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11-14.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在狼山沙左缘的铺排工程中,遇到流速2 m/s及水深达30 m的沉排条件,使排体受力十分复杂。设计中通过对软体排沉排过程的受力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排体所受水流力的大小与移船距离的相对关系;通过分析深水铺排施工要点,优化排体设计方案。
2013(3):15-21.
摘要: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港口需求的增加、周边港口的日益发展、1.8万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及40万t超大型散货船的问世,上海港自身的自然条件约束日益显现,尤其是发展的空间几乎枯竭。为了寻找上海港发展的出路,上海各方已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形成的共识是在横沙建港较为适宜。本文详细分析上海港面临的困境,并以上海横沙东滩为依托,构想了上海港未来发展之路。
2013(3):22-30.
摘要:基于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穿越堤防时的堤顶面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简单,而堤身弹性模量、隧道上覆土层厚度、隧道间距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复杂;堤顶面沉降随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的增大而增大;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随堤身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开始时都随着隧道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覆土厚度大于20 m之后堤顶面沉降减小幅度趋缓;在隧道间距小于10 m时两隧道之间的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在两隧道间距大于10 m时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都和隧道间距呈S形关系。结果表明,当隧道穿越堤防时,可采取增大堤身弹性模量、减小隧道收缩率、采用适当的隧道半径、覆土厚度和间距来减小堤顶面沉降。
2013(3):31-35.
摘要:在缺少海洋水文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风浪后报推算设计波浪参数是工程上常用的方法。探究了我国现行《海港水文规范》中“深水风浪要素计算图解法”诺谟图存在的缺陷,并与美国工兵团新版《海岸工程手册》的波浪图解 后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所得结论对于我国海岸与近海工程的波浪后报计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3(3):36-44.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不规则波浪在一陡坡(1:10)上的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为达到研究目的,在试验水槽中以JONSWAP谱为靶谱生成了两组随机波浪。试验结果显示,在坡前常水深区域和坡顶,两种波况下波高分布均符合瑞利分布;但是在变浅区域两种波况的波高分布却不尽相同。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的二阶相位谱来分析波浪在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相位耦合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变浅,波浪的非线性逐渐增强并且参与非线性相互耦合的频率成份也越来越多。通过二阶相位谱发现:随着水深的减小,参与最强的非线性相位耦合频率向高频处移动。另外通过傅立叶频谱、二阶谱以及二阶频谱共同分析陡坡上两组波况下低频波浪的演化情况。
2013(3):45-47.
摘要:海堤护面设计中,在满足稳定的基础上,还希望通过采用适当的护面形式来减小越浪量,以减少工程造价。现有越浪量计算方法大多引入护面糙渗系数以体现护面形式对越浪的影响,然而海堤不同位置的护面形式对越浪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规则波作用下平台和坡肩护面类型对越浪量的影响,当采用不同护面类型以减小波浪越浪量时,不仅需要比选不同护面类型的糙渗性,同时还需关注护面块体摆放的位置,设置在波浪上爬区时效果更好,可为海堤设计提供借鉴。
2013(3):48-55.
摘要:在总结绞吸式挖泥船产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绞吸式挖泥船实际作业的大量数据,探讨了一种施工经验与施工数据分析相结合的产量优化方法。经过实际工程检验,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013(3):61-66.
摘要:结合揭阳港靖海作业区通用码头项目的建设,开展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工程码头及护岸设计波要素,码头上水和港内波高分布进行了测定。根据工程不同平面布置方案中的试验结果,确定最优化的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为港口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简要讨论了工程中航道及港池开挖对波浪传播及港内泊稳的影响。
2013(3):67-71.
摘要:结合福建罗源湾可门作业区4#,5#泊位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工程,运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建立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的稳定分析模型。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对其安全系数进行求解,探讨相关参数对填石围堤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2013(3):72-76.
摘要:主要研究均质边坡岩体在抗剪不足的情况下的平面滑动状态和规律。通过假定破坏面与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来近似求解安全系数。考虑到双强度极限平衡条件,采用不同的折减方式和折减系数,并且与有限元强度折减对比分析,阐明边坡破坏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然后找出确定双强度折减系数的主要参考依据,从而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2013(3):77-80.
摘要:防波堤断面设计计算及结构设计图的绘制,是海岸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现阶段实际工程应用中计算机绘图的发展,利用CAD二次开发技术(AutoLISP语言)编制相应的辅助设计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对防波堤设计流程 的分解,针对防波堤设计图的特点,对防波堤进行分析及分类,细化构成单个防波堤图形的各种参数,确定了软件的目标功能和结构组织。在此基础上,就实际工程进行防波堤断面设计。分析表明,设计切实可行,且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2013(3):81-85.
摘要:对于受冲刷的河口整治建筑物,检测其原有软体排余排的变形情况及现有位置,对确定整治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稳定,乃至于确保整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以长江口新浏河沙护滩浅堤工程护底软体排检测为例,通过方案设计和现场检验,得出高浊度河口复杂条件下护底软体排监测技术方案,为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
2013(3):86-90.
摘要:在大量锈蚀钢筋混凝土梁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不同锈蚀方式和锈蚀率等情况下试验梁的抗弯刚度退化系数,拟合给出钢筋锈蚀率与梁抗弯刚度退化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新制作的钢筋混凝土试验梁通电加速腐蚀试验,验证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013(3):91-96.
摘要:高桩承台结构是上海地区常见的水工结构形式,近年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墙前泥面冲刷、墙后堆载等问题导致结构失稳的问题时有发生。结合实际工程,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得出了影响高桩承台结构对岸壁出土高度适应性的因素,并提出断面设计优化方案。
2013(3):97-100.
摘要:对国内若干开敞海域码头泊位长度进行分析,又对英、美、日本及石油公司国际论坛等现行港口工程规范中开敞式码头泊位长度的确定方法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出:开敞海域液体散货码头的横向约束比纵向约束更为重要;在不影响船舶约束效果的前提下,采用较大水平系缆角以及适中的缆绳长度可有效缩短泊位长度;并建议对于单个独立的开敞式液体散货泊位,其泊位长度可按1.1~1.3倍设计船长确定。
2013(3):101-108.
摘要:选取武汉某浮码头囤船定位桩结构为工程实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分析了在4种荷载工况作用下桩径、桩距和斜撑对浮码头囤船三桩定位桩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提出囤船定位桩结构较为合理的桩径和桩距大小,以供浮码头囤船定位桩结构设计者参考。
2013(3):113-116.
摘要:分析了圆沉箱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3种圆沉箱结构的筒壁的内力及变形,并根据内力进行配筋及裂缝宽度验算,结果表明无隔墙圆沉箱结构内力及变形最大,但是在该工程中3种圆沉箱结构均能满足内力配筋及裂缝宽度要求,最后提出圆沉箱设计中应先考虑无隔墙圆沉箱结构,在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其它有隔墙的结构形式。
2013(3):117-120.
摘要:趸船码头系揽力的确定,对趸船码头的稳定和安全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而影响趸船码头系缆力的因素很多,结合某趸船码头实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对趸船码头系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影响趸船码头 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水位、水流、风荷载以及船舶因素等,总结了影响趸船码头系缆力因素的规律。通过对趸船码头系缆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为趸船码头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对趸船码头工程设计的稳定和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3(3):121-123.
摘要:从车、船两方面因素对重型汽车下河斜坡码头合理坡度进行研究。以常见重型自卸汽车及一般内河船型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汽车爬坡能力、下坡能力及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对坡度的约束。结果表明,码头斜坡道合理的坡度范围约在5.5%~9%,且汽车总质量越大,船舶吃水越深,下河斜坡道坡度可选择的范围就越小,甚至趋于一个定值;同时斜坡坡长不宜超过150 m,且车速宜控制在10 km/h以内。
2013(3):124-128.
摘要:岸桥与集卡是集装箱港口装卸过程中的重要机械, 其配置情况关系到整个港口的作业效率。为了提高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效率,针对集装箱在码头堆场分区堆放的情况和码头泊位装卸作业的状态要求,考虑了岸桥作业时间和集卡运输时间,提出了集装箱码头集卡与岸桥协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总时间最小为目标。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为码头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
2013(3):129-139.
摘要:根据实测资料、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和有关文献成果对影响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量的宏观动力原因进行了分析。取得新的认识:1)与枯季相比,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洪季波浪中的长周期波浪显著增多,其中8.0 s及以上周期的波浪能量占总波能的比例由枯季的3.2%增加至洪季的40.6%;2)高能波浪运动对北槽航道回淤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与北槽航道回淤量的增加息息相关;3)12.5 m航道开挖后,北槽航道内水流冲刷能力沿程均有增强,有利于槽内泥沙往两侧高滩运移;4)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泥沙自身交换量远大于河口上游来沙,洪水不是造成北槽航道回淤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导性宏观动力原因;5)波浪作用是长江口北槽航道回淤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导性宏观动力原因,“消浪”应成为今后北槽深水航道减淤工程以及长江口南槽、北港和北支下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研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2013(3):140-143.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地处感潮河段,如何计算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航道建设技术论证的首要工作。通过初步论证分析,得到一些基本认识:对于南京以下河段,现行航道水深起算基面不能视同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不宜轻易调整航道水深起算基面、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宜统一采用海港方法计算并根据水文条件变化作必要调整、个别河段航道设计水深需大于12.5 m。
2013(3):144-147.
摘要:航道是航运发展的基本条件,航道规划方案评价涉及的指标非常多,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通过对层次方法、指标体系、权重、评价标准进行分析,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定量性和离散性,使决策和评价过程变得简便易行,能够为航道规划提供一种合理的优选方案。
2013(3):148-152.
摘要:受恶劣天气、汛期大流量、船闸停航检修等因素影响,三峡坝上大量船舶积压,待闸锚地锚位数量严重不足。利用排队论相关理论,建立待闸锚地排队模型,并结合过闸船舶的统计资料对现有锚地规模进行分析评价,可为三峡待闸锚地的建设规模提供参考。
2013(3):153-157.
摘要:利用三峡水库成库初期实测资料分析长江典型弯曲型河段龙王沱以及牛屎碛河段的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龙王沱河段呈现累积性淤积态势,龙王沱累积性淤积了67.8万m3,牛屎碛河段从2007年开始淤积,主要淤积在深槽。2008年持续淤积,到2010年5月,牛屎碛河段共淤积了20.8万m3。从长远来看,随着水库水位的进一步抬高,弯曲型河段的泥沙淤积将进一步加重,对可能出现的航道碍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3(3):158-163.
摘要:通过对新建、在建船闸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调查,对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施桥三线船闸工程实践,提出船闸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综合技术:如基于仿真分析的减缩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技术;运用衬垫模板结合脱水施工工艺,提高表面抗裂性能;聚苯板外保温技术;优化结构设计、改善边界约束条件等。综合运用进行裂缝防治,供科研、设计、监理及施工人员参考。
2013(3):164-167.
摘要:对某船闸上游中底板混凝土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反分析。运用三维有限元传热模型结合遗传算法,确定了该船闸底板的发热率公式。据此发热率公式对船闸底板三维瞬态温度场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原型观测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显 示,计算值与原型观测值在时间历程上最大相差1.1%,反分析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同时验证了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原型观测数据反分析混凝土绝热温升规律等热力学参数的可行性;反分析过程显示,遗传算法的快速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采用三维模型增加的计算量。
2013(3):171-175.
摘要:船闸调度主要任务是确定排哪些船舶及其各自在船闸中相对位置,是一个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建立调度数学模型,通过研究调度算法进行求解,试验证明船闸面积利用率比前期提高,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2013(3):176-183.
摘要:针对长江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航道航标布设特点,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模块研制航标遥测遥控终端,提出基于加速度与GPS传感器的航标碰撞与漂移预警方法。结合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应用,开发航标遥测遥控软件,构建长江朝天门航 道管理处辖区莲花背控制河段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为内河航道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示范。
2013(3):184-189.
摘要:现有规范仅规定加筋地基进行水平滑动或软基挤出验算,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现有稳定分析方法假定的滑动体竖向界面位置通常与实际存在出入,且不能考虑附加应力扩散的影响。为克服上述缺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分析时不限定滑动体竖向界面的位置,采用Flamant解计算堆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分析表明,软基上堆载需要同时进行圆弧滑动、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等破坏模式的稳定验算,水平滑动、软基挤出最危险滑动体竖向界面不一定位于坡肩和坡脚。采用建议方法计算的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安全系数通常与现有方法计算结果不同。
2013(3):190-194.
摘要:采用四点弯曲试验方法,对6根改进型后张法大管桩进行抗弯试验,测得桩身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并与国内同类型高性能管桩的抗弯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后张法大管桩的抗裂性能有很大的提高,而极限抗弯承载 力提高不明显,在小范围内提高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能提高管桩的抗裂性能;同时,悬臂端的长度对抗弯试验有很大的影响,悬臂端的最佳长度为0.08L~0.1L。
2013(3):195-198.
摘要:在用真空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过程中,对于真空预压引起的竖向、水平向影响范围的大小往往决定着软基处理的成败。为此,以江门新会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大面积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通过在加载区内进行表面沉降、各 深度真空度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在区外进行表面沉降、水平位移等数据观测的方法对整个真空加载过程进行定期数据采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真空预压法加固大面积软基工程中真空荷载影响范围,可在处理效果和对周边影响方面为珠三角地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可靠数据和技术参考。
2013(3):199-203.
摘要:在重力式码头水下抛石基床厚度越来越大、同时爆夯法通常受环境制约不能采用的背景之下,提出对传统的重锤夯实工艺进行改进,即采用超重锤以及较大的基床分层厚度的施工工艺。首先设计了超重夯锤,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夯锤的绕流阻力系数及有效夯击能,再以有效夯击能估算基床的有效加固深度,在此基础上,将重锤夯实基床分层厚度从传统的2 m/层提高至4 m/层。厦门港嵩屿港区抛石基床的夯实施工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重锤夯实工艺效果较好,平均夯沉率达到了14.85%,而且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2013(3):204-207.
摘要:在防波堤项目中,常常遇到旋转体结构的工程计量问题,断面形心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首先从数学原理上证明了形心法的正确性,接着分析了它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以及确定形心和断面密度的方法,最后用一个实际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它的具体应用和优点。借助计算机程序,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审批时间,从而更好地创造效益。
2013(3):208-212.
摘要:在常规情况下,大型沉箱外海无掩护安装须采用大型起重船组,才能克服恶劣海况,确保施工安全,但是,大型起重船组台班费高,船源少,进度与成本难于控制。以福建鸿山热电厂煤码头及引堤工程沉箱安装为实例,总结常规起重船在外海无掩护条件下成功完成大型沉箱安装的施工组织与措施,对类似外海工程沉箱安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