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4.
摘要:为降低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工可总平面布置的阻水率,巧妙利用澳门明珠陆域向东突出的地形地貌,调整珠海接线人工岛布置,使珠澳口岸人工岛的阻水横断面减少了37%,同时使珠海接线人工岛的费用减少、工期缩短、施工难度降低。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总平面因地制宜的优化设计思路及方法获得了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的肯定,可为类似河口区临近大陆人工岛平面布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2(4):5-11.
摘要:以大连海上机场离岸式人工岛为模拟对象,构建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数学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证;由模型模拟的结果获得了因人工岛的建设对金州湾海洋动力的影响及海床冲淤情况,为进一步论证大连海上机场人工岛建设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2012(4):12-16.
摘要:基于正交曲线网格下的有限体积法,建立河口潮汐的水深平均二维模型,运用Simple算法求解河口潮汐的二维浅水方程。以长江下游江阴水道为计算实例,用“露滩冻结”动边界技术处理方法模拟江阴水道二维潮流场,较好地解决了边滩、浅滩边界随水位的变动问题。实例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的潮位和潮流过程与实测过程吻合较好,计算的流场合理。对计算结果的前后可视化处理,采用AutoCAD的DXF数据接口生成流场和网格图,以便更好地进行直观分析。
2012(4):17-22.
摘要:岸壁码头施工中,沉箱受波高为13.62 m的远破波作用极其罕见,在如此大的波高下,沉箱受波峰压力和波谷压力作用,对沉箱的稳定性影响非常大。为提出合理的方案解决该问题,通过受力分析、计算、物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烟台西港区一期工程C6,C7,C8沉箱,进行了抗滑和抗倾覆稳定性计算,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相吻合。利用土力学原理,对远破波大波高作用下的已安装并回填的沉箱,可以通过沉箱背后土压力和孔隙充砂增重相结合的方案,利用土压力抵抗波浪力作用的方法,达到沉箱抗滑和抗倾覆稳定性的要求,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
张明飞,杨光华 ,
2012(4):23-26.
摘要:在阐述滑坡速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潘家铮和汪洋等人提出的算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在以上两种方法中增加阻力和水压力差的方法,使得计算更加合理。把流体阻力的概念运用到鹅公带古滑坡的实际工程中,基于以上2种方法的5种不同的优化方法,结合鹅公带古滑坡进行分析,计算出滑坡下滑时产生的加速度和速度。考虑了粘聚力、土条两侧水压力差以及水阻力对滑速的影响,并且得到三者对滑速影响是依次减小的。
2012(4):27-31.
摘要:以施工实施为主体的承包商,如何在EPC项目运作过程中有效组织和引导设计单位实现设计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是EPC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以某海外EPC港口项目为例,阐述在项目准备和实施阶段中设计管理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2012(4):32-35.
摘要:螺纹桩基是一种新型桩基础,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已经在工民建、道路桥梁等领域有所应用,但是目前对螺纹桩的承载机理研究还不成熟。为了研究螺纹桩的承载机理及其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探讨螺纹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分析螺纹桩尚未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获得了螺纹桩不同桩段阻力和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为螺纹桩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012(4):36-43.
摘要:施工爆破往往对既有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很大。针对这种边载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结合爆破数值模拟中爆破荷载的特点,基于圣维南原理,将作用在炮孔壁上的爆破荷载等效后,施加在同排炮孔联心线或者面上,以模拟爆炸作用。采用三维实体模型等效模拟计算分析东海大桥在远场爆破施工对既有桥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构不同位置、不同工况的振动响应和不同距离的最大单响药量,在此基础上,分析桥梁结构受爆破边载影响的危险区域,提出不同距离的药量控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2(4):44-47.
摘要:在直立式防波堤的抗滑、抗倾可靠度分析中,通常将结构与基床间的摩擦系数f,直立式防波堤在水中的重力G及其引起的稳定力矩MG均作为定值处理,而忽略三者的变动对可靠度的影响。以秦皇岛港燃料油基地的直立式防波堤为例,采用JC法、映射变换法及Monte Carlo模拟3种方法分别计算了摩擦系数f,自重G及其引起的稳定力矩MG作为定值和变量时直立式防波堤抗滑、抗倾的可靠性指标。结果表明:将摩擦系数f,自重G及其引起的稳定力矩MG均作为变量处理,得到的可靠性指标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摩擦系数f的变动对直立式防波堤的可靠度影响较小,而自重G及其引起的稳定力矩MG二者的变动对直立式防波堤的可靠度影响较大。
2012(4):48-52.
摘要:采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桩板结构加固病害库岸挡墙的稳定性,并定量分析了库岸挡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随水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桩板结构加固病害库岸挡墙能有效控制墙体变形,显著提高稳定安全系数。库岸挡墙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并不随水位的升高一直降低,而是呈显著的下凹型,即在设计低水位和设计高水位间存在一个最不利水位,可以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搜索。该方法克服了因水位选择不当而错误确定挡墙最小安全系数的缺点,建议在重要水工结构计算中推广使用。
2012(4):53-57.
摘要:结合港口工程特点,分析港口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承受风荷载的特点和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分析对比了5种规范对拱肋桁架风荷载的计算方法的差异,发现现行部分规范存在的问题和部分规范的不适用性,提出对计算参数进行修改的建议,建议采用BS5400 Part 2(2006): Specification for loads计算港口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的风荷载;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空间计算时横向风荷载对支座产生非正常扭转水平反力的问题和释放该反力的措施和方法。
2012(4):58-61.
摘要:东亚港口基于旺盛的贸易运输需求而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崛起,同时也因为港口拥挤等问题而存在降低贸易成本的空间。首先从全球供应链视角解析港口物流服务格局,突出了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港口的地位,评价港口物流的综合绩效和竞争状态,然后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研究发现:东亚港口将通过持续投资实现供给需求的动态平衡;日本地震引致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将使港口物流服务发生结构性变化,东亚将加强跨国港口物流合作以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2012(4):62-66.
摘要:为积极应对淡水河谷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对中国港口行业带来的挑战,从分析中国和淡水河谷铁矿石码头发展现状入手,从硬件设施、运输系统、码头布局等方面论述40万吨级大型船舶对中国港口行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应尽快启动布局规划研究、加强运输系统调整研究、完善相关管理、寻求合作共赢等应对策略,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2(4):67-70.
摘要:阐述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对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多维灰色GM(1, N)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得出重庆市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整体上协调,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是两者之间同时存在某些不协同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进而实现与区域经济的良好互动。
2012(4):71-74.
摘要:针对现阶段我国邮轮母港建设过盛的情况,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相对有可能发展成邮轮母港的港口城市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影响邮轮母港建设的因素和条件,构建邮轮母港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解决邮轮港口功能定位的问题,即发展国际邮轮母港和发展国际邮轮靠泊港孰优的问题。
2012(4):75-79.
摘要:客观综合地对港口节能减排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实现港口节能减排的必要条件,针对港口节能减排水平评价指标之间的排序优势性,以及评价指标的多样性等特点,采用指标序优势多属性综合评价法,利用指标排序确定各权重系数,并对5大港口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评价的结论基本符合港口节能减排水平的现状,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012(4):80-83.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和发展现状,建立了港口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依据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港口节能减排工作得分,从而评判节能减排工作的优劣,最后以青岛港为例对其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对港口及其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2(4):84-87.
摘要:宝钢马迹山港卸船码头位于外海深水、地质条件为裸露岩基的工程区域,码头设计桩基为嵌岩灌注桩,并采用袋装砂和袋装碎石形成一定厚度的人工基床,以期达到施工期钢套管的稳定。为了解施工期单排架钢套管嵌岩稳定性,进行波浪和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物理模型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单排架钢套管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钢套管嵌岩深度和人工基床 厚度,相同水位、波高、嵌岩深度45 cm、基床厚度7.0 m条件下,单排架桩数宜取4根。
2012(4):88-92.
摘要:分析某集装箱码头初步设计阶段3种结构方案的工程造价组成,为设计、施工提供了优化方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插入式钢圆筒方案造价具有明显优势,重力式沉箱结构造价相对较高,但在码头使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比结果为决策者选择最终的施工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4):93-97.
摘要:介绍粤东液化气(LNG)码头工程概况、海上运输危险特性以及LNG船舶操纵特性。从船舶通航环境和安全角度,对码头选址、总平面布置、港池、航道、锚地等进行论证。在拖轮、码头安全管理、海事监督等方面进行了安全保障需求分析。
2012(4):102-110.
摘要:长江太仓—南通段深水航道治理是江苏省境内12.5 m深水航道建设的首期工程。该河段地处长江潮汐河口的过渡段,径流与潮流强弱交替变化频繁,水沙运动复杂多变,洲滩冲淤演变剧烈,航道条件极不稳定,治理难度大。通过长期观测分析,辨析河床演变规律,揭示碍航浅区成因,从疏浚、全面控制洲滩形态、控制洲滩关键边界等不同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稳定航道主边界、增强浅区落潮动力”的治理认识。目前,控制洲滩关键边界、利用河流动力延伸工程效力的治理方案已通过审批,即将开工实施。
2012(4):111-116.
摘要:合理开发北港航道可缓解目前长江口主航道在南港段面临的巨大通航压力、畅通长江黄金水道、拓宽上海港在长江口的岸线利用范围。通过分析北港航道的开发条件,对北港航道的可开发规模及开发时序作出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可通过规范北港通航,利用自然水深建设5 000吨级航道,部分缓解南港的通航压力;近期可开辟8 m航道,通航2万吨级及以下船舶;中远期则需全面整治北港,开辟10 m航道,满足3万吨级船舶的通航需求。
2012(4):117-121.
摘要:依托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导流明渠运行期的原型观测,对比导流明渠运行期河床的冲淤变化,并结合不同流量下的流速、流态,分析导流明渠防护工程的防护效果以及范围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守护工程整体是稳定的,防护效果较好,特别是岸坡防护工程基本未发生破坏现象;导流明渠下段护脚工程发生了冲刷破坏,为了岸坡的整体稳定,应适当扩大守护宽度;导流明渠下游段的守护范围可适当下延。
2012(4):129-133.
摘要:以澜沧江曼厅段的河道特性为典型,建立了山区河道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概化模型试验。在进行长历时丁坝清水平衡冲刷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坝头冲深的影响因素;通过量纲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以流速v为主要参数的冲深计算公式,并与各家公式进行比较,表明该公式较为合理。采用天然河道丁坝冲深资料对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研究为确定山区河道丁坝基础埋深提供了参考,也为将来治理同类型河道积累了经验。
2012(4):134-138.
摘要:采用葛氏法查表计算船闸坞式结构时,要将闸墙所受荷载简化到底板上,通过不同荷载简化方式的计算,并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认为传统荷载简化方式无论从结构力学的角度,还是从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来看,均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不同的坞式结构特点,推荐了相对较合理的荷载简化方式。
2012(4):139-142.
摘要:合理规划港区闸口通道数量和道路宽度是保证整个港区集疏运顺畅的关键因素。首先对码头闸口系统的作业特点和道路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定性分析并给出了闸口通道数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相关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离散事件动态理论、排队论及交通流理论,建立了港区码头闸口通道数量及道路宽度仿真复合模型,并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研究方法对提高港区规划设计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2(4):143-148.
摘要:介绍黄河下游航道的现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调水调沙前后河道主槽宽深变化和流量水位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调水调沙后,主槽的冲刷和展宽明显,过水能力增加,通航条件得到改善。利用2001—2010年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水文资料,建立了水位、流量和过流面积1对2的神经网络模型,各站点模型表现的相关性良好,预测结果验证了调水调沙使得下游河道在宽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有利于通航。
2012(4):149-154.
摘要:为了适应长江长河段系统治理技术的需要,对TK-2DC软件水沙计算核心部分进行了并行程序开发,将并行计算技术应用到长河段水沙数学模型中,大大提高了长河段水沙模拟计算效率及模型计算的时效性。建立了长江中游沙市—监利、戴家洲—牯牛沙及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长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航道整治工程效果进行了模拟预测。
2012(4):155-157.
摘要:为更好地服务船民,提高内河运输效率与航道管理水平,通过对船民和专家的调研,并结合江苏省内河航道的实际通航情况,分析得到航道服务区的建设条件、选址和服务区间距设置原则,为建设航道服务区提供了一个可实施性较强的参考依据。
2012(4):158-161.
摘要:现行JTJ 307—2001《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对底板自重在内力计算中的考虑没有明确规定,不同设计者根据具体地基条件进行不同程度折减。通过以往工程建设经验及数值分析,建议宜借鉴和参考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即可不考虑底板自重,折减程度可为100%,同时建议船闸设计规范中补充类似条文和说明,并对此作进一步的验证。
2012(4):162-165.
摘要: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吹填淤泥软基沉降变化规律与3种“S”型成长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影响软基沉降发展规律的因素很多,3种成长曲线沉降预测模型仅反映了沉降发展规律中一种或几种信息特征,将各种单项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引入了变权“S”型成长曲线组合模型,结合围海造陆工程实例,对吹填淤泥软基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变权组合沉降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沉降与实测值十分吻合,预测精度较单项模型高,采用该模型进行吹填淤泥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的。
2012(4):166-170.
摘要:在结构设计中,当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往往会采用预制或灌注桩进行地基处理。对全直桩基础结构,影响桩水平承载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算例对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进行分析,并对桩顶不同连接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作了阐述,以期对今后的全直桩基础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2(4):171-173.
摘要: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现场施工加载条件复杂,对地基沉降发展影响较大。利用满载后期沉降曲线与等效线性加载沉降曲线基本相同的特点,基于等效线性加载竖向排水井地基固结理论,提出了根据满载期后的实测沉降数据反演最终沉降的方法,并将其编制为应用程序。对某工程的算例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与三点法结果较为接近,但可避免三点法仅利用个别数据点的缺陷;经验双曲线法推算的最终沉降量最大,实际工程中利用其结果来计算地基固结度时,其值往往偏低。
2012(4):174-179.
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非饱和土渗流分析控制方程,采用全隐式向后差分格式求解此类有限元问题;将非饱和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某高边坡工程的施工稳定性分析,得到了该边坡在各施工阶段下受到降雨入渗作用影响后的稳定安全系数及其失稳滑动面,并通过与不考虑降雨作用时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有益的结论;最后,针对该边坡的施工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固建议。
2012(4):180-185.
摘要:在桩基工程锤击沉桩施工中,打桩锤的大小、桩基结构的可打性等均与沉桩贯入度有关。为确保锤击沉桩的质量,需要对沉桩贯入度控制进行研究与应用。通过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四期码头等工程实例,对锤击沉桩中的贯入度计算方法、现场控制方法及验证与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证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桩基工程施工时,贯入度的动力计算为合理选择打桩锤、合理控制沉桩贯入度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
2012(4):186-190.
摘要:控制长大T形钢筋笼的起吊变形,是超深T形地下连续墙施工需要解决的质量大技术难题之一。在分析目前抬吊法吊装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抬架垂直转体法吊装钢筋笼新技术的原理和工艺,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项目的超深T形地下连续墙施工。施工效果证明,该新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抬吊法存在的问题,简化起吊的工艺,提高起吊作业的效率及安全性,减少钢筋加劲桁架的数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适用于连续墙所有形状的长大钢筋笼吊装施工。
2012(4):191-195.
摘要:在沿海建筑物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软土地基常规施工技术与特别处理技术的深入和突破。结合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实践,探讨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尤其是沉井施工技术。这些技术已拟申报省级工法。
2012(4):196-199.
摘要:长江电子航道图作为数字航道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长江航道现代化现设中将起到数据基础和系统支撑的关键作用。介绍了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和系统的总体架构,对空间数据库、生产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功能模块等进行设计,重点对生产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阐述,为数字航道、智能航运的早日实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2012(4):200-204.
摘要:针对目前内河航运中普遍使用VHF语音通信进行船舶信息交流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组织无线数据通信、GPS定位、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和电子江图等关键技术实现的内河船舶信息自动报告系统,研制的实验室样机实现了自动感知临近船舶并对距离过近的危险船舶报警、船舶向岸基设备自动发送相关航运信息等功能。该系统具有运营低成本、自动准确报告船舶信息的特点,能够提高内河航运安全技术水平。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