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1-5.
摘要:根据口岸直水道落成洲守护工程前后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口岸直水道上浅区水动力条件和分流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落成洲守护工程实施后,三益桥浅区段主流有向河道中心集中的趋势,有利于主汊内深槽的冲刷和航道条件的改善,但右汊内流速仍有所增加、分流比进一步加大,不利于左汊主航道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2016(7):6-10.
摘要:深水区域的无护底薄层抛石结构应用日趋广泛,但现有规范的验收方式难以有效适应实际情况。结合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一标段新建闸区域的无护底抛石施工3个阶段的典型段施工,对无护底水下抛石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的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6(7):11-15.
摘要:简述涉海工程试验室不规则波模拟技术,列举和分析了现有行业标准关于依据波制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以案例形式对单向不规则波的物理模拟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套实用可行的波浪模拟控制标准,为高质量开展波浪物理模型试验提供保证。
2016(7):16-21.
摘要:涉水项目的研究和设计离不开水下地形图分析。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可以统计地形特征、了解河床的变化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疏浚和构建整治建筑物。在水下地形图分析过程中,插值方法的选取尤为重要,其精度甚至直接影响河床变化及回淤规律分析的结果。目前对插值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多,但缺少数据网格化处理在地形分析中的相关研究。对地形处理中各插值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对比,可为插值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2016(7):22-25.
摘要:挡土墙的应用环境复杂,合理计算土压力就变得极为重要。针对黏性土土压力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不考虑土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库伦土压力理论只能计算非黏性土,为了综合考虑摩擦力及粘聚力的影响,提出等效内摩擦角的理论。列出常用的3种等效内摩擦角的计算方法,并经分析选择相对最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墙后均载和水位,推导得出新的等效内摩擦角计算公式,使等效内摩擦角能应用于更多复杂的环境中。
2016(7):26-31.
摘要:以美国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和中国优先控制污染物为基础,以文献报道长江水质污染物检测数据为依据,利用综合评分法结合德尔菲法筛选荆江航道疏浚土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荆江航道疏浚土优先控制污染物为农药、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酚类、苯类、挥发性卤代烃、酞酸酯类、全氟类等9大类污染物,主要集中在DDT、镉、铅和汞等10种污染物。鉴于以上优先控制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环境持久性,在航道疏浚过程中应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
2016(7):32-35.
摘要:通过对广西北海近岸测站1 a实测波浪资料,分析该海域的波浪特征,得出:海域不分方向H1/10年平均值为0.6 m,常浪向为WSW向,出现的频率为15.48%,强浪向为ESE向,观测期间最大波高出现在201409号“威马逊”台风期间,Hmax最大值为8.23 m,对应H1/10值为6.26 m;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基本呈类似斜三角形分布。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该海域各特征波高与平均波高的相关关系。
2016(7):36-39.
摘要:秀涂人工岛是以泉州湾内的鞋沙浅滩为依托,在鞋沙浅滩西、北、东侧建设围堰,在南侧建设码头岸壁,围成闭合区域后吹填前方水域的疏浚土而形成的。对秀涂人工岛的总体设计情况及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包括平面形状、平面布置及分期实施方案、围堰结构、码头结构、陆域形成等人工岛设计的主要方面,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016(7):40-45.
摘要:通过模型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了IES测试法在港工结构混凝土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技术。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该方法的参数设置、操作步骤以及缺陷尺寸、缺陷深度、墩柱状构件对应力响应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缺陷判断方法以主频偏差为主,频域曲线出现次峰为辅,阈值可定为5%。2)缺陷尺寸与主频偏差成正比关系,缺陷深度效应存在阈值,深度较浅对主频偏差影响较小,超过阈值则成正比关系。3)IES系统不适用于墩柱状构件,其有效检测深度应小于1 m。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高桩码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检测中,通过检测厚度云图,直观快捷地识别出了混凝土内部缺陷。
2016(7):46-50.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前板桩后低桩承台结构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在实际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前板桩后低桩承台结构复杂,原有规范不完全适用。结合实际工程,考虑钢板桩变位不能完全复位、低桩承台卸荷等因素,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码头结构主要构件的内力,从桩基与承台连接方式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结构的影响,从而为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2016(7):51-53.
摘要:回填开山石(渣)形成的港口陆域,经过强夯和振动碾压后作为道路、堆场混凝土铺面的土基,当前一般采用的回弹模量为60 MPa,并在土基上设置200 mm左右的碎石垫层。通过大连港建成的工程实例反算土基回弹模量,认为混凝土铺面下采用土基回弹模量过低,可大幅度提高,且根据规范相关规定可不必设置垫层。
2016(7):54-60.
摘要:开展了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波浪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北槽深水航道内的浮泥量变化与拦门沙河段的波浪密切相关,航道内浮泥量的显著增加均出现在波能显著增大之后,波能增加越大且持续时间越长,浮泥量也越大且持续存在时间也越长;2)较强波浪荷载作用会引起大量细颗粒泥沙从河床内部渗出,这些细颗粒泥沙就是形成航道内大量浮泥的主要物质基础;3)北槽深水航道的回淤量变化与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波浪变化在宏观上和微观过程上均吻合良好;4)在台风等因素引起的短期强烈波浪作用结束之后,其对床面的影响并不是随之而结束的,往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2016(7):61-65.
摘要:调研已实施深槽护底工程的稳定性,在分析破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深槽护底端部边缘防护优化思路。以长江中游江口水道七星台深槽护底带为例对深槽护底边缘防护结构开展水槽试验研究,最终提出了深槽护底带边缘设置抛石+柔性材料+透水框架组合防护措施,该措施防护效果较优。
2016(7):71-76.
摘要:针对荆江河段岸坡渗流破坏情况,结合破坏案例分析岸坡渗流破坏原因,确定岸坡渗流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和降水因素。荆江河段岸坡地质结构主要分为3类,即单一砂性土地质结构、上黏性土下砂性土双层地质结构以及由黏性土和砂性土组成的互层、夹层等结构土体。荆江河段地下水和江水补给关系复杂——汛期江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江水。三峡蓄水后,汛后退水速度进一步加快,地下水和江水之间的渗流坡降进一步增加。荆江河段强降水天气分布出现频次和范围仍较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高滩守护工程区域岸坡渗流破坏机理。
2016(7):77-82.
摘要: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上行通航孔通过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大桥通航桥孔、增加开通上行通航孔,对于改善桥区航段通航环境、保障大桥及船舶通航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南京长江大桥所处航段的航道自然条件,通过分析不同年份河床演变及水流条件,提出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的可行性及开通方案。结果表明,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与现通航孔跨度相同,大桥河段水深槽宽,具备开通为通航孔的基础条件。建议近期只开通第5孔为大型船舶上行通航孔,未来可根据船舶通航情况适时调整。
2016(7):83-90.
摘要:依托湖南华容河旗杆咀船闸改建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通航船舶操纵模拟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船闸布置于连续窄弯河段凹岸,上、下游引航道均处于曲率半径较小的弯曲段的通航建筑物平面布置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通航条件的方法及平面布置需要注意的事项,供类似工程参考。
2016(7):91-94.
摘要:依托贵港二线船闸,建立130比尺的物理模型,对闸室不同消力梁布置型式下的水流条件和船舶停泊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底槛高0.9 m、透水孔口高度0.4 m的布置方案,闸室内水流较均匀,未观测到明显的横向水面比降,水面无局部紊动,船舶停泊条件较好。
2016(7):95-100.
摘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岩体完整性差、抗冲能力较弱,应采取相应工程防护措施。对11闸段墩进行计算分析后得知,11闸段墩的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为此,采用非线性数值方法,对11闸墩的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进行校核,并运用有限元软件SAPTIS对11闸段墩段深层抗滑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该缺陷提出加厚底板方案和锚筋桩方案,并得出结论——两种方案都能够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2016(7):101-106.
摘要:在进行边滩较宽阔且滩面高程较高的过渡段浅滩整治时,在满足丁坝束水导沙功能的情况下,为减小坝体长度可将丁坝的坝根段去除,形成不接岸丁坝。湘江铜官滩的航道整治试验研究表明,采取不接岸丁坝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整治效果,但整治时应注意近岸缺口段河床及河岸的稳定性。
2016(7):107-111.
摘要:低水头泄水建筑物的消能防冲是一个十分普遍的水力学问题,影响其消能工的水力特性及消能机理的因素非常复杂,日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贵州省清水江梯级开发已建的水利枢纽水头低、单宽流量大的特点,对平寨泄水建筑物消能工进行水工断面模型试验。其成果不仅为平寨航电枢纽泄水闸布置方案的技术合理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对开展同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2016(7):112-115.
摘要:依据某大跨深水船闸横拉门的门库检修口门的相关数据资料,设计一种新型的鱼腹桁架式叠梁门,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强度、刚度校核。最后将新型叠梁门的设计方案与传统的实腹式叠梁门设计方案进行对比,证明该新型叠梁门的经济性和工程实用性。
2016(7):116-121.
摘要:在Winkler地基梁模型和有限单元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复杂水平荷载作用下求解部分埋置水平受荷单桩弯矩和位移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经典算例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了水流冲刷作用和桩顶约束条件对部分埋入桩桩身弯矩和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冲刷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时应结合桩顶的约束条件。该方法可有效开展复杂水平荷载下部分埋置水平受荷桩的计算分析。
张文彬 , 王贤奔 , 谢锦波 , 潘兵兵 , 陈俊杰 , 赵欢欢 , 陈孟林 , 黄建琴
2016(7):122-127.
摘要:常规的竖向排水板真空预压处理新近吹填流泥的压缩量可达30%~40%,呈明显的大变形特征,排水板弯曲变形严重,导致排水板中的真空度沿深度衰减较大,影响最终加固效果。针对吹填流泥的这种工程特性,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水平排水板真空预压法在该类场地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板真空预压取得的沉降变形、孔隙水压力、出水量、含水率、十字板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均好于常规的竖向板真空预压,并分析了水平板真空预压处理吹填流泥的优势。结果表明,水平板真空预压是一种可行的吹填流泥处理方法。
2016(7):128-133.
摘要:在台风、风暴潮等海况中的强风浪作用下,土质海堤常发生破坏甚至决堤。考虑海堤土体在高水位波浪作用时发生液化的情况,用Geo-slope软件计算海堤整体滑动稳定性的安全系数,并与高水位静水状态、无波浪作用低水位时和波浪作用液化后低水位时3个工况计算的海堤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4个工况计算的安全系数分别为2.226、2.392、2.082和2.056。结果表明,波浪作用造成土体液化时,对海堤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临海侧低水位时对海堤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则很显著;强风浪情况下海堤的决口等破坏并不是由于波浪作用造成土体强度降低引起海堤整体滑动所导致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6(7):134-136.
摘要:以TSC管桩本体结构和接头部位的抗弯试验为基础,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不同荷载等级下管桩的挠度变化,分析管桩受力过程,并研究钢管壁厚对TSC管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论证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
2016(7):137-140.
摘要:基于天津港地区大量的易堵管黏土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易堵管黏土标准贯入击数与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经验公式的回归系数均在0.8以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结果经过可靠性分析验证后,为易堵管黏土通过原位测试指标来计算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该方法节约疏浚工程勘察费用,给类似的疏浚工程以借鉴,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6(7):147-153.
摘要:针对船闸闸首廊道、闸室墙等结构部位大体积、异形结构易开裂的问题,依托九圩港二线船闸工程,对混凝土早龄期热、力学和变形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在此基础上,模拟评估了温度场、应力场和开裂风险,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廊道外侧长墙、闸室边墙混凝土开裂风险主要来自于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梯度,以及降温过程中底板老混凝土对边墙混凝土的约束。闸室墙早期表面开裂风险超过1.0,内部开裂风险在23.5 d后达到并超过0.7;廊道左侧长墙早期表面开裂风险达到0.79,内部开裂风险在17 d以后达到并超过0.7。温度、开裂时间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2016(7):154-157.
摘要:针对高强混凝土联锁块面层结构在港口堆场中的应用问题,对高强混凝土联锁块的特点、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和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高强混凝土联锁块在港区堆场应用中性能较优、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6(7):158-164.
摘要:受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影响,三峡库区上洛碛河段发生泥沙累积性淤积,泥沙主要落淤在河段深槽及边滩,淤积量不大,但上洛碛河段在消落期航道尺度富余不大,边滩少量泥沙淤积也能恶化该处航道条件。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对2011—2012年度上洛碛河段航道条件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消落期相应的航道维护方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