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海堤越浪量的优化设计

      2013(6):1-6.

      摘要 (2023) HTML (0) PDF 1.67 M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安全可靠地降低防浪墙顶高程,在分析国内外规范对越浪量标准界定的基础上,为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海堤拟定了运营工况、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这3种工况组合和相应的允许越浪量标准,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海堤越浪量进行优化设计,使人工岛地面与挡浪墙之间的高差减少到人体正常身高范围,可为过境旅客提供海天一色的景观视线。

    • 淤泥质海床上人工岛水流冲刷试验

      2013(6):7-10.

      摘要 (1591) HTML (0) PDF 1.70 M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局部冲刷是大桥工程设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现场资料分析与物理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正态系列模型延伸法,在潮汐宽水槽中研究了淤泥质海床上人工岛周围流态变化和局部冲刷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洪季大潮情况下,东、西人工岛最大冲深分别为10.3 m和9.0 m,冲刷坑集中在岛桥结合部和隧道防护段及防撞墩附近;最大冲刷深度与人工岛的几何形状、流速、工程水域的沙土特性以及水深等相关,冲刷坑的平面形态则与岛型、水流夹角、涨落潮流速差以及潮流历时有密切关系。

    • 海堤波浪浅水变形的简化计算

      2013(6):11-15.

      摘要 (1883) HTML (0) PDF 1.58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浙江地区海堤工程涉及的波浪浅水变形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及微积分原理,推导了波浪浅水变形后的波高直接计算解析式,并对平底海床、单斜坡海床、分段折线海床及三次抛物曲线海床情形下的波浪浅水变形计算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简洁计算解析式,以便于工程师计算参考,达到提高设计进度的目的。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波高直接计算解析式的精度完全满足工程要求。

    • 有护面块体掩护的斜坡堤弧形胸墙波压力研究

      2013(6):16-19.

      摘要 (1927) HTML (0) PDF 2.70 M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弧形胸墙可以有效减小斜坡堤越浪、降低胸墙顶高程,因此越来越多地在工程中采用。但在规范中对斜坡式防波堤弧形胸墙波压力计算方法没有明确规定。结合工程实例,将弧形胸墙波压力物理模型实测结果与现行规范直立胸墙波压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工程防波堤弧形胸墙在有掩护条件下所受的波压力情况,供工程设计参考。

    • 双联块体稳定性试验研究及参数测定

      2013(6):20-23.

      摘要 (2264) HTML (0) PDF 1.80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1∶30比尺的物理模型在波浪水槽中试验验证了双联块体在不同水位、不同波浪条件下的稳定性。防波堤为抛石斜坡堤,单层8 t双联块体护面,现场有效波高达到5 m以上,波浪平均周期13.83 s,试验得到了稳定断面。测定了双联块体的稳定系数KD,形状系数c和块体空隙率P′,糙渗系数KΔ及每100 m2护面块体个数N。结果表明双联块体有随机单层安放、容易制作、稳定性好等特征,该块体及试验成果在工程中已经采用,效果良好,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沉管混凝土收缩及湿胀变形研究

      2013(6):24-28.

      摘要 (1609) HTML (0) PDF 1.84 M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沉管裂缝的成因及改进措施,研究了沉管主体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后浇带混凝土的限制膨胀性能,并在试件收缩90 d后进行泡水试验,得到混凝土在水中的湿胀变形情况。通过对混凝土收缩及膨胀的研究得出:骨料种类、掺合料掺量、胶凝材料用量等参数对混凝土收缩量有较大影响;混凝土泡水7 d后膨胀量为150~250 με,泡水后混凝土在干缩室内二次干缩28 d的收缩量为150~200 με,混凝土泡水膨胀量和二次收缩量与是否掺膨胀剂基本无关。

    • 水下基槽回淤沉积物厚度检测方法探讨

      2013(6):29-34.

      摘要 (835) HTML (0) PDF 1.73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下基槽回淤沉积物厚度过大时会增大沉降,甚至可能导致地基失稳事故。相关规范对水下基槽回淤沉积物厚度检测没有规定具体检测方法,工程实践中采用的回淤沉积物厚度检测方法五花八门,有些检测方法存在较多偏差甚至是错误方法。在分析浮泥和回淤沉积物差别的基础上,对回淤沉积物泥厚度检测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和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区分浮泥与回淤沉积物、合理选择回淤沉积物厚度检测方法的重要性。

    • >港口
    • 基于ANSYS的某墩式码头升级改造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2013(6):35-39.

      摘要 (1229) HTML (0) PDF 2.72 M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某实际工程,采用ANSYS建立两种有限元模型对码头进行安全性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基床应力时应在沉箱与抛石基床间设置接触单元使计算结果更安全可靠,同时结合规范对码头抗滑稳定性、抗倾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采用ANSYS对码头进行安全性评估计算过程简便、计算结果准确。

    • 基于ABAQUS的板桩码头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2013(6):40-45.

      摘要 (1915) HTML (0) PDF 2.76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ABAQUS软件的隐式模块和有限元-无限元方法对单锚板桩码头进行了地震动响应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地震波不同加速度峰值情况下,峰值加速度对板桩码头的板桩弯矩、剪力和拉杆拉力有重要影响,与静力分析时的情况相比较,地震加速度峰值每增大0.1g,板桩最大弯矩相应增大约40%,拉杆拉力增大约10%~50%,但拉杆拉力增幅在后期逐渐趋于稳定;地震作用下,拉杆最大拉力与板桩墙最大剪力(单宽)基本相等;地震加速度峰值对板桩墙底与锚碇之间塑性区开展范围也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静载相比,地震对板桩码头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为板桩码头考虑地震影响的设计提供参考。

    • 港口系泊船舶受风高度取值问题研究

      2013(6):46-48.

      摘要 (1262) HTML (0) PDF 1.41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现行规范中船型尺寸、排水量、受风面积、形状系数等船舶参数与船舶形状特性的关系,以及船舶照片与船舶本身符合比尺相似这一特点,搜集船舶图片及其相关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船舶水面以上高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参数。解决了JTS 144-1—2010《港口工程荷载规范》中未给出船舶水面以上高度取值方法带来的问题。

    • 多级重力式码头最不利失效模式分析

      2013(6):49-54.

      摘要 (1626) HTML (0) PDF 1.85 M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将上一级码头的竖向地基应力和横向摩擦力视为一种超载,并转化为土压力作用在下一级码头上,运用可靠度方法,结合纳溪沟码头工程实例分析多级重力式码头的最不利工况组合及最不利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多级重力式码头的各种作用组合中,水位与多级重力式码头的上、下级码头墙身等高时的抗滑稳定性可靠度最低,即为控制工况。

    • 耦合三维地层模型的复杂高桩结构桩基设计

      2013(6):55-59.

      摘要 (1612) HTML (0) PDF 2.54 M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复杂高桩结构桩基设计的空间问题和传统地质资料的表达不足,为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桩基,提出了建立桩基信息数据库;基于工程区域的多源地形、地质数据,引入三维地层建模技术,建立了复杂高桩结构的三维地层耦合模型,并实现桩基和地层的三维重建、碰桩检测、桩位优化、持力层的选取、桩长及轴向承载力计算、桩位自动绘制等可视化辅助设计功能,极大提高了复杂高桩结构桩基设计的效率与水平。

    • φ1 400大管桩、钢管桩在连云港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2013(6):60-65.

      摘要 (1179) HTML (0) PDF 1.42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管桩由于高强、耐久及经济等优点用于直立桩,但大管桩在沉桩时难以承受水平荷载,故考虑采用钢管桩来承受水平荷载。这种设计理念和布置方案是合理的,施工也是可行的,能够适应码头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需求。φ1 400大管桩、钢管桩首次在连云港地区成功运用,为该地区类似工程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 港口工程重大件集疏运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2013(6):66-69.

      摘要 (1601) HTML (0) PDF 1.53 M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港口工程重大件集疏运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现有的人工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不足(如:计划性差、工作效率不高、实时监督滞后等)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包括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技术、GIS等),建立先进、高效、安全、可以满足港口物流企业全天候不间断运转的现代化物流管控系统,在项目执行过程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徐圩港区防波堤口门布置对航道横流影响研究*

      2013(6):70-74.

      摘要 (1403) HTML (0) PDF 2.89 M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抱式防波堤突出于海岸,其口门航道横流可能影响船舶进出。针对徐圩港区环抱式防波堤口门不同布置方案,运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各方案的航道横流。研究结果表明:涨潮期间的航道最大横流大于落潮,涨潮横流起控制作用;各方案最大横流均出现在口门(或堤头)附近水域,出现时刻在高潮位前后;最大横流与口门宽度、口门布置形式有关;口门设置双导堤后,最大横流位置外移至堤头附近水域,向口门逐渐减小,这对口门附近水域船舶的航行是有利的。

    •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航道条件与整治方案

      2013(6):75-80.

      摘要 (1748) HTML (0) PDF 2.38 M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期安庆水道的河床演变表明,安庆水道进出口狭窄、中间开阔,河心洲滩发育,进口主流居中。目前的河势有利于新中汊的发展,左汊航道条件有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安庆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确保航道达到6.0 m×200 m×1 050 m的标准。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首先,进行了控制守护方案的计算,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护底带和潜坝能够较好地限制新中汊分流;其次,进行了各整治方案的计算,经过对比分析和综合考虑,提出了航道整治控制守护推荐方案;再次,对推荐方案实施的航道条件变化进行了系列年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建设参考。

    • 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和尚滩汛期航道条件变化分析*

      2013(6):81-84.

      摘要 (1149) HTML (0) PDF 2.09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收集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洪水急流滩——和尚滩大量的实测地形、水文及过往船舶航行资料,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汛期的航道条件变化,并得到和尚滩的船舶自航上滩临界流量条件。结果表明:175 m试验性蓄水后,和尚滩航道条件有所改善,流速、比降减缓,水深、航宽增加,万吨级船队及3 000吨船舶自航上滩临界流量有所提升,航运效益明显提高。

    • LNG船舶进出港对珠海港主航道通过能力影响

      2013(6):85-88.

      摘要 (1565) HTML (0) PDF 1.41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珠海港高栏港区LNG码头及航道疏浚工程概况。基于LNG船舶航行时的特殊安全要求建立航道通过能力影响模型,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LNG船舶对高栏港主航道船舶通过能力影响程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降低LNG船舶对主航道影响的相关对策。

    • 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船闸平面布置方案

      2013(6):89-93.

      摘要 (1294) HTML (0) PDF 2.70 M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适应北江千吨级航道的发展,针对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三线船闸的3种布置方案,从水运量、船闸布置空间、通航水流条件、对原有枢纽防洪功能影响、施工难易度、征地面积、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探讨结果表明, 各方案各有优缺点:左岸方案布置空间不足、施工期对电站、泄水闸、原一线船闸运行管理干扰较为严重;中线破土坝方案,工程量大、投资大右岸布置方案具有工程投资少、对防洪影响小、施工条件优良等优势,因此,推荐右岸布置方案作为建设方案。

    • 刘老涧船闸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

      2013(6):94-98.

      摘要 (1482) HTML (0) PDF 2.31 M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刘老涧船闸是位于京杭运河苏北段上的复线船闸。为解决船闸在二、三线同时泄水时,一线船闸下闸首反向水头过高而使人字门启闭机机构损坏的问题,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船闸上、下游水流条件进行计算,并按照《船闸总体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判别改善方案通航水流条件的优劣,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工程措施。针对天然河道边界复杂等特点,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利用有限体积法对水流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计算。

    • 小溪滩枢纽通航建筑物平面优化布置

      2013(6):99-102.

      摘要 (1055) HTML (0) PDF 2.47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小溪滩枢纽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针对该枢纽坝址所处喇叭形微弯河段,提出船闸坝上非正交布置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弯曲河道引航道与河道主流衔接困难的问题,为弯曲河段船闸布置困难及已建工程增建船闸提出了一种新的布置方法。

    • 湘江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建设对一线船闸通航条件影响研究*

      2013(6):103-107.

      摘要 (1483) HTML (0) PDF 2.31 M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态物理模型研究湘江株洲航电枢纽扩建二线船闸工程对一线船闸通航条件的影响。分析工程前一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二线船闸建设对原有边界条件的改变,工程后一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航道的横、纵向流速等水力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口门区现有导流建筑物对新建工程的适应性等。结果表明,二线船闸建设使得一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稍有恶化,但水流条件的改变对船舶航行条件影响不大,工程前后船舶进出一线船闸的航行条件基本一致。

    • 感潮河网区航道整治工程潮流数值模拟*

      2013(6):108-113.

      摘要 (1626) HTML (0) PDF 2.60 M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江下游三角洲发生的河道采沙、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对该河网区河床形态的自然演变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河网区水动力产生相应的调整。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倒运海水道疏浚工程实施后二维潮流场进行模拟研究,并从动力场的角度分析河网区航道整治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对水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附近水域,对河道沿程水位及流速的影响较小,可为其它河网地区的航道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 海南秀英进出港航道客滚船双向通航研究

      2013(6):114-118.

      摘要 (1414) HTML (0) PDF 2.51 M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有效地解决秀英港区客滚船通航效率问题,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航安全水平,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提出基于客滚船船舶特点、操纵特性以及该水域航道的边界条件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理论计算、航道通航模拟仿真和实船试验对海口港秀英港区航道双向通航能力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秀英港区航道能够满足现有客滚船的双向通航并给出相应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 中高水头船闸三角门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分析

      2013(6):119-122.

      摘要 (1623) HTML (0) PDF 1.64 M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船闸三角门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自振特性是分析闸门流激振动的关键因素。采用空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三角闸门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模态。计算表明,流固耦合作用对闸门自振特性的影响,总是使闸门的自振频率下降,振型模态也相应发生转变。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船闸三角门的安全运行操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景洪勐泐大桥通航问题研究

      2013(6):123-130.

      摘要 (1618) HTML (0) PDF 4.40 M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桥位选择的基本原则,结合桥区工程概况、航道条件等方面对正交及斜交2个桥位进行比较,得出景洪勐泐大桥斜交桥位为推荐桥位。通过对斜交桥位各桥型方案的通航净空尺度、桥墩位布置等因素对通航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将330 m跨钢箱拱桥桥型作为推荐桥型。最后通过水流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建桥后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情况, 从而更加确定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 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推算方法

      2013(6):131-135.

      摘要 (1375) HTML (0) PDF 1.57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嘉陵江下游受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影响严重的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嘉陵江桐子壕电站2009—2010年大坝下游水位、出库流量和电站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流量资料推求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流量,通过建立滩险处基本水尺与电站坝下水位相关线来推求整治滩险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 不对称闸墙双铰底板式闸室结构仿真分析

      2013(6):136-142.

      摘要 (1685) HTML (0) PDF 2.86 M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川省青居船闸工程为背景,分别采用平面简化法和有限元法对闸室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并同原型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简化法较难满足不对称闸墙双铰底板式船闸结构计算的需要,而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的计算成果与结构的真实受力状态吻合较好,能反映船闸结构内部最不利的位置、受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 基于因子分析的省属内河航道维护水平评价

      2013(6):143-148.

      摘要 (1356) HTML (0) PDF 1.35 M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我国内河航道维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省属内河航道维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得出省属内河航道维护水平各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因子分析法可以对相关性较强且数量较多的指标进行降维,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有效;同时,利用各因子得分值对不同省市航道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对该地区的航道维护水平做出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省属航道维护的真实水平,为各省属内河航道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 >地基与基础
    • 一种新型的水上大口径钢管桩自平衡法试验*

      2013(6):149-154.

      摘要 (1156) HTML (0) PDF 3.28 M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新型自平衡法试验原理。应用该方法时,先将专用接头焊接在钢管桩自平衡点处随桩一起打入,测试时清除荷载箱接头上部泥土,将伸缩式荷载箱安装在接头处,从而实现钢管桩自平衡法加载。基于钢管桩新型自平衡法试验,对在上海市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1.7 m的大直径钢管桩承载特性进行分析,成功获得了大口径钢管桩总承载力以及侧摩阻力与端阻力,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和经济效益。

    • 横向受载超长PHC管桩计算方法

      2013(6):155-160.

      摘要 (1874) HTML (0) PDF 3.44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p-y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试桩资料,以规范推荐的p-y曲线计算方法为基础,选取合适的土的特性参数与强度指标,建立新的p-y曲线法,并与m法、NL法、规范p-y曲线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桩身最大弯矩的计算值都与实测值比较接近,但桩顶位移各种算法相差很大,按新的p-y曲线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最好。

    • 遮帘板桩式接岸结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2013(6):161-165.

      摘要 (1261) HTML (0) PDF 2.75 M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某工程,对遮帘板桩式接岸结构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桩土相关计算参数对桩土作用的影响。由于遮帘桩的存在,在受到后方土压力时,遮帘桩桩间土压力向两侧遮帘桩传递,这样减小了前排桩承受的土压力,产生土拱效应,提高了接岸结构的承载力。土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对桩土相互作用影响较大,随着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增加,遮帘桩荷载承担比均有所增加,最后都趋于稳定值,当粘聚力达到一定值时,内摩擦角对桩土相互作用影响较小。遮帘桩间距及遮帘桩与前板桩间距对桩土作用影响较大,只有综合考虑,才能优化码头设计。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桩土摩擦系数对桩土相互作用影响较小,在设计时可作次要因素考虑。

    • 动荷载后黏性土静力性质研究进展*

      2013(6):166-169.

      摘要 (1083) HTML (0) PDF 1.46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国内外关于动荷载后黏性土的静力性质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评述。重点讨论了循环荷载后试验研究和循环荷载后黏性土性质的理论分析。总结了循环荷载后黏性土表现出似超固结性质。基于循环荷载后与卸载后具有相似的超固结性质的假设,论述了不同研究者建立的循环荷载后强度、模量与似超固结比、孔压等之间的理论关系。

    • >施工
    • 沉管隧道长大管节海上施工物理模型试验思路与结果分析*

      2013(6):170-176.

      摘要 (1695) HTML (0) PDF 2.92 M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大管节海上寄放、浮运和沉放过程中的受力和运动响应是沉管施工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现有的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均无法精确计算。基于相似理论和相对运动概念,在拖曳水池完成了沉管管节寄放、浮运和沉放系列水动力学试验,得到了沉管管节在不同风浪流载荷组合作用下的管节受力和运动响应,可为数值仿真分析提供关键参数取值依据,也可为长大管节的施工提供借鉴。

    • 韩国釜山沉管隧道基础铺设整平施工关键技术

      2013(6):177-182.

      摘要 (1174) HTML (0) PDF 1.98 M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韩国釜山—巨济岛连接线沉管隧道基础工程,采用平台式深水铺设整平船铺设整平的施工技术,为沉管隧道基础整平施工提供借鉴。

    • 印尼Adipala防波堤水文特性分析及施工技术

      2013(6):183-186.

      摘要 (1025) HTML (0) PDF 2.00 M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印度尼西亚中爪哇Adipala电厂项目防波堤施工技术,分析开敞式印度洋海域环境下的水文特性,阐述防波堤的平面形态和水文特性对防波堤施工工艺、船机设备、堤头防护方案比选的决定作用,探讨印度洋高频次强风浪条件下防波堤有效施工技术模式,可供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 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水下一次成型浇筑法的创设与应用

      2013(6):187-190.

      摘要 (1866) HTML (0) PDF 1.93 M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创设了一种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水下一次成型浇筑法。在介绍工程概况、分析技术难点后,详细介绍技术方案。发明一种新型钢护筒,实现水下钻孔灌注桩桩帽、桩身的整体浇筑、一次成型, 被工程实践证明质量可靠,并获得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