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
    • 长江下游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演变关联性及治理建议

      2013(1):1-4.

      摘要 (1145) HTML (0) PDF 1.96 M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本段历史演变、近期演变过程和两水道的演变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治理对策,就治理关键部位和治理时机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通州沙水道河道演变对白茆沙水道的影响逐渐减小,但由于徐六泾节点段对水流的束流、导流作用尚不够充分,通州沙水道的主流变化对白茆沙水道河道演变仍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其治理,建议尽早守护通州沙——狼山沙左缘和白茆沙沙头。

    •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水道工程局部冲刷试验研究——Ⅰ:模型设计

      2013(1):5-11.

      摘要 (1713) HTML (0) PDF 2.26 M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水道工程局部冲刷研究工作表明:1)采用局部正态模型研究潮汐河口工程局部冲刷问题是可行的;2)试验水力条件的选择、模型边界的确定以及模型的整体变坡等是将局部正态模型应用于潮汐河口工程局部冲刷问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3)白茆沙水道工程局部正态模型较好地复演了目标试验水力条件,具备开展进一步试验的条件;4)提出了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模型边界确定方法。

    • >综合
    • 斜坡堤护面板上最大波压力研究

      2013(1):12-15.

      摘要 (1649) HTML (0) PDF 2.08 M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在不规则波作用下最大打击力位置的相对深度的变化规律,拟合了最大打击力位置相对深度的公式;通过分析最大相对波压力随破波参数ξ的变化规律,拟合得到最大相对波压力公式和波压力沿斜坡分布规律。

    • 基于抛物型缓坡方程的某码头泊稳问题研究*

      2013(1):16-19.

      摘要 (1250) HTML (0) PDF 2.47 M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理论出发介绍了抛物型缓坡方程的特点,并阐述了抛物型缓坡方程的使用限制条件;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运用基于抛物型缓坡方程的REF/DIF模型对大连将军石码头改进后的两种方案的波高进行了模拟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经 改进后方案1和方案2均能满足港内泊稳条件,方案1要更优于方案2。

    • 船舶乘潮进港时段水深及横流的推算研究

      2013(1):20-24.

      摘要 (1445) HTML (0) PDF 2.00 M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岚山港南作业区为例,分析研究了环抱式港池建成初期船舶乘潮进港的调度问题。岚山港南作业区进港航道轴线与涨、落潮主流流向夹角较大,存在近口门航道段横流较大的问题;涨潮阶段横流普遍强于落潮阶段横流;涨潮阶段最大横流出现在口门外沿航道轴向400 m处。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建立涨急流速和潮差的关系以及涨潮阶段设计乘潮水位流速与涨急流速的关系,然后通过查询潮汐表信息推算水深和横流,从而为确定船舶乘潮进港时间提供科学依据,达到船舶调度目的。

    • 不同应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加速腐蚀试验研究*

      2013(1):25-30.

      摘要 (863) HTML (0) PDF 3.65 M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展了不同应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电解液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加速腐蚀试验中通电时间、钢筋腐蚀率和荷载水平等外界条件对试验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钢筋锈蚀过程中梁截面应变变化和锈蚀裂缝产生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应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提供了试验参考。

    • 单桩荷载-沉降曲线的修正指数曲线模型拟合研究

      2013(1):31-38.

      摘要 (892) HTML (0) PDF 2.32 M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已有的数学模型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并将指数曲线模型按照一定的修正方法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新的修正指数曲线模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单桩静载荷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高于0.996,拟合效果好于双曲线模型和完整指数曲线模型。修正指数曲线模型对单桩P-s曲线能进行很好的描述,可以利用该模型获得的拟合结果对单桩承载力进行预测。

    • 现代耙吸挖泥船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13(1):39-44.

      摘要 (2042) HTML (0) PDF 1.30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耙吸挖泥船是高能耗的施工船舶,研究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耗,不仅可以为疏浚企业节省燃油费用,还可以减少船舶造成的环境污染,获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介绍挖泥船节能减排的含义和评价指标,从船型设计、推进动力系统优化、疏浚机械和集成监控系统开发及设计建造单耙挖泥船等方面讨论耙吸挖泥船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钦州湾滩槽地貌体系演化数值模拟研究*

      2013(1):45-50.

      摘要 (1369) HTML (0) PDF 2.84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钦州湾的滩槽地貌体系由东、中、西3条主要的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沙脊(洲)组成。利用3D、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并行计算的FVCOM数值模式对整个钦州湾水下地形的冲淤演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槽冲滩淤的 冲淤格局反映出潮流是塑造和维持钦州湾滩槽地貌体系演变的主导动力;钦州港对东水道2000年9月—2002年12月、2004年2月—2008年12月分别进行的3万吨级、10 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引起了目前的滩槽地貌体系的冲淤调整,初期强度较大,随后缓慢下降,这一调整过程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各类工程的影响相互叠加,须密切关注。

    • 基于台风浪后报模型的外海重现期波浪要素分析

      2013(1):51-54.

      摘要 (2070) HTML (0) PDF 1.92 M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Jelesnianski(1965)热带气旋经验风场模式模拟台风场,采用基于动谱平衡方程的SWAN模型模拟台风浪,对1951—2010年我国东南沿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台风浪进行了推算。在良好的风、浪验证基础上,基于台风浪数值 后报结果,将波高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广东沿海外海波要素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可为海区内工程提供较好的参考。

    • 波浪荷载对斜坡式潜堤作用的数值分析

      2013(1):55-59.

      摘要 (1376) HTML (0) PDF 2.11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动量源数值造波消波技术,运用Fluent软件成功地模拟了在不同的斜坡角角度和水深组合下斜坡式潜堤所受的波浪作用。通过分析斜坡角角度和水深对斜坡潜堤所受波浪力的影响,得出斜坡潜堤所受波浪力受水深影响较大、受斜坡角角度影响较小。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斜坡潜堤在波浪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提供计算模型,并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我国东部沿海平均潮差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2013(1):60-65.

      摘要 (1360) HTML (0) PDF 2.48 M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沿海地区面积广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平均潮差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相当复杂。由此,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1个验潮站连续1 a的逐时实测潮位资料,统计其年平均潮差及月平均潮差,并由此分析了年平均潮差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分布特征及月平均潮差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平均潮差的分布及变化除受天文因素的影响,径流以及海湾形态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沿海地区,在天文因子作用下,月平均潮差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但在河口内及受非周期性因素影响严重海域,月平均潮差变化规律则比较复杂。

    • 大水位差拱形桥梁弧形自浮式防船撞设施运行可靠性强化试验研究*

      2013(1):66-70.

      摘要 (931) HTML (0) PDF 3.99 M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弧形自浮式防撞设施能够有效解决大水差拱形桥梁的防船撞问题,其运行可靠性关系到防撞设施日常运行的灵活与稳妥,对其进行研究尤为必要。采用性能可靠性评估模型评价防撞设施运行的可靠性,将可靠性量化为防撞设施随水位变化自适应浮动的驱动力值大于浮筒阻力值的概率。为了提高试验的效率,采用强化试验原理,对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弧形自浮式防撞设施机构模型,并在防撞带与浮筒连接部布置多个应变测量单元,监测防撞设施随水位自适应浮动过程中的应变变化。强化试验条件下,共进行了25个往复升降试验,结果表明25次试验中均未出应变输出结果异常的现象,说明在25次试验中未出现一次浮筒卡住的情况,证明所设计的防撞设施结构运行可靠度达到设计要求。

    • >港口
    • 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6)

      2013(1):71-75.

      摘要 (955) HTML (0) PDF 1.93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6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多本手册中关于高桩码头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及与我国规范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规范明确了码头布置的规则性和不规则性、桩基布置原则及板-桩连接的钢筋细部规定等。抗震设计中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在叉桩使用方面的规定相差较大。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桩码头安全性评估

      2013(1):76-80.

      摘要 (1830) HTML (0) PDF 1.56 M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影响高桩码头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传统的高桩码头安全性评估方法主要是依靠检测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很少对其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估。为了准确分析高桩码头安全性状况,本文参考桥梁安全性评估法进行研究,将安全性评估分为外观检测评估和承载能力评估,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最终得出码头的安全等级。该方法简洁明了,能准确反映在役高桩码头的安全性状况,为码头管理及维修加固提供依据。

    • 三峡库区新型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模态分析

      2013(1):81-84.

      摘要 (862) HTML (0) PDF 2.51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桩径、大跨度的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将成为三峡成库后适应库区水文条件的新结构形式。以重庆主城港区纳溪沟码头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其码头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初步探讨了该结构形式的动力特性,评价码头结构的安全性。

    • 散货码头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策略及应用

      2013(1):85-89.

      摘要 (768) HTML (0) PDF 2.10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合理选择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策略是无功补偿装置设计与运行的关键,由于控制策略选取不当,往往出现无功过补偿和欠补偿等问题。以某散货码头电网的运行数据为依据,分析其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策略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种改造方案,以较小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改造效益。

    • 福州港平潭港区总体规划关键技术

      2013(1):90-95.

      摘要 (803) HTML (0) PDF 2.64 M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平潭港区功能定位、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起步工程选择等关键技术方案分析,提出在新建港区——平潭港区规划中解决关键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类似港口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 上海徐汇滨江亲水平台设计

      2013(1):96-100.

      摘要 (915) HTML (0) PDF 2.33 M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亲水平台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亲水功能,展现人文平台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结合上海徐汇滨江样板段亲水平台设计,对亲水平台设计中的总体布局、高程确定、断面结构形式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都是决定亲水平台设计成败的关键。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滩槽泥沙交换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影响的分析

      2013(1):101-108.

      摘要 (1776) HTML (0) PDF 2.45 M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黏性细颗粒泥沙在潮汐水流中运动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存在多种不同尺度的输运形态。就长江口而言,其中1~2 m近底水流驱动下的高浓度悬沙输运应加重视。现场观测表明,近底高浓度悬沙的生成与黏性细颗粒泥沙在潮汐水流中的沉降特性有关,其输运对航道回淤的影响表现为滩槽之间的泥沙交换。初步估计横向水体高浓度悬沙输运造成12.5 m深水航道中段2 000万~3 000万m3的年回淤量是可能的。这可能是造成航道中段集中回淤的重要原因之一。

    • 长江万州至长寿河段泥沙淤积特性研究

      2013(1):109-113.

      摘要 (908) HTML (0) PDF 1.98 M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泥沙淤积较蓄水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三峡库区实测资料及多年库区冲淤变化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的淤积形态与河型有关——弯曲河段和分汊河段淤积较为严重,顺直河段淤积相对较少。对长江万州至长寿河段典型河型进行冲淤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施工期通航问题试验研究

      2013(1):114-120.

      摘要 (1590) HTML (0) PDF 3.33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是一座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的大(2)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施工期通航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能否满足大件船舶安全畅通的运输要求,意义重大。根据龙溪口航电枢纽 工程施工导流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各施工导流期的通航水流条件,并针对施工通航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二、三期围堰区段流速超标、流态较差、通航流量较低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改善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提高通航流量的综合性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本枢纽工程施工期的通航问题,其研究成果可作为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 黏性土类航道免扫浅疏浚关键技术研究

      2013(1):121-123.

      摘要 (1775) HTML (0) PDF 2.06 M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耙吸船常规的前期大面积开挖、后期扫浅的施工方法存在后期扫浅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黏性土类。由于黏性土类不易坍塌的土质特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浅点和垄沟一旦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随着浚挖深度增加,高差继续增大,工程后期耙吸船的扫浅难度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以最新研发的耙吸监测系统提供的精确挖泥功能为依托,开展了有关研究,成功实现了黏性土类航道的免扫浅施工,提高了耙吸船的施工效率。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船舶过闸运输组织仿真

      2013(1):124-129.

      摘要 (1181) HTML (0) PDF 2.18 M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水利枢纽船闸设计通行能力与船闸实际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尴尬现实,将三峡船闸入口船舶流特征与道路交通中三线轨道交通模型结合起来,运用船舶过闸调度原理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构建了水利枢纽区域过闸组织模型,并对双向船闸和升船机组成的过闸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反映了船舶达到规律对船舶流聚集和疏散的影响。最后对仿真结果给出具体的分析。

    • >信息技术
    • 基于GIS的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监测监控技术*

      2013(1):130-134.

      摘要 (1635) HTML (0) PDF 2.18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航道通航状态监测监控为目标,研究面向航道管理与通航服务的航道通航状态数据采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数据综合集成方法,从软、硬两方面提出内河通航状态监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的全方位监控。本方案可为航道管理部门在通航保障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 内河航道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数据转换方法与程序设计

      2013(1):135-137.

      摘要 (1402) HTML (0) PDF 1.91 M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内河航道现有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计算与相互转换的人工分带计算和转换方法,提出了微型计算机自动计算与转换方法,并进行了Windows平台上的计算与转换程序设计,进行了不同计算方法转换前后的数据比较,比较结果 表明本自动计算方法和程序是准确可靠的,可以在内河航道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数据计算与相互转换中推广应用。

    • >地基与基础
    • 水力吹填砂土地基加固处理现场试验及方案优化

      2013(1):138-143.

      摘要 (1624) HTML (0) PDF 2.43 M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绞吸式挖泥船水力吹填形成陆域后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对吹填砂颗粒成分分析、地基试夯处理和静力触探检测的综合分析,针对不同使用功能区域分别采取振冲和强夯地基处理,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根据 调整和优化的加固处理方案顺利完成地基处理工作,为港区陆域后续基础设施的施工开展创造了条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程的成功实施为类似吹填造地沙漠地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 船舶尾流作用下码头抛石基床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2013(1):144-148.

      摘要 (846) HTML (0) PDF 3.01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船舶尾流作用下码头抛石基床稳定性开展研究。选用长14 m,宽8 m,高度1.2 m的开敞式矩形水池作为试验水池,精选颗粒均匀的块石作为试验用基床块石。利用潜水泵模拟拖轮螺旋桨射流,通过调整不同功率潜水泵的出流位置控制研究区域的流速。采用先进的多普勒点式流速仪测量基床抛石前缘和后缘的流速,得到能够对块石基床稳定性造成破坏的流速指标,并经实际工程验证了本模型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 湛江港大直径钢管桩的压桩试验及其数值模拟

      2013(1):149-154.

      摘要 (1532) HTML (0) PDF 3.38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大直径钢管桩压桩试验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与试验结果的差值,以湛江港高桩码头结构为工程背景,对两个码头的3根大直径钢管桩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字模拟分析。首先采用锚桩法进行了现场压桩试验,得到了各条试验桩 的Q-s曲线和极限承载力;然后采用ABAQUS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数值模拟的桩基沉降比现场实测结果大,且随着荷载的增加,两者的差值逐渐增大,沉降量的最终差值在20%~30%。

    • 大管桩和PHC管桩在北方港口码头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2013(1):155-160.

      摘要 (1006) HTML (0) PDF 3.90 M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大管桩和PHC管桩本体抗冻性、抗冰荷载性能,北方港口码头使用大管桩和PHC管桩的辅助措施、总体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经济性进行论证。研究认为:只要控制好管桩混凝土本体的抗冻性,对水位变动区和浪溅区管桩采取必要的 防护措施,并采用挡冰裙、挡浪板和钢筋混凝土胸墙等结构对暴露区段管桩进行防护,大管桩和PHC管桩即可以在北方外海港口码头和桥梁工程中使用,而且其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施工
    • 高桩码头受损基桩修复受力体系转换新工艺

      2013(1):161-165.

      摘要 (1540) HTML (0) PDF 2.97 M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湛江港410#泊位被撞区域各构件受损情况的检测分析,提出了在不破坏码头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对破损的桩基础、桩帽、靠船构件等结构进行维修加固的处理新方法,为港区的生产经营节省了大量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维修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徐圩吹填2区围堤合龙施工

      2013(1):166-171.

      摘要 (1462) HTML (0) PDF 1.98 M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外海、深水、5 km2库区、深厚软土地基上围堤工程合龙的施工经验。本次施工充分利用抛石堤的透水性和大型施工船水抛,采用平堵与立堵相结合的工艺,适当提高龙口底高程,缩窄合龙口纵宽,降低合龙石料块度要求,减少了合龙风险和成本。

    • 内河航道混凝土直立式驳岸墙体快速施工工艺

      2013(1):172-175.

      摘要 (894) HTML (0) PDF 1.54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 采用整体钢模滑移技术和皮带机浇筑系统工艺,大大加快混凝土直立驳岸墙身的施工速度,不仅保证了施工进度,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是一项集安全、优质、高效、低耗于一身的快速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混凝土构件新型吊点施工方法

      2013(1):176-178.

      摘要 (841) HTML (0) PDF 2.06 M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电缆沟盖板等小型混凝土构件的吊点形式由拉环改为螺栓连接。此方法在混凝土构件制作过程中预埋螺母,并采用特制的螺栓吊具进行搬运、安装。对比原有拉环式吊点形式,在提高混凝土构件表观质量、避免由拉环生锈引起的混凝土构件返锈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为混凝土构件吊点形式的选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