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8.
摘要:针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和其所在海区的特点,基于TK-2D 软件建立了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伶仃洋内外海域大范围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和大桥工程区附近的小范围局部细化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分析了工程海区的潮流悬沙特征,为进一步论证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对工程海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2011(08):9-13.
摘要:为研究超长桩在横向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失稳破坏过程,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超长桩横向动力稳定性的双尖点突变模型,对超长桩在横向简谐荷载作用下稳定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模型所给出的两个尖点坐标基础上,分析了非线性系数滋和频率比浊这两个参数对超长桩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非线性系数在两个尖点之间时,频率比浊在一定范围的连续变化会引起振幅的突然变化,即产生跳跃现象,这是导致超长桩发生横向失稳破坏的一种机制。
2011(08):14-18.
摘要:假设坝体岩土为双孔隙度介质,分析了坝体在流体孔隙压力变化和地应力的耦合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和渗透性的演变规律。通过研究流体在岩土层内流动的规律、岩体变形以及力学强度的变化情况,为坝体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参考。建立了基于流体运动、岩体骨架变形以及渗透率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地压与渗透率(孔隙度) 变化的规律,为解决工程中的坝体稳定性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2011(08):19-23.
摘要:基于极限平衡法和可靠性理论,考虑边坡稳定控制因素的变异性,构建安全系数概率分布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将随机安全系数与临界安全系数相比较构建安全区和失效区,将安全区的安全系数均值与边坡可靠度相乘,得到基于随机二元指标的边坡有效安全系数。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中值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均值、可靠安全系数以及有效安全系数在不同边坡稳定控制因素变异性下的变化特点。算例表明,该边坡稳定随机评价指标及分析方法将边坡宏观特征现象与定量分析相联系,为类似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011(08):24-27.
摘要:厦漳跨海大桥主墩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介绍了其主墩承台的施工工艺,并从施工过程中的3 个控制工况对其钢板桩、围檩及支撑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从基坑坑底涌砂,钢板桩最小入土深度及基坑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3 个方面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
2011(08):28-32.
摘要:分析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进行电子航道图管理特点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电子航道图生产成果资料管理的电子航道图管理系统设计思想。分别论述了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试验系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该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测量中心对航道图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1(08):33-36.
摘要:根据浙江海事局辖区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安全趋势,指出传统海事监管手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稳定性、功能性、性能和扩展性四方面提出新型海事动态监管手段的建设目标,并介绍了实现此目标所需要使用的关键技术,如SOA 架构和适配器模式、框架和插件技术、分布式系统和空间索引技术,最后对海事动态监管系统的未来进行展望,为海事动态监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2011(08):37-40.
摘要:阐述巴基斯坦集装箱深水港防波堤工程采用Primavera 公司P3E/C 项目管理软件的必要性。介绍该软件的功能和特点,结合该防波堤工程,总结P3E/C 软件应用于工程所需的准备工作,并论述该软件在工程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方面的具体应用。应用P3E/C 软件有助于企业信息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2011(08):41-45.
摘要:梳式防波堤兼码头结构是梳式思想的推广应用,翼板是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确定的波浪荷载,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形式下的翼板进行线弹性分析及配筋设计,对翼板的非线性工作性能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形式下翼板的实施进行探讨,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1(08):46-51.
摘要:宜昌船舶柴油机厂自用重件码头工程设计特点是将部分桥梁技术转移到重件码头设计上:1) 解决伸臂梁承担荷载过大而引起的强度和挠度等系列问题,主梁采用大跨度桥梁设计理念,选用自锚式斜拉伸臂梁设计方案,减轻钢箱梁自重、降低施工难度;2) 江中两主墩采用大跨度桥梁桥墩设计理念,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来承受主梁传给主墩很大的扭矩和船舶挤靠力。自2009 年10 月21 日起该码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使用状况良好,该码头在结合桥梁技术方面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1(08):52-55.
摘要:堆场是专业煤炭码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常采用分货种、分货主的垛位堆放策略,由于煤炭品种比较多,堆场的垛位大小和数量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中。针对专业煤炭码头物流系统仿真建模中的问题,提出了堆场网格化建模方法,并结合实际专业煤炭码头进行仿真建模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网格化建模方法可以更准确、更细化地描述码头堆场的动态变化过程。
2011(08):56-59.
摘要:依据原有方案和实际情况,通过合理优化增强投标竞争力,是中国工程企业参与国际招标项目时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平面布置、工艺配套和水工结构3 个方面,对Bullnose 码头改造方案优化进行介绍,分析投标方案优化工作要点,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2011(08):60-64.
摘要:应用ADINA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鼓型橡胶护舷防冲板的应力分布及变形趋势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模拟靠泊时经常出现的3 种工况,得到了防冲板的受力结果有效应力图和变形图。并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较,为码头橡胶护舷防冲板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2011(08):65-69.
摘要:曹妃甸通用码头二期工程采用沉箱重力式结构,抛石基床施工时分别采用分层夯实和一次爆夯的方式,该结构和施工方法在曹妃甸港区码头中系首次。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码头在施工期各阶段的沉降、位移进行了全面观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细致分析,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2011(08):70-72.
摘要:码头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已建工程使用中的安全状态是开展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在大连某原油码头混凝土主体结构建设过程中,根据结构应力分布特点,选择重要位置埋设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可实时观测结构应变状态,对于验证和完善现有设计理论,建立结构全寿命周期安全设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码头结构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2011(08):73-79.
摘要:长江口岸直水道下段鳗鱼沙心滩头部护滩守护工程长达2.2 km,宽为0.58 km,采用缩小的完整护滩与两侧局部护滩进行试验,得到不同水流条件下护滩工程的冲刷坑深度与位置。研究了护滩工程边沿有无压载与排体抛石压载不同间距的影响,提出了边缘压石加宽与重点防护部位,为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为相关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2011(08):80-82.
摘要:潜坝的壅水效果是水流经潜坝作用后一部分动能向势能转化的结果,不同条件(糙率、底坡、纵断面形状等) 下潜坝水位壅高值与潜坝阻挡面积比率关系密切。采用理论分析与水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潜坝的壅水机理,并在水槽中进行了不同底坡、流量、坝高、坝体结构对水位壅高及流态的试验,建立了水位壅高值、局部阻力系数与阻挡面积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引进了应用于天然河道的有效阻挡面积修正系数茁,并对公式计算结果与天然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了经验关系式的合理性。
2011(08):83-87.
摘要:基于Odem Echotrac MKIII 双频测深仪现场测深记录和同步Stema Densitune 音叉密度计现场测量结果探讨了浮泥 发育时双频回声测深误差及其对适航水深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 初始发育阶段非典型浮泥工况下,双频测深仪的高频数字化水深有可能包含少部分上层浮泥层厚度,而低频数字化水深则可代表硬底床位置,高低频水深差明显小于浮泥层厚度;2) 发育阶段典型浮泥工况下,双频测深仪的高频数字化水深代表浮泥上层位置,而低频数字化水深则可能未到达硬底床位置,高低频水深差臆浮泥层厚度;3) 固结消亡阶段浮泥工况下,双频测深仪的高频数字化水深代表浮泥上层位置,而低频数字化水深则位于靠近浮泥层上边界的密度梯度突变位置,高低频水深差明显小于浮泥层厚度;4) 在浮泥固结消亡阶段以及少部分充分发育阶段,简单地采用双频回声测深仪测深结果来快速确定航道适航水深会造成实际适航水深利用程度下降。
2011(08):88-93.
摘要:天津港口门附近的已投产深水泊位自2008 年11 月运行以来水深一直处于淤积、浚深的交替变化状态,码头前平均回淤强度约1耀1.5 m/月,淤积强度远大于理论强度。从天津港的泥沙来源、正常情况下港内泥沙淤积、近期水深对比、疏浚施工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实华原油码头泊位、港池泥沙淤积偏重的原因主要是疏浚施工的影响,又以航道内耙吸船施工影响为最大,预测了该港池的正常年淤积厚度应在0.7 m/a 以内,提出了降低深水泊位淤积可采用扩大深水泊位面积和增加局部段航道水深等措施。
2011(08):94-97.
摘要:郁江是广西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口航运枢纽船闸的地位十分重要。船闸设计最大水头14.5 m,输水时间要求不超过10 min。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本工程的特点,选择结构布置较为简洁的闸墙长廊道侧支孔方案作为输水系统布置形式。在调查分析国内外同类船闸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和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优化,确定了总体布置及各部关键尺寸。模型试验成果表明,所设计的输水系统水力特性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011(08):98-101.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形成与国民经济和航运、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助导航体系,打造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高水平的水上“高速公路”,从现有航标设置的不尽合理性、局限性和缺失性出发,分析辖区航标优化的必要性,基于航标配布现状,从布局合理化、装备现代化、服务信息化和需求层次化的角度,阐述优化的思路,供相关部门参考。
2011(08):102-105.
摘要:北港航道是长江口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长江口航道发展的重点之一。历史上北港河槽形态河势较不稳定,但近10 余年来,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新浏河沙护滩工程及青草沙水库工程等的实施,北港边界条件趋于稳定,河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具备了良好的航道开发条件。在河势分析基础上提出北港航道整治开发的技术方案,包括堡镇沙护滩方案和双导堤加丁坝的拦门沙治理方案。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航道整治效果良好,辅以一定的疏浚措施有望实现航道规划目标。同时,对北港航道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1(08):106-110.
摘要:以1 km 通榆河为试验地,分别实施5 种方案:1) 在塌陷处移栽植物(芦苇、茭白、杞柳);2) 植物移栽+外侧防护(木、竹混合栅栏);3) 植物移栽+外侧防护+回填泥土;4) 芦苇种子播种+外侧防护+回填土;5) 以坍塌的裸露岸坡为空白对照,探讨几种混合型生态修复方式在通榆河岸坡防护中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通榆河岸坡移栽芦苇和茭白、扦插杞柳是可行的,但需要在移栽区域的外侧进行适当的机械防护。移栽植物后多种本土植物的大量迁入形成具有高覆盖度的次生群落。本研究中的几种方案都显著降低岸坡坍塌速度,其中,方案3 效果最佳。与传统方式相比,这种有机械保护的岸坡生态防护方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011(08):111-114.
摘要:从内河航运、现代物流、信息化三方面明确了信息化与内河航运物流发展的定位,以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应用程度、人才等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目前内河航运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内河航运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进行论述。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内河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可行的措施与要求。
2011(08):115-121.
摘要:根据广州某高桩墩台结构断面图和土层参数勘察报告,建立了包含墩台、桩基及土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桩土界面采用面面接触模型,允许桩土分离及滑移,通过接触应力反映桩基土对桩的侧压力和摩阻力。分析得出了高桩墩台在多种荷载组合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以及各桩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并进一步将有限元结果与以丰海高桩墩台计算程序为代表的传统嵌固点法计算结果相比较,分析了2 种方法单桩轴力图、弯矩图的差异及原因,同时分析了桩基土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得到桩排中的最大轴力弯矩桩的位置及单桩上轴力弯矩极值点的位置,为传统的嵌固点法计算结果提供了一些修改与补充,从而为高桩墩台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011(08):122-125.
摘要:通过对水深、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和海底钻探取样等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 揭示了辽东湾葵花岛构造区的自然地质状况和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特征。该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虽然较为简单,但沉积物为近代沉积的饱和海相、陆相沉积物,具有含水率高、液化指数高、承载力偏低等特点,并存在海底冲刷深槽、埋藏古河道、浅层气等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对海上构筑物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1(08):126-129.
摘要:结合连云港海滨新城大面积陆域形成项目中淤泥质地基的加固处理工程实践,针对淤泥质软土地基的特点,优化真空预压设计方案,分析讨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确定影响真空度的要因,包括:淤泥土的特性造成施工难,不能确保真空度达到80 kPa,沉降量及抽真空时间计算不准确,施工管理不到位,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等,并提出应对措施。
初新杰 ,
2011(08):130-132.
摘要:自施工桶形基础平台在海上受风、浪、流、冰等载荷作用,平台应有足够的着底稳性,以保证平台的作业安全。根据研究对象和环境参数,确定了工作水深17 m 的典型自施工式桶基平台主体结构形式,阐述了平台的抗滑稳性、垂向稳性和抗倾稳性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平台具有良好的着底稳性,平台在着底状态是安全的。
2011(08):133-138.
摘要:通过室内双层地基模型试验,研究上部硬土层在不同强度和厚度条件下的双层地基承载性能,并拍摄数码图像分析了双层地基的变形场。分析荷载p-基础沉降s 曲线,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随上部硬土层强度和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下对应的基础垂直位移随上部硬土层强度和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模型试验中的上部硬土层的水灰比为10%、厚度为30 mm,以及上部硬土层的水灰比为20%、厚度为60 mm 时,后者的极限承载力是前者的3.01 倍,后者的极限承载力下对应的基础沉降是前者的基础沉降的0.11 倍。利用数字照相变形量测DPDM (The digital photogrammetry fordeformation measurement) 技术对双层地基变形的数码图像进行变形场分析,通过网格图的变形分析,土体的初始变形出现在下部软土层中,随着荷载的增大,网格的变形区域逐渐向上部的硬土层及软土层下部发展,同时在水平方向扩展;双层地基破坏模式为上部硬土层的锥台型整体剪切和下部软土层冲剪的综合型破坏形式。对上部硬土层的强度、厚度的优选设计可大幅度提高软土地基处理的效能。
2011(08):139-142.
摘要:连云港某地基处理工程,地基为以淤泥质土为主的深厚软土,采用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使表层淤泥承载力达到70 kPa 以上,加固效果十分明显。详细介绍了该真空预压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并通过施工监测和竣工后的检测试验保障地基处理效果。实践证明,针对淤泥质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具有加固效果好、工期短、施工安全、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值得在该地区工程建设中推广。
2011(08):143-145.
摘要:以福州可门港散货物流中心工程为例,通过对深层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加固不同布置形式下边坡的效果进行分析,选取了满足设计要求且经济合理的布置方案,供类似工程借鉴。
2011(08):146-149.
摘要:钢板桩在沉贯到设计深度的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或沉桩困难等原因,经常出现桩身偏斜或偏位过大等情况,此时需要将桩拔出进行重新沉桩。因此在选择振动锤型时,需考虑桩锤是否满足拔桩力的要求。在深入探讨振动拔桩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八所港老港区1#~4# 泊位改造工程,提出拔桩设备的选型,进而研究了拔桩力与地基土质情况与拔桩长度的关系。
2011(08):150-154.
摘要:雷诺护垫作为一种新型的防冲刷结构,在运用于航道护岸、护底及坝体护面等工程中时,常涉及到水下施工问题。对雷诺护垫水下施工方法进行总结,并以长江中游周天河段航道整治控导工程为例,对雷诺护垫拖排法水下施工的可行性及效果进行探讨,供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
2011(08):155-157.
摘要:某码头工程结构采用前板桩高桩梁板形式,前板桩墙采用BOX 桩和AZ 板桩,为国内罕见。以BOX 桩、AZ 板桩的施打工艺的开发研究为主线,在无相应成熟工艺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对该桩型的制作(焊接工艺)、出运(吊点设置)、施打工艺进行试验比较和改进,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总结了沉桩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又确保了工程质量。
2011(08):158-161.
摘要:在重力式码头的施工中,由于操作失误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预制好的沉箱下沉或滑移,在最低潮位时沉箱顶仍在水面以下,无法正常从沉箱内抽水浮起沉箱,从而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采用预制钢盖板对沉箱进行封仓,然后抽水,利用沉箱自身所受浮力将沉箱浮出水面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本文对此次打捞施工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处理类似情况的方法、经验和注意事项。
2011(08):162-165.
摘要:拉美水工工程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中拉文化和体制的差异,目前拉美水工工程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介绍拉美地区基础设施的现状,并结合实际市场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阐述在拉美地区开拓水工工程市场将面临的困难及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随着中国与拉美各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中拉双方将在水工承包领域拥有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