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 通州沙河段齿坝方案研究*

      2013(4):1-6.

      摘要 (1862) HTML (0) PDF 5.16 M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成功实现12.5 m深水航道由太仓上延至南通的预定目标,拟对通州沙河段洲滩关键部位进行必要的工程整治,整治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潜堤及齿坝。为了明确通州沙河段整治工程各齿坝的功能定位,采用SWEM2D模型建立了覆盖 通州沙河段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研究工程实施前后周边流场变化情况来确定整治工程各齿坝工程的功能,为最终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州沙河段整治工程上游5根齿坝主要以固滩稳槽为主,下游3根齿坝则以导流增深为主,结合潜堤工程的修建,工程对于通州沙航道困难段整治主要以减小狼山沙窜沟分流、增加航道困难段落潮动力为主。

    • 福姜沙水道近期河道演变特性

      2013(4):7-12.

      摘要 (1781) HTML (0) PDF 2.57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福姜沙水道位于长江下游澄通河段中部,为长江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较剧烈、碍航最严重的水道之一。为了满足沿江和上游港区的发展需要以及深水航道向上延伸的建设要求,结合相关资料对福姜沙水道近期河道演变及演变特性进行分析,认为福姜沙洲前段和如皋中汊近年保持稳定,略有冲刷,双涧沙上部及沙头冲淤进退对福中及福北水道影响较大,深槽不稳定,深泓摆动较大,是影响福北和福中水道航道条件的关键洲滩。

    • >综合
    • 江苏沿海近岸台风浪数值模拟*

      2013(4):13-19.

      摘要 (2091) HTML (0) PDF 3.87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台风“梅花”为例,采用QSCAT/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和捷氏台风经验模型构造混合型台风风场,以此作为驱动条件,利用MIKE21波浪谱模型对江苏沿海近岸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并针对潮位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复演台风浪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考虑潮位变化的影响有助于台风浪模拟精度的提高。

    • 斜向不规则波对斜坡堤堤头作用的试验研究

      2013(4):20-24.

      摘要 (1702) HTML (0) PDF 2.49 M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描述斜向不规则波对斜坡式防波堤堤头的作用形态,分析冲击波流的形成原因,找出不同波向所产生冲击波流的影响范围及对护面块体的影响,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 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疏浚土抛泥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2013(4):25-31.

      摘要 (1774) HTML (0) PDF 3.23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连云港航道抛泥扩散观测期间的流场和含沙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在对实测成果验证良好的基础上,研究了各抛泥方案中疏浚土倾倒所产生的悬浮泥沙的扩散规律及其对周边水域含沙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艘舱容4 500 m3的耙吸式抛泥船,在拟设抛泥点的流向偏向航道一侧时进行抛泥作业,所产生的悬浮泥沙能较快地沿水流方向扩散,高含沙水体的存在时间及扩散距离均较短,对临近航道含沙量的影响很小。

    • 海堤沉降计算中修正剑桥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2013(4):32-36.

      摘要 (1626) HTML (0) PDF 2.08 M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数值方法分析软基上的海堤沉降问题时,模型参数的确定是数值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的海堤工程数据,对修正剑桥模型在海堤沉降计算中的参数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压缩曲线的斜率λ和破坏曲线的斜率M对海堤沉降的影响最大,当λ和M的取值在±20%范围内波动时,沉降的变化率也会在大概±20%的范围内变化;而回弹斜率κ,渗透系数k,泊松比v和截距ea对海堤沉降的影响非常小,当这些参数在±20%范围内波动时,最终沉降的变化率只有±1%左右;另外,渗透系数k虽然不能改变最终沉降,但是却能对地基的固结性状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准确分析海堤沉降问题,在参数取值中,应当注意提高λ,M和k的精度。

    •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与改善措施研究*

      2013(4):37-41.

      摘要 (1280) HTML (0) PDF 2.32 M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抱式港池既有防浪挡沙的优势,也有港区内外水体交换不畅的不足。以规划中的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为例,利用对流扩散模型,模拟计算潮流作用下环抱式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研究探讨改善港池水质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作用的潮型和港池位置;工程措施的效果取决于其对水动力条件的改善程度和水体交换量的大小。

    • 管节沉放对接中环境因素对声呐测距精度的影响*

      2013(4):42-45.

      摘要 (1491) HTML (0) PDF 2.10 M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确保管节水下沉放对接中声呐定位系统的测距和定位精度,对影响声呐测距精度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和盐度对声速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声线弯曲对测距的影响、多路径效应对测距的影响和海水浑浊度对测距的 影响,给出了对管节精确沉放和对接施工有指导性作用的结论和建议。

    • 干支流汇合口水力特性的试验性研究

      2013(4):46-51.

      摘要 (1495) HTML (0) PDF 2.86 M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干线河道存在着大量的干支流交汇河段,在此交汇河段,水流运动及河床冲淤特性极其复杂,碍航问题较为严重。利用ADV对弯曲干流型汇合口水流运动特性进行模型试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入汇角和汇流比是影响汇合口 区域表面流速及水面比降的主要因素;入汇角的大小是决定漩涡分离区范围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随着汇流比和入汇角的增大,漩涡分离区的范围逐渐增大。

    • 波浪冲击平板过程流场的数值模拟

      2013(4):52-56.

      摘要 (1312) HTML (0) PDF 2.28 M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波浪冲击过程的流场特性,应用FLUENT软件建立了规则波与平板结构相互作用的二维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RA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以VOF方法处理自由表面。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 可靠性,得到波浪对结构物底面冲击过程的流场变化特性。然后分别讨论了波陡、平板离开水面距离和板宽等因素对结构物底面水质点最大垂向运动速度的影响,并研究了水质点运动速度和冲击压力之间的关系。

    • 管道气动搅拌传输固化土技术*

      2013(4):57-61.

      摘要 (980) HTML (0) PDF 1.96 M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填海造地以及港口码头的建设,需要寻求适合大体积量地基填筑的高效的处理技术和施工工艺。日本近年来开发的“管道气动搅拌传输固化土技术”是适合于大体积量固化土制备、传输和填筑的高效的处理技术。介绍“管道气动搅拌传输固化土技术”的主要用途及其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并结合目前我国疏浚淤泥处理的现状,提出利用日本“管道气动搅拌传输固化土技术”与我国疏浚淤泥处理技术相结合的高效的处理技术和施工工艺。

    • >港口
    • 资源节约型集装箱港口设计总体思路

      2013(4):62-68.

      摘要 (1000) HTML (0) PDF 1.27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集装箱港口资源节约现状,提出资源节约型集装箱港口设计理念。分析集装箱港口资源因素,抓住集装箱港口建设过程中资源节约的关键环节,积极推广资源节约的关键创新技术,提出集装箱港口设计阶段关于资源节约方法及途径的基本经验。

    • 重力式码头抗滑抗倾稳定表达式修订案例验证

      2013(4):69-71.

      摘要 (1401) HTML (0) PDF 1.25 M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8个重力式码头案例,按现行规范和正在修订的规范的表达式分别进行了抗滑抗倾稳定对比验算与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在验算样本范围内,正在修订的《码头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修改稿)引入综合抗力分项系数γR 和对结构系数γd进行调整后,码头的抗滑、抗倾稳定与现行规范基本一致,表达式的修订是可靠的、可行的。

    • 打桩对码头岸坡稳定的不利影响和防治措施

      2013(4):72-75.

      摘要 (1697) HTML (0) PDF 1.76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桩码头的打桩施工常常对码头岸坡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研究了打桩施工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打 桩对土体的扰动、打桩振动以及打桩速度等因素对岸坡稳定的不利影响,并总结了由打桩引起的码头岸坡滑移的防治措施。

    •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架空斜坡式码头变形研究*

      2013(4):76-82.

      摘要 (1248) HTML (0) PDF 2.60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山区河流库水位循环作用下码头结构变形特点,依托云南省富宁港一期工程,建立架空斜坡式码头三维 有限元模型。以水岩相互作用为基础,重点研究库水位循环作用下架空斜坡式码头整体变形特点、桩基水平位移、桩顶沉 降、挡土墙失稳模式;得到码头结构物变形发展趋势,同时预测架空斜坡式码头在库水位循环作用下的破坏方式,为进一 步研究山区河流码头结构与库岸边坡相互作用及其时变特性提供基础。

    • 连续泊位下泊位分配与岸桥动态调度的联合优化*

      2013(4):83-88.

      摘要 (1723) HTML (0) PDF 1.95 M (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到港船舶的装卸作业量、最优靠泊位置,为了最小化船舶在港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对延迟完工的装卸 任务量、与最佳靠泊位置的偏离程度设置不同级别的惩罚费用系数;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岸桥资源,考虑岸桥可在船舶间移 动装卸的动态调度,研究连续型泊位下泊位分配-岸桥动态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延迟完工任务量、偏离 最佳靠泊位置和岸桥移动的惩罚费用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结果可得到船舶靠泊计划,以及具体的岸桥分派计划。通过 算例验证了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对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和船公司客户满意度的有效性。

    • 两种风荷载模拟方法下的邮轮系泊撞击能量试验研究

      2013(4):89-92.

      摘要 (1208) HTML (0) PDF 1.98 M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2.5万t邮轮为例,分别进行单风、单浪和风浪共同作用下的系泊撞击能量试验,研究在风机法和挂重法两种 不同的风荷载模拟方法下单风、单浪和风浪共同作用时对邮轮撞击能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风浪共同作用时,运用 风机法时的系泊撞击能量比挂重法的大17.4﹪;另外,风浪共同作用时,风荷载对邮轮系泊撞击能量的影响较大,风浪共同作 用时的撞击能量远大于单浪作用时的撞击能量。

    • 华南地区高桩码头结构检测与评估实例分析

      2013(4):93-100.

      摘要 (1929) HTML (0) PDF 1.82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既有码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工作状态,需要对其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性进行检测评估。根 据《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和《港口码头结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指南》相关规定,通过对华南某海港码头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评估,对已建高桩码头结构检测评估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程序等作了详细的技术说明,成果可为类 似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评估提供参考。

    • 基于仿真建模的煤炭码头堆场的网格化及优化策略研究

      2013(4):101-105.

      摘要 (1505) HTML (0) PDF 2.25 M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堆场的优化是煤炭码头的重要问题。针对堆场的优化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堆存策略,采用系统形式化描述,将连 续空间的堆场进行了网格化逼近,建立了煤炭码头堆场网格化的数学模型。再根据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建立了煤炭 码头物流系统网格化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际专业煤炭码头的仿真试验,研究了各优化策略对码头作业效率影响情况并验证 了堆场优化策略的工程适用性。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后12.5 m时期长江口航道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13(4):106-112.

      摘要 (1558) HTML (0) PDF 2.14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历时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已于2011年5月实现了12.5 m深水航道正式通航,长江口航 道体系格局因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跨入了后12.5 m时代。在对长江口航道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后12.5 m时期长 江口航道可能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 鹅头型分汊河段变化特征及治理措施

      2013(4):113-116.

      摘要 (1547) HTML (0) PDF 2.52 M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鹅头型汊道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弯曲分汊河型之一,窑监、陆溪口、罗湖洲等水道就属于这类河型。鹅头型汊 道往往多汊并存、洲滩易变、航槽摆动、河道变化频繁。为了保障航道畅通,稳定河势必须对此类河道进行整治。根据有 关资料,分析鹅头型汊道的变化特征及碍航特点,结合目前已实施的几个鹅头型分汊河道航道整治工程,提出鹅头型汊道 的治理方法。

    • 水网地区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研究

      2013(4):117-121.

      摘要 (1266) HTML (0) PDF 3.09 M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是涉及内河航道两岸港口、产业、综合交通、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综合性 规划。针对水网地区内河航道布局特点,提出内河航道岸线功能的分类方法、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各类 岸线的控制要求。最后以昆山市内河航道网岸线综合利用规划为例,对水网地区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的方法进行了 阐述和应用。

    • 长江口南港近年河势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3(4):122-126.

      摘要 (1218) HTML (0) PDF 2.00 M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南港近年河势变化的原因、趋势、不利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研究表明:1)由于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南港河势正在发生一种显著的适应性调整;2)在未采取其它工程措施的条件 下,南港目前河势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将长期存在;3)在瑞丰沙上实施合适的人工工程,能遏制甚至扭转目前南港河势变 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 宁波甬江建闸对地区航运影响研究*

      2013(4):127-133.

      摘要 (1049) HTML (0) PDF 1.20 M (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甬江航道及沿线港区通航现状特征,系统分析和评价甬江流域水运现状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研究航道现 状对建闸影响的控制性要素和建闸后甬江航道的通航条件变化,并全面深入地探究建闸对地区航运可能产生的影响。

    • 长洲枢纽坝下河段水沙变化及河床变形分析

      2013(4):134-138.

      摘要 (1602) HTML (0) PDF 2.95 M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梧州水文站1955—2010年近50年的水沙系列数据及长洲枢纽建设前后2002—2011年间坝下近坝段的地形变 化。结果表明:西江径流变化相对平稳,而来沙变化经历了3个时段,自2003年起梧州水文站输沙量及含沙量急剧减小,虽 然其变化的时间在长洲枢纽建设前后,但长洲枢纽的建设并非是造成坝下梧州水文站输沙量和含沙量减小的主要原因;长 洲枢纽建设前后河床的剧烈变形,主要为河道采砂和航道升级整治所造成。

    • 跨河桥梁通航净空尺度与航道等级升级改造的相互影响

      2013(4):139-141.

      摘要 (1367) HTML (0) PDF 1.55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湘江下游2 000吨级航道建设,分析现有跨河桥梁对航道等级提升的影响,提出对通航净空不够的桥梁,应 根据现状船型分析碍航天数,并综合考虑桥梁改造难度确定处理方案,既保证通航安全,又兼顾航道升级的经济可行性, 不能机械执行《内河通航标准》。

    • 长江中下游顺直放宽和弯曲分汊连接段河道特征及治理思路*

      2013(4):142-145.

      摘要 (1540) HTML (0) PDF 1.85 M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长江顺直放宽和弯曲分汊连接河段宽、直、弯、汊的形态特点进行了初步剖析,分析说明了连接河段航道 影响因素,并以典型河段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分析提出连接河段航道治理思路以守护分汊河段洲头低滩、限制河床横向变 形、稳定分汊段进口洲滩形态为主,将过渡段塑造成枯水期曲率合理平顺优良形态。

    • 北江白石窑水利枢纽坝下变动回水区航道整治试验研究*

      2013(4):146-150.

      摘要 (1937) HTML (0) PDF 2.32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变动回水区是北江中游重要的碍航浅滩。整治前,航槽水浅,船舶须减载或等水航行,塞 船现象常有发生,维护水深仅在0.8~1.0 m,甚至断航现象时有发生,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为达到Ⅲ级航道标准, 本文在分析浅滩的演变特点基础上,开发了河工模型,充分利用前整治建筑物,以因势利导为原则,利用挖槽、整治丁坝 和疏浚等工程措施,对2个Ⅲ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整治方案。从分析结果来看,此河段达到2.5 m×60 m的 航道尺度是切实可行的。

    • >信息技术
    • 运用现代空间技术对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监测的探讨

      2013(4):151-154.

      摘要 (988) HTML (0) PDF 1.22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可用于对长江航道工程的全方位监测及分析 研究。将RS、GIS、GPS 3种独立技术中的相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形成强大的综合技术体系,可以提供长江大范围岸线、 洲滩、水流、泥沙等河流动态变化信息,为“黄金水道”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精度、适时更新的信息资源,有 利于快速准确地从宏观角度把握整治工程对河流变化的影响, 为确立经济合理的整治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建立一个综合测 绘、监测、研究分析的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数字平台,将提升长江航道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设“智能航道”提供坚 实的信息基础。

    • >地基与基础
    • 竖向弹性地基梁法与假想嵌固点法在砂性地基高桩码头设计中的应用*

      2013(4):155-161.

      摘要 (1617) HTML (0) PDF 3.70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在砂性地基中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和假想嵌固点法分别定义桩土间相互作用的边界条件。以某港口工 程项目为例,运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计算、比较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时码头横向排架中各桩的桩 身变位和弯矩值。结果表明:在砂性地基中(桩为摩擦桩的情况),以假想嵌固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作为设计依据的做法 偏危险;建议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此法更为安全可靠。

    • 饱和软黏土中吸力锚的承载能力数值分析*

      2013(4):162-167.

      摘要 (1486) HTML (0) PDF 5.47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总应力分析法,建立了饱和软黏土中吸力锚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通过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计算分析了吸力锚的水平承载力特性及其破坏模式、最优系缆深度 上的倾斜承载力包络图。通过对有限元结果进行拟合分析,提出了吸力锚承载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公式中考虑了长径 比、加载角度和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

    • 富宁港软岩桩基承载特性模型试验成果及数值分析

      2013(4):168-172.

      摘要 (1752) HTML (0) PDF 2.65 M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库周期性蓄水调度,导致库岸软岩地基的工程力学特性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桩基承载性能的长期有效 性。通过对4种不同工况地基模型下的桩基竖向承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软岩嵌岩桩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端 阻力特性。结合物理模型实测成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3种工况下桩基竖向承载力、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趋势, 为内河库区港口工程软岩桩基设计和承载能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基桩振动参数和投影寻踪法的基桩承载力预测方法*

      2013(4):173-178.

      摘要 (1045) HTML (0) PDF 1.97 M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投影寻踪法对基桩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以基桩承载力为因变量,以锤击力最大值、传递给基桩的最大能量 值、基桩顶最大动位移、Zv最大值、基桩入土深度、桩径为自变量,得出了基桩承载力的投影寻踪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通 过32组实测数据训练后,投影寻踪模型的基桩承载力预测值与高应变动测法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071 83%;该模型对6组 验证数据的预测值与静载试验实测值、高应变动测法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352 97%和±6.0111 21%。结果表明,该投 影寻踪法预测模型是精确的和可靠的,投影寻踪法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方法,值得在基桩承载力的预测中推广应用。

    • >施工
    • 管道输送硬塑性黏土水力计算

      2013(4):179-183.

      摘要 (850) HTML (0) PDF 1.54 M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用真空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过程中,对于真空预压引起的竖向、水平向影响范围的大小往往决定着软基处理的成败。为此,以江门新会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大面积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通过在加载区内进行表面沉降、各 深度真空度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在区外进行表面沉降、水平位移等数据观测的方法对整个真空加载过程进行定期数据采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真空预压法加固大面积软基工程中真空荷载影响范围,可在处理效果和对周边影响方面为珠三角地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可靠数据和技术参考。

    • 耙吸式挖泥船最佳装舱时间的确定

      2013(4):184-186.

      摘要 (1253) HTML (0) PDF 1.59 M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耙吸式挖泥船溢流施工作为疏浚施工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施工效率的提高与装舱时间有关。确定最佳装舱时间 及生产模式,需要对施工区土质、装舱时间、装舱效率、施工区域漂流出的土方量等要素进行分析计算,并加以工程实践 验证。依据确定的最佳装舱时间组织生产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 长江口新浏河沙护滩堤的防护施工技术

      2013(4):187-191.

      摘要 (1525) HTML (0) PDF 1.94 M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不利河势变化影响,其整 治建筑物局部余排外侧冲刷持续发展,影响了结构的安全稳定。为确保治理效果而实施了本次防护工程。在总结长江口深 水航道治理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场水流条件分析及典型施工,在船机设备、软体排加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 一系列优化改进,首次在长江口水深30 m以上的深水区成功实施了砂袋抛填及软体排铺设,满足了设计要求。

    • 船坞衬砌墙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3(4):192-195.

      摘要 (1058) HTML (0) PDF 1.85 M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混凝土板桩墙的干船坞墙体,其外衬砌墙容易出现裂缝,并最终导致裂缝漏水,严重的甚至 导致漏砂,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衬砌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衬砌墙裂缝的预防措施 及裂缝出现后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