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1-6.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的试验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透射系数的各个因素(包括相对淹没水深、相对堤顶宽度、波 陡),给出了各种因素组合下透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将试验值与前人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并分析数据的差异及原因;分 别拟合了规则波及不规则波情况下潜堤透射系数公式。
2012(9):7-11.
摘要:为研究波浪冲击特性,应用FLUENT软件建立了规则波与平板结构相互作用的二维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RA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以VOF方法处理自由表面。对3种典型工况下的冲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确 定冲击压峰值的平均值作为波浪冲击特性指标。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分别对波陡、平板离开水面距离和板宽等因素对波浪冲击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2012(9):12-17.
摘要:大型油轮的水流力是开敞式深水码头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分别对JTS 144-1—2010《港口荷载工程规范》、OPTIMOOR计算软件、英国BS 6349规范、石油公司国际海运论坛《系泊设备指南》以及MIL-HDBK等5种船舶水流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港口工程荷载规范》关于船舶水流力的计算公式当15°< θ <165°时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而国外规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因此,建议船舶水流力的纵向分力采用英国BS6349规范计算,横向分力采用OCIMF《系泊设备指南》中的公式来计算。
2012(9):24-29.
摘要: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储运系统于2011年3月启动,理解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战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理解对储备点、承储企业和储运方式选择的原则,理解相关政策,是落实国家应急煤炭储备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对相关单位具有指导性实用性价值。
2012(9):30-34.
摘要: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夏冬季多站同步连续实测潮流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潮周期潮流变化特征,并对实测潮流进行了准调和分析,进一步计算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了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最大流速和流向。结果表 明:该海区涨落潮流速、历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潮流性质属于规则半日浅海潮流,近岸表现为往复流运动,随水深增加,旋转流明显,以逆时针方向为主,最大流速流向随季节不同差异明显。
2012(9):35-39.
摘要:在利用潮流数学模型对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方案进行比选优化时,发现港区内涨潮最大流速是决定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指标之一。经过分析认为,港区内涨潮最大流速与港区水域面积、防波堤口门过水断面面积有关,此外还受涨潮潮差和涨潮历时的影响。根据潮流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拟合了港区内涨潮最大流速计算的经验公式,相关性较好,计算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方案的初步评估。
2012(9):40-45.
摘要:弯曲航道是内河航道中较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弯曲航道水流条件复杂,导致船舶操作难度较大,为了改善通航条件,需要对弯曲航道进行整治。结合弯道三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应用于湖南益阳至芦林潭航道整治工程的通航论证中,通过模拟计算结果来评价弯曲航道的通航条件,为弯道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科学指导。
2012(9):46-49.
摘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负载应力水平下短期加载的纤维增强塑料(FRP)布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已有试验结果做了比较。分析表明:选择合理的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FRP布约束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在此基 础上,分析了不同带载应力水平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FRP约束刚度等参数对FRP约束混凝土柱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
2012(9):50-54.
摘要:在JTJ 213—1998《海港水文规范》及JTS 154-1—2011《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对斜坡式防波堤胸墙波浪力计算有所规定,但与物理模型试验实测结果相比有一定差异。结合工程实例,对现行规范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本工程防波堤胸墙的实际受力模式,供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2012(9):55-60.
摘要: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合理地综合利用疏浚土资源吹填造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吹填陆域形成后将会影响该区域海洋水体的对流-扩散,改变局部的海洋水动力,从而对该区域的海洋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需要充分了解陆域形成前后水体交换的变化情况。根据国际常用规范标准,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水体交换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过水断面宽度,设置过水箱涵,优化设计方案,加快水体交换,达到保护海洋水环境的目的。
2012(9):61-64.
摘要:分别从子程序开发和基于“荷载移动平台”思想巧妙建模的方向研究移动荷载在ABAQUS中的模拟方法。移动荷载在工程计算中是经常用到的荷载项之一,到目前为止,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CAE的荷载模块中缺失这一项使用功能,限制了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计算。
2012(9):65-69.
摘要:岩质边坡平面滑动验算包括岩体内部结构面验算和岩体抗剪强度验算。均质边坡岩体由于抗剪不足产生平面滑动,通过假定破坏面与内摩擦角之间关系迭代求解安全系数,探寻破裂角和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简化估算安全系数公式。通过与数值解对比验算,可知简化公式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2(9):70-73.
摘要: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4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重力式码头和板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重力式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计算惯性力时考虑了加速度系数沿码头高度的变化,日本规范在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的地震系数中包含着要求控制的变形。对于板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计算拉杆拉力和板桩墙弯矩时采用的方法不同。
2012(9):74-79.
摘要:结合三峡库区某框架墩式码头工程,通过有限元动力仿真方法,利用非线性分析软件ANSYS/LS-DYNA 建立了船舶与独立墩式码头碰撞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橡胶护弦的缓冲和吸能作用,更加真实地模拟出船-护弦-码头三者 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了船舶速度对墩式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2012(9):80-83.
摘要:应用能量平衡方程研究近岸随机波的传播变形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其在海洋学以及海岸动力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考虑绕射作用的能量平衡方程作为计算随机波浪传播变形的控制方程,以此建立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波浪的浅化、折射、绕射、反射和破碎。利用该模型对威海船厂港内随机波传播变形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发现在相同的考虑因素下两者是相当吻合的,说明模型在计算近岸随机波的传播变形时是实用而可靠的。
2012(9):84-86.
摘要:在某大型原油码头设计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并改善当地自然条件对码头轴线和墩位布置进行优化,达到了节约岸线资源、改善泊位作业条件、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不断探索从而实现护舷设计优化和改进输油臂回转接头制造工 艺;在混凝土主体结构中埋设应力监测设备,为结构的全寿命设计开展基础工作;在正式工程中首次使用快速脱缆滑车,增强对船舶约束能力。编制针对性强的操作大纲,对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有效总结。该工程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特色可为类似码头建设提供借鉴。
2012(9):87-92.
摘要:分析长江上游码头传统系靠泊结构的不足,结合重庆纳溪沟码头工程,提出了靠船排墩的系靠泊结构形式。分析表明,采用靠船排墩增大了排架间距,从而减少水下工作量,能较好地解决因三峡成库后库区水位抬高导致建设时可作业天数减少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码头“小桩密排”的现象,随着排架跨度的增大和桩数量的减少,较好地解决了码头附近河流淤积问题。对靠船排墩进行有限元分析表明:靠船排墩结构设置合理,减少了其它排架的分配荷载。
2012(9):93-99.
摘要:针对最新颁布的《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建议——高桩梁板式码头按空间结构计算时,宜忽略面板的作用来计算纵梁和横梁的内力,选取湛江某高桩码头工程的一个结构段为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多种 空间结构计算模型,研究两种忽略面板作用的建模方法,并通过对比各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高桩梁板式码头空间结构计算中面板刚度发挥的作用。对比结果表明:把面板的弹性模量设成一极小值是高桩梁板式码头空间结构计算中忽略面板作用较为简便且可行的方法,为高桩码头设计者提供了参考。
2012(9):100-105.
摘要:分析日照-仪征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与总体规划的关系、工程区域的自然条件、与相邻工程的关系等总体布置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码头轴线、码头布置等总体布置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可供大型油码头设计参考。
2012(9):106-109.
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港口物流与南通区域经济的关系,制定出合适的协同发展战略,选取1990—2011年港口物流与南通区域经济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港口物流与南通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指标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可 得性选取了分析变量;在此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港口物流和南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物流与南通区域经济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比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
2012(9):110-113.
摘要:钢结构塔筒结构形式广泛用于风电行业,作为风机的主要承重支撑构件—风机塔筒,结构形式成熟,施工简单,建筑外形简洁、美观,但目前现有港口导标工程中还没有工程采用钢塔筒结构方案。为了在港口导标工程中及内河类 似工程中推广钢结构塔筒结构形式,介绍了钢塔筒港口导标的塔筒连接方式、塔筒与基础的连接方式、基础的型,并用完成的工程实例说明了钢结构塔筒港口导标的设计及计算。
2012(9):114-117.
摘要:依据我国多个煤码头胶带输送机安装施工经验,详细介绍了胶带输送机胶带牵引和硫化技术。根据现场条件和输送机机型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胶带牵引、胶带硫化的工艺流程、设备工具配置以及有关计算和质量控制要点。可为水运工程、冶金、煤炭等行业的胶带输送机安装和生产维修提供参考。
2012(9):118-121.
摘要:针对黄建九先生提出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河道地形测量、航道制图及航道整治设计与成果评审等航道测量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目前相关规范条文的情况,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适时开展的工作,以期展开学术讨论。
2012(9):122-125.
摘要:沿海散货船舶大型化,对配套的航道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船舶进出港规则对发挥航道通过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构建沿海进口散货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先来先服务规则、大船优先服务规则和船舶成簇进出港规则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则下,航道通过能力与服务水平均呈指数分布关系;先来先服务规则和大船优先服务规则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而对于港口规模大、航道通航历时长的港区成簇进出港规则要比前两种规则对应的航道通过能力高。
2012(9):132-135.
摘要:为解决扬子石化公司吹填固基砂源问题,提出在长江下游南京八卦洲左汊规划的河道疏浚区与航道疏浚维护区进行工程性采砂。通过采取必要的航道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在不影响船舶通航条件下,使吹填采砂、河道疏浚与航道维护同步实施,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建设成本,而且稳定了南京八卦洲汊道河势格局,改善了左汊航道条件,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多赢局面。
2012(9):136-141.
摘要: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采用护滩结构,在受径流和潮汐双重影响条件下的应用尚属首次。为保证鳗鱼沙心滩守护工程的质量和整治效果,并保持整治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在分析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段水流特性的基础 上,根据局部水槽模型成果,对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护滩带结构进行了细部处理,在保证工程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减少了水毁损失,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节约了工程量,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2012(9):142-144.
摘要:船闸是通航建筑物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一般用于保证船舶安全过闸,因此,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以某船闸工程为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船闸闸室结构进行计算;讨论影响船闸闸室结构设计安全性、稳定性的关键因子,找出考虑这些关键因子的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2012(9):145-148.
摘要:针对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沙质河床的整治中大量采用的护滩带出现破坏的情况,结合工程建筑物的水沙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通过分析其破坏部位和破坏形式,找出其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多种解决措施,并在其他工程中进行了试验性的运用,通过运用后的效果对比,提出了较为成熟的护滩带结构形式。
2012(9):149-152.
摘要:在研究长江航运物流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长江干线流域建设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想,分别从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长江航运物流的特点,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平台建设和发展思路。
2012(9):153-158.
摘要:航道要素状态感知与交互是长江航道信息服务的基础。首先对航道状态的感知需求进行分析和宏观界定,包括航道本身和与航道直接相关要素的感知精度和实时性要求,然后设计出长江干线航道信息感知与交互系统的整体架构,将系统分为感知层、数据处理层、内部信息交互层、信息服务层和发布层,并进一步阐述系统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感知、传输和显示相关关键技术问题。提出的感知与交互能够系统体现出长江航道主动服务的理念,可作为长江航道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的重要参考。
2012(9):159-163.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内河船舶安全监管的现状,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内河船舶综合安全监管平台。描述平台的系统构成、系统逻辑架构、业务体系架构和关键功能模块,并给出平台测试结果。测试表明:该平台满足功能与性能设计需求,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该平台对于预防内河航运事故发生、加强事故搜救以及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环境友好型内河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2012(9):164-169.
摘要:采用大面积吹填砂进行围海造地过程中,会产生淤泥集中区,对大面积超厚淤泥层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地表持力层形成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通过对洋山深水港西Ⅲ区大面积超厚淤泥区地表持力层形成关键技术的探索、研 究、运用,为类似工程中对超厚淤泥层进行地基处理、尤其是地表持力层形成提供了借鉴作用。
2012(9):170-173.
摘要:砂井是利用土的排水固结原理来处理软弱地基的代表性施工技术。针对现有的软基沉降计算和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离散单元法中二维颗粒元法PFC2D建立了砂井二维模型,对砂井地基堆载沉降过程进行二维离散元仿真模拟。采用由2~7个不同组合方式的簇单元来体现软基的孔隙率,改进了PFC2D中的水位降深模型,分析了软基沉降过程中水位的变化规律。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模拟沉降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2012(9):174-177.
摘要:顺层岩质斜坡是极易失稳、危险最大并且工程地质问题最多的边坡。因此顺层岩质斜坡的稳定性和处理措施对于工程的建设极为重要。深入调查了某斜坡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斜坡的岩 体结构特征,建立斜坡的地质模型,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对斜坡进行模拟,模拟出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通过分析得到该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岩体受到长期的风化作用,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风化张拉裂隙十分发育,并且具有粉质黏土充填,从而大大降低了抗剪强度,这是影响中倾角顺层斜坡产生变形破坏的控制性因素。研究硬岩中倾顺层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对其他类似工程的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提供参考。并证明离散单元法是对顺层岩质斜坡进行数值模拟的十分有效方法。
2012(9):178-181.
摘要: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续建工程规模大、质量要求高,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在施工中积极采取可调节轨道螺栓技术、GPS水下夯实定位技术及混凝土防裂等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保证了工程耐久性,提高了工程观 感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2(9):182-185.
摘要:PHC桩因其单桩承载力高、耐久性好、抗弯刚度大、桩身强度高、造价远低于钢管桩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运工程。结合国外某跨海大桥工程实例,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PHC桩沉桩施工工艺,总结使用液压锤施打混凝土管桩的经验,对于推广PHC桩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2012(9):186-189.
摘要:结合大榭45万吨原油码头锚岩桩施工情况,介绍大型锚岩桩码头稳桩、桩尖保护、搭设钻孔平台及锚岩等施工方法和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2(9):190-193.
摘要:根据多年现场疏浚施工管理经验,从调整土质开挖厚度、完善施工工艺、科学布设挖泥管线等方面提出多种提高绞吸式挖泥船施工能效的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的运用降低了绞吸船式挖泥船施工的成本,节约了能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12(9):194-199.
摘要:结合招商港9#泊位的结构改造修复加固工程,介绍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修复加固以及防腐设计的思路,对结构中受到侵蚀并形成破坏的梁板结构以及钢桩和钢板桩提出修复方案,为目前普遍存在的桩基码头修复提供参考。
2012(9):200-202.
摘要:大连港大窑湾港区6#和7#泊位集装箱堆场箱角间混凝土板厚按规范计算需40 cm,实际工程仅为20 cm。原设计不允许正面吊作业,实际正面吊进行了相当长时间作业后,混凝土板并未破坏。对铺面设计进行计算比较认为:混凝土板规范计算厚度过大的原因是刚性铺面下采用的土基回弹模量过小。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