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斜向波作用下带水平多孔板开孔沉箱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研究*

      2014(10):1-6.

      摘要 (2065) HTML (0) PDF 1.34 M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和匹配特征函数展开法,建立了斜向波与内部带水平多孔板开孔沉箱防波堤相互作用的解析解。通过与分区边界元解对比,验证了解析解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给出数值算例,分析了波浪入射角度、消浪室相对宽度等因素对开孔防波堤反射系数和波浪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物理模型试验和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 规则波作用下挡浪板式防浪墙波浪力研究

      2014(10):7-12.

      摘要 (1023) HTML (0) PDF 1.82 M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对挡浪板式防浪墙的波浪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规则波作用下挡浪板式防浪墙的水平波浪力和浮托力随时间变化呈双峰现象,水平总波浪力与浮托力随波高、水深的增大而增大,随波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挡浪板式防浪墙挡浪板倾角的不同不影响波压力的分布规律,相同工况下,波浪力随倾角的减小而增加。据此,得出不同倾角下水平波压力换算系数公式,并对工程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 天津浮式LNG码头建设水动力泥沙问题研究

      2014(10):13-17.

      摘要 (1099) HTML (0) PDF 1.85 M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天津港海域水文泥沙特征和冲淤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波浪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对天津浮式LNG码头建设的水动力和泥沙问题进行研究,对取排水实施前后流场变化、防波堤建设对码头前流场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预报了港池、航道正常年淤强以及一场大风期间淤积厚度,并通过资料分析得到泄洪排涝对工程区泥沙淤积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的结论。

    • 基于云模型的我国VTS绩效评价研究*

      2014(10):18-22.

      摘要 (917) HTML (0) PDF 544.37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我国VTS绩效评价问题,基于“4E”(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公平性)理论,建立了完整的VTS绩效评价体系,并基于云模型对我国VTS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VTS在增加交通流和提升海事部门社会形象方面发挥很大作用;VTS的内部组织效率要明显高于外部监管服务的效率;VTS绩效中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指标评价结果要明显好于经济性指标;在云模型的应用过程中,定性指标比定量指标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和模糊性。评价结果证明VT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云模型是有效的。

    • 多口门港池模型试验波浪入射条件的叠加方法

      2014(10):23-27.

      摘要 (679) HTML (0) PDF 2.92 M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研究非均匀水深场中多口门港池波浪入射问题时,传统的“一段造波法”无法同时满足各口门的波浪入射条件,引起了港内波况的显著误差。“分段造波法”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在应用这种造波方法时要求物理模型在一线布置的造波板上任意位置实现分段独立控制,造波机系统的改造成本高、技术实现困难。提出了基于“一段造波法”的单口门港池试验模型叠加法,在不改造现有造波机系统的前提下解决了上述问题,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 椒江河口湾海床演变分析*

      2014(10):28-33.

      摘要 (1658) HTML (0) PDF 1.75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水文泥沙资料和多年海图资料,研究1931—2004年间椒江河口湾海床演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931—1970年,椒江河口湾岸线向海推移、推移速率较快,湾内普遍发生淤积;之后,由于来沙减少、口外两侧滩面减小和海堤的束水作用等原因,河口深槽及口外航道冲刷,其余区域淤积变轻、并趋于床面基本稳定。

    • 卡塔尔多哈新港回填料大型浸水模型试验膨胀性能研究

      2014(10):34-38.

      摘要 (643) HTML (0) PDF 1.32 M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卡塔尔多哈港池开挖土体膨胀性能,设计了两组不同细颗粒含量(粒径小于0.063 mm)的大型现场浸水模型试验,模型大小20 m×20 m×1 m,其中一半细颗粒含量小于20%,另一半35%~45%。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变形大致可分为初始快速膨胀、缓慢膨胀和稳定3个阶段;膨胀变形速率在细颗粒含量少的部分呈现初期速率较大,膨胀较快;而细颗粒含量高的部分初期速率较小,初期膨胀缓慢。两组不同细颗粒开挖回填料最终膨胀量均在9 mm左右,表明回填料对细颗粒含量敏感性不强,能满足膨胀量工程要求。

    • >港口
    • 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

      2014(10):39-46.

      摘要 (1624) HTML (0) PDF 2.14 M (1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美国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从设计流程、设计地震动和性能目标、材料特性、结构分析模型、抗震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高桩码头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对规范采用的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解释,通过一个工程案例说明高桩码头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实施过程。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可以很好地实现多地震水平、多设防目标的抗震设计思想,是目前和未来高桩码头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

    • 基于单位力法的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三维空间结构计算中作用效应组合分析*

      2014(10):47-52.

      摘要 (1376) HTML (0) PDF 1.98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单位力法,计算得到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三维结构模型在多种工况条件下各主要受力构件的内力结果,并经MATLAB编程进行组合、搜索,最终将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三维模型中原本可能出现的90 177 536种主要作用效应组合简化到14种,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研究成果可为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的结构计算与分析提供参考。

    • 高桩码头凹凸缝结构水平力传递的有限元计算

      2014(10):53-57.

      摘要 (874) HTML (0) PDF 2.27 M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高桩码头整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计算过程中,着重考虑了增加凹凸缝结构传递水平力的环节,从计算结果中发现,桩基内力结果比不考虑凹凸缝传递水平力的计算结果,无论是弯矩、剪力、扭矩和位移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达到减小桩型、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

    • 高水位差柔性防撞桩簇设计要点分析

      2014(10):58-61.

      摘要 (891) HTML (0) PDF 680.94 K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湖南某码头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高水位差柔性防撞桩簇的设计分析要点。基于NL计算方法,推求高水位差防撞桩簇的弹性系数变化规律,通过各桩作用点位移相协调和力的平衡来对桩簇水平力、能量分配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桩簇内力和变位,对防撞桩簇的设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水位差防撞桩簇应分区段选用不同型号的护舷,以发挥护舷吸能的优势。

    • 基于ANSYS的沉箱吊孔应力接触分析

      2014(10):62-66.

      摘要 (1195) HTML (0) PDF 1.98 M (1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力式码头或直立式护岸施工中,沉箱吊运安装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吊孔及起重销三维模型,设置合理的接触对和边界条件,利用其接触分析功能对某直立式护岸工程的沉箱吊孔应力进行分析。得到了吊运过程中吊孔附近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吊孔局部受压净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高架轨道交通式集装箱码头装卸新工艺与性能评价

      2014(10):67-70.

      摘要 (1109) HTML (0) PDF 863.58 K (1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在堆场上部空间进行装卸船水平运输作业和地面进行集疏运水平运输作业的立体交叉式集装箱装卸工艺,以解决两种装卸活动的干扰问题。结合岸边和堆场起重机装卸时间的内禀随机性问题,提出集装箱装卸工艺的评价指标,并对几种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进行性能对比。

    • 基于ANSYS的高桩码头轨道梁内力分析

      2014(10):71-75.

      摘要 (1080) HTML (0) PDF 1.42 M (1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ANSYS软件对移动机械荷载作用下轨道梁的刚性支承和弹性支承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不同模型下的结构内力以及支座反力。对计算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支座刚性系数变化对弹性支承轨道梁结构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布弹性支承对支座处弯矩有较好的削峰效果,也能起到减小跨中弯矩的作用,轨道梁结构内力宜采用分布弹性支承连续梁模型计算;采用不同桩基时支座刚性系数的变化对结构内力影响较小,适当增大支座刚性系数对结构安全有利。

    • 安庆电厂码头选址方案优势比较分析

      2014(10):76-80.

      摘要 (9411) HTML (0) PDF 2.60 M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厂排水口占用了很多优质岸线,研究共用此类岸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排水口对码头的影响范围,确定安庆电厂码头共用排水口岸线的选址方案。与其他方案比较,该方案具有节能环保集约化使用岸线的优势。

    • 在役高桩码头中低应变检测法的应用

      2014(10):81-84.

      摘要 (888) HTML (0) PDF 1.27 M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检测桩基完整性常采用低应变检测法,对于在役高桩码头,一般需要割桩来设置激振点和安装传感器。以单根直桩为研究对象,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完好桩和切割桩对比分析,研究割桩导致的桩身应力损伤。计算结果显示,割桩对桩身位移影响很小,但会带来应力集中,桩身最不利截面由桩底移至割桩处,造成安全隐患。分析了水平力对应力集中及预压应力对水平承载力的影响,给出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并提出相关建议。

    • 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趸船系留设施疲劳性能评估*

      2014(10):85-90.

      摘要 (935) HTML (0) PDF 2.28 M (1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重庆段内某一典型码头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得到在4种随机过程条件下,其趸船系留设施中各缆绳、锚链在疲劳寿命期内的日均系缆、系锚应力-历时关系。根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各缆绳、锚链材料的T-N曲线,计算得到各缆绳、锚链的总疲劳损伤,并预测各构件的疲劳寿命年限。本文中所用到的疲劳分析理论及计算过程不仅可以为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趸船系留设施疲劳安全整改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支撑,也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疲劳设计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基于GIS的港口腹地划分模型*

      2014(10):91-96.

      摘要 (1275) HTML (0) PDF 1.07 M (1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尝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划分港口腹地,既为消除主观因素影响又考虑到货主选择港口的随机性,在改进哈夫模型的基础上引入GIS中“栅格”的概念,从而构建出度量港口对腹地吸引力的密度模型,并首次运用GIS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据此,以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连港和营口港为实例分析该模型,分别划分两港腹地,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基于GIS的密度模型具有实践意义。

    • 湖南商品车滚装码头项目选址论证

      2014(10):97-101.

      摘要 (1029) HTML (0) PDF 1.67 M (1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充分考虑内河滚装码头一般特点,选取航道条件、陆路集疏运条件2个关键影响因子,对比分析岳阳港、长沙港发展商品车滚装运输的优势与劣势。结果显示,岳阳港在航道条件、区位条件及综合运输成本等方面均占据一定优势,建议湖南省商品车滚装码头选址于岳阳。

    • 某直立式护岸挡浪墙顶高程设计与验证

      2014(10):102-105.

      摘要 (1128) HTML (0) PDF 1.04 M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顶部设置弧形返浪墙的直立式护岸的堤顶越浪量相对于不设弧形返浪墙的情况小,挡浪墙顶高程设计值可降低。以某直立式护岸挡浪墙顶高程设计为例,按照现行相关规范进行挡浪墙高程计算,然后根据相关文献提出的经验公式进行越浪量计算,为了确定最为经济、合理的挡浪墙顶高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进行越浪量验证,对物模试验的实测越浪量及经验公式计算越浪量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弧形返浪墙顶高程。

    • 大型煤码头装卸线转换方式对比分析

      2014(10):106-110.

      摘要 (8788) HTML (0) PDF 3.14 M (2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装卸线的增加以及货主单堆单放的需要,原有分叉溜槽式装卸线转换方式不能满足工艺需要,需要寻找一种更经济方便的装卸线转换设备。分析5种胶带机装卸线转换方式的特性,对适合大型煤码头的4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在大型煤码头中没有应用过的卸料车方式,比分叉溜槽式、伸缩头式和转运胶带机式更有优势。

    • 日照港煤码头钢筋混凝土构件涂层修复技术

      2014(10):111-114.

      摘要 (947) HTML (0) PDF 1.17 M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力墩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大型海港码头结构设施的主体。其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腐蚀最为严重,故亟须研究开发良好的腐蚀控制和涂层修复技术。以日照港煤码头为主要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对重力墩式海港码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修复技术和配套方案等问题进行研究。选取合适的防腐涂料并采取配套施工方案修复后,涂层附着力达5.0 MPamm2左右,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透气性和饱水性均达到了优良级别,因此涂层系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防腐蚀效果。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论证

      2014(10):115-120.

      摘要 (814) HTML (0) PDF 1.87 M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是国内首个在现有运行的枢纽下游紧接原船闸扩建一座高等级、大尺度船闸的工程。由于枢纽库区容量小,无法结合船闸施工进行泄洪调节,且施工围堰距离枢纽泄洪闸较近,需要占用河道一定宽度,将对枢纽泄洪和防洪产生一定影响,泄洪产生的强大水流冲击也将对围堰和基坑的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需要对施工导流和围堰方案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围堰布置和结构形式的综合比较,推荐采用土石过水围堰方案。该方案施工难度小,工程投资适中,能够满足防洪和工程施工的要求。

    • 微弯河段航电枢纽引航道口门区凸岸布置

      2014(10):121-125.

      摘要 (1220) HTML (0) PDF 2.02 M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弯曲河段上航电枢纽通航建筑物通常面临河谷狭窄、河道多弯、弯道过渡段短等问题。广西邕宁水利枢纽位于全国水运主通道之一的西江黄金水道上,设计通航标准为Ⅰ级。该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布置受凸岸以及直线段较短制约,难度较大。针对坝址河段的特点和枢纽设计通航要求,研究了枢纽整体运行水力特性,优化了坝址位置;同时结合曲线进闸、直线出闸引航道尺度优化和隔流堤堤头透水体型优化,使得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均能满足20 a一遇以下通航流量要求,达到了设计目标,解决了该枢纽的整体通航布置问题。

    • 湛江港长距离进港航道乘潮水位分析

      2014(10):126-128.

      摘要 (840) HTML (0) PDF 681.22 K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湛江港进港航道水文特性的分析,结合当地船舶营运特点,根据海港工程总体设计关于乘潮水位的方法,提出一种利用湛江港内外潮位延时的特点、内外航道采取不同乘潮水位和乘潮历时的乘潮进港方案。

    • 键槽形式对船闸闸室结构的受力影响

      2014(10):129-133.

      摘要 (717) HTML (0) PDF 1.95 M (1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上游某船闸工程,运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带键槽缝和带平缝的分离式闸室结构。缝的切向接触采用库伦摩擦模型,法向接触具有传压不传拉的特性。探讨了接缝开度、结构的竖向位移及结构的应力状态等方面的规律,综合分析了键槽缝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平缝相比,梯形键槽闸室结构接缝处的开度小、整体性好,接缝两侧闸墙和底板位移连续,地基应力分布较均匀。增大键槽角度有助于减小接缝开度,使地基应力分布更趋均匀。

    • 顺水流向变高程廊道人字门闸首结构优化设计

      2014(10):134-138.

      摘要 (781) HTML (0) PDF 1.60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尝试对顺水流向变高程廊道人字门闸首进行结构模型参数化,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复合形法优化算法,选取体形控制性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混凝土方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抗滑、抗浮、抗倾覆为约束条件。体形优化后体积比初拟体形体积减小7.109%,得到较好效果。

    • 内河限制性航道通航尺度及跨航桥梁拆建方案探讨

      2014(10):139-142.

      摘要 (893) HTML (0) PDF 535.11 K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区内河限制性航道等级提升改建工程中,通过对航道尺度、船舶水线以上高度、通航水位、通航安全及桥梁改建难度的综合分析,提出近期跨航桥梁拆建方案和保留桥梁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 >地基与基础
    • 参数变化对流泥地层浅层加固沉降与固结的影响

      2014(10):143-148.

      摘要 (1138) HTML (0) PDF 1.70 M (1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流泥地层浅层加固的沉降和固结度特点,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推导得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固结系数、排水路径与固结应力的关系式,使沉降和固结分析可以考虑沉降和固结参数随固结应力的变化,利用涂抹效应考虑了土柱效应对固结的影响,并考虑了排水板弯曲对固结的影响。工程算例表明,流泥地层固结系数随有效固结压力增大而增大,土柱可以加快排水固结,应变固结度大于应力固结度。对于浅层加固,可以不考虑排水板弯曲、加固层厚度减少对固结的影响。

    • 土体固结对筒型基础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

      2014(10):149-155.

      摘要 (1284)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土体固结对筒型基础结构工作性状的影响,使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筒型基础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三维弹塑性模型,模拟在波浪荷载和结构自重作用下土体的固结过程。得到筒壁的土压力、筒底的竖向位移和基底水平切力在固结作用下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固结对筒型基础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结使作用在结构上的力和结构产生的位移发生变化,土体发生不均匀沉降,抗倾覆稳定性降低为0.625倍,抗滑动稳定性增大为1.25倍。

    • 充填土袋排水特性试验研究*

      2014(10):156-160.

      摘要 (1176) HTML (0) PDF 1.58 M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连云港疏浚土,通过充填土袋排水试验,研究充填土黏粒含量和充填袋等效孔径对充填土袋排水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充填土袋的排水率和含水率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在初始阶段,最大排水速率高达数千%d的量级,且黏粒含量越小,最大排水速率越大;而后排水速率迅速减小,只有数十%d的量级,1 d后小于10%d。充填土的黏粒含量和布袋的等效孔径显著影响其排水特性,充填土袋筑堤,充填土的黏粒含量应小于20%为宜,充填袋的等效孔径0.15 mm左右为宜。

    • 基于Plaxis 3D空间的钢圆筒围护结构稳定性控制

      2014(10):161-164.

      摘要 (788) HTML (0) PDF 1.82 M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钢圆筒围护结构为桥墩施工创造干施工环境,是施工期重要的临时辅助结构。基于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模拟钢圆筒围护结构的施工过程,采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大圆筒结构,采用Hardening soil model定义土体的本构关系,并在圆筒与筒内土、筒外土之间均加入界面单元模拟接触的实际性质。通过计算不同工况下钢圆筒本身的变位和土体产生的位移,探讨减小圆筒变位、增加结构稳定性的措施。

    • PHC管桩断桩加固处理技术

      2014(10):165-168.

      摘要 (1142) HTML (0) PDF 1.60 M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某船坞工程软土地基中预应力PHC管桩的偏位、断裂的原因,提出了对浅层或深层裂缝的Ⅲ类桩、Ⅳ类桩采用的纠偏加固措施,并对纠偏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纠偏加固处理后的Ⅲ类和Ⅳ类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这说明所采用的纠偏、加固处理倾斜和断裂的PHC桩的施工技术是成功的,可为同类工程借鉴。

    • 静动法试桩技术对比

      2014(10):169-173.

      摘要 (898) HTML (0) PDF 997.47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静动法桩基试验新技术的各种特性,分类描述静动法的试验原理和常用分析手段。依据境外水工试桩的试验数据,对比高应变 (CASE法)与静动法试验的过程特征,验证静动法的可靠性;对比静动法(卸载点法)与高应变(CAPWAP法)的试桩试验结果,分析静动法的准确性及限制条件。引入传递能量的概念作为判别静动法试验效果的参考因素,分析多种桩型静动法试验的应力波传递效应及其影响程度。讨论静动法试桩技术引入国内水工桩基试验领域的适用性、限制因素和经济指标。为国内开展类似试验技术提供实践层面的参考。

    • 强夯在表层填土下卧深厚淤泥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4(10):174-177.

      摘要 (898) HTML (0) PDF 956.23 K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珠海地区填海造地方法主要为围堰吹填淤泥后表层回填开山土石,但造陆以后表层填土成分不均匀,下卧淤泥层深厚,地基承载力低,不能直接利用,必须对其进行地基处理。论述4种地基处理方法在珠海沿海表层填土下卧深厚淤泥场地的应用,并采用载荷试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其中3种处理方法均能使表层回填土达到设计的350 kPa荷载要求,为表层填土下卧深厚淤泥层场地地基处理的方法应用和处理效果检测提供了借鉴。

    • 粉土强夯法地基处理参数的试验研究

      2014(10):178-183.

      摘要 (960) HTML (0) PDF 1.49 M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原料场工程采用强夯法对饱和粉土进行地基处理。针对该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强夯参数和地基处理效果等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对该工程区域运用不同的强夯参数,通过加固过程中的夯坑沉降量、地面隆起量和孔隙水压力监测,以及加固后土层的静力触探、地基承载力等现场试验,对不同强夯参数下的加固效果进行比对,得出适用于该工程粉土地基的强夯参数。

    • >施工
    • 基于模型的耙吸挖泥船溢流损失估计及模型验证

      2014(10):184-188.

      摘要 (1017) HTML (0) PDF 1.51 M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的装舱作业过程做了充分研究,重点解决了泥舱模型的溢流损失估计问题。利用多组实测数据,对3种泥舱沉积模型的估计效果进行了数据验证和评估分析,给出最终的评估结果。这一理论成果将应用于以后的挖泥船辅助决策和自动控制应用中。

    • 山东某港区风化花岗岩的特性及对疏浚管线的磨蚀性

      2014(10):189-192.

      摘要 (702) HTML (0) PDF 1018.18 K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强风化花岗岩具有遇水崩解软化的特性,从崩解土质在管线中运移规律以及土质颗粒分布、颗粒形状、圆度、硬度等方面,对管线输送物料过程中的磨损量进行分析评价。依据管线断面不同位置磨损量大小,提出管道底部磨损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粒径在0.25~5 mm砾砂和粒径大于5 mm的花岗岩残块的摩擦、冲击和切削管道壁面作用所致,探讨了管道磨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