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
    • 不同坝型丁坝坝体周围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2012(7):1-7.

      摘要 (1300) HTML (0) PDF 3.71 M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水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丁坝附近水流紊动强度沿水流方向、水深方向和横向的分布规律。绘制5种不同坝体结构形式其周围水流脉动动能和紊动强度的分布等值线图并分析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不同坝体挑角对丁坝附近水流紊动强度和脉动动能的影响。

    • 长江口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试验研究*

      2012(7):8-14.

      摘要 (1719) HTML (0) PDF 1.79 M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长江口二期吹泥上滩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开展了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涉及疏浚土用于吹填造陆的吹泥上滩工艺、疏浚土专用吹输泥设备及机具、疏浚施工工艺、疏浚泥沙运动监测、水沙分离等关键技术问题总体上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为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允许越浪条件下海堤越浪量可靠度分析*

      2012(7):15-18.

      摘要 (1243) HTML (0) PDF 1.73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可靠度理论,进行了允许越浪条件下海堤越浪量的可靠度分析,建立了允许越浪条件下海堤越浪量的极限状态方程。以青岛某斜坡式海堤为例,将有效波高和谱峰周期作为基本随机变量进行越浪量可靠度分析。首先对有效波高和谱峰周期进行Log-normal、Gumbel分布拟合,根据拟合结果,二者均采用Log-normal分布,然后采用Monte Carlo模拟计算了该海堤越浪量的可靠性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进行允许越浪条件下海堤越浪量的可靠度分析是可行的,并且海堤越浪量的可靠性指标概率意义明确,比允许越浪量标准更合理。

    • 某陆域形成工程水动力与泥沙冲淤影响数值分析

      2012(7):19-23.

      摘要 (611) HTML (0) PDF 2.69 M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平面二维浅水潮波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结合潮位站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流场,对工程附近区域在工程后的水动力和泥沙冲淤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完成后,对附近海域流场基本没有影响,影响范围仅限于工程周边区域。泥沙冲淤的影响范围为以围填区为中心向北2 km,向西1.2 km,向西南2 km的范围内,最大冲刷0.8 m,最大淤积3 m。

    • 汕头港广澳港区防波堤顶高程计算及模型验证

      2012(7):24-29.

      摘要 (1119) HTML (0) PDF 2.03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防波堤顶高程是决定防波堤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有效控制投资,通过采用斜向浪折减、波浪爬高方法计算堤顶高程,并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得出在2 a一遇的波浪作用下,防波堤顶高程的降低对港内泊稳条件的影响很小。因此,在确定防波堤顶高程时应结合其功能特点、使用、防护要求,选择合适防波堤高程控制标准及计算方法,进而确定防波堤的顶高程。

    • 连云港近岸海域余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2012(7):30-35.

      摘要 (1193) HTML (0) PDF 1.85 M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夏冬季多站同步连续实测潮流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潮周期余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余流大小由北向南呈逐渐增大趋势,余流方向在海州湾海域主要为西南向,港口南部海域余流的方向受地形和径流影响,规律性较差。余流垂向大小变化表现为4种形式,方向变化表现为2种形式。夏季上层余流大小、方向与近底层存在明显的差别,冬季余流在垂向上分布相对均匀。

    • 历史台风天气图法推算海岸工程设计波要素*

      2012(7):36-42.

      摘要 (702) HTML (0) PDF 3.95 M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海岸工程设计波要素可以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推算,最理想的还是要依据所能取得的资料来选择合适的方法。采用历史台风天气图法推算海岸工程设计波要素,以如东人工岛设计波要素推算为例,利用该方法推求不同重现期设计波要素。结果表明,在缺少长期实测风数据的情况下,选择历史台风天气图推算法能推算工程区设计波要素,从而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 排水板测深中脉冲法的测量误差研究*

      2012(7):43-45.

      摘要 (733) HTML (0) PDF 1.98 M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脉冲法在排水板打设深度方面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室内试验:将排水板浸入水中不同长度,得到不同浸入长度条件下排水板的测量长度。将测量误差与浸入长度比较,得到测量误差变化的一般规律,指出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 防护块体Core-Loc的三维可视化安装技术

      2012(7):46-50.

      摘要 (916) HTML (0) PDF 3.24 M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巴基斯坦集装箱深水港防波堤工程,介绍混凝土块体实时三维可视化安装系统——POSIBLOC的五大子系统及六大功能,并且根据本工程采用POSIBLOC对防护块体Core-Loc进行安装的应用,介绍三大优势:该系统基于可视化及三维成像功能,可实时显示安装块体的位置、方向和姿态,保证了施工质量;采用双GPS定位,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并结合目标指示功能等确保安装块体的精度;可减少潜水员检查,减少停滞时间;可24 h连续作业,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 接触面单元对单桩位移应力的影响分析

      2012(7):51-57.

      摘要 (978) HTML (0) PDF 2.66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用有限元法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接触面单元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通过分别引入Goodman单元和Desai单元进行单桩有限元分析,研究接触面单元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及单桩位移应力的影响。分析认为:在桩顶荷载较小时两者的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以及单桩的位移应力差别很小;桩顶荷载较大时,采用Goodman单元计算所得的桩顶沉降小,接触面剪应力大,轴力沿桩身递减快,桩端阻力和沉降都较小,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较大。

    • 岸坡被动桩承载性状三维有限元分析*

      2012(7):58-61.

      摘要 (1037) HTML (0) PDF 2.73 M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化研究岸坡被动桩的承载特性,运用国际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岸坡被动桩进行三维模拟。研究发现,坡顶荷载是被动桩桩身位移与桩身弯矩的主要影响因素,桩身位移与桩身弯矩随着破顶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坡顶荷载对桩身弯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斜坡范围内;桩顶荷载对减小桩身弯矩有利。结果表明,基于ABAQUS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是研究岸坡被动桩的有效方法。

    • 码头面层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研究

      2012(7):62-66.

      摘要 (390) HTML (0) PDF 1.87 M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满足码头面层混凝土抗裂性要求,开展了码头面层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码头面层混凝土的单位体积用水量宜<165 kg/m3;在用水量一定情况下,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具有较小的干燥收缩,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不宜过低,水灰比宜控制在0.45~0.55;混凝土的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宜<360 kg/m3,宜控制在300~360 kg/m3。

    • 国外某工程的前期勘察资料分析

      2012(7):67-70.

      摘要 (577) HTML (0) PDF 1.47 M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国外某工程前期勘察资料的分析过程、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通过实例,针对土层的划分和岩土测试数据的统计,利用国内外的分析方法对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对比,提出合理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和结论。

    • >港口
    • 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2)

      2012(7):71-76.

      摘要 (837) HTML (0) PDF 1.87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该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此文为第2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规范、美国指南、日本规范和《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中港口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原则、设防目标和设防水准、建筑物的设防类别。结果表明:国外标准基本都采用多设防标准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性能要求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

    • LNG码头选址探讨

      2012(7):77-81.

      摘要 (838) HTML (0) PDF 1.72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几个LNG码头项目选址工作,系统性地论述LNG项目选址的整个过程,提出LNG项目选址的完整思路,并对LNG码头选址中应重点分析的地理位置、与规划的符合性、水域条件、陆域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地震条件、施工条件、社会依托条件、港务管理水平、船舶航行条件、周边项目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工程投资等提进行阐述。

    •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2012(7):82-85.

      摘要 (1214) HTML (0) PDF 1.31 M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我国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策略和最佳布局方案,在详细分析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阶段及其必备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长江上游地区港口物流的成熟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以此为基础分析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并提出港口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经营模式、发展类型、选址原则等。以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口物流园区——重庆果园港口物流区为案例,利用提出的理论进行分析,得到了内河港口物流基地的发展策略和适宜的布局方案。

    • 大型油轮缆力约束的统计分析

      2012(7):86-91.

      摘要 (1059) HTML (0) PDF 2.89 M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大型油码头设计船型,明确其各项特征参数,将有助于开展开敞式码头的系泊设计和试验研究。依据Q88油轮数据,采用覆盖率等方法,对10万吨级及以上油轮的缆力约束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大型油码头设计代表船型的系泊缆力约束参数。研究结果对于码头设计和系泊安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一种新型系船柱的研究设计

      2012(7):92-97.

      摘要 (995) HTML (0) PDF 3.72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当前材料、铸造技术、设计方法检验已沿用30 a的传统系船柱的设计完备性,认为其有值得改进、优化之处。以650 kN系船柱为例,从系船柱的材料选择、几何造型、受力机理、数值模拟4个方面阐述一种新型系船柱的研究设计。新型系船柱在安全可靠度、使用及维护性能、感官效果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且造价与同等级传统系船柱相当。

    • 港区雨水重力淹没出流排水安全性分析

      2012(7):98-101.

      摘要 (984) HTML (0) PDF 2.36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港区雨水排放方式多依靠重力自流排放,当受纳水体水位高于排出口管顶(渠顶)高程时,受纳水体就会倒灌雨水管网减缓港区雨水排放速度和流量,港区即存在被水淹的危险。结合工程案例,运用水力学知识对港区雨水采用重力淹没出流措施保证港区不受水淹提供理论分析。

    • 西沙永兴岛旅游码头开发建设思路与探索

      2012(7):102-104.

      摘要 (1026) HTML (0) PDF 1.27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积极稳妥地开发南海岛礁特别是西沙旅游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根据实地调研情况,针对西沙永兴岛旅游码头建设方案与下一阶段开发西沙旅游的框架思路进行初步探索。

    •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 长江口近期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分析*

      2012(7):105-110.

      摘要 (1518) HTML (0) PDF 1.58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长江口历史研究成果和近期的水、沙及地形监测资料,系统对比分析和总结长江口水沙特性和河势变化规律,预测长江口河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以来长江口河势总体保持稳定,该工程和南北港分汊口工程的建设对稳定河势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江口水沙运动基本规律无明显变化;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对长江口滩槽及口外地形变化的影响已有所表现,对北槽深水航道冲淤的影响暂不明显;长江口河势仍会基本按近期变化趋势发展,部分河段的不利变化趋势应当高度重视,必要时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 长江口横沙东滩中长期开发利用研究*

      2012(7):111-116.

      摘要 (1384) HTML (0) PDF 3.19 M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横沙东滩是上海市可开发利用的最主要滩涂资源之一。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的陆地空间,本文在对横沙东滩滩地演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治理开发,提出了横沙东滩中长期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总体方案,详细讨论了中长期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横沙东滩滩涂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利用,可兼顾航道整治、水土资源开发以及湿地环境保护等多目标需求,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 心滩守护工程影响航道水流特性的数值模拟*

      2012(7):117-123.

      摘要 (1643) HTML (0) PDF 3.58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滩是位于河心的浅滩,一般位于放宽河道内,会随水位涨落及水沙条件变化而十分不稳定,往往给航道条件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善航道条件,需要通过航道整治工程来稳定心滩,如软体排护滩工程、鱼骨坝护滩工程等。运用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心滩守护工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心滩周边的水流特性,较好地揭示了心滩守护工程对航道水流的影响特点,这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涉及心滩的浅滩河段航道治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长江中游新洲汇流口浅滩演变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问题初探

      2012(7):124-128.

      摘要 (736) HTML (0) PDF 2.15 M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新洲水道两汊汇流口形态特征及汇流口浅滩年内年际间变化特征,探讨浅滩出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认为:新洲南汊汇流顶托对汇流口浅滩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不是主要因素,新洲南水道上深槽走向以及北水道入流的变化是汇流口浅滩出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汇流口浅滩治理思路进行探讨。

    • 长江口近期来沙量变化及其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2012(7):129-134.

      摘要 (1207) HTML (0) PDF 2.14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来水来沙变化影响因素众多,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运动影响越来越显著。作为长江流域的终端,长江口地区既受自然因素影响,同时也显著地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大通站近几十年的泥沙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03年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出现显著下降。长江口来沙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流域来沙量的显著减少,与水库工程拦沙、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人工采沙及中游河道泥沙淤积等因素有关。长江口来沙量减少对南支及口外三角洲影响相对明显,均表现为冲刷特征,对此长江口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充分给予重视。

    • 引江济汉通航工程高石碑船闸输水系统布置

      2012(7):135-139.

      摘要 (1123) HTML (0) PDF 1.75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特点及船闸总体布置,按照《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研究确定了高石碑船闸不设镇静段的短廊道集中输水系统形式,计算了输水阀门处廊道断面的面积及输水系统特征尺寸,并进行了输水水力计算。水力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船闸输水系统输水水力特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确定的输水阀门开启方式合理,采用的双明沟消能布置适合高石碑船闸没有帷墙的工程特点。

    • 山区大型河流弯曲分汊河段航道整治思路与措施

      2012(7):140-145.

      摘要 (1173) HTML (0) PDF 2.00 M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铜鼓滩为弯曲分汊浅险滩,弯槽为枯水航槽,上口水浅,不满足尺度要求,中段航槽落湾,弯曲半径小,下口流速大,流态乱,上下水船舶航行危险。通过叙泸段工程整治,该滩碍航问题得到解决。基于模型试验成果和工程实际效果,通过研究该滩水沙特点和碍航特性,对治理思路与整治措施进行剖析。该类滩险主流洪水趋直,枯水落湾,洪水面流与底流分离,面流趋直,底流携带泥沙落弯;可开辟窄深型直汊通航,辅以江中整治建筑物束水维持航槽稳定;考虑到水沙分离的规律,应合理确定分流点,使水流归直槽,泥沙仍走弯槽。

    • 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太仓—南通)航道布置

      2012(7):146-150.

      摘要 (1125) HTML (0) PDF 1.84 M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给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太仓—南通段)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对该段航道的平面布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航道建设标准、航道自然条件,结合航道布置原则、通航需求、通航环境,提出航道布置方案,确定航线布置、走向、转向角等参数,并分析该方案与船舶定线制的关系。

    • 万州长江公路大桥防撞设施工程通航论证*

      2012(7):151-155.

      摘要 (784) HTML (0) PDF 2.69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万州长江公路大桥两端部分拱圈及立柱被淹没。一旦船舶失控或走偏航道碰撞拱圈和立柱,极易导致拱桥垮塌,引发极为恶劣的安全事故。针对大桥现状,创新提出了弧形水上升降式桥梁防撞装置,该装置能对拱桥易撞部位进行区域式防护,并能随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主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并结合相关数值模拟分析拟建防撞工程建成后对桥区河段河床演变、通航净空尺度、通航水流条件以及船舶航行条件等的影响。

    • 洋山深水港区进港外航道台风期适航水深研究*

      2012(7):156-160.

      摘要 (855) HTML (0) PDF 2.63 M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减小航道维护的工程量,减少台风期所造成的损失,开展洋山深水港区进港外航道台风期适航水深研究。通过对航道及其附近浅滩底质及浮泥样品的密度、盐度、颗分分析,并进行航道沉积物的沉降特性试验、流变特性试验以及泥沙起动试验等内容的研究,提出洋山港区航道的适航密度,并应用SILAS走航式适航水深测量系统成功获得了适航水深测量成果,在淤泥质港口的水深维护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乌江渡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

      2012(7):161-165.

      摘要 (1337) HTML (0) PDF 2.93 M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上游乌江渡枢纽调峰影响,乌江的乌江渡枢纽至漩塘河段水位陡涨陡落。建立乌江渡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验证了原型水位和流速分布,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乌江渡枢纽泄水波传播过程,研究了乌江渡枢纽非恒定流下泄对下游航道的影响。

    • >地基与基础
    • 顺层岩质岸坡板桩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

      2012(7):166-170.

      摘要 (957) HTML (0) PDF 2.39 M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顺层岩质岸坡上板桩墙的墙后土压力进行分析计算,探讨了不同结构面倾角时板桩墙自身的位移以及墙后土压力的变化趋势,得到了板桩墙墙后土压力的大小和土压力分布形式。结果表明:顺层岩质岸坡上板桩墙的墙后土压力合力值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同时墙后土压力的大小不是随入土深度的增加而简单地呈线性增大,而是出现不规则的增大或减小,墙后土压力最大值基本都出现在墙体临空界面处或者墙体的底部,在进行板桩墙稳定性分析中应全面考虑墙底部及板桩墙临空界面处最大土压力。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提供参考。

    • 海床失稳对桩体土压力的影响*

      2012(7):171-175.

      摘要 (898) HTML (0) PDF 2.20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海洋桩基的设计计算方法未考虑海床失稳的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无法保证,这将为设计出的海洋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在海洋桩基设计分析中有必要考虑海床失稳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基于Biot固结理论和虚拟桩技术所建立的考虑海床失稳影响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基于该模型求得的土压力可以考虑海洋环境条件、海床土体条件及桩体几何、物理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后,基于土压力的数值解,探讨了桩体挠度、波高、水深及土体压缩模量等对桩体土压力的影响,得出了若干结论,可为海洋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 饱和软黏土十字板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2(7):176-180.

      摘要 (1139) HTML (0) PDF 2.44 M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运工程地基海相沉积的软黏土地层较多,软黏土十字板强度指标是进行地基和边坡稳定验算的重要指标,但在海上进行十字板试验受风浪、潮汐影响,实施较为困难,试验数据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结合多个港口软黏土十字板测试成果数据,分析了十字板强度与有效自重应力及标贯击数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关公式,对软黏土十字板强度指标的获取和应用具有实用和借鉴意义。

    • 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在高渗透软黏土地基中的应用

      2012(7):181-184.

      摘要 (927) HTML (0) PDF 2.20 M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对北方某港口高渗透性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该工法取消了水平排水砂垫层,以真空排水管网与排水板直接连接,形成排水系统,真空能量更为快速有效地作用于加固土体,加固后土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处理目标的要求,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可为类似高渗透性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 >施工
    • 船行波对近距沉管隧道管节安装施工的影响分析

      2012(7):185-192.

      摘要 (905) HTML (0) PDF 3.05 M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国内规范尚未规定船行波对临近岸坡和船舶的作用,得出船行波对海上作业船舶的影响规律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分析清楚船行波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管节安装过程中的影响,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船行波的影响对工程造成损失,对国内、外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及国外相关的规范进行了研究,修订了一些文献中的笔误,推荐了适用于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安装中船行波的计算公式。通过现场实际条件计算,结合已有的物理模型试验、现场实测等成果,给出了船行波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随距离衰减的规律,从而得出了沉管安装的船舶航行限速条件。

    • 某深水斜坡式防波堤施工中预留沉降的计算方法

      2012(7):193-197.

      摘要 (792) HTML (0) PDF 2.53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较好地控制防波堤预留沉降,分别对基础和堤身在不同时期的沉降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在施工过程中时时观测沉降情况,根据理论计算并结合沉降观测数据,对防波堤预留沉降进行分阶段控制。结果显示沉降数据与理论计算相吻合。

    • 长沙综合枢纽二期施工围堰截流方案及优化试验

      2012(7):198-202.

      摘要 (1002) HTML (0) PDF 2.29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长沙综合枢纽二期围堰截流方案,针对截流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采用1∶100定床物理模型,研究水流对截流戗堤的冲刷、水下抛石料的冲距及戗堤的稳定边坡坡度。试验表明,应选择合适的龙口位置及宽度,以减少对戗堤的冲刷;另外,通过水下抛石试验,得到不同粒径块石的冲距及戗堤稳定坡度,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上结论已运用于长沙综合枢纽二期施工围堰截流的实际施工中,并保证了截流工程的顺利完成。

    • 止水围堰技术在内挖式港口干施工中的应用

      2012(7):203-207.

      摘要 (1093) HTML (0) PDF 2.41 M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止水围堰技术在汉班托塔海港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从设计、施工方面详细论述了采用止水围堰围成基坑形成干作业环境后,在基坑内开挖港池、建造码头形成大海港的全过程。止水围堰工艺在该港干施工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了干施工建造海港是可行的,并为以后应用该工艺提供了借鉴。

    • 中化泉州码头大直径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012(7):208-212.

      摘要 (556) HTML (0) PDF 1.57 M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化泉州码头采用直径为2.2 m和2.6 m的灌注桩作为基桩,由于大直径灌注桩在水运工程中比较少见,其清渣、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比较复杂,在施工前期产生了桩底盆形沉渣和桩间夹渣的异常情况。通过现场分析,清孔后泥浆中含砂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沉渣厚度。总结水运工程中常规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提出更严格标准以满足大直径灌注桩施工质量要求。在施工中采用气举反循环并结合泥浆净化装置进行清渣,与传统正循环清孔相比,其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该套设备可使泥浆中的含砂率由常规要求的4%~6%有效降低至2%以下有效,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很好地满足了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