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研究*

      2016(8):1-6.

      摘要 (1117) HTML (0) PDF 2.21 M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海岸性质分类标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黏粒含量15%~25%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成果,引入黏粒含量作为间接、量化指标开展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深化研究。分析表明,中值粒径大于0.10 mm、黏粒含量几乎等于0%的海岸属于沙质海岸;中值粒径介于0.03~0.10 mm、黏粒含量小于10%的海岸属于粉沙质海岸;中值粒径小于0.03 mm、黏粒含量大于等于25%的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黏粒含量介于10%~25%的海岸定名为淤泥质与粉沙质过渡区海岸。研究成果为国内外淤泥质海岸研究在海岸工程的应用上提供了新的研究实例。

    • 基于电化学综合法的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检测与评价

      2016(8):7-12.

      摘要 (689) HTML (0) PDF 2.48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和工程实际应用,研究了基于电化学综合法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检测与评价技术。首先通过3组试件试验研究不同腐蚀条件、不同测试条件对混凝土电阻率、半电池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3种电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得到电化学综合法检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的递进式评定准则。以某高桩码头检测项目为依托,采用电化学综合法对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该递进式评定准则对钢筋锈蚀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电化学综合法的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检测与评价技术可有效提高钢筋锈蚀状况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温度对埋入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传感器监测结果的影响*

      2016(8):13-17.

      摘要 (845) HTML (0) PDF 4.04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常用的ECI-2传感器和阳极梯传感器,研究温度变化对两种传感器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ECI-2传感器的氯离子探针电位和线性极化电阻影响较大,尤其是线性极化电阻,但对钢筋的自腐蚀电位影响不大;对阳极梯传感器的自腐蚀电位和电偶腐蚀电流影响不大,但对混凝土电阻的监测结果影响较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这两种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健康状况时,必须对受温度影响大的监测参数进行修正。

    • 无收缩外加剂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6(8):18-21.

      摘要 (610) HTML (0) PDF 1.32 M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加剂的掺入是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基于自密实混凝土(SCC)配合比的基本理论,研究无收缩外加剂ZM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确定适合水利封堵工程混凝土的无收缩外加剂最佳的掺量。试验结果和实际工程应用表明:ZM的减水效果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减水剂饱和点为16%~18%;外掺ZM掺量 14%~16%时,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

    • 搅拌船在波浪中运动响应对物料计量精度的影响

      2016(8):22-25.

      摘要 (465) HTML (0) PDF 1.79 M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波浪诱导搅拌船所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对物料计量精度的影响,选取一艘200 m3?h生产能力的搅拌船,采用SESAM软件分析其水动力特性,对计量参考点处的竖向加速度进行短期预报,同时在计量甲板层安装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实测和理论的手段证实了影响的存在。

    • >港口
    • 舟山海域油品码头布局与溢油风险评估

      2016(8):26-33.

      摘要 (902) HTML (0) PDF 8.37 M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个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的区域油品码头空间布局的溢油风险模拟与评估方法。该方法可系统分析沿海区域油品码头空间布局及其产生的海域溢油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能够满足我国当前近海高强度开发形势下战略环评和环境风险评估的技术需求。以舟山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油品码头布局模型和不确定性分析,对舟山海域进行综合溢油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综合评估某一海区的溢油风险水平;基于溢油风险概率和污染损害的时空分布,依据风险值集中度最大及风险总值最小的原则,能够实现多种码头布局方案下的海域溢油风险水平的综合比较,并得到最优油品码头布局方案。

    • 风流主导因素下码头轴线方位优化

      2016(8):34-40.

      摘要 (534) HTML (0) PDF 1.80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码头轴线方位角直接影响系泊船舶对码头结构作用的大小,从而影响结构设计要求,因此对码头轴线方位角进行优化分析十分必要。基于实际工程算例,提出风流环境荷载作用下码头最优方位角的确定方法即分层流要素确定法,并与设计中常用的垂线平均流向法、船舶吃水范围平均流向法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研究船舶荷载的主导因素与流速及码头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方法优化得到的最优方位角是有区别的,区别大小与流速分层要素分布关系密切,鉴于分层流要素法更能贴近实际流状态,对于大型开敞式码头结构,推荐采用分层流要素分析法综合确定码头轴线最优方位角。

    • 软土地基上板桩码头结构方案研究

      2016(8):41-45.

      摘要 (915) HTML (0) PDF 1.53 M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某软土地基上的板桩码头工程为例,采用地下连续墙作前墙、混凝土梁连接前后桩基的设计方案。考虑到软土地基的材料非线性,地基土体采用邓肯-张模型,并使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板桩码头各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特点。另外,采用多种方案对比的方法对码头结构设计方案中的前墙入土深度和两排PHC桩基的桩长进行研究。分析前墙入土深度和PHC桩长对板桩码头位移和内力的影响,并给出前墙入土深度和PHC桩长的优化结果,为工程实践中板桩码头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 桩土作用下斜桩对高桩码头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2016(8):46-49.

      摘要 (869) HTML (0) PDF 1.89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船舶撞击力、堆货荷载等外荷载对码头岸坡与后方桩台的作用,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高桩码头布置斜桩的后方桩台与岸坡土体进行模拟,并对其桩土相互作用和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位移场、应力场等云图中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斜桩承受水平荷载能力优于竖向荷载,与直桩可以很好地形成遮帘作用,保证岸坡土体和结构物稳定。

    • 基于分离式结构设计理念的液压靠船系统

      2016(8):50-54.

      摘要 (739) HTML (0) PDF 1.49 M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靠船桩与叉桩间加入环形液压装置,并将叉桩与主体结构部分分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浮式靠船系统。结合数值仿真模拟在船舶荷载撞击的情况下对靠船桩、叉桩进行了承载能力分析。与现有高桩码头及浮式靠船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保护码头主体不受撞击、减缓码头承载能力下降速率等优点。从使用安全和航运经济考虑,该新型靠船系统结构更优、使用更加安全、能提高码头装卸效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波浪作用下扭王字块体稳定性研究

      2016(8):55-60.

      摘要 (710) HTML (0) PDF 4.75 M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不规则波作用下斜坡式护岸护面采用扭王字块体时,摆放方式、摆放密度和坡度对扭王字块体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不同摆放形式的护面层空隙率P以及不同摆放形式、摆放密度和坡度所对应的稳定系数KD的取值范围,并对越浪量进行对比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软土地基上的重力式沉箱结构选型

      2016(8):61-65.

      摘要 (586) HTML (0) PDF 1.81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软土地基上的重力式沉箱结构,从提高地基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增加基床厚度(基床下部换填)、振冲碎石桩处理、增加沉箱宽度等措施对结构方案的影响,并推荐合理的方案。同时分析基础换填、碎石桩地基处理设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供设计参考。

    • 港口工程大跨度跨堤桁架弦杆拼接节点设计

      2016(8):66-69.

      摘要 (451) HTML (0) PDF 1.21 M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证港口工程大跨度桁架的结构安全,根据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传力特点,分析了全截面等强拼接的必要条件;提出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拼接节点的等强系数及其计算方法,提出净截面系数不应大于等强系数的设计原则。

    • 旅顺新港客货滚装码头后方陆域布置及规划

      2016(8):70-74.

      摘要 (563) HTML (0) PDF 2.45 M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客滚运输特点,分析旅顺新港客货滚装作业区的周边环境、与相邻工程的关系、主要交通类型、交通组织形式以及停车场布置形式等总体布置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介绍旅顺新港客货滚装作业区的总体布置思路,阐述客货滚装作业区的装卸工艺、停车场布置、交通组织等平面布置方面的要点。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基于二维数学模型的串列圆柱桥墩对通航水流的影响*

      2016(8):75-81.

      摘要 (1024) HTML (0) PDF 2.32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规划中的四川江安长江第二过江公路桥采用钻石形串排圆柱型主塔,为了研究其主塔桥墩对该桥区河段各通航水力要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该河段方案实施前后的水流流场,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分析串列圆柱桥墩对河段水流条件的影响。分析数模仿真结果得知:在各级流量下桥区河段水位、流速在工程实施前后变化较小,桥轴线横向流速较小,桥梁的建设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较小,不会对船舶安全通过桥区产生影响。

    • 长江口拦门沙河段航道回淤的水流动力环境*

      2016(8):82-88.

      摘要 (908) HTML (0) PDF 3.10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长江口拦门沙河段航道回淤的水流动力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水流动力是引起北槽深水航道冲刷的基本动力,在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贯通后,航槽内的水流冲刷能力沿程普遍增强;2)径流变化与北槽深水航道回淤无明显关系;3)在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水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周期性变化动力,洪枯季无明显差别;4)天然情况下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河床时刻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决定这种平衡关系的是水流和波浪两种动力,当仅有水流动力作用时,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河床形态就不再处于平衡状态,主槽将往冲深方向发展。

    • 长洲三线船闸人字门原型调试研究

      2016(8):89-93.

      摘要 (1148) HTML (0) PDF 3.48 M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证长洲三线船闸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更好地积累大型船闸人字门运行经验,对长洲三线船闸人字门启闭特性进行原型观测与调试。结果表明:平水调试阶段,人字门系统运行平稳,启门力远小于启闭机额定容量,说明启闭设备设计合理;运行调试初期,闸室存在较严重的超灌(泄)现象,人字门活塞杆受压较大,可能超过启闭机的额定油压,易使液压杆受损;采用集控自动程序运行后,超灌(泄)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人字门活塞杆受力在正常允许范围内。证明原型观测与调试是保证实际工程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

    • 复式河槽断面形态对综合糙率的影响

      2016(8):94-98.

      摘要 (505) HTML (0) PDF 1.24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复式河槽的断面形态对称与否,对其综合糙率进行研究。根据大量的水槽试验进行整理分析,主要针对河槽几何形态以及相对水深比(hf/Hm)对复式河槽的影响拟合出综合糙率表达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综合糙率随滩槽宽度比的增大而增大。并根据对比对称与非对称的计算结果,认为对称情况下的综合糙率比非对称情况下偏大。

    •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6(8):99-105.

      摘要 (928) HTML (0) PDF 3.79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研究现有成果,从崩岸形态学、水沙动力过程及岸坡稳定性三个角度对现有崩岸研究中的基本观点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后续研究可以从河势条件和土体自身性质与崩岸形态之间的关系、崩岸区段的复杂水流结构、坡脚处的冲刷过程以及崩塌土体的堆积与分解形式等方面展开。

    • 江河采砂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及对策

      2016(8):106-111.

      摘要 (672) HTML (0) PDF 3.90 M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河中无序的采砂活动对航道条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在采砂活动中规范采砂方式、保护航道条件,减小采砂对航道的影响至关重要。以曼厅大沙坝某采区为例,采用平均水深有限元水流运动二维数学模型,对原采砂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通过计算和比较,提出采前对原边滩进行加固保护、控制采挖高程以及调整采区平面尺度等优化工程措施。

    • 船闸人字闸门浮箱的设置方法

      2016(8):112-118.

      摘要 (600) HTML (0) PDF 2.38 M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型船闸人字闸门通常设置浮箱以改善顶底枢运转件的受力状态,降低门头下垂量。在同等浮力下,先对比矩形、U型、⊥型、L型、J型、T型、Π型等7种不同形式的浮箱,分析顶底枢支反力、门头下垂量、固有频率、通气路径等特性,给出相对合理的浮箱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再对比1层、1层半、2层、3层、4层等5种不同浮力大小的浮箱,分析并给出相对合理的浮箱浮力控制范围。

    • 岩基上键槽式闸室结构与整体式闸室结构受力特性比较

      2016(8):119-124.

      摘要 (784) HTML (0) PDF 3.69 M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岩基上某闸室结构为例,开展设置键槽缝底板和整体式底板闸室结构的受力特性研究。应用Ansys中面面接触单元Targe170 和Conta173模拟键槽的非线性接触,分析检修、低水、完建和高水4种工况下键槽闸室结构的应力、底板弯矩和地基反力分布规律,并与整体式闸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检修工况和低水工况两模型的应力、弯矩以及地基反力分布规律相似,其值均较小,检修工况底板中心产生较大的负弯矩;完建工况两模型底板正弯矩取得4种工况中最大值,分别为18 016和31 163 kN?m,整体式结构底板弯矩较大,表明键槽缝的存在可有效减小闸室底板的正弯矩,该工况下地基反力最大;高水工况在底板顶部中心两侧产生最大拉应力,两模型数值相近,此时键槽闸室底板跨中弯矩值较小。

    • 船闸系统仿真模块库的建立与应用

      2016(8):125-130.

      摘要 (575) HTML (0) PDF 2.26 M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和系统仿真方法,分析船闸物流系统的组成、关联关系和系统构型,建立船闸系统的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阐述船闸系统仿真模块库开发的普适性,构建船闸系统仿真模块库。通过快速搭建三峡船闸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验证本模块库的工程应用价值。

    • 孟洲坝二线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试验研究

      2016(8):131-134.

      摘要 (756) HTML (0) PDF 2.19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建立1:30比尺的物理模型,对孟洲坝二线船闸输水系统水力特性、闸室停泊条件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孟洲坝二线船闸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形式布置是合理的,推荐的阀门开启方式下各输水水力特征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 老堡口—新圩河段Ⅳ级航道建设条件分析

      2016(8):135-138.

      摘要 (1007) HTML (0) PDF 1.25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优良河段,采用等级流量比较法、稳定航深估算法研究该河段在其流量、比降、河床糙率等因素影响下可能达到的航道水深;再根据西江流域的规划船型和船型现状,提出建设Ⅳ级航道的尺度标准,综合分析该研究河段建设Ⅳ级航道的可行性。

    • >地基与基础
    • 基于泥沙流变学原理的脉动真空预压技术

      2016(8):139-144.

      摘要 (602) HTML (0) PDF 2.65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疏浚吹填施工中,如何快速降低吹填土的含水率是吹填区软基处理的一项关键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排水效率,开展了基于泥沙流变学原理的脉动真空预压排水技术研究。通过大量室内小尺度单板排水模型试验,阐释了脉动作用对促进淤泥质软基脱水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脉动真空预压法的排水效果,提出了淤泥质软基处理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现行常用的真空预压排水法,有效提高了排水效率,可减轻排水板通道的淤积堵塞问题。

    • 鱼梁航运枢纽工程闸坝泥岩基础剪切软弱带加固处理

      2016(8):145-150.

      摘要 (644) HTML (0) PDF 1.95 M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梁航运枢纽工程闸坝基础开挖过程中发现岩层中层间存在剪切软弱带且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同时,层间剪切软弱带、节理裂隙面、岩层面等结构面互相切割,组合形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对坝基抗滑稳定较为不利,经计算,深层滑动不满足规范要求。经多方案对比分析研究,最终采用挖除部分软弱夹层、布设锚筋桩和基础固结灌浆等措施组合的地基处理方案。

    • 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流泥强度增长规律试验研究

      2016(8):151-157.

      摘要 (699) HTML (0) PDF 1.75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对真空预压的理论认识和工程实践,通过试验对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流泥的孔隙水压力、泥面沉降、出水量、含水率、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前期泥面沉降增长迅速,而孔隙水压力增长缓慢;真空预压后期泥面沉降增长缓慢,而孔隙水压力增长较快。分析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流泥强度增长机理,运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强度增长计算公式结合监、检测数据推算吹填流泥强度增长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强度增长规律符合现场实测强度增长规律;真空预压前期土体几乎无强度,真空预压中后期强度增长较快;且抽真空7个月土体强度增长趋势仍未趋于收敛。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流泥强度增长的这些特点在真空预压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应引起重视,应综合考虑强度增长规律及工程经济合理性确定预压时间,并以强度指标作为卸载标准之一。

    • 挤密砂桩在地基抗液化中的应用

      2016(8):158-162.

      摘要 (730) HTML (0) PDF 1.48 M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在砂土地基上修筑直立式护岸的稳定问题,以海口市某填岛工程为例,研究了挤密砂桩在直立式护岸地基抗液化中的应用。地基液化指数计算表明:在砂土地基上修建直立式护岸,施打挤密砂桩是必要的且可行的,挤密砂桩可有效增加砂土的密实度,消除砂土的液化。现场试验检测也证明通过挤密砂桩处理过的砂土地基满足抗液化要求,能保障直立式护岸的稳定。

    • 联排桩结构在航道高边坡直立式驳岸上的应用

      2016(8):163-167.

      摘要 (713) HTML (0) PDF 1.38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岩层埋藏较浅的高边坡支挡结构,基于荷载结构法,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将阻滑桩基由分布式结构优化为联排桩结构,充分发挥入岩段联排桩的固端作用,减小单桩的内力和变形,同时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干扰,降低入岩桩基施工难度。

    • >施工
    • 深水板桩码头超长钢管-板桩结合墙设计与施工技术

      2016(8):168-173.

      摘要 (693) HTML (0) PDF 1.4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某挖入式港池工程,介绍深水整体卸荷式板桩结构的超长钢管-板桩结合墙设计及关键施工工艺。根据辅桩适应变形的能力,对主桩垂直度允许偏差提出0.4%的要求。通过对导向架合理的设计和改造,采用整桩起吊、振打结合、交错下沉的沉桩工艺等措施,确保顺利沉桩。结果表明,全部钢管-板桩结合墙都达到设计高程,沉桩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 引孔超长碎石桩处理硬土层下卧软土技术方案

      2016(8):174-178.

      摘要 (548) HTML (0) PDF 2.55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福州港可门作业区1#~3#泊位工程排洪沟护岸存在深厚软土地基,但场地表层被块石覆盖而难以进行下卧层软基处理的问题,提出采用引孔结合沉管碎石桩法进行软基处理的方案。该方案成功解决了穿透硬土层处理下卧软土层的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该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 陆上打桩机组在水下挤密砂桩施工中的应用

      2016(8):179-181.

      摘要 (812) HTML (0) PDF 1.08 M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国内专业挤密砂桩船仅有7条,均为国外引进,造价昂贵。为加快外海深水筑港建设的步伐,开展陆上挤密砂桩设备在水下应用施工技术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海口湾南海明珠人工岛二期工程的施工,论述了陆上打桩机组用于挤密砂桩船的施工工艺、适应条件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利于更好地把握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