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5.
摘要:为提高铁路轮渡栈桥对船型的适应性,提出一种一端固定连接岸上,另一端能够上下、左右移动,从而连接来船 不同部位,便于车辆进出船舱的柔性或活动船岸连接栈桥构造方案。给出这种新型柔性栈桥的基本构造和主要构件组装特征,说明了其工作原理。进而推导出栈桥活动端的横移距离、偏转角度、纵桁外伸长度等关键设计参数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柔性栈桥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2011(07):6-10.
摘要:海岸工程实施后,将会改变区域地形,并对该区域的水动力及泥沙冲淤产生影响。针对潮间带特点,将淹没水深和淹没流速代入半经验半理论公式中,预测强潮浅水海区泥沙冲淤变化。在平面二维潮流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计算分析漩门湾围垦工程对潮间带泥沙冲淤变化影响。
2011(07):11-15.
摘要:采用PLAIXS 软件分析了船坞开挖卸荷和坞墙侧限对底板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底板设计没有考虑土体开挖的卸荷效应和坞墙的侧限效应显得过于保守。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用理论的方法分析了船坞底板的受力特性,得到了不同土层分布对底板沉降和土体荷载分担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011(07):16-18.
摘要:浙江沿海地区依托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港口资源优势、腹地优势、市场优势和集疏运优势,成为长三角区域煤炭储运和物流基地的最佳选址。从长三角地区及长江沿线煤炭需求出发,在研究分析区域煤炭需求和煤炭运输大格局的基础上,探索浙江沿海地区煤炭储运基地、运输系统及物流市场建设,有效保障区域煤炭经济安全。
2011(07):19-24.
摘要:根据湖区的现场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湖区的波高和波周期的一元和二元联合分布,并给出了该湖区波浪的各种统计特征值,提出了波高、波周期和两者联合分布的经验分布模式。该公式为确定湖区风浪统计特征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2011(07):25-30.
摘要:在分析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EA 模型的港口城市经济和港口有效性的横向评价模型及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的纵向评价模型。横向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属于港口和城市经济双有效城市;威海属于城市经济有效,港口无效型城市;烟台和日照则属于双无效城市;各港口发展程度各异,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纵向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 年港口与区域经济未能实现系统双向有效协调。在此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港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战略举措。
2011(07):31-35.
摘要:为解决区域临港产业发展优化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3方面,以绿色GDP 最大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区域临港产业发展优化模型;以上海地区临港产业发展优化为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兼顾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对区域临港产业的发展进行综合优化,可以为区域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11(07):36-40.
摘要:以重庆市嘉陵江航运开发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为背景,在有限元程序ANSYS 平台上,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编制命令来对闸室结构的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闸室内各断面处的温度变化曲线及闸墙的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些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施工措施,并且在该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真实地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场。
2011(07):41-44.
摘要:水利与水运工程虽同属土木工程范畴的水工建筑物,但由于长久以来服务对象的区别,所属行业分支及管理部门不同,以及两个行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因此设计中间遵循的基本原则及设计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对同一结构物设计,其工期、造价往往会有较大区别。以内河重力墙结构为例,对水利与水运工程的设计差异及各自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今后的水工结构物设计能够融合两个系统设计理念的精髓,形成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标准,达到安全、耐久、节约投资的目的。
2011(07):45-50.
摘要:为建立环境温度与免压蒸PHC 管桩的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开展了监测环境温度和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免压蒸PHC 管桩的抗压强度具有显著影响,而环境湿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混凝土度时积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并由此推导出不同环境温度达到80 MPa 所需的时间,可为免压蒸PHC 管桩的出厂质量控制提供指导。
2011(07):51-57.
摘要:通过对洋山深水港区选址和规划的回顾,提出了洋山深水港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条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不错的社会效益;根据北港区建成后的海床冲淤变化,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物理模型试验和船舶航行模拟技术综合分析得出,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规划方案采用半汊道方案为稳妥、合理的方案;归纳了对洋山港总体规划的建议。
2011(07):58-60.
摘要:在斜坡堤的设计中,堤心石规格选取关系到工程的实际施工可能性以及工程造价;人工护面块结构类型的选择关系到断面整体稳定性以及块体的使用耐久性;护面块稳定质量计算公式用于人工块体和自然块石时应有不同的要求。规范JTJ 298—1998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条文对上述几项内容只进行了简单描述。针对上述内容,对规范JTJ 298—1998 的条文提出几点建议。
2011(07):61-65.
摘要:现有的桩基设计计算较少考虑倾斜荷载耦合作用的影响,因而不能精确反映高桩桩身实际的工作情况。从Newmark 弹簧支座的概念出发,结合p-y 曲线法,提出了适用于有限杆单元法的非线性弹簧系数矩阵求解方法,并在此基础 上考虑P-驻效应,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利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桩顶转角和P-驻效应的影响程度。
2011(07):66-70.
摘要:大连中远船务30 万t 浮船坞工程位于大连中远船务厂区内,建设30 万吨级浮船坞一座、30 万吨级修船码头一座和防波堤。总平面布置解决了与相邻企业港口有限水域、岸线的合理利用以及防波堤的合理轴线及长度的优化问题。修船码头采用了施工经验丰富的沉箱重力式结构。防波堤采用开孔削角沉箱直立堤的创新结构,具有消浪效果好、越浪量小、结构受力好等优点。浮船坞锚碇首次采用嵌岩灌注桩锚桩结构,内力计算采用地基土抗力系数为常数的张氏法。
2011(07):71-75.
摘要:为研究大型开敞式码头泊稳条件,采用理论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型开敞式码头系泊船舶在波浪作用下的船舶撞击能量。通过分析船舶撞击能量随波高、周期、水深以及船舶特性等要素的变化规律,提出经验公式解析式,通过大量的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出系数,给出完整的系泊船舶撞击能量经验公式,最后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经验公式是合理的。
2011(07):76-82.
摘要:利用ANSYS 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对水平力在高桩码头排架中的分配系数进行研究,着重研究纵向排架间距和排架数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分别选取5 跨、6 跨、7 跨、8 跨、9 跨和10 跨6 种结构段, 6m,7 m,8 m,9 m 和10 m 共5种间距情况进行建模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实例条件下,纵向排架间距的变化对水平力在高桩码头排架中的分配系数影响较小,最大为4.93%,而分段跨数的影响则很大,最大达49.6%。对最不利排架的水平力分配系数与现行规范中的取值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跨数多、排架间距大的大型码头的结构分析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1(07):83-87.
摘要:关于开敞式碟形码头的泊位长度,我国港口设计规范与英国规范和OCIMF 指南中的规定值差别较大,我国规范规定的泊位长度较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水池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开敞式蝶形码头的泊位长度对系泊船舶的系缆力和运动量的影响。实验水文条件考虑波浪、潮流、风要素,实验船型为30 万吨级典型油轮,采用3 种泊位长度布置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缩短码头泊位长度,并均化缆长分布,能使缆力分布趋于均匀,并减小与横向约束相关的船舶运动量。
2011(07):88-90.
摘要:开敞式油品码头泊位长度方案优选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从船舶系泊安全角度,提出一种定量的开敞式油品码头泊位长度方案的多目标可变模糊优选方法。该方法以系泊索张力的最大值及其张力不均匀系数、船舶运动量绝对值为优选指标,应用多目标可变模糊优选方法计算各方案的加权相对优属度,进而确定最优泊位长度方案,为港口规划及码头管理人员提供意见参考。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直观、合理可靠,为开敞式码头泊位长度方案优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量方法。
2011(07):91-94.
摘要:以安哥拉某港扩建项目为例,结合国外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经验与体会,对合同签订前到合同签订以及合同签订后管理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如何把项目合同管理与国外港口工程实际结合,供工程管理人员参考。
2011(07):95-99.
摘要:结合黄海海域大丰港一期码头钢管桩桩基工程,在分析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后期检测维护,可供黄海海域相关钢结构防腐工程参考借鉴。
2011(07):100-105.
摘要: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及分析方法对船闸水工建筑物进行定期的检测评估可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出了船闸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工作的一般流程,包括船闸现状的调查、检测方案的制定、现场检测的实施、检测报告的形成、评估单位的划分、复核验算的考虑因素、评估内容及方法及评估报告的形成,并就相关的检测与评估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2011(07):106-112.
摘要:为维持长江口岸直水道下段目前较为有利的滩槽格局和较好的航道条件,在口岸直水道的鳗鱼沙心滩头部进行护滩守护工程,需要研究守护工程周边的最大冲刷深度,以确定边缘压石宽度与重点防护部位,给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在分析口岸直水道水流运动特性与泥沙组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化水槽的模型设计,提出了采用“流带法”确定水槽边界,确定了最强水流动力、每年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经常出现的流量等试验水力条件。对砂肋软体排、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D型系混凝土块排,以及抛石压载等护滩建筑物的模拟进行了设计,为护滩带周边局部冲刷变形试验奠定了基础。
2011(07):113-118.
摘要:利用1998 年以来多期水下地形资料和两次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南支河床近期的冲淤变化,讨论了其演变的过程、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近10 年,南支河床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呈现出以下主要变化特点:1) 白茆沙北水道进口段淤积,南水道冲刷发展;2) 七丫口以下的南支主槽北冲南淤;3) 下扁担沙南侧上冲下淤;4) 新浏河沙包、新浏河沙和中央沙“三沙”沙头冲刷后退;5) 河槽容积扩大等。上述演变特点具有内在紧密的联系,突出表现为河床冲淤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北支泥沙倒灌是南支河床近期冲淤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而南支落潮水流优势和粉砂质河床边界条件,促使了主槽河床冲淤的自上而下传递。河槽容积的扩大则是河槽冲淤对流域来沙减小的响应结果。由于南支近期冲淤演变的内、外因子仍将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南支仍将延续近期的演变趋势。
2011(07):119-124.
摘要:通过大量的地形、水文、流速流向资料,详细分析了三峡蓄水以来变动回水区下段青岩子河段的泥沙淤积特点,得到了几点认识:1) 三峡蓄水后青岩子河段汛期水位抬高较少,流速约有减缓,以致未大幅淤积,这与模型试验论证成果略有差别;2) 青岩子河段淤积时间主要发生在9—10 月间坝前水位抬升时,淤积部位主要发生在金川碛尾、五羊溪、牛屎碛深槽及桌子角;3) 淤积区域与所处的河型有关;4) 随着三峡水库的继续运行,青岩子河段将会发生河型转化。
2011(07):125-130.
摘要:通过分析马家浅滩的沉积环境、泥沙来源、水下地形变化及泥沙活动性,探讨了马家浅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1) 马家浅滩为砂质沉积物厚度超过10 m 的水下沙脊,浅滩上的沉积物颗粒较粗,分选性也很好。2) 多年来马家浅滩的形状和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马家浅滩水下地形处于稳定状态。3) 马家浅滩泥沙大风浪作用下也难以发生全面推移,浅滩泥沙不会被大量掀起而出现大浪淘刷,因此马家浅滩可保持稳定状态。
2011(07):131-135.
摘要:通过对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现状、船型现状的调查研究及运量的预测分析,结合京杭运河标准船型,提出了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设计船型,据此分析研究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航道尺度,对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推荐方案。
2011(07):136-140.
摘要:沿海散货港区规模化以及散货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对航道航行安全性以及航道通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船舶进出港安全时距作为控制同向进出港船舶尾随时间的安全参数,是影响沿海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之一。基于港口船舶航行作业系统,利用Arena 仿真软件构建模型,研究不同条件下安全时距对沿海散货港区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实例分析。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时距与航道通过能力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安全时距对双向航道通过能力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货物流向变化对二者的敏感关系影响并不明显;单线航道受安全时距的影响程度随通航历时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2011(07):141-143.
摘要:在中低水头船闸采用局部分散输水系统,既具有结构工程量比分散输水形式少的优点,又具备分散输水系统水流条件好、确保船舶在闸室内的泊稳条件、幷优于其他集中输水系统指标的一些特点,能降低工程造价。在不延长输水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少船闸灌水时闸室内产生较大的波浪力,从而使闸室不设镇静段、提高船闸通过能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局部分散输水系统对船闸输水系统设计方案提出了新的形式,可为《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的修订完善作出补充,为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2011(07):144-146.
摘要:对弯曲河道船闸下游的引航道设计形式进行试验研究,提出引航道采用弧线型设计较之直线型设计能有效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纵向流速,改善水流状态。并讨论了弧形导航墙张角的大小和弧度的大小对下游口门区水流状态的影响。
2011(07):147-152.
摘要:航道的货运量规模是航道规划定级及确定建设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水网地区航道布局特点,在借鉴公路交通经典四阶段预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网地区航道的货运量预测方法,重点分析了航道OD 调查方法、运量预测模型等内容,并就趋势型水运量、诱增型水运量、转移型水运量预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江苏省内河航道网实例,对水网地区航道货运量预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应用。
2011(07):153-157.
摘要:弧形闸门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在国内外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弧形闸门属于空间板架结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平面体系结构力学方法。从经典板壳理论着手,分析具有纵横加强的板架强度问题,利用奇异函数精确定位各梁的位置,推导出静力平衡微分方程,提出了弧形闸门的薄板板架计算新方法,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平面计算结果对比,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问题。
2011(07):158-162.
摘要:以连云港市盐灌船闸为例,对船闸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一年来PLC 的运行环境、日常维护、故障检修等进行总结,对水位计、限位开关等主要电气元器件的养护与优化进行分析,并对船闸液压、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处理进行探讨。总结了船闸自动控制系统的养护与检修方法。
2011(07):163-167.
摘要: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每年产生大量的疏浚土,与此同时横沙东滩吹填工程需要大量的吹填土,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解决吹填土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可实现疏浚土的综合有益利用,为互利共赢之举。结合横沙三期吹填工程和横沙六期吹填工程实例,阐述了该类吹填方案设计原则和设计情况,并对今后的广泛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2011(07):168-173.
摘要:介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船务工程围堰设计情况。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设计进行了合理的修改,特别对南围堰施工中遇到的漏水问题,结合船坞主体工程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漏水位置及确定漏点方法,依据补勘资料采用高压旋喷和帷幕灌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提出了详细的工程监测要求及抽水方案,使项目顺利完成,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
2011(07):174-179.
摘要: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场区地质条件差,承压水头高,坞首基坑开挖最深达18.2 m,属一级基坑。介绍了该工程坞首基坑稳定性验算情况和坞首基坑开挖实施步骤。工程实践证明,在深基坑工程中采用高施工面送桩、深井降水和分块小范围开挖并及时施工上部结构的施工工艺对抵抗突涌是有效的,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1号