前板桩高桩承台结构的实用性和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 整治建筑物周边局部冲刷深度计算

      2017(11):22-25.

      摘要 (8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有局部冲刷深度经验公式多、适用范围小、计算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的问题,从冲刷机理上推导出通用的局部冲刷公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确定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整治建筑物周边局部冲刷深度主要与工前水深、工程前后流速变幅、水流紊动强度、流量调整情况等有关;冲刷公式中参数k、λ、n的取值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修正后的公式与规范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 Engelund弯道横向流速公式改进

      2017(11):26-28.

      摘要 (7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Engelund弯道环流公式理论性强、国际上应用广泛,但底部边界条件假设不尽合理,致使公式不适用于粗糙床面。修正了底部滑移速度,提出河底横向湍流切应力形式,将两者用于边界条件。据此得到光滑和粗糙床面统一的弯道环流流速公式,改进了Engelund公式。改进公式具有普遍适用性,且计算值与实测资料符合度优于前人公式。

    • 弧形防浪墙的迎浪面波压力数值模拟

      2017(11):29-35.

      摘要 (11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avier-Stokes方程为控制方程,使用VOF方法追踪自由液面,对FLUENT进行二次开发,将各功能区的源项表达式添加到动量方程中,从而实现动量源造波和消波。模拟二阶Stokes波作用下不同断面形式防浪墙的流场和波压力,并将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比较直立式和弧形防浪墙波浪压力数值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在相同水位和波浪要素情况下,作用在圆弧墙上的最大点压强明显大于直立墙,而且最大压强发生在圆弧部分,工程中应该对圆弧部分进行加固处理。

    • BIM在疏浚设计中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2017(11):36-40.

      摘要 (11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填补BIM技术在疏浚设计应用中的空白,开展了该专业的应用需求分析与标准化设计流程,选取Autodesk平台对AutoCAD Civil3D 2017进行了.Net二次开发。开发成果达到了参数化建立BIM模型的目标,大量简化了传统设计中的重复工作,可同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批量断面图、施工图出图、断面工程量与三维工程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实现了BIM在疏浚工程中的正向设计与应用。

    • 水运工程施工单位企业定额发展现状及分析

      2017(11):41-44.

      摘要 (7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企业定额在国内水运工程施工单位企业管理中使用率低、准确率低、编制水平低的问题,进行企业定额发展状况研究,并与国外先进施工企业发展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制约企业定额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成立预算管理部门、数据收集注重时效性、实行数据库动态管理等发展企业定额的措施,为充分发挥企业定额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沿海航道
    • 潮汐河口治导线放宽率计算公式的参数取值

      2017(11):45-50.

      摘要 (9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潮棱体蓄潮影响,潮汐河口整治工程往往需考虑一定的治导线放宽率。针对放宽率的计算目前已有诸多经验公式,其中潮差和治导工程蓄潮系数是公式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合理取值非常关键。从放宽率公式推导的基础公式出发,理论分析表明,公式中的潮差取为落潮流水位差更为合理;就治导工程蓄潮系数而言,现有文献提出的治导工程高、中潮位整治时分别取1.0和0.5过于简单。结合灌河口和长江口北槽航道整治工程案例分析表明,治导工程蓄潮系数不仅与整治建筑物高程有关,而且与整治工程平面布置形式密切相关,治导工程系数的取值部分情况下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取值,而复杂情况下建议结合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合理确定。

    • 中外航道设计中波浪富裕水深确定方法对比

      2017(11):51-57.

      摘要 (13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比国内外航道设计规范中波浪富裕水深的确定方法,系统分析影响波浪富裕水深的主要因素,结合全球波浪要素的分布情况讨论各国方法的适用范围,并通过实例计算对波浪要素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国规范大多以波高、船浪夹角、波周期为自变量来确定波浪富裕水深,波浪富裕水深与波高成正比,最不利船浪夹角通常是90°或45°左右,波浪富裕水深通常会随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当船舶固有周期接近遭遇波浪周期时有极大值。

    •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利用边坡通航的方案

      2017(11):58-63.

      摘要 (10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大型海船进出上海港主要港区和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重要航道。随着大型集装箱、邮轮、散货船在北槽深水航道有限的宽度内通航矛盾日益突出,对深水航道的稳定运行与上海港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分析长江口现有通航船舶特点及矛盾焦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资源分析,探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进行超宽船舶交会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实施措施。该方案是提高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资源利用率,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适应“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效措施。

    • 岛礁海域桥区航道规划及通航净空尺度的确定方法

      2017(11):64-68.

      摘要 (9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舟山群岛海域具有通航岔道及通航船型多、航线交叉、潮流流态及通航条件复杂等特点,建设桥梁所需的航道及通航净空尺度确定方法有其独特性。以鱼山大桥为例,在充分分析船舶通航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周边围垦工程实施后的数学模型计算潮流场数据,经多方案比选和航线优化,并采用船舶模拟试验验证,确定桥梁通航等级和桥区航道规划方案,得出合理的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孔布置方案,为桥梁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水沙输运特征三维数值模拟*

      2017(11):69-76.

      摘要 (9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长江口北槽实测水文观测资料,利用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北槽内盐水楔、水流及泥沙输运特征等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北槽中段泥沙表、底层差异明显,垂向分布不均匀,受盐水楔影响,泥沙更容易在中段聚集;泥沙北槽内输运距离较长,1个落潮过程难以输出北槽,在反复输移中跨越航槽几率大大增加,尤其北槽中下段涨转落低流速时段较长,底部含沙量较高,易形成航道回淤;输出北槽的部分泥沙水体可能在旋转流作用下经九段沙及南导堤重新回到北槽,累积循环,成为北槽内含沙量较高的重要原因。

    • 长江口北槽12.5 m深水航道回淤的物理过程*

      2017(11):77-85.

      摘要 (9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于2010年3月贯通,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航道回淤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航道回淤总量大、时空集中分布于洪季北槽中段最大浑浊带区段的特点,利用北槽洪季沿程大小潮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水沙盐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输移规律,揭示了洪季航道回淤集中在北槽中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涨落潮周期内航道回淤水沙运动的物理过程。

    • 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常年回淤观测与研究*

      2017(11):86-91.

      摘要 (13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自建设期开始分阶段、分航段开展了回淤观测。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常年回淤观测表明,航道实际回淤情况好于预期,其中旗台防波堤口门段减淤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底质采样、地形测量、风浪资料,利用数模计算,进一步深化了对航道回淤规律和回淤机理的研究,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 宁波-舟山港蛇移门40万t航道工程设计

      2017(11):92-97.

      摘要 (9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蛇移门航道位于宁波-舟山港北部海域,采用世界最大的矿石船作为设计船型,是我国第一条设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40万t航道。受周边岛礁和港口布局等限制,航道水流条件复杂,船舶航行及靠泊条件差,所在海域为舟山通航条件最为复杂的水域之一,航道设计难度大。经综合分析航道特点及难点,提出合理的船舶交通流组织和通航方式,结合船模试验进一步优化航道设计方案,经理论计算和实船通航分析确定船舶通航窗口期,并给出试运行期实时潮流监测方案。

    • >内河航道
    • 主客观综合评价法在内河航道选汊中的应用

      2017(11):98-103.

      摘要 (8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河航道建设中在分汊河段面临汊道选择问题,尤其是大型内河航道建设因投资巨大且对河段航道格局有长期影响,选汊涉及的因素繁多且无法直接比较。以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福姜沙河段的选汊问题为例,在对不同选汊方案的港口适应性、通航组织风险、航行干扰、施工期运营期风险、航道服务水平、锚地便利性、投资及航道维护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CRITIC),建立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对选汊方案优劣排序,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得出福中+福北方案为最优选汊方案。

    • 平原河网地区内河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

      2017(11):104-108.

      摘要 (10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直接影响跨航道桥梁改建方案。针对平原河网地区跨航道桥梁改建实施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桥梁改建案例、典型水位曲线特点、船舶过桥现状、撞桥事故统计数据、内河航道导助航及管理手段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探讨降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可能性,并提出按通航保证率进行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并辅以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可作为导助航体系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参考。

    • 河道整治中常用生态护岸类型

      2017(11):109-113.

      摘要 (9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今河道整治中常用的护岸材料材质硬化、基本功能单一、生态和环保效益差等问题,对生态护岸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河道整治中常用传统护岸和新型生态护岸的类型、特征和功能,总结得出:生态护岸除了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基本功能外,还具备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等作用。

    • 生态护岸通水孔参数设计方法

      2017(11):114-119.

      摘要 (10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生态护岸通水孔无统一设计标准的问题,进行了生态护岸通水孔参数设计方法的研究。以波能分布为切入点,推导了生态护岸通水孔后波高的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工程应用的简化。提出生态护岸通水孔参数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工程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简化计算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需要,可为类似工程中通水孔的设计提供思路。

    • 上海市内河跨航道桥梁布跨方式

      2017(11):120-123.

      摘要 (6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桥梁布跨方式对桥梁建设成本、实施难度、景观等的影响问题,结合上海市航道及跨航道桥梁建设的特点,通过分析现有规范中对桥梁布跨方式的相关要求,探讨更加合理的桥梁布跨方式,得出水中可以设墩的条件,为规范的修编提供参考。

    • 上海内河船行波研究

      2017(11):124-128.

      摘要 (7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船行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护岸设计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环保性,国内外科研机构曾系统地开展船行波的研究,然而基于上海内河航道复合型断面形态、固定边界水域和有限水深等特点,已有的研究理论与公式并不完全适应。通过大量现场实船观测、数模和统计分析,研究和探讨对护岸防护更有现实意义的近岸侧船行波的波峰值、波谷值和护岸基础防护深度的计算公式,为上海内河航道甚至长三角限制性航道护岸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初通航道的建设

      2017(11):129-134.

      摘要 (7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初通航道开通以来,工程河段河势格局基本稳定,航道水深条件逐步改善,航道维护量符合预期,航道整治效果正逐步显现。初通航道水深条件改善对大型船舶具有突出的吸引力,沿线港口3万吨级及以上到港船舶数量增加,吃水9.7 m以上的超限船数量快速增长,沿线港口到港船舶实载货量和实际吃水明显提升,初通航道经济效益显著。对初通航道虚拟标使用效果、初通航道通航安全保障、航道维护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二期工程后续建设和维护提供指导和借鉴。

    • Y形整治建筑物护滩效果分析

      2017(11):135-140.

      摘要 (10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了一种外形类似“Y”的整治建筑物,取得了较好的护滩效果。选取长江下游典型潮汐分汊河段——白茆沙河段进行地形概化,采用潮流数学模型研究Y形建筑物的护滩效果。结果表明,护滩堤一般就近布置在需守护的滩体前沿等深线附近,护滩堤长度需覆盖滩体迎流面最宽处,护滩堤高程可取潮汐分汊河段特征水位;头部潜堤一般沿滩脊线布置,长度延伸至需守护的低滩,可根据多年历史地形资料选择在滩体稳定的等深线附近,高程则以可满足整治建筑物结构安全即可。

    • 上海内河跨航道桥梁防撞设施分析

      2017(11):141-145.

      摘要 (7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上海内河跨航道桥梁水上防撞设施,对桥梁防撞体系、船撞力计算方法进行论述,结合内河跨航道桥梁自身特点和最新防撞理念,对适合内河跨航道桥梁的防撞方案和设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合上海内河跨航道桥梁水上防撞的防撞设施主要有固定或浮式防撞装置和桩基防撞墩两种类型,若这两种类型防撞设施不具有施工条件,一般采用小规格缓冲材料对桥墩进行防护;对于与黄浦江直接连通的支流桥梁,除小规格缓冲材料,一般采用防护桩。

    • 福姜沙北水道12.5 m深水航道疏浚方案的难点与对策

      2017(11):146-151.

      摘要 (8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福姜沙北水道作为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重点疏浚河段,易受上游靖江边滩冲刷沙体过境的影响,河势变化较为复杂。针对疏浚方案中存在的掉头区布置、运泥线路选择及艏吹点布设等难点,对施工条件、通航法规、施工效率、施工安全及经济合理性等进行研究。采用理论计算与施工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完善了福姜沙北水道12.5 m疏浚方案,也可为今后长江内河疏浚施工提供借鉴。

    • >陆域形成
    • 长江口横沙东滩滩涂整治利用和展望

      2017(11):152-155.

      摘要 (9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长江口、横沙东滩历史和近期演变以及利用情况。近期长江口河势总体稳定,在采取人工促淤等措施下,滩涂资源动态平衡。分析横沙东滩滩涂整治利用工程建设前后的滩涂变化,工程周边滩涂淤涨,有助于改善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近期横沙浅滩-5 m滩涂资源有减少趋势,建议结合疏浚土利用以及保持滩涂湿地动态平衡的需求及早整治,有控制性地、分期适当圈围。

    • 通长砂袋基础抛石斜坡堤在淤泥软基筑堤工程中的应用

      2017(11):156-160.

      摘要 (6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淤泥软基上筑抛石斜坡堤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通长砂袋基础的方法,通过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提高了抛石斜坡堤整体稳定性,同时缩小了抛石斜坡堤断面,节省了造价。以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为例,介绍通长砂袋基础抛石斜坡堤在淤泥软基筑堤工程中的设计方法、特点及在本工程应用时相对于传统斜坡堤的技术经济优势。

    • 抗滑桩在软基高堤陡坡斜坡堤中的应用

      2017(11):161-166.

      摘要 (10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软土地基斜坡堤,排水固结、反压平台和加筋层等措施已成为解决整体稳定问题的有效方法。平湖九龙山西沙湾景观配套二期工程的海堤位于软土地基上,堤身高度大,且堤前存在1:3.5的陡坡,不具备采用反压平台的条件,而完全采用排水固结和加筋层措施,不能经济地解决整体稳定性问题。在堤前增设抗滑桩,有效而经济地解决了整体稳定性问题。

    • 某工程袋装砂围堤的边坡稳定分析

      2017(11):167-171.

      摘要 (4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堤工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围堤失稳后,轻则经济损失,重则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舟山地区某围海造地工程在施工开始后,部分排水砂被铺设时出现滑移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砂被滑移稳定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地勘资料复核、稳定影响因素列举和排除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表层淤泥未探勘,物理力学指标不明;钻孔取样偏疏,可能对地质资料准确性有一定影响;部分砂被滑移是施工水平不足及局部区域未准确探明的地质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由此提出了施工应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的设计、施工作出反思。

    • 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衔接方案

      2017(11):172-175.

      摘要 (8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利用疏浚土并与港区陆域形成工程相结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共建设了长约18 km的配套围堤,围堤结构为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组合。因此在工程中势必要处理好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两种不同结构的衔接。介绍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的衔接处理方案,以及结合衔接方案的龙口布置方案。

    • 袋装固化土筑堤在沿海涂面整理工程中的应用

      2017(11):176-180.

      摘要 (9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制于砂石等建筑材料匮乏,浙江沿海围垦工程推进困难,寻找合适的替代材料迫在眉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滩涂丰富的黏土资源,形成袋装固化土筑堤技术。即利用滩涂淤泥为原料,添加固化剂充灌袋体作为堤心代替砂石料等常规材料修建围堤。通过对固化土工程特性和袋装固化土围堤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台州已建固化土围堤的经验和试验及检测资料,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为固化土筑堤设计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依据。

    • 潮位对深海筑堤工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

      2017(11):181-185.

      摘要 (5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深海筑堤工程中必须对深层土体进行水平位移监测。自动化测斜技术每天能在固定时间自动监测传感器读数,如果设置监测间隔为48 min,即潮位隔天的推迟时间,则可以分析出潮位对深海筑堤工程中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结合浙江某筑堤工程的自动化测斜随潮位变化的监测数据等,找出潮位对深海筑堤工程中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及规律,提出适用于类似工程的应用方法和案例。

    • 海堤内坡种植防护林的安全影响分析及尺度论证

      2017(11):186-189.

      摘要 (7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堤从外海堤脚至内侧护堤之间的滩涂围垦空间,既是陆地边缘,也是水的边缘。外侧可构建滨海景观,内侧结合随塘河形成亲水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内侧平台的防护林及景观有机结合,可构建人们休闲旅游的“黄金绿带”。结合台州某海堤生态提升工程,提出海堤生态提升总体技术方案,重点对海堤内坡种植景观防护林对海堤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种植平台高程、尺度布置等主要技术参数,为类似海堤生态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 盾构泥浆在横沙圈围项目中的应用

      2017(11):190-193.

      摘要 (8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隧道工程产生大规模的盾构泥浆,需要予以处理。通过开展水上运输和吹泥工艺、无害化控制、融合吹填方式和掺混比例等研究,建立一个盾构泥浆处置至横沙圈围区域的运输、处置、管控体系,并提出合理的吹填比例。可为类似盾构工程泥浆常态化处置提供借鉴。

    • >勘测与施工
    • 动态后处理技术在长江口水深测量的适用性

      2017(11):194-196.

      摘要 (7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口水域一直采用传统有验潮和GPS-RTK相结合的水深测量方法,但现有潮位站无法控制整个区域,RTK差分信号受距离限制又无法做到全覆盖,制约了水深测量效率与精度。GPS-PPK技术具有作业范围广、测量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优点,不受无线电传输距离和通信网络环境的限制。通过在不同作业距离下的精度测试,GPS-PPK技术较传统有验潮和GPS-RTK结合的测量方法具有更高的作业效率和整体精度,可应用于长江口地区水深测量。

    • 基于船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航道沿岸大比例尺测图

      2017(11):197-200.

      摘要 (9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河航道沿岸地形复杂多变,传统的地形测量方式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等弊端。提出可采用船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来获取沿岸大比例尺地形数据,以某内河航道为例,总结数字成图的关键步骤,并结合RTK采集的验证点,对比分析试验精度。结果表明:船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点云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均优于10 cm,满足1:500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

    • 航道疏浚工程质量通病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2017(11):201-204.

      摘要 (7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针对疏浚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从外界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成因分析,提出增加设备投入、创新施工技术、调整施工方案、加强人员培训和项目管理等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逆向支撑底模反吊在水中防撞墩台施工中的应用

      2017(11):205-208.

      摘要 (9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设置的桥梁防撞墩,由于墩台的底部经常设置在常年平均水位之下,无法按常规方法采用底部模板正向支撑系统施工。通过采用逆向支撑底模反吊方案,将钢木组合整体模板吊装入水,墩台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该方案无需设置围堰,形成干地施工条件,成功解决水下混凝土浇筑和模板拆除难的问题,也解决通航水域狭小、操作空间有限、保证正常通航的问题,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性高、墩台施工精度易于控制的优点。

    • 内河航道维护疏浚中岸坡稳定的控制办法

      2017(11):209-212.

      摘要 (8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维护疏浚已成为内河航道主要的养护方式之一。由于大多航道两岸的护岸建设年代久远,所以很难收集到完整的航道沿线护岸资料。为此,维护疏浚既要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又要保证航道沿线两岸岸坡稳定和建(构)筑物结构安全,成为维护疏浚设计和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上海市2010—2017年已实施的近百条内河航道维护疏浚项目的工程经验,总结维护疏浚过程中岸坡稳定控制办法。

    • 锤击沉桩施工参数的相关性探讨

      2017(11):213-216.

      摘要 (8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出发,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锤击沉桩过程中施工参数间的相关性,如桩锤质量和桩基质量、锤击能量和桩基贯入度、桩锤质量和贯入度、锤击应力和桩基贯入度等。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得出的锤击力和锤击应力,选择合适的锤型和锤击能量可保证顺利沉桩;预判桩基在一定岩(土)层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贯入度,为锤击沉桩过程中的贯入度控制标准提供依据;结合贯入度控制标准,计算出在锤击沉桩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为选锤标准提供依据;根据确定的桩型和桩锤来选择合理的桩垫材料,使其在锤击沉桩过程中发挥最好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