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8.
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勘察过程中建立组织机构使设计与勘察紧密结合,国内设计单位会同国外有经验设计咨询公司对勘察进行管理,确保勘察工作满足设计需求;勘察过程全面执行国际标准,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勘察设备(如海上液压升降钻探平台、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钻探设备及海床式CPTU设备),按国际标准进行勘察作业及试验,尽量减少对原状样的扰动;结合设计所需参数按照国际标准开展有针对性试验,对勘察结果采用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勘察成果优于常规勘察并已在岛隧工程实施中得到检验。总结本次勘察的组织与实施经验,希望为今后国内大型项目的地质勘察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精细化地质勘察的推广。
2013(7):9-14.
摘要:我国沿岸港口建设日趋饱和,需要在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的沿岸建设大型港口物流枢纽、大型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及清洁能源风电机组等基础设施,海岸工程勘察常遇上浪高、流急、水深、风大等作业条件;另一方面,大型基础建设越来越需要高标准严要求的综合勘察技术以解决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采用传统单一的海上工程勘察技术越来越难满足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寻求海岸工程勘察技术的革新是必然的要求。以四航院为例,回顾海岸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展望勘察技术水平提高可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推动我国水运行业的海岸工程勘察技术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参考。
2013(7):15-18.
摘要:由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的精益求精要求,该项目地质勘察严格采用国际标准实施精细化地质勘察,以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项目所在区域的岩土物理力学特性。借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精细化地质勘察成功经验探讨如何进行高素质管理人员全员管理、全过程控制管理及全方位协调保障的精细化地质勘察管理,以满足高标准项目的进度及质量要求,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13(7):19-21.
摘要: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成功应用海床式静力触探设备进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为实例,分析总结海床式静力触探设备在海上工程勘察中的优点,并为其在水运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13(7):22-25.
摘要:孔压静力触探(CPTU)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通过与其他原位测试试验,如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及波速测试试验的对比分析,可以建立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2013(7):26-29.
摘要:根据港珠澳大桥勘察工程中应用的大量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数据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研究,发现CPTU数据与土体的细粒含量、天然密度、黏性土含水量、孔隙比和液性指数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基于这些相关关系,为该区域利用CPTU数据评估土体的物理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013(7):30-34.
摘要:孔压静力触探(CPTU)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方法,目前基于CPTU的数据解译方法,主要是由大量统计数据得到经验、半经验关系。通过CPTU试验的数据解译在港珠澳大桥勘察工作中进行土体分层、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砂土内摩擦角及地基均匀性分析方面的应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2013(7):35-38.
摘要:阐述了主要的桩基承载力CPTU评估方法,并分别对其适用性进行探讨。结合港珠澳大桥区域的地层特性,采用修正后的CPTU锥尖阻力与侧摩阻力数据与试桩资料中的单位桩端阻力与单位桩侧摩阻力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该区域的桩基承载力CPTU初步评估方法。该法以修正后的参数为基础,能更真实地预测单桩承载力,且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013(7):39-42.
摘要:饱和软黏土是水运工程建设中最常遇到的土层,十字板剪切试验已广泛地应用于测定饱和软黏土的抗剪强度。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例,对电测式十字板的测试技术进行改进,并对试验成果的应用进行探讨。
2013(7):43-47.
摘要:欧、美国家规范及工具书中,通常采用修正标贯N60换算黏性土指标,采用(N1)60换算砂土指标及进行液化判别。结合委内瑞拉某港口工程按照美标进行标贯试验的实例,对欧、美国家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及标贯值修正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标贯修正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N60主要受锤的能量修正系数CE影响较大,在黏性土埋深超过10 m时,N60一般大于原始标贯值Nm。(N1)60在N60的基础上需进行深度修正,上部砂层时,(N1)60大于原始标贯值Nm;下部砂层时,(N1)60一般小于原始标贯值Nm。通过多种方法对比,对于标贯击数在15~50击,粗颗粒含量较少的超固结黏性土,采用N60值换算其不排水剪切强度Cu较可靠。
2013(7):48-53.
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从满足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勘察标准出发,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英国标准(BS)和中国标准(GB)的工程地质单元层,为岩土工程评价提供基础依据。综合利用工可、初勘、详勘和补勘成果,根据地质成因及时代、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统一不同规范的资料,划分符合国内外勘察标准的工程地质单元层,为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工程地质单元层确立提供基础。
2013(7):54-56.
摘要:不同荷载下软土随时间的变形特征是软基沉降设计的重点。通过进行室内高压固结试验,求得不同荷载下的固结系数及正常固结状态下软土的前期固结压力,分析软土屈服前后固结系数差异及变化特点,为珠三角洲软土的力学特性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2013(7):57-61.
摘要: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地震液化判别是为港珠澳大桥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是为大桥建设服务的。根据英国标准(BS规范),通过初判和详判,详判采用了SPT、CPTU、波速测试判别方法,分别对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砂土进行了液化判别。通过对不同方法得出的液化判别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砂土液化判别的最终结果,并提出处理措施。通过对液化判别的最终结果分析,并与国标液化判别结果对比分析,分析差异,总结规律,为珠江三角洲入海处砂土液化判别提供经验总结。
2013(7):62-64.
摘要:为了建立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室内异向固结三轴剪切试验,获得不排水剪强度与上覆土层有效压力的比值Su/p′0,分析Su/p′0与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和液限的相关关系,建立珠三角洲入海口正常固结软土Su/p′0与稠度指标的相关公式,建立归一化特性。
2013(7):65-68.
摘要:为了查明港珠澳大桥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水文气象资料、水的化学分析、抽水试验、CPTU(测孔压静力触探),并结合地形地貌、地层情况、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区地表水为海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为弱承压水,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形成直接水力联系。该区域属于典型的三角洲入海口地带,其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可以为类似的其它三角洲入海口地带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提供经验。
2013(7):69-74.
摘要:为了查明珠江三角洲入海口软土次固结系数变化特征,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提供精细化的沉降设计指标提供基础,通过采取I级不扰动软土样,进行室内分类试验和单向固结试验,获取相应的物理、变形指标,分析次固结系数随荷载变化特征,研究次固结系数与前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含水量和塑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次固结系数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塑性指数的增大呈线性增长;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在正常固结下并非是一个常数;次固结系数在前期固结压力前,值小,随着加荷递增,固结系数也增加;前期固结压力之后,主要随着加荷递增,次固结系数呈由大变小的趋势。经过研究,掌握了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正常固结软土的次固结系数变化规律,建立了次固结系数与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相关关系,为珠三角洲软土变形计算提供了地区性的指导作用。
2013(7):75-79.
摘要:对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集装箱码头工程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对作为码头持力层的花岗片麻岩工程性质进行分析。探讨该类地层条件下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选用、压缩和变形的计算、遇水变软和崩解等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2013(7):80-83.
摘要:介绍在伊朗某大型LNG液化厂工程建设场地选址中,应用地质分析结合经济分析对比快速选出最优场址的过程。通过收集拟选定的A、B场址的已有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地质调查,得出各拟选场址的地质特点,认为场地中砂、钙质胶结和暗礁等对场地平整、地基处理、桩基及沉桩工艺、航道开挖、主码头建设、电厂和液化厂动力基础等影响重大,是影响工程造价的核心。通过对比,得出B地块是最优的场址的结论。
2013(7):84-89.
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隧道基础采用了多种基础形式,包括PHC刚性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挤密砂桩柔性桩复合地基及天然地基基础。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以及《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mmentaries for port and harbor facilities in Japan》对上述复合地基及天然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应符合《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mmentaries for port and harbor facilities in Japan》,PHC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应符合GB50007—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喷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宜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水泥土搅拌桩的规定,天然地基沉降应考虑应力历史的e-lgp沉降计算方法以及次固结沉降计算应选取与实际应力相符试验条件下的次固结系数。概述岛隧工程隧道不同基础加固形式的沉降计算方法及沉降计算参数选取原则,为类似工程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2013(7):90-94.
摘要:通过对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精细化勘察和常规勘察获得的各种室内抗剪强度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勘察工艺造成原状样的抗剪强度差异的原因,并分析总结各种强度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为后续研究该地区的黏性土强度提供参考。
2013(7):95-99.
摘要:目前,土的压缩模量被认为是一个近似常数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室内压缩试验成果,分析不同应力区间和不同应力路径下土的压缩模量变化规律,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压缩模量变化幅度,为土的变形计算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2013(7):100-103.
摘要:对GB/T 50123《土工试验标准》、JTG 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和英国标准BS1377中关于土的液限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通过对不同标准下液限试验成果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一些有用的经验关系,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2013(7):108-113.
摘要:以港珠澳大桥工程及其周边海洋工程项目为例,从地层勘探、障碍物排查、疏浚量计算等方面论述地球物理勘探在海洋工程勘察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目前地球物理勘探存在的缺陷和不同。
2013(7):114-117.
摘要:介绍跨孔波速测试方法和沉积地层的特点,并将跨孔方法应用于沉积地层中的测试研究。针对沉积地层分层多、有软弱夹层等特点,对跨孔的钻探、测斜以及孔间距、测点位置等一系列参数进行合理设计,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跨孔波速测试适用于测试沉积地层中的夹层和较薄地层,并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2013(7):118-121.
摘要:我国测量规范对GPS测量外业数据质量检验对象是三维坐标分量,而大多用户使用的平差软件(TBC)的检验对象则是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如何以三维坐标分量方式统计环闭合差并区分同步环及异步环是应用TBC软件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尚未发现针对TBC三分量闭合差计算的商业软件。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GPS控制网工程实践,给出编制GPS外业观测质量检核软件可行的方法。
2013(7):122-126.
摘要:结合近几年在部分欠发达国家的工程案例, 全面回顾了以往国外项目在坐标系统及平面控制测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在困难情况下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及国际相关技术进展, 最后详细对相关技术环节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旨在为工程设计和工程测量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3(7):127-130.
摘要: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方法采用单台双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并解算获得毫米级高精度的基于ITRF框架的测站坐标,因其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方便、简单且费用低,极具实用性。简述PPP的基本原理及其精度分析,并结合近几年在境外的工程案例, 探讨该技术在类似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