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5.
摘要:波浪引起的附加阻力是管节海上浮运过程中总阻力的重要组成。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水动力学软件AQWA计算了管节浮运过程中的波浪附加阻力。通过建立管节及附属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确定管节的几何、物理性质,建立湿表 面模型进行水动力学分析。对影响附加阻力的各因素,包括水深、航速、波浪谱及波浪要素等,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P-M谱的计算值较采用JONSWAP谱有所不同,附加阻力随水深增加而减小,阻力值与波浪周期及波浪入射角均有一定的关系,与波浪高度的平方成正比,且与拖航速度成正比。
2011(11):6-12.
摘要:实船观测了我国多个典型港口的大型码头199艘船舶的制动距离数据样本,对制动距离分别进行了大样本和小样本两次统计分析,提出了大型船舶制动距离的建议值,为规范修订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1(11):13-20.
摘要: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本、英国规范和《系泊设备指南》、《拖轮使用指南》中作用于船舶上的水流力、风力计算方法;选取典型吨级的油船、矿石船和集装箱船,对水流力和风力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推荐了基于船舶所受风、浪、流作用力来计算拖船所需拖力的拖船配置方法。
2011(11):21-24.
摘要: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圆沉箱墩柱式码头单墩、群墩的波峰面高度变化规律,提出圆沉箱墩柱式码头最大波峰面高度的计算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波峰面高度与波高、墩距、墩径、波长、波浪入射角均相关。研究的成果对于开敞式圆沉箱墩柱码头的码头面高程确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11(11):25-31.
摘要:波浪荷载是斜坡堤上混凝土护面板防浪特性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采用不规则波浪作用,对透水斜坡上不同开孔率混凝土面板受到的波浪打击力进行研究,分析了打击力1%值和1/3值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特性,提出了包含开孔率影响的单坡上波浪最大打击力计算方法,给出了波浪打击力的统计分布规律。
2011(11):32-37.
摘要: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的参数化语言APDL进行二次开发,对波浪上托压强作用下桩基-重力式复合结构码头面板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波浪缓变压强作用下码头面板内力的动静力计算结果基本相等,缓变压强的动力放大作用很不明显; 2)波浪冲击压强作用下码头面板内力的动力计算结果随着冲击压强频率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冲击压强频率大于80 Hz后,动力计算结果约为静力计算结果的0.2倍。
2011(11):38-44.
摘要:通过中船龙穴造船基地船坞式试验场工程的坞口围堰钢板桩拔除工作的实践,全面介绍工程概况、施工流程、拔桩设备选型等,总结了船坞围堰钢板桩拔除的施工工艺、拔桩设备选取和施工中遇到的要点难点及经验,通过相关理论计算和工作实践确认本工程围堰钢板桩拔除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2011(11):45-47.
摘要:圆沉箱是我国北方地区外海开敞式码头应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之一,经多个工程实例计算得出沉箱底板和侧壁的内力主要受内隔墙设置的影响。设定沉箱直径和外荷载大小,通过变换内隔墙布置形式对沉箱底板和侧壁内力分析出:内隔墙设置数量多对底板受力较好,而内隔墙数量少对侧壁和隔墙受力较好,隔墙设置成直径均分形式比其他形式受力好,最后提出沉箱上中下不同部位内隔墙建议的布置形式。
2011(11):48-51.
摘要:码头集装箱的进出车辆登记,传统采用人工记录方式,效率低。为了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重要的是减少车辆的登记时间。笔者设计的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系统,基于轴线扫描和垂直投影的箱号定位,有效地去除了干扰信息,获 取准确的箱号位置;同时采用将灰度投影字符分割法和欧式距离字符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识别效果;采用摄像头拍摄车辆图像,利用监控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集装箱箱号,录入数据库,并做决策,控制闸口设备的操作。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录入进出闸口的集装箱箱号,车辆进出闸口无需停车,提高了码头运转效率,减少了塞车机会,并解决了采用射频(RFID)识别系统成本高、难统一标准的难题。
2011(11):52-56.
摘要:在混凝土护面板上开孔可增大护面层的渗透系数、减小浮托力、增强整体稳定性。通过不规则波系列试验,研究了波坦、坡度、伊里巴伦数、开孔率对混凝土护面板相对净浮托力大小的影响,分析了相对净浮托力的作用深度、分布情况。对于不开孔混凝土板,相对净浮托力随波高和波长的增大都有减小的趋势;对于开孔的混凝土板,相对净浮托力随开孔率的增大线性减小。在此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大相对净浮托力计算公式,并与前人公式进行了比较。
2011(11):57-60.
摘要:砂砾卵石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路基填料,其工程特性、施工工艺、质量检验与控制方面与常规的土质路基甚至土石混合路基有较大的区别。采用不同的现场试验方法分别对某高速公路砂砾卵石土路基填料虚铺厚度为30 cm和40 cm时,采用灌砂法、沉降差法、DCP贯入度法检测其压实度。结果表明,对于砂砾卵石土路基填料,当碾压遍数为4遍时,3种方法计算的压实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2011(11):61-65.
摘要:印尼建筑市场的再次升温为中资企业在印尼建筑市场提供了机遇。结合案例,全面分析印尼市场的特征,剖析印尼建筑工程的承包及风险,以确定印尼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印尼建筑市场正在逐步健全,项目的实施总体在可控范围之内,相信印尼市场将成为公司海外战略发展的主导力量。
2011(11):66-70.
摘要:从风险的定义及风险的分类出发,分析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因素和特点,提出风险分配的原则、通常应对风险的对策以及全面的风险控制,以提高工程施工单位的项目风险意识,强化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2011(11):71-77.
摘要:在长江上游重庆港寸滩港区工程项目设计中,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在33 m大水位差、典型山区地形的建设条件下,首次成功地采用了集装箱岸桥装卸船工艺、空间框架式桩基码头结构、阶梯式集装箱堆场布置和较大的港内道路纵坡等设计创新技术,开创了大水差地区建设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的先例,促进了河港建港技术的发展。
2011(11):78-81.
摘要:部分重力式码头位移的调查结果表明,码头位移在施工期可基本完成且达到码头高度的0.2%以上,具备码头墙后产生主动土压力的必要条件,与设计预期相符合;使用期的码头位移一般较小,地基压缩性较低时均可在25 mm以内, 不影响码头正常使用。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岸壁码头位移无论在施工期还是使用期均与地基状况密切相关,即地基越好,码头位移越小。建造在压缩性较明显的一般黏性土地基上的重力式岸壁码头,其使用期位移量可达100 mm以上,对码头正常运行将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2011(11):82-93.
摘要:对油轮的系靠泊相关尺度进行了研究划分;建立了基于概率统计原理的“上覆盖率”和“下覆盖率”计算法;根据Q88租船数据库中的实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大型油码头设计船型与系靠泊相关的代表尺度。
2011(11):94-99.
摘要:结合广州港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设计,分析了密实饱和砂土在打桩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点,提出了重锤低打增加锤击频率、连续不停锤以保持桩周土较高孔隙水压力、减少桩周土侧摩阻力、增加桩打入密实砂层厚度的设计施工方法,并重点针对该工程3种不同码头结构形式交叉衔接段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尤其对重力式和板桩结构的衔接提出了新颖的U型对接倒滤结构设计。
2011(11):100-105.
摘要:依托埃及塞德港东港集装箱码头二期水工项目,对地连墙灌注桩组合结构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系列数值模型研究,分析研究了组合形式的码头结构受力变形规律,计算成果不但为复杂码头的结构设计计算提供了结构变形参考数据,而且作为主要输入条件之一在本工程中创新结构计算方法中得到了深入应用。地连墙灌注桩的系列数值模型研究内容与思路对其他类似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具有较大的推广借鉴作用,意义深远。
2011(11):106-111.
摘要:从码头新型结构、码头连接构造技术、荷载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新型消能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国家863课题“离岸深水港岩基浅埋轻型结构码头建造技术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并对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2011(11):112-116.
摘要: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日照港石臼港区四、五期工程开孔沉箱结构、桩基-重力式复合结构及嵌岩全直桩结构码头的上水高度、上水量、波浪反射系数进行了测定研究,同时得到了码头反射系数与码头面高度的关系。试验结果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1(11):117-120.
摘要:从码头系泊船舶运动响应,码头装卸作业标准和码头长度、轴线、系缆墩布置优化等方面,介绍“离岸深水港码头泊稳条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取得的创新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并提出了我国在码头泊稳条件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2011(11):121-124.
摘要: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矿石码头水工建筑物包括30 万吨级(水工结构按40 万吨设计)卸船泊位、20 万吨级散货泊位、引桥、引堤及护岸等。该工程30 万吨级卸船泊位为外海开敞式布置,波浪、水流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外海施工依托条件差是本工程水工结构设计的典型特点。结合自然条件、施工工期和使用要求等对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和创新点进行了全面分析,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经验。
2011(11):125-128.
摘要:采用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了天津港临港产业区潮流二维数学模型。模型建成后,首先通过实测潮流、潮位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在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达到相似要求后,对模拟海域潮流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天津港临港产业区近期相关工程竣工后工况进行研究, 给出了工程区海域及工程近区潮流详细特征,最后对天津方通集团临港产业区物流码头工程进行了通航本质安全评价。
2011(11):129-132.
摘要:通过分析原有码头的平面布置和结构现状,结合靠泊作业要求和后方库区发展的需要,研究码头升级改造的必要性;提出码头平面改造方案,即在码头泊位长度方向设置2个靠船墩以满足大船的靠泊要求,在现有码头上、下游侧各增设1座30 m长的靠船装卸平台以满足码头同时停靠2艘小船的靠泊和装卸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改造方案。对老码头的平面和结构进行改造后,码头从靠泊2.5万吨级油品码头升级为靠泊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
2011(11):133-136.
摘要:为适应船舶大型化、多元化发展,华润化工码头按照不影响下游汇海石化码头的正常运营、维持码头前沿线和装卸工艺不变、新增船型船舶荷载由新结构承当、新老结构相互独立等原则进行改造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较优的方案,经工程实施后的效果检验表明这些设计思路、方法等均是可行的。
2011(11):137-141.
摘要:在港口装卸作业以及船舶航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引发溢油事故,对周边海域环境造成损害。港口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对船舶溢油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港口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水平。
2011(11):142-145.
摘要:港口物流企业联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港口物流企业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企业有利。介绍了联盟实现方式、组织结构设计原则、运营调度及其优化研究现状,给出了港口物流企业联盟运营调度优化模型建立实例,根据实例的运算结果,证明了该港口物流企业联盟的运营调度优化模式是可行的,在港口物流企业联盟的调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011(11):146-150.
摘要:JTJ 254—199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与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单桩承载力计算的参数选取存在不同。从分析两个规范的桩基设计安全度出发,对比了黏土层采用该方法的参数差异和单桩垂直承载力的差异,介绍在工程实践中,解决该差异所采取的勘察工作方法和几种参数取值处理办法,最后对规范修订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1(11):151-154.
摘要:我国港口建设的高速发展使港口岸线资源迅速减少。如何高效地利用港口岸线资源,越来越成为我国港口建设必需遵循的原则之一。在有限的岸线资源和周边限制条件下,该工程码头平面布置实现了大小型汽车滚装、集装箱、工作船以及战备等多功能布局,大大提高了港口岸线的利用率,对港口建设中码头平面的多功能布置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2011(11):155-157.
摘要:长距离高带速大功率的带式输送机能够有效地节省运输成本,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港口物流运输具有其自身的生产作业特点,对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有特殊的要求,软启动驱动不但能够节约能耗,而且能够满足港口带式输送机的启动性能要求,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港口物流企业。
2011(11):158-163.
摘要:重点研究了不同荷载类型情况下不同地基条件、不同截面尺寸以及不同简化模型(横向排架系统和弹性支承连续梁)对横梁内力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较差的地基条件会使横梁出现较大的负弯矩;增大横梁尺寸也会使横梁弯矩增大;对于大桩帽排架,不同简化模型对横梁内力结果影响较大。
2011(11):164-165.
摘要:安哥拉油码头工程自2008年实施以来,以一流的进度、安全、质量、效益,赢得了业主的信赖,也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品牌。总结安哥拉首座成品油码头的工程特点、设计与施工经验,突出海外工程实施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2011(11):166-180.
摘要:潮汐河口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径潮流动力的不同及其复杂的时空变化导致河口的不同区段水沙特性等也明显不同。在河口治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河口治理研究应采用数模、物模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方 法,因数模和物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方法及具体评价指标应根据研究区段的水沙特性和研究目的合理选用。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践为例,介绍数物模综合研究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2011(11):181-183.
摘要:复式航道是根据船舶吃水的不同将航道断面设计为深浅不同的阶梯形。由于小船的耐波性较差,大船航行时所兴起的船行波往往会引发小船横摇角的显著增大,影响安全。设计时可将两航道间留有一定的富裕距离(隔离带),以减少船行波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两种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下,船行波对小船横摇角的影响,由此判断隔离带宽度能否满足要求。
2011(11):184-18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运能大、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污染少的内河航运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外,内河船舶标准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小吨位船舶的运能及经济性劣势迫使其快速 淘汰,不少地区早年的航道定级已然不适应内河航运的发展需求。若城市的开发建设按不合理的航道定级标准进行规划控制,将极大地限制内河航运的发展,并对船舶的航行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定级调整的若干设想,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1(11):189-191.
摘要:根据航道现状及预测运河的货流密度,航道宽度采用全线80 m航宽方案和60 m航宽与80 m航宽的组合方案进行比选,从工程投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苏南运河航道宽度选取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全线采用80 m航宽的方案,为运输繁忙的限制性航道宽度的选取提供了参考或借鉴。
2011(11):192-200.
摘要:软基处理工程具有面积大、工期紧、施工难度高等特点。如何有效、经济而又快捷地加固大面积的超软弱地基成为岩土工程界的一个难题。分别从理论、工艺、监测及检测、环保节能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些创新理论与技术,可用于指导大面积超软弱地基加固的设计、施工、监测及检测等工作。
2011(11):201-206.
摘要:采用新发明的真空吸水系统应用于离心机中,可以使土体产生向上渗流并模拟软土地基真空预压。为获得理想的水下真空预压固结对比效果,竖井采用2种不同井间距的砂井,密封膜采用完全覆盖的形式。用发明的装置产生水下真空得以模拟软土水下固结行为。介绍了模型制作、试验程序及真空发生系统,并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变形、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改变和不同井间距对固结速率的影响。
2011(11):207-210.
摘要:重庆主城港区东港作业区一期工程陆域场区采用开挖和回填形成,最大回填厚度达32 m,场地地基条件复杂。堆场轨道基础在回填区域采用现浇U型轨道板基础,通过调整轨枕满足使用要求;在开挖区域采用无渣轨道板基础,使门 机运行稳定,节省投资。
2011(11):211-217.
摘要:近年来三峡库区中由于回填形成码头岸坡造成桩基出现较大偏位的工程案例已经出现多起。结合三峡库区某码头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岸坡与斜坡道桩基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岸坡土体变形对桩基的影响以及桩基对岸坡稳定性的提高。对比分析了不同桩顶约束条件下的桩基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连续轨道梁与桩基形成整体框架后,桩基受力情况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桩身位移明显减小。针对工程实例,提出了两种岸坡桩基减载方案,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011(11):218-221.
摘要:无填料振冲法在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地基处理工程中得以应用。对不同振冲间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CPT对比试验,在选定施工参数后在大范围施工进行应用并对比施工前后CPT数据验证处理效果。介绍无填料振冲法在码头工程中的适用条件和取得的良好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其施工参数和经验可以在相同地质情况下的类似工程中推广用。
2011(11):222-226.
摘要:负摩阻力的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港口及配套工程大多处于港湾滩涂或吹填区域,土层中存在较厚的软弱层(如淤泥质土、淤泥等),场地内分布的软弱土层厚度大且大多尚未完成固结,因此设计中需要考虑负摩阻力及下拉荷载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目前,国内相关规范中虽然提出了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公式,但规范相关条款却有待完善。基于国内外文献及工程实际,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基中桩基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与危害,然后结合国内规范提出了桩基负摩阻力及下拉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工程优化措施,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2011(11):227-231.
摘要:挤密砂桩加固软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因而使得在这种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结构成为可能。以洋山深水港区东港池码头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在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码头的设计技术。
2011(11):232-236.
摘要: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的超深T形地下连续墙位于上软下硬且临海水位高的地层中,由于软弱土层深厚且槽孔深度超过60 m,因此成槽技术是施工的关键,需要解决槽壁易坍塌及确保槽孔垂直精度大于1/300这2个重大技 术难题。选择液压抓斗成槽机及旋挖钻机组合作为成槽施工的主要设备,施工中通过采取钻设引导孔、槽壁预加固、改善泥浆性能、保持槽内液面等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解决了成槽施工的重大技术难题。结果证明:超深T形墙的槽孔垂直精度高,没有塌孔现象,成槽时间较短,成本低,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11):237-240.
摘要:针对超软土真空预压加固中砂垫层铺设困难、造价高等难题,提出以可循环使用的土工排水网替代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垫层。对比了砂垫层和土工排水网作为水平排水垫层的异同。通过现场试验,对采用土工排水网时的膜下真空度、地基土的竖向排水效果进行了检验,并对土工排水网的作用机理、铺设工艺和循环利用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超软土的真空预压加固中,用土工排水网替代砂垫层,施工更为简单,加固效果良好,是可行的。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