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长江下游鳗鱼沙护滩堤工程水下软基分层沉降监测

      2016(11):1-7.

      摘要 (685) HTML (0) PDF 4.38 M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监测技术方法难以用于护滩堤工程这类水下建筑物软土地基分层沉降监测。针对鳗鱼沙护滩堤水下软土地基分层沉降的安全监测问题,提出新型测量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可避免干扰施工、保护仪器良好工作并获得地基土体压缩量。通过现场仪器安装埋设、原型监测试验及监测成果分析,得到施工加载期和结束运行期水下软基分层沉降及土体压缩过程规律。结果表明水下软基保持安全稳定,验证了水下软基分层沉降新型监测仪器设备及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 主动式钩连体防冲促淤效果研究

      2016(11):8-12.

      摘要 (784) HTML (0) PDF 6.70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动式钩连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能护滩结构,在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进行了首次应用。通过动床、清水冲刷试验,对主动式钩连体的防冲促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工程实施前后的观测数据。试验和观测结果表明,该结构守护范围内泥沙淤积明显,并对其周边有一定的掩护作用。

    • 航道整治铺排测量定位技术

      2016(11):13-17.

      摘要 (481) HTML (0) PDF 2.87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检测深水软体排沉排手段不足的情况,提出一种检测铺排效果的新技术。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水深格网与侧扫声呐生成的声图文件相结合的方式,镶嵌得出排体沉排位置后使用超短基线测量系统对确定的排体坐标进行验证。该技术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进行推广应用,提高了工程检测效率及质量。

    • >综合
    • 混凝土铰链排护坡式海堤波压力试验研究

      2016(11):18-24.

      摘要 (960) HTML (0) PDF 3.43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苏北滨海海域实际海堤防护工程,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柔性混凝土铰链排和刚性混凝土槽型块两种护坡形式分别展开各海堤断面中消浪平台及以上堤身结构在规则波及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波压力研究,并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铰链排护坡对消减波能的效果要优于槽型块护坡,更有利于海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波压力分析结果对混凝土铰链排护坡式海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加固措施。

    • 基于地质雷达探测的抛石量计算方法

      2016(11):25-28.

      摘要 (597) HTML (0) PDF 1.84 M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地质雷达抛石施工效果探测基础提出了一种抛石量计算方法,并分步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以连云港某路基施工项目为例,采用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抛石量计算方法进行抛石量计算;总结了工程中常用的抛石量计算方法及其特点;对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抛石量计算方法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对介电常数的确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 耙吸挖泥船艏喷轨迹曲线及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

      2016(11):29-33.

      摘要 (745) HTML (0) PDF 3.20 M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耙吸挖泥船艏喷不同工况时的喷射轨迹曲线及流场特性,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艏喷喷射距离及流场特征,对比数值结果与施工现场测量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相符,数值模拟基本可以预测艏喷的喷射距离和流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艏喷轨迹线和喷射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喷角比30°喷角喷射距离要远,但是30°喷角有利于回淤与流失量的控制。因此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可调整喷射角度,达到最佳施工效果。

    • “韦帕”台风连云港海域三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

      2016(11):34-40.

      摘要 (752) HTML (0) PDF 2.98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风天航道骤淤是连云港海域深水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三维风浪、潮流及泥沙数学模型,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风浪、潮流及泥沙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水位变化、潮流与含沙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利用该模型对连云港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台风期间航道回淤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类似“韦帕”台风的大风作用下,连云港二期航道没有发生泥沙骤淤碍航现象。

    • 温州浅滩围垦工程对周围海域盐度分布和水质的影响

      2016(11):41-49.

      摘要 (524) HTML (0) PDF 5.00 M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收集春季瓯江口海域附近的入海污染源位置和污染源源强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考虑海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溶解态无机磷(DIP)和叶绿素a的含量,利用MIKE21模型,考虑水体斜压,对温州浅滩围垦工程前后周围海域水环境的水动力和水质进行了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并不会大范围改变瓯江口海域的水动力特征,影响主要集中在河口附近,体现在北口区域的流速有所增加、南口区域近河口处流速有所减小;同时,围垦工程导致北口潮流加大、盐度值略有增加;工程实施后不会对周围海域水质造成大范围改变,但是对局部海域水质的确有一定的影响,近河口处海域的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局部区域富营养化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

    • 灌河口盐、悬沙通量的分解及时空特征

      2016(11):50-56.

      摘要 (851) HTML (0) PDF 1.63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灌河是江苏省北部目前唯一没有在干流建闸的入海河流,拥有广阔的滩涂和优良的航运条件。河口通量是河口治理和河口环境保护中的关键要素。为研究灌河口的盐及悬沙的输运,基于实测资料利用通量分解方法对灌河的盐及悬沙通量的空间分布、大-小潮与潮内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在口门以内的弯曲河段,盐通量在凸岸浅水区一般指向下游,在凹岸深槽处则指向上游。大、小潮期间悬沙通量则基本上为左侧指向上游、右侧指向下游;口外盐通量方向为NNE-NE,而且随径流量大小而稍有改变,口外悬沙通量方向在远岸区域表现为WNW-NNE,近岸G2测点的悬沙通量则指向口门;口门内外盐和悬沙通量的组成均基本以T1、T2和T4为主导,通量组成的总体特征在大、小潮期间基本类似。涨落潮流速最大时刻的悬沙通量不一定与流速方向一致,最大落潮流速时刻由于悬沙浓度可能小于平均值而导致悬沙净输运指向上游。

    • 水工混凝土修复用纤维增强砂浆粘结和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2016(11):57-61.

      摘要 (496) HTML (0) PDF 1.20 M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水工混凝土长期处于特殊环境的表面损坏特点,分别采用掺量为0.6、1.6、2.6 kgm3的聚丙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配制了用于修复其外表面的增强砂浆,进行纤维增强砂浆的粘结性能和抗冲磨、抗渗及抗冻性等耐久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纤维能明显提高砂浆与老砂浆间的粘结强度,与砂浆空白样相比,聚丙烯和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的28 d新老砂浆粘结强度分别提高了16.60%~28.80%和10.60%~21.40%。加入纤维也极大地改善了砂浆的抗冲磨、抗渗及抗冻性等各项耐久性能,与砂浆空白样相比,最高纤维掺量下的聚丙烯和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的抗冲磨强度分别提高了77.30%和38.65%。现场拉拔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和玄武岩纤维砂浆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且未增强成本,因此,可用于水工混凝土修复。

    • 港口供应链物流能力最优关系契约模型

      2016(11):62-65.

      摘要 (315) HTML (0) PDF 1.09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港口供应链需要大量专用性物流能力,但又普遍存在着专用性物流能力投资不足的问题。通过港口供应链模型,分析了非合作与集中决策条件下能力投资,设计了最优关系契约,有效解决了港口供应链中专用性物流能力投资不足的问题。

    • 基于一维盐度模型的珠江河网咸潮上溯距离分析

      2016(11):66-71.

      摘要 (933) HTML (0) PDF 3.85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珠江三角洲河网整体一维水动力、盐度数值计算模型,此模型涵盖了整个珠江三角洲河网区,验证结果良好。在此模型基础上,对2001年枯季和2005年枯季珠江三角洲咸潮上溯情况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0.5‰盐度线在整个河网区域呈现出向右倾斜的“S”形,2005年枯季咸潮平均上溯距离达到了32.4 km,这几乎是2001年枯季的2倍。进一步利用模型模拟4种不同来水情况下的咸潮上溯距离的变化情况,对4种来水流量下的咸潮上溯距离进行分析,发现当上游来水平均流量减少将近0.5倍时,下游8大口门处咸潮上溯平均距离将增加1倍左右。

    • >港口
    • 复杂荷载条件下变刚度多层框架码头设计优化

      2016(11):72-76.

      摘要 (659) HTML (0) PDF 2.98 M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常德达门船舶有限公司吊机码头工程为例,建立多个框架码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分析研究变刚度多层框架码头承受不同位置船舶水平撞击力下的变形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有无竖向斜撑、水平斜撑等方案对码头整体变形的影响,提出增加竖向斜撑而不增加水平斜撑的优化方案。该优化减少了复杂荷载条件下框架码头结构的变形,在有限的工程投资下,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结构的可靠度。

    • 美标抗震设计中钢管桩与上部结构连接的探讨

      2016(11):77-82.

      摘要 (508) HTML (0) PDF 1.40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桩基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形式一直是高桩码头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码头抗震设计中,合理的桩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不仅能确保桩基与上部结构间力的有效传递,而且还能充分发挥结构位移能力,并对上部结构形成能力保护。我国桩基规范虽然对钢管桩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做了相关要求,但却没有提及具体的计算方法及地震作用下的设计要求。探讨美标抗震设计中几种钢管桩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

    • 传力杆在高桩码头升级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2016(11):83-87.

      摘要 (815) HTML (0) PDF 4.89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证港口安全,适应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和到港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已建高桩码头进行升级加固改造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新型方案,传力杆技术已在部分高桩码头升级改造中得到应用。结合相应工程实例,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升级改造技术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系统阐述,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码头整体建模,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横梁和桩基内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台湾海峡铁路轮渡码头选址与建设方案

      2016(11):88-93.

      摘要 (715) HTML (0) PDF 4.99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台湾海峡铁路轮渡码头,尽快实现两岸铁路互联互通,是京台高铁及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建成前的过渡性最优方案。参考国内类似项目建设经验,分析码头特点与选址原则,论证设计船型与建设规模,提出港址比选论证建议探讨码头总体设计方案,提出需研究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为项目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 集装箱堆场箱区长度对码头作业效率的影响

      2016(11):94-98.

      摘要 (705) HTML (0) PDF 2.22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集装箱码头作业流程,提出通过合理布置堆场箱区长度来提高码头作业效率的思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堆场箱区长度及装卸设备数量对码头作业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装卸设备数量不同时,最高的码头作业效率对应的箱区长度不同;且利用构建的仿真模型可以定量分析箱区长度及装卸设备数量对码头作业效率的影响,为集装箱码头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库区码头加筋岸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

      2016(11):99-104.

      摘要 (546) HTML (0) PDF 2.56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一座向家坝库区码头的加筋岸坡稳定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化Bishop理论,建立了加筋岸坡的稳定性极限状态函数,并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对土体密度ρ、抗剪强度c和φ值、加筋材料强度及水位等参数进行随机抽样和岸坡的可靠度分析,最后分析了土体抗剪强度c、φ值的相关系数对岸坡安全系数均值和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码头转折处泊位富裕长度的探讨

      2016(11):105-107.

      摘要 (497) HTML (0) PDF 1.32 M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码头岸线呈折线布置,是海港总平面布置的常见形式,现行规范在计算转折处泊位长度时,没有给出折角两侧泊位等级不相同情况下的有关规定。提出了折角两侧泊位等级相同或不相同情况下都可以应用的折角处富裕长度计算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秦皇岛港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研究

      2016(11):108-113.

      摘要 (542) HTML (0) PDF 2.07 M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工程仿真软件SIMIO分别对秦皇岛港10万吨级航道及规划的20万吨级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模拟。首先用2014年秦皇岛港泊位和航道设施及到港船舶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的年到港船舶数及航道货运量与实际统计结果基本相符;结合仿真结果,对两航道的货运量、船舶平均待泊时间AWT以及港口服务水平随船舶平均到港时间间隔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讨论了航道及泊位利用率随港口服务水平的变化;针对10万吨级航道,对比了仿真与航道利用率法的年通过能力结果,并指出确定航道通过能力时考虑港口服务水平及港内作业各环节相互关联性的必要性。

    • 开敞海域淤泥质深水航道设计年回淤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2016(11):114-120.

      摘要 (860) HTML (0) PDF 1.49 M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连云港港深水航道是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典型。航道回淤规律和实践表明,连云港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中风天回淤量为航道回淤的主体,占年回淤总量的60%左右。由于中风天频率年际变化较大,导致航道年际回淤水平变幅较大。现有设计回淤量计算模式均未考虑风天分级。提出了“按小、中、大3个概化波浪动力计算回淤强度、再组合各自波浪频率得到设计回淤量”的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设计年回淤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体现全年波浪水平和波浪频率年际间差异对年回淤量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了设计年回淤量预报精度,为合理确定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设计年回淤量水平和变化范围、正确评价航道的稳定性和技术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经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实践检验,预报回淤量与实际回淤量偏差不超过25%。

    • 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经验及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

      2016(11):121-127.

      摘要 (900) HTML (0) PDF 1.05 M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河河口航道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拦门沙航道的治理是关键;不同河口水文泥沙特性千差万别,治理方案须因地制宜;在河口航道治理中,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且多数以整治为主;重视航道建设与河口综合治理相结合。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如下:长江口航道治理采取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多手段多方案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工程建设期间须加强现场观测和动态管理。实践表明:长江口航道整治难度极大,必须不断深化对河口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突破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 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近期航道演变及维护对策

      2016(11):128-133.

      摘要 (1320) HTML (0) PDF 4.18 M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流水道为长江下游典型的多分汊顺直河段,汊道交替、变化复杂,时有碍航情况发生,是长江下游重点碍航水道,也是长江“黄金航道”尺度提升的瓶颈河段。尤其近些年,在经历了西港淤堵、航道调整以及二期整治工程实施后,东流水道演变出现了新变化与新趋势。结合东流水道最新实测资料,分析其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揭示汊道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东流水道的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主要维护对策及措施,为同类水道的航道维护与整治提供参考。

    • 九圩港铁路桥对通航与引排水影响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2016(11):134-139.

      摘要 (432) HTML (0) PDF 4.08 M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桥梁修建前后的水流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对九圩港河道通航和引、排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桥梁建设没有恶化通航水流条件,并满足通航净高要求,但在水位较低时无法满足通航净宽要求;桥梁建设引起的近岸流速的增大可能对近岸产生不利冲刷。采取疏浚清淤平顺岸线的改善措施以及护岸加固可以减小桥梁建设可能引起的不利风险。

    • 长江口南槽航道疏浚工程实施效果与展望

      2016(11):140-144.

      摘要 (820) HTML (0) PDF 1.64 M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口南槽航道疏浚工程2013—2015年现场实测资料表明,工程实施后南槽5.5 m航道实现了疏浚贯通,航槽稳定运行且易于维护,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并为南槽航道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提出南槽航道后续开发建设应着重遵循的原则。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口航道体系建设、上海市滩涂围垦和长江口综合整治等提供技术参考。

    • 长江航道三维可视化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2016(11):145-150.

      摘要 (552) HTML (0) PDF 5.39 M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长江航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多源海量数据的获取及处理方法,研究航道地形数据的特点及其处理流程,基于三维可视化系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突出了各相关数据的处理效果。

    •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潮汐特性的影响

      2016(11):151-156.

      摘要 (659) HTML (0) PDF 2.05 M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因长江口上游径流、外海潮汐和河口海洋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长江口水域河口及海岸工程的大量兴建,特别是规模宏大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导致河口潮汐产生变化。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前后长时间序列的11个潮位站潮位资料进行分析,得出长江口近期潮汐特性的变化特征:口外潮汐特性主要受外海潮汐总体变化影响,口内潮汐特性受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及周边涉水工程建设的影响。

    • 人字闸门背拉杆的结构特性分析

      2016(11):157-161.

      摘要 (772) HTML (0) PDF 2.68 M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拉杆是人字闸门必不可少的构件。对比了人字闸门非预应力背拉杆及预应力背拉杆的计算方法,给出了非预应力背拉杆的改进措施;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背拉杆结构形式的人字闸门抗扭刚度,指出了门体变形控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印证了预应力背拉杆对提高人字闸门抗扭刚度、降低门头下垂量等的巨大作用。

    • 船闸引航道隔流墙的布置

      2016(11):162-166.

      摘要 (604) HTML (0) PDF 2.33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航道布置是船闸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船闸设计成败的关键。在天然河流上建设船闸,在船闸与泄水建筑物或电站之间通常设置隔流墙,将引航道水域与通过枢纽的水流隔开,形成引航道内有利的水流条件。从船闸引航道隔流墙布置的角度,强调对于不同的口门区位置,应采用不同的通航水流条件判别标准,并分析隔流墙的长度和位置在掩护引航道、抑制横流等方面的作用。最后介绍石虎塘枢纽船闸布置的案例。

    • >地基与基础
    • 无填料振冲与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对比试验

      2016(11):167-173.

      摘要 (625) HTML (0) PDF 1.93 M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沿海地区某大型工程地基处理实践,开展无填料振冲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对比。施工结束后,采用孔隙水压力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平板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取得相关试验数据。对孔隙水压力变化、地基的承载性能及砂土液化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填料振冲处理效果差,本场地地质条件下不适宜采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使用强夯法对地基处理后土体工程特性有了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液化可能性得到消除;场地中分布的软土夹层对强夯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所减小;5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深度约为10 m。

    • >施工
    • 钢板桩码头施工过程受力分析

      2016(11):169-173.

      摘要 (723) HTML (0) PDF 1.87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钢板桩码头施工过程中板桩的桩身侧向位移、桩身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从而了解施工过程中钢板桩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抛填施工的进行,板桩墙的侧向位移逐渐增大,呈两头小、中间大的侧移趋势;板桩墙侧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均呈缓慢的增大趋势,最大土压力为激活板桩墙及后侧回填土工序墙底部的152.1 kPa;板桩墙由于上端受拉杆约束、下端受土体嵌固作用,弯矩大体呈“S”。

    • >地基与基础
    • 横琴滨海超软土地区地下工程建设基础选型

      2016(11):174-178.

      摘要 (672) HTML (0) PDF 1.88 M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横琴滨海超软土地区地下工程建设(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大型商业地下空间)地质条件、承载力、沉降控制、基础比选论证等进行分析,提出横琴地区地下工程基础推荐方案,并给出不同覆土深度下的合理间距,形成基础设计的标准化文件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达到“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可控、工程实施可行”的总体要求。

    • 堆载预压联合强夯法在散货堆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6(11):179-183.

      摘要 (905) HTML (0) PDF 1.40 M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湄洲湾港东吴港区东1#、东2#泊位地质情况及散货堆场使用荷载,提出采用施打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进行软基处理、采用强夯法进行回填料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软基动态监测指导施工。加固后的检测结果表明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 >施工
    •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二次止水墙优化设计

      2016(11):184-187.

      摘要 (506) HTML (0) PDF 3.39 M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岛上现浇暗埋段管节与海底沉管段预制管节对接施工时必须拆除部分止水钢圆筒围堰,此时西人工岛内仍要求具备干施工条件,因此需在岛隧结合部设置二次止水结构。采用三维CAD设计对二次止水墙施工全过程进行空间模拟,研究各止水位置的薄弱环节,优化止水结构设计方案,保证止水面的连续过渡,提高止水可靠性;并运用LUSAS软件对二次止水墙结构进行三维应力分析,得到的内力与变位与现场实测值较吻合。

    • 最小元素法在吹填排距优化管理中的应用

      2016(11):188-192.

      摘要 (450) HTML (0) PDF 1.19 M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筹学中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在疏浚吹填工程的管线合理布置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适当调整产销平衡问题的数学方程,将其运用到疏浚吹填工程中为现场的管线布置提供理论指导,从而达到降低疏浚吹填成本的目的。

    • 基于HZMB-CORS的GPS-RTK三维多波束水深测量

      2016(11):193-198.

      摘要 (361) HTML (0) PDF 3.67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基于HZMB-CORS的GPS-RTK三维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基本原理、外业采集软件QINSy中的关键设置与操作、内业处理软件Caris中的GPS-RTK潮位的导入与计算方法。通过实地水深数据采集试验与传统验潮的多波束水深测量方式进行比对,分析其验潮精度、外符合精度以及内符合精度,指出了GPS-RTK三维多波束水深测量在显著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降低作业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多波束测深精度以及测深稳定性。

    • 吹填陆域锚桩施工技术

      2016(11):199-202.

      摘要 (649) HTML (0) PDF 1.91 M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出运码头采用钢板桩结构。锚桩施工区域为吹填陆域,现场受吹填交叉作业影响,施工设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受锚桩两侧土压力不均及砂体液化影响,复沉过程中发生偏位现象。通过有效控制吹填管头、围坝囤沙、适当增大填砂范围及预留锚桩偏位等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相关安全问题及技术难题,保证了锚桩施工进度。

    • 新型沉箱吊具的设计

      2016(11):203-206.

      摘要 (558) HTML (0) PDF 1.78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在沉箱吊装施工中,大多采用人工穿销工艺。人员需要高空和潜水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大。为简化施工,设计一种可以利用吊船索具钩实现自动开合的沉箱吊具及其吊点,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现已完成了200余次吊装施工。可显著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