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深水大流速块石抛填船研发

      2017(10):1-4.

      摘要 (10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深水大流速工况下块石抛填石料落点偏移大、精度不易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深水块石抛填船的研发。采用格栅U型口溜槽及框架式行走台车设计形式,确保块石在大流速工况下不被冲散,减少了石料浪费。抛填面验收结果显示块石抛填合格率超过90%,实现了高精度定点抛填作业。

    • 长江航道整治深水区超长软体排铺设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017(10):5-9.

      摘要 (8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软体排铺设受力复杂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较为简便有效的软体排受力计算方法。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 m仪征水道整治工程特点,优化了船机设备性能,改进了复杂水流条件下深水区超长软体排铺设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提高了软体排水下定位、宽度搭接等精度和施工工效。

    •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成套技术创新与应用
    •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水力驱动系统设计

      2017(10):10-15.

      摘要 (10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力驱动系统是水力式升船机的核心,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升船机的提升效率与运行安全。依托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工程,通过水力驱动系统充泄水过程非恒定流数值仿真分析,提出水力驱动系统合理的布置与结构设计、阀门变速开启方式;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输水管路进行水力优化,提出增加顺直段长度和连通廊道以提高竖井水位的同步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给出景洪升船机水力驱动系统的进出水口、输水管路、竖井等详细设计,可为该类型升船机的水力驱动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 水力式升船机下游对接方式探讨*

      2017(10):16-20.

      摘要 (11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力式升船机因其下游对接过程中存在多重流固耦合,如船厢与船厢池、船厢内水体与船厢、竖井水体与平衡重等,对接过程升船机受力较传统钢丝卷扬下水式升船机更为复杂。为保证水力式升船机下游安全高效对接运行,对水力式升船机制动器工作状态和下游对接位选取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原型观测下游对接过程试验,探讨下游制动器工作方式、船厢对接位对升船机运行的影响,推导有对接水位差制动器不上闸时开启船厢门船厢位移公式,得出制动器工作方式与船厢对接位选取的适用条件。

    • 水力式升船机竖井内水体的振动分析

      2017(10):21-24.

      摘要 (8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震荷载下升船机系统内水体与浮筒间的耦合作用是影响升船机安全运行的一个难题。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CFD)方法,讨论在不同频率的正弦激励下升船机竖井内水体的振荡。结果表明:竖井的水体存在一个自振频率,此频率比相同径度、相同水深的矩形池的值大约10%,自振周期约为0.42s;竖井水体的自振频率基本不随高度变化。

    •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岔管群结构设计

      2017(10):25-31.

      摘要 (9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岔管群是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及设计较复杂。针对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岔管的受力特点,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水力式升船机典型的三分梁式岔管及四通岔管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岔管的结构形式合理可行,满足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布置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水力式升船机岔管群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升船机卧倒门启闭船舶停泊条件三维数值模拟

      2017(10):32-37.

      摘要 (8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升船机卧倒门启闭过程中,船厢内船舶停泊条件研究是升船机水力学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结合RNG k-ε紊流模型、自由液面VOF模拟方法以及模拟物体自由运动的GMO模型技术,对卧倒门启闭过程中船舶停泊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船厢内的流场和船舶系缆力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运行与检修

      2017(10):38-41.

      摘要 (9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力式升船机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升船机,目前没有相关的运行与维护标准或规程可供借鉴。基于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建设、调试及试通航长期的工程实践,阐述景洪升船机集控与现地、自动与单步等多种运行方式和操作流程,总结升船机运行重点检查事项与安全控制指标,提出设备维护检修重点,可为水力式升船机运行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机械系统设计

      2017(10):42-47.

      摘要 (12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景洪升船机的设计,对水力式升船机机械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的功能进行论述,对其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水力式升船机卷筒及同步系统、浮筒及动滑轮装置、钢丝绳组件和下水式承船厢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对水力式升船机浮筒的配重进行探讨,特别针对无间隙同步系统、承船厢充压对接密封装置提出新颖的结构,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水力式升船机塔楼结构分析

      2017(10):48-53.

      摘要 (10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楼结构是升船机的主体建筑物,针对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楼的受力特点,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及模型试验方法对水力式升船机塔楼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施工完建后的相关监测结果对该设计进行论证,可为同类水力式升船机的塔楼设计提供借鉴。

    • 大型垂直升船机钢丝绳组件安装技术

      2017(10):54-59.

      摘要 (6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型垂直升船机钢丝绳组件安装的特点和难点及传统安装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科学实用的升船机钢丝绳组件安装技术及作业方法。采取钢丝绳出绳点精确定位、多绳共槽全卷绕结合绕绳机架等技术措施,解决了钢丝绳组件安装数量多、绳径大、施工场地狭窄、长、短绳多绳共槽卷绕的难题。该技术已在景洪、三峡等升船机工程中得到应用,效果显著。

    • >综合
    • 基于长期性能观测的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新思路*

      2017(10):60-66.

      摘要 (7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研工程的环境、水文、耐久性设计和荷载设计资料,通过在工程建设期预埋入耐久性监测传感器,从建设期开始实时监测实体工程耐久性退化历程,获得基于实体工程的耐久性关键参数;建设工程配套暴露试验平台,开展与实体工程相同原材料和配合比的工程暴露试验研究与室内快速试验研究,研究实体工程-暴露试验-室内试验耐久性退化历程的差异,建立三者之间的耐久性退化指标相关性,指导我国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港口航道的影响*

      2017(10):67-72.

      摘要 (12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珠江口伶仃洋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是横跨伶仃洋的由“桥-岛-隧”构成的超级大型复杂工程。针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伶仃洋复杂的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大桥工程对伶仃洋水域水沙环境、港口航道、滩槽稳定性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珠江口伶仃洋具有“微变性、趋稳性、可塑性”的重要特征,其“三滩两槽”基本格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2)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对港口航道基本无不利影响;3)从水沙条件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潮流特性物理模型试验

      2017(10):73-79.

      摘要 (19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小洋山海域潮强、流急、含沙量高,岛屿之间潮流形态复杂。布置在小洋山岛链上的一期工程方案实施后,涨潮期在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针对此问题,进行潮流物理模型试验,得到一期工程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较好地解决了码头水域涨潮流的回流问题。同时,结合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方案比选试验,对岛屿附近典型潮汐水流及对应的泥沙运动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在这些水域布置海洋工程应注意的事项。

    • BIM技术在水运基础设施的应用及发展战略

      2017(10):80-85.

      摘要 (11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及其应用体系已经开始给全球的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针对水运基础设施领域的BIM应用与建筑领域相比较为滞后的问题,对国内外的BIM应用现状、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等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并进行了国内外BIM应用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标准研究与编制、重点技术攻关方向、持续发展机制、鼓励政策措施、示范工程应用、推进路线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全面促进行业的BIM应用。

    • 椭圆余弦波理论在波峰面上升高度计算中的应用

      2017(10):86-89.

      摘要 (11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开敞式高桩码头的设计中,波峰面上升高度是确定上部结构顶面高程的重要因素。针对波峰面上升高度的计算理论问题,对二阶斯托克斯波和椭圆余弦波理论进行论述。结合西非某工程案例,采用不同理论计算各控制点的波要素。结果表明:在长周期波浪作用海域,计算波峰面上升高度前应首先计算相对水深,当d<0.125L时,采用二阶斯托克斯波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采用椭圆余弦波理论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 船坞底板与钢箱板相互作用

      2017(10):90-95.

      摘要 (7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半潜船等重型产品坞修时底板强度不足的问题,进行坞墩荷载作用下船坞底板与钢箱板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对荷载沿钢箱板扩散后船坞底板内力和沉降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计算中的接触面法,较好地处理混凝土与结构钢两种不同性质材料的接触问题。结果表明:钢箱板和底板之间没有产生过大的侵入、脱开或滑移;在底板局部坞墩荷载较大处设置钢箱板,竖向荷载沿钢箱板四边进行扩散,降低底板的内力和沉降,是一种解决底板强度不足的有效方法。

    • 淤泥海砂混合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017(10):96-100.

      摘要 (5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沿海地区淤泥和海砂储量丰富,适当配合比的淤泥海砂混合料理论上可用于海堤填筑。采用DDS-70型动三轴试验系统和GZZ-50型共振柱试验系统,对不同配合比的淤泥海砂混合料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得出淤泥海砂混合料的动强度和最大动剪切模量,并分析不同配合比和固结围压对淤泥海砂混合料的动强度以及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淤泥海砂混合料的动强度和最大动剪切模量均会随着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混合料中海砂含量的降低及淤泥含量的增加,其动强度和最大动剪切模量会减小。

    • 天津港区土质附着力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及应用案例

      2017(10):101-105.

      摘要 (8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天津港区易糊刀具黏性土质特性出发,指出决定易糊刀具黏性土质的附着力关键指标为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凝聚力。基于大量的易糊刀具土质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附着力与关键指标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凝聚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附着力、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经验公式的回归系数均在0.8以上,具有较高可靠性;2)天津港航道区域在天然状态下的黏性土质附着力约为塑性指数的3倍。针对具体黏性土质疏浚施工案例,经过附着力和关键指标值的比对,判断出挖掘该状态黏性土具有糊刀具的可能性。

    • >港口
    • 波浪作用下双排圆筒结构受力特性*

      2017(10):106-112.

      摘要 (7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阿尔及利亚矿石码头项目,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排圆筒结构,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波峰作用下的结构拟静力非线性响应进行数值分析。对于两排圆筒间采用简支板连接及采用混凝土厚板连接的两种方案,后者更可以保持变形的协调性,基顶应力的最大值也更小,且连接板的强度要求不难满足,但其造价较高。简支板方案中,对于连接板缝里填充柔性材料与不填充柔性材料两种情况,前者的填料土压呈现上大下小的线性分布,后者则相反,且连接板传递的荷载会占较大的比例,基顶应力也更大。

    • 高桩码头超长组合桩静载荷试桩试验

      2017(10):113-117.

      摘要 (9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温州港某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针对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建设条件差、使用要求高等问题,对超长组合大管桩在深厚软土地区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超长组合大管桩的优点,并通过超长组合大管桩的桩静载荷试验,验证该桩在外海地区深厚软土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确定桩侧摩阻系数和桩尖端阻力,优化桩基布置和桩长设置,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

    • Mike21软件桩群概化方法在高桩码头中的应用

      2017(10):118-124.

      摘要 (14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码头前沿水域的横流过大容易导致船舶撞击码头或系船缆绳断裂,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码头前沿水域的流场状况对码头轴线合理选取和船舶的安全靠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桩群概化方法,采用Mike21软件中的三角形网格水动力模块(FM模块)对曹妃甸矿石一期、矿石三期高桩码头附近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流速、流向进行对比验证,确定了模型中的桩群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相邻高桩码头桩群阻力对周边海域的影响,并对码头前横流进行计算和分析。此方法实施简单、计算效率高,对大范围海域影响研究结果合理,对高桩码头前沿水域有关流速、流向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对码头轴线合理选取和船舶安全靠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边坡稳定的有效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判定法

      2017(10):125-129.

      摘要 (6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由于超孔隙水压过大或者竖向有效应力偏小导致的边坡失稳问题,进行了边坡稳定判定方法的研究。分析堤身或者坡脚某点的竖向有效应力及超孔隙水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传统的圆弧滑动法对比,得出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竖向有效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判定边坡稳定的结论,且竖向有效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判定法可以检测边坡稳定的发展情况。

    • 整体推进式桩基码头结构设计与施工

      2017(10):130-134.

      摘要 (7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在拉美和非洲地区部分码头建设中,存在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常规打桩船作业和预制构件安装困难的问题,基于一般桩基码头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优化,采用桩顶施工行走平台方法施工,利用桩基自身作为支撑结构,大量采用叠合式上部结构,实现将海上施工转化为陆上施工的创新,形成整体推进式桩基码头结构,规避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对强震区的适应性。

    • 海港码头结构修补及加固技术的应用

      2017(10):135-138.

      摘要 (9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港码头因地处海洋气候环境中,面临着海水、海雾等多重腐蚀,导致其主体结构极易出现破损等缺陷。以浙江省某海港码头为例,探讨码头的结构修补加固工程技术,为在役海港码头的使用、锈蚀混凝土构件的修补加固以及海港码头的改建和扩建提供科学依据。

    • 游艇码头结构撞击力计算方法

      2017(10):139-141.

      摘要 (7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游艇码头结构柔性较大、不能按照普通高桩码头的计算方法分析其撞击力工况的问题,结合结构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相应理论,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游艇码头的撞击力工况提出一种考虑结构和护舷共同吸能的计算方法,结果显示较为合理。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叙泸段河道非恒定流作用下水力参数的变化*

      2017(10):142-148.

      摘要 (8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沙江与岷江干支流上水电站调峰发电下泄非恒定流引起下游叙泸段河道水流条件显著变化。结合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和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叙泸段河道内代表性非恒定流传播过程及其造成水力参数相对于概化恒定流条件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叙泸段河道内典型非恒定流波长为218 km,传播速度3 m/s;随着传播距离增加波衰减幅度减小,波形变得光滑;当宜宾水位处于波峰时,下游沿程流量呈现递减趋势,波谷则正好相反;相对于恒定流条件,其流量变化范围为0~730 m3/s,水位抬升0.5~2 m;断面平均流速变化在-0.5~0.2 m/s,比降变化范围为-0.2‰~0.2‰,比降最大值为1.38‰。

    • 高扬程升船机多子结构耦合系统动力特性*

      2017(10):149-153.

      摘要 (9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了高扬程升船机整体有限元模型,包括地基、塔柱、承船厢、厢内水体、钢丝绳、滑轮组、平衡重和纵横导向机构。通过数值模拟,对升船机整体系统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探讨了地基刚度及承船厢竖向位置对升船机整体结构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地基情况下,结构的振型更为密集,低阶模态中出现了频率为零的振型,运行系统可能发生动力失稳;升船机系统出现的以承船厢为主体的绕轴翻转振型和竖向升降振型将对安全机构的强度和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承船厢竖向位置由低到高变化时,升船机结构各阶主振型对应频率值呈递减趋势。

    • 柳江红花二线船闸输水系统布置与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2017(10):154-159.

      摘要 (9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花二线船闸是广西西江黄金水道首批重点建设项目,是提升柳江及西江通航能力、实现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要工程,其闸室规模与三峡船闸一致、工作水头近20 m、输水能量巨大。结合工程特点,选择了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设计了输水系统具体布置,并提出采用汇合廊道改善单边阀门运行输水流态的措施。通过比尺为1:30的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阀门运行工况下输水系统水力特性、闸室船舶停泊条件、进出水口水流条件等开展研究,推荐了使水力指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阀门开启方式。

    • 连云港港主航道远期适应性及通航标准

      2017(10):160-165.

      摘要 (10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连云港港主航道工程为实例,综合航道与规划港口岸线资源的长远匹配性,对远期航道的适应性及通航标准进行分析。基于ANYLOGIC多智能体仿真建模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涵盖船舶进出港、锚地、航道和码头生产等环节组织实施全过程的连云港主航道水域港口运营系统仿真模型。综合远期港口通过能力、航道服务水平以及航道宽度合理性3方面分析,提出远期航道通航标准。

    • 金沙江宜宾段非恒定流过程及传播特性*

      2017(10):166-170.

      摘要 (7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沙江、岷江的非恒定流调节过程较为复杂,在宜宾汇合后形成新的非恒定流向下游传播。通过近年实测资料,分析金沙江、岷江非恒定流特征及汇合效果。结果表明:宜宾段非恒定流特征与向家坝电站下泄非恒定流的符合度更高,岷江的非恒定流无典型过程;宜宾段水位变幅和金沙江、岷江水位变幅存在线性关系;涨幅在1.7 m左右,起调水位在1 m左右的泄水波可作为宜宾段非恒定流过程的典型代表,其在下游的传播速度沿程基本保持一致,衰减幅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 长江中游护滩工程边缘防冲促淤水草垫结构试验*

      2017(10):171-178.

      摘要 (8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航道整治护滩工程边缘防冲促淤结构不足,提出水草垫结构,并开展定床和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倒伏程度、不同布置形式、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水草垫的防冲促淤效果。结果表明:当流速较小时叶片弯曲幅度较小;流速增加至0.3 m/s时,叶片弯曲幅度较大;流速增至0.73 m/s时,叶片弯幅度增加较小。叶片倒伏60°情况,水草垫稀疏布置,防护效果较好;倒伏75°情况,水草垫密集布置,其防护效果较好。当来流速度较大时,水草垫区域内有较大淤积幅度,但淤积范围明显缩窄,侧缘坡度较陡,防护效果并不理想。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草垫结构。

    • AASHTO概率模型在船桥碰撞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2017(10):179-185.

      摘要 (8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航道等级的提升,设计通航船舶尺度增大,要求的通航净空尺度增加,桥区通航水域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桥梁存在船撞风险,需对船撞桥梁风险实施评估、为实施防撞设施工程提供依据。国内外因船舶撞击而导致桥梁垮塌或严重破坏的事故逐渐增多,平均每年就有一座大型桥梁因为船舶撞击而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北江航道乌石至三水河口航段经整治由Ⅳ级提升为Ⅲ级后,桥梁存在船撞风险。以船撞桥概率模型(AASHTO)为研究方法,分析了整治河段清远北江二桥参数对船撞桥概率的影响,计算了船舶撞击桥梁各涉水桥墩的年撞击概率,确定了存在较大船撞风险的桥梁与涉水桥墩,建立了船撞桥损伤概率模型,分析桥梁各部位抗撞能力、桥梁各部位船舶撞击力及各部位的年撞击频率,得出通航孔桥墩的年撞击倒塌频率。

    • 沙溪口水电站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2017(10):186-191.

      摘要 (12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进出船闸的安全。针对沙溪口水电站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差、水深不足、横流较大等问题,建立电站河段整体物理模型,并结合船模航行试验,对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研究,并提出优化工程方案。优化方案2试验表明:通过筑坝、新建明渠和底部透空式隔流堤工程,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航水流条件基本满足规范要求。船模航行试验验证船舶可以安全平稳地通过口门区,且船舶操纵参数均在要求范围以内。

    • 那吉航运枢纽工程左岸岸坡塌方原因及处理方案

      2017(10):192-196.

      摘要 (8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那吉航运枢纽工程上游左岸边坡运行期出现不同程度塌方的原因,认为在涉水岸坡设计中应重视坡脚土体的稳定性、地下水位骤降,以及水流波浪对岸坡的冲刷和吸附作用。对塌岸段提出放缓边坡和水泥搅拌桩加固土体两个处理方案,通过对其在安全、施工、工程投资、工程影响等方面比较推荐了放缓边坡处理方案。

    • >地基与基础
    • 大直径实心桩缺陷瞬态响应分析

      2017(10):197-201.

      摘要 (7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直径实心桩的瞬态响应模拟问题,考虑突变型、渐变型和复合型3类概化缺陷特征,提出简化建模方法。基于Rayleigh-Love杆理论、平面应变模型以及虚土桩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并借助积分变换方法获得相应解,同时编制高效的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对比突变型、渐变型、复合型缺陷模拟结果的差异并讨论桩端环向污染与桩底沉渣缺陷的反射波曲线响应特征,以验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复杂缺陷特征反射波信号的分析判断。

    • 循环荷载下大管桩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2017(10):202-205.

      摘要 (6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管桩由于具有较高的极限、抗裂弯矩值,在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近海工程中,由于桩基受到长期波浪、水流或靠船撞击等水平动力荷载,因此必须考虑大管桩的疲劳性能。通过循环荷载下的抗弯试验对D1200B32-2型大管桩进行抗裂性能研究,得到了试验样本的疲劳损伤变化并利用lgS-lgN曲线预测疲劳极限弯矩值,为大管桩的疲劳强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深厚软土地基钢管桩静载试验研究

      2017(10):206-210.

      摘要 (8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软土地基中1根桩长52.5 m、桩径1 m的钢管桩的压桩试验、拔桩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探讨软土地基中钢管桩工程性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钢管桩水平静载试验的最大弯矩值在泥面以下2倍桩径处,且不随着荷载的增加而改变;软土地基的水平静载试验,按照按泥面位移10 mm进行位移控制时,其m值可取3 500 kN/m4;软土地基由于侧阻力较小,压桩试验时,传递至桩底的轴力值与桩顶荷载的比例可达30%,而拔桩时,该值为12%左右。

    • >施工
    • 玻璃钢包覆防腐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2017(10):211-215.

      摘要 (7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口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新圈围造地工程,因条件限制或成本控制不宜设置储泥坑的情况,通过长兴潜堤工程实例,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吹填一体化施工工艺,对工艺中的疏浚施工、艏吹抛锚定位以及吹泥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该工艺无需设置中转储泥坑,疏浚土一次性吹填上岸,并用于造地成陆,在长江口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吹填一体化施工工艺

      2017(10):216-220.

      摘要 (9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口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新圈围造地工程,因条件限制或成本控制不宜设置储泥坑的情况,通过长兴潜堤工程实例,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吹填一体化施工工艺,对工艺中的疏浚施工、艏吹抛锚定位以及吹泥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该工艺无需设置中转储泥坑,疏浚土一次性吹填上岸,并用于造地成陆,在长江口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 绞吸挖泥船吹砂修筑围区子堰施工工艺

      2017(10):221-224.

      摘要 (9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国投湄洲湾石门澳陆域填海一期工程(C标段)原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快速形成围区、具备吹填条件的问题,研究可行的替代方案。通过分析取土区土质,发现泥砂分层明显,决定采用绞吸挖泥船直接吹砂分层修筑围区子堰、路网的优化方案,满足工程要求,节约了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发挥绞吸挖泥船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