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8):1-7.
摘要:通过研究和改进大型铺排船移动式桁架门吊吊装混凝土联锁片施工设备、超短基线水下排体定位技术和水下软体排成型状况探测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了超长护底软体排铺设的施工效率,实时动态精准定位排体铺设过程中水底位置,检测排体水下平整度及搭接情况,满足了工程需要。
2014(8):8-14.
摘要:分析通州沙河段水流泥沙特征、航道水深条件及航道变迁。从河势变化、河床滩槽冲淤变化等分析通州沙河段深水航道碍航原因。研究表明通州沙河段下段由于河道展宽、洲滩不稳、水流分散及涨落潮流路分离等,造成河势不稳、滩槽不稳。首先是河道展宽,洲滩分流水流不集中、上下过渡段深槽淤浅,出现碍航。其次是河道展宽、主流摆动、边滩淤长、心滩活动造成航道水深不足。另外,洲滩变动,主槽相应变化,滩槽不稳导致航槽不稳。稳定通州沙下段活动洲滩是河势稳定、航道整治的关键。
2014(8):15-19.
摘要:通常利用Foreman的高低潮潮汐预报模型,对只有高低潮实测数据的海洋水文站位进行潮汐预报,但在某些组合分潮情况下,在高低潮间会产生抖动现象,这种现象增加了不应有的虚假高低潮,给高低潮时和潮位的预报以及天文潮的整体预报精度造成很大影响。基于定点天文潮曲线变化具有的特性(高、低潮位处一阶导数为零且具有凸、凹性),在只有高低潮数据情况下,给出了建立分段四次多项式插值的优化保形潮汐调和分析模型(OCTHM)的一般方法。利用此模型思想方法,根据江苏省连云港站、上海高桥站的实测高低潮数据,建立了相应站位的优化保形潮汐调和分析预报模型。对有关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表明OCTHM模型克服了Foreman预报模型的抖动现象,具有其所不具有的保形性,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出高低潮时和潮位。
2014(8):20-23.
摘要:通过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试验,在已经提出的基于锈胀裂缝宽度的锈蚀率计算方法基础上,根据承载力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计算锈蚀率的锈蚀梁承载力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锈蚀梁危险截面位置的预测方法,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为锈蚀梁残余承载力和危险截面的预测提供参考。
2014(8):24-28.
摘要:采用有限元Galerkin加权余量法对二维潮流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潮流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运用于计算区域较小、边界较为复杂的海安湾。对海安湾潮流数值模拟的结果如下:计算水位和流速的大小及过程均与实测情况极为吻合,流场的趋势也与以往研究较为一致。新模型能采用不同形式的非结构网格,对于边界和地形变化复杂的工程区域有较强的适应性。研究成果说明,对于计算区域较小且陆域边界变化复杂的工程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离散潮流方程能提高计算精度。
2014(8):29-32.
摘要:针对波浪荷载作用下的斜坡式潜堤结构,基于流速势和动量原理,从堤前波浪的入射和反射入手,推导出斜坡式潜堤上波浪力的解析方程,并将解析方程计算结果与通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解析计算方法准确实用。
2014(8):33-40.
摘要:以1991—2011年风场数据为驱动,运用第3代波浪模型SWAN对江苏海域的波浪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运用基于浅水方程的Delft3D-flow模块对江苏海域的潮波进行模拟,给波浪模型提供一个准确的边界条件;其次运用SWAN模型对江苏海域的波浪进行模拟并与观测值进行比较;最后对江苏海域的波浪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海域年平均波高由南往北依次递减,年平均最大值为1.5 m左右,强浪向为NE向,四季中冬季的平均波浪最大,春秋次之,夏季最小。
2014(8):41-45.
摘要:珠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进行整体水流模拟是比较困难的。介绍了自行开发的珠江河网河口湾一、二维联解整体潮流数学模型及大范围整体潮汐物理模型,两种技术手段相辅相成,较好地解决了该河口潮流运动的整体模拟问题。以特大型跨河口工程——港珠澳大桥为例,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应用情况,在数学模型中引入通度系数控制工程复杂边界过流量,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2014(8):46-49.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近年来经常出现极端波浪造成海岸工程的破坏。为重现破坏过程,研究破坏机理,解释大风浪下泥沙的起动与运动,分析结构与地基在大浪作用下的耦合作用,需要大尺度的波浪水槽进行试验研究,以突破比尺效应的限制。新型水槽造波机是该水槽中重要的设备。通过分析我国波浪和工程特点,对比应用需求,得到造波机的主要设计参数。设计建设中的大比尺波浪试验水槽长450 m,宽5 m,深8~12 m,建成后将是世界上尺度规模最大和造波能力最强的波浪试验水槽,配套造波机的设计波高达到3.5 m。
2014(8):50-52.
摘要:洋山港码头钢管桩防腐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方法,在一期已服役10余年后对其运行状况及剩余情况进行查检及寿命评估,通过电位测量、水下探摸、水下摄像、理论计算等方法对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码头一期钢管桩得到有效的阴极保护,阴极保护系统运行良好,但洋山港一期地处水流急、泥沙含量大的钱塘江下游入海口,牺牲阳极受冲刷严重,致使无法满足最初设计使用寿命要求。
2014(8):53-55.
摘要:以水运工程中的常见结构物船闸及码头为例,探讨钢筋升级后对水工结构物配筋设计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达到减少钢筋用量、节能环保的目的。
2014(8):56-60.
摘要:模拟水利与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在硫酸盐介质侵蚀下的工作环境,通过试验研究了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利用孔结构分析法从细观方面对硫酸盐侵蚀下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变化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自密实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得到较大改善,这使得自密实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状态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
2014(8):61-65.
摘要:以斜坡式防波堤护面块体设计为例,将英国规范BS 6349.7—1991《防波堤设计和施工指南》与中国规范JTS 154-1—2011《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计算及构造要求中存在的异同,并通过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得到一些有益结论供涉外工程参考。
2014(8):66-70.
摘要:利用有限元程序Midas-GTS,分析重力式码头暗基床应力的扩散特征和影响范围,以及基床底面应力的分布和大小,结合现行重力式码头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列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供类似工程设计作为参考。
2014(8):71-76.
摘要:结合基于Vega Prime 的“数字港口”三维可视化系统,分析了系统构架设计和场景数据库优化管理,针对三维重建可视化效果和运行效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系统运用的图形数据动态调度、动态LOD(Levels of Detail)、实时软阴影优化等关键技术,并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在系统流畅性和高仿真性之间获取较好平衡。
2014(8):83-87.
摘要: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该类地貌区域易形成岩溶地质,对码头工程的建设十分不利。结合实际工程,从确保码头主体结构满足安全稳固和正常使用要求角度,采用单跨梁模型、普式破裂拱法等特殊分析计算方法,论证了该地质条件下重力式码头工程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并对类似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等前期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供岩溶地质区域类似工程项目建设时参考。
2014(8):92-96.
摘要:散粮筒仓为专业化散粮码头的关键设施,其设置合理与否对散粮码头效率和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通过对现有散粮码头筒仓配置进行总结分析,找出筒仓选型的关键因素,结合工程特定运量规模及集疏运形式,提出合理的筒仓选型及布置,提高适用性与经济性。
2014(8):97-100.
摘要:在淤泥质海岸建港,水沙运动复杂,需要布置环抱式防波堤。以类似海域中拟建的燃煤电厂为例,根据船舶操纵模拟试验以及波浪、潮流、泥沙、温排水数学模型试验成果,论证环抱式防波堤在防浪挡沙、改善港内泊稳条件、减少泥沙回淤以及控制电厂温排水方面的重要性。
杜德军 , 夏云峰 , 吴道文 , 闻云呈 , 徐 华 , 张世钊
2014(8):101-106.
摘要:为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水道开挖至-8 m或不开挖,东水道分流比增加,对深水航道影响较小,但会造成深水航道左侧通州沙滩地窜沟的冲刷;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其对深水航道影响逐渐增加,开挖至-12 m、-14.7 m时,航道沿程会出现一定淤积,营船港下航道浅区有淤积的趋势,不利于航道维护,但通州沙滩地窜沟略有淤积。建议:通州沙西水道整治时,西水道疏浚深度不宜过深;尽快实施通州沙潜堤下延工程。
2014(8):107-112.
摘要:根据长江口南港河段历史地形资料、1998年以来历年4次固定断面水深测量资料,分析瑞丰沙的形成、发育以及冲刷过程,重点分析近10余年来瑞丰沙变迁对南港河段河槽容积、过水断面面积及断面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1)近年来,瑞丰沙上段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下段逐渐消亡,这与人类工程及无序采砂密不可分;2)瑞丰沙的变迁,对南港河槽有重要影响,南港上游断面面积保持稳定,下游断面面积明显减小,河槽容积逐年增大,深槽淤浅,靠岸,都与瑞丰沙的变迁密不可分。3)应采取积极措施抑制不利影响。
2014(8):113-118.
摘要:针对施工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时变性,结合遗传算法对绝热温升参数进行反演,选取对时变温度场敏感度较大的单位质量水泥最终放热量Q0和实常数n作为反演对象并求得最优解。基于实测环境参数及反演结果,建立了ANSYS三维有限元传热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水化热温度场时效模式更能准确地模拟工程实际。时变温度场与温差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的温度峰值跟层厚与浇筑间隔等有关,且不一定位于各层中心;温度峰值历时曲线和里表温差历时曲线发展规律相似,可近似用于温控时间节点的参考。
2014(8):119-122.
摘要:数值模拟是一种相对简便、高效的运用计算机数值计算相关方程并完成图像显示等的方法,在工程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现行GB 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介绍数值模拟研究在桥梁净空尺度论证中的应用,为桥梁通航参数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014(8):123-128.
摘要:通过对影响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的因素综合分析,构建出桥梁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对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进行综合风险评价。通过综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充分掌握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的危险程度以及各项指标因素的危险状况,为海事管理部门改善桥梁水域的通航环境及通航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2014(8):129-133.
摘要:针对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泄水闸弧形闸门数量多、冬季弧门越冬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对坝区泄水闸弧形闸门进行了封冻期闸门应力检测。通过对获得的应力数据分析,证实了冬季封冻期泄水闸弧门在直接承受江面冰载荷条件下,闸门并未产生明显变形,为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泄水闸无防冰措施越冬提供了数据支持。
2014(8):134-137.
摘要:通过对船闸三角闸门2种结构形式在船闸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对选取的几座三角闸门船闸在大修、抢修中发现的问题,从闸门的制造性能、维修性能、抗船舶撞击性能及使用寿命等进行对比,得出“传统的节点板、角钢、工字钢、槽钢组合的三角门要优于球节点、无缝钢管组合的三角闸门”的结论。
2014(8):138-143.
摘要:比较了《港口工程桩基规范》以及API RP 2A WSD规范中对于开口管桩单桩承载力两种计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模型和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双曲线模型分别建立三维桩基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表明后者更加准确合理、适用性更广泛。
2014(8):144-148.
摘要:新近吹填超软土地基浅层加固对沉降控制要求不严格,因此,现有的卸载标准不完全适用于该类地基。鉴于此,通过理论方法建立了该类地基浅表层加固卸载标准的判别条件,并结合工程应用证实该判别条件是现有卸载标准的有效补充方法之一。
2014(8):149-152.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加筋土挡墙在软土地基上的应用,以及对饱和黏土、弹簧土和淤泥堤基,采用压石挤淤、打入硬木桩、换填砂砾石和土工格栅等处理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014(8):153-158.
摘要:双速度法是为解决带上部结构基桩完整性检测而产生的。介绍双速度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室内制作的带承台模型桩进行双速度测试研究;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形成了成套的双速度测试技术:包括敲击模式选择,敲击点与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承台-桩界面与敲击点之间的合理布置等;通过实际现场检测,验证了该成套的双速度测试技术完全可以用于现场带承台基桩的无损完整性检测,方向滤波后的上行波清晰,可以准确判断缺陷位置及大小、桩底位置等。
2014(8):159-162.
摘要:在大面积围填海造地工程中,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利用吹填淤泥作为填料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相应的沉降计算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沉降量只能凭借经验预估。利用饱和土的水土二项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土体加固前后含水率的变化,从而进一步计算土体的沉降量,得到沉降计算公式,并利用实际工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2014(8):163-167.
摘要:绞吸船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石块、杂物糊堵吸入口或泥泵而影响绞吸船的连续施工,目前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绞刀处加装防石设备。然而防石设备没有标准的形式,不同单位研制了不同的防石设备,各种防石设备对绞吸船吸入能力的影响一直没有办法定量评估。首先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防石设备形式,然后采用CFD方法对加装不同防石设备前后绞吸船吸入口附近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加装防石设备前后绞吸船的吸入段水力损失,确定了由于加装防石设备造成的局部水力损失系数。经研究表明,防石网和双防石环结构引起的水力损失较大,单防石环和犬牙式防石格栅水力损失最小。为选择防石设备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4(8):168-171.
摘要:针对温州鳌江口涌浪大、距离远的极限工况,在普通吹砂船无法施工的情况下,采取了自行改造吹砂驳船,陆地建造砂库配合泥浆泵、高压冲水及接力泵站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了将皮带砂1 500 m以上距离直接灌袋、吹砂库,克服了远距离充砂袋无法实施的困难,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我国沿海地区类似工况的充砂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2014(8):172-175.
摘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型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MIDAS进行实体单元的模型分析,找出腹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腹板受力的措施,为同类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014(8):176-180.
摘要:对黏土成球判别指标进行探讨,分析现有指标的优势和缺陷,通过收集近几年天津航道局疏浚工程典型起球黏性土物性指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起球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天航局工程实际,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疏浚黏土起球判别指标,并利用实测值对疏浚判别指标进行验证,表明该判别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适用性。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